宁县盘克初中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2024-07-16

宁县盘克初中感恩教育实施方案(通用4篇)

宁县盘克初中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1

盘克初中“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观测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以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宗旨,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规范人的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活动作为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这一活动抓出效果,抓出特色,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二、活动目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是对师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三、主要内容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感恩教育,侧重下列几个方面:

1、感恩于党,就是感念党之恩,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增强爱党意识,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2、感恩于社会,就是要感悟祖国人民的关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3、感恩于父母,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4、四看四比,就是比过去看现在、比幸福看未来、比村风看村貌、比文明看和谐。

5、评选孝心少年活动。

四、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振平

成员: 赵琳、王永茂、王振东、刘若愚、贺胜利、各班班主任

五、具体活动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 4月10 日---30日)(1)发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倡议。

(2)全体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唱歌曲《感恩的心》,学做《感恩的心》手语操,回家唱给家长听,并利用课间集体做手语操。

2、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5 月2日—— 11月 1 日):(1)组织教师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

2(2)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给爸爸妈妈写一封家信,各班以这封书信的内容为材料在班里组织交流,同时推荐一名学生在每周升旗仪式结束后在旗台上朗读。(各班班主任负责)

(3)各班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诵读感恩诗文。(该节课的科任教师负责)

(4)各班出一期以“感恩社会见行动”为主题的黑板报,每个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如为妈妈梳一次头、洗一次脚或给妈妈烧一顿可口的饭菜等。)。(各班班主任负责)(5)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体会。学校将下发家长会信息反馈表,检查完成情况。(各班班主任负责)

(6)讲一个感恩故事,看一部感恩影视作品。

A、每个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自己去看一篇感恩的文章,并利用晨读课时间轮流讲感恩故事,学校再组织讲感恩故事比赛。(各班班主任负责)

B、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影片(如《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一个也不能少》、《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并让学生撰写观后感。每级学生每人写一篇读后感,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到政教处。(各班班主任负责)

(7)各年级各班级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教育。(各班班主任负责)

要求:A、向父母了解自己的一年的学习、生活费用,算一算自己一年要花多少钱,估一估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投资成本。

B、向父母了解自己自出生到现在的成长经历,感受父母带大自己的辛苦,并在会课上与同学交流。

(8)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收集的“祖国之最”。(各班班主任负责)

(9)以“比过去看现在、比幸福看未来、比村风看村貌、比文明看和谐”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班主任负责)

3、全面总结阶段(12月1 日)

(1)评选出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并上交政教处。(2)汇编感恩教育活动优秀作品集。

盘克初中 2017年4月10日

宁县盘克初中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2

(一) 感恩的定义及其意义

国内不同学者对感恩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有的学者认为, 感恩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等。我们认为,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 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感恩。社会是由恩情联结起来的,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都应该心存感恩。懂得感恩, 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人人都去感恩, 社会才能存在, 才能健康发展。

(二) 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分析

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 于2009年11月对海门市货隆初中学生的感恩现状进行了调查。由此, 获得了对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初步了解, 其结果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首先在海门市货隆初中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出调查表500份, 收回调查表500份, 总回收率100%, 整套问卷共设计选择题31道, 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

1、感恩意识欠缺。

调查中发现, 有33.7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找一份好工作”;45.88%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今后考上好大学”、“参加工作挣大钱”;59.8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参加工作后往家里寄钱”;33.37%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在心里记着某人对自己的好”;16.69%的学生认为“感恩过时了”;有78.48%的学生认为“感恩是未来的事情”;21.06%的学生对感恩“不太理解”。可见, 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欠缺的。

2、感恩行为欠缺。

根据感恩的对象将学生的感恩行为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调查结果如下:30%的学生自己的袜子从来不洗, 37.2%的学生偶尔洗一下, 还有16.1%的学生洗不洗袜子视情况而定;在父母身心疲惫的时候, 只有15%的学生主动承担家务;42.2%的学生不会对父母由衷的说声“谢谢”。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化为行动。教师节时, 只有17.8%的学生经常以适当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和祝福;当被一向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偶尔伤害自尊时, 只有20.5%的学生经常是原谅老师的。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师长的行为不是很积极。“主动帮助过他人”的学生只占21.36%;“学校每次组织的捐款活动, 属于主动捐的”学生只48.75%;学生自我评价“还没有过较明显感恩言行”的占52.36%。大部分学生谈到感恩, 涉及的对象多是父母、老师。这种状况反映出他们的感恩行为是欠缺的, 感恩对象没有扩展延伸到团体、社会以及自然层面。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 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有终身的影响。“年初外出年尾归”是农村大部分在外务工者的生活写照。据不完全统计, 农村中学的学生中, 沦为“留守”孩子的多达60%, 在某些偏远地区更多, 超出70%。初中阶段的孩子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 在这个重要的阶段, 孩子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监督的。而“留守”的命运将他们推向孤立的境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爷爷奶奶的面前得不到解决。

(二) 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 学校对青少年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不利于初中生感恩品质培养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拥有大课间与兴趣小组的同时, 依然可以感受到头顶飞舞的试卷。考试仍旧是他们最大的恐惧来源。学生的内心深处, 都背负着“分数”的包袱。农村中学的校园生活无疑是有待改善的, 条件的局限性, 使校园生活无法满足活泼、好奇的他们。

(三)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阵地, 但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实施感恩教育的因素。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增加, 社会风气败坏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却没有“安全栅栏”的社会活动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 在某个同学的生日会上点燃了第一根烟;或者在好友的拉扯下第一次进入了网吧……

(四) 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方面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 对其他人隐含的动机、欲望、恐惧等等有了更大的感受性, 这时的个体已经具备一种按照自我愿望和要求从事角色活动的看法, 也获得了按其群体的整体需要以及群体对他本人的期望而合理行事的观念。所以, 感恩品质的欠缺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自律意识薄弱, 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偏差的特殊阶段。

三、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 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感恩教育的定义及实质

所谓感恩教育, 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感恩是“感”和“恩”的两个过程, “感”是感知、感受, 也就是知恩的阶段, 是报恩和施恩的前提和基础。

(二) 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感恩教育对学生自身及家庭教育的意义。

在成长的过程中, 初中生常常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 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的时期。感恩可以帮助人们消解内心的积怨, 重新认识这个急剧转变的社会, 找准自己的位置, 学会做人的支点。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会感恩的家庭是会感恩的社会的基础。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学会对父母感恩, 对身边的人感恩, 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感恩教育对学校管理及道德教育的意义。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以生活为导向, 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 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从心里接受感恩教育, 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 以达到学校管理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之“育”, 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胸襟开阔, 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感恩教育就在于能启发人性的自觉, 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 感恩教育作为教学德育的一个载体, 能避免学校德育内容的“大”、“虚”, 而追求“小”、“实”, 从而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3、感恩教育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和谐, 努力建设美好社会。古人讲究忠、孝、节、义, “孝为报亲恩”, “忠为报君恩”, “义为报友恩”, 祭祀也为报恩, 透过其表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在核心都是感恩, 都是以双方之间的恩情为基础的。可见, 感恩既是一种传统美德, 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四、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 宏观教育策略

1、校外联动策略。

感恩是一种和谐, 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整体和谐。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 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 还需要发挥家庭、社会的联动教育作用。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公共场所等方方面面, 因此, 德育包括感恩教育的引导主体不应该是单一的, 不能仅局限于学校一方责任, 还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主体的共同配合, 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2、校内互动策略。

(1) 建设校园感恩文化, 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所谓感恩校园文化是指一种将感恩教育渗透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文化活动中,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感恩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在“环境”优化中构建感恩文化, 包括校舍、教育教学物质设备、校风、学风、学校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能够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都能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得到熏陶, 从而为校园感恩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 (2)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感恩教育。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感恩资源, 需要人们进行开发。开发的感恩课程又能促进感恩校园文化的形成。利用教材中的古文进行优良传统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在感恩思想这方面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中华文化赞赏“知恩报恩”的美德, 它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强的教育价值。孔子说:“仁者, 爱人也”, 主张首先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 然后才能推及别人, 逐步做到爱天下的父母, 爱天下的人。仁即是一种热爱生命之心, 表现了对自身、他人他事、他物关心和帮助的精神。在我们的课本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文章。 (3) 理论联系实践, 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活跃思想, 陶冶情操, 加深并拓宽课堂知识, 开发潜能, 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例如, 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 感恩父母, 懂得回报;结合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 感恩幸福生活;结合教师节, 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结合国庆节, 感激祖国之恩;结合学雷锋活动, 感恩社会, 服务他人等。还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例如通过征文、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书画大赛、文艺汇演等帮助学生分享活动的体验和收获;懂得感恩要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

(二) 微观教育策略

1、加强教师感恩意识, 发挥教师的人格感染作用。

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师带着感恩的情怀教育学生, 才能教育出有感恩心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贝克斯特的研究发现, 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 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他们的研究结论都指出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感恩教育中, 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的感恩意识, 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2、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

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她,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能教育好孩子。”爱是开启心灵之门, 明智的爱是适当地给予加适当地要求。我们关爱学生的成长, 要严厉要求他们的学习, 适当监管他们的社会交往。教师唯有多爱他们一点, 多和他们谈心, 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 多理解并鼓励他们。总之, 多填补爱的空白, 就多成就一颗感恩的心。

3、善于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树立人人是德育教师的观念。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 寓感恩的美德教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上课不迟到, 不误一节课, 言行统一, 说话算数, 尊老爱幼, 团结同志, 乐观向上, 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爱岗敬业, 尊重学生, 乐于助人。这样, 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交朋友, 说知心话。老师的美德将会传授给学生, 老师的感恩情怀也同样会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黄俊.让孩子带着感恩之心成长——谈感恩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 2006 (4) .

[2]、鲍承模.美国的品质教育与中国的素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9) .

初中英语教学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0.引言

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及健康人生观形成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良好精神品质的同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知恩

教育的一项高度便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无需在所有情况下均知道教师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在无拘无束的、友好的氛围中,隐藏自身的教育意图,这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太强时,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地位,严重时还会出现逆反的心理,而那旁敲侧击的无痕式教育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例如,在开展八年级第四单元Unit1《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如果将保护动植物、维护环境的重要性直接告诉学生,并号召他们从自身出发,积极保护环境,那么就只能让学生机械性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记。此外,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不走心的教育模式,很难产生共鸣,无法将其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为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就需要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知恩。

2.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含义与教育意义,教师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完成教学目标,其首要任务便是将这些含义充分挖掘出来,确保感恩教育的顺利实施[2]。例如,在讲解七年级第一单元《Welcome to China》这一课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对华夏大地几千年来的变迁与沉浮展开探讨,对各代伟人的魅力及风采产生深刻的感悟。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万里长城、青藏高原、京杭大运河、丽江古城、西湖十景等绚烂瑰丽的中国地理风情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其因为生长在中国而形成浓烈的自豪感,并感恩于祖国,并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语法教学过程中

語法一直以来为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吃力感。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语法教学过程中,不但可充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达到培养学生感恩精神的目的,实现其良好人格的塑造[3]。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Unit4 《Amazing Science》这一课的教学时,虚拟语态为此章节的语法教学重点所在。教师在解释完“I wish I could go into space some day.”(我希望我有朝一日能进入太空)这一句后,顺势指出虚拟语态的相关概念及具体用法,并让学生以“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I would …”(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为主题展开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这一讨论主题,学生兴致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表示:“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I would give it to the poor.”(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把它捐给穷人)。还有的表示,“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I would build teaching buildings for our school.”(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为我们的学校建教学教学大楼)。

通过展开上述讨论,学生不但对虚拟语态这一语法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讨论有关公益事业的话题中,形成了回报国家与社会的感恩意识与理念。

4.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在教师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下,许多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感恩意识。但是,对于一些内向且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正像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所说的一样,“如果恨你,我会肯定地说出来,可现在我爱你,对于人类这一含糊的语言,我信不过”,他们尽管内心充满了感恩,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感恩意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应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恩之情充分表达出来。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节日期间,通过制作感恩卡、写感恩信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例如,在教师节期间,指导学生给各科教师制作感恩卡,并在卡片上写上“Happy Teachers’ Day! Your guidance makes us to achieve what we have dreamt for. Thank you for being my teacher,we all love you.”(教师节快乐!你的指引使我们的梦想实现,谢谢你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爱你。)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将自己感恩之情时刻表达出来。例如,帮助忙碌一整天的父母洗洗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真诚地说一身“I love you.”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还有通过实际行动与语言等方式,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露出来,实现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感恩同时也是社会活动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实施感恩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语言教学中,存在许多感恩教育的开展契机,同时,英语国家也存在传统的感恩文化,在一些英语文学作品中,也蕴含着奉献与感恩的精神,因此,将感恩教育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有效策略充分挖掘出来,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形式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感恩品质及健全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敬格,杨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8(11):37-38.

[2]罗尚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数字化用户,2013,16(30):155.

宁县盘克初中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4

一、以身作则, 以“礼”育人, 使学生获得尊人、爱人的情感体验

“欲得之, 必先予之”。想使学生尊人、爱人, 教师首先要用该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次早自习上, 发现一位“钉子生”在做其他作业, 我到其前足有一分钟, 他才极不情愿地收拾, 并摇头晃脑地不屑地看着我, 习惯性等待“暴风雨”的到来。我稍稍调整了一下情绪, 轻轻怕了一下他的肩膀, 和气地问道“是不是下自习后要交?”他头一晃并“嗯”了一声, “那十分钟能完成吗?”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点了点头, 我又说“那好, 给你十分钟完成作业, 剩余的时间好好背, 相信你准能完成背诵任务, 下自习前五分钟我抽查, 想试试吗?”他很自信地点了点头, 结果没用十分钟就收起了作业, 开始背起来, 整个自习一反常态, 没开小差。临下自习主动让我抽查, 结果可想而知, 我又趁机表扬了他。此后的交往中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盛气凌人了。坚信“只能用爱来交换爱, 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的信念, 在学生的眼里笔者看到了感激的目光, 课堂秩序井然。也许是“亲其师, 信其道”的缘故吧, 教学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 使学生养成健康心理

“没有什么比意识到自己无前途, 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学生感到压抑、灰心丧气和闷闷不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常挨批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比较冷漠、自私, 甚至有一定的攻击性, 相反常受赞扬的孩子往往信心十足步步前进。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不吝啬表扬, 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 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 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认为自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掘, 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就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你要相信自己”, “不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等使学生找回自信的话语来帮他们树立信心, 使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中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没两样, 相信“只要我下功夫就能取得进步”, 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态。

三、挖掘资源, 渗透感恩教育, 使学生以史为鉴, 心怀感恩之情

初中历史教材中不管在古代史、近代史中, 还是在现代史中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在完成知识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后还要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如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 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道理, 现在国家培养我们, 当国家、民族需要我们的时候, 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 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充满时代气息, 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有趣的阅读卡, 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 这无疑是教师用来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如在八年级上册的中国近代史的教材里, 有“圆明园遗址”的图片, 通过体会万园之园的被烧毁, 从而懂得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 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渗透感恩教育

目前虽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 但由于以分数为主的考试制度并未完全改变, 所以“应试教育”占据主要地位, 这与新课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因此, 要使学生知行合一, 授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对感恩教育刻骨铭心。在上《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 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 即尝试烧制“东坡肉”, 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为父母炒一份菜, 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请家长签字, 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写到“开始真觉得这是一份苦差, 可当我把带有糊味的菜端上桌时, 父母脸上感动的笑容让我感到很快乐———我体会到感恩带来的欢乐。还有的学生写到“想不到做菜这么辛苦!想起我平时吃饭时还常常挑三拣四, 真觉得很对不起母亲———我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这样的亲身体验比上百句说教都深刻。

上一篇:五年级成语谚语歇后语下一篇:教职工满意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