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

2024-09-09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精选7篇)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 篇1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

导读

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入为安徽省的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安徽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保障,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资源补给基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计划新建高速公路1586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204公里。以本次调研数据为基础,推算出安徽省本省在“十三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其他基建项目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约3亿方。

随着该省矿山整顿工作的加强,砂石需求的增加,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砂石骨料生产线,已悄然布局长江沿线。随着产业升级和一体化服务概念的逐步建立,未来安徽省的矿山企业必然会朝着规模化、流程化、环保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录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1

导读.........................................................................................................................1 1.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概况..............................................................................2

1.1政策法规...................................................................................................2 1.2基建项目...................................................................................................3 1.3矿产分布.................................................................................................10 2.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分析............................................................................12 2.1类型及分布.............................................................................................12 2.2产能结构.................................................................................................17 2.3产品价格.................................................................................................19 3.生产设备使用情况........................................................................................20 3.1设备来源.................................................................................................20 3.2选型特点.................................................................................................21 市场总结...............................................................................................................23

1.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概况

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安徽省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力争203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91公里,2020年新增铁路里程3204公里,达到6790公里。基础建设的发展为砂石骨料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本次统计的基建项目信息为数据基础,推算出安徽省近两年所需砂石量约3亿方。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省非煤矿山整顿工作的开展对其砂石市场的供给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次调研通过对安徽省的政策法规、矿产资源分布、在建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砂石市场供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对该省非煤矿山的概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1.1政策法规

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结合近几年矿山开采现状,该省重点调控优势矿产和特色矿产的开发,限制开采供过于求、开采条件差、易产生严重污染以及国家政策规定限制的矿产,出口优势矿产方解石,冶金用白云岩实行总量控制,限产保值。

针对非煤矿山“小、散、乱、差”的局面,安徽省出台了全国首部非煤矿山管理条例。该条例指示,对安徽省矿山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投入不足、开采不规范、技术装备差、专业素质低、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必须通过立法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要求继续加强全省非煤矿山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省直部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也要求,继续做好全省非煤矿山集中整治工作,到2015年底,全省非煤矿山数量在2011年基础上减少30%,减少600家,加强现场管理,落实防尘抑尘措施。

安徽省非煤矿产资源储备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淮地区及庐江—枞阳一带,如沿江地区非煤矿产资源约占全省矿产资源总量的90%左右。2010年底,全省共有非煤矿山2046个。其中,金属矿山348个,年开采量约2966万吨;非金属矿山1698个,年开采量约27774万吨。全省共有尾矿库297座,按设计等别分,二等库1座,三等库8座,四等库39座,五等库249座,五等尾矿库占总数的83.84%。

到2012年,全省非煤矿山数量由2010年的2046个减少到1600个左右,减少约21.80%。其中,地下矿山由2010年的428个减少到370个左右,减少约13.55%。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52.03亿元增加到496.60亿元,年均增长约18.77%。到2015年,矿山数量减少到1400个左右,比2010年减少约31.57%。下表是安徽省各市2015年主要矿产矿石控制量的具体情况:

表1-1安徽省各市2015年主要矿产矿石控制量

1.2基建项目

据悉,安徽省已初步建立“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共327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近日,在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该省计划开工“大新专”等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初步安排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105个,估算总投资6000多亿元。项目涉及水利、交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另外,今年安徽省将重点实施一批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商合杭、合安高铁等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淮、江巷水库、安九高铁以及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改扩建等项目,确保郑徐客运专线、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建成,加快合肥至宿迁至新沂高铁等前期工作。

1.2.1高速公路具体规划

2015年12月3日,安徽省交通厅发布信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第一次公示。根据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布局方案,该省将在原规划高速公路25条的基础上新增18条高速公路,共计新增里程1586公里。规划至2030年安徽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91公里。规划总体上贯彻了“优化路网、强化通道、提升覆盖”的布局思路,建成后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省会辐射周边、各市彼此相通、县县通高速”的高速公路网络,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已初步确定20多个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国家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安徽省交通厅关于“四横八纵”高速公路网具体规划如下表所示:

表1-2安徽省“四横八纵”高速公路网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众多建设项目一一提上日程。本次调研中,通过多种渠道共获得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9个,其中在建项目有22个,2016年即将开工的项目有5个,剩余2个在2017年计划开工建设。通过推算,此次调研所获得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700公里,砂石总需求量超过4000万方(取高速公路厚度为80cm,依据各级公路一公里所需石料标准计算所得)。安徽省2016年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情况如表1-3所示:

1-3安徽省2016年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情况

1.2.2铁路建设具体规划

根据安徽省铁路发展总规划,经过“十二五”时期安徽省的铁路建设,其“米”字型铁路框架已初步形成。未来,商合杭高铁、合安客专等铁路工程建设,将继续丰富合肥“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十三五”期间,合肥改造或新建的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其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建设,不断完善城际交通网络。

近日,安徽省政府公布加快安徽铁路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增铁路里程3204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076公里,城际铁路370公里,普通铁路51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43公里。根据该省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790公里,一是建成以合肥为中心,连接所有区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全省客运专线达到2842公里,合肥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建成较为完善的普通铁路网,能源运输通道更加通畅,全省普通铁路达到3335公里,电气化率达到67%。建设皖江、皖北城际铁路,全省城际铁路达到370公里,实现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至周边主要城镇快速客运铁路联通。

图1-1安徽省“米”字型铁路规划示意图

铁路建设项目同样是安徽省“十三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安徽省将成为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调研共获得安徽省铁路建设项目信息15条,其中在建项目9个,2016年即将开工的项目3个,总投资近4000亿,总里程达3000多公里,砂石总需求量约2亿方(以本次调研数据为基础,根据权威数据一公里高铁所需砂石骨料约为12万吨推算而得)。安徽省2016年在建铁路项目具体信息如表1-4所示:

表1-4安徽省2016年在建铁路项目情况

1.2.3其他建设项目规划

2016年安徽省的基础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该省计划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完成,安徽省今年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796个,计划投资10098.65亿元。除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外,本次调研也统计了其他建设项目的信息,分别为2个机场建设项目、1条轨道交通建设项目、1条地铁项目、2个桥梁项目、1条公路和1个水库建设项目,总投资600多亿元。安徽省2016年其他重大建设项目情况如表1-5所示:

表1-5安徽省2016年其他重大建设项目情况

1.3矿产分布

1.3.1矿产资源总体情况

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丰富。其优势矿产——煤、铁、铜、水泥用灰岩、方解石等的储量在华东乃至全国均位于前列。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安徽省成为长三角经济区的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其中,该省的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优质方解石,水泥用灰岩及配料凹凸棒粘土等,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6安徽省非金属矿产区域分布

1.3.2矿山企业开采的主要矿产类型

本次调研通过多种渠道对安徽省开采的主要物料类型进行了统计,发现该省开采石灰石、方解石、铜矿和铁矿的矿企数量较多,而这几种矿产同时也是当地的优势矿产。

此外,当地的碎石加工厂以石灰石原料为主,花岗岩多用于石板材加工厂,部分用于花岗岩碎石加工。安徽省做铜矿和铁矿的企业也相对较多,集中在铜陵市,安庆市和池州市,不过目前多为停产状态。安徽省的方解石矿储量丰富,相应地,做方解石原矿和磨粉加工的厂家也比较多。图1-3是本次调研所获得的安徽省的主要物料类型及矿企数量:

图1-2安徽省矿山企业开采的主要矿产类型

2.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分析

本次安徽省市场调研历经2个月实地拜访了735家矿山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省矿企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以安庆市、池州市和铜陵市为主,皖东的滁州市也有一定的分布。其中,矿山类企业以皖南地区为主,建筑用砂石企业在皖南和皖东地区均有涉及,而粉体加工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宣城市。以此次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得出安徽省的砂石产能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而粉体加工生产能力较低,产量在0-9吨/小时的企业占多数。这与其落后单一的生产设备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安庆市、滁州市和宣城市的砂石价格进行统计发现,滁州市的碎石价格波动较大,而另两地的价格较平缓,均价在38元/吨左右。

2.1类型及分布

通过数据分析,本次调研共获得633条矿企类型信息,其中,建筑用砂石企业有353个,占比为56%;粉体加工企业有147个,占比为23%;矿山类企业有133个,占比为21%。具体参见下图:

图2-1安徽省矿企类型及占比

另外,在本次调研所获得的信息中,安庆市矿企有138个,占比18.7%,池州市有113个,占比15.3%,铜陵市有101个,占比13.7%。皖南地区的宣城市和芜湖市的矿企信息也相对较多,皖东地区的滁州市也有113个,和池州市持平,均占比15.3%。各个地市的矿山企业分布详情可参考下图:

图2-2安徽省矿企热力分布情况

2.1.1建筑用砂石企业分布

在全国范围内对矿山企业整合整顿的大环境下,安徽省也在对各个地市的矿山规模和数量进行控制。目前,该省砂石骨料市场较好的区域集中在皖南地区。本次调研中,我们共获得建筑用砂石企业353个,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的安庆市、池州市、宣城市和皖东地区的滁州市。其中,安庆市和滁州市持平,均为73个,占比为20.68%,池州市建筑用砂石企业为61个,占比为17.2%。安徽省建筑用砂石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3安徽省建筑用砂石企业热力分布情况

2.1.2矿山类企业分布

本次调研获得矿山类企业信息133个,主要分布在皖南区域,以铜陵市,安庆市和池州市为主。其中,铜陵市矿山类企业最多,有36个,占比27%;安庆市矿山类企业有23个,占比17.2%。安徽省矿山类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如图2-4所示:

图2-4安徽省矿山类企业热力分布情况

由于安徽省矿山市场整顿工作的开展,本次调研的矿山类企业基本上都是关停的状态。无论是从政府矿山整合力度,还是目前严峻的矿业形势来看,矿山类企业对设备的需求量都有所减少,生产力度也大大降低,成品料的市场供应量不足可能导致其价格有所上升。2.1.3粉体加工企业分布

本次调研中共有粉体加工企业147个,其中,以宣城市最多,有46个,占比31.2%,池州市和滁州市基本持平,占比约为19%。宣城市的粉体加工企业在全省尤为典型,这与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有很大关系。该市地处皖南山区,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为方解石和石灰岩。由于做方解石矿产的企业居多,该市成为粉体加工厂家比较集中的区域。安徽省粉体加工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如图2-5所示:

图2-5安徽省粉体加工企业热力分布情况

2.2产能结构

在本次所获得的735条矿企信息中,共有64条矿企产量信息。其中,建筑用砂石企业有45条,占比70%,粉体加工企业有16条,占比25%。而矿山类企业相对较少,有3条,占比5%。下面我们以建筑用砂石企业和粉体加工企业为例对其时产量分布及占比进行分析。2.2.1建筑用砂石企业产能分布

在提供产量的45个建筑用砂石企业中,产量在100-399吨/小时的最多,共有18个,占总量的40%,其次是400-699吨/小时的企业,共有13个,占总量的29%。从产量信息来看,在100-699吨/时的企业最多,发展相对成熟,规模较大。从国内整体的生产水平来看,安徽省的砂石产能处于中等水平。但面对3亿方左右的砂石骨料需求量,建筑用砂石企业仍需进一步增大产能。具体产能情况如下图所示(因数据样本量较少,本次统计展示不代表安徽省建筑用砂石企业规模实际分布情况):

图2-6建筑用砂石企业时产量分布图

2.2.2粉体加工企业产能分布

本次调研的16个粉体加工企业中,产量在0-9吨/小时的企业数量最多,共9个,占总量的56%,而40-150吨/小时的企业较少,仅3家。从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粉体加工能力不高,这与其生产设备有较大关系。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大部分磨粉加工厂设备单

一、落后,主要进行粗粉的加工生产,规模小。此外,粉体加工企业的产量一般与物料类型、物料的处理细度密切相关,而在此,我们仅是单方面的对所获取的企业产量进行展示。安徽省粉体加工企业产能分布情况如图2-7:

图2-7粉体加工企业时产量分布图

2.3产品价格

本次调研获得有成品料价格信息的企业33个,其中建筑用砂石企业30个,粉体加工企业1个,矿山类企业2个。由于不同地市获取有价格信息的物料类型不同,因此,本次价格分析按照单个地市的重点县区来进行展示。经统计,在安庆市、滁州市和宣城市了解到有物料价格信息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在此重点介绍这三个市的砂石价格情况。本次调研所获得的各市有物料价格信息的企业数量如下图所示:

图2-8安徽省各地市有物料价格的企业数量

安徽省的物料类型主要为花岗岩和石灰石。由于花岗岩多用于石板材加工,而碎石较少,因此其价格信息获取量较少。此次仅对石灰石价格进行统计,图2-9便是安徽省主要地区的砂石价格分布:

图2-9安徽省主要地区砂石价格

由上图可以看出,安徽省碎石价格变动趋势整体较为平缓。其中,滁州市凤阳县和明光市两地的碎石价格浮动较大,分别是本次调研中价格最低和最高的县市,每吨相差16元。而安庆市和宣城市不同县区的碎石价格差异较小,两地的平均价格在38元/吨左右。

3.生产设备使用情况

生产设备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随着国内基础建设的发展,砂石的需求促进了矿山设备的生产,一批批设备生产厂商纷纷涌现出来。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为非煤矿山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调研中,提供设备品牌的矿企有71个,了解到来自全国多省的21个矿山设备品牌,设备选型倾向于鄂破、雷蒙磨、球磨机等。下面就安徽省的矿山设备来源省份和选型特点展开详细的分析。

3.1设备来源

在735个矿山企业中,通过厂商反馈获得设备厂家来源地信息的企业有143个,设备出现次数156次。通过分析发现,安徽省的企业偏好用上海、山东、河南和江苏四个周边地区的设备,具体设备来源省份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3-1安徽省矿企设备来源省份分布图

3.2选型特点

任何一家矿山企业选择生产设备都会受物料类型、成品粒度、产能、成本和设备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建筑用砂石企业和粉体加工企业是安徽省分布较广的矿企类型。本次调研以这两种企业类型为例对其设备选型特点进行分析。3.2.1建筑用砂石企业设备选型特点

在353个建筑用砂石企业中,了解到设备类型的企业有94个。相对而言,安徽省矿企设备选型丰富,其中颚破+反击破的组合占48%,颚破+圆锥破的组合占30%,这两种基本设备选型共占78%。从安徽省矿企的砂石产量信息了解到,其砂石厂规模相对较大,且发展较成熟。在设备选型方面,该省矿企倾向于使用颚破+反击破,颚破+圆锥破的生产线,小部分企业仍使用锤破进行处理。不同设备选型的建筑用砂石企业数量和占比详见下图:

图3-2建筑用砂石企业设备选型特点

3.2.2粉体加工企业设备选型特点

在147个粉体加工企业中,了解到设备类型的企业有56个。在设备选型上,大多数企业以雷蒙磨为主,其次是球磨、超细磨和立磨。生产超细粉的厂家更倾向于使用雷蒙磨+超细磨的组合,其数量是单独使用超细磨厂家的2倍。使用球磨机的厂家在此次调研中占16%,高于球磨+立磨的组合。不同设备选型的粉体加工企业数量和占比详见下图:

图3-3粉体加工企业设备选型特点

从以上两种企业设备选型特点可以看出,鄂破、反击破、锤破和雷蒙磨、球磨是安徽省应用较广的破碎设备和磨粉设备,而技术先进的圆锥破和超细磨在该地区市场占有率不高。结合粉体加工企业的产能情况,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传统的磨粉设备在此更受欢迎。众多的小型厂家受资金、规模的限制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追求眼前利益而选择成本较低的设备。但随着安徽省矿山整顿工作的加强,小型磨粉加工厂将淡出人们的视线,大型先进的矿山设备将成为行业的宠儿。

市场总结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化地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徽省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新增里程1586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到2020年预计达到6790公里。安徽境内水系河网发达,长江水道穿安庆、池州、铜陵等城市而过,为安徽省的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为省内的资源运往长三角提供了便利和低成本的运输条件。

市场需求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但随着安徽省对非煤矿山整顿工作的加强,一些不合要求的矿山纷纷关停,进而影响砂石市场的供需关系。通过估算得出安徽省“十三五”期间新增砂石量约3亿方,为满足这一需求,该省矿企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次调研所了解到的粉体加工企业的产量多集中在0-9吨/小时,产能水平整体不高。一方面作为长三角众多经济发达城市的资源供给基地,在产品的加工程度上势必会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矿山行业的整顿,矿山的模式会朝着规模化、环保化、智能化、流程化的绿色矿山模式发展。

此外,安徽省众多的建设项目和非煤矿山的整顿对该区域砂石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了解到安徽省砂石价格变动趋势整体上比较平缓,但滁州市价格波动较大,而安庆市和宣城市相对较小,均价在38元/吨左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安徽省的砂石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矿企规模的大型化和规范化便显得更加迫切。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 篇2

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 基地建设工作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承担, 占地244亩, 由中央财政安排投资5.28亿元, 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 (2011-2015) 》重点建设项目。杨元元副局长首先检查了非煤矿山安全科研实验基地的试运行情况, 与现场实验的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详细了解了相关实验室的实验功能。随后听取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关于国家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和非煤矿山安全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工作的汇报, 并到基建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杨元元副局长对基地建设项目整体进展情况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对基地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和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元元副局长指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要在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安全生产事故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设计, 提高科研基地室外和大型原位试验能力, 要抓紧推进, 全力建成一个对中国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促进作用的实验基地。杨元元副局长要求,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就要超前谋划, 做好基地运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工作, 做好设备选型和使用等准备工作, 要根据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和安全风险, 在设计阶段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

杨元元副局长同时强调, 当前科研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还比较多, 希望规划科技司等相关司局、单位要大力支持, 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 确保基地如期建设完成并尽早发挥作用。

浅谈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篇3

一、评价报告的特点

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是依据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专门的评价导则给出的格式和基本内容,在参考矿山企业已经具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和各类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报告以及其他有效证件等文件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作业现场以及周边环境等各个评价单元提出科学评估,它的特点应该是:(1)具有统一的、固定的篇章结构模式;(2)以国家或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矿山安全规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文件为评价依据;(3)以确定的评价范围和评价

内容,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生产作业基本条件及其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科学的和有效的安全对策;(4)评价报告以写实和对比的方式,全面而详细描写企业安全生产状况、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存在的方式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评价报告的应用

安全生产现状评价报告作为非煤矿山企业必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其地位已经由国家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确定,是基于我国各类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等现状考虑,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相应的等级资质和一定的专业技

术能力的中介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是对所服务的非煤矿山企业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2)通过对矿山企业全方位、综合性检查会诊,使企业的管理者系统地掌握本企业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从而通过积极整改使企业有效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设备设施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3)现状评价报告是矿山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的、科学依据,它向企业指出排查的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和重要环节,使矿山企业进一步明确了风险状况,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整改的依据和方法、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4)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可以有效祢补各级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矿山安全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使其所做的各项监察活动和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因此,安全生产现状评价报告成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工会组织实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三同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查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核发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资料。

三、评价报告内外所存在的问题

1.评价报告中所存在的问题:(1)报告的结论与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生产作业现场实际状况不符;(2)报告的篇幅结

构不合理,无用的内容偏多,甚至有一半左右的内容是抄袭可研报告或者设计资料;(3)报告所采用的图纸和相关资料不齐

全、不规范、不真实、不可用。

2.对评价报告使用问题:(1)矿山企业往往不注重评价报告的质量问题,而只强调报告能否通过审查或备案;(2)一些参与报告评审的专家对于评价报告审查失之过宽,评审过程不严肃,使一些质量低劣的评价报告蒙混过关;(3)中介机构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有的基层安监部门限定矿山企业与某些中介评价服务机构签订评价服务协议;(4)某些安监部门在对矿山企业

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也没有完全做到依据评价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有的放失的跟踪监察。

四、几点改进意见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报告 篇4

自检自查报告

确保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为了切实做好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我公司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加大了隐患排查和整改。

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检查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项目部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组织相关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对自查自查需要检查的项目进行了细化,落实到各责任人,发现安全隐患,必须认真进行安全整改。

三、加强安全宣传,确保落实到位。矿山充分利用班组会、周一安全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有关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作安装了大量安全警示牌和宣传牌,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活动氛围。

四、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检查。根据会议安排部署,矿山组织了综合安全大检查,施工用电专项检查,防火专项检查,并对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全员安全技术交底情况、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各类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分别以检查纪要、隐患整改通知单现已全部整改完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管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

2、遵章守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按照安全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落实到位,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

3、经常性检查,把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体现在一个“勤”字上。要勤过问、勤督促、勤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加快整改,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总之,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是落实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管委会和安监局正确领导下,我们在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也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在本次安全自查自纠大检查中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力度,确保我公司安全发展、持续发展。

播州区易顺吉建材有限公司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 篇5

安全生产自纠自查报告

2013年7月21日

贵锋建材厂安全生产自纠自查报告

***县安全监督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我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我单位在接到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自查自纠的通知后,于2013年7月8日至7月18日开展了为期10天的“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整治 ”行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切实做好本厂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我厂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加大了隐患排查和整改要求,为保证本次行动取得实效,我单位成立了安全生产自纠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国礼,副组长:景峰,成员:昌波、永翔

二、存在问题

在这次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大检查中,共发现问题18项,当即纠正11项,整改落实6项,限期整改1项。

其中:当即纠正11项(略)

整改落实6项

1、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没落实到人。

整改要求:组织员工相关岗位培训学习,明确相关岗位职责,签订相关岗位责任书。落实情况:已整改,整改完成时间:2013.7.8

2、配电房不进行经常性检查,线路老化、临时用电私接乱扯,刀闸无盖及无关工具乱堆放等。

整改要求:明确电工一日一检,更换老化线路及刀闸,规范临时用电专用插座,清理无关工具。

落实情况:已整改,整改完成时间:2013.7.9

3、警示标志陈旧破损。

整改要求:及时制作,更换安全标示,达到安全警示效果。

落实情况:已整改,整改完成时间:2013.7.12

4、场内机动车驾驶员个别未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有穿拖鞋上班现象。

整改要求:组织学习厂规厂纪及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落实情况:已整改,整改完成时间:2013.7.13

5、新进员工2人未参加缴纳工伤保险。

整改要求: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所有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落实情况:已整改,整改完成时间:2013.7.15

6、爆破警戒员有未按要求到达指定地点实施警戒现象。

整改要求:实行定时爆破制度,确定危险区的边界,明确爆破时的警戒范围,要求警戒岗哨必须到达指定地点实施警戒,有明确的警戒信号。

落实情况:已整改,整改完成时间:2013.7.16

限期整改1项。

1、未按规定实施台阶式开采。

整改要求:按《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第十五条:小型露天采石场应当采用台阶式开采。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应当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分层开采的分层高度、最大开采高度(第一分层的坡顶线到最后一分层的坡底线的垂直距离)和最终边坡角由设计确定,实施浅孔爆破作业时,分层数不得超过6个,最大开采高度不得超过30米;

落实情况:整改中,限期完成时间:2013.9.18。

针对以上限期整改的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强化措施,按时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管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

2、遵章守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按照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落实到位,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

3、经常性检查,把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体现在一个“勤”字上。要勤过问、勤督促、勤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加快整改,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是落实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县安全监督管理局正确领导下,我们在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也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在本次安全自查自纠大检查中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力度,确保我厂安全发展、持续发展.***贵锋建材厂

非煤矿山工作总结 篇6

在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的支持配合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安全监管落实年”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确保煤炭产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现就全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煤矿企业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企业26家26对矿井,经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XX年核定生产能力103万吨/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05万吨/年。

(二)煤炭产量和税费统征情况

今年1-11月共生产原煤91万吨,生产总产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工业增加值540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XX余人,支付劳动报酬7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原煤产量89万吨增加了2万吨。完成全年计划数72万吨的126。

今年1-11月实现煤炭税费收入3595(其中国税增值税1933万元,统征收入1662万元),统征收入比去年同期1434万元增加了228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620万元的103。

今年1-11月实现非煤矿税费收入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60万元的,与去年同期万元相比减少了11万元。其主要原因是新县城房建建工程建设未启动,造成市场疲软、建材原料滞销,有的企业被迫停产,无经济效益。

(三)安全事故情况

今年1-11月全县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9起,死亡9人,百万吨死亡率为人。其中:顶板事故6起,死6人;放炮事故1起,死亡1人;运输事故1起,死亡1人;瓦斯事故1起,死亡1人。超市局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6人,超县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5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暴露出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问题。深刻分析事故原因,抛开煤矿基础条件差、煤层薄、赋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大、工人素质低、监管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的客观问题,主观方面安全监管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煤矿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事故教训是惨痛的,我们对发生的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调查处理。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煤炭产业发展基础工作

1、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绥江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云煤整合〔XX〕23号)文件精神,通过整合,到XX年底,煤炭企业户数5户,矿井数量22对,矿井整合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186万吨/年。我局已落实专人负责矿井的关闭和整合工作,对资源整合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应对的办法,积极协调、引导异地迁建矿井双方按照整合方案的要求进行整合。今年按照计划已关闭红春湾煤矿。矿井技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做好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工作,有5家煤矿已签订了整合协议。

2、完成煤炭深加工项目规划。为摸清我县煤炭质量情况,做好煤炭深加工的基础工作,我局于3月15日与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签定了《地质技术服务合同》,6月中旬完成了《绥江县煤矿资源深加工开发利用规划》。我县煤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2×30万吨规模的重介质洗选厂,但只有上半县的煤炭具有洗选价值。目前,我县有1个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洗选厂,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实际年洗选煤5万吨,产精煤万吨,利润在300万元左右。现在要新建洗煤厂受政策、市场、原煤量的制约,不具备按设计2×30万吨规模新建洗煤厂的条件。

(二)强化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

1、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我局实行领导和技术人员挂钩包片制度,以产煤乡镇为单位,分成4个片区,每月深入煤矿企业检查、指导、督促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片区技术负责人每月到煤矿指导督促安全生产工作不得少于10次,主要领导不少于5次,分管领导不少于8次。向煤矿派驻驻矿安监员22名,基本实现了每矿1名驻矿安监员。进一步明确驻矿安监员的职能职责,要求每月到矿23天以上,下井不少于18天,原则上星期一至星期五必须在矿。

2、为督促煤矿落实好抓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我局与煤矿企业签订了《XX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煤矿再与各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根据昭煤发〔XX〕39号《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市煤矿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的通知》精神,县政府于XX年7月底与全县煤矿企业签订了《煤矿安全生产承诺书》

。到目前,事故矿井已予以兑现承诺金25万元。

(三)加强监管,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

1、严格煤矿复工复产工作,为全年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认真做好XX年煤矿春节复工复产工作,我局在春节收假后,及时行文并下发了《绥江县煤炭工业局关于XX年煤矿春节节后复工及复产验收有关规定的通知》(绥煤安字〔XX〕2号),对煤矿复工和复产验收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在上级“五个从严”标准的基础上,我县硬性规定了15种不予验收的标准。成立了复产验收领导组,实行局领导和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复产验收的煤矿,局机关相关股室还实行了汇签制度,任何一个股室的相关要求未达到都不予通过。针对6月底7月初全县煤矿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决定在全县煤矿企业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对按要求整治完成的煤矿再进行复产验收。

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 篇7

1 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现状分析

针对非煤矿山企业来说, 所谓的工伤事故主要指的是工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中毒、突发性的人身伤害事故。工伤事故是威胁非煤矿山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而工伤事故管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所造成的危害的大小。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在各类事故中位居前列, 而在工矿类事故中, 工伤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仅次于煤矿, 高居第2位, 由此可见, 工伤事故已经成为影响非煤矿山企业职工人身安全的重要的“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非煤矿山工伤事故死亡人数 (死亡率) 过高, 比如, 美国每10万人死亡率为4人、日本为3.3人、德国为3.42人, 而我国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81人, 是发达国家的20倍左右。无论是从工伤事故爆发的频率方面来看, 还是从工伤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来看, 我国的非煤矿山企业都远远甚于西方发达国家, 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完善非煤矿山工伤救助体系刻不容缓。

1.2 非煤矿山企业工伤发生的归因分析

1.2.1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从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

实践中, 部分非煤矿山生产企业无视员工人身安全, 未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生产过程中去, 这是导致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非煤矿山企业一线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互保意识较弱;设备维修不到位, 未能够按照非煤矿山企业设备维修制度规范例行维护, 导致非煤矿山个别生产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操作不规范、冒险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操作;物体打击、冒顶片帮、坍塌以及高处坠落等几类事故是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占到了工伤事故总量的60%左右;爆破作业、中毒、缺少空气窒息、电气设备损坏、粉尘等都是造成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另外, 从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特点来看, 个体、私营以及集体等非公有制矿山工伤事故发生的总量较大, 危害性较强, 必须要重点提高、增强中小型私营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这对于降低非煤矿山工伤发生的概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2 非煤矿山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安全生产是非煤矿山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部分非煤矿山企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薄弱、技术装备较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比例较低等, 导致这些企业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保障, 这为工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另外, 私营等小型非煤矿山企业之所以成为工伤事故的“重灾区”, 与这些企业规模较小、采矿工艺落后、设计不规范不科学、内部管控力度不够、企业主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等诸多因素有关, 比如, 一些私营小矿企业, 往往是几个合伙人合办, 这些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 而是雇佣一些所谓的“工头”、“技术人员”负责管理, 几乎完全无视一线工人的生命安全, 盲目地追求“高利润”, 工伤事故发生也就在所难免。

1.3 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问题分析

1.3.1 工伤监管体制有待健全

从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爆发的几率、频率来看, 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滞后是导致我国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死亡人数较高、工伤管理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从工伤发生后的管理、救助情况来看, 工伤管理监督体制不健全则是造成工伤事故救助不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为了给非煤矿山企业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水平, 我国相继推出、实施了一系列的、严格的工伤管理制度, 但是, 后续的工伤监督管理却明显滞后, 比如, 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执法手段落手等等, 而且, 专门从事非煤矿山工伤监管的工作人员的总数过少, 监管力量太过于薄弱, 再加上存在着“寻租”现象, 导致整个工伤管理监管体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甚至于在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着“民不告官不究”的现象, 广大的非煤矿山员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1.3.2 工伤保险管理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绝大多数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强制性力度不够、覆盖范围比较有限、工伤赔付水平偏低、管理操作不够规范以及保险费用差异相对偏小, 这些是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助的水平, 使得广大的因公受伤、因公牺牲的人员难以得到及时、足额、有效地理赔。从客观方面来看, 非煤矿山事故具有多发性、频发性、危害后果较严重的特点, 这也导致社会保险机构不愿意接纳非煤矿山类企业员工投保, 同时, 一些小型企业为了减少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也不愿意为工人“投保”, 更愿意采取一次性支付的形式来处理工伤事故, 导致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管理管理比较突出, 严重地损害了广大矿工的切身利益。

另外, 工伤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非煤矿山企业忽视员工工伤管理、工伤管理救助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员工工伤管理水平, 必须要针对这些企业工伤发生的现状、工伤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化工伤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工伤管理救助体系, 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伤人员及其家属的基本的经济权益。

2 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预防机制

相对于事后的工伤管理, 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预防机制对提高企业的工伤预防能力、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的几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强化对非煤矿山企业工人的安全教育, 针对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现实情况, 要重点加大对文化层次较低、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 增强他们的自我、相互安全保护意识。其次, 加大非煤矿山安全设施投入力度, 私营等小型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设施投入力度不够是导致各类工伤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督促企业加大非煤矿山安全设施投入力度, 对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工伤事故的伤害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 加大对非煤矿山企业重大污染源的监测、检测及监控的力度。重大危险源是引发非煤矿山事故的主要的外在因素, 加大对这些危险源的监测、检测及监控的力度, 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将潜在的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比如, 尾矿坝的监控、危险气体的检测、粉尘浓度的监测以及对非煤矿山内部重点区域的电子监控等等, 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隐患, 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以粉尘为例, 尘肺病是非煤矿山企业主要的职业病之一, 这除了与工人长期在粉尘区域范围内从事工作有关之外, 粉尘超标是引发尘肺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监测, 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降低尘肺病的发病概率。

2.2 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体制

健全、完善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体制, 提升非煤矿山企业保险保障水平, 对提高企业的工伤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保障性作用。首先, 强化非煤矿山企业主的工伤保险投保意识。从作用方面来看, 工伤保险是对在非煤矿山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的一种受伤后的保障,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社保机构、社会第三方保险机构要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 劳保部门要督促非煤矿山企业主为工人投保, 社保机构、社会第三方保险机构不得拒保或者采取“故意降低赔付比例”的方式接纳企业投保, 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要将“保险权利”签入用工合同, 规范企业工伤保险管理。其次, 政府部门要发挥好监管作用, 这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 强化非煤矿山企业的工伤管理, 使这些企业的工伤保险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 为受伤工人及其家属提供有效地救助服务。另外, 参考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自主保险补偿机制的先进管理经验, 探讨建立由企业、企业所有矿工共同组成筹措资金、非煤矿山企业工会具体负责井下矿工安全的互助保险体系的可行性, 这样当工人因公受重伤或者死亡时, 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保险赔付, 实现了保险赔付来源的多元化,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受伤 (死亡) 矿工及其家人的生活压力、治病压力, 有助于解决特困工伤人员及其技术的生活问题, 对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深化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制度改革

工伤管理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救助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目的就是为遭受到职业病、工作过程中突发性的意外事故伤害的职工 (家属) 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偿、医疗服务等。与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发生救助需求相比, 现有的工伤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工伤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 必须要深化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制度改革, 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因公受伤 (因公死亡) 的矿工的权利。深化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制度改革, 要重点提高工伤经济补助额度、完善工伤医疗救助服务, 尽量少采取一次性补助的方式, 充分考虑到受伤矿工因公受伤以后的生活问题, 改变当前企业一次性支付为主的工伤管理模式, 设立专门的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助资金, 推行社会化管理。健全工伤鉴定管理、评估体制, 对于拒不执行 (包括打折扣执行) 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工伤管理法律、条例的非煤矿山企业, 给予严重的处罚, 增加他们的“违规”成本。针对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助不力的情形, 出台、制定更加完善的救助政策, 劳保等部门在制定工伤待遇政策时, 要充分地考虑到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伤害较大、对因公受伤 (死亡) 人员家属生活往往会造成巨大影响的现实情况, 制定非煤矿山企业工伤补助“保底政策”, 目的是确保工伤人员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生活救助, 满足其本人及家属的生活需求。另外, 改革工伤管理制度, 必须要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 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医疗救助及生活成本的高低, 制定差异性的工伤待遇政策, 比如, 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由于居民生活成本较高应适当的提高补助标准, 而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居民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补助标准可以适当的降低。

2.4 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护能力

实践证明, 非煤矿山企业由于其所属的行业的特殊性, 要完全地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比较困难, 这就要求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要针对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特点, 采取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措施, 提高非煤矿山工伤救护能力, 将工伤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首先, 完善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护条件, 提升非煤矿山医院救护能力, 重点加大技术、救护力量支持, 配备完善的急救医疗设备, 聘请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护人员到一线工作, 确保事故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地救治。其次, 制定差异化的应急救治方案, 提高应急方案救助的针对性, 这对于降低工伤事故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 根据工伤病情的程度决定是转移治疗还是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现场救治。最后, 健全工伤救助网络体系, 依托矿工总医院, 建立矿区医院、井口保健站“网格化”管理体系, 成立专职、兼职救援队伍, 一旦发生事故, 由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调度, 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义务, 确保发生工伤事故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提高救助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 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危害往往较大、事故致死比例要远远高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针对我国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能力、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 必须要从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预防机制、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体制、深化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护能力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水平, 保护好、维护好工伤人员的基本权益。

摘要: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工伤风险, 做好工伤管理工作、提高工伤管理水平是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文中在对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特点、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预防机制、健全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体制、深化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救护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工伤管理能力、水平的建议, 目的是通过降低非煤矿山工伤事故发生几率、提高工伤事故后救助水平, 最大限度地保障因公受伤 (死亡) 的矿工的权益。

关键词:非煤矿山,工伤治疗,管理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彭海洋, 王少宇, 姜福川.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J].价值工程, 2014 (01) .

[2]杨振, 胡东涛, 陶婷婷, 孙莹.基于危险源辨识的矿山安全管理探讨与建议[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3 (12) .

[3]李镇, 谢贤平, 武海滨, 王彦波.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分析[J].价值工程, 2013 (34) .

上一篇:与创新有关的作文下一篇: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