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

2024-09-09

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精选8篇)

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 篇1

2015创业企业十大创新商业模式案例 ——教你如何重新定义客户价值!

在互联网思维被赋予多重定义的时代,商业模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重新定义了客户价值。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在互联网思维被赋予多重定义的时代,商业模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是关于成本和规模的讨论,而是关于重新定义客户价值的讨论。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可见,客户价值以及客户价值主张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2015年是万众创业年,众多创业企业爆发,各种各样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出现在市场中。品途网梳理了2015年各行各业的创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商业模式案例,供中小型创业企业参考。

1.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

企业介绍: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DJI),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它占据着全球70%的无人机市场份额。

创新性:无人机以前主要是应用在军事方面,而大疆是第一个将无人机应用在商业领域并获得成功的企业。大疆无人机如今已被应用在军事、农业、记者报道等方面,是可以“飞行的照相机”。

案例解读:大疆汪滔:遥控无人机王国的“愚者”

品途网短评:这家公司将目标受众从业余爱好者变成主流用户,而且它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成功的案例在科技行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创新指数:5颗星。

2.滴滴巴士——定制公共交通 企业介绍:2015年7月15日,继快车、顺风车之后,滴滴快的旗下巴士业务“滴滴巴士”也正式上线。目前滴滴巴士已经在北京和深圳拥有700多辆大巴、1000多个班次。

创新性:滴滴巴士是第一个尝试将巴士进行多场景应用的定制巴士。滴滴巴士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它根据大数据测算并推出城市出行新线路。滴滴巴士还将巴士进行多场景应用,比如旅游线路定制、商务线路定制等扩展了巴士出行的场景。

案例解读:百花齐放的共享巴士,还是捉对厮杀的共享巴士?

品途网短评: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发展很快。它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一种初步尝试。事实上,做定制服务的门槛其实是极高的,而滴滴巴士母公司滴滴出行的互联网技术和用户基础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3.百度度秘——表面它陪你聊天,其实你赔它消费

企业介绍:度秘(英文名:duer)是百度在2015年世界大会上全新推出的,为用户提供秘书化搜索服务的机器人助理。

创新性:度秘将人工智能带到了可以广泛使用的场景中,是百度强大的搜索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体,可以用机器不断学习和替代人的行为。

案例解读:李彦宏“索引真实世界” 度秘时代来了,你跟得上吗?

品途网短评:提起百度就是竞价排名,如今度秘终于可以升级这个原始的广告模式了。今年百度大会上推出的度秘是聊天机器人+搜索引擎+垂类O2O的整合型产品。它把现在互联网最热最精尖的技术全集合在了一起,百度大动干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这款产品,将生态完善化繁为简,满足了“懒人”生平夙愿。

4.人人车——“九死一生”的C2C坚挺的活了下来

企业介绍:人人车是用C2C的方式来卖二手车,为个人车主和买家提供诚信、专业、便捷、有保障的优质二手车交易。

创新性:它首创了二手车C2C虚拟寄售模式,直接对接个人车主和买家,砍掉中间环节。该平台仅上线车龄为六年且在10万公里内的无事故个人二手车,卖家可以将爱车卖到公道价,买家可以买到经专业评估师检测的真实车况的放心车。

案例解读:李成东对话人人车李健:二手车就应该这么卖!品途网短评:C2C 虚拟寄售的模式被描述为 “九死一生”,是因为:第一,二手车属非标品;第二,卖车人和买车人两端需求是对立的;第三,国内一直缺乏第三方中立的车辆评估,鱼龙混杂。因此二手车 C2C 交易困难重重、想法大胆又天真。人人车不被看好却能逃过“C轮死”的魔咒,是因为其省去所有中间环节,将利润返还与消费者。创始人李健说:“如果我能成功,B2C都要失业了。”

5.e袋洗——力图用一袋衣服撬动一个生态

企业介绍:e袋洗是由20余年洗衣历程的荣昌转型而来的O2O品牌,采取众包业务模式,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线下物流团队建设,即在每个社区招聘本社区中40、50、60个人员作为物流取送人员。

创新性:e袋洗是第一个以洗衣为切入点进入整个家政领域的平台。e袋洗的顾客主要是80后,洗衣按袋计费:99元按袋洗,装多少洗多少。e袋洗致力于将幸福感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和主导,推了新品小e管家,通过邻里互助去解决用户需求,满足居民幸福感。小e管家在小e管洗、小e管饭的基础上,计划推出小e管接送小孩,小e管养老等服务,以单品带动平台,从垂直生活服务平台转向社区生活共享服务平台,以保证C2C两端供给充足。

案例解读:e袋洗陆文勇:怎么把洗衣服变成互联网产品

品途网短评:e袋洗在搭建成熟的共享经济平台后,不断延伸出更多的家庭服务生态链,打造一种邻里互动服务的共享经济生态圈。集合社会上已有的线下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标准化、品质化转变,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更便利、个性的服务。

6.实惠APP——团购不彻底,直接免费

企业介绍:“实惠APP”是一款基于移动端,主打社区的生活服务类APP。用户通过入驻实惠APP上自己工作的写字楼或居住的社区,可以领取实惠或商家提供的优惠礼品,享用身边的生活服务和便利商品,同时进行邻里间的社交,让用户生活更便捷更实惠。

创新性:实惠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做免费的团购——颠覆团购低价模式直接0元团购。通过平台将商家提供的免费福利,派发给参与中奖的用户。它以城市的上班族为主要的对象,可以在写字楼或者社区的位置信息中录入其位置附近的商家名称和商品的福利活动,并通过附近福利、免费抢福利、幸运老虎机、品牌大乐透等趣味方式推送给用户,使用户既能得到实惠,又得到良好的游戏体验。案例解读:【CXO说】实惠杨熙:免费社区APP的“不断增重”跟讨巧省钱之法 品途网短评:实惠APP开启的创新“免费O2O”模式”促进了商家和用户的良性互动,实惠把用户、商户、物业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和大型商户开展合作,更包含在社区间的居民、商户、物业等基于地理位置的连接,可看成一个小的社群系统,并围绕这个小的系统展开的线上订单和线下服务。

7.干净么——餐饮界的360,免费还杀毒

企业介绍:干净么是一个互联网餐饮安全卫生监管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并连接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第三方卫生监管平台,同政府、媒体、商家、用户等多方互动来进行监管。目前在干净么的APP上有几百万条数据,15万家餐厅的食品安全等级评价。

创新性:它是第一家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打食品安全这场仗的第三方平台,不仅对餐饮商家进行测评、监管,还包含学校、幼儿园、单位食堂等在内,用户可以查阅自己感兴趣商家的卫生安全等级,从而判断是否就餐。

案例解读:“干净么”亮剑:剑指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三巨头

品途网短评:“干净么”就好比餐饮界的360,免费还杀毒,目标就是通过扬善惩恶使餐饮行业进入良性竞争循环。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干净么就是连接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的一个纽带。

8.很久以前——不久的将来给小费将成为常态

企业介绍:很久以前是北京簋街一家烧烤店,店内推出的打赏制度被各大餐饮集团引用。创新性:第一家将餐厅给小费的形式进行互联网思维改良的餐厅。打赏制度:打赏金额为4元,打赏人是到店里用餐的顾客,被打赏人是前厅员工,包括服务员、传菜工、保洁人员、炭火工。打赏规则:

1、前厅员工可以向顾客介绍打赏活动,但只能提一次;

2、前厅员工不能向顾客主动索取打赏。展现形式:店内、餐桌展示牌及员工胸牌上印有活动内容——“请打赏:如果对我的服务满意”,吸引顾客眼光。

案例解读:打赏制对于餐饮行业的意义?

品途网短评:可别小看了打上这个小制度,已经有很多的餐饮连锁巨头开始使用这个制度了。4元钱顾客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却买了一个好的服务,也给服务员多一收入途径。你别嫌少,积少成多可是大大提升了服务员的积极性。9.多点(Dmall)——不是多点少点的问题而是快点

企业介绍:多点是一个以超市为切入口的O2O生活服务平台,将日常生活消费和生鲜产品作为突破口。

创新性:多点的创新点与京东到家、天猫超市等截然不同。它与商超之间完成系统上的对接:可以通过深度整合的系统动态地获取商超库存价格等重要数据,同时,多点通过数据分析及供应链控制能力,将C2B模式引入商超可以解决其生鲜进销问题。同时,多点自建物流,有自己的配送员。在用户下单后,多点会和合作商家一起分拣货物,然后送货上门。

案例解读:多点Dmall韩鑫:新时代电商的发展要连接传统商超

品途网短评:用户从下单到收获,全程所花时间不超过1小时,多点可以说是用户的网上超市,只不过模式比较轻,也比较快。

10.云足疗——上门服务中的垂直环节

企业介绍:云足疗于2015年1月正式上线。用户通过云足疗APP或微信、电话预约,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足疗、修脚、理疗服务。用户可以根据云足疗平台上项目、价格、距离、籍贯等信息,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服务项目、服务师傅。

创新性:云足疗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上门足疗O2O平台。云足疗砍掉了足疗店等中间环节,让技师和顾客实现无缝对接,不仅解放了长期局限在足疗店的技师们,让他们获得了比同行更高的薪资,同时也让顾客体验到低价便捷的优质上门养生服务。云足疗率先实现了上门足疗服务的标准化,平台通过面试、实名认证、技能考核、系统培训等严格筛选,来保障上线的技师的专业技能和高服务水准。

案例解读:【CXO说】云足疗李智永:给产品做减法,用足疗进行单点突破

品途网短评:云足疗属于上门服务中的垂直环节,在O2O垂直领域是值得开发的沃土。团队15年服务行业的线下实体店的经验,是其能够在资本寒冬中获得融资的关键。

编后语:

对上述商业模式进行梳理不难发现:“成功商业模式”可进一步划归为“基于技术突破与创新”和“主要依托产业价值链融合与分解”两类,并在不同的领域与产业价值链条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这表明,成功的商业模式非常一样而又非常不一样。非常一样的是创新性地将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盈利模式与经营机制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盈利性、协调性、价值、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地位等。非常不一样的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的成功,更多的具有个性,不能简单地拷贝或复制,而且必须通过不断修正才能保持企业持久的生命力。

想要创新商业模式只研究商业模式是远远不够的,不懂经济法则,不懂社会潮流,不懂人文需求,还是不能创新模式。借鉴基础上的创新永远是商业模式中商业智慧的核心价值。

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 篇2

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指出,企业家才能是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正是这种要素把生产者、消费者和产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提法也是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土地、资本三种生产要素决定论的重要补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表现。斯蒂文森(Stevenson)强调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一种追求机会的特质。从行为上讲,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需要承担战略制定、授信承诺、资源配置、沟通与激励等功能。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作为一种身份的固有特征,也不是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特征,而是担负着对稀缺资源如资金、人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化配置的作用,其最终的目的是让企业长期经营达到一定的效果。熊彼特在研究创新形态时指出,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最本质内涵,是企业家区别于其他盈利组织行为人的特征。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不断驱使着企业家提出新的想法,并基于这些新的想法对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配置。从企业资源基础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资源有助于组织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寻求市场机会、合理利用资源、创造消费者价值得到创新租金,最终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关于生产流程、经营方式、营销手段的统称,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选择经营范围、组织生产或服务、甄别用户的全过程,是企业组织内部运营结构和外部要素相关联的统称。商业模式包含的实际内容与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战略管理理论不同,有其更加广泛的内涵。商业模式的结构组成正是战略管理理论中有关战略结构的内容,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一种战略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更能得到创新租金,具体体现在缩减成本、扩大消费群、变革营销模式上。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主要赢利点在于为用户提供溢价产品或服务。但是,在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同类产品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下,企业利润下滑至平均利润率水平,造成整个行业的畸形发展。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潜在用户,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就能带来企业的聚积发展。腾讯公司的用户上亿,但是真正产生经济交换的用户可能不到10%,就是这种用户接触平台的模式支撑了腾讯的快速发展。

2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模式:以海底捞为例

自由竞争市场理论告诉我们,在完全同质化的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收获着非常低的利润率,只要这个行业和产品利润率达到一定程度,多数企业都会涌进来平摊这些利润。所以,在那些比较传统的行业里,新创企业的能力几乎完全相同,激烈的竞争使得所有企业都在极为相似而且较低的盈利水平勉强生存。同质化的生产流程、经营方式和营销手段在竞争市场下无法长期生存,只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这其实说明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新创企业能否盈利。

近年来的商业实践也说明了这一道理。例如,“海底捞”是最近非常有名的一个餐饮企业。这家从四川简阳靠卖麻辣烫起家的火锅店用15 年的时间发展成为销售额达到近3 亿人民币,近50 家分店,晚餐平均翻台3-5 次(一般行业的2 倍),平均等待时间为2 个小时。这在餐饮行业尤其是火锅界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不少学者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跑到海底捞去实习、学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成就了他的业绩表现。海底捞给等待的客人擦皮鞋、美甲,给长发客人提供发圈、眼镜布,在海底捞等待区等待的时候,热心的服务人员会送上水果以及豆浆、柠檬水等饮料。此外,还提醒顾客在此打牌下棋和免费IPAD上网冲浪。正是这种服务,使得顾客愿意在海底捞等待消费。

表面上看,是服务带来了海底捞的盈利。但是问题是,表象的服务形式可以被其他公司复制,为什么其他的餐饮企业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海底捞的商业模式。海底捞的经营模式进行了三次成功剥离。(1)把后台能干的工作从前台剥离;(2)把机器能干的工作从人身上剥离;(3)把公司能干的事情从员工身上剥离。这三个剥离优化了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和服务效率。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产生价值的地方在营业面积而不是厨房,在一定的空间下,厨房面积相对越小,那么产生的利润就越大。海底捞为了提升利润率,将后台的工作从前台剥离,让海底捞的厨房面积变成营业面积,让员工从菜品的清洗与分拣中解脱出来专心服务,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成本减少,并且让服务更加专业化。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海底捞通过三个剥离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利润率的提升,将这些利润的增量部分反馈给顾客和员工,让员工、顾客、企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才是最本质的原因。

所以说,商业模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一个新创企业在资金缺乏、行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仅仅是想获得平均利润的话,必须要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3 企业家精神应该包含商业模式选择的能力

传统的企业家精神具有宗教色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那部分人被认为是带着罪恶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必须用一种虔诚的心态来赎罪,以便将来能够和上帝进行交流。赎罪的心态和行为就是企业家精神。所以这种认识下的企业家精神包含着冒险、执着、追求极致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指引下,企业家猎寻市场机会,并整合有利资源,目的就是要给消费者提供超额价值,而这部分的超额价值就是所谓的创新租金。这种特征,在从苦日子中走出来的中国60 后、70 后企业家身上非常明显,但是显然不能很好的解释大学生创业活动。80 后、90 后的新生代,没有遭受饥饿、穷困,所以很难有那种为了吃饭所展现出来的创业欲望,相反,更多的是一种成就动机在驱动着他们的行为。

创新租金的获取是资源配置达到pareto改进的有力佐证。只有利用适合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才能使各种生产要素转化为获利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来说,其创始人的特征不可避免的在这个企业打上烙印,越是新锐行业的创始人,这种特征就越明显。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要想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水平,必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实施破坏性创新。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创新活动获取利润。这种经济活动在技术扩散的情况下还能获得超额利润,其本身就说明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不需要更新技术,只需要用不同的形式组织生产和服务,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很难短期内被竞争对手所效仿。新生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对信息的抽取和利用有着独特的观察,对互联网时代的不对称需求非常敏感,所以极易识别创业机会。这种创业机会本身很多就包含着非传统意义下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价值只有当企业家通过组织资源才能以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利润,得到体现。企业家由于自身成长的环境不同,面对的资源禀赋客观条件不同,所以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意识特点是不同的。这就是企业家本身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的特点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异质性,因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本身就具有载体不可分离性。异质性的企业家精神必然带来商业模式的异质性,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变革商业模式是非常困难的,初创企业家在进行市场探索、经营、研发的过程中,通过转换经营模式等方式获得“熊彼特租金”。大学生由于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更容易和互联网时代进行结合,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所以也将会比一般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4 结论与启发

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 篇3

摘要:创业企业是一个寻找可升级、可重复和可盈利商业模式的临时组织,文章基于手段导向构建了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调整机制,认为创业企业应进行验证性学习,不断与利益相关者、市场环境进行互动,检验商业模式假设并不断进行调整。文章回答了创业企业如何快速寻找可行商业模式的问题,丰富了创业企业如何克服新进入缺陷以及商业模式是如何生成的研究。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业企业;利益相关者;手段导向

一、 引言

在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生成的过程中,创业者更喜欢为了实现战略柔性会牺牲交易效率,因为这种方式能够使创业者改善其商业模式,从而当目标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承诺(Santos & Eisenhardt,2005)。本文聚焦于创业企业成长阶段,以商业模式生成和调整为切入点,系统探索创业者如何构建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好地指导创业者提升创业活动质量并降低创业失败率,更有助于缩小我国创业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 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近年来,商业模式日益成为管理学界和实践界持续关注的焦点。目前商业模式的概念林林总总,一些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与价值有关,既包含价值创造也包含价值获取(Johnson et al.,2008;Teece,2010;Zott & Amit,2011),强调商业模式的价值属性。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实现技术或机会潜在商业价值的架构或逻辑(Timmers,199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还有一些学者强调新兴市场下的商业模式是为了共享价值而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并阐明市场边界的结果(Holloway et al.,2010;Aspara et al.,2011;Verstraete et al.,2012)。本文主要采用Zott等的研究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为了通过开发商业机会而创造价值所设计的交易内容、交易结构和交易治理,它是超越核心企业的跨边界相互依赖的活动系统。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多是在成熟企业情境下界定的,并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的构成组件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忽视了创业企业市场规则、规范和市场边界被清晰界定和被广泛接受之前,商业模式是如何生成和演化的问题。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商业模式的起源与生成过程(Verstraete et al.,2012;Holloway et al.,2010;Moyon et al.,2012;Cavalcante et al.,2011)。有限的可得证据表明,商业模式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生成过程才得以确立的,这是因为创业企业通常会面临不确定性。Andries等(2007)对七家企业的案例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其中四家企业选择不偏离最初的商业模式,管理者这样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先行者优势以及稳固现有商业模式来获得融资,二者分别可以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然而,由于初始商业模式的结构不合适,这四家企业必须在两到四年内对其进行修正,但代价很高,另外三家企业则采用了商业模式逐步浮现的战略,這就规避了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造的问题,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并且通过快速、可调整的学习建立了更加有效的商业模式。

三、 理论模型

1. 创业者商业模式原型的生成。我们借鉴组织变革理论中原型(archetype)的概念,来识别创业者初始创意中的商业模式原型。原型是指能够反映一套诠释方案的一系列互相支持的组织要素(Greenwood & Hinings,1998,1993)。借鉴Zott等的研究,将创业者商业模式原型分别为创新型商业模式原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原型。创新型商业模式原型,涉及在不同的交易伙伴之间构建新的经济交换方式(Zott & Amit,2007)。商业模式设计源自模仿而非创新,他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做与在位企业相似的事情(Aldrich,1999;Zott & Amit,2007)。商业模式原型所提供的框架为研究创业企业初始商业模式的生成和演化提供了有效的视角。聚焦于创业者商业模式原型的生成,以创业者要素为出发点,以商业模式原型生成为主线,在创业者和商业模式原型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考虑到商业模式原型的生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创业学习必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从知识和学习的视角构建了“创业者——知识和学习——商业模式原型”框架。

2. 基于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商业模式调整。商业模式原型只是创业者头脑中的构思,它是否可行还需要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利益相关者对于创业过程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为创业者提供了资源、塑造了创业战略并对其赋予了意义(Mitchell et al.,1997)。只有少量创业学者考虑到了利益相关者对创业者提出的要求,而且关注于特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如风险投资或天使投资企业以及孵化器,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控制了大量的财务和社会资本(Cooper,1985;Ehrlich et al.,1994;Gorman & Sahl-man,1989;Grimes,2010;Rosenstein et al.,1993;Sapienza,1992;叶瑛和姜彦福,2009)。在创业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人、潜在顾客、员工和供应商等。一般来说,对利益相关者要求做出回应的倾向是基于创业企业对合法性的需求(Dowling & Pfeffer,1975;Singh,Tucker & House,1986)以及处理利益的潜在分裂、目标内在不一致和利益相关者要求所引起的冲突的需求(Freeman,1999;Rowley,1997)。

由于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因此利益相关者会要求创业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调整商业模式原型。由于创业者对于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调整商业模式的决策情境存在多种解释,因此会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其陷入困惑状态(Weick,1995)。这时,创业者会有选择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与他们互动、解读他们的信息和与他们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商业模式原型进行意义建构,并且在意义建构之后以意义赋予的方式把所建构的想法解释和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在创业企业的不同阶段都会涉及到创业者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和意义赋予(Sensegiving)活动。其中,意义建构活动主要涉及创业者在心理内部处理商业模式原型的开发、批评和调整,而意义赋予活动主要涉及创业者将建构后的想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和争论。

为了探讨创业者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开展意义建构与意义赋予活动,我们考察创业者意义建构和意义赋予产生的情境,专注于创业者的行为,揭示创业者在进行意义建构和意义赋予时所使用的一系列行为策略,包括象征性策略、话语策略等,以及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对可行商业模式生成的影响。

3. 基于创业者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可行商业模式生成。Sarasvathy(2011)认为创业者在创业决策的过程中采用效果逻辑来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进而识别机会创造价值。效果逻辑是一种行动的逻辑,强调通过行动来发现或创造机会,获得满意的效果,最终实现愿望(Gustafsson,2004)。创业者的商业模式原型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模式原型的合法性,也会影响使用资源的收益和成本。环境变化对创业者商业模式原型既可能增加约束也可能是放松约束。基于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生成是创业者与环境互动的基本判断,学者们更加注重剖析创业者在面对环境变化所经历的认知过程和表现出来的认知特征,较之有关创业者网络和知识等因素的研究更加强调创业者与环境互动。如Bonaccorsi等(2006)以软件企业为样本考察了企业做出不同商业模式选择的决策,强调了外部环境在决策中的作用。Andries等(2007)考察了外部产业条件对商业模式生成的影响,发现在既有的、动荡性较低的产业中,调整商业模式会对技术型创业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现实中,创业者面临的环境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且创业者对外部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过创业者主动改造后可以成为创业企业竞争优势之一。

创业者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不是单向作用的,而是双向的。创业者所面临的环境虽然是客观真实的,但对于创业者而言,它是一种感知的结果。环境的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创业者对商业模式原型的认知。创业者与环境的互动往往会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意向,同时还可能产生新的技术、发现新的资源、产生新的创业工具和手段,从而创造新的机会。这样的环境变化必然会导致创业者的初始意向、观念和行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创业者的行动(方世建,2012)。随着互动过程的进行,创业者会调整原有的商业模式原型,从而在不断的尝试中生成可行的商业模式。

4. 基于商业模式调整的创业企业成长模型。从商业模式原型到实践中可行商业模式阶段的主要挑战是执行。在可行商业模式生成的早期阶段,创业者一方面需要进行不同的调整来适应相关的外部环境。如Sosna等(2010)研究发现案例企业Naturhouse在创建初期在商业模式上面临者很多问题,包括缺乏顾客、商店太大、库存拥挤、本地经济衰退等,这些均需要案例企业做出相应商业模式调整。另一方面,在可行商业模式生成的初期阶段同样面临着很多利益相关者挑战。首先是产品要被顾客接受,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并产生支持创业企业生存下去的利润。其次是,需要获得供应商、交易伙伴的支持,开发组织间结构来配合企业活动。可行商业模式是在创业者认知的基础上,不断与利益相关者和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可行商业模式的生成为创业企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在可行商业模式在实践中运行的过程中,通常还会受到利益相关者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商业模式调整是在可行商业模式基础上增加活动或者拓展现有的核心过程,从而应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的变化并实现创业企业成长。从可行商业模式到商业模式调整这一阶段已经定义了可性商业模式的核心标准流程,其主要特征是增加或者改变原有的活动。商业模式调整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扩大现有市场而探索并开发相关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调整受创业者、利益相关者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实践推移,创业者对于完成既定的企业任务和流程变得非常熟悉,创业者对于现有商业模式的认知在渐渐发生变化。调整商业模式可能涉及到在一个更广泛的领域里运营,创业者是否愿意调整是一个问题。其次,利益相关者的变化(如引入风险投资商)或者利益投资者对现有商业模式认知的改变,均会影响他们与创业者之间的互动,并进一步影响商业模式的调整。最后,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创业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形成冲击,包括:①行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不再有效;②企业竞争者开发了新的运营方式,或者引入了竞争性的方式来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挤占了市场份额;③行业中新的商业机会需要创业企业调整原有的运营模式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与创业者之间的互动,并影响商业模式调整及创业企业成长。

商业模式调整阶段主要涉及实践运营过程中的改变。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可能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有用的分析框架。这些新问题包括,在可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外部融资,如何满足新进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等。创业者必须在利益相關者需求、外部环境约束和创业者自身认知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决策方案。Brown提出设计思维为创业者提供了借鉴方案。设计思维是利用设计师对设计的敏感和方法去同时满足人的需求在合理的技术成本、以及可行的商业策略基础之上,将设计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市场机会。设计思维的收敛模型,包括谜团-探索-归纳。谜团是在情境中发现和定义问题,探索是对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不停进行尝试,归纳出可以复制的模式进行执行并随时进行演进。基于设计思维的模型及前文的分析,本文提出基于商业模式生成与调整的创业企业成长框架,如图1所示。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商业模式的生成与调整,构建了创业企业成长的框架,认为创业企业成长是创业者围绕商业模式原型与利益相关者、外部环境互动,从而组合资源、技术和结构,并随着利益相关者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商业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原型是创业者基于先前经验与关系网络通过学习形成的商业创意。在实践过程中,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一方面面对来自大量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包括投资人、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顾客、社区成员和群体,以及政府(Venkataraman,2002)。这些要求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表现,他们会主张组织应该是什么样的、目标应该达成什么以及什么活动最适于达成这些目标。事实上,在一个日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市场中,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变得日益明显(Glynn,Barr & Dacin,2000),他们会影响创业者对商业模式原型的认知,促进可行商业模式的生成。同时,随着创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调整或者认知的变化,利益相关者同样会与创业者互动,影响商业模式的调整,进而影响创业企业成长。另一方面,创业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的政策、法律环境以及微观的行业、竞争环境,会影响创业者对商业模式原型的认知,并且外部环境与创业者进行的互动有利于商业模式获得合法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同样会影响创业者的认知变化,进而影响到商业模式的调整,促进创业企业成长。

未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细致研究创业者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意义建构和意义赋予活动,探讨创业者进行意义建构和意义赋予的行动策略主要有哪些;二是细致研究创业者如何通过效果逻辑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三是实证研究创业者因素、利益相关者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商业模式生成与调整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在前期细致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不同创业者、利益相关者和外部环境对商业模式生成、调整及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Sanz-Velasco, S.A.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odel Learning Leading to Growth: Start-up Ventures in Mobile Intern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entrepreneurship,2007,1(1):35-57.

[2] 王迎军,韩炜.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9):51-58.

[3] 云乐鑫,杨俊,张玉利.基于海归创业企业创新型商业模式原型的生成机制[J].管理学报,2014,11(3):367-375.

[4] 云乐鑫,薛红志,杨俊.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调整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1):21- 28.

[5]杨俊,云乐鑫.创业企业成长研究:现状评价与未来趋势[J].创业管理研究,2012,(2):30-4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71272186)。

作者简介:杨俊(1980-),男,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導师,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商业模式创新;陈熹(1972-),男,汉族,天津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云乐鑫(1985-)(通讯作者),男,汉族,山东省高唐县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商业模式创新。

微信的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 篇4

对微信的观察是一种学习,同时对其它移动产品也适用,就产品论产品,同时希望给创业者一些启发。

一、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我把这叫做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它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toC的增值服务,比如QQ的头像、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少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微信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二、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独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产品,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了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在一个页面满足用户主诉求,这就是facebook,twitter,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三、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的价值?查看“附

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

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但这样做,微信会有什么麻烦呢?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一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的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而为用户习惯发生变化了,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利好,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四、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微信打开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我说的“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像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现然经常收到的短信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

在订阅上,微信并没用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它创业者的机会。

打开app后的第一页,就是app的起始页。这页就像门户的首页,微博的timeline一样,是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一页。facebook官方客户端对这一页的调整发生过巨大变化,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参考。通过对这一页的观察,也就能判断一个客户端产品团队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传统的pc企业都会很吃力,比如淘宝、yy的客户端,所以大企业不是什么都干得好的,这也是移动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五、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 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它产品的导流入口。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它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

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对话窗口的应用,腾讯在QQ上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积累,微信为什么会搞这么一个笑话出来,这一直让我想不通。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六、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甚至在timeline上都没有提醒,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我想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内涵吧 丰胸产品哪个效果好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但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它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他的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七、一张船票

手机交互界面太小,多个应用间切换不方便,这给移动产品的商业化带来了巨大挑战。所以,微信完全不能如外界想像的商业前景那么无所不包。这现在看起来仍然只能是一张船票,而不是一艘航空母舰。

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篇5

刘宁芳,倪锋,詹凯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摘要:以创业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思维结构为主线,结合实际,从创意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途径。

我国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中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这与我国每年庞大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极不适应,暴露出当前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创意产业相关学科专业(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广告、传媒、计算机、音体美和文史哲等等)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我们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意、创新精神,既使有创意也不会商业化,缺少创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制约和压抑不容忽视,在高校开展创意创业教育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框架,竭力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探索将传统专业与创新创业实现交叉与耦合的新模式,以满足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要求,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创意创业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教研究的一个焦点。为此,我们探讨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构建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创意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创意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意创业是指源自个人创造力、技巧及才华,从创意中寻求效益的创业思路的个体经济活动。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变革,意味着“创造性破坏”,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取代旧的生产函数;其次意味着探寻机会和承担风险,比如探寻和发现未被满足的或者新出现的顾客需求,并且承担经营风险并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为社会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创意是一个单独的行为,然后你要把它加之于产业化的话,这是一个创造性地把创意付诸于经济价值的活动。创意产业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仅仅发挥创新思维还不够,创意并不是产品,任何奇思异想都可以接受,但必须能转化成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才是创意创业的根本。因此,创意创业型人才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然后把它加之于产业化,创造性地把创意付诸于经济价值的活动。

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以创意产业领域对创业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的学生成为创意产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创意产业活动中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创意创业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善于创意设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提出问题,成就动机高、具有坚忍不拨的意志,个性鲜明、有独到的思维方式,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有专业的技能和实际的动手能力,更有创造的灵感和突破陈规的锐气。

在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适应21世纪创意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专业背景又通晓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品格、开拓、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和现代市场视野的创意产业领域的高综合素质复合型创业人才。

在知识的构建上: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艺术创造能力;同时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艺术再现能力。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重视的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要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艺术开发的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技术型创造力、艺术型创造力、商业型创造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上: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

上,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开发的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以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职业(或专业)范围内实现自主创业的思想。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意创业型人才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同时要营造民主信任和竞争合作的创造性群体气氛。

二、实现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针对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实验室、创意工作室、创意创业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创意创业实验班为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两个阶段”(素质形成、知识拓展、能力提升阶段,创意创新创业教育阶段)、“三个层次”(通识教育层次、专业教育层次和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层次)的培养方案。在创意创新创业实践层次,采取“学生团队+指导教师”的模式,认真进行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意创业教育并重的原则,构建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创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创意创业实验班的形式组织教学

“创意创业实验班”将从创意产业相关专业选拨优秀学生,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建立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意创业教育三种教育类别等15个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包括高等普通教育7种模块化课程。专业教育包括4种模块化课程。创意创业教育包括4种模块化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在本专业班学习,创意创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在“创意创业实验班”学习。

“创意创业实验班”培养方式有如下特点:

1.实施小班教学。实验班创意创业课坚持小班教学,每个班培养规模控制在40-50人。选聘高水平师资授课,并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每年在教改项目中专门为跨学科创业人才培养设置2-3个教改项目。

2.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创业)培养”模式。构建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与大类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创意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一年级学生实施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教育,以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夯实基础,实验班学生从本科二年级起强化跨学科创业素质和创业教育的应用能力培养。

3.实施新方法培养。通过问题式教学开启学生思维;通过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独立阅读、集体讨论和编写创业计划等环节,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产生自己的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研究方式地自主学习。

4.实行专业导师制。进入二年级下期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创意创业学习指导导师,创意创业导师负责提升学生对学科专业方向、个人学业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开展创意创业活动的专业能力训练。学校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创意创业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创意创新活动、创业实践,所有学生三年级开始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

5.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有创意创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高水平的实践(实验、实务、实习)性课程。选派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赛和访学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实务界知名专家担任实验班客座教授,讲授企业实务发展前沿。

6.推行双学位制。实验班按专业学科和创意创业学双学位教育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规定修学年限内(标准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修满相应学分,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实验班学生授予本专业学科和创意创业学双学士学位。

7.建立本硕连读制。学校对实验班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给予政策倾斜,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每年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指标分配中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实验班学生以政策倾斜。

8、发展国际合作培养制。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实施跨学校、国际化的“2+2”、“2+1+1”等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设专题讲座和举办学术报告。

(二)建立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教育、研究、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培养机制,是以创意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通过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三种力量交叉影响,最终形成相互依存的互动的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学研产合作教育就是充

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的培养机制。创意创业型人才主要侧重于应用,学研产合作把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是组建产学研指导委会员会,协调在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般包括研究开发内容、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格、课程设置、经费管理、人员互派等。三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就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

二是开放办学,请进来、走出去。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为目的,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基本做法是:学生在完成一定的专业学习后,被安排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合作公司、企业等进行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学生可以在与本专业有关的用人单位实习工作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创业奠定了基础;用人单位可以发现优秀学生,并在实际工作中考核、录用未来员工,减少了为职员支付的培训费用,有机会雇佣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用年轻的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的发展未来;高校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策略,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聘请企业或研究院所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引进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充实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研究院所合作开发创意产品和承担研究项目。高校师资有了产学研结合的环境,可以及时将最新的原创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引进课堂,教书育人更切合市场需要;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和聆听智慧的机会;也便于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三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创意工作室、创意创业实践基地。“艺术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把‘教室’改为‘车间’的创举”,在工业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早已成为定论。但是恰恰是这一点,成为我国艺术教育的薄弱环节。

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 篇6

商业计划书提供了企业介绍、目标概述,并且是各种未来业务活动──从处理始料未及的复杂情况到偿还借款──的路线图。这份计划书应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充实完善,并随着您的远大构想从概念发展为成功企业而不断调整变化。

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实质上是企业的基石,但是临到写商业计划书时,仍有许多企业家裹足不前──原因可能在于撰写商业计划书牵涉到大量工作,还会让人想起儿时写的冗长乏味的暑期读书报告。但至关重要的是,在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你不仅可以整理出企业运营思路,还可以使计划正式成型落于纸上。原因如下:

商业计划书促使你找出自身(以及你的公司)的优势和弱势。你一定不想开办一家还没开张就出现问题的公司。坐下来,写一份计划书,思考你所拥有的(不管是对杯型蛋糕还是对医学软件的热情)以及你所缺乏的(不管是营销技巧还是电脑技术),这可以让你大致了解现实的成功机会。你的目标应该集中于自身的优势,并解决可能阻碍企业成长的任何问题。

商业计划书帮你计算出你需要多少资金。初创企业家习惯于低估创业所需的资金。切记:资本短缺是企业在第一年就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大吉的主要原因之一。撰写商业计划书促使你了解资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以及资金是否足够──不仅能使企业起步,而且还能使其在后续年份中持续成长。

商业计划书为你指出明确的方向,这有助于消除压力。作为企业所有者,你经常要扮演多重角色──从簿记员到首席执行官的各种职务──这会让你感到头绪纷杂、混乱无序、筋疲力尽。一份概述未来任务与计划的文件可以避免负担过重,帮助你制定现实目标、保持有序经营并提高生产率。

当你寻找贷款人、投资者或合作伙伴时,商业计划书的作用就好比是简历。多数贷款人,当然还有天使投资人或风险资本家等专业投资者都希望在投资之前看到商业计划书。即使你目前没有从外部融资的打算,商业计划书在租赁场地(房东可能会要求阅读商业计划书)或寻找商业合作伙伴时也会很有帮助。对于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而言,撰写商业计划书确保每个人对公司宗旨和战略的理解都一致。

商业计划书会促使你评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并估计竞争的规模。撰写商业计划书时,你会对当前的市场进行调研,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如何与现有产品或服务竞争。通过份析竞争环境,你将了解如何为产品或服务定价,如何进行正确的顾客定位,以及如何让你的公司脱颍而出──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整理商业计划书的内容时,你将看到许多机会,利用这些机会,可以进行细致的理念调整、避免可能酿成灾难的问题并最终增加成功的机会。

泰之峰代写的商业计划书涉及行业:建筑、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水电、火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医药、建筑材料、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化纤、钢铁、有色冶金、农业、林业、通信信息、广播电影电视、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城市规划、旅游工程、商物粮、气象工程、国土资源、土地整理、减贫工程、移民工程、海洋工程、新能源等。

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 篇7

从美国到欧盟,从日本到印度,从台湾到香港,全球都在引爆一股社会创业的热潮,社会创业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社会创业的概念迅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社会创业组织也正在日益超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范畴,蓬勃兴起,据欧盟的一项统计指出,社会创业组织为其15个成员国提供了880万个就业机会[1]。

社会创业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传统的商业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2]。因此,社会创业组织要想更加有利于社会价值的创造并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思考创新的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以应对组织内外部的挑战。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创业、商业模式及其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力求突破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研究瓶颈,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1 社会创业研究综述

以往的创业研究都将焦点集中于商业价值的创造基础之上,这种创业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近年来创业活动又被“移植”到社会价值的创造领域,成为利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这种创业活动通常被称之为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SE)。然而,由于这一概念进入学术领域的时间不长,社会创业实践的发展远远超前于学术领域研究,大部分的研究还是从案例研究为主,社会创业现象驱动,也正基于此,社会创业的概念在学术领域还未达成共识,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研究这一独特的现象,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释,并形成了一个比较模糊的领域边界,但是这些同样也为社会创业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3]。

我们对有关社会创业近几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发现现有的社会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社会创业的概念界定。关于对社会创业的理解,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Dees(1998)对比分析了社会创业与传统的商业创业,依靠严密的逻辑与丰富的文献基础,认为社会创业是总结了以下五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变革:第一,社会创业的使命是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第二,不断寻求新的机会服务于该使命的实现;第三,社会创业是一个持续创新、不断适应与学习的古城;第四,社会创业过程中应突破资源限制的瓶颈;第五,对员工与所服务的顾客高度负责[4];Wallace(1999)指出社会创业是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者促进社区发展的行为;加拿大社会创业中心认为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双重目标的创业行为就是社会创业;Mair和Marti(2006)将社会创业定义为一个创新性使用或创新性组合某些资源去追求机会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5]。

综上所述,社会创业的定义基本是在传统创业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会价值的追求,然而,社会创业绝不仅仅是“社会”与“创业”的简单相加,很多概念的表述还略显粗糙。

(2)社会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社会创业的机会通常是由社会问题驱动产生的,Dees(2007)指出,关于社会创业初始机会的来源以及如何识别、开发社会创业机会并进行评价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内林海等(2009),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框架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社会创业机会识别、评估与开发的三个阶段阶段中受到知识与信息、价值感知、警觉度、资源和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6]。

(3)社会创业价值创造过程模式研究。社会创业如何创造社会价值是社会创业研究的主题,在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受到哪些变量维度的影响,如何构建社会价值创造理论框架的一般范式,都将成为社会创业研究的热门议题,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十分缺乏。Robin Stevens(2008)等认为社会创业组织价值创造与使命陈述、商业模式以及社会绩效三个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三个假设,但该研究仍处于理论假设阶段,没有进行有关的实证分析验证。

(4)社会创业绩效评价研究。随着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鉴于社会创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的双重性,全面把握社会创业的成果指标,探讨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Elkington J ( 1997,2001 ) 提出从财务业绩、社会产出和环境产出三方面综合评价社会创业绩效;此外,一些学者还应用平衡积分卡以及SROI模型综合评价社会创业绩效;国内孙世敏等(2010),对社会创业组织业绩计量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7]。

(5)社会创业的本土化发展策略研究。社会创业最早出现在西方,但这一创新的活动现已引爆全球,各国纷纷加入其中。国内林海等(2009),运用系统基模理论分析了我国社会创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8];台湾郑胜分等(2009),从台湾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台湾社会创业活动的经验,并提出了台湾地区开展社会创业的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社会创业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社会创业的一些特点与不足:

第一,社会创业概念还未完全厘清,对于社会创业与CSR、企业公民、慈善与公益等概念还未完全廓清边界;

第二,社会创业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文献略显不足,但前景看好,研究空间广阔;

第三,社会创业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定性研究为主,尤其是案例研究居多,并且研究的范畴以创业理论、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定量研究十分匮乏。

2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正是因为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企业界和理论界都对商业模式表现出极大地热衷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梳理现有商业模式的文献我们发现,关于商业模式的探讨例如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体系构成、评价等方面,都是基于传统商业企业展开的。总结现有文献,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商业模式概念内涵的研究

正如社会创业的研究一样,商业模式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和目的的不同,使得这一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时间没有形成较为权威和完整的定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是从系统论、价值论、盈利论的角度去探讨商业模式的定义。

(1)商业模式系统论定义

相关研究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Timmers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流构成的体系,这一体系能够很好的解释企业活动参与者的利益及利润来源[9];Mahadevan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以及买方之间价值流、收入流和物流的特定组合,这些组合构成了商业模式系统[10];Thomas则认为商业模式是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国内学者李振勇(2006)认为商业模式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把维持企业运行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高效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使这个系统达到可持续运行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11]。

(2)商业模式价值论定义

Magretta(2002)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维持正常运转的一系列做法与设想,这些做法与设想都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就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Afuah和Tucci(2001)、Amit和Zott(2000)等学者通过不同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研究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身、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相关利益群体创造价值的核心所在[12];Scott M.Shafer等(2005)研究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持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战略选择,商业模式能够创造机制并从这个价值中获得回报。

(3)商业模式盈利论定义

基于盈利论角度研究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内涵是为描述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逻辑,与此相关的逻辑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Rappa认为,商业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企业为了创造利润而经营商业活动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企业如何在价值链中定位并获取利润[13];Stewart等(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取并维持收益的一种客观陈述。

上述是给出的有关商业模式概念内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其他学者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论述,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个权威的定义出现,这正是商业模式研究复杂性的体现。

2.2 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研究

国内外的研究者都认为商业模式被看做一个系统,系统必然由若干要素构成,那么弄清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十分必要。

Gray 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应由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四大核心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密切相关而又通过一个界面紧密相连、协调运转;Ches-brough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体系由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内部价值链结构、成本与利润、价值网络、竞争战略等六个要素组成;Michael Morris(2003)认真梳理有关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研究,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有关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版本很多且差异较大,共有25个要素被提及,其中价值主张、收入模式、目标顾客、产品等要素出现几率较大。

王伟毅与李乾文(2005)对商业模式的要素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业模式要素的组成结构可以分为横向列举式和网状式两种基本类型,但是不论哪种类型,要素之间都需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这体现出商业模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根据对商业模式构成要数研究文献的整理发现,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可根据研究深度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简单罗列阶段、细节描述阶段和网络建模阶段[14]。

2.3 商业模式评估的研究

如何在众多的商业模式确定适合自己并具有潜力和创意的商业模式,并且在实施商业模式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商业模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成为商业模式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针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综合分析商业模式评估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评估主要分为两类[15]:

一类是事前评估,主要是用于预测商业模式的盈利性和适用性,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初步得出实施该商业模式后课程产生的结果和绩效。Hamel(2000)研究认为,一个商业模式的财务潜力即创造高水平利润的能力是评估的关键因素,他认为效率、独特性、适用性、和盈利性是评估商业模式的四个主要方面;Morris 等(2003)认为,商业模式评估的关键在于评估商业模式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

另一类是事后评估,主要是实际评估企业实施某种商业模式后的绩效。Dubos等(2002)采用平衡积分卡方法对商业模式进行事后评估,主要从财务状况、顾客、业务流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Afuah 等(2001)同样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评价商业模式的潜力。

商业模式的事前和事后评估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二者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相结合,达到了互为补充的效果,极大丰富了商业模式的研究领域。

3 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由上述可知,目前,社会创业和商业模式都处于前沿的研究领域,社会创业研究和商业模式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展开了研究,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方向,亟待解决和研究。

在社会创业的研究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创造社会价值成为焦点,而目前社会创业研究更需急待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创业组织如何借助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可是,到目前为此,关于这方面问题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缺乏。

经过梳理现有的文献,关于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Frank van Delft(2008)认为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对于其价值创造的影响是明显的,商业模式的四个主要构成即客户互动、核心战略、资源战略和价值网络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创业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其价值创造的过程大大决定了该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Robin Stevens(2008)等[16]认为社会创业组织价值创造与使命陈述、商业模式和社会绩效三个核心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且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

Amit and Zott (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分析价值创造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工具。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描述了交易的主要内容、交易结构和治理机制设计,并通过商业价值开发创造社会价值价值。因此,商业模式的结构是研究社会创业组织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17]。

Johanna Mair and Oliver Schoen(2007)通过三个成功的社会创业组织案例的对比分析,从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价值网络四个要素去剖析,识别出社会创业组织成功的一般的模式和特征,为成功开展社会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力指导。

国内丁敏(2010)将社会企业与企业运作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研究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与演进机理,认为,商业价值创造与社会价值创造可以协调发展[18]。

综上所述,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研究还十分匮乏,多数文献还停留在研究社会创业组织价值创造过程中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的阐述,只有极个别的文献从商业模式体系探讨社会创业活动,但仍不完善,而有关系统研究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体系的文献并未发现。

4 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研究展望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尽管有关商业模式的文献相当丰富,但它们的研究都是基于商业企业开展的,与社会创业组织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商业企业研究商业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利润(Caroll, 1999),而社会创业组织强调“双重底线”,因此,现有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很难运用到以创造社会价值为根本的社会创业组织。可见,对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出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一般范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概念和内涵研究

虽然研究人员对于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和内涵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社会创业组织双重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专门针对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内涵研究还没有展开,因此,对社会创业组织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

(2)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研究

社会创业组织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组织,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也就会有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和各要素间以及与组织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这对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创业组织创造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好的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社会创业组织的特点研究商业模式体系构成;二是要简洁、高效,力争把要素减小到最低,避免重复;三是要全面,要全面反映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以免以偏概全。

(3)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评估研究

商业模式评估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对于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者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问题开展研究:一是在针对社会创业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对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评价指标的量化,以使得不同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之间的评价和比较成为可能。

同时,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评估视角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不同国家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之间的评估对比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二者之间的显在差异;第二,选取成功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作为标杆建立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中国社会创业组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内在差距,以更好的指导国内社会创业实践。

社会创业与商业模式都是新兴的研究领域,二者的耦合研究更是十分匮乏,但也表明了二者的耦合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研究将拓展社会创业及商业模式的研究空间,同时对社会创业组织更好的实现双重价值提供理论指导。

商业模式与创业之不等式 篇8

蒙牛的基本商业模式也很简单。蒙牛乳业就是发展农户为它养奶牛,而后通过奶站把奶源收上来。再经过工业加工,依靠一些促销手段和广告轰炸,把产品卖光。

包括丁磊创立的网易、张朝阳创立的搜狐,这些门户网站的基本商业模式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建个网页,然后烧钱砸广告,让更多的人知道网站的域名。浏览量上来后,网站就成为了一种媒体,就可以收费阅读,就可以卖广告。

简单吗?简单!但那是对他们而言,对于你而言可能就不简单。

网站烧钱谁都会,但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如果不是丁磊凭借技术开发出“分布式邮件系统”软件,恐怕丁磊和网易在创办初期就已经没有钱可烧了。丁磊是技术型人才,将技术转换成现金,并以此来支撑门户推广,这才是丁磊的成功之道,也是其商业模式的精髓。

江南春的开发广告牌(电梯门口的显示器和马路上的灯箱没有区别)很简单,但难的是如何找到广告客户。全中国有多少媒体?有多少广告位?又有多少广告公司?为何如江南春一样成功的少之又少?电梯门口的显示器不是江南春成功的基础,丰富的客户资源才是。在创办分众传媒之前,江南春曾创办并运营一家叫永怡传播的广告公司。那时这家广告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5个亿,永怡传播也被权威媒体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客户基础,所以在创办分众传媒之初,他才能迅速找到广告投放客户。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牛根生在原来中国最大乳制品企业伊利服务那么多年,从刷奶瓶做到副总,他不可能对乳制品行业有那么深的认识。更不可能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依靠个人信誉而在乳制品行业玩起空手道。蒙牛创办初期,连生产车间都没有,而是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

经常有想创业的朋友问我:“哪种形式更适合创业?”其实这是个本源性的错误。并不是哪种模式更适合创业,而是你所掌握的资源更适合哪种创业形式。这种匹配才是创业成功的根本!

随着创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创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无论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创业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销售型创业和技术型创业。分析一下这两种创业方式都需要哪些资源匹配,对比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也许你会清楚哪种方式更适合你去创业。

销售型创业

销售型创业,是指通过销售某种商品而赚取差价。例如做某商品的区域代理。销售型创业主要形式有:网店、门店、专柜、代理、连锁加盟等。

网络商店是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被认为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的一种创业模式。虽然网络商店可以省却门面租金、装修等费用,但却要花费更多的宣传推广成本。网络商店必须要有人气,没有浏览量就不可能产生销售,所以一定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网络推广上。其次,网络商店的利润空间有限。网络商店之所以能与实体店铺竞争,主要是靠价格,这必然挤压商品的利润空间。同时考虑到商品配送的成本,网络商店的销售利润空间非常小。

网络商店的运营,比传统店铺更强调“薄利多销”,创业者对于“薄利”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所以更多是在“多销”上努力。这就对创业者的互联网认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创业者具有很强的互联网营销经验,更主要是拥有网络营销推广资源。

门店、专柜、代理、加盟是传统的销售模式,成功的关键有两点:店址选择和产品选择。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主要讲产品选择。产品选择很重要,这决定产品会变成商品还是积压品。要知道,积压产品的60%以上滞留在销售渠道手中。

为了避免产品积压,首先要对产品进行认识。1、导入期产品。这类产品的销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市场教育。2、成熟期产品。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很成熟,量走得很均匀,厂家招商是为了在速度和渠道上增强,厂家的配套资源及产业链条很完整。3、混搭产品线。这是企业比较成熟,拥有成熟期产品,为了推广新产品而采取的过度和转型。

这三种产品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你代理后能不能够销售得出去。如果自己拥有成熟的销售体系,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手段,导入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旦打开市场,这类产品的利润会很高。如果自己不具备相应的营销实力,成熟期产品会比较稳妥。因为你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营销工作,只要将产品上架就可以。而混搭则是二者之间的平衡,但一般这类产品招商,厂家对代理商的资金、能力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不容易进入。

当然,在选择产品的同时,还要关注厂家。

厂家也可分为三个类型。1、生产型厂家。这类企业以产品技术为先,更多的精力是在产品开发上。产品过硬,但需要代理商自己开拓市场,企业会积极配合。2、营销型厂家。这类企业产品差异化不大,主要是营销手段见长,会提供一定的市场支持,但往往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推广费用较高。3、招商型厂家。造出一个概念,而后以招商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代理商实际就是厂家的最终客户。厂家对代理商的支持会很少,一旦进入就得完全靠自己了。

技术型创业

技术型创业虽然产品开发不成问题,但对其他几方面资源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力。很多技术型人才,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做某个科研项目的某一部分,而产品开发却是个系统工程。技术实力,将决定产品是否能够成功开发出来,并且决定产品是否具有独特、适用、稳定的性能。

市场敏感性。技术型创业者大多是技术领先,但很容易市场落后。技术领先,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打开市场。请一定铭记这样一句话:市场永远比技术先行。不要相信“创造市场、教育消费者”之类的话。市场从来都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适应消费需求而来的。因此,想开发出能被市场所接受的产品,创业者一定要对市场有足够的认识和敏感性。

融资能力。技术型创业往往会出现:原来的开发预算很快就花个精光的困境。因此,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能苦等政府扶持资金或银行贷款(没有成型的技术根本就贷不到款),所以需要创业者有很强的融资能力,以让技术开发能够继续下去。

上一篇:安徽省非煤矿山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六年级日记:清晨的乡间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