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1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一、服务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县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60%,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
(一)新生儿访视率》95%;
(二)儿童健康管理率》95%;
(三)儿童系统管理率》95%。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
三、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甘肃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缺陷的新生儿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集体儿童由县妇幼保健院在托幼机构依照《托幼机构管理规范》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病的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0-6岁儿童健康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要求,开展儿童系统健康管理工作。
(二)实现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区域的全覆盖,服务区域责任归属明确,辖区服务人群不留空白。
(三)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0-6岁儿童数,掌握婴儿出生信息,访视建卡。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甘肃省儿童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同时要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了解集体儿童情况,做好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向社会公示服务项目和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提高健康管理率。
(五)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中,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五、组织实施
1、乡镇卫生院职责
(1)通过与村(居)委会、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信息,告知儿童健康管理信息,为出院1周内孕妇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并进行第一次新生儿期随访,填写《新生儿随访服务记录表》,并纳入健康管理。
(2)按国家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内居住的儿童提供其余13次健康管理服务。并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儿童保健手册》上,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在完成保健服务后回收《儿童保健手册》,纳入儿童健康档案管理。乡镇卫生院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的初筛、转诊、随访服务,以及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
(3)承担对辖区内村医进行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
3、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中的调查摸底,宣传动员。
六、督导和考核
卫生院适时对辖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每季度组织人员对健康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划拨经费的重要依据。考核指标
(1)新生儿访视率=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下去内活产数×100%。
(2)儿童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3)儿童系统管理率=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2
谈及“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将“缺陷”概念明确定义为:“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在《规定》中, 则将“缺陷”进一步细化解释为:“是指因设计、生产、指示等方面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儿童玩具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综上可见, 缺陷产品是指存在危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的产品, 是应当重视加以预防和消除的。
“召回”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由来已久, 它包含许多内容, 既有政策、法律层面的明确界定, 也有实施、操作方面的程序、步骤以及具体细则。在我国, “召回”的概念是于2004年3月1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首次出现, 是对缺陷产品采取一系列纠正及补救措施的统称。在此之后, 我国逐渐建立了对可能存在危及、损害人体健康或安全的缺陷产品实施召回的制度。2007年8月27日颁布的《规定》就是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之后建立的又一项召回管理制度。在《规定》中, 将“召回”定义为: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 对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 由生产者或由其组织销售者通过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退货、换货、修理等方式, 有效预防和消除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害的活动。
回顾《规定》实施两年来所走过的历程, 我们看到了旨在提高玩具制造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注意义务, 保护我国少年儿童健康和安全,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儿童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儿童玩具召回制度, 逐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 《规定》实施两年来的实践表明了这项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将就我国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的必要性、国内外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的基本状况及对我国推进儿童玩具召回制度实施的思考进行简要阐述。
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 儿童玩具的质量安全及潜在的安全危害问题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较发达国家对儿童玩具质量安全状况的管理十分严格, 近于苛刻。我国是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 每年因儿童玩具不安全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儿童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高达数千起, 因此, 很有必要加强对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而建立召回管理制度, 正是通过对后市场的监管与控制, 加强对可能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管理, 预防和消除缺陷玩具带来的安全隐患。
1.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加强对缺陷产品监督管理, 提高产品安全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同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为了争取市场、赢得消费者, 不断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因此, 产品出现因设计、制造等缺陷产生不安全质量问题的风险加大。面对大量的与缺陷产品有关的公共安全问题, 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则, 规范和监控有关生产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服务监督等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当发现产品存在缺陷时, 督促或责令相关企业采取补救措施, 消除缺陷产品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与危害。这种由政府部门监控, 对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实施补救的方式, 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消除缺陷产品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与危害, 保护公众利益和安全。
2.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加大对儿童合法权益及健康安全保护的需要
儿童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少年儿童, 他们是一个靠监护人保护的特殊的弱势的消费群体,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以及产品安全的认知度有限, 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因此, 受到伤害的几率较大。仅北京儿童医院一项统计表明, 该院近5年来接治了500余例因小部件进入食道的抢救,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儿童玩具小部件。另据来自首都儿研所的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16万0岁~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大约有64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根据调查, 意外伤害是造成我国0岁~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 儿童玩具及用品等导致儿童的意外伤害达5%左右。由此可见, 儿童玩具是典型的可能对消费者安全健康造成危害的产品。对于这种产品, 国家除了要制定强制性执行的国家标准外, 还应建立相应的儿童玩具召回管理制度。
3.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明确经营者预防和消除缺陷责任,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实际生活中,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企业投放到市场的产品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绝对安全, 一些产品的安全隐患往往在使用中发现, 并通过消费者或有关渠道使产品的销售部门获取信息再反馈到企业。任何一个提供给消费者使用的产品都需要产品的设计、制造、流通、销售等环节。因此,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范, 明确预防和消除缺陷产品的主体及其义务, 细化从事产品生产、进口、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经营者的不同责任与义务。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 既可以有效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4.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 产品流通速度明显加快, 相互之间交换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形成了多国经济联合体的格局。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 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儿童玩具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玩具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早已建立了对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召回管理制度。近几年来, 我国屡屡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的玩具产品的召回, 与此同时, 在国外市场上被召回的来自其他国家生产的儿童玩具又难免进入我国市场。因此, 建立我国的儿童玩具召回制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更是保护我国消费者、真正体现以国民为本的需要。它对于有效消除各类儿童玩具因缺陷所带来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国家民主法制进步, 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管理制度的现状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并实施《规定》两年来, 为推动《规定》的贯彻、实施, 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印发了有关文件, 布置并指导《规定》的具体操作和落实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规定》要求, 认真落实和实践有关内容, 在学习和领会《规定》内容的同时, 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玩具召回的可取经验和方法, 在召回缺陷玩具、消除因玩具缺陷可能导致的伤害和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儿童玩具召回工作的开展、保护儿童健康和安全积累了有益经验,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 儿童玩具召回工作的实施状况与保护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使命及要求方面, 还有很大差距, 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对《规定》了解不多, 认知度不高
《规定》虽然已颁布近两年, 但由于《规定》涉及的玩具产品普遍价值较低, 不能够引起消费者足够的重视, 当出现儿童被玩具伤害情形时, 消费者往往检讨自己注意不够, 对儿童看护得不好, 很少检查玩具本身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 更没有形成主动寻找或发现玩具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习惯。因此, 当玩具出现伤害情况时, 能够及时向缺陷产品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的少之又少。由于缺少玩具伤害投诉信息, 缺陷产品管理部门基于投诉信息而开展的玩具缺陷调查和对存在缺陷的玩具实施召回则遇到困难。由于缺陷玩具主动召回所产生的影响力有限, 对生产企业的警示作用并不凸显, 生产企业主动消除玩具缺陷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尚未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问题。因而, 应加大对《规定》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规定》内容, 当发现玩具存在不安全隐患时, 积极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缺陷产品管理部门反映,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玩具安全的氛围。
2.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对玩具质量及安全状况的重视程度不够
玩具缺陷召回管理部门曾对我国部分玩具市场做过调查, 调查涉及玩具批发市场、综合商场玩具专营柜台、自选超市玩具货架等销售环节, 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销售模式销售的玩具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但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且比较突出的:
(1) 玩具标识的适用年龄与玩具本身的实际适用年龄不符。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销售模式的玩具市场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玩具市场上销售的玩具普遍存在玩具产品上标识的儿童适用年龄与实际适用的儿童年龄不相符的问题。这一问题无论是在玩具批发市场, 还是在综合商场的玩具专营柜台或超市玩具自选货架上均可看到。一些明显适合3岁以下儿童玩耍的玩具, 也标着“本产品不适合3岁及以下儿童玩耍”。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玩具生产和销售商普遍认为若玩具上标有“不适合3岁及以下儿童玩耍”的字样便可规避GB 6675-2003标准对玩具含有小零件的要求, 需达标的检测指标要求也相对宽泛。
(2) 同类低质玩具多家企业生产。市场上销售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 但细致观察便可发现, 市场上销售的玩具大致可分为:毛绒玩具、木制玩具、电动玩具、金属玩具、塑胶类玩具等。除少部分高档玩具和进口玩具贴有众所周知的商标和由知名品牌企业生产且价格偏高外, 大部分玩具均属设计简单、制造工艺粗糙、包装简陋、价格定位不高的类型。这类玩具大约占玩具市场的70%以上, 尤以玩具批发市场和超市玩具自选货架销售的玩具为多。这些玩具工艺简单, 加工容易且价值低, 不需大量资金投入和精密复杂的设备支持, 所以, 很多小型玩具生产企业生产着同类型的低质玩具。因此, 一旦发现某类玩具存在设计或者制造方面的缺陷, 涉及的就不只是一个企业或一种玩具, 而是同类玩具的多家生产企业。
(3) “三无”玩具在部分地区和市场上屡见不鲜。“三无”玩具即无厂名、无厂址、无商标。这类玩具设计简单, 加工容易, 工艺粗糙, 价格低廉, 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简单判断就可断定为不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这类“三无”玩具, 除比较规范的综合商场玩具专卖柜台和玩具专营店较少销售外, 其他市场均有销售, 部分地区和尚不规范的玩具销售市场上“三无”玩具屡见不鲜, 个别玩具批发市场上“三无”产品比比皆是, 甚至基本被“三无”产品所充斥。这类玩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出现安全隐患, 很难追溯到产品的生产企业, 也给实施召回造成困难。
3.政府管理产品缺陷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及实施 篇3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1-01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儿童预防保健科,做好预防接种安全管理,有利于普及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提供疫苗接种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1 预防接种安全教育
预防接种安全教育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关键,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宣教对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她们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能有效弥补家长保健知识的不足,建立对接种者的信任,使家长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及安全感,能顺利完成接种治疗,提高接种率。我们在儿童出生满月建证时,向家长及时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传染病的侵袭,使传染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但同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但疫苗的接种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加重,即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又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2 加强人员及业务培训
培养专业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接种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我院从2008年起分批安排人员参加CDC组织的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回院后经护士长、预防保健组长,质控组技术评估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操作,并不定期检查指导,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使人体免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侵袭,保障人体健康。
3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工作目标,这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
3.1落实接种对象 掌握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对象及时建立接种卡,根据儿童接种卡,找出本次的接种对象、疫苗种类和针次,以减少漏种儿童。
3.2领取疫苗 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输和存放,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如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实效期、批签发合格证号等。
3.3消毒接种器材 做好安全注射管理,在接种前对所有接种器材进行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原则。
3.4接种现场 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天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并认真做好消毒登记。在接种疫苗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制度,接种疫苗前实行双人核对制度,专人接种。
3.5候诊观察室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观察候诊室,室内清洁,温度适宜,墙壁四周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并且张贴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让家长在候种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使儿童候诊时有家的感觉。
4预防接种前注意事项
4.1有以下情况者暂缓进行预防接种,情况缓解或痊愈后再进行接种:
4.1.1发热>37.5℃者(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4.1.2每天排便次数超过4次者,暂缓服用脊灰疫苗(腹泻会使疫苗很快排泄,失去作用;腹泻还可能为病毒所致,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4.2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4.2.1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结核病者(体质较差,患病器官不堪重负);
4.2.2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病、脑发育不全;
4.2.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4.2.4 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可能对疫苗的某些成分过敏);
4.2.5患各种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症者。
5接种工作
5.1预检登记 认真做好预检登记工作,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预防接种后偶合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医需信任关系。让家长了解一定的接种反应,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需关系的重要保障。
5.2消除儿童的陌生感 接种前,接种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低月龄儿童要用手轻轻的抚摩其头部,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5.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专人接种,接种人员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瓿口,灭活疫苗打开1小时弃用,活疫苗半小时弃用,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注射部位及方法,避开接种部位的疤痕,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
5.4注意事项 接种后指导儿童家长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30分钟,儿童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儿童反应后方可离开现场。
6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6.1 预防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用开水,并注意注射局部的清洁,以防局部感染。
6.2 接种后如果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师做好对症处理。
6.3 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38.6) 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异常的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并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师做好相关记录。
7做好免疫接种后随访工作
除在接种过程中交代家长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外,尤其对容易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和儿童,在48h内通过电话或到儿童家里随访,了解情况,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向家长讲解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婴儿喂养知识,计划免疫知识等,让家长了解认识计划免疫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我们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8小结
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因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持续的健康教育,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仔细观察接种后儿童的各种反应,做到了出现异常情况能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有效减少了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彼此建立了互信,使更多的兒童家长愿意到我们地段管辖区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我们在认真做好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使我辖区的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P].2006,11,2.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4
心理健康实施方案
单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以帮助此类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此类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深入开展此类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此类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我校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单亲、留守学生”档案。
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此类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此类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此类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健康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3、开发关于“单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根据学生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此类儿童心理素质,增强此类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此类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
二、举办“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较它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10人左右。专门针对此类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这个目标组织沙龙活动。帮助学生求得心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增强塑造良好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三、开设悄悄话心理信箱
开设心理信箱。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加强对此类儿童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努力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二是对心理教育中一些带共同的方面展开讨论,并为校园广播站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开通家长课堂
开通家长课堂,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一系列关爱行动帮助单亲、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关心家人、朋友,尊敬师长;有一定的主见;生活能自理。是以“美”和“爱”来激活此类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让他们能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5
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为要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
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0年,全市建设88个农村留守
儿童之家,覆盖所有县区。
三、组织领导
各县区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工程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育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区教育局和项目学校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四、工作要求
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留守儿童之家室内面积不得少
于20平方米,可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学校其他功能室合并设置,房舍安全,室内设施安全。
2、室内设施配备:电视机,电话,电脑,桌椅橱柜及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等。
3、各种制度、职责、组织网络图等上墙。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六、实施步骤
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分三个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4月)
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制定制度,出台方案,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逐人核
查,摸清底数;确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点88个,公布建设点名单;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顺利开展。
2、全面建设阶段(2010年5月至10月)
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由县区教育局牵头完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
主要任务是督导检查,查漏补缺,迎接检查验收。
七、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八、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
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6
近年来,随着我乡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的扩大,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其教育和管理逐渐成为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统一认识,提高认识
农村留守儿童是需要特殊关注和关爱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教育健康发展。因此,沙坪镇村小要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特殊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劳动小学成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李文成 副组长:李世云
成 员:新光小学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工作的开展。各校切实发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监护人联系制度、沟通交流制度、重要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门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落实措施,强化管理
1、各村小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有专人负责具体实施。
2、实行农村儿童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学校要与班主任,班主任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责任。
3、学校要建立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在新学生报到注册时,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地址、联系电话等,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现状和发展动态。
4、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各校要充分利用活动
室、多功能室、教室,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出家的氛围,利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人失缺,家痛失爱”的情况下真正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5、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父母。各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广大儿童的教育管理作用,认真作好全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教务日记,定期定时间开展与留守儿童“谈心”活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全程跟踪教育。
6、开通“亲情热线”、架设起留守儿童与家长、老师沟通的桥梁作用。各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情况,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并安排适当的时间让留守儿童与家长及代理家长联系、沟通,每一周一次或每一月一次,让留守儿童真切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高兴时有人分享快乐、痛苦时有人倾诉忧伤,他们不再寂寞,他们不再孤单。
7、加强班主任工作,增强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一是要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帮助和辅导,严禁讽刺挖苦和歧视表现欠好、学习不佳的留守儿童;二是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加强对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与监护人交换意见。
8、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他们的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易产生被遗弃等特点,开展专门的教育心理课,通过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交心谈心,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礼貌、法律法规和健康的完美人格。
9、积极创造条件,对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重点资助,减免书本费,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10、学校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切实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注重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11、建立教师联系和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一个教师应联系和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关心和关爱他们的成长。
12、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找兄妹”等互助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让城区学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增进同龄人的交流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不足。
13、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五自三远离”即“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自护,远离不良嗜好、远离不法场所、远离不轨人群”的主题教育,对“留守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14、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给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各学校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针对交通安全问题,校内、校外乱摆摊点的问题,未成年人学生进网吧的问题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给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5、各校要与当地村、组干部密切联系,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
16、及时总结表彰。
17、各校在开学一周上报留守儿童花名册到中心校。
新光小学
基于儿童经验视角实施数学化教学 篇7
一、架构生活与数学的有效联系,唤醒学生内隐经验
教师要正视和肯定生活化元素的地位和作用。面对众多的生活问题,我们要学会精挑细选:选择一些与儿童经验联系紧密,适合儿童学习和探究的问题;考虑教材的逻辑起点、地区差异和儿童认知特点等因素,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补充、加工和改造。如三年级的“认识小数”,有教材将长度单位转换作为例题,而将价钱单位转换作为巩固题。应该说,这样编排逻辑起点没有问题。然而,生活中学生对“小数表示的价钱”其实感觉更亲近和深刻。有人曾做过前测调查,三年级学生知道“0.4元”是小数的有60%,知道“0.4元是4角”的达到75%。因此,将价钱单位的转换作为例题、长度单位的转换作为巩固题更符合学情。
把握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和距离也十分重要。宋淑持认为,数学源于生活是基础,高于生活是升华与深化。虽然说生活化是教育原点的回归,但不是原地打转,我们毕竟还要从原点起飞。生活化可以看做更加有效数学化的途径,而非最终目的。换句话说,唤醒更多的是为了丰富学生表象,但是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儿童经验,真正的教育是要沿着原有知识和经验,“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进而智慧碰撞、精彩生成。
二、促进直观与抽象的和谐互动,优化数学模型经验
现实的教育出现了“断层”,学生更多的是在囫囵吞枣地接受一些精密的数学产物,灵动的学习过程逐步演变成被动反应的刺激和强化,模型经验和模型思想犹如空中楼阁,因缺少地气而不堪一击。
如三年级的“平均数的认识”,需要学生懂得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将数据表达,并在每一个图形的顶端引一条垂线,垂直于纵轴,通过探究“哪根虚线不能表示这五位女生玩套圈游戏套中个数的平均水平”初步得出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即平均数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再通过比较剩下的几根虚线,得出:1.刚好代表平均水平的,上下格数的总和是对应的,超过的部分刚好能够补缺不足的;2.若假设某个虚线就是该组的平均水平,那就需要对其他数据进行调整,满足结论1的所有要求。最后,学生还讨论了有关极大数值和极小数值对平均数的影响,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容易受到每一个数据的影响,具有敏感性这样一种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个数据的平均数公式的探究,事半功倍。
三、融合替代型经验和直接经验,着力培养反思习惯
建构主义认为,经验增长建立在儿童“先拥概念”的基础之上。以“先拥概念”为代表的经验的成熟度和可靠度,直接决定了后续学习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如在探究“四边形的稳定性”中,借助描述方形凳子坐下去稳稳当当,学生判断四边形是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其认知发展。
“经验之塔”告诉我们:当直接经验无法获得时,应该寻求观察的经验作为“替代性经验”以弥补、替代直接经验的不足。也就是说,由于学习的复杂性,直接经验虽然能量巨大,但会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并不足以完全胜任学习要求时,替代型经验不失为一种选择。
换句话说,替代型经验和直接经验对学习都有帮助。但是,显然两者发力的原因、时间等或同步或交错。因此,融合两种经验的教学、反思绝对不能缺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讲解的地方,不遗余力,期待学生顺应和同化;同时,也要在重难点、空白点、困惑点和优化点处,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适时地提问或追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这是否永远有效?”“你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建议?”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行为习惯。当反思成为“教育现场”的常态样式,孩子离真正的发展就不远了。
四、把握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引领经验触摸创造
教育要激发学生用“火热的思考”融化教材“冰冷的美丽”,并以教材为基石,不断拓展和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显然,有效的、人性的文化传承对现实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要考虑如何引领儿童经验来触摸创造的喜悦,在传承中主动发展、高位发展。数学化教学坚持儿童立场,注重经历的过程和感受,其实就是想创设与知识产生相同情景的发源地,给孩子发挥想象、大胆猜测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演示、比较和批判等方式,逐渐引导孩子从未知到知道,进而走向深刻;从稳定到不稳定,进而又趋于暂时的稳定;从差异到融合,进而又走向了丰富多彩。孩子就是自我成就的发现者和缔造者。虽然这一路上必然有荆棘、有困惑、有失败,但是正因为有这些,发现和创造才显得尤为真实,充满期待和富有生机。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8
一、实施“牵手工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沙县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一是深化“爱心妈妈”结对活动。县教育、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孩子成长。目前,全县“爱心妈妈”已突破2000名。二是开展“知心哥哥姐姐”结对活动。沙县二中、沙县三中、沙县城南初级中学的留守儿童分别与福建工贸学校、福建工程学院、三明学院的“知心哥哥姐姐”结成对子,广泛开展“大手牵小手”、暑期夏令营、爱心捐赠等活动,激发了广大留守儿童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热情。目前,已有千名在校大学生与沙县近千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对子。三是推进“情暖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县教育局组织机关干部、党员开展“互认互知”、“嘘寒问暖”、“过节回家”等爱心志愿者关爱行动,对留守儿童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品行上关爱、心理上关注、学习上关怀。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已有800多名爱心志愿者与近千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
二、实施“幸福工程”,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沙县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生“幸福成长工程”,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让其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是全面实施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投入近2亿元实施寄宿制工程项目15个,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0250平方米,使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不断优化。投入近800万元,以A级标准对全县中小学食堂进行修缮改造,确保师生校园内食品卫生安全。同时,投入166万元,为25所中小学学生公寓安装热水器,实现了“校校安装热水器、生生洗上热水澡”。二是提高免费营养早餐工程标准。县财政按省定标准1:1配套增加免费营养早餐补贴,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在省定标准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补助500元,即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每年1000元,小学特困寄宿生每年补助1500元,中学特困寄宿生每年补助1750元。同时,全县25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饮用奶、食用鸡蛋,实行统一采购配送。三是提高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午餐、晚餐标准。沙县把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午餐和晚餐标准,由原来的每月100元提到180~200元,做到营养搭配、科学合理,并实行教师陪餐制度,确保不浪费。四是加大“三房五室”建设。投入70余万元建立“三房五室”,即完善洗衣房、开水房、洗澡房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卫生室、活动室、亲情室、阅览室。五是开展农村寄宿学生“冷暖关爱工程”。组织县直部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有识之士开展捐资助学,有力改善了全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寄宿生生活环境。
三、实施“温暖工程”,创设留守儿童温馨之家
县教育局会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各学校深入开展“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创建活动,让广大留守儿童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
一是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自沙县高砂中心小学率先在全市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以来,目前,全县已建立“留守儿童之家”35个,评出10个“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二是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组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辟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室、辅导室等。各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对有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正,引导他们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目前,全县已有80多位教师获得“福建省心理健康教师B证”资格并已持证上岗,有18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二、三级“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另有62位教师正在培训准备参加国家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考试。三是健全完善寄宿生管理工作机制。在强化学生宿舍管理、保持宿舍环境卫生、加强女生特殊保护上下功夫,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四、实施“家长工程”,提高家庭教育普及水平
为全面提高留守儿童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全县中小学校先后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并依托家长学校扎实开展家庭教育普及工作。
一是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全县中小学校先后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36个,并依托家长学校扎实开展家庭教育普及工作。目前,全县有家庭教育专兼职教师1630名。二是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先后多次邀请中国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讲师团深入全县各学校举办“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关注孩子主动生活的能力”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效果。三三是注重家庭体验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体验教育,组织开展“沟通日”、“读书日”、“感恩日”、“劳动日”、“实践日”等活动,让假期投亲的留守儿童去父母工作地体验生活,积极搭建亲子沟通桥梁,在让孩子们感受亲情的同时,体会长辈养育子女的艰辛,从而让其学会感恩,理解父母。
五、实施“常态工程”,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持续加大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力度,在全县教育系统实施留守儿童日常管理“四个五”工作模式。
一是以班主任为主体,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做到“五个一”,即每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以上、与留守儿童至少谈心一次、与外出务工家长联系一次、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对留守儿童表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一次。二是指导并要求家长及临时监护人做到“五个一”,即签一份托管协议、留一个外出电话、学一点家教知识、每月通过电话或书信至少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三是以“留守儿童之家”为阵地,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位留守儿童与一名志愿者结成帮扶对子、每位留守儿童参加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月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活动。四是开展留守儿童“五自”教育活动,即对留守儿童进行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通过实施“四个五”常态工程,切实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沙县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沙县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切实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留守儿童幸福快乐成长。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9
为保障我县城区内公园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安全管理,XX县住建局紧紧围绕“平安XX”建设,结合城区公园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安全的特殊要求,着力破解安全、管理、运营之间的矛盾,以“XX“为抓手,全面深化公园广场儿童游乐设施的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一、积极发挥安全监管责任作用
一是明确安全工作目标,落实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建立督查与考核制度,创建了“目标、责任、机制、督查、考核”五位一体的公园广场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机制。
二是强化维保作为设备检查、维护、保养、修理等的安全技术支撑作用,明确维保是评判设备安全状况好坏、淘汰的第一责任人,以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明晰化。
二、严把儿童游乐设施质安全“三控”关
一是把好源头控制关。
将儿童游乐设施向社会公开招标。首先对安装方的儿童游乐设施制造、安装单位资质、业绩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具备规定的条件;采用风险抵押金制度,明确公园广场管理和承包投资者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同时,与投资承包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二是把好控制关。
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游乐设施制定了日检、月检、季检、年检项目表,规定公园广场管理人员负责儿童游乐设施的日检工作,每月上报。各公园广场内部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大型游乐设施的月检、季检、年检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于重大节假日的安全工作,公园广场编制专门方案,井邀请县安监、质监部门和专职技术机构专家进行专项检查,并规定管理人员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对未按时完成整改的,及时进行关停。三是把好淘汰控制关。
根据《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对重要的设备部件按照设计年限进行更换。对使用年限超过8年的儿童游乐设施进行重点监控,井及时进行大修和淘汰。三、着力抓好安全“五规范“活动
一抓管理人员和设备检验的规范。明确规定:公园广场内儿童游乐设施安排相对应巡查员,以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同时,安排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巡查,维保人员根据制定的检查和保养计划负责月检、季检和年检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认真抓设备定期检验的落实,明确必须提前2个月与相关检验单位进行联系,井对检验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设备安全。
二抓服务标准的规范。分别从场地布置、标识、标牌、操作人员语音提示,乘客须知和游客引导.安全检查和维保规范、操作规程、应急丛置等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标准化要求,坚持用优化和规范服务程序来努力减少和消除因人为过失而造成的差错。
三抓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规范。坚持每月召开安全例会,分析讨论井研究解决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通过公园广场安全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加强信息交流,不断推进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井作为安全的共同责任人。
四抓设备环境的规范。必须确保公园广场内儿童游乐设施现场道路畅通,围护围栏牢固,消防灭火器材齐全,为大型游乐设施运行安全创造的良好环境。
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特色,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培养自信、得到进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更好地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尽量减少我校留守儿童数量,让全校学生能健康成长,特成立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因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等等,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家庭教育,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反映出社会对农民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甚至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要解决的问题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网吧,行为失控、如校园暴力等恶劣行为。
3、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5、不利于身心健康: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五、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班主任每周同留守儿童交谈一次,对他们的心理需要进行了解,并正确引导,给予关爱。每两周同留守儿童的家长通一次电话,汇报儿童的进步,增强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儿童心理健康10-22
关爱儿童健康08-16
儿童健康管理全年总结10-26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10-14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08-10
儿童健康心理培养08-21
儿童心理健康简介10-13
0-6岁儿童健康管理10-2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策略08-14
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