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共10篇)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居民健康档案的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8号
【调查人】
【调查目的】为了解2009年12月以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展状况和广大群众对此的意见和建议,受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王江滨教授的委托,学院在暑假期间开展关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公益调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人大代表的人代会建议提供数据支撑,为我国居民健康档案真正惠及到每位居民贡献力量。
【调查过程】调查之前我先浏览了一遍调查的题目,对于健康档案仍有一些疑问,上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2011年7月28日我在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两名医生,一名护士,五位农民,一位教师,两位职工。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人员都积极配合,并对健康档案的话题很感兴趣,我想他们解释了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也询问了一些与此有关的细节问题
【调查过程】该调查问卷共计32题,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例如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如果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则需要回答9-20题即可,这12道题主要是对提问被调查者对健康档案的看法,以及健康档案的意义,从客观上比较详尽和具体的包含了健康档案的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若未建立健康档案,只需回答21-32这12道题,这12道题意在询问别调查者对健康档案的熟悉程度,是否有建立健康档案的意愿,对健康档案的期待以及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态度。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被调查人员表达了对健康档案的疑惑,根据网上一些资料,我对健康档案的认识如下: 所谓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记录方式是1968年由美国的Weed等首先提出来的,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优点是:个体的健康问题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管理等。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你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带着健康档案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近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不仅为病人节约了医疗开支,还减少了病人因检查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而且为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条件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只有少数人了解并拥有健康档案,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国家曾开展此项活动,并且拥有健康档案的人基本集中在医护工作者和教师中。而我国2009年4月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要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到2009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
率达到5%,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到2011年,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而现在看来,这项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也或许我调查的这些群众还不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根据调查已经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在建立之初都进行了健康体检,而这些居民也认为健康档案的确很有意义,也愿意给予配合,但同时也对健康档案能否真的落到实处起到作用感到怀疑,并且也对个人隐私权能否得到保证持怀疑态度。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群众对于健康档案很有兴趣,大多数都希望能够参与进来,但也有人认为健康档案只是走走形式,不能对他们提供切实的益处,这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政策的贯彻实施信心不足,这说明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实施力度。对于健康档案,大多数群众仅对重大疾病的检查表现出兴趣,对于基本健康检查持可有可无态度。我想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心理,毕竟健康查体在中国还没有成为常态。而大多数健康体检都是由单位组织,对于农村人来说,健康体检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我认为对于农村应组织体检下乡活动,为农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而一些群众也表达了对于健康档案是否会泄漏他们个人隐私的担忧。我以为政府也应在保护档案主人隐私方面下些工夫,以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
总之,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居民对于健康档案本身还是持期待以及肯定的态度的,只要政府能在实行过程中,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这必将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实惠政策。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从2006年8月开始至2009年12月,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坝移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 选择辖区内两个居委会:百安坝居委会和乐居苑居委会 (常住人口数量、文化层次、人员结构、生活水平等情况相似) 展开健康基线调查, 按照社区标准的《居民个人健康调查表》进行调查摸底, 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饮食起居、生活嗜好、运动方式、情绪变化、健康状况、健康需求等方面的内容。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 进行逐项提问并做相关记录。共收回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5879份, 其中百安坝居委会8053份, 乐居苑居委会7826份。对收集资料录入社区宝神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结果用卡方检验,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社区人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构成
从表1结果分析, 在15879名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 男性7727人 (48.66%) , 女性8152人 (51.34%) 。按年龄段统计:35岁以下2773人 (36%) , 35~44岁3705人 (23.33%) , 45~54岁3765人 (23.71%) , 55~64岁2072人 (13.05%) , 65岁以上的2151人 (13.55%) 。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文化3700人, 初中文化7003人, 高中及其以上4986人, 其他191人,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3.3%、44.1%、31.4%、1.2%。
2.2 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生活方式及卫生行为调查
2.2.1
在问到“您目前需要哪些服务?”, 15879中有10639人回答需要健康咨询, 占调查人数的67%, 有8416人回答需要体格检查, 占调查人数的53%, 有7781人回答需要饮食指导, 占调查人数的49%, 有1111人回答需要上门服务、康复指导, 占调查人数的7%。
2.2.2
在问到“你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行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活动”时, 回答经常参加的有1905人, 占调查人数的12%, 偶尔参加的有3652人, 占调查人数的23%, 因其他原因一次都没有参加过的有6828人, 占调查人数的43%。
2.2.3
在问到“您认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哪种方法最合适”时, 分别为健康咨询 (7958人次) 、专家义诊 (5856人次) 、专题讲座 (4785人次) 。
2.2.4
当问到“你知道我国居民《健康指南》规定的每个健康人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多少克吗?”时, 回答正确的有2064人, 占调查人数的13%, 完全不知道的12068人, 占调查人数的75%。有近90%的社区居民都回答平时生活中没有计算过或者没有留意过每个月家庭实际食用的食盐量。
2.2.5
两年内健康调查情况。从调查数据显示, 社区居民两年内做过健康体检的只有1592人, 占调查人数的10%, 未做过的有14287人, 占调查人数的90%, 其中不知道需要检查的有4446人, 占调查人数的28%, 无人通知的有7324人, 占调查人数的46%, 不愿意检查有1789人, 占调查人数的11%, 其他原因的有728人, 占调查人数的5%。
2.3 健康状况自评情况
见表1。
2.4 疾病谱排序
从表2结果分析显示, 百安居委会居民个人病史排序依次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高脂血症、骨关节炎、脑血管病、白内障、肺心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肺结核和青光眼、GA;乐居苑居委会居民个人病史排序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关节炎、肺心病、慢性鼻炎、白内障、恶性肿瘤、胃病、青光眼、前列腺增生。从表3可以看出, 两个居委会居民对排在前5位疾病的患病率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2.5 社区高血压群体、非高血压群体的生活习性
从表4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高血压群体与非高血压群体的生活习性有显著区别。活动锻炼少、食肥甘厚味、腹型肥胖、精神压力、嗜好烟酒与高血压呈正关性。
2.6 高血压病发病年龄分布
如表5所示, 高血压患者以45岁以上居多, 在65岁以后开始呈现激增现象, 并呈年轻化趋势。
2.7 高血压患者自我了解防治基本知识情况
调查显示, 高血压患者对自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为:1640例高血压患者, 了解发病因素有136例, 占8.6%;知晓注意事项的有188例, 占11.9%;定期检测血压的有358例, 占22.8%;按时服药的有218例, 占13.9%。
3 讨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普及健康知识, 加强居民健康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是健康促进的首要任务, 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方向。
社区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高血压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要改变和纠正居民不健康的生活行为, 必须加强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居民基本卫生常识,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增强广大居民热爱生活, 珍惜健康的自觉性, 做到文明生活、健康生活, 从而达到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注:从表3可以看出, 两个居委会居民对于上面5种疾病的患病率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注:从表5可以看出, 辖区内居民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以45岁以上居多, 在65岁以后呈现激增现象。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 压力增大, 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群体与非高血压群体的生活习性有显著区别。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依次为腹型肥胖, 活动锻炼少, 食肥甘厚味, 嗜好烟酒, 精神压力, 所以开展健康教育, 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锻炼,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自我了解防治基本知识贫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把本辖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重点,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提高知晓率。通过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慢病筛查工作, 为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随访,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合理膳食, 不断提高控制率, 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的调查结论历时3年多, 时间间隔较长, 再者研究区域为三峡库区, 经济水平较低, 财政投入薄弱, 其某些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与其他区域不一致。
摘要:目的 通过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调查, 了解和分析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需求, 以及社区人群主要行为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 的相关性, 以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有效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6年开始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 对辖区内两个居委会展开健康基线调查, 按统一的居民基线调查表进行调查摸底,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社区居民健康调查, 发现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形成率处于低水平;对社区高血压群体生活习性进行回归分析, 显示食肥甘厚味、嗜好烟酒、活动锻炼少、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 应从合理膳食、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平衡心态等生活行为方式入手, 加强健康教育。
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与促进策略 篇3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2-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被赋予越来越重的社区责任,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1]。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特作此调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对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居民(包括罗家社区、侯家社区、小金牛社区、迎宾路社区、涧漕社区、富家社区、跃进社区、青杠社区、跃进社区等12个居民社区)20102人进行慢性疾病筛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测血压、测血糖、询问、卫生服务中心数据系统抽样调查等方式。
1.3观察指标 包括被调查群体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老年群体的患病率,疾病类型分布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excel录入电脑,SPSS16.0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病患病状况 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慢阻肺34人,冠心病9人、脑卒中10人、恶性肿瘤30人),如下表1所示。
2.2老年人健康状况 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6791人,体检总人数3441人,其中有疾病386人(患一种疾病273人,占70.73%,两种疾病104人,占26.94%,三种疾病9人,占2.33%),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慢病管理情况分析 ①慢性病检出率不高: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社区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如下表3所示,分析发现通过社区医生义诊和全民免费体检是检出慢性病的主要途径,而35岁首诊测血压的检出率不高,应进一步加强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血压测量制度。
②慢性病管理率不高:截止目前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4548人,管理率为35.7%;糖尿病2054人,管理率为31.29%,如下表4所示。均未达到应管理标准。在管理比例上发现楼盘的管理比例最高,其主要原因为楼盘人员较为集中,宣传到位,居民素质较高,健康意识较强,配合度高;而管理率较低的社区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健康意识不高,参与义诊和体检的积极性不够,人员居住较散,社区医生义诊体检宣传不到位等[2-3]。
3.2老年人体检原因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8.26%,已经成为老年型社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老年人的体检人数累计为3441人,体检比例为50.67%,分别抽取已参加体检和未参加体检各4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及家属进行调查,如下图1、图2所示,发现来院参加体检中原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参加体检率最高,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逐年提高,在未参加体检的原因分析中,不知道中心在开展体检和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以及社区环境差设备不齐占大部分比例。
3.3实施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策略 ①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干预人群;针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先导。改善环境,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②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以社区医生为责任人,完善健康促进网络。中心与街道、居委会积极配合,发挥健康促进组织的协调作用,中心由社区医生与居委人员一起,定期讨论研究,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纳入社区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制定标准。③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讲座,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场所开展宣传。在楼群、小区悬挂印有卫生宣教内容的布标以及居民中发放[4]。④开展社区居民良好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健康教育,利用大众媒介宣传。⑤加强健康运动干预:结合全民建身活动,对患有慢病的重点人群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制定减肥计划,合理的膳食指导。⑥慢性病早期发现病人:按居民小区管理划分,设立居民血压测量点;加强门诊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测量血压;病人就诊、社区义诊、体检以及疾病报告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⑦对65岁老年人进行有组织的健康照顾。利用社区活动场所以团队组织的形式,到居委会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指导用药和心里咨询;对空巢老年人定期入户、免费查体、免费送药。指导老年人,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养成健康卫生习惯[5]。
参考资料:
[1]张永建,季建隆,谢成渝,周海云,刘青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效果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9(01):130-132.
[2]卢智胜,赖秀荣.关于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8(04):476-477.
[3]刘莉莉,孙子林,金晖,鞠昌萍,韩晶,陆青松.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01):59-61.
[4]谢波,汤仕忠,鞠昌萍,韩晶,金晖,王艳,孙子林.以医学院校为依托的社区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34):3894-3896
[5]仲学锋,Edwin B.Fisher.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10(02):133
社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范文 篇4
一、背景
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含义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为掌握我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职人员于9月1-4日对部分城乡居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基本查明了xx社区居民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当前并且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健康促进与健康干预的突出问题,为后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依据,指出了方向。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我们抽中xx村、xx社区两个地方为监测点。调查对象为16-70周岁的常住居民,调查内容,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涉及了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技能三方面。
健康基本知识指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等等;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健康技能比如看懂并且完全理解药品、食品的说明书,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同时打119等等。
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调查工作,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挨家挨户上门,详细解释问卷上的内容。此次工作的开展,旨在进一步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居民健康素养影响情况,同时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
为确保调查的效果,调查前两天我们在xx村、在xx社区醒目处张贴健康素养调查的通知,告知村民(居民)们朋友们将开展调查。同时我们在村医陪同下带工作证上门,这个工作证起到了表明身份的作用,为入户调查进一步消除了障碍。
三、主要结果
经统计显示,本次共调查60人。全部为有效答卷。应答1200道题答对844道,我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总知晓率70%.其中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76%,卫生行为形成率为66%,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为72%.城区居民600道题答对433道题,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总知晓率为72%。城区居民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71%、77%;农村村民600道题答对411道题,农村村民健康素养总知晓率为68%。农村村民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62%、67%。健康素养合格即正确回答80%及以上题目的城区居民30人有6人,健康素养水平为20%,同样方法统计出农村村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
我们乡村健康素养水平略低于2018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17.06%,虽然城区居民高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下面把此次测试突出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一起关注。
xx社区居民知晓率最低的几个问题排行榜
70%的居民认为得了病输液效果快;
61.6%的居民认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60%的居民认为高血压按医生说吃药就好,别的次要;
55%的居民认为慢病患者可以根据感受调整治疗;
51.6%的居民对药物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抗生素可以预防流感,认为长期用药有成瘾性的选择了高血压药,其实应该选择镇痛药;
38%的居民认为高血压病人锻炼时间是清晨;
25%的居民认为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喝白开水更好。
四、分析与对策
通过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低于城区;在年龄方面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中青年;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程度的最低;性别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去年xxxx健康管理学校在我社区举办了团体健康活动,半年多的活动,具体给老人们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参加了此次活动的两位老年人健康素养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获得了可喜的高分。
这些知晓率低的人群是下一步重点干预的对象,上面集中分析知晓率最低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跟居民一起重点学习的。xxxx健康管理学校老师们传授给我们的经验是值得好好借鉴的。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了解到了我们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现状。为今后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众所周知,健康知识是健康知识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了解了相关健康知识,转变了观念,才能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对健康素养知晓率低的人群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5
(征求意见稿)
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在农村地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09〕75号)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等有关文件提出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任务,现就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省(区、市)以省为单位,按照《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2009版)》(以下简称《2009版规范》)的内容要求,到2009年底,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本省农业人口数的5%,到2011年建档率不低于30%。优先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二、基本原则
(一)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各省(区、市)选择工作基础较好且尚未开展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地区先行试点,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坚持质量至上,不强调单一的数量要求,不搞形式主义,不一哄而起。
(二)由易到难,逐步完善。试点地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疾病谱等方面的特点,可先选择《2009版规范》中的部分适宜模块建立健康档案,不强调一步到位,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符合《2009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的健康档案。
(三)规范管理,务求实效。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和有效利用,实现对农民健康的动态和连续管理,发挥健康档案在对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三、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
(一)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行新农合制度等医改重点改革任务,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
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首次建档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协助完成。更新档案可由乡、村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积极鼓励各地在启动阶段即参照我部下发的《2009版规范》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4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新农合等各有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减少资源重叠和浪费,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共用。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鼓励充分利用
电子化健康档案等有关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
四、创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示范县
从2009年起,开展创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示范县活动,加强农民健康的全过程管理,到2011年建设100个左右标准较高、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群众受益的示范县,带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开展。
五、加强组织管理
(一)提高认识。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二)保证必要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维护和人员培训等相关费用纳入财政安排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有关支出范围。同时动员社会参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和保证所需经费。
(三)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各地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安排的相关补助资金挂钩。地方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要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加强对建档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完善工作制度和方案。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工作目标,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善有关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长效制度,注重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五)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2009年农民健康档案统计基数暂以按照《2009版规范》建立的农民健康档案份数予以统计。
六、全面做好2009年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2009年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之年,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医改有关文件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
(一)慎重选择试点县(市、区)。各省(区、市)要采取整县推进的方法,逐县开展工作。2009年要选择具备良好工作基础且尚未开展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县(市、区)作为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试点地区。试点县(市、区)的数量不宜过多,原则上按本省(区、市)总县(市、区)数5%的数量予以控制。2009年试点县(市、区)建档工作要覆盖本县(市、区)80%以上的农村居民。
(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试点县(市、区)要对建立
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建档工作。
(三)开展全员培训。试点县(市、区)要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掌握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篇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在卫生部公布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显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达2.6亿,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我国已变成了全球第一“肥胖”国,第一“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国,第一“慢性病”大国。慢性病主要包括“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肥胖加“三高”叫做“死亡四重奏”。肥胖、“三高”加“三病”称之为“代谢综合症”。时过十余载,对于目前国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就不言而喻了。
四川音乐学院张放教授传创的“张放内动健康法”,集中国医学吐纳、导引之精髓与现代医学音乐治疗相结合,不仅是科学的,更是经上千学员学与练后证明“练则有效,无一失败”,能在短期内给每一个习者带来明显健康效果的方法。常说的“上工治未病”与“最好的医生是人体自己”,说的就是人体的本能强大无比。而张放内动健康法正是对这个长期忽略的真理的具体体现和准确诠释;是一种能将人天生所具有的、强大无比的能力,实际应用于人体自我健康实践的科学方法。而且,通过用这种科学方法进行的持续有效练习,不仅可以触动并调动人体内部包括细胞在内的各个脏器和其他有效部位的本体能力,保持并大幅提升各个脏器的本体运动功能至正常水平,同时,也可以起到矫正与修复机体受损及不正确表达的部位或组织,改善体内不健康的综合循环状态,重建正常运转的人体“内动”机制,继而解决掉绝大多数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发的各种不健康问题,最终帮助人体实现健康保持的理想目标。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社区居民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萝岗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现对该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提升该区居民的健康素养。萝岗区疾控中心联合广东药学院于2011年对该区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广州市萝岗区夏港街、东区街、永和街、萝岗街、联和街和九龙镇(九佛片区和镇龙片区)(以下简称五街一镇15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常住居民是指在当地实际经常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人口。
1.2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萝岗区五街一镇中分别整群抽取1个居委或行政村,再在每个抽取的居委和行政村15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分别抽取50人,样本总量不低于300人,各阶段均采取随机抽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统一发放,被调查者采用不记名方式自填问卷,当场收回。调查结果采用Epidadata 3.1软件双录入数据,进行核对纠错后使用SPSS 19.0做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研究发放问卷364份,回收问卷364份,审查核对后合格问卷346份,合格率为95.05%,见表1。
2.2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居民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其中登革热和正常血压值范围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0.2%和70.8%;其余问题的知晓率均大于80%,且关于吸烟、肥胖、预防接种以及人被咬伤后处理办法四个问题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7.1%、98.0%、96.5%和97.1%。
2.2.1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其中预防接种、艾滋病、登革热和呼吸道传染病相关四个问题的知晓率,具有性别差异,均为女性高于男性;而有关吸烟、保健食品、肥胖、艾滋病、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六个问题的知晓率,具有文化程度差异,文化程度高者知晓率高,见表2。
2.2.2 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医务人员的知晓率最高(97.77%),教师次之(95.63%),农民的知晓率最低(83.72%)。五街一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85%,其中夏港街、联合街和东区街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90%。
2.3 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居民总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6.1%,其中洗手、刷牙及不随地吐痰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90%以上,分别为97.7%、99.1%和92.2%,但自测脉搏的行为形成率仅为44.8%,见表3。
2.3.1 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关于吸烟、不随地吐痰和温度计使用方面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女性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关吸烟、洗手和体育锻炼及不随地吐痰方面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文化程度高者高于文化程度低者。
2.3.2 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教师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97.1%),其次为医务人员(93.3%),农民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80.2%)。联合街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89.0%),其次为夏港街与萝岗街(分别为87.8%和87.2%),东区街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83.4%)。
3 讨论
结果显示,广州市萝岗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此次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较高,可能因为本次调查的是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识,也与近几年萝岗区疾控中心所采取的健康教育自评有关。其中吸烟与肥胖对健康影响的有关问题,居民的知晓率超过95%,这与近年来国家与各级政府在控烟和阳光体育运动等宣传活动中所起的健康教育作用有关;登革热这种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低于72%,说明居民对登革热这一传染病的了解情况尚有不足。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健康知识的获取有关。文化程度越高,相对经济水平越高,空闲时间接触网络、报刊等较多,这些都是文化程度高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的可能原因;教师、公务员这部分职业人群的生活稳定,办公室提供报纸与上网等传播健康知识的条件,因此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人们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1],进一步完善以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社区健康教育网络,扩大健康知识的传播途径,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此外,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组织有关专家不断探讨完善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模式,提高市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及健康行为形成率[2]。
*P<0.05,**P<0.01。
人(%)
*P<0.05,**P<0.01。
参考文献
[1]汤捷,庄道荣.广东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中期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35-536.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调查
Investigation on 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
(JiAn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anxi ji’an,34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TB prevention knowledge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exploring the way for promoting TB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rural residents using 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Analsis the factor to effecting TB prevention knowladge.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TB prevention knowledge is 19.95%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 ,in which the men’s awareness rate is 22.26%,the women’s awareness rate is 17.52%.The awareness rate increases with age.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We should be adopted actively the counter measur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B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R8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97-01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发病最多的国家之一,又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为了解吉水县农村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探索农村地区防治结核病的有效途径,2011年5月我们对吉水县农村居民进行了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按照吉水县乡镇行政自然村区划,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自然村,对年龄大于15的人群进行调查,按组距15岁进行年龄分组,使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知晓率调查问卷”,以村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成后回收,对调查问卷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计2038人,收回问卷203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5岁,其中男性964人,女性1074人,15~年龄组389人,30~年龄组366人,45~年龄组692人,60~年齡组591人(结果见表1)。2.2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19.95%,男性总知晓率为22.26%,女性总知晓率为17.52% ,从统计表可以发现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又高于女性。
3讨论
吉水县农村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19.95%,远远低于全国总知晓率48.9%的水平[1]。主要由于吉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此次调查又是农村。
男性知晓率较女性高,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与邻近省份安徽[2]相同。有调查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3],一般青中年的知晓率较未成年和老年人高,而吉水农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老年组为最高,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吉水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是否因外出务工原因导致低年龄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有待近一步证实。
吉水以往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主要是在“4.25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时间短、次数少、影响范围小。宣传活动很少深入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对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知之甚少,不利于农村结核病的发现和治疗。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乡镇防保医生的培训,加强农村地区防治结核病的宣传力度,制作多种多样的宣传材料和宣传栏,采用多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田本淳,2006年全国公共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8.24(6):409-412
[2]徐小敏,安徽省公共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5):354-356.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9
各村卫生室:
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经两两次的集中下乡组建,已完成近一万份。但按实际在册户籍人口统计建档率仍较低,经核对仍有三千多人未建档,这其中大部分为外出打工人员,鉴于此情况,决定利用春节期间,打工者返乡时机,对未建档人员进行一次核查补建,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此次查漏补建工作交由各卫生室负责完成。卫生院提供经核对后各村未建档人员花名表,使各村卫生室补建档案有具体的目标对象,但未建档花名表不能确保准确无误,各村在建档时,要再次与当事人核实,避免重建。各村卫生室请于一月十五日前到院领取未建档人员花名表、空白档案及相关表格。
二、各村卫生室要提高认识,积极利用好春节时机,收集信息,认真做好返乡未建立健康档案人员的建档工作,避免漏建,以便提高总体建档率。此项工作要求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前完成并报送档案。
三、卫生院将根据各村建档份数,并经查验合格后,给予建档人发放一定的建档补助金。
特 此 通 知
小牛群镇大牛群卫生院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篇10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 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8-10月在北方地区, 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 将样本人口资料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 主要结果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第三部分 拟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 样本县名单 附件二 诊断标准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 ⑴ 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①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 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③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 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 6.1mmol/l但< 7.0mmol/l。 ⑶正常人群(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 血脂异常分类 1)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 贫血判断标准 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肥胖评价方法 (一)学龄前儿童(0-6岁) 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 超重;Z>3 肥胖 (二)儿童青少年(7-18岁) 1、WHO推荐的BMI标准 2、WGOC推荐的BMI标准 (三)成年人(18岁以上) 1、WHO标准: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2、WGOC标准:BMI≥ 24 超重;BMI≥ 28 肥胖 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 102厘米;女性腰围≥88 厘米 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 1、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2 生长迟缓 2、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 低体重 3、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2 消瘦
[1]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开展“免费为居民健康查体、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敬告06-05
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08-24
关于居民生活节能状况调查报告11-18
关于农村地区居民就业现状特点的调查问卷09-10
关于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居民08-02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08-26
居民健康教育10-13
居民健康卡情况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