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精选12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 篇1
居民档案管理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 但是是否真正实现了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 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健全居民档案管理体制, 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是现在卫生服务站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居民健康档案
(一) 居民健康档案的定义
健康档案是对居民身心健康过程进行规范的、科学的记录, 以居民健康为核心,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结合相关的健康因素, 实现多渠道动态信息收集, 以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
(二) 居民健康档案的原则
1. 逐步完善的原则。
居民健康档案中有些内容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和综合分析, 才能进行全面的、正确的判断, 进而逐步进行完善。
2. 前瞻性原则。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是会对个体、家庭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因为个体、家庭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在对某一健康问题进行描述时, 应该遵循前瞻性原则, 多收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进行记录并及时的更新和保存新的资料。
3. 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居民健康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反复使用是客观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体现, 在进行信息收集时, 护士除了服务对象或者家属提供的主观资料之外, 用家庭访视和社区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更多的客观资料。
4. 保密性原则。
居民健康档案会涉及到个人和家庭的一些隐私, 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 对涉及健康档案中的隐私问题进行保密。
(三) 居民健康档案的存储方式
居民健康档案的存储方式主要为:纸质存储和电子存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子存储系统越来越完善。电子档案具有全面性、广泛性、便捷性和丰富性。
1. 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除了输入电脑里纸质病历记载的内容, 还记载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 包括病史、病程和诊疗情况, 医生可以很快找到相关信息, 全面的了解情况。
2. 广泛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卫生领域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在广域网环境下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居民可以随时提取自己的健康档案。缩短了医生的会诊时间, 提高了医疗质量。
3. 便捷性:
使用纸质资料, 必须先查找索引, 查询不同区域的纸质健康档案, 速度会很慢, 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不能全面集中信息。数据格式和集中式存储居民健康档案, 便于快捷输入和查询, 处理不同的诊疗信息, 提供了大量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集成资料,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 提高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4. 丰富性: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全面的、整体的健康信息, 能够快速的为突发性、传染性和多发性病状提供资料。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是为了解决居民主要的健康问题和开展保健预防服务的基础, 有助于医疗卫生的服务更加规范化。但是, 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档案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认识不足
一部分人认为, 健康档案不过是一种形式, 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对管理工作更是不以为意, 造成了信息被收集后又遗失的现象, 使得健康档案没有发挥真正的意义。
(二) 信息质量较低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和卫生服务记录。有些记录过于简单, 信息不完整, 填写格式不规范, 字迹潦草, 更有甚者伪造信息, 档案的不真实, 无法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
(三) 管理人员不固定
档案管理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致使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由护士负责,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进行档案的记录和归类, 工作压力加大, 缺乏专业性和工作热情。
(四) 管理制度不规范
现在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通过纸质档案对健康情况的直接记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然后进行电子录入。所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 归档体系的不完善和归档制度的不规范, 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五) 管理设施不齐全
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在于纸质档案的管理, 因为需要专门的空间进行档案置放和一定的设施举措保护纸质档案。管理设施的好坏, 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例如, 档案室过小, 橱窗内档案拥挤, 保存条件恶劣, 缺少“八防”措施等, 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的使用寿命。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加大投入资金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接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和健康体检表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 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健康档案的信息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居民提供的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卫生基本服务过程的记录, 要实现这些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真实、完善和准确的居民健康档案, 要做好资金预算和监督, 确保资金的真实到位。
(二)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对待居民健康档案, 应该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重视, 让居民明白健康档案建立的意义和作用。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健康档案的存储体系和备份方案。
健康档案信息需要长期保存并且进行信息资料的补充和累加, 但是信息数据量太大, 无法长期对信息资源进行联机保存。居民健康档案, 不仅要长期保存居民信息, 而且在电子数据故障时, 不能丢失居民健康档案中记录的信息, 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三) 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健康信息数据归档的方法与传统的以各类业务为中心的数据备份方法不一样, 所以, 需要建立分级存储的结构, 以实现大量存储和随时存取的统一。因为健康档案在接诊、复诊和随访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完善和记录, 流动性较强, 所以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保密, 维护当事者隐私, 记得随时归档, 无论何时何地的调阅或者补充、完善、更改和记录信息资源, 都要及时放回去。
健康档案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 将健康档案中的资源信息转换为标准的交换格式传输到网络上或者存入可移动媒体。
(四) 提高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受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 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训练,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需要做到:加强培训工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与指导相结合等。在培训过程中, 要注重培训的专业型和实用性,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五) 整合信息资源
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数据。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方便医生进行查阅和统计, 是医疗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总结
我国医疗水平正在逐渐提高,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的发展。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居民档案管理水平, 是目前医疗卫生组织需要关注的和促进我国医学发展, 提高我国医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潘华, 陈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区卫生保健, 2011, 28 (11) :9-10.
[2]潘邴凯, 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26 (31) :12-14.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 篇2
一、为什么发放居民健康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并明确将卫生信息化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卫生信息化是推动医改任务落实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整合卫生资源,规范服务与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监管能力,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卫生信息化整体框架中联结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国家、省、地市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业务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同时,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规范居民健康卡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使居民拥有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达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方便居民获得连续、便捷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三、居民健康卡有什么功能?
居民健康卡主要有4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四、居民健康卡的发放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均可申领,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居民健康卡首次制卡经费,卡应用支撑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原则解决。补办居民健康卡的成本经费由居民承担。
五、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在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方面各有什么职责分工?
卫生部负责居民健康卡标准规范制订,居民健康卡相关产品准入检测,卡发行和应用授权管理,居民健康卡密钥体系、国家级密钥系统(安全模块)和卡管理系统建设,居民健康卡受理终端统一标识号分配等项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省(区、市)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发行省份招标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工作方案以及改变发行计划应报经卫生部审核通过,中标结果报卫生部备案。各地初次制卡、更换供卡厂商和产品等,均应通过正式制卡环境先行制作测试卡,通过卫生部测试审核后,方可正式制作发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居民健康卡的申领受理和首次采集核实居民个人基本信息。
六、居民健康卡采用何种信息安全保护方式? 一是居民健康卡采用密钥安全技术,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级密钥管理体系。卫生部建立居民健康卡密钥体系及国家级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制订密钥管理制度,负责生成和管理全国的一级根密钥,并按照统一规则生成二级根密钥,分发给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本级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制订密钥管理制度并报卫生部备案,负责管理使用二级根密钥,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则生成三级根密钥或者卡片密钥,通过密钥技术防止数据被篡改。二是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强化居民健康卡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三是个人可以设置居民健康卡用户口令,授权读取内部信息。四是居民健康卡应用过程中采用CA证书进行认证,保障读写数据人员的身份真实可靠。五是居民健康卡信息必须由专门终端机具读取和写入,并与医疗机构应用系统进行后台绑定。六是居民健康卡个人信息的使用,按照国家个人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执行。
七、居民健康卡如何实现跨区域费用结算?
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经卫生部同意,各地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各地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行的已有类似功能的健康(医疗)卡应当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存储容量要求不少于32K字节,在脱机离线情况下,可以存储身份识别数据、基础健康信息、管理数据、费用结算信息等,在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没有完全联通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本地结算费用的需要。待将来卫生信息网络和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后,可以实现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八、地方发行和应用居民健康卡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各地应明确发行、管理居民健康卡的服务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确保资金、设备和业务用房等保障措施到位;制定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居民申领、挂失、补发、注销居民健康卡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集核实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的具体办法;具备支持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并按照卫生部要求,建立本地区密钥与卡管理系统;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
九、卡片制作机构须具备什么条件?
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密钥管理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资质须符合卫生部及国家相关部委规定,并由卫生部负责审核公布。
十、居民健康卡的卡号编码规则是什么?
居民健康卡的卡号采用公民身份证号码(GB1163-1999)。
十一、居民健康卡的卡样有统一标准吗?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 篇3
摘要:本文主要就依据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管理的实际意义展开了探究,在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使得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现阶段,由于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的认识逐渐的增强,健康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我国实施医疗改革的过程中,社区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我国的社区医疗本来在发展上就较为缓慢,这就使得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以更好的推动社区医疗的发展。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实施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健康水平的高低,因此,该项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全面的角度来针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能够有效的保障居民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有可靠的参考依据,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具体的病情,第二,就是可以使得居民的治疗有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减少诊断的误差,使得诊断时间可以大大的缩减,同时也可以使得治疗的费用相对的减少。
最后可以对社区居民的疾病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对寻找健康的危险源和加强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管理中各种常见的问题
1、居民缺乏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
虽然近年来居民的健康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不过对建立健康档案仍然比较陌生,许多居民缺乏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居民担心健康信息会被他人获取,会对自身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居民认为自己身体没病,就没有必要建立健康档案。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社区医疗机构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2、财政支持不足
目前社区医疗机构获得的财政支持仍然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了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购置存在问题,许多社区医疗机构缺乏配置计算机、医疗器械、办公用品等,从而使社区医疗机构的自身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无法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仍然采取传统的人工记录管理模式,不利于健康档案的系统管理和使用。
3、社区缺乏相关的人才
社区医疗机构承担着多方面的工作,例如疾病的预防、健康宣传、计划生育指导、日常化验等方面,工作涉及的方面较广,社区医护人员对健康档案管理的时间不足,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方式,另外在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构成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年龄较大的医护人员,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更新较差,不擅长进行日常工作外的其他工作内容,另一类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这部分人员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保证健康档案的管理质量。因此,由于社区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
4、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使健康档案管理困难
社区中的居民身份非常复杂,在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中,会涉及到年龄、性别、民族、知识层次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老年人的接收和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沟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困难,女性居民对社区的健康档案不够信任,其他民族的居民难免对于健康档案不够理解,另外,社区居民的流动性非常强,这部分人员通常是临时的租住,这部分人员的健康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空白。
三、解决措施
1、强化推广宣传力度
社区居民可能来自不同的区域,户口也可能是天南海北,加上一些居民对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并不热衷,使得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注重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推广,社区自身的医疗机构也要积极的开展各项活动,不断的进行宣传活动,在平常的工作闲暇之时,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和沟通,并进行健康知识演讲以及知识交流会,使得社区居民可以加强对健康档案建构重要的认识,从而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和管理工作中。
2、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
在对社区居民的档案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而随着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政府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其财政投入的力度,并且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医疗软件和硬件设备,确保社区医疗工作可以正常的进行,同时,可以支出一部分的财政来实现对居民的补助,在完成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构后,如果居民在社区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身体检查或者是治疗,就可以相应的获取到一定的补助,这样就能够使得社区居民能够更加认识到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从而使得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3、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素质
社区医护人员的素质是健康档案管理的核心,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素质,首先对于原先在社区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訓工作,使其不断适应新的业务和工作,掌握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其次对于刚进入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最后所有的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形成一个整体,定期进行人员的调动,不断学习其他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本社区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4、建立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为了进要一步完善健康档案的管理与监督制度,提高健康档案的管理效率,社区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健康档案进行管理,在居民的健康信息录入后,能够在其他医疗机构查询到,从而使居民在更换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和更换居住地后健康档案空白的问题得以解决。另外,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有利于相关政府部门对健康档案的信息统一进行管理,监督社区医疗机构的基础工作,使健康档案进一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建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使得社区居民在进行健康检查的过程中,有可参考的依据,同时可以起到疾病防御以及危险源确定的作用。而我国的社区局面健康档案在管理上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在重点加强宣传工作和政府投入的基础上,不断的对社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施提升,合理的构建相应的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推动社区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福胜,许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9(22)
[2]王砚秋,刘玉芹.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卫生事业服务[J].黑龙江档案.2009(02)
[3]苏婉霞.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利用[J].华夏医学.2008(0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思考 篇4
一、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
1、能够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
“小病到社区, 大病进医院”, 是为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要比大医院的小, 加上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补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吸引居民的优惠政策, 药品价格普遍降低, 使得到社区看病比到大医院看病花钱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检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免费进行计划免疫、免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免费提供老年人、孕产妇及儿童的系统保健、免费提供计划生育的技术咨询, 对慢性病人提供健康干预, 并开展疾病的康复服务。让居民就近得到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 降低了人群的发病率。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即得到了有效利用, 又取得了社会效益。
2、能够有利于对居民疾病全过程的诊断和治疗
社区健康档案体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健康有关系的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就是让居民就近得到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在方便居民解决基本医疗问题的同时, 通过对居民的健康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 筛查高风险人群, 吸引居民首诊在社区, 可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减轻居民的就医负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健康档案, 可以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 记录居民的以往病史及诊疗状况, 通过与大医院联网, 可以减少很多初诊环节, 有利于对居民疾病全过程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可以减少很多诊疗费用。
二、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1、开展健康档案管理人员适宜技术培训,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预防保健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适宜技术培训, 重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时, 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2、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和管理, 提高健康档案利用效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 对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居民复诊时, 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 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 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 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3、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力度, 有计划地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 并在技术条件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 逐步实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网络化,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 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 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才能实现多医院间合作和资源共享, 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 这是健康档案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试行) 〉的通知》, 2009, 5。
居民健康档案 篇5
第一节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含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与以疾病为中心的病史记录方法有着显著区别。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档案一般只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和保健卡,着眼于描述疾病自然史、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解决疾病的生物学诊断和治疗为目的,而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则记载着与个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卫生服务的全部过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有利于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
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档案特别重视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有利于全科医生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订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1.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体和家庭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
2.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体和家庭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
3.由于建立的社区健康档案资料兼顾了社区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可以为制订社区卫生保健规划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4.系统、客观、准确的健康档案,可以为转诊、会诊服务提供参考资料。
(三)有利于为解决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划;只有利用社区内外一切可利用的卫生资源,才能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把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落到实处。
(四)有利于为全科医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在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普通居民健康问题有效途径,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刚刚起步,高素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匮乏,现有的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也只有经过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使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得以建立并顺利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内容,同时也为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所进行的科研活动提供信息。
(五)有利于为评价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层社区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
(六)有利于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
第二节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上包括居民个体健康档案、家庭健康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体健康档案
1和家庭健康档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社区健康档案则需要通过社区调查将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卫生资源以及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才得以建立。
一、个体健康档案
居民个体健康档案记录与有关的资料,包括个体生物、心理、行为学基本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问题形成、进展、处理和转归的记录,也包括健康检查记录。
二、家庭健康档案
基层社区医生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就是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家庭在疾病的发生、发
展、转归中的作用,从中探索家庭健康保健的基础规律。
三、社区健康档案
社区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协调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必备工具,是了解社区卫生状况、确定社区中主要健康问题及制订卫生保健计划的重要文件资料。
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由于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以及卫生服务新模式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医疗保险体系尚不完尚,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基层社区医生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为社区居民及其家庭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建立后,应实现资源共享,合理使用,避免重复登记、重复检查造成资源浪费。
一、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的管理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个别建档,即在家个别成员来就诊
时建档,然后通过临床接触和家访,逐步完善个体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另一种是全社区所有家庭普遍建档,由全科医生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社区中每一个家庭,一方面做好全科医疗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做一次全面评价,收集个体及其家庭的基础资料,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这种方式可能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却是全科医生能在短期内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及家庭健康状况的最佳途径,也是一次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个体及家庭健康问题的良好机会。
(一)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内容,有些是可以通过短期观察和了解就可做出定论,如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而有些问题则比较复杂,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如社会适应状态、家庭关系印象、人格特征等。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应是过去曾经影响、目前仍在影响、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及家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时并非目前都能认识到的,它随着病人或家庭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描述某一问题时,应遵循前瞻性原则,注意收集与问题密切相关信息资料,并及时更新和保存,增加健康档案的参考价值。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健康档案所列出的基本项目,尚不能包含影响到个体或家庭健康的全部资料,在应用中必须对一些不切实际或已经发生变迁的资料进行及时更新、补充,以免因墨守成规而丢失宝贵的资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健康档案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价值所在。在收集资料时,全科医生要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规范操作。医生在接受病人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主观资料的同时,应通过多次的临床接触深入了解病人及其家庭,并通过家访和社区调查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的资料。
5、保密性原则居民健康档案中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 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信息。
(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1、加强基层社区医生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2、制订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医生的建档行为。
3、建立组织机构,加大健康档案建立 过程的监督、指导力度。
4、制订健康档案的质量考评标准,定期对健康档案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医生服务技能考核相结合。
二、健康档案归档过程中的管理
健康档案的归档管理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每一个家庭拥有一个档案袋,内装家庭健康档案及其所有成员的个体健康档案,在醒目位置标明家庭档案编号。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备有专门的档案柜,将所有家庭档案袋按编号顺序存放于档案柜内,保证完好安全,并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完后及时收回,以免丢失。
为方便查找,除设计好档案编号外,还可以按英文字母顺序或四角号码写个体健康档案的姓名索引。管理部门应按健康档案书写要求,经常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社区健康档案一般每年更新或增补一次,对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的布局结构及重要指标,应绘制成图,并张贴于墙上,便于相关指标的动态比较。社区卫生状况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并总结成报告保存,以考核全科医生的社区工作业绩。
三、健康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的工具,在全科医疗服务、教学和科研中,居民健康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计算机控制中心,必要时组建局域网,为社区的每一位医生配备终端机,方便使用并提高健康档案资料利用效率。
(一)健康建档的存放和查找
一般是在建立个体及其家庭健康档案的同时,发给居民一张全科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体健康档案的编号。居民就诊时必须携带全科医疗卡、医生按卡上提供的编号找出所需的档案号袋,获得关于病人、家庭健康问题的基本印象。每次使用结束后,都应存放于原处。
(二)健康档案的合理使用
健康档案在管理上与临床住院病历不同,它可以满足病人对医疗记录知情的期望。通常情况下,病人都希望他们的健康档案由医生或相关健康照顾者管理,并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居民个体健康档案管理应属于其私有财产,应对患者本人开放。由于健康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可能会涉及个体的隐私,所以居民健康档案应保留在诊所内,未经患者本人许可,一般不准 他人阅览或索取,以保证病人的权利。在病人转诊时通常只书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三)健康档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使用
健康档案记载的就安康问题,在教学和科研中,不仅可以作为医学生 和医生学习时的参考资料,而且也是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卫生服务研究及有关其他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四节计算机在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化的健康档案也称电子病历,在国外大多数全科医疗诊所中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使用,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大都建立了不同种类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服务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一、计算机化健康档案系统的优点
(一)操作更简便、快捷
电子病历不需要人工调阅,可以立即存取,还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跨越时空障碍,诸如住院登记、实验室检查申请单或结果、处方的计价与付费、转诊会诊管理等,都无需医生等候和病人穿梭似的索取。
(二)灵活的输出功能
由于电子病历资料是以数据库、表、记录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可谁时按使用者的要求呈现资料,方便地产生各种样式的输出结果,甚至图、文、声并茂。
(三)多用户功能
可以拥有多个使用者,基本资料只需一次录入,避免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行政管理等记录中重复的内容,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算统计功能
可以随时或定期产生各种统计报表,也可以通过相关统计软件,统计出诊医疗服务的相关资料。
(五)决策辅助功能
可以在诊断治疗方面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帮助全科医生作出诊断和处理。如疾病的相关资料、治疗原则、药物过敏、药物交互作用等。还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传输动态图像和图片,实现计算机远程会诊和远程干预。
(六)随访提醒功能
利用计算机及查询功能,可以自动查询电子病历资料中需要做预防保健服务、慢性病的随访观察、康复治疗的自我保健指导等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时间安排。也看设置提醒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社区的疾病监测和慢性病病人预约管理。
二、计算机化健康档案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化健康档案尚处于开发阶段
到目前为止,全科医疗中的电子病历还没有统一标准。国外有关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软件虽使用多年,但其设计和管理模式大都有别,给交流带来一定困难。
(二)电子病历和传统纸病历并存
由于电子病历输入成本较高,收集资料角度不同,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程序更新时间上的滞后性可能造成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资料统统输入计算机。
(三)系统安全性问题
居民健康卡与妇幼保健管理 篇6
关键词:妇幼保健;健康卡;全国通用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19-1
卫生部2月初印发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以后我国居民将拥有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这是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并明确将卫生信息化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的重大举措。
卫生信息化是推动医改任务落实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整合卫生资源,规范服务与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监管能力,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卫生信息化整体框架中联结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国家、省、地市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业务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同时,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对妇幼保健工作信息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进和做好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妇幼保健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战线工作者的新课题。
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切实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吉林省四平市妇幼保健工作具体指标要求是(1)早孕建卡率达90%;(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4)住院分娩率达100%;(5)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6)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7)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8)产前筛查率达80%;(9)妇科病检查率达65%。实行居民健康卡制度后这种要求明显过时了,卫生部关于印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指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规范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方便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卡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使居民拥有唯一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居民个人医疗、妇幼保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医疗、妇幼保健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跨地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妇幼保健对象健康数据实时交换。实现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方便了妇幼保健机构获得妇幼保健对象服务信息。建立支持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医疗数字化后,妇幼保健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直接网上查询,管理效率必将大大提升,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要求必将更高。妇幼保健对象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就能直接得到大医院的专家诊断,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医疗信息化同样也实现了药品价格公开,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
一要尽快掌握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个先进的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知识。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从事妇幼保健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尽快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卫生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运用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运用先进手段开展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为妇幼保健工作对象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二要不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认真学习《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让人民群众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幼保健对象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身心健康;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各项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知识的培训和技术培训,依法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以及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人员。
三要结合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础信息管理,与此同时做好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确保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及时性、有效性,不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要结合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防治措施。不断加强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项工作,让婚育人群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掌握预防知识,认真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对于及时掌握妇幼保健工作对象健康信息,掌握服务对象动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为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而奋斗。
作者简介:孔凤茹(1968-),女,四平市妇幼保健院高级医师。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7
居民健康档案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的特点, 决定了与病历的本质区别。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和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特点是以疾病的诊治为核心。居民健康档案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 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是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系统化信息资源,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病历是一个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 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重要保证, 包括门 (急) 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的主体不受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等限制。随着基层卫生服务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格式可以分医疗、预防和健康促进等类别进行设计, 也可以按照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等进行分类统计。
居民健康档案是按照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的。建档对象为城乡常住居民, 除了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或寻求健康咨询的人员, 建档对象主要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管理人群, 如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2009年新医改以来,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项目的内涵不断丰富, 经历了两次调整。第一次是在2011年, 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扩大覆盖人群, 将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由0~3岁扩大到0~6岁, 新增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将排查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由2009版调整为2011版, 居民健康档案编号由16位调整为17位。第二次是2013年,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至30元;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每年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为辖区6、12、18、24、30、36月龄时的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这些新增加的医疗卫生活动都要规范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居民健康档案成为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依据表现。2011版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规定, 居民健康档案的表单目录包括: (1) 居民健康档案封面。 (2) 个人基本信息表。 (3) 健康体检表。 (4)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等) 。 (5)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 (6)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为保证健康档案真实、科学、完整、连续、可用, 健康档案管理中应把握8个要点:⑴通过与各项业务工作的充分结合, 使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获取变得简便、高效, 信息能够及时更新。⑵使用健康档案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⑶各表单填写要严格按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2011版) 》的有关规定和填表说明进行填写。⑷服务对象在健康体检、就诊、会诊时所做的各种化验及检查的报告单据, 都应该粘贴留存归档。⑸已记录信息, 绝不能出于某种需要而任意改动, 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可靠。如改动, 须经审批, 并留下修改记录, 以备核查。⑹个人健康档案排序为封面、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 为可随时增加页数的合订本, 并留有空白页, 供辅助检查资料的粘贴。⑺档案保管设施设备必须符合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 按照编号顺序排放, 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8) 为方便健康档案的调用, 应填写和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可挂失、恢复补卡、注销) , 嘱其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问题探析 篇8
开展社区医疗, 进行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 是深化社区医疗、推进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 可以更大限度地整合医疗资源, 使居民在入托、上学、就业、结婚、出国等环节更加方便的提供自己的个人健康信息。下面, 笔者就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
1. 宣传力度不够。
居民对健康档案建立的原因和必要性了解不足, 或认为只有非健康人士才需要建档, 或把建档和定期免费体检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理解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上门推销。或因档案中有涉及居民个人信息或既往病史等方面的敏感内容而存在戒备、排斥心理不予以配合。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难度加大, 影响了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第一手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医疗资源短缺。
很多医疗辅助检查都不能一站式完成, 使居民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往返奔波。这一方面使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的认同感, 不利于形成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形成连续、系统的文件材料, 在建档时也增加了难度。
3. 人力资源有限。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都十分有限, 他们一方面要完成基本的社区门诊医疗工作, 另一方面还要肩负医疗档案的建立、维护、随访、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就在无形中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有时无法兼顾档案工作或向其投入更大的精力, 工作质量也难以保证。
4. 建档工作困难。
很多流动人口都是住几个月就搬迁, 使已建立的健康档案半途而废, 而搬迁到另一地点后又不得不进行重复的建档工作。另外, 外来人口一般是居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甚至一房多户, 而有些城市居民又存在不同城市不同小区拥有多套住房的情况, 这两个因素导致产生重复建档或漏建档案的现象。
5. 利用程度不高。
很多社区认为档案建好后就万事大吉, 没有把档案录入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也没有进行社区卫生职能的跟踪服务, 更没有进行居民健康状况的分析, 无法发挥档案的真正作用, 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宝贵的信息资源。
二、对策
1.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平台, 宣传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必要性。社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因势利导, 灵活选用建立宣传走廊、随来随访、散发传单、定期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居民及残障人士免费体检、组织居民联欢等宣传方法, 让居民了解建立健康档案是一项国家组织的公益性惠民政策, 区别于上门推销。同时, 要加强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培训, 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要以服务居民为理念, 合理安排建档时间、建档方式。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外在仪表、言谈举止。建档医生要在建档的过程中就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不能应付了事, 或不予理睬。并要对居民的个人信息保密, 尊重其隐私权。使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减少排斥抵触心理, 主动配合建档, 从而保证档案真实有效的建立。
2.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
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 使社区卫生服务的设施更加先进、完善, 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医疗检查, 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健康材料, 而这些材料可以给社区医务人员在初诊时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有利于更清晰地分析患者的病情, 采取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使患者可以不必在社区与医院之间重复问诊、就诊, 使患者对社区医疗产生信任和好感, 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只有专业的医疗服务队伍, 才能更充分地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门诊工作人员的本职是做好日常的门诊接待、检查、治疗等工作, 而建立维护档案工作需要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 档案工作人员的本职是做好档案的建立、录入、随访、更新、开发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在人员设置上应做到专人专用, 避免一人多职、博而不精、忙而无功等情况的发生, 从而保证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跟踪随访工作。
社区应加强区域内人员管理工作, 掌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并根据人口流动趋向进行跟踪随访, 通过多种渠道的定期随访, 及时发现有关档案信息的变更, 尽快加以查实、更新。做到随到随访, 随访随记, 避免因人口的流动使建档工作出现重复和遗漏的现象。
5. 加强档案资源的整合利用。
档案要尽快录入社区居民健康卫生服务管理系统, 做到严细认真。原始档案的存放要专业有序, 尤其对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育龄妇女、老人和儿童等特殊服务群体的健康档案要分门别类的管理, 加大跟踪密度, 定期加以档案更新, 保证档案数据动态化管理的有序进行。
总之,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 服务社区居民为己任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大事、实事。档案建立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沟通协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不懈努力, 更需要广大居民的关注、理解、支持、配合。只有这样居民健康档案才会沿着正确、健康、科学的轨道向前发展, 为全民医疗建设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学信.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南京:江汉出版社, 2008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探讨 篇9
1 首先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1) 制作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流动版面,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轮流宣教; (2)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设置了健康教育室, 配备电视机、VCD, 进行健康教育; (3) 组织医务人员上街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义诊活动; (4) 开展慢性病防治讲座和免费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资料7000多份。让居民群众逐渐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各种信息和知识相关, 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请居委会出面沟通
由于居委会长期进行居民的服务管理工作, 与居民关系更好, 因此, 通过居委会推广健康档案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居委会派人与我们共同下户, 可以明显改善居民的不配合态度。通过居委会的宣传, 让居民更加了解健康档案的作用, 从心理上真正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入户前做好和当地居委会的协调工作, 张贴或发放《告居民书》等, 免费为辖区20岁以上居民健康体检, 包括心电图、三大常规、血脂分析, 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打消居民的顾虑;调查人明确身份或佩戴胸卡;调查完后将取得的资料认真分类、归档。
3 结合日常业务工作
在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卫生服务的时候, 做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宣传工作, 取得居民的配合, 就地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有一次, 一居民因咳嗽来社区卫生服务站买药, 医生找出健康档案一看, 此居民患有高血压, 服用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就是干咳, 因此建议患者改服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患者的咳嗽症状很快消失, 让患者感受到了建档的好处, 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4 几个月来, 我们访问了九个居委会两千户家庭免费查体1500余人次建立健康档案1200份
统计高脂血症现患率为28.58%, 高血压现患率为29.22%, 糖尿病现患率为5.49%, 精神病现患率为0.699%, 恶性肿瘤现患率为1.43%, 结核病现患率为0.12%。
5 讨论
5.1 政府行为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和有效途径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必须强化政府行为。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来看, 没有各级政府履行职责, 采取行政干预手段, 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 我们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5.2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必须依靠相关政策鼎力扶持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益性、大众性的服务, 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量大,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没有政府财政支持, 医院领导不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无法进行,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 进行合理补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
5.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医院领导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 提高人的健康生命质量, 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变革, 必须强化服务意识, 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 走出院门进入家庭, 彻底改变“坐等病人”的旧习惯, 使社区卫生服务者成为居民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咨询者、朋友, 主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5.4 强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 改变居民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疾病是由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造成的, 如肿瘤、心脏病、性病等已给居民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提高, 但人们的健康水平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反而使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数增加, 这主要是由人们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如吸烟、酗酒、情绪紧张等所引起的。人们只要略微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将大大降低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摘要:本文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指出政府干预和财政扶持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保障。
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应用分析 篇10
1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存在的问题
1.1 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困难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具有人身专属性、敏感性、安全保密性等特性, 造成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过程受到巨大的挑战。并且,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在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同时, 也给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带来了压力。
1.2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瓶颈
根据国家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要求,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记录的文件[3], 如此庞大的记录给各乡镇卫生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 乡镇卫生院要抽调1/3甚至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参与, 为缓解工作压力, 部分卫生院又把部分或全部工作交由乡村医生完成, 辅予一种松散的业务指导, 从而造成信息采集的遗漏, 致使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大打折扣。
2 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存在的困境
2.1 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得不到共享
目前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 还只停留在各乡镇卫生院对档案的利用, 县/区、省/市、国家级的网络数据平台还没有建立, 使得居民健康档案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此外, 各个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软件又不能达到共享, 如计生、民政、公安等各部门按照各自需要的内容设计软件, 造成了管理资料的浪费、管理成本的提高。
2.2 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更新
目前,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不及时更新信息, 错误信息不更正, 不良信息经过法定期限不删除等现象。一次性输入的健康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 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 形成死档。
2.3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不规范
目前, 部分医院对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没有设置专人负责管理, 也没有建立有效可行的查档方法, 导致虽建档但使用率低的结果。
3 居民健康档案综合应用的前提条件
3.1 加强对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健康档案相关知识培训
首先要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对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的培训。其次, 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地区, 还需要卫生院医务人员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村卫生室建立各种网络平台:QQ平台、飞信平台等数据传输平台, 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对各种档案信息的上报工作。最后, 还要对专、兼职人员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学习。
3.2 争取政府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连续投入及加强专项资金的充分使用
国家和地区的投入是居民健康档案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而合理、有效的利用专项资金则是确保健康档案质量及数量的有效方式。随着国家对医疗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医疗服务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 而在部分地区, 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完善还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面临的不可回避却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 确保资金投入的连续性、长期性是档案规范使用的有力保障。
3.3 建立区域化或国家的网络数据管理平台
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深入以及对居民信息共享的要求, 使得对网络管理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HER) 应运而生, 根据国内外情况比较, 在2000年澳大利亚HER使用率 (全科医生使用HER的比率) 仅为25%, 但到2009年已上升到95%;新西兰在近9年中, HER的使用率也从52%上升到97%;加拿大HER使用率仅上升了23%, 计划到2016年普及率达到100%, 而我国HER起步较晚, 目前正在迅速发展推广中, 因此, 加快HER使用率和网络数据平台的标准化建设, 为实现区域或国家的数据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数据更新
如果对流动人口和出生、死亡人员档案不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造成“死”档的累积、档案管理的混乱、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对变化的档案数据不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使得档案的使用率降低、功效贬值, 从而阻碍档案在现实运用中的功效。
3.5 完善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
对于人口资料及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日常管理, 不但要联系政府、学校、公安局等部门, 还要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报账、临床科室等医疗各部门。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交互使用, 达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充分使用。
3.6 优化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方法
首先, 建立规范使用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使用室, 指定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与使用的监督作用。其次,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分类大纲[4]: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 建立台帐, 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 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 为便于检索, 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 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 为统计带来方便。最后, 设置卷内目录:按照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接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 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 一要一人一袋装订, 袋面统一编号, 不同人群用不同颜色标签粘贴;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 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折叠、粘贴后归类, 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 (如检验单、X线胶片等) 另行编号, 分开存放, 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4 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应用
4.1 居民健康档案在0-6岁儿童、孕产妇、35岁以上的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重型精神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而0~6岁儿童又是特殊需要关怀的群体, 根据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长状况、健康指导、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的记录,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国家“降消”项目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孕产妇健康状况、营养和保健、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产褥保健等方面的记录和指导, 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病死率;在中国老龄化的今天, 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常规体检、慢性病筛查、老年病的预防方面的记录为发现和治疗老年性疾病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根据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8%、9.7%, 而这两种慢性患者的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却很低, 因此, 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生活方式指导、规范用药指导、危重情况的转诊、日常血压和血糖监测等方面的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对重性精神患者健康状况评估、随访、行为干预等方面的记录可以解决一些潜在的对社会和对家庭的危害。
4.2 居民健康档案在非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对居民健康状况的记录性文件, 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个动态的记录, 即为医疗服务, 又为居民的健康做出指导。
4.3 居民健康档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临床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结合,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慢性病筛查、重点人群健康体检、转会诊记录、中医项目的应用, 达成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
4.4 居民健康档案的其他应用:
为政府、公安局、学校等部门提供“居民健康身份证”, 利于其掌握辖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基本健康状况等资料;为卫生院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健康数据源, 利于医务人员提高诊治水平, 和谐医患关系;为上级卫生部门提供辖区居民信息数据包, 利于其合理规划社会卫生资源, 发挥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摘要: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档案内容的更新深化, 为了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死档案”、“信息孤岛”现象, 笔者通过分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及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 总结出了综合应用居民健康档案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列举了档案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马莉娜.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 28 (1) :107-108
[2]孙巍, 孙丹红.浅谈纸质档案的重要性[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1) :187.
[3]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2) :71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 篇11
摘 要 当前,国民体质逐年下降,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甚至猝死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改善国民体质,我国推出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人民的体质健康测试。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以社区居民的体质测试数据为基础,以促进社区居民体质健康为目标,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宗旨,依托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起来的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的管理系统。它将体质健康测试与个人体质健康评价、运动干预处方和体质健康信息的跟踪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改善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数字化 体质健康档案 建设
居民体质健康档案中储存了每一次体质健康测试的体质健康信息,为了解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为提供有效的疾病预防、保健和体质健康促进等服务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将以网络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建立为核心,对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内涵及建设内容等问题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建设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查找和输出等进行了研读和借鉴。2.专家访谈法:采用专家访谈法对社区居民对体质健康档案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对社区居民、社区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访谈。3.逻辑分析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居民数字化体制健康档案的内涵
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以社区居民个人体质健康状况为核心、依托于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将涵盖社区居民基本资料、每次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等各种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记录文件以二进制数字编码形成档案信息库,进行电脑存档的管理系统。使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直接传播,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利用服务。
它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记录过程,通过详细完整的体质健康记录,可以对居民多次体质健康测试中身体成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多项素质测量结果进行跟踪服务。它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历次体质健康测试测量结果等预测社区居民未来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实施运动干预和危机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建设内容
1.社区居民基本资料模块
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了解社区居民的基础健康状况,因此此处的基本资料仅指影响居民体质健康促进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居民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住址和兴趣爱好等[3];生活习惯,如是否饮酒,是否吸烟,是否经常锻炼等;身体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营养状况和既往病史等。
2.社区居民体质健康动态模块
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每一次社区居民体质测试的结果与评价,将体质测试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居民,让社区居民对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了解,以激发居民资助锻炼的积极性[4]。同时,可根据居民每一次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做长期的跟踪观察,对比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以研究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是为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监控和预警,因此在此模块可以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的儿童等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并加强对该模块特殊人群的监管,并随时对其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4.体质健康知识普及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体质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对体质健康的认识,让居民了解自身身体素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等各项素质及身体成分等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居民科学健身的积极性[5]。在该模块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制作有关体质健康知识和科学锻炼的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让居民可以选择适宜于自身健康状况的锻炼方法有助于提高居民身体锻炼的实效性,进而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档案就是以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它具有数字化、保密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2.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跟踪了解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应当主要包含以下模块:居民基本资料模块、居民体质健康动态模块、高危人群管理模块和体质健康知识普及模块。
(二)建议
1.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由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的转变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这种转变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意识,尽快适应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水平。
2.建立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档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提高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均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针对建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居民以及建档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和克服。
参考文献:
[ ] 郑涛.高效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2] 王翠芳.高体育档案人员素质,促进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J].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07-108.
[3] 李丽.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J].经营与管理.2012.06:37-38.
[4] 陈志军.大学生体质测试信息的运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02:95-97.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 篇12
一、文献数量分布
从文献数量看, 2003年~2015年间, 以《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试行) 》和《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颁布的2009年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2009年为起步阶段, 文献数量稀少, 多数年份在2~3篇上徘徊, 少有起伏。2010年~2013年则为高速增长的起伏活跃期, 这一阶段文献数量增速快, 起伏大, 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 3年半的文献数量是前7年的5倍, 2012年达到高峰 (26篇) 。这与《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试行) 》和《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两个规范出台有直接关系, 两个规范的颁布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并且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文献学科分布
从文献学科分布看, 涉及到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档案及博物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5个不同学科。具体分布情况是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64篇, 占87.67%;档案及博物馆4篇, 占5.48%;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3篇, 占4.11.%;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各1篇, 各占1.37%。虽然该领域研究是涉及医药卫生与档案学的跨学科研究, 但文献的学科分布上医药卫生类却占到了90.41%, 说明文献研究内容具有高度的学科专业性。
三、研究层次分布
从文献的研究层次看, 自然科学类69篇, 占94.52%;其中学术性较强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15篇, 应用性较强的工程技术39篇、行业技术指导13篇、专业实用技术2篇。社会科学类仅有4篇, 占5.48%;其中学术性较强的基础研究2篇, 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指导、行业指导各1篇。总体上看研究大都属于自然科学 (69篇) , 并且偏重于应用性研究 (56篇) , 在自然科学中又以工程技术 (39篇) 、行业技术指导 (12篇) 、专业实用技术 (2篇) 等应用技术类为重。
四、文献作者分布
从作者分布看, 73篇文献涉及作者超过了160人, 其中发表两篇文献以上的只有赵丽清、林湖兰、潘红梅、马海燕、徐义晗5人, 占全部作者数的0.31%;发表文献8篇次;其他作者中独立发表文献的有26人, 占全部作者数的16.25%, 与其他作者合作发表文献的有129人之多, 占全部作者数的80.63%。73篇文献中有43篇为2位以上作者合作完成, 合作率高达58.9%, 几近6成。最多1篇的合作者有17人, 平均每篇3人。总体上讲缺少核心作者与超高的合作率是这一领域研究者的主要特征。
五、作者所属机构分布
从作者所属机构分布看, 73篇文献共涉及超过84个不同机构。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单位6个, 占9.1%;发表文献13篇, 上全部文献的17.81%, 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相对核心研究机构。这6个单位分别是杭州师范大学 (3篇) 、吉林省延边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篇) 、中国医科大学 (2篇)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篇) 、福建医科大学 (2篇) 、沂水中心医院 (2篇) 。
在84个单位中, 各类高校22个, 占26.19%;各级医院与卫生防疫机构51个, 占60.71%;行政管理部门8个, 占9.52%;其他单位3个, 占3.57%。医院与卫生防疫机构成为这一领域的文献主要产生者与其担负的居民健康保障使命有直接关系。高校发表文献数量占比第二, 与文献多数出医学专业师生之手有关, 表明教师与在校学生对这一领域有相当多的关注。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发表的文献不多, 其中医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文献数量最多, 这表明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专业档案管理的重视并不逊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专业和专门档案重视。
较高的机构合作率是又一个显著特点, 73篇文献中有14篇是多个单位合作完成, 最多的1篇文献由7个单位合作完成。平均由2个单位合作完成。
六、文献来源分析
从文献来源看, 73篇文献分布在50种期刊上, 刊均只有1.46篇, 分散度很高。医药卫生专业期刊33种载文50篇, 占文献总量的68.49%, 其中发表2篇以上的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有6种共载文23篇, 占文献总量的31.5%。其他期刊12种载文14篇, 占文献总量的19.18%, 其中发表2篇以上的其他期刊有2种共载文4篇, 占文献总量的5.48%。档案学专业期刊5种载文9篇, 占文献总量的12.33%, 其中发表2篇以上的档案专业期刊有2种共载文6篇, 占文献总量的8.22%。档案专业核心期刊1种, 共载文3篇, 占文献总数的4.11%。可以看出, 医药卫生专业期刊在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期刊上分布与发表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期刊和档案学期刊。档案学期刊与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成果数量都比较少,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档案专业对此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比较薄弱。
七、结语
综上分析,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研究由于起步晚, 时间不长, 规模较小, 因此成果十分有限。但随着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落实,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将会成为基层卫生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研究也将成为档案学研究的有一重点与热点, 不仅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 也会有更多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高斌, 马海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04:281-283.
[2]何蕾, 马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初探[J].兰台内外, 2011, 02:23.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08-26
关于开展“免费为居民健康查体、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敬告06-05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05-09
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05-25
居民健康档案考核方案09-26
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10-17
好医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06-26
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08-24
居民健康档案办公室管理条例10-23
JQ正本-系统简介《居民健康档案系统》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