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教学反思

2024-06-10

船教学反思(共12篇)

船教学反思 篇1

《小白船》教学反思7篇

《小白船》教学反思1

《小白船》这首歌我通过听音乐进教室的方法引领学生走入美好的夜空,再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聆听,通过几次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小白船》优美、抒情的音乐,然后我让学生跟着3/4音乐跳一跳,符合了二期课改以“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新理念。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在课的开始环节我设计的按节奏朗读歌谣,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韵律感,让学生选择歌谣的意思用那种节拍更能体现从而也引导出了本课《小白船》的三拍子韵律。歌曲感受的环节,我通过生动的图片,意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学生从哼鸣过渡到演唱环节十分自然,情绪也在教师不断的激发中一步到位,歌曲的演唱环节设计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完成对歌曲速度、声音、情绪上的选择,并通过反复演唱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让孩子们自由挥洒画笔画出自己的想像,做到听——唱——演——画步步结合。当然这堂课还有不足之处:中年级学生不同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学唱新歌时第一遍需要对口型,但中高年级在学完新歌后可以直接让他们跟音乐唱歌词,不需要对口型。

《小白船》教学反思2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在整个课件的设计中我都注重了一个教学氛围的营造。用深蓝的底子坠满闪烁的小星,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夜空。孩子在学唱歌曲时情境相结合,更能激发他们的想像,更好的感受音乐。在课的开始环节我设计的按节奏朗读歌谣,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韵律感,让学生选择歌谣的意思用那种节拍更能体现从而也引导出了本课《小白船》的三拍子韵律。歌曲感受的环节,我通过生动的图片,意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学生从哼鸣过渡到演唱环节十分自然,情绪也在教师不断的.激发中一步到位,歌曲的演唱环节设计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完成对歌曲速度、声音、情绪上的选择,并通过反复演唱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课通过歌曲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想像力是我教学的一个设计重点。我从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入手,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讨论,通过图片的配合介绍激发学生展开想像,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课外歌曲《飞向月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让孩子们自由挥洒画笔画出自己的想像,做到听——唱——演——画步步结合。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白船》教学反思3

《小白船》里面有要求用三角铁、铃鼓、摇铃为歌曲伴奏。因为我走得比较匆忙将重要的这几样乐器给落在了办公室里。在导入完了以后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边听伴奏边听听有什么乐器伴奏,并要求他们可以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但是我发现我的乐器没带,那这个环节怎么进行下去呢?正当我焦急着怎么办的时候我的耳朵里传来了熟悉的又让我很讨厌的金属敲击的声音—赛尔号游戏币敲击的声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收,但是我马上又很开心的想:这不就可以当做打击乐器吗?与其压制他们倒不如让他们拿出来玩一玩,这样不是更有兴趣,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加进来。我马上笑着跟学生说:“我们班有同学特聪明,已经为老师选出乐器来了,你们听听是说什么声音呢?”因为我问得突然,在玩的那学生又太投入,让其他同学很清楚地听到了游戏币撞击的声音。学生们马上知道了是什么,但是不敢拿出来,因为怕被没收。我笑着从一个蠢蠢欲动的学生那拿了两个敲击了一下,你们觉得这可以模仿刚才音乐中的哪个声音呢?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很兴奋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且很欣喜地拿出了他们的“打击乐器”,各自很认真的敲击了起来。这回就要老师的引导啦,不然就会很乱了。要求他们要跟着音乐用刚才练习过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三角铁有了,那还差摇铃和铃鼓呢?这怎么办呢?我又把这个难题丢给了学生,没想到有人拿出了一袋的游戏币摇了起来,这让我楞了一下,但我马上表扬了那位学生的机灵,很多学生都拿出了他们的“宝贝”。在音乐中他们开开心心的演奏了起来,没了自顾自玩的学生,没了眼神羡慕的学生,没了唱歌有气无力的学生。有了在玩音乐的学生,有了自己发现乐器感到自豪的学生,有了像艺术家一样倾心演奏的学生。这堂课让我感到幸福,我的学生也变得幸福。

乐器真的可以是随处可见,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有时候可以将学生的兴趣运用的音乐课中真正的做到新课标中说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多给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他们音乐课中的乐趣。

《小白船》教学反思4

《小白船》是人教版第十册教材中的一首朝鲜歌谣,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歌曲以摇曳、荡漾的旋律生动的展现了一群天真、稚气的少年驾着小船在繁星灿烂的银河里穿行,在彩云漂浮的天国里游玩。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在歌曲导入时我利用一些电视电影神话故事,启发学生对未来也展开一些幻想。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后,踊跃举手回答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我趁机引导学生来欣赏一首小朋友对月亮的幻想《小白船》,即歌中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上在银河中穿行,看见了桂花树,还和玉兔游玩的情景。

在学习歌曲《小白船》时,我主要让学生听音乐,来感受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学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加上轻声的演唱,歌曲听起来很美。在为歌曲设计用打击乐伴奏环节时,我主要利用书里面设计的节奏型,先让学生拍节奏,感受节奏特点,想一想为什麽这样设计,再用乐器敲打一下,倾听一下乐器伴奏的效果。最后再请几位学生上台演奏乐器,为大家演唱伴奏,增加了乐曲的美感,孩子们也找到了其中的乐趣,课堂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了,又让学生观看学跳集体舞,也可以编一些动作,来边唱边表演。

《小白船》教学反思5

《小白船》是人音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首朝鲜歌谣,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歌曲以摇曳、荡漾的旋律生动的展现了一群天真、稚气的少年驾着小船在繁星灿烂的银河里穿行,在彩云漂浮的天国里游玩。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在歌曲导入时我利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启发学生对月亮展开想象。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后,踊跃举手回答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我趁机引导学生来欣赏一首小朋友对月亮的幻想《小白船》,即歌中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上在银河中穿行,看见了桂花树,还和玉兔游玩的情景。

在学习歌曲《小白船》时,主要让学生听音乐,来感受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学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加上轻声的演唱,歌曲听起来很美。在为歌曲设计用打击乐伴奏环节时,我主要利用书里面设计的节奏型,先让学生拍节奏,感受节奏特点,想一想为什麽这样设计,再用乐器敲打一下,倾听一下乐器伴奏的效果。最后再请几位学生上台演奏乐器,为大家演唱伴奏,增加了乐曲的美感,孩子们也找到了其中的乐趣,课堂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学生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小白船》教学反思6

《小白船》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歌曲以摇曳、荡漾的旋律生动的展现了一群天真、稚气的少年驾着小船在繁星灿烂的银河里穿行,在彩云漂浮的天国里游玩。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这是五年级的孩子第一次体验双声部合唱,首先,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仔细听双声部的感觉,看他们能不能听出来是两个声部在演唱,然后分声部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在初次合唱时,大部分二声部的同学随一声部的旋律唱了起来,我随即加入二声部,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双声部演唱的感觉,孩子们有了兴趣,为了避免被其他声部代跑,孩子们捂上耳朵来演唱,最后,不同的声部掌握了自己的旋律,感受了双声部合唱的美妙体验。

在学习歌曲《小白船》时,主要让学生听音乐,来感受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学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加上轻声的演唱,歌曲听起来很美。在为歌曲设计用打击乐伴奏环节时,我主要利用书里面设计的节奏型,先让学生拍节奏,感受节奏特点,想一想为什麽这样设计,再用乐器敲打一下,倾听一下乐器伴奏的效果。最后再请几位学生上台演奏乐器,为大家演唱伴奏,增加了乐曲的美感,孩子们也找到了其中的乐趣,课堂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白船》教学反思7

《小白船》是五年级教材的一首新歌,朝鲜童谣,3/4拍,本节课是这首歌的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我主要设计了两大步:第一、回顾熟练第一段,第二、自学练习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时我主要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学,来感受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学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加上轻声的用l a演唱,歌曲听起来很美。

练习时我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个人自由练习、分组练习,抽查方法也多样,个别抽查、分组抽查、集体抽查。并加入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意境,引导大家听歌曲想象美丽的图画,然后说一说这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这样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歌曲的情境当中。通过创编船儿摆动等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抓了音乐的基本功,却忽略了音乐课的活动特点,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可加入乐器伴奏。另外对于学生歌唱中出现的小小错误,问题没有及时的指导,造成一错到底的现象。学习这首歌曲一定能把幻想做到位,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的时间,我想无论在演唱还是演奏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课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启迪智慧、开阔思维,近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情,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欲,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挖掘教材,了解学情,除了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外,养成良好的实践水平进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达到知情意的童统一。

船教学反思 篇2

STCW马尼拉修正案全面开始实施, 我校签约改装的实习船开始投入教学使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履行新公约的要求, 加强我校内函建设, 课程教学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在履行公约的要求, 适应船公司对毕业学生的能力前提下, 提出课程质量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隐性因素, 也是根本因素。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应满足国际公约及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又能体现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同时又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在此前提下进行。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国际船东对海员的素质要求, 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突出应用性, 从而与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相适应。

二、《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

1.根据船舶驾驶与轮机专业中的课程要求, 它们都开设了《船舶管理》课程, “船舶管理”是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考课程之一, 也是海船船员职务晋升的必考科目。它包含对人的管理及对设备的管理两个层面,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有许多交叉。因此可以对《船舶管理》课程的教学、教辅人员及教学设施、实训、实习等资源进行溶合, 交叉互补;

2.根据2010年STCW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 除从模块教学的角度出发, 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外, 还对实训评估作出了新的要求, 如:ERM (机舱资源管理) 、BRM (驾驶台资源管理) 、轮机模拟器及驾驶台模拟器等。因为这些内容实践性强只对管理级人员有要求, 现在校学生也要进行评估, 因此必须对《船舶管理》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3.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 由原单一驾驶和轮机专业学生分别上船实习, 改为由驾驶和轮机专业《船舶管理》课程老师一共带领驾驶和轮机专业学生一起上船实习, 并在船上结合实际进行理论交叉教学;

三、《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

首先, 采取培训学习的方式,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 统一思想, 深入研究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开发的方法理论, 以及IMO有关STCW国际公约的职业资格标准;

其次, 采取调研的方法, 对各大航运公司船舶、相关院校和专家学者进行调研, 收集整理各种相关资料, 剖析远洋船舶轮机员工作过程典型任务, 为课程开发打下基础;

然后, 采取项目组集体讨论的方法, 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重构, 设计学习情景及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最后, 通过改装的学校实习船进行实践, 将设计的学习情景及组织实施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 接受实践的检验,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具体改革的方案:

1.以STCW马尼拉国际公约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 结合《船舶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 通过相关院校和专家学者进行调研, 收集整理各种相关资料, 选定《船舶管理》课程相关学习情景;2.分析远洋船舶轮机员工作过程典型任务, 制定《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景设计方案;3.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学习情景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方案;4.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立可操作的船舶检验为模块的《船舶管理》课程的学习情景的实施方案, 把原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集中章、节中船舶的结构、适航性、船舶的法规、船舶的公约、船舶的应急处理、船舶的修理以及人员的管理等方面枯燥知识全部以船舶设备系统形式出现, 在每个系统中去完成以上教、学、做内容, 使学生深入到轮机员的情景中来, 同时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如船舶PMS检验的实际情景, 让部分学生担任CCS的检查官, 部分学生担任有被CCS授权的轮机长, 剩余学生担任轮机员的教学情景。这样, 每位学生都各尽其责, 依照船舶管理中的全部内容依次进入到各个设备系统中进行检查,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把原先枯燥、生硬的知识生动地用于实践, 最后还能为学生今后到实船中去工作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四、《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结论

1.特色: (1) 科学性:此改革项目紧扣国际、国内的法规和公约, 和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大纲相衔接; (2) 实用性:能为我校学生在今后的实船工作奠定基础; (3) 可行性:鉴于我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新公约下基于教学实习船的《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切实可行的。

2.创新: (1) 新公约下基于教学实习船的《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首例; (2) 新公约下基于教学实习船的《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国际公约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的深度融合; (3) 能把船舶驾驶与轮机专业中《船舶管理》课程在教学、实习等环节有机的结合; (4) 课程开发充分考虑到我国对实施STCW马尼拉修正案实施细则和效果, 以及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STCW马尼拉修正案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船教学反思 篇3

【摘 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它影响着“红船”旁的高职大学生,也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试着对“红船精神”进行探析,以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弘扬“红船精神”。

【關键词】红船精神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 意义 策略 展望

大家都知道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平静的南湖上的一艘小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一个代表全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诞生,从此引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红船”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

一、“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认为她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并将其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个基本内涵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各有侧重,其首创精神是核心,奋斗精神是灵魂,奉献精神是根本。

让已经为党和人民提供94年无比精神动力的“红船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红船旁高校的思政老师责无旁贷。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红船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红船精神”传承之路,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坚定大学生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风盛行,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扭曲等负面效应,有针对性地用“红船精神”对年轻人加以规范,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忘本,不变质,自觉用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使“红船精神”薪火相传,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船”旁的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相关认识

经过调研了解,嘉兴大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对“红船精神”有些了解、认识和感悟,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红船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南湖之滨;红船更是一种精神,始终提供力量源泉,让人永远铭记于心,倡导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激励努力奋斗,不放弃,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激励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拥护共产主义,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红船畔的大学生思想上就该如此,行动上亦应体现。

三、“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使“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思政老师应该联系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识,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结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结合“红船精神”的学习、实践,培育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着重解决信仰、奋斗问题,而且要注重实践,着重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四、“红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展望

同学们通过对红船精神的学习,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要通过教育,培养大家的创新能力,将“红船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红船精神”,将理论更好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文化,热爱文化,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让党员成为文明的窗口和旗帜,把党的圣地建成党建高地,激发出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新时期,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这座红色城市的党员和普通市民以“红船精神”为动力,凝聚力量,集聚人心,精心打造“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的红色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船文明”。“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如今,“红船”早已红遍中国,“红船精神”也早已辐射神州大地,不仅南湖畔的高校,而且中国所有高校都应更多地了解与传承这种精神,让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邹建良.“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2).

[3]邹建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05).

[4]胡建成.改变中国命运的船——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5]郭维平.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基于价值导引视角[J].嘉兴学院学报,2015,27(04):28-33.

[6]骆小峰.从红船精神的阐述到中国精神的弘扬——论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嘉兴学院学报,2013(04).

[7]罗获发.弘扬红船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知识经济,2012(20).

[8]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81-84.

月亮船教学反思 篇4

蒲公英这种植物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植物之一,它小而轻,象把小雨伞,很容易被风吹走,故事就是运用蒲公英这一特征,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它被风吹走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因为世界上没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帮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告诉幼儿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开始时我用清讲故事的方法,生动地讲故事一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当我出示挂图讲第二遍故事之后,大部分孩子们能够跟着我的提问进入到故事的情节里,最后我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这时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照片都忍不住惊叹,为自己祖国的伟大富强而感到自豪。

2 芦叶船(教学反思) 篇5

《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会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主要的教学流程是:1、抓字眼,明诗意;2、入诗境,悟诗情;3、归纳学法,拓展学习。为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侧重解与读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以课为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诗歌学习的目标是:“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其中一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示意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通过示意图直观了解京口于瓜洲的位置关系。)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

二引入情境,利于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图片,教师描述)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

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在学生体悟到诗歌蕴含的情感后,再次指导个体、集体品读:

(指名说)

你有过思家的感受吗?(本班在五年级时开展过为期四天的农村实践活动) 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诗人和你是同样的感受,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

如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促使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运用所学,适时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7条强调,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完成《泊船瓜洲》的学习任务后,及时归纳学法,让学生自学补充作品。

在拓展学习上,我选择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篇作品与《泊船瓜洲》在体裁、情感以及作者与南京的关系都是是相近的,容易帮助学生体悟生活经历中尚难理解的去国离家的情感;但不同的是,一是古体诗,一是现代诗,拓宽了阅读的时间跨度;一是思家,一是思家更思国,实现了情感升华,深化了学生情感内涵。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为迎合这次活动的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早春船菜香 篇7

小时候过完十五父亲便要带我回汉口祭祖, 我们坐的船顺汉水而行, 大几百里的水路船要走上两天两夜。我们自然是要在船上吃饭的, 食材采购自客轮一路停靠的大小码头, 食材货真价实, 绝对新鲜。螺蛳、河蟹、青鱼、草鱼、水芹、河虾、春韭、青笋船家都是成筐成筐往船上拖。红烧草鱼、清蒸鲈鱼、春韭炒鸡蛋都是我非常喜欢吃的船菜。父亲最喜欢吃的一道船菜是螺蛳豆腐汤。早春江南河边的螺蛳长得肥硕, 这时的螺肉清香肥美, 而且没有泥腥气, 营养十分丰富。吃螺蛳吃的是功夫, 做起来也挺费时间, 船老大烹调前要先将螺蛳储养几个小时, 使螺蛳吐出污物, 然后把吐净泥沙的螺蛳放入滚热的油锅中翻炒, 炒的速度要快, 因为炒得时间长了螺蛳肉易老易缩就不好剔出了。螺蛳炒好后将螺蛳肉剔出, 加以清水、嫩豆腐数块, 旺火煮沸, 片刻豆腐宛若浮玉, 再加入料酒、味精, 撒上葱花即可起锅。螺蛳豆腐汤味道鲜美, 虽算不上是“天下第一汤”, 却可以让父亲在颠簸的船上连扒带噎, 一气吃下两大碗白米饭。

我是在嫩江边上长大的, 每年开春后嫩江的冰层逐渐融化解体, 这就是开江。此时捕到的鱼肉质紧密、冰清玉洁, 味道非常好。吃开江鱼要赶早, 一年之中只有二十几天的时间才可吃到。父亲靠打鱼为生, 为了能在这二十来天多打一些开江鱼, 父亲凌晨两三点钟就把我喊起来, 我们摇着木渔船到嫩江上打鱼, 江面上春寒料峭, 我们风里来浪里去, 一整天都吃住在狭小的船舱里。父亲的皮肤黑里透红, 一双大手粗糙得像树皮, 他是打鱼的好手, 在家乡远近闻名。那时嫩江水质也好, 鱼的品种多, 鳊花、鳌花、鲫花都比较常见, 至于黑鱼、青鱼、鲇鱼、胖头、鲩鱼就更多了。开江打鱼时能享受“江水煮江鱼”这道船菜对渔家来说是莫大的满足。每次在嫩江打鱼, 只要我和父亲感到饥肠辘辘了, 父亲就在渔船上生起煤球炉, 支起铁锅, 用江中心的水煮鱼。我们打鱼消耗的体力大, 一餐能吃一条半米长的鲩鱼。父亲江水煮鱼只往汤里撒些许盐和白胡椒, 地道的开江鱼鲜嫩无比, 尤其是鱼汤如乳汁一样白, 喝一口满嘴留香。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船菜品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无人船之迷 篇8

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北大西洋遇到1艘名为“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的美国船。该船风帆垂落,空无一人。英国的船员们很惊奇,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船,结果发现船只完好无损,货物似乎未被动过,而且船上的食物、淡水充足,也无任何经历搏斗和暴力的迹象。只是不见一人,也找不到航海日记和罗盘。

“马拉顿”号上的船员决定把这艘船拖到纽约去,待到那里以后再弄个清楚。后来经纽约方面证实,“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船员无一人返还,而且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未发现他们的踪迹。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全体船员抛弃这艘完好无损的船悄然离去呢?人们至今不得其解。

更为神秘的要算1881年底美国快速机帆炮舰“爱伦·奥斯汀”号所经历的一件事了。这年12月12日,这艘快速机帆炮舰在北大西洋中巡游时,发现1艘无人帆船。于是,“爱伦·奥斯汀”号舰长格里福芬命助手乘小船前去看个明白。该船内除无人外,一切正常,水果、瓶装酒、淡水及食物等均完好无缺。舰长格里福芬又命几个水兵留在帆船上,由他的军舰拖着这条船航行。当离海岸还有3天路程时,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军舰用于拖船的缆绳突然断裂。黑夜茫茫,两船失去了联系,怎么呼叫也无回音。第二天,“爱伦·奥斯汀”号发现了帆船,但舰长派出的水兵都不见了!

此时离纽约只有300多公里,眼看就要到家了。格里福芬舰长又用重金买动了几个人到那艘帆船上去。这一天能见度很好,微风习习。黎明前,“爱伦·奥斯汀”号的舵手发现军舰偏离了航线,当他回头看拖着的帆船时,不禁大吃一惊:帆船不见了!就这样,这艘帆船的失踪成了航海史上又一个难解之谜。

1921年1月31日,美国哈佛特勒海洋救生站的值班人员发现了1艘搁浅的五桅帆船,但因连日风大浪急,一时无法接近五桅帆船。直到2月4日,天气转好,他们才设法登上此船。

这艘船叫“凯洛尔·基林格”号,已深深搁浅在沙滩里。船上的罗盘、驾驶轮、航海器均已被损,值班人员和天文钟也不见了,但仓库中的物品和私人财物却完好无损。他们在厨房里还发现,餐桌上散摆着曾吃过的土豆沙拉、豌豆汤,另外还有3只“喵喵”直叫的猫。

经过调查,“凯洛尔·基林格”号是刚下水不久的一艘新船,它由美国诺福克港出发,到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再从那里返回美国,事情就发生在返美的途中。

对于无人船案件,科学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谜底:“海洋之声”。确切地说,他们认为此类事件的出现,大可能是由于受到海洋次声波的作用而造成的。海洋次声波一般在强风暴下出现,频率低于20HZ。科学家认为,次声波的能量由波浪表面波峰部波流断裂的程度影响,如果遇到大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可达数千千瓦,并且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当海船遇到这种强能量的次声波时,次声波会对生物体造成辐射性伤害。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可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等现象,甚至导致失明。同时,过强的次声波常使人们惊恐万分、痛苦异常,于是人们只好仓促离船,最终致使人员失踪。鉴于上述情况,目前有的国家已建立了预报次声波的机构。当它接受到危及生命的次声波时,就会立刻向有关方面发出预报,以减少“海洋之声”给航海人员带来的危害。

尽管如此,有时用“海洋之声”也难圆其说。比如“凯洛尔·基林格”号上的3只猫依然幸存,为什么它们未舍船而去,难道它们能够躲过次声波的“袭击”?再说,“爱伦·奥斯汀”号发现的帆船,最后竟然连人带船一起隐没在那风平浪静的夜晚,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专业人士指出,也许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或是“UFO”的光顾所致。然而茫茫宇宙浩瀚无垠,人们又到哪里寻找到证据呢?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9

1. 注重朗读,熟读成诵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新课伊始,我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之后,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每读都有新的要求。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2. 重点明确,安排合理

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讲好一节课,而是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这首古诗学生早就背诵过了,所以重点应放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时间的分配上,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只用了半节课,后半节课意在品味诗情,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本节课考虑多多,还有不足之处:

课上,同学们能按着我的思路学习,不过在感受诗情的环节学生体会得还不够。首先,学生对于诗人的资料、诗歌的写作背景还不是很了解。虽然课下学生查找过相关资料,但不具体,也不翔实,所以诗人写这首诗的感情就不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路途遥远,诗人却只觉得“ 一水”“ 只隔” 。教师应该把诗人当时的心态,所处的政治环境,屡次的人生遭遇都讲解给学生,用他们的生活感受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准确也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我想让学生从“ 绿” 这个字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进行换字练习了。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来,看似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越是简单的文章,它包含的内容越耐人寻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师付出的越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古诗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语意、语法等都有很大变革,且内容少而空洞。常常会出现教师没动力教,学生没兴趣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广的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巧用推想,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 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 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 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 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 我乘胜追击,“ 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 他们争先恐后的说:“ 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音乐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0

在教学中,我为了契合来跳舞的单元主题,在教唱歌曲《小白船》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以舞蹈为主的引导手段,如:教学三拍子强弱规律用 “ 荡船 ” 的的律动来感受;歌词玲听到了什么内容用舞姿表现出来;歌曲的情绪用表情和动作示意;但是,由于过分的强调了舞蹈的作用,在教学中把欣赏朝鲜族的民族舞蹈安排在导入歌曲的缓解就显得不妥,因为它与歌曲《小白船》的意境、内容相去甚远,如果把此内容安排在最后拓展的环节中就比较恰当,这样不但能体现音乐教学的人文性,还能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时每一步骤都必须具有目的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应该具有目的性,而我在教学设计时,过多的考虑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而忽略了与主题内容 —— 朝鲜童谣《小白船》的联系,如复习土家族歌曲《乃哟乃》就可以略去,因为它的设置没有任何目的,如同一件摆设一般毫无目的.,这样也争取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与拓展的环节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也显得紧密有序了;再如在歌曲教学中反复多次的歌唱显得有些多余,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已经学会了,就应该进一步提高音乐性的要求,使学生把歌曲唱得更加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

三、加强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

无人船之谜 篇11

迄今为止,人们在茫茫大海上已发现了数十艘无人船,孤独,奇异而神秘,像诉说一桩桩故事,却又无从说起。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美国船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该船风帆垂落,空无一人,而船只完好,货物依然如故,食物淡水充足,也无任何搏斗和暴力的迹象,只是不见一人,也找不到航海日记和罗盘。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伊斯顿斯·比奇镇附近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名叫西拜尔德的无人船,船长室的早餐尚在,而全体船员却不知去向了。更为神秘的要算1881年底,美国快速机帆炮舰爱伦·奥斯汀号所经历的一件事了。这年12月12日,快速机帆炮舰巡游时,在北大西洋中发现一艘无人帆船。该船内除无人外,一切正常,水果、瓶装酒、淡水、食物完好无缺。舰长格里福芬命几个水兵留在帆船上,由他的军舰拖着这条船航行。离海岸还有三天路程时,海上狂风大作,拖船用的缆绳断裂,黑夜茫茫,两船失去了联系,呼叫无音。第二天,当爱伦·奥斯汀号发现该帆船时,发现舰长派出的水兵都不见了!此时离纽约只有300公里,眼看就要到家了。格里福芬舰长又用重金买动了几个人到那艘帆船上去,这一天能见度很好,微风习习。黎明前,爱伦·奥斯汀号舵手发现船偏离了航线,当他回头再看拖着的帆船时,不禁大吃一惊:帆船不见了!就这样,这艘帆船的失踪成了航海史上又一个神秘的谜。

无人船案件揭秘:

海洋次声波是元凶

对于无人船案件,科学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谜底:海洋之声。确切地说,此类事件的出现,大都可能是受到海洋次声波的作用影响。

海洋次声波一般在风暴和强风下出现,其频率低于20赫兹。以波浪表面波峰部波流断裂的程度,决定次声波的能量。如果是大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可达数十千瓦,而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当海船遇到这种强能量的次声波时,次声波对生物体会造成辐射现象。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可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甚至导致失明。同时,过强的次声波常使人们惊恐导致人员失踪。

鉴于上述情况,目前有的国家已建立了预报次声波的机构。当它接受到危及生命的次声波时,就立刻向有关方面发出预报,以减少“海洋之声”给航海人员带来的危害。

能翻山越岭的次声波

次声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它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10-5Hz ~20Hz。次声学是研究次声波在媒质中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及其效应和应用的科学。

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所以大气对次声波的吸收系数很小,因而其穿透力极强,可传播至极远处而能量衰减很小。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跨山越洋,传播数千公里以外。另外,强烈的次声波通过固体媒质的传播,会直接破坏建筑物,使其损坏或坍塌。

1980年,我国南京某广场的一座大楼施工时,打桩机产生的强烈振动波,把工地附近一家电影院的墙壁震裂,致使这家电影院不得不被拆掉重建。

1983年夏,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强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后才慢慢消逝。全世界的微气压计都记录到了它的振动余波。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时爆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历时12小时53分,其爆炸威力之强,连远在1万多公里处的我国北京香山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监测站的监测仪都“听”到了。

大气温度密度和风速随高度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性,使得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出现“影区”、聚焦和波导等现象。当高度增加时,气温逐渐降低,在20公里左右出现一个极小值;之后,又开始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在50公里左右气温再次降低,在80公里左右形成第二个极小值;然后又升高。大气次声波导现象与这种温度分布有密切关系,声波主要沿着温度极小值所形成的通道(称为声道)传播,通常将20公里高度极小值附近的大气层称为大气下声道,高度80公里附近的大气层称为大气上声道。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可以同时受到两个声道作用的影响。在距离声源100 ~200公里处,次声信号很弱,通常将这样的区域称为影区。在某种大气温度分布条件下,经过声道传输次声波聚集在某一区域,这一区域称它为聚焦区。

风也会对次声在大气中的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次声的传播在顺风和逆风时差别很大:顺风时,声线较集中于低层大气;逆风时,产生较大的影区。不同频率的次声在大气声道中传播速度不相同,产生频散现象,这使得在不同地点测得次声波的波形各不相同。

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如果次声波的波长很大,例如有几十公里长,这时,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大气密度已经产生显著的变化了。当大气媒质在声波的作用下受到压缩时,它的重心较周围媒质提高,这时除了弹性恢复力作用外,它还受重力的作用。反之,当它在声波作用下膨胀时,也有附加重力作用使它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长周期的次声波,除了弹性力作用外,还附加有重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次声波通常称为声重力波。声重力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在理论上可以看作是一些简正波的叠加。基本上可分为声分支和重力分支。它们在大气中传播都具有频散现象。由于重力分支主要能量在地面附近传播。相应地面附近温度较高,因此传播速度较大。

次声波的利用

通过研究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性和规律。例如人们利用测定极光产生次声波的特性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等。利用接收到的被测声源所辐射出的次声波,探测它的位置、大小和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火炮或台风所产生的次声波去探测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许多灾害性现象如火山喷发、龙卷风和雷暴等在发生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因此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预测灾害事件。

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对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测定,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

警惕次声波污染

经科学家证实,次声波在所有场合都是有害的。弱的次声波影响内耳,引起晕船;强的次声波使身体振荡,破坏人体的机能,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中等强的次声波会导致食道功能和脑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眼盲。

次声波之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如此大的危害,是因为它的频率和人体固有的频率是相吻合的。因此,一旦高强度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某些器官的强烈振动,甚至共振,使人产生头晕、耳鸣、恶心、失眠、神经错乱、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致人于死地。

兴船报国“智”在必得 篇12

多年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渤船重工)在设备管理、节能降耗方面狠抓创新,着眼于内,强化内部管理,理顺生产流程,加快现代化造船模式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强化管理,成效显著

多年来,渤船重工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严格遵守公司《设备综合管理条例》等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得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设备管理国优单位称号。在渤船重工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努力下,渤船重工设备管理创造了全国船舶行业5年无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最好成绩;连续获得五届全国优秀设备管理单位荣誉称号等。并建立了集中与区域性维修机制,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自始至终搞好设备的一生管理。

渤船重工设备管理工作,认真实施“两个坚定不移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降低成本);大力弘扬“三实”作风(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抓管理创新、促经济发展、保企业安全,节能减排降成本。用创新理念和方法来管理设备,以优质服务为己任,以完善制度为切入点,以加强综合管理为手段,狠抓责任落实,规范现场管理,强化奖惩力度,深挖内部潜力,理顺工作程序,为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障。

渤船重工不断完善和充实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为规范设备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完善《关键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现场考核细则》、《设备润滑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证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规程汇编》、《加强焊接设备综合管理》及《焊机检验标准》,强调故障停台信息及时反馈,及时抢修,保证生产线上设备的完好运行;杜绝无证操作、违章操作,保证产品焊接质量;编制补充了专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三级”保养内容,提高设备“三级”保养质量;规范设备《点检记录》、《巡检记录》、《例会记录》、《病例记录》、《月考核评分》等规章制度,使各项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渤船重工不断改进和落实设备综合管理措施,为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设备管理人员加强日常巡回检查,对生产线上的关键和瓶颈设备,进行重点巡查,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设备管理检查组,定期对所属各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检查、考核、评分,督促各单位持续改进、搞好设备管理工作。设备的非正常损坏及故障停机率大幅降低,设备完好率逐年提高。加强新增资产和工装设备的管理,严格检查并验收。

渤船重工注重设备管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企业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组成信息化网络控制指挥中心,企业资产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台账管理、设备配套管理、设备备件管理、设备大修管理、设备生产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指挥等系统,各系统有机组合协调,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综合管理。

渤船重工建立和完善设备故障应急体系建设,健全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公司生产线畅通。编制《设备风险评价应急预案》,成立各类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确保设备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解决。对出现的设备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故障停机率明显下降,事故率明显降低。

节能降耗,硕果累累

渤船重工注重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将国家政策要求落实到公司设备管理实际工作中,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淘汰耗能、超标排放设备,将节能减排工作从政策要求落实到具体实施,同时将节能工作列入干部业绩范围,在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努力实现“绿色造船”,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渤船重工以加快构建节约型企业为目标,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逐渐步入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2008年初,渤船重工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相关单位的领导为组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强化了公司内部三级节能网的职能,为有效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008年,渤船重工贯彻落实“两个坚定不移战略”的新要求,全面开展节能工作,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及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了0.13t标准煤/万元和0.69t标准煤/万元,比2007年底分别降低了2.35%和14.81%,同时,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了26.6%,超额完成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要求的下降23%的节能任务,提前2年实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节能工作目标。

2008年,渤船重工进行了“锅炉给水泵、供热站循环泵变频电气改造”、“焊培中心变压器改造”等节能项目的改造工程,对10余处问题严重的场地照明进行更换,安装节能灯具和感应控制开关。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能力。加强了能源承包和现场用能管理,减少了动能浪费。重新修订了《能源承包和现场用能考核规定》、《能源管理规定》、《原材料节约考核管理规定》等5项管理规定和工作标准,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降低消耗、注重资源再利用。渤船重工作为淡水消耗的大户,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寻求合理、有效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方法。先后制定了“节水”与“洁水”并举的方针,通过积极引进新型、经济、高效的水回用处理技术,改变了用水设施技术落后,设备老化、“跑、冒、滴、漏”的严重状况,提高了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实现废水资源化。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渤船重工科学制定技术方案,先后对2台35t蒸汽锅炉进行了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使2台锅炉在一个冬季运行期就节煤3 000t;完成了6台锅炉的鼓、引风机变频控制技术,节约了大量电能,而且设备启动平稳、故障率低,一个冬季运行期节煤3 000t,减少维修费用12万元。

通过努力探索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2008年,渤船重工能源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能源消耗水平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进一步缩小,并获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节能突出贡献单位和葫芦岛市节能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渤船重工围绕“推广使用节能产品”、“节能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生产现场节能工作的持续改善,开展“跑、冒、滴、漏”专项整治活动,对己建立的重点耗能设备的档案进行重新核实,对各单位上半年的能耗情况和用能指标进行了严格考核。同时充分利用本次活动,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全方位开展节能工作,控制能源消耗。

狠抓创新,逆势而上

渤船重工注重设备的技术创新工作,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和保养情况,磨损损坏程度,设备的故障率,备件替代等诸多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专利技术对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解决了生产关键的重、大、精、专用设备的许多技术难题。

近来,当金融危机对国际船市带来严重冲击,船舶工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时,国家及时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对渤船重工应对危机、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指出,船舶工业科研开发重点领域有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设备等。船舶工业技术改造重点领域有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渤船重工充分抓住国家出台《船舶调整与振兴规划》这一有利时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各领域均衡发展。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打造标准化、系列化、国际化的节能环保型船舶;制定并出台了《2009年~2020年海洋工程发展规划》,加大对海洋工程研发力度;大力发展非船产品,加强核电设施等的研发,2009年上半年,渤船重工为宝钢集团浦钢公司搬迁罗泾工程建造的设备已经全部结束。

上一篇:关于厨师培训心得感悟下一篇:老师,谢谢你五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