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反思(通用6篇)
《春酒》教学反思 篇1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 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 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 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春酒》这篇散文通过对“春酒”“会酒”等风俗的深情叙述,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对母亲的思念, 也表达了游子殷殷的思乡之情。教学本文我紧扣“人”“事”“情”三个字进行学法指导, 以“思乡”为情感纽带, 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九月九的酒》)
师:同学们, 陈少华的酒醉了自己也醉了我们。听完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呢?
生1:这首歌曲调哀伤, 催人泪下, 听了让人想家。
师:你的情感很丰富, 老师分明从你的眼中看到了泪花。
生2:老师, 我想到了一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你意味深长的朗诵, 读出了离别之情。
……
师:是呀, 无论是歌曲, 还是诗词, 酒已经成为人们情感宣泄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今天让我们跟随台湾作家琦君品尝她家乡的春酒, 听听她把酒话往事, 遥寄心中情。
(一曲《九月九的酒》勾起学生对家乡的思念, 对文本思想的把握, 自然而然的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和欲望。)
二.回忆所学小议学法
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文章, 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此类文章呢?
生3: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我知道了读散文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写了他的哪些事?
师:你很善于总结。
生4: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读出了母亲的伟大, 并且学会了感恩。
师:你读出了情。
……
师: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在观察, 并用心的思考着、总结着。其实, 学习回忆性的散文正如同学们所言要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即:人、事、情。 (师板书)
(语文的学习要把握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不同的文体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三.美读课文品味《春酒》
师:我们说好酒要品, 好文章要读。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 说说文章围绕春酒写了哪些富有情趣的事情?
生5:我从第五段第一句话中读出了“喝会酒”。
师:读得很用心, 并且善于抓中心句。
生6:我从第三段中读出了“喝八宝酒”。
师:你今天一定收获不少吧, 回家后可以让妈妈给你做做呦!
生7:我从第一段读出了过新年的一些规矩。
师:想想自己过新年时是怎样的?
生7:没有什么迎神拜佛的, 很自由。
师:看来, 你比作者要幸福多了。
生8:第九段还写了作者泡八宝酒的事, 只是味道不一样了。
师:你还善于联系上下文比较阅读, 真好。概而言之, 无论是新年的春酒还是邻居困难时的会酒无不渗透着浓浓的风俗之美。在这幅图画中有一些人的一些事, 是否触动了你的心灵。让我们成立摄制组, 根据课文的描写, 对童年的琦君、母亲、乡邻中任选一人拍几张照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的细节做好点评, 并自由组合, 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展示。
琦君组:我们组研讨的是作者琦君, 一共有28人喜欢她。我们选取的画面有以下几幅, 我们请三位代表依次展示。
生10:我喜欢第三自然段的“我呢, 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 用筷子点一下酒, 舔一舔, 才过瘾。”这句话中的动词“靠”“点”“舔”写出了作者的调皮可爱。
师:你善于抓住关键词赏析。仅仅只是写作者吗?
生11: (研讨乡邻的组高高得举起手) 老师, 作者能在每个人怀里都靠一下, 可见他们乡邻间的关系融洽呀!试想一下, 如果陌生的话, 敢不敢靠呀? (话毕, 掌声四起。)
师:掌声是对乡邻组的最好的褒奖, 请作者组继续展示。
生12:我喜欢第二段的最后一句。一个“偷”字传神的写出了童年琦君的可爱。一个“舔”字可看出作者的贪婪, 对春酒的喜爱。
师:来老师这有一杯酒, 你能把当年的情景再现吗?
此生含羞地摇头, 另一生端过酒杯尝试着做着, 引来学生的欢笑。
生13:我喜欢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把作者比作蜜蜂, 形象生动写出“我”的幼稚可爱, 真传神!
师:作者巧用比喻让文章锦上添花, 我们要学以致用啊!接着请研讨母亲组展示。
生14:我们组有19人喜欢琦君的母亲。我们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妈妈, 我们希望自己的妈妈也这样。
师:你们很有思想, 对妈妈也提出要求了。
生15:同学们请看第七段的最后一句话。从“母亲高兴得两颊红红的”看出母亲的热情, 而且“母亲是滴酒不沾”可看出母亲的淳朴、善良。
师:多么勤劳的母亲呀, 怎么不让作者怀念?请乡邻组展示。
生16:请同学们齐读第六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中“巴结”一词是贬义词褒用, 请大家看课下注释是指人做事勤快。
师:你真是慧眼是真!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 在三个组的展示中我们感受到故乡的人情美, 让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读琦君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她的文字清新、素淡、文笔如行云流水, 舒放自如, 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因此, 美读环节仅仅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展开, 让学生朗读、默读, 读中品味语言, 读中理解文本。)
四.感悟乡愁诉说真情
师:同学们, 琦君家乡的事让我们难忘, 家乡的人惹人喜欢, 而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跳读课文, 勾画出文章的主旨句读一读。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默读课文, 圈点勾画, 师巡视。)
生17:我找的主旨句是文章最后一段话。我从中读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生17双眉紧蹙, 语调凝重地读)
师:你能说说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吗?
生17:语速慢一些, 语调低沉些。
(生齐读感悟)
师:作者如此地思乡一定和她的经历有关。
(多媒体投影: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 1949年迁至台湾, 1983年定居美国。自从去了台湾以后, 琦君50多年没有回到过她的故乡———温州。她在乡书中曾深情地说:“来到台湾, 此心如无根的浮萍, 没有了着落, 对家乡的苦念, 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 90高龄的琦君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永远地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 她在病榻上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最后, 她的骨灰被带到了家乡温州, 了却了她的心愿。是啊,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故乡才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 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事历历在目, 让我们以“我最爱故乡的为题写一段话, 抒发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生5分钟写作)
生18:我爱家乡的星空。也许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我们仰望的是同一轮明月, 同一片星空。可是, 夜幕中总有一些不同, 那就是家乡的味道呀!
夏夜星空满天, 好似一片流动的银河, 把家乡的每一片土地照亮。我熟悉星星的位置, 熟悉赏星的人, 更熟悉童年的脚印。
上初中了, 离家远了。天上的星星依旧闪烁, 微风中不再有童年的气息, 却让我日夜的怀念!
师:描写生动, 让人身临其境。
生19:我爱家乡的小青山, 也许她没有庐山的雄伟, 没有华山的高大, 但她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小时候, 和伙伴们一块在那捉迷藏;长大后, 攀山越林磨练自己的意志。小青山, 我为你魂牵梦萦, 我为你牵肠挂肚, 我爱您!
师: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生20:我爱妈妈包的肉包子。包子的馅有粉条、黄豆芽、肉末。蒸上15分钟, 揭开锅, 一个个馒头就像一个个笑脸, 让人忍俊不禁。咬一口, 香喷喷, 还有妈妈的味道。
师:你真是个孝心的孩子!
师:一杯春酒醉了母亲, 醉了我, 醉了无数作者的心, 撩惹起我们或伤感或甜美的心绪, 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优美的散文, 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 琦君散文构思的特点, 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仅仅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 所以我设计了读中悟情, 写中抒情的环节, 让学生在读文本、读作者加深对文本主题的深化。)
教学反思: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 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 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 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这节公开课结束后,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首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 我整理的经验如下:
1、课堂教学紧凑, 能够环环相扣。无论是经典的导入, 还是恰当地过渡, 使人感到如清风拂面, 记忆犹新。
2、以生为本, 彰显个性。课堂上给后进生展示生字词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 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小组合作研讨人物, 学生畅所欲言, 爱憎分明, 让我刻骨铭心。
3、联系生活, 抒发情感。教学中, 我善于引导学生从读文本到读作者, 情感得到升华, 而“诉真情”的环节给了学生说话的平台, 陈慧珍讲述妈妈包的包子, 情真意切。邓扬帆回忆家乡的小溪, 富有诗情画意。同时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
铃声敲响的那一刻, 我有几多激动还有些许的感慨。这节课是原生态的实效课堂, 也许有些紧张。语文课应上出语文味儿来, 多咀嚼, 多品味。事后想想可以在“美读课文品味春酒”的环节再省点时间, 就可以腾出时间让学生在“感悟乡愁诉说真情”的板块给更多的学生以机会展示, 并且当堂完成“达标测评”。
《春酒》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中,朗读的处理不够恰当。语文课堂少不了读书声,有了朗朗读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本节课的朗读处理欠妥,“感受孩子气”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汇报为主,缺少多层次的朗读指导,最后一个环节齐读最后两段,据评课老师说读了五遍。
二、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不够自然,尤其第一二两个板块间的衔接不够自然,这反映了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语言的组织,课堂的调控能力都值得深思。
三、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背景。八年级的学生还小,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难以理解,因为人们总是在失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背井离乡”的感受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也是难以理解的,即使理解也较空洞。教学时,忽略了情景的创设,一味地强调品味语言,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春酒》教学设计 篇3
一、导
课前同学们听了一首歌,你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游子思乡之情)
游子是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同学们有没有离家在外的经历?离开家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谈)
是的,想家的感觉很不好受,老师也有过离家的经历,离家在外地求学,常盼着放假回家。庆幸的是,现在交通便利,想家的时候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有一人离开家乡几十年了,都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她说:
(屏显)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乡情啊!这个人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琦君的一篇带有浓浓思乡之情的文章《春酒》。
琦君生于1918年的浙江温州,1949年离开大陆,到达台湾,后来又随丈夫定居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海外漂泊呀,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
二、读
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屏显)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琦君自己泡的八宝酒怎么就没了家乡味了呢?这“道地家乡味”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听读课文。
(师生配乐朗读)
思考:
主问题:“我发现这坛酒中有_______味。”
(生谈)
(板书:母亲味童年味乡亲味)
三、赏
能传神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打动读者,让读者也深受感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往往使用一些写作的技巧,这些也往往是作品的亮点。
作者围绕新年吃春酒写了许多有情趣的细节,你感受到了吗?把你找到的细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然后告诉大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
(屏显)
“这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你看_______”
“这是一个_______的‘我’,你看_______”
“这是一群_______的乡亲,你看_______”
(学生分组交流,每个人都要说一遍,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
1.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其实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占很重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琦君如此地魂牵梦萦。请同学们先谈一谈有关母亲的细节。
(生谈)
琦君塑造的母亲是一位旧社会中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充满了“母心、佛心”。这位母亲,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不仅关心孩子,还关心乡亲,是有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即使遭受被丈夫情感的抛弃还要树好长房大太太的良好形象。这样的母亲将养育出怎样的女儿来呢?
2.童年的琦君是怎样的?
(生交流,点评)
3.琦君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这种温馨的气氛是谁给的?
(乡亲)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乡亲。
(生谈)
4.琦君用了童年的快乐无忧、母亲的慈爱温柔、亲切质朴的乡情,酿成了一坛十分甜美甘醇的春酒。而其中沉淀在最底层的,还是略带苦涩无奈的思乡情愁。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再把最后一段齐读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琦君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乡亲们已隔山隔水,连自己酿的酒也失去了家乡的味道。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同学们能不能替琦君想个办法?你有好的建议吗?
(生探讨)
我们可以到琦君的文字中去找。
(显示)
学生配乐轮流读:
语段一:
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坐在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暖和起来。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随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髻》
语段二: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乡思》
家乡人民也始终惦记着这位远方的游子。坐落于三溪中学内的琦君文学馆于2001年10月22日开馆。应邀参加开馆仪式的琦君到场为文学馆剪彩。离乡半个多世纪后,她终于坐着轮椅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见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亲人。
2006年6月7日88岁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
四、展
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这何尝是琦君一个人的心声,这是海外游子共同的心声。乡愁是一支悠扬的短笛,时常在游子的梦中响起。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说说你知道的有关乡愁的古诗。
(生谈)
(在音乐声中,齐读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结束课堂学习)
《春酒》教学实录 篇4
(幻灯片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生:蒸糕时, 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 吃东西不许随便抓, 说话尤其要小心, 要多讨吉利。
师:你读书挺仔细真的很棒!希望你的语言更简洁。其它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生:喝春酒和会酒。
师: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风俗习惯?
生:喝春酒和会酒。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1至8自然段, 用笔划出最能体现儿时的“我”喜欢喝春酒、会酒的语句。 (幻灯片2)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 已经不知舔了多少次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师:哪些关键字词能让你体会出“我”最爱春酒?
生:“偷偷”、“好几回”、“舔”、“多少次”、“早已”。
师:这些字词分别写出了什么?
生:“偷偷”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喜爱好奇。“好几回”、“多少次”写出了作者“舔”的次数多, 可见作者对春酒非常喜爱。
生:“舔”写出了作者很顽皮可爱。
师:你们对语言的品味真不错!可见作者是字字匠心。那“早已”呢?
生:“早已”写出了作者想喝春酒时的迫切心情。
师:儿时的“我”顽皮可爱, 多么喜爱喝春酒啊!你们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我小时候喜欢吃糖, 妈妈说吃多了对牙齿不好, 我就偷偷地买来, 躲在角落里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吃完。
师:儿时的你也挺顽皮。童心是没有地域差异的, 愿我们永葆童心。儿时的“我”天真可爱, 无拘无束。谁能试着读读?并对他的朗读给予评价。
生: (读课文)
生:应该把关键字词读重一点儿如:“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鼓鼓的、蜜蜂、捧、大包”等。
生:语速还要稍微慢一点儿, 读出感情。
师:“我”率直自由, 天真可爱, 乡亲热情好客, 淳朴善良。还有吗?
生自由发言。
师:其实, 她不仅喜欢喝春酒, 还喜欢喝会酒, 看出来了吗?
生:“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 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眼巴巴”写出了我急切地盼望喝会酒。
师:乡亲们为什么要请喝会酒?
生: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 要起个会, 凑齐十二个人, 正月里, 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师:“受人点滴之恩, 当涌泉相报”这种感恩是非常讲究的, 有哪些讲究?
生:吃十二碟;席散时, 还有礼品, 每人分一条印花手帕;地点也很讲究, 借“我”家的花厅。
师:乡亲之间和和睦睦, 情真意切。面对如此淳朴善良的乡亲, 母亲是怎样表现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母亲不仅爱我, 还爱她的乡亲。有情趣的我和有情意的乡亲, 有爱心的母亲一起过春节, 气氛会如何呢?
生:高兴、热闹、温馨。
师:其乐融融, 和睦温馨!
师:儿时的琦君在这浓浓的乡情母爱中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而如今呢?齐读第9自然段, 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生齐读。
生:长大后, 自制八宝酒。用和母亲一样的方法泡酒。
师:喝起来, 又为什么没有道地的家乡味呢? (幻灯片3) 其中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是美国的葡萄酒酿的。地点变了, 人变了, 气氛变了, 时光变了。
师:一切风土人情都变了, 味儿也就变了。喝起来反而多了一种什么情味?
生:思念之情。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年旅居海外的琦君在思念什么?
生:母亲, 乡亲。过年时的浓浓气氛。美好的童年。故乡。
师:这种思念对琦君来说是刻骨铭心。原本甜蜜的回忆中多了一丝绵长的——?
生:忧愁。伤感。
生齐读。读出思念感伤之情。
春酒教学反思 篇5
针对去年“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悟乡愁”几个环节,今年我围绕“春酒”这一个民俗,以此为切入点,设置“春酒之乐”“春酒之俗”“春酒之情”三个环节。经过引导学生感受春酒这个节日的乐趣入手,表层了解春酒,然后再跳读课文找出民俗,进一步丰富自我的积累,最终品读课文重点段落,领悟情感到达走进春酒,品出乡愁的情感目的。比较这两年的教学设计,结合今年执教的感受,有几点反思和心得。
一、教师装好自我的酒,才能酿出学生的酒
都说教师积累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确如此。今年,在讲解课文之前,我把很多时间用在了搜集和整理琦君的个人资料上头。经过整理发现了琦君的很多生平经历,让即使未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已经了解了琦君其人其事其情。尤其是将琦君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原话汇总串联,让学生对琦君的心境有了先前的感知。我在读过这些作品后很感动,也很理解了琦君的心境。正是这种情愫才会让她想写《春酒》。
结合暑假培训研修所感,教师能够将自我搜索到的这些资料在课前或课后发在班级博客上,引导学生浏览了解。也能够将自我的个人空间开放给学生。
二、讲解课文,设置环节必须要贴近文本制定
本文在第一单元中属于民俗这个主题,所以在制定教学环节时必须要研究单元主题。针对民俗这个主题,搞清琦君写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设计。经过设置以上三个环节,了解了民俗,感受了童真童趣,领悟了乡愁。主线明晰,简洁而实用。
《春酒》教学反思 篇6
思乡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 思乡情深深困扰着她。《春酒》介绍了作者故乡过年的风俗, 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 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总之《春酒》是一篇文质兼美却与学生有一定距离的文章,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要充满“语文味”, 关键在于教学立意的明确得当。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习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乡情、民俗的怀念。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把思乡之情具体化为对童年的怀念, 对母亲的怀念, 对民风民俗的怀念。
教学方法:反复在朗读中品味、交流、探究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配乐朗诵曲目。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
落幕 稀罕 健脾 枸杞 薏仁 家醅 门槛 斟酒
煨炖 酬谢 炮制 挑剔
这其中“醅”字应在幻灯片上重点放大、突出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年时的风俗, 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各地过年的风俗,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创设一种浓浓的氛围。从而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第一板块——琦君邀您喝春酒, 馥郁芬芳溢满唇
主问题一:春酒好喝吗?我爱喝吗?
活动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设计目的: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教学预设:
1. 材料好, 有黑枣、荔枝、桂圆等8样。
2.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个答案, 可以引导学生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抓关键词“鼓鼓的”或者比喻的修辞手法都可以。
3. 没等母亲说完,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 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4. 我端着、闻着春酒, 走来走去, 有一次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杯子捏在手里, 酒却全洒在衣襟上。抱着小花猫时, 它直舔, 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说是酒仙真的让我们感觉到我因为喝酒而快乐, 因为喝酒而飘飘然, 因为喝酒而陶醉的那种感觉。)
追问:童年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调皮、可爱、贪吃、纯真、幸福的小女孩。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第二板块——酒不醉人人自醉, 寻亲不觉醉乡里
主问题二:再次阅读文章,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设计目的:感悟美好的母性, 道地的家乡味, 淳朴的民风。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 还有对母亲, 对童年, 对故乡亲友以及对故乡淳朴民风的怀念。
1.如果学生再次谈到对童年的怀念。
通过上一板块对小女孩的形象分析, 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童年的我因为有了春酒而感到无比快乐, 此处就不用再赘述了。
2.如果谈到追思母亲, 就设计一个活动。目的是: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3.如果老师想把文中描写母亲的许多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 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 (提示:知道人物的特写镜头怎么拍吗?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同桌交流。)
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最好喝。
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
淳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 脸红红的。
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刚刚通过这几个细节的拍摄, 发现了母亲身上的那种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 这其实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谈到怀念家乡淳朴的民风。
设计活动:可以让学生找找民风的淳朴体现在哪里。
1.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2.我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 点一下酒。舔一舔。
3.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 要起个会, 会首请大家喝会酒。
4.母亲从不上会, 但很乐意把花厅借给大家请客。
5. 阿标叔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亮的。 (阿标叔是乡邻的代表, 所有的乡邻都像阿标叔那样, 邻里之间是那样的和谐、淳朴。)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直接谈到思念故乡。
追问: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乡, 为什么值得作者那样思念呢?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人和事。依然可以回到上述对故乡的母亲以及童年的快乐和对淳朴民风的怀念上。
教师总结:这杯思乡酒, 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光阴荏苒, 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教师出示补充资料: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 12岁随家迁居杭州, 1949年迁至台湾, 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 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在相思中深情地说:“来到台湾, 此心如无根的浮萍, 没有了着落, 对家乡的苦念, 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 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 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是啊,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故乡正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让我们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来齐读结尾。
(齐读) 对故土的眷恋, 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
第三板块:醉翁之意不在酒, 点点滴滴是乡愁
主问题三:“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你还知道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设计目的:给学生发挥的舞台, 让学生通过寻找思想之人、思乡之情、寻找思乡之句, 理解思乡之情。
思乡是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思念, 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 是余光中隔着一弯浅浅海峡的呼唤, 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从古至今, 多少人为谋生存图发展, 背井离乡, 羁旅天涯, 但不管走到哪里, 走得多远, 生育自己的故土总是像影子一样紧紧相随, 让人魂牵梦绕, 这都是缘于那份深沉的故乡情结啊。故乡情结成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三、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
怀念童年怀念母亲怀念故乡怀念民风民俗
四、作业设计
1. 像琦君用《春酒》将无尽的乡情流露出来一样, 也请你写一段文字送给自己, 或者以此纪念远去的童年, 或者借以表达对家、对亲情的眷恋。
2. 推荐阅读琦君的《桂花雨》, 或者可以选择表达思乡情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
五、设计亮点
【《春酒》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春酒教学工作反思09-26
《春酒》教学思路11-28
《春酒》教学心得12-06
春酒课文教学教案06-12
齐河《春酒》教学设计11-03
春酒课堂教学实录01-18
《春酒》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下册)08-02
语文八年级下册《春酒》教学设计08-31
春酒教后反思10-24
《春酒》读后感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