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

2024-10-23

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精选4篇)

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 篇1

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

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刑罚,刑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刑期变动情况_________社区矫正自年月日至年月日,为落实好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定以下监管责任书:

一、对矫正对象每月帮教不少于1次;

二、按监外执行罪犯守则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经常性法制、政策、道德、前途以及遵纪守法教育,敦促其认罪伏法,悔改前非,早日新生,并自觉遵守各项监管规定;

三、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和手续办事,做到既在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从严,又在生活上、工作上帮助解决一些许可范围内的实际问题,把严格要求与关心帮助结合起来;

四、对监管和帮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社区矫正机构和上级有关机关汇报。

******司法所(签名):

辖区民警(签名):

联村干部(签名):

社会志愿者(签名):

社区矫正机构(公章):

矫正对象监护人(签名):登记日期:社区)的监外执行罪犯,因被判处

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2

**年,我中心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县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日前,**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8人,累计解除14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45人。其中:管

制13人,缓刑327人,假释12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剥夺政治权利11人。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城镇户口53人,农业户口292人,男性320人,女性25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占总数的85%。年龄分布为18岁以下8人,19至25岁129人,26至45岁194人,46至60岁9人,60岁以上2人。地域分部为上栗镇72人,金山镇63人,桐木镇49人,鸡冠山乡44人,赤山镇41人,福田镇39人,长平乡37人,彭高镇35人,东源乡27人,杨岐乡27人,依数据分析,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多为农村户籍的男性青年,被判刑罚主要为缓刑,主要集中在我县北边乡镇。

**年上半年共进行社区矫正适用前社会调查评估89起,全部被法院、监狱采纳。经过全体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努力,全县345余名被判处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都得到了相应的思想矫正、心理矫正和行为约束,没有一例重新犯罪的情况发生。

(二)主要做法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我监管中心多次组织各乡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2、全面落实矫正教育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职责制度等上墙明示,建立了矫正对象正副档案和台账,对每名社区矫正对象落实了监管责任人,开展了教育培训、公益劳动等日常矫正工作,并确定把县敬老院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基地,定期开展公益劳动。

3、加强日常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一是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社区矫正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二是加强日常学习,积极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萍乡市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实施意见》、《江西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及《刑法》、《刑诉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常用法律法规,切实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三是加强学习谈话技巧、个案矫正、心理疏导等常用业务知识,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努力拓宽工作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使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4、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根据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调查评估、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两级档案管理体制,确保国家刑罚依法规范执行到位。二是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类别不同情况,制定矫正对象个人矫正方案,对重点对象进行结对帮助矫正,重点从思想上、心态上、认罪伏法情况开展面对面结对帮助矫正。三是建立了矫正对象周汇报、月面谈、季走访制度,即:矫正对象每周到司法所汇报一次思想状况、活动情况和认罪伏法情况等;每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矫正对象开展一次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情况掌握;每季度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到矫正对象家中进行一次走访调查。四是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消假制度,即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离开本辖区必须经请假批准后方可离开,回来后汇报外出情况并作登记记录进行消假。五是按月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全责任感。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

1、社区矫正工作人手紧张,人员变动频繁。

社区矫正工作是最近两年才由司法行政部门接管的工作,新增加了工作职责,但是,县、乡都未增加工作人员,加上此项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业务性强,待遇低,乡镇机关干部都不愿意承担此项工作,即使干了一段时间此项工作,也会想办法调走。

2、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紧张。

按规定要求,县、乡司法行政部门要安排专人对矫正对象进行管理,要开展审前社会调查,要开展目标考评,要建立专业档案,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交通补助,会务开支,办案开支,奖金激励等资金。市政府去年下文,要求县级财政按社区矫正对象每人每年2800元标准列入预算,如能兑现政策,每年应投入100万元以上,而现实是,县财政每年只预算1万元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乡镇财政则没列入预算。

3、社区矫正对象人员分散,对监管工作不配合,管理难度大。

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 篇3

工作目标管理

责 任 书

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责任村(居): 支部书记: 组 长: 主 任:

二〇一五年二月

为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在社区服刑的五类矫正对象(缓刑、管制、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五种罪犯)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隆回长治久安,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村(居)、单位2015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履行如下责任,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按规定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确定1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力量;

二、强化工作措施

1.敦促未按规定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履行报到义务; 2.坚持走访制度,村(居)委会干部每月至少与服刑人员见面2次;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个案,指定监管责任人。

3.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过、遵纪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考察,并上报镇司法所建立考核台账。

4.制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计划,采取培训、讲座、参观、参加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每月至少组织1次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改造的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公益劳动基地,每月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2次公益劳动。

5.配合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社区矫正管理工作。

三、确保矫正效果

1.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遇有重大事件,应当随时收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每季度对本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排查,建好花名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3.每月25日前将服刑人员的思想汇报收集整理到位,严格落实监管措施,确保不发生脱管、漏管和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完善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 篇4

京口区司法局

2015年7月23日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我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2014年4月21日,总书记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作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指明了方向。2014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 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区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2015年6月底,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08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938人,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70名,未发生因工作人员监管失责导致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案件,为服务京口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添着法治力量。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等社区矫正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有社区矫正监管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创新监管机制。

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就是以月为周期,在确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的程序,将社区矫正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背景

一是社区矫正职业风险不断增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对程序和实体的要求更具体。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省有20余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受到相应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方面说明社区矫正工作愈来愈重要,制度越来越规范,同时也说明了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是社区矫正队伍的管理体制尚未得到解决。《社区矫正实 施办法》明确规定“司法所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虽然市、区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规定司法所实行“两结合、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目前我区的司法所管理体制尚未得到落实,对司法所“人、财、物”的管理仍然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司法所政法专编不能专用,空编现象严重,全区17名司法所政法专编目前只落实6名,缺编达6成以上,有的司法所所长不是政法专编,身份性质不符合刑事执法的要求。

三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影响监管质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加快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每个司法所至少要有一名政法专编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2013年前实现专职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的配合比例不低于1:15。但我区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只有二个司法所落实了专编专职,招录的专职工作者数量也低于省定1:15的标准,且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我区招聘的4名男性专职工作者都在经培训上岗后,工作不满3年就另谋他就。

四是日常监管措施落实不力。鉴于社区矫正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队伍不稳、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等客观因素,导致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措施随意性大,很多措施只能敷衍了事,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档案中,监管措施的落实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差距甚远。五是档案不实共谋交易偶有发生。《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但基于以上4个背景的存在,加上司法所由于害怕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而“美化”档案,导致部分社区矫正档案不能真实的记录社区矫正过程,社区矫正档案虚、假、空现象时有存在。同时,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形势发展需要,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职务犯罪案件亦渐露苗头。据了解,我市已各有一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专职工作者因在矫正工作中与社区服刑人员共谋交易从中受贿受到刑事追究。

从以上5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考虑,我们在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及梳理总结司法所15项日常监管措施的基础上,从2013年9月开始提出“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的概念,并先行在象山街道、大市口街道司法所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下半年在全区其它4个司法所全面推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

结构化监管机制实行一年多来,受到了司法所的一致欢迎,也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现以大市口街道司法所为例阐述我区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

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常年每月保持在40名左 右,在结构化监管机制试行前后,各项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刑罚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电话汇报

根据《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管理、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电话报告一次。在实施结构化监管之前,虽然司法所相对确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电话汇报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比较随意,基本上可以在每周的工作日任意时间拨打司法所的电话,既不能保证电话汇报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人员的精力。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大市口街道司法所平均每天接到电话汇报7-8人次。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的选择上,大市口街道司法所每月确定4个工作日(即每周四),规定明确的时间段(上午9:30-11:30,下午3:00-5:00)供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电话汇报,逾期未汇报者视作未落实此项监管措施,给予相应的处分。在电话的接听上。要求每个电话汇报日司法所必须保证有人接听,必须保证电话线路畅通,同时司法所要事先提醒矫正人员如遇忙音要耐心拨打,也要求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需简短,以免占线太久。如需要详细汇报另安排时间面谈或通话。在电话汇报的内容上。确定为社区服刑人员前一周的活动情况,是否有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情况,是否有特别事件发生等,力求简短并达到目的。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上。如电话汇报日与面谈日冲突,必须保证有 专人负责接听电话;如电话汇报日与集中教育日冲突,集中教育开始前司法所宣布参加者视为电话汇报完成。

实施结构化监管后,各司法所只需在确定的电话汇报日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即可。司法所每月用于接受电话汇报的工作时间从22个工作日精简为4个工作日,不再需要每天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只需在每周四确保有执法人员接听即可,若社区服刑人员逾期没有进行电话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应在工作档案中载明,并根据实际情况视为未落实此项监管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此举大大节约了工作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面谈日(思想汇报日)

根据《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当面报告时,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在实施结构化监管之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要求就是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虽然司法所相对确定了思想汇报日,但社区服刑人员往往不能执行,社区服刑人员都是根据自己工作生活情况自行安排,甚至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二次报告相隔的时间很短,社区服刑人员往往是应付了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司法所还需要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等候社区服刑人员上门谈话,根据各人情况不同,面谈时间从5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进行面谈1-人次。使司法所工作人员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各司法所实际情况确定面谈需要的天数和具体日期,一般在10号以后安排。大市口街道司法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每月18-22日作为面谈日,每天安排8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面谈,由司法所和社区服刑人员共同确定名单和日期。日期一旦确定不再变动,如遇双休日冲突则司法所安排调休。如果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冲突,司法所临时调整。司法所每次面谈时间为20分钟,人员力量充足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调整。如社区服刑人员有重要问题要谈,或是执法人员觉得有重要问题谈,时间不够,另外专门安排时间。在内容的设置上。面谈前,司法所工作人员要认真翻阅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做到面谈对象的情况掌握清、现实表现明。面谈时,社区服刑人员须提交书面汇报,司法所在面谈中要解析社区服刑人员月度考核情况,点评书面汇报的内容,核查教育学习时间的落实情况,询问当月其参加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并从指出问题、肯定优点、正面引导等方面进行面谈小结。面谈后,司法所要及时完善记录归档。有条件的司法所要设置专门的候谈室,社区服刑人员候谈时可以安排学习,计入教育学习时间。同时司法所与心理矫治志愿者做好衔接,可以结合面谈日安排心理矫治日,为有需要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上。如面谈日因紧急情况(如解矫宣告,处理突发事件、病假、事假等)致司法所无法安 排人员进行面谈,提前报辖市区局临时调度人员进行面谈。

实施结构化监管后,各司法所根据本所在矫人员数量等具体情况,确定每月固定的3—5个工作日为面谈日,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具体日期,其选定的日期一旦确定在矫正期间不得更改。对于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汇报日即面谈日,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除面谈日以外,还要再选择一次书面思想汇报日。每月用于面谈的工作时间从22个工作日精简为5个工作日,不再需要每个工作日都安排专人等候社区服刑人员前来谈话,节约了工作力量。由于人员日期的确定,不会出现较大的工作空挡或者集中排队等候谈话的情况,使面谈工作更有计划性,便于工作人员提前熟悉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加强面谈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科学安排心理矫治的日期。面谈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至2个小时,统一为20分钟,且面谈内容有了固定的框架,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三)社区服务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这样司法所应每月安排八个小时的工作量,一般分2个半天。但由于社区服刑人员工作时间的制约,大约每月有30%-40%的人员不能每次都按时参加集中社区服务,需要司法所另行安排,造成司法所工作量巨大且繁杂,牵扯了很大一部分 工作精力。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内容设置上。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可以选定不少于8小时的社区服务内容,也可以选择社区服务项目。司法所必须确定社区服务日的具体日期,一般每月设置三个时段,每个时段设定半天的时间,时长为4小时,社区服刑人员需选择不少于8小时。服务项目的设置需不少于8小时的工作量。选择社区服务项目的,除了委托考核外,执法人员需经常性抽查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情况及抽查情况需归入档案。在组织实施上。社区服务可以在社区矫正基地安排,也可以指定报到地点,临时指定服务内容。要求司法所在规定时间段需要负责登记登记到达和离开时间,并监督社区服务质量。无论是服务还是项目,都必须注意安全,并为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

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都选择了社区服务项目的形式,司法所只需安排好社区服务项目,核定好工作量并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不必再费尽心思安排大工作量的社区服务场地和项目,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确保了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执法效果,也规避了职业风险。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反映这种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了参加社区服务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不但使他们能够确保社区服务任务的完成,也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四)教育学习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社区矫正人 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司法所每月需至少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学习,提前两天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剩余学时由社区服刑人员自行安排,在电话汇报或当面汇报时报告给司法所进行记录。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安排上。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确定每月15日下午为集中教育日,组织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学习教育,计3个学时,剩余学时统一组织或者指定学习内容,规定学习时间,总学时不少于8小时,指定学习完成情况需在书面汇报中反映,面谈时核查。在组织实施上。凡司法所指定参加的教育学习活动,都需明确学时。面谈、个别谈话、心理矫治可计入教育学习时间。组织集中教育时,司法所应当充分利用司法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矫正再生资源,丰富形式和内容。

固定的集中教育学习日期使社区服刑人员能够提前安排工作生活时间,确保集中教育学习的出席率。大市口街道司法所在结构化监管试行以后,每月的集中教育缺席率从以前的40%-60%减少到不超过10%,大大提升了教育学习的效果,确保了监管措施的落实到位。

(五)每天监控移动定位监管情况

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天应当坚持登录移动定位监管系统,查看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监管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按要求上报。司法所除按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要求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外,其余时间应当用来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加强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分开监管,开展社区矫正适用前的社会调查,对矫正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和系统录入,进行入、解矫宣告,动员各种资源开展适应性帮扶等活动。

三、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优越性

结构化监管机制通过确定监管措施的日期、时间、内容等要素,为监管措施的落实制定了一套规范的标准,使得各司法所在实施监管措施的时候能够杜绝随意性,减少差异性,确保监管质量。

一是日期确定。电话汇报、面谈、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学习都设在每月固定的日期。日期的确定一方面便于司法所安排工作日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社区服刑人员提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能够更好地履行社区矫正义务,更好地树立起在刑在矫意识。

二是时间确定。电话汇报定在3分钟左右,面谈时间定在20分钟。时间的确定有利于提高监管措施的落实程度,避免司法所在实施监管措施的时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三是内容确定。电话汇报、面谈都制定了规范的内容和模式,避免了各司法所因为认识和工作水平上的差距而造成监管措施具体实施时差异过大的问题,保证了监管措施的落实质量。

四、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成效 自我区2013年9月份试行结构化监管机制以来,我区二级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措施更加扎实有力,确保了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试行结构化监管机制,优化配置了社区矫正工作力量,科学规范了监管措施,有力提升了执法水平,有效控制了职业风险,为司法所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提供了一计良策。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试行,助推社区矫正体制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行结构化监管可以进一步严格刑罚执行,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教育矫正,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全面推行,能在有效控制职业风险、推进队伍落实的基础上,集约矫正资源,树立执法权威,全面提升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能力,能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强化在刑在矫意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和因监管不力导致的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

上一篇:载着友谊飞上蓝天作文下一篇:乡镇劳务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