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团疾病防控工作总结(精选8篇)
王团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1
王团回民小学食品安全工作计
为营造学校良好教学环境,稳定学校教学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拟定本学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紧紧抓住关系教职员工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学校传染预防工作,为促进学校教学稳定工作提供有利保障。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监督员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有关部门参与,聚为合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危害,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把危害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
三、突出重点、很抓落实
本期学校将坚持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很抓落实,力争取得明显效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提高餐饮质量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管理措施,禁止学生购买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卫生后勤管理工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事前预防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为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学校逐步完善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急性传染病在学校爆发流行的管理措施,学校制定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预案,同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制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三)、加强校外门前流动摊点治理排查,营造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学校门前、周边偶尔出现摆摊设点叫卖的现象,卫生状况较差,制售伪劣食品,只图营利,不顾学生健康,是隐患的源头,必须堵住。学校门前和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涉及到很多单位和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动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坚决取缔学校门前、周边无证非法经营的食品销售摊贩,杜绝以各种方式侵犯学生健康权益行为,在突击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学校保安人员维护校门前安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委以重任,要求保安人员要担负每日校门前流动摊点、小贩的驱赶清理工作,对不听劝阻者,及时通知市食品安全协调办协助执法,使教学环境得到净化。
四、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班主任教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依法管理的水平。让其弄懂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食品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预防管理方法,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持培训上岗、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五、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工作开展 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重点督查。对学校门前摊点、重点抓、反复抓、抓反复,将学校自治和协同有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突击检查和长期管理结合起来,造成一定声势,营造专项治理氛围,督查中对工作出现推委扯皮、拖拉疲沓、整改不办,造成后果的学校及个人,依法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职责,推动工作开展。
食 品 安 全 工 作 计 划
王团回民小学
2018年3月8日
王团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动物疾病,防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力度有助于提高动物疾病防控的工作效率,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动物疾病的防控效果不理想。所以为了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效率, 必须从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尽量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
1 动物疾病预防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过程中, 各项基础设施的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保证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 从目前动物疾病防控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不足, 从而导致动物疾病防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如:解剖化验室、专业检验设备以及防疫工具等都严重缺乏, 所以影响了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除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 工作方式过于传统、检测设备落后都是目前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1.2动物疾病防控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动物疾病防控管理队伍的质量对于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客观上看, 目前, 动物疾病防控队伍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再加上管理人员不够专业, 综合能力素养不高, 导致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差强人意。由于动物疾病防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较强, 所以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动物医学相类似的专业, 但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并不多, 毕业后投入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队伍的人更少, 从而导致动物疾病防控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1.3相关制度不完善
在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过程中, 如果制度不完善, 就会导致组织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 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盲目的现象, 工作人员并不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务, 部门也不清楚工作目标, 工作过程也无法协调, 最终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各部门都不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 所以各部门之间无法协调、配合, 都在各干各的, 无法形成一种凝聚力, 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也不全面, 严重影响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2]。
2 解决对策
2.1完善基础设施设备
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需要使用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完善有助于提高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动物疾病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定期采购需要的设施, 加大管理资金投入, 加强动物疾病预防的工作力度。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提高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软硬件水平, 满足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资金、材料、设备等需求。必要时, 建立智能监督体系, 保障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基础设施进行采购时, 要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采购, 坚决杜绝浪费的发生。
2.2提升动物疾病防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动物疾病防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对于防控工作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动物疾病防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注意以下2 个方面。要不断提升动物疾病防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学校、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投入到动物疾病防控管理队伍中, 为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对现有的动物疾病防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对防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但是不能忽视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有关部门要注意提升动物疾病防控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所有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3]。
2.3完善相关制度
完善相关制度是保障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规范动物疾病防控管理工作, 完善奖惩机制、考评机制等制度, 对动物疾病防控管理队伍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评价, 充分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意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联系各个部门,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 确保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3 结束语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高, 扩大了动物的养殖规模, 但是与此同时, 动物发生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加强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是保障动物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有关部门要注意总结, 吸取经验和教训, 最大限度的提高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淼.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2) :279.
[2]张秉臣.动物疾病在畜牧养殖中的病因和防控措施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12) :7-8.
王团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3
强化人员业务技能
加强计量认证工作
朝阳县疾病预防中心成立于2006年,位于朝阳市朝阳大街二段18号(上海城),总建筑面积2408㎡,实验用房960㎡,分为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检验两个科室。该中心共有人员编制37个,在岗职工245个,其中检验人员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7%,其中主管检验师(中职)4人,检验师(初级)3人,承担着全县卫生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工作任务。
为了能够使卫生检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他们从强化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创造一切机会让检验人员参加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2011年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工作,2013年通过了复检,目前资质认定检验项目为6类87项(生活饮用水32项,公共场所12种9项,化妆品8项、学校卫生3项,消毒与灭菌18项,疾病预防控制17项)。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检验项目为4类106项(其中食品19种87项,食品相关产品6种14项,食品添加剂2项,食品安全事故治病因子3项。)真正使计量认证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重视硬件更新
提高检疫质量
近几年来,朝阳县疾病预防中心为了提高设备的精准度,把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提到了议事日程。他们除对现有的59(台件)主要仪器设备、大型仪器:如酶标仪、气象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纯水处理器、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等设备进行维护使用外,2012年还购买了气象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仪器,2013年购买了酶标仪、生物安全柜等设备,2014年投资24万元装备了麻疹检验实验室。为提高检验质量,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开展项目监测工作
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朝阳县疾病预防中心还负责国家监测点水质监测工作,他们对分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进行了评估,为国家综合评估水质情况提供了依据。自2009年开始,该中心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检测工作,保证了饮水安全工程安全有序的开展,同时开展公共场所,学校的生活饮用水质检测工作,为卫生监督部门的生活饮用水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此,朝阳县疾病预防中心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
1、开展消毒与灭菌技术检测。每年对各送疹机构,使用中心消毒剂,送疹机构的送疹环境使用中的送疹器械,重点部门和重点科室的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效果评价检测,为送疹机构严格院内消毒,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监测数据和技术指导,同时开展疫区消毒效果评价检测,为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分理处理疫区提供技术支撑。
2、开展预防性体检工作。截至到目前共检验4814人,检出甲肝阳性3人,戊肝阳性12人,不但使检验者能够早日就医,也保证了广大顾客的安全。
3、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为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性,朝阳县疾病预防中心按要求开展内审,实验室内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定期参加上级考核,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检定和校准,加大投入,保证实验室环境恒温恒湿,最大消毒保证了实验真实性。
乡镇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4
我镇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跟国家卫生改革的步伐,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先导,以免疫规划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地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按《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制》考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着力构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上级指定的防控计划,规定镇长孙伟权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镇长邓锋为直接责任人,卫生院院长陈文智为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协助做好本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卫生院应积极做好具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报,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特别是加强对狂犬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好具体工作预案和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各医疗门诊医生应随时密切注意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发热病人。
三、辖区内儿童免疫相应传染病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疫部门应按免疫要求,认真抓好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准确掌握当年出生儿童数,确保适龄儿童常规入册接种率达到指标要求,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调查和薄弱村的儿童预防免疫工作。
四、严格落实预防接种入托、入园、入学的查验工作,规定每年心生入学开展此项工作,各学校应按具体的职责要求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查验工作,凡未按规定完成接种的儿童应及时到卫生院进行补种。
五、进一步加大狂犬病的防治力度,畜牧、公安等部门应积极做好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和犬只免疫,必要时组织队伍对各村的犬只进行捕杀,凡被犬咬伤者,一律到卫生院接受狂犬疫苗接种,以严防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六、组织好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巡查,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进行灭蚊、灭鼠,创造文明卫生村镇,让广大群众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七、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要求,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建设,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确保各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常规冷链运转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安全接种,落实好国家免疫规划正常。
2、继续保持无脊灰成果和麻疹发病控制在1/100万以内,按上级要求做好应急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确保以镇为单位,接种率达到上级规定指标。
3、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确保预防接种查验率达100%,完成补种率在95%以上。
4、继续实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化建设,及时将儿童基本信息上网录入,实现接种操作同步化管理,构建覆盖城乡的免疫服务体系。
5、免疫各类资料报表报告及时率达100%,传染病疫情准确及时上报,并协助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对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要达100%。
6、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和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病知识。
附:石马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广东省犬类管理规定》及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埔府办〔2011〕2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镇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总体工作目标
(一)全年无狂犬病疫情发生。
(二)全镇犬只登记率、办证率、免疫率、拴养率、违规犬只捕杀率、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犬伤患者伤口正确处理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达100%。
二、具体任务与要求
(一)各村、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领导,指定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村、本部门的狂犬病防制工作,将狂犬病防制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纳入目标考核。
(二)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协调会,分析狂犬病疫情及防制工作开展情况,落实犬只“管、免、灭”等相关措施。
(三)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卫生院应于12小时内上报县疾控中心,镇政府并根据疾控中心提出的防控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疫区净化工作。
(四)镇街道违规违章犬只由派出所、城监、畜牧、工商、卫生等联合工作组组织捕杀;各村违规违章犬只由村委组织捕杀,必要时由上述工作组积极配合。
(五)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狂犬病防制知识培训率100%;各中小学校狂犬病防制知识健康教育授课面和学生知晓率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做到“领导、机构、措施、经费”四到位,“人员、责任、工作、检查”四落实,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高度重视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
传手段,广泛深入宣传狂犬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
宣传内容具体包括:各村张贴由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狂防知
识宣传画,各中小学校开设狂防知识课,确保学生狂防知识知晓率达100%。通过宣传教育,使养犬户依法养犬,合理养犬,使犬伤患者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规范处理伤口,及时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制剂,克服侥幸心理,做到科学防病。
(三)强化协作,齐抓共管
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由镇人民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防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四)强化督查,确保成效
市、县两级已将狂犬病防制工作纳入镇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为此,镇政府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各部门狂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措施不力,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确保防制成效。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2014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开展犬只摸底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楚、数据准确;2014年4月1日—2014年5月31日开展犬只免疫注射、挂牌、发证工作。
(二)2014年6月,狂犬病防治工作纳入常化管理,随时组织对违章养犬、野犬、流浪犬、狂犬和疑似狂犬的捕杀工作,防止狂犬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蔓延,杜绝犬只伤人(畜),消除疫情发生隐患。
(三)2014年10月后,开展查漏补缺、资料完善和归档保存,并完成一年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迎接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制考评。
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制定实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的“1+3”政策文件。
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制定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选择部分区(县级市)开展医疗联合体试点,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内医师多点执业。明确各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以医保政策为导向,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试点。探索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和医保支付政策为导向的新模式。
科学配置并合理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各区(县级市)落实对编制未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入编工作,实现到岗率不低于90%。研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聘请的方式,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和人员不足的问题。逐步提高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改进绩效奖励政策,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体现多劳多得。完善考核方案,加强绩效考核力度,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制定财政对全科医生和边远地区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政策,吸引和留住医务人员到全科医生岗位和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探索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量化、标准化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广州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加强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执业医师招聘、鼓励机构及个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年底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1.3名以上全科医生。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的村卫生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开展配备使用情况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平价药包。(三)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推进从化、增城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分析取消药品加成以及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的影响,加强药品费用监管,制定应对措施。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开展探索管办分开的调研,研究设立公立医院专门管理机构的思路。
(四)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11类3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保持在40元以上。完善规范化健康档案,提高电子化建档率,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质量。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六龄齿窝沟封闭、农村妇女提供“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以及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6%以上。努力完成民生实事。
(五)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制定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6)。抓紧推进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各区(县级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以及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和从化市、增城市三级医院规划建设。落实我市《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民办医疗机构在准入、服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方面享受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二、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达标建设和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制定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岗位设置和设备配置目录,并按目录要求完善科室功能和设备配置。加强偏远地区及新开发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争取4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签约服务。引导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拓展家庭病床,推进康复在社区。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做好各项疾病防控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做好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传染病防控,严防重大疫情发生。强化麻疹防控措施。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提高管理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继续做好慢性病监测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等综合干预。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卫生应急组织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应急动员机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进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行医等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利益的违法行为。继续做好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放射卫生、消毒和涉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医疗机构监督执法工作。
(四)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和管理。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抓好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工作,推进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加强危重症孕产妇、危重症儿童救治工作,深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四、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加强医政管理。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保障医疗安全。继续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总结推广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经验,开展区级医院康复医疗学科建设。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加强对急救医疗站点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强化临床合理用血。完善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在全市公立医院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等便民惠民活动,完成省下达的有关“平价医疗服务”的任务。(二)深化中医药强市建设。继续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推进荔湾区、越秀区、黄埔区、海珠区、花都区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开展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医工作
实施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引导和扶持医疗机构创建特色学科。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医学科技创新水平。研究制定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制度。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和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工作管理。
六、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进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扩面升级建设,将全部市属医院、部分省部属医院及有条件的区(县)接入区域信息平台。继续推进广州市统一诊疗卡的发放和应用。升级完善广州市预约挂号系统,并推广至全市大型医疗机构。开展全市统一的诊疗费用支付系统建设。推广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成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开展区域影像及检验系统试点建设,深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协同应用。
七、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落实国家《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强化医务人员法制和纪律教育,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反腐倡廉各项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整治慵懒散奢不良风气。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抓好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妥善处置医疗纠纷,确保正常医疗卫生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
中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5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小组,及时部署防控工作。
略。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学生处负责联系平水镇卫生院,到我校作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媒介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手段,增强大家的防病意识。
2、通过班队活动课、读谈课向师生普及宣传H7N9禽流感、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性感冒等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和饮食习惯,积极倡导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防病能力。
3、以H7N9禽流感、寨卡病毒、登革热、流感防控知识为主题,通过学校宣传窗、组织各班制作手抄报、黑板报来加强和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指导大家正确使用预防性免疫增强药物,避免其他医源性疾病的传播。
三、加强卫生管理,保证学校食品安全
1、教室、图书馆、公用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要常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2、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督促检查校园内公共地带、教学楼、学生宿舍的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运生活垃圾,落实长效保洁措施,保持校内环境清洁。
3、加强住校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毛巾和洗漱用品等要自己专用。
4、对食堂的食品来源进行严格控制,严禁病禽、疫区禽类或其他未经检疫的禽肉、禽蛋进入食堂。并要求食堂对禽类的肉、蛋食品加工,严格遵守食品消毒程序,避免消化道传染情况的出现。合理配餐,加强营养及维生素的摄入。
5、总务后勤处对校内公共地带、教室、寝室、重点区域实行重点检查,并在镇防疫站的指导下使用消毒水进行定时消毒。
四、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理
1、做好学生晨检工作,各班要按要求如实填写并及时上交晨检报告单,学生处将此项工作作为班级红旗竞赛安全出勤考核项目,落实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发现有流感等症状者(如发热、红眼病、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应立即隔离患者,并及时通知家长,接回家后到区级以上医院治疗,痊愈后持医生诊断证明(无传染性)方可复课。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加强对学校直饮水的监测、管理,在公共卫生场所要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或消毒肥皂,做好对饮水、洗手设备及其环境卫生的检查工作。
3、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
4、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如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及课间休息等。
5、根据气温变化,提醒学生及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6、尽量减少集会,尽量避免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中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二)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xx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
(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
(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
(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
(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中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三)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中学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措施
1、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规划方案《中学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
5、对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按规定定期消毒。
6、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处置程序
1、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
2、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通知学生家长或教职工家属。
4、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公布病情感染源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
6、请示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三、要求
1、师生树立科学防控观,不得散布不利言论。
2、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3、师生在校外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中小学疾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四)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肠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条件的变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成年时才会出现明显症状的疾病,应在少年时期及早防治。我校为认真做好学生常见病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控制和降低患病率,特制定了针对以上常见病的防治计划。
一、学生营养不良防治计划
1、背景
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均会导致营养不良。其中以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为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及过度节食引起。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营养不良患病率要求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1)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计划。对象包括家长、老师和学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及过度节食的不良习惯,培养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定期进行学生常见疾病情况调查,积极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及消化道疾病,并配合营养疗法,纠正营养不良。
(3)防治指导:
每年进行一次营养不良监测,掌握营养不良发病率。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
二、学生贫血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膳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且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贫血患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应首先查清造成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如重视学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三、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
龋齿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龋齿的发生发展相当缓慢,必须有充分的作用时间才能完成龋病的形成过程,牙菌斑是牙龈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牙龈炎患病率控制在30%以下;恒牙龋患率控制在0.5%以下;龋齿充填率60%以上。
3、措施
针对龋齿及牙龈炎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特别要强调晚间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残留食物,减少控制菌斑。
(2)提高有效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
横刷法不仅不易除掉牙齿缝里的食物残屑,反而易使牙齿受到损伤。横刷还可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引起牙龈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内外面时从下往上刷。刷咬合面可以前后拉动着刷,各牙面和缝隙均应仔细刷到,特别是注意磨牙的咬合面。
为了有效地除去牙菌斑,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3分钟,刷牙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刷牙后要充分漱口。要选择适当大小的保健牙刷。刷牙后,牙刷应彻底冲洗干净,放通风处存放。牙刷不宜使用过久,最好3个月更新一次,以免牙刷上附有细菌,引发疾病。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防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及早发现龋齿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检验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以便修订预防措施,调整治疗方案。
(4)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
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应供给合理的营养(如钙、磷、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适量的氟),应适当多吃些豆类、乳、蛋类、芝麻、鱼虾和含钙较多的食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糖类的食用量,尤其不宜多吃粘稠的甜食、奶糖等,因为它们在牙面停留的时间很长,致龋作用大。加强体育锻炼,接受足够的日光,使身体和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5)药物防龋:主要是指氟化物防龋。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要求含氟牙膏防龋率得90%。
(6)如有活动龋齿及龋失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龋齿填充。可以防止龋坏的进一步发展,保护牙齿功能。
四、学生沙眼防治计划
1、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目前,在我国致肓原因中,沙眼已列于第三位。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脸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沙眼患病率要求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1)健康教育
改善环境,开展健康教育:要改善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学校应添置流水式洗手设备,保证生活用水。要做到一人一巾一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广播、电教、电视、电影、图片展览等形象生动的方法开展教育,使学生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方法。应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使用的手帕、毛巾要保持干净。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
(2)治疗沙眼患者:是预防沙眼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体检中发现的沙眼患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3)监测:每年一次定期查治学生,掌握沙眼患病率。
五、学生肥胖防治计划
1、背景
肥胖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大于体需的热量,使多余致热量以中性脂肪的形成或蓄积起来,学生中的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一些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成人肥胖症所导致的结果是一致的。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的增加,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肥胖症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环境因素中又以饮食为主,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致,即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肥胖发病率应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1)肥胖症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糖类、高脂肪、高热卡及含糖多的饮料等不良习惯。对肥胖儿童应限制进食过量,供给的热量和蛋白质要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同时又能使储存脂肪减少。
(2)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是预防肥胖发生的重要措施。坚持每天锻炼。肥胖儿童每天应进行运动量较大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踢球等,坚持每日锻炼才会收效。
(3)监测:每年一次监测、掌握学生肥胖患病率。发现体重增长过快时,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六、学生视力不良(近视)防治计划
1、背景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于正常。
视力低下,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学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视而引起的。在视力低下的学生中近视所占的比例较大。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目标
掌握学生视力不良(近视)检出率,制定相应措施,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措施
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缩短近距离工作时间,每天至少睡眠9小时,还可做望远活动,5m以外远处眺望。每日3~4次,每次数分钟至10分钟。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应教育学生把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避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及躺着看书和在光线过强或弱的地方读写。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许多研究证明饮食营养与近视眼有重要关系,合理营养有助于预防近视眼。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铬等。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有人提出儿童不宜多吃甜食,过量摄入有可能使巩膜变弱,容易招致眼轴伸长。
(5)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应增加人工照明。灯具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教室墙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体,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制度。定期作视力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7)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用眼卫生及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自觉注意用眼卫生。看电视半到一小时以后应至少休息5~10分钟。
(8)近视的矫正:对患有近视的学生应取积极措施以进行矫正。在矫正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使之更好地发挥矫正的效果。
王团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6
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为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麟教体发[2018]295号文件的精神,学校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行动,由学校领导带领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并及时进行整改活动,现将我校相关工作自查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我校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报告人。学校再次确立传染病防控小组,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二、学习相关知识,加大防范力度
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传染病人的排查、病人隔离落实情况、室内通风、晨检和学校环境卫生等
(一)作好预防措施
1.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隔离预防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成为卫生
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重点是肝炎和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对全体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了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校坚持开展健康教育。
把健康教育纳入到了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学校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应急措施。
3.学校广泛开展卫生运动。
学校开展了每天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不留卫生死角,各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注意环境的清洁,在卫生清扫时一定要注意先洒水后扫地。避免清扫时造成尘土飞扬,学生讲文明、爱卫生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制,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对教室地面进行消毒。
4.学校开展了健康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健康理念落实在行动上。坚持开展每天做一次操活动,确保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二)作好监控措施 1.学校建立了学四检制度。
执行学生四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具体由班主任对到校学生进行四检,密切关注学生出勤情况。如在班级中发现学生不明原因病情异常增多,立即汇报校长。
2.执行:班主任每天询问学生身体情况、发现符合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如水痘、腮腺炎、流感、肺结核等,了解学生患病情况,进行及时排查,立即报告、隔离,越早越好。
3.学校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没有组织大型的学生集体活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机率。
4.班主任时时监控疫情动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5.动员学生预防接种。6.实行“封闭式上锁”护校。
每天学生上课时,老师将学校大门锁上,除特殊情况拿班主任审批过的请假条才开门,班主任电话通知家长,家长同意后方能出校外,杜绝学生在校期间外出校门,既保证了学生安全,又严把了防止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防止食物、药物中毒和传染病及各类突发事件、事故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疾病防控与人文精神 篇7
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由人类优秀的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很多人都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周国平[1]从三个层面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广义的科学精神,体现在运用逻辑对经验材料进行整理;广义的宗教精神,为自己寻求一种人生信仰,确定在世间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式。王玉柱[2]则将最普遍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定义为爱智、向善、求美和敬畏四种形而上学的基本倾向所构成的精神世界,而所探讨的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上述四个人文精神层次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化。
2疾控防控需要人文精神
在技术服务和行政干预分家的情况下,疾控系统很多日常业务职能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性检测、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等, 已经转变为纯粹的技术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疾控人员尚未完全适应来自于其他企业的竞争,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业务越来越少,甚至在需要服务的企业在电话咨询服务价格阶段就推给其他能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忽视了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来自疾控系统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其他职能。疾控系统除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更重要的是在服务的同时,宣传疾病防控的知识,让企业在收到服务的同时,明白该项服务的实质和内涵。例如,同样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一种是单纯的收集资料,撰写预评价报告书,协助企业完成建设项目的开工前审批;另外一种则是在撰写预评价报告书的同时,协助企业完善可行性报告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体系设计,让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理念深入到企业的理念中,引导企业以人为本,重视工人的健康权。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物与社会结合角度理解生命、健康和疾病,从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现在在艾滋病发病率中所占比重逐渐升高的男男性行为(MSM)性病患者逐渐增加,如何进行干预成为了疾控系统的一大任务。干预过程中人文关怀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绝大多数MSM性病患者担心疾病一旦暴露将遭到社会歧视,因此在就医方面,首选匿名的诊疗服务;同时应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同性性行为。 邵长庚等[3]认为,不要企图说服那些不愿改变他们性取向的同性恋患者去改变他们的性取向;同时他们提出了可能的行为改变过程的阶段理论及改变行为的意向和行动的决定性因素。
孙雯波[4]提出,把传染病防控放在当代中国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他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生态文明的转型和建设是解决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深层矛盾的必由之路,传染病防控伦理的权利观、义务观和和谐观的理论诉求直接指导现实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在传染病防控中,个体权利和公共健康、传染病人文关怀与功利之间存在必然冲突,需要保护病人隐私同时,保证公众知情权。 把握传染病防控公权边界,尽量减少和降低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对传染病患的关怀间的矛盾与冲突。疾控系统需要在现实中加强实践与论证,努力建立和发展一个以个体传染病患者弱势群体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人文伦理学,兼顾个体人文关怀和社会整体利益。在西非接触埃博拉病毒后回国的美国护士最后在家中隔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调动政府、疾控系统、社区、传染源传播者或高度易感人群的积极力量,贯彻权利、人道、义务及和谐的理念和原则,尊重传染源传播者或高度易感人群的尊严和社会权利。疾控系统的传染病防控应重视人文精神,而不仅仅是重视防控技术。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以义工、志愿者,或者进入非政府机构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活动,深入到当今的社会关系中,开始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道德体系。传染病防控中民间组织和社会公民的广泛参与逐渐呈现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伦理运动,是社会真正走向宽容、文明的积极力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作为一直崇尚公正、人道、独立、中立、统一、普遍和志愿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密集人群公共卫生应急救援”(H.E.L.P.)课程,已经连续6届。在应急状态下,援助是人道干涉的重要方面。然而,关键问题是援助应与保护受害者以及使他们能够重新自给自足联系在一起。H.E.L.P.课程通过建立这些联系,让学员得以了解涉及受害者所有需求的人道战略,同时最大限度维护他们的尊严。最近的几届学员中,来自疾控系统的越来越多,说明了政府系统的观念在转变,在卫生应急过程中,除了政府行为外,应该重视人道主义, 给在卫生应急中涉及的弱势群体最大限度的尊严。
3疾控系统人文精神的培养
顾文[5]分析了疾控系统新进人员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初步提出从树立爱心,执业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尊重生命4个方面对新进疾控人员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这也吻合了人文精神的爱智、向善、求美和敬畏的本质。
3.1重视业务能力培养疾控人员除了上述4方面的培养外,很重要的还是业务能力的培养。只有业务知识熟悉了,才会少犯业务性错误。同时,要及时进行业务知识更新。登革热和黄热病疫情的传播媒介都是蚊子,但是属不同亚型。如果不了解不同亚型蚊子的属性,仅仅因为传播的媒介都是蚊子而在疫区推行蚊帐是不合适的。疾控人员自身重视自我提高外,疾控中心也应该定期进行培训,除了常规的业务学习,还要包括特殊性和应急性的业务培训。只有在熟悉业务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在疾病防控中更好地贯彻人文精神。
3.2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各级疾控中心往往倾向于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管理,日常工作繁琐,客观上存在科研意识不强,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公共卫生前沿知识获取途径;在科研课题申报方面缺乏资源和竞争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例如安排新进人员参与疾控主要科室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而在整个过程中邀请专家协助进行课题设计,指导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最后撰写出调查报告。重视网络文献数据库的利用,例如购置中国知网等网络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为技术人员查找科技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创造条件。重视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鼓励业务骨干到高校或研究所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交流,鼓励参加各类相关的学术会议等。科研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当前新发传染性疾病与慢性病防控业务能力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开拓新的公共卫生领域,从而更加全面地促进人类的健康。
3.3重视疾控文化建设从卫生防疫与监督一体到疾病预防控制与监督分离,经过几年的改革,疾控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也经历了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显示了疾控系统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但是,应该看到各级疾控机构被动于具体服务项目的更迭或增加,缺乏主动性。如何进行疾控文化建设,增强疾控中心的竞争力成为了各级疾控系统探索的重点问题。戴相龙从精神文化、目标绩效、人才培养、信息建设、质量安全、诚信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文化建设[6]。夏洪波则结合自己的单位,具体阐述了树立正确意识形态、把握政治需要、坚持文化传承、体现行业特色、符合单位实际及配合制度建设等文化建设的6个关键点[7]。赵珊珊还专门提出了党组织建设[8]。其中,创立疾控品牌, 树立公众形象成为了共识,而这也是疾控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品牌是“眼球经济”最活跃的要素,通过构建的疾控品牌,使公众在消费疾控产品和服务时,产生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的开展。同时,品牌效应也能够很好地进行反馈,传递新的问题和需要,从而形成疾控系统服务主动性的导向和目标。
摘要:为适应新发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防控的需求,疾控系统需要重视疾控人文精神的建设。除了重视日常业务能力的培养,还要努力进行科研能力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做好挑战准备,同时要重视疾控系统的文化建设,形成品牌服务,沟通公众与疾控系统公共卫生业务,从而形成具有疾控特色的人文精神。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控 篇8
关键词: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27-01
猪呼吸系统疾病,即猪呼吸系统综合征,以病因多、表现复杂、诊治难度高等原因成为现今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养猪场往往在购入时很容易因检疫不严或生物安全措施不规范而购入隐性感染的猪,在遇到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等因素时会诱发。笔者围绕当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诸多病因及发病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本病的建议。
1 常见的猪呼吸系统疾病
(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细菌性呼吸疾病中猪的呼吸性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此病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业发生频率最多的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并且具有荚膜,它对猪的危害大,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被感染后常常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等疾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也属于猪的呼吸系统疾病[1]。
(2)病毒性呼吸疾病。在猪的呼吸性疾病中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此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效率的呼吸道疾病,其可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及仔猪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除了豬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还有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也是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病毒性呼吸疾病[1]。
(3)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病毒性呼吸疾病,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影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有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1]。
2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2.1 空气
猪的呼吸系统每天都在和空气发生着气体交换,呼吸道疾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在许多致病的病原体往往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到猪的呼吸道而感染[2]。
2.2 环境条件及季节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中,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概率不同。因为环境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引起结膜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而造成猪的死亡、流产。除了有毒气体对猪呼吸道的感染。在空气干燥,粉尘大的环境中,猪的呼吸道发病率较高而且当气体流通不流畅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一般都集中在初春,秋末、冬季时节[2]。
3 综合防控措施
生产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猪群中病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3.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3.2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利用实验室常年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3]。
3.3 提高猪场的环境因素
猪舍环境卫生对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舍内的温度、湿度,气体的流通性以及清洁度都会影响猪的呼吸道疾病。猪场常有氨气以及硫化氢等对猪有害的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就会造成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当空气中的氨气达到50~70μg/L时就会对猪肺部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空气的湿度低于50%时就会导致空气的粉尘量大大增加而当粉尘增加时就会导致病毒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并且当空气的湿度达到80%时病菌的繁殖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同时,当猪场粉尘的增加也会使猪呼吸道疾病易发。所以猪场的环境对于预防猪的呼吸道疾病是非常关键且有效的。
3.4 及时检查和隔离发病猪
在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要每天进行对猪健康状况的检查。当发现了有猪已经感染了呼吸道疾病要立即的隔离避免病毒在猪群中传播导致另外的猪感染并对发病猪及时的进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乔莉娟,廖智慧,段宝宁,等.浅议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3 (7):45-46
[2] 彭 普.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畜禽业,2013(5): 289.
【王团疾病防控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王团房屋校舍安全排查小结07-22
蛋鸡疾病防控论文08-19
动物疾病及防控措施06-16
动物的疾病防控措施06-29
小学疾病防控应急预案08-29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05-25
动物疾病的种类及防控08-16
畜禽养殖疾病防控措施09-22
幼儿园疾病防控制度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