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的作用(精选8篇)
法律顾问的作用 篇1
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法律顾问是指依法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聘请,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聘请方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服务的专业性活动的法律专业人员。
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主要有:
一、预防纠纷作用
企业法律顾问通过参与合同起草、审查合同条文、参加合同谈判、监督合同履行等企业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强化企业的合同信用,同时通过对企业合同的审查,防范企业合同风险。
企业法律顾问通过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经营制度,及时收集保存对外经营证据,从而为今后处理纠纷时使企业处于有利的地位。
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企业的员工完成的,因此,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二、避免法律陷阱
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后,在碰到任何法律问题时均可以向法律顾问进行咨询,在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委托法律顾问处理相关事项;律师的解答及参与,将使“法律陷阱”原形毕露,从而使企业有效避免了“法律陷阱”,避免了损失的发生。
三、降低经营风险
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员,在常年从事法律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某种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有着比他人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直接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谋。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有调查取证权,因此律师可以在企业决策前向有关部门对其他企业资信、资本、年检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将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大程度。
四、代言避让作用
法律顾问作为企业的法律事项代言人,在企业遇到各种刁难和麻烦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可以直接为企业出面处理。
五、对外震慑作用
由于律师的特殊身份,由法律顾问直接出面处理相关事宜时,更会给对手一种强大的压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律师通过发“律师函”为企业催讨债务,常常无需通过诉讼,就使一些企业或个人自觉履行了债务;律师通过出具“法律意见书”,帮助企业协调与其他单位的矛盾纠纷,解决了很多原本要通过诉讼才能解决的问题。
法律顾问的作用的范围很广,笔者上述所说的仅是法律顾问在企业对外经营中的作用。法律顾问在对企业内部管理、处理劳资关系、保守商业秘密、企业打假维权等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法律顾问的作用 篇2
所以, 为了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应重视法律顾问这种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合同的拟定过程中, 要请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将企业合同中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都一一审视并加以剔除, 让企业合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规范、指引及约定作用, 为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间互助合作做出贡献。
1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风险从风险来源与风险范围两个角度来看, 包括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其中企业外部风险包括经济、政治、法律风险等, 而企业内部风险则包括经营、财物、战略风险等。从解决或控制风险的能力来看, 企业往往对内部风险有着较好的控制能力, 因为内部风险大多是来自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 所以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得到解决, 继而降低了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然而, 外部风险通常来说是难以控制的, 大都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法律风险最为棘手。企业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以及合作时, 涉及最多的法律行为就是企业合同, 几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合同, 合同的频繁使用势必会增加合同法律风险。在所有企业合同风险中, 普遍存在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合同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具体如下。
1.1 合同法律风险会对企业经济造成直接危害
合同法律风险一旦发生, 会直接危害到企业的经济利益, 要么导致企业成本费用的增加, 要么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非常被动, 难以占有相应的优势地位, 最终丧失商机。合同法律风险对于整个企业来说, 其威力通常难以掌控, 严重时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甚至造成企业倒闭的严重后果。假如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不具有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缺乏使用法律武器捍卫企业权利的能力, 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不言而喻, 企业法律顾问在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就应该在拟定、履行合同之前, 请法律顾问审查, 防止那些图谋不轨的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 为获得不正当利益而使企业面临极大风险和损失。
1.2 合同法律风险会对企业造成“连锁”性影响
企业经营行为是一系列环节的组成,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一旦爆发就会波及到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行, 例如, 关于企业之间借款合同问题, 如果发生延迟履行合同的现象, 就会使所有债权人都因恐慌撤出投资, 那么必然会使经营链条发生断裂, 企业的信誉将大大受损。因此, 当合同法律风险发生时, 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就会为企业整体运转埋下隐患, 其间的经济损失是在所难免的。由此可见, 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预防, 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决定其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
2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法律顾问的作用
2.1 法律顾问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关系及其职责范围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使得企业法律顾问这一职业显得愈发重要, 甚至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一种无法取代的力量。企业法律顾问是指那些有着一定的法律基础, 并且具备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管理人员, 是由相关企业直接进行聘用, 用以全面负责企业内部的一系列法律事务。法律顾问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层人员, 其主要工作就是对那些与企业运行有关的种种法律事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处理, 包括对企业法律事务进行决策, 并实施必要的管理, 通常还会参与到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中来。从企业合同的制定过程来看, 法律顾问要负责合同具体内容中的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 除此之外, 还要负责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实施, 并且纠正企业中存在的违法行为, 监督并规范企业相关部门中不合法规的行为。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随着经济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企业新问题, 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合同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巨大危害, 如果放任自流, 让企业法律风险肆意发展下去, 就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打击。法律顾问在此承担的角色就是给予企业以相关的法律支撑, 所以法律顾问必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履行一定的职责, 并充分发挥指挥、管理、监督作用。具体职责如下。
2.1.1 参加企业决策会议
企业法律顾问要想发挥重要作用, 就必须参与企业的决策会议, 在会议中直接提出意见建议, 让企业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主要内容有:起草相关的法律文件, 对已经写定的文件进行审核与修改, 以保证该文件的合法性, 以便能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免企业在运行中发生不合法行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参与可以在落实领导者要求的前提下, 保证企业经营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从而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
2.1.2 管理企业经济活动
企业法律顾问必须深入地了解当事人的各方面情况与信用状况, 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法律性建议。为了让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法律顾问就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了然于胸, 能够把各个部门间有模糊权限时产生的交叉进行合理区分, 提出专业性可操作的方案, 这是法律顾问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参与上述管理活动能够让企业法律顾问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切实的了解, 才能有效保障企业不会因为法律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经济损失。
2.1.3 制定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不能随意制定, 必须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一致, 在此前提下, 还要明确该规章制度的使用目的:要能够保证企业发展的正规性与方向性, 但又要具体实际的可操作性强。这两点共同达成才算是一份合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约束生产经营等活动, 对相关法律风险的成功规避与否, 关键就看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因此, 法律顾问必须参与制定企业各规章制度, 并且在关键处发挥作用,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法律指导。
2.1.4 审查企业合同
企业合同的审查要从合法性、真实性、公平性和周密性四个方面进行。签订合同是合同谈判后形成的书面材料, 是今后产生法律纠纷时的法律依据, 因此严格审查法律合同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步骤。提高其规范性能够有效降低法律风险, 让企业在安全的法律氛围中积极发展。
2.2 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2.2.1 订立合同时法律顾问的作用
(1) 对合同承诺法律效力的审查
在合同签订前, 双方会进行一系列的谈判, 把合同内容的方方面面都精准地确定下来, 其中包括签订合同的条件、履行合同的方式和双方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合同涉及的金额数过大, 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所以法律顾问必须在承诺的范畴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统筹与把握, 力求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在合法的前提下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2) 审查合同主体的资格
合同主体的资格必须达到标准, 才能确保合同的正常履行, 因此法律顾问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合同签订主体的资格进行深入的了解, 以确定合同的有效性。对方企业如果没有完成合同要求的能力, 将会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引发连锁反应, 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企业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出现, 就要依靠法律顾问对合同主体资格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审查, 以确保合同能够如约践行。
(3) 审查企业合同的内容
我国法律的自由原则给了合同内容制定非常大的空间, 只要不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对双方都有约束作用。所以, 法律顾问对合同内容的审查一方面要保证它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防止谈判过程中受到表述不明确、混淆概念、模糊外延等情况的出现, 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企业陷入法律纠纷, 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 因此必须在合同签订之初就将内容明确清晰地确定下来。
2.2.2 合同履行中法律顾问的作用
合同开始执行后, 法律顾问的工作并未完成, 还需要具备清醒的理智与谨慎的态度, 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的各种行为活动进行严格把控, 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如果发现对方有违约的行为发生, 就要即刻发挥作用, 或者要求对方立刻停止违规行为, 或者直接要求终止与对方的合同关系。如果对方不接受法律顾问的要求与调解, 那么就应该采取法律手段如诉讼和仲裁, 以保证公司自身相应的权利和经营活动不受影响。
法律顾问在防范法律风险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第一, 保存所有与合同相关的材料, 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拿出有法律效力的资料维护自身权益;第二, 根据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对双方企业都持有负责任的态度, 及时修改合同内容以确保其合法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第三, 法律顾问必须保持对合同双方行为的关注, 对履行合同的情况始终掌握并记录,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这些材料作为第一手证据以保证企业不会受到违约、违法等情况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内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 建立和完善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迫在眉睫。企业之间以“合同”的形式建立信任成为大势所趋, 而企业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来处理合同的相关事宜, 合同的法律性、客观性、权威性等特点决定了法律顾问在这一环节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法律顾问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从而论证法律顾问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法律顾问
参考文献
[1]韩立峰.法律顾问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4) .
[2]马文慧.合同订立、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4) .
[3]尹年长, 闻运钢.浅议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 (02) .
[4]孙淑英.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顾问制度[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9) .
强化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篇3
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企业领导人依法经营决策在法律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其基本任务和职责是:协助企业领导人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参与起草、审核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参与或组织执法检查,处理企业执法中的问题;管理企业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负责企业合同合法性的审查;参与企业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活动。法律事务的职责,可以归纳为20个字,即"决策服务、合同管理、预防纠纷、代理诉讼、非讼事务",也比较确切。
为使企业法律顾问正确有效地履行职责,必须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企业法律顾问的权利主要有:参加或列席企业厂长(经理)办公会、董事会以及其它经营决策会议,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直接报告;根据工作需要查阅本企业有关文件、资料和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等;办理企业法律事务时,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情况,收集证据;在所审核的合同、拟定的法律文书和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上有签字权;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赋予的其它权利。其义务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对所提出的法律意见、起草的法律文书以及办理的其它法律事务的合法性负责;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
从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和适应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出发,我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何改进和加强值得探讨。
1.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通过考试确认,注册登记也有培训,这很好,但人员管理仅属企业,管理力度、执法力度不够。建议由企业和地方司法部门实行双重管理,人事档案可以象律师那样,直接由司法部门管理;也可以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实行双重管理,适当增强管理和执法力度。因为企业法律事务多数发生于单位所在地,从有利于考核监督、协调管理出发,执业培训、注册登记应以单位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为好。
2.大部分企业给予企业法律顾问的待遇偏低,多数视为一般干部,对其重视和发挥作用不够。从有利于企业法律顾问行使职权出发,企业法律顾问行政待遇应等同于企业中层干部,职称待遇应等同于中级职称,不必再评聘其它专业技术职务。总法律顾问行政待遇应等同于企业领导副职,至少应按副总师级管理,职称待遇应视为高工。
3.应加强对企业法律顾问政策素质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宽,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企业选聘法律顾问时,应该注重政治素质,不能光看资格和能力。要按政工干部的标准来要求企业法律顾问,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的培训。要鼓励企业法律顾问广泛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多项法律知识,面向世界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学习国际通用法律知识,这样才能为企业学法、用法、执法、护法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售楼书的法律作用 篇4
售楼书是合作公司或其代理人制作的、向不特定的人发送的有关预售房屋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在房屋预售行为发生时,房屋尚未建成,购房人不能通过实物,而只能通过售楼书来了解所购房屋的状况。问题在于,售楼书的法律性质如何?在发生房地产质量纠纷以后,售楼书能否作为判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
一般认为,售楼书的作用相当于广告的作用,在法律上不能成为要约,只能当作要约邀请。因为,(1)与要约不同,售楼书是向不特定的人发送的;(2)售楼书没有规定有效期限,而要约所载明的条件一般都附有期限;(3)售楼书通常都要声明保留随时修改的权利(这种声明一般是在售楼书的最后一页用最小的字写在最不显眼的地方),而要约在有效期内是不能更改的;(4)要约因承诺而成立合同关系,但持有售楼书的购房人的单方承诺不能表明预售行为的成立,双方还需签订书面购房合同。因此,承诺并不使售楼书对当事人发生法律约束力。
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内容具体确定,同时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15条规定商业广告为要约邀请。在社会生活中,商品广告不因顾客的承诺而直接产生合同关系。但这无损于售楼书的法律作用。因为,房屋预售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法律行为,它不是现货交易,也不同于一般的期货买卖,它是将要建成的不动产的权利转让。关于该不动产,并无统一的规格和特定的标准供双方当事人参照履行,加上其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确定性以及工程施工和装修的随意性,如果售楼书没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则欺诈性商业行为提供了条件,并且对购房人是极不公平的。因为:
(1)售楼书使购房人对所购房屋产生合理期望。在没有现房或样板房的情况下,购房人只能通过售楼书了解房屋的位置、结构、间隔、装修和设施配套情况,购房人依据售楼书产生购买房屋的意向。
(2)售楼书是预售合同的基础。购房人所以接受所购房屋的价格,是基于对售楼书的确信。在签订认购书的房屋预售中,由于认购书往往没有质量条款,质量条款一般在正式的购房合同中设定,购房人签订认购书和支付定金的依据就是售楼书。
(3)售楼书是预售合同的补充。预售合同往往只就所购房屋的面积、装修标准和价款等作出规定,而对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质量不作规定,但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筑安装费用实际上是众多购房人共同负担的,也就是说,在购房人所付购楼款中,已经包含了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费用,合作公司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但是在合同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其义务的履行只能以售楼书为准。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类似规定。该法第22条的规定是:“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法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相符。
(5)《广告法》对售楼书之类的广告宣传的`真实性有明确要求。其第3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其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售楼书即使不构成要约,也构成合同的一部分或合同的附其内容对房地产公司应当具有约束力。当然,并不是指所有的内容都有约束力,那些与房地产公司的直接行为无关,也缺少客观检标准的内容(比如多少分钟的路程可以到火车站飞机场、以及环境优美升值潜力无限等广告语言)是无法具有约束力的。同时,如果房地产公司在收取购房人的购房定金之前对售楼书进行了修改,或者预售合同对有关事项(比如装修标准)另有约定,则售楼书的作用也应作相应改变。
在淡水香港城集团诉讼中,发展商制作的售楼书说明:商场用玻璃幕墙及镜面不锈钢装饰外墙,市场中庭铺名贵典雅之云石及大理石,采用进口行人电动扶梯等。在售楼书的背面右下侧,发展商以较小的字体印上:“本售楼书内容均按可靠材料编写,并经小心核对,大厦规格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也不构成任何承诺或合约部分,大厦业主及其代理人也无须对此负责。书中所示图则仅作示意用途。业主保留更改图则权利,新厦间隔以政府批核为准。”该案二审时,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中认为,发展商“在送给上诉人的售楼说:书中对于商场使用的装修材料和商场内设施所作的承诺,应视为被上诉人为自己增设了一项义务,从消费者购买该商场来说,该商场的装饰和设施状况如何,直接影响该商场的使用价值。”判决书接着引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第22条的规定,认定发展商“在售楼说明书中对于该商场装饰和设施所作的承诺对其有约束力。”
法律风险意识在企业中的作用 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法制的建设不断加快,政府监管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交易方式日趋复杂,作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准则,法律对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违反法律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应该培养风险意识。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节约企业运行成本。
关键词:法律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 作用
一、引言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企业运作无时无刻不与法律的规制联系在一起,法律时时刻刻影响着企业的活动。在这种法与商密切结合的时代,每一个理性的企业都应在法律的框架下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运行的根本目标是追逐利益,为了利益,经营者总是存在违法经营的冲动,各种经营风险随之而来。多年来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多种经营风险中最易被忽视的一种风险。高发案率,高败诉率,低执行率,打赢官司拿不到钱的尴尬与无奈困扰着企业,一笔官司、一笔欠款葬送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的案例并非危言耸听。
按照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如果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商业风险,那企业法律风险很可能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最短木板之一”,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隐蔽障碍。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对法律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必须培养起良好的法律风险意 识,并为之做出管理上的努力。本文即对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意识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二、企业法律风险与法律风险意识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 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和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 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投资不作法律可行性论证,项目运作缺少法定决策程序,企业决 策人治化,轻易挪用资金,难以识别保险单、票据、信用证诈骗,商标专利转让许可中的法 律误区,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诈骗风险,劳动纠纷中的败诉,国际投资与国际合作中引发的反 垄断反倾销诉讼,不正当竞争给企业带来的身败等等。企业法律风险会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 和效益,甚至给企业以致命打击。1
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因此企业经营者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就具有重要意 义。
法律意识本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知识与思想的总称,法律风险意识其 1吕景胜.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05)实就是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管理中所形成的一种具体法律意识表现,既具有法律意识的法律属 性,又具有企业管理的风险性特征。2 法律风险意识不仅仅是企业法律顾问应该有的意识也 是企业管理团队乃至普通员工在风险结果出现之前应该考虑的管理问题,意识到法律风险的 存在并做出防范措施,是企业法律预防性实践活动的关键一步。
三、我国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现状
(一)目前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现状堪忧,发案率高,执行率低,企业法律纠纷极为普遍。据统计221家中小企业中有198家近三年发生过法律纠纷,占有效问卷企业的89%。174 家企业发生债务拖欠占有效问卷企业的79%。得到足额赔偿的企业仅33家,占发生债务托 欠企业的19%得到一半以上债务额赔偿的企业仅56家,占发生债务拖欠企业的32%。
3(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漏洞与不完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制度根源。企业内 部管理体制对识别、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有重要影响,如兼职律师、常设法律顾问的地 位作用、职能以及他们参与企业决策和项目运作的广度与深度。调查发现很多企业本无企 业法律顾问制度,或只把律师、法律顾问当作摆设,在企业决策中无相应的参与地位和角色 经常发生纠纷或应收账款拖欠才想起找律师、法律顾问。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还存在着一个人 说了算的现象,一元化权力结构未变,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仍缺少法定程序。
(三)企业法律培训存在空白与缺失。部门经理、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不高,很多企业 员工对法律茫然不知。而且公司企业法律顾问人员的专业素质、学历与专业背景,每年接受 知识更新定期接受培训的实际状况对企业法律风险有直接影响。
四、法律风险意识的作用
(一)有利于企业的公平有序竞争。目前,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国外公司的优 势是非常明显的,除了资金、管理上的优势,最主要的还是客源网络的优势,它们凭借自身 国际网络的优势,在抢夺国际客源方面是占据很大优势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的企业的管 理者由于法律意识的缺失竟然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竞争,有的企业甚至卷入犯罪活动。一些企 业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公平有序竞争。
(二)有利于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良好的法律风险意识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良好的法律风险意识同样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只 有良好的法律风险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和自身的利益。
(三)有利于减少企业经营中的纠纷。拥有良好的法律风险意识的企业在企业之间的 23叶小兰.论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意识及其培养[J].现代管理科学.2011(08)胡火林.浅议民营企业管理中的法治与德治[J].法制与社会.2011(26)纠纷中可以更加有力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识有利于企业依法正确地履行责任。法律风险意识提高了,对于管理者而言就 能够积极促进各项制度的建立,依法正确地履行责任和行使权力;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就能 够使其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成为自觉的行为。所以,大力培养法律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依 法正确地履行责任。4
五、如何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
(一)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来建立制度来化解风险。
①主体要合格。就是说,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与企业发生关系的客户,都应该是依 法成立并在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之内从事业务活动。企业仍应十分注意评估或审查自身及客户有无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情形,否则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②内容要合法。企业的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否则,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还会因触犯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
③要有合同意识。要在企业建立起完备的合同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订立合同。
④要有证据意识。在每一项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如在购销业务中,从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付、货款的支付、发票的出具、出入库、货物的验收到质量异议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书面证据加以证实,否则,可能会出现有理却败诉的结局。从法律的角度讲,“有理走遍天下”是片面的,应该是“有证据才能走遍天下”。
⑤要有时效观念。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就丧失了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即胜诉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因此,企业要十分重视时效问题,既要知道两年的普通时效,又要知道特别诉讼时效(如人身伤害赔偿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租金纠纷及保管纠纷的时效为一年),还要知道20年的长期诉讼时效;既要了解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又要了解特殊情况下的诉讼时效延长。
(二)政府进行企业普法宣传教育,开展“法律进企业”,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法律是实践的科学,法律的生命不是记忆,而是实践。将法律融入企业管理要求由“知识 455罗荷香,范大平论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07(6)
张兴亮,郭潇 企业管理中的法律意识[J]行政论坛.2001(4)传授型”普法转向“知识应用型”普法。企业的法律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法律进企业”不仅是为了让企业知法守法,更要让企业学会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来管理企业。这就要求“普治结合”,将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使普法中有服务、服务中有普法。要注重在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开展普法教育,避免空洞说教,防止普法宣传与企业实际工作“两张皮”。要把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与依法治企相结合,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进程。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应结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努力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体检等服务。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将法制教育纳入企业领导人培训计划,实行目标化管理,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督促、有考核、有总结,保证“法律进企业”工作的长期、有效、有序地开展要督促企业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企业一把手负责制,认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加法律知识学习。为了保证法律融入企业管理的实效,在企业普法培训内容上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围绕企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
(三)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
提供必要的闲暇时间,使员工可以从容地学习法律知识,透彻理解法律精神,学法、守法、用法是为法律本身的目的,而不是出于其他更为功利性的动机,因而闲暇是形成员工法律风险意识的必要条件;从法律人角度来说,则可以利用闲暇发展法律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和探索法律真理也不是出于各种功利性的动机,纯粹为了法律本身的目的而开展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通过他们的法律活动影响其他公民对法律的见解,促进公民法律风险意识的形成。
(四)企业领导应提高法律风险意识
企业领导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影响并决定企业法律风险的形成和高低。衡 量企业领导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知和重视与否的因素包括:企业领导对企业法律事务开支费用必要性的认识及法律事务开支的高低,领导是否把防范法律风险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和战略问题。
企业领导层要将法律风险融入经营活动,融入决策,法律风险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要遵循经济思维与法律思维相结合的原则。让公司的法务人员参与公司的决策。在企业 67876 郝新东,栗海 关于提高“法律进企业”普法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司法.2011(7)吴一裕,论经济发展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1)8 吕景胜.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05)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有法律部门进行把关,真正做到有效应对法律风险。
六、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课题,而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前提。由于企业经营中法律风险千姿百态,风险意识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本文的论述难免疏漏,期待本文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企业管理研究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法律顾问的作用 篇6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所吸纳的存款提供保险,在投保机构发生经营性困难、破产时予以援助或赔偿的制度安排,具有强烈的公共性。
二、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法律性质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是国务院单独出资设立的独立履行职责的事业单位。
(一)国务院独资设立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由其单独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直属国务院,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属于官方模式。官方模式的存款保险机构最大的垢病在于受到较大的政治压力。但也有学者认为,非官方存款保险体系仍然是在政府的监管和控制下运行的。
1.提供充足的信心与资金保障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五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资产占比40%以上,资金的多寡直接反应出银行的风险。我国是从由国家全额买单的隐形存款保险向法律明文规定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渡的,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离开政府这强大且免费的救助者。因此,寄希望于各银行自发建立非官方存款保险制度是不可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富有浓厚的“官本位”气息,行政权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使存款人信服。此外,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本金的注入为存款保险基金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了足够的存款保险基金,才能在成员银行出现问题时,伸以援助之手,为其提供资金、助其继续经营,维护一国金融之稳定。
2.取得监督管理权的资格
倘若存保机构仅按照保险合同收取保险费,消极地等待银行破产进行赔付的话,将不能够实现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金融稳定、维护存款人的宏大目标。风险防范与控制功能的缺乏,使得其他监管机构一旦对问题银行援助不利,存款机构将付出高额的理赔费用为之买单。监督管理权是存款保险机构救济、清算职能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存款保险机构的影响范围,也是存款保险制度权力配置的大趋势。从性质上说,监督管理权是行政权,应当由行政机构享有,国务院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己经带有行政色彩,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则是水到渠成。
3.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地位平等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实施,二者均是国务院领导下行使不同职权的独立机构。前者是国家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国务院组成部门,在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上担任最后贷款人角色,属于事中干预措施:后者则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审慎监管职责,是事前防范措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金融业三大“安全网”混合管理格局的形成,填补了事后减震措施的缺口,隶属于国务院的存款保险机构意味着“安全网”成员之间的地位同等。三大监管机构的职能互为补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因此,相互协作又彼此独立才能使三大银行业监管机构发挥出各自的功效,地位平等是三监管机构协作与独立履职的前提。
(二)事业单位
从立法上来说,存款保险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是有法律可依的。我国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存款保险机构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公共性,符合“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在设置机关与资产来源上跟事业单位是一致的:存款保险机构从事的是保险业务,属于金融服务行业,具有服务性特点,在营业范围上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从实践来看,将存款保险机构作为事业单位也是有例可循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形成了我国金融业“三足鼎立”的监管体系,分别对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依法统一进行管理与监督,三者均属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己经引起过较多的争议,在中国的法律概念里,没有公法人、独立规制机构,但是却存在“事业单位”这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因此,事业单位的定位在现行体制下是最为合适的。
(三)独立履行职责
存款保险工作专业性强、影响大,为保障其任何时刻都能够做出准确、有效的决断,要求存款保险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保障存款机公平、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责,应当从履职目标、职权范围与法律责任三方面做出明文的规定,弱化政治力量的影响、利益集团的控制与权力寻租。
1.目标法定
法定的存款保险制度目标是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的分界线,也是其拒绝一切与政府、利益集团不当干预的权利。但我们也要分清,促进金融稳定与维护小额存款人利益并非简单保护单个银行免于破产,而应将眼光放置一国金融环境,针对问题银行的不同情况,予以救济或者关闭。
2.职权法定
作为事业单位,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力只能依法而定,法律授权而为之,法律未规定,存款保险机构为之则越权。职权范围的明确界定是使存款保险机构独立性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仅规定存款保险制度目标,却赋予存款保险机构模糊的权力范围,存款保险制度难以真正、有效运行。因此,本文建议,应当采取罗列加兜底的方式在法律中规定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力,在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有效实施的同时注重对存款保险机构权力的控制,以防出现权力的滥用。
3.责任法定
没有配以法律责任的法律授权都是滋生违法行为的沃上,建立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使存款保险机构更加慎重地履行其职责。我国法律是否给予存款保险机构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即存款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在监管责任上是否享有豁免权?法律免责权之不足将会影响执法者之敬业,特别是存保机构及其他金融安全网成员需负责进行检查、干预及清理问题金融机构,更是如此,因此,合理程度的监管责任豁免是必要的。善意地履行法定职责,是监管责任豁免的要件。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责任针对的是小额存款人,对于超过规定的存款不负有理赔义务。此外,存款保险机构负有监管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向存款人保证银行不会倒闭。如果,存款保险机构在履行职责中存在过错或者故意,则应当承担超出赔偿范围的侵权责任。
三、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抉择
在存款保险制度诞生初期,存款保险机构只具单一的理赔职能,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衍生了其他职能。复合职能存款保险制度将风险管理扩展到整个银行运营过程中,事前对成员机构进行审慎监管,防范危机的出现:事后的整顿、清算为破产银行无害地从市场退出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首选。
(一)理赔职能
理赔是存款保险机构最原始、最本质的职能。当投保机构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按照法定程序,提供赔付。
1.限额赔付
理赔分为限额赔付与全额赔付,所谓限额赔付是指针对银行存款,设定一个赔付限额,限额之内的存款充分赔付,限额之外的金额由存款人利用其它方式追偿。限额赔付是存款保险制度部分保护的体现,虽然完全保护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挤兑可能性,但也会诱使投保机构从事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引发道德风险。同时,限额赔付使大额存款人也承担了部分风险,促使大额存款人积极参与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督等作用,加强了对银行的外在约束力。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应当设置一个宜高不宜低的存款保险限额。赔付金额过低,将使存款人在银行倒闭时承担更多的责任:赔付金额过高,增加存款保险基金负担也容易诱发道德风险。我国是新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存款人尚未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过低的赔付金额可能引发存款人的恐慌,因此,我国在初期可以考虑实施较高的保险限额,提供更大的保护。
2.直接向存款人理赔
鉴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感染性,为有效避免银行挤兑的出现,理赔应当遵循及时有效原则。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理赔对象为存款人,体现出了理赔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其一,投保银行进入理赔程序意味着该银行己经实际破产,因此,投保银行不一定能以法定主体的身份接受理赔。其二,若将理赔款交付投保银行,或将滋生投保银行利用理赔款项填补其他亏损或负债的可能性。其三,将理赔款直接交到存款人手中,削减了理赔的参与主体,缩短了理赔的整个程序,是最有效率的理赔方式,极大地维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3.融资保障理赔
存款保险制度的融资职能分为向市场的一般融资与向财政部或央行的特别融资,但事业单位型存款保险机构在我国融资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根据我国《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只能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目前也只有公司企业债券、地方和国家债券《事业单位财政规制》规定事业单位也不能向市场借款。存款保险机构从事的是金融活动,强大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是存款保险制度获得存款人支持与信任的保障。对于我国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新兴的制度,有其独特性,为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我们应当创新性地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特别融资的.权利,以保障其在基金短缺时,能及时向人民银行进行再贷款、发放债券或者向市场借款以保障其融资实效、完成理赔的基本职责。
(二)风险管理职能
1.对投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监督管理职能应当以实现存款保险机构维护存款人利益,促进金融稳定目标来配置。(1)对投保机构进行风险监测与评估。存款保险机构有权要求投保银行定期提交经营报告、财务报表等材料,一来便于对投保机构进行不同的风险评级,予以不同的监管措施或者拟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二来能使存款保险机构及时了解投保机构的经营情况。(2)必要时对问题投保机构的状况进行特别检查。投保银行存在风险状况,存款保险机构则具有比风险评估更进一步的检查权,以核查风险的具体范围与程度。(3)处罚与建议。在存款保险机构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发现投保机构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则直接予以处罚,属于银监会职责范围内则拥有建议银监会处罚的权利。
2.问题投保机构救助与处置职能
对投保机构的救助始于风险发生,终于投保机构的终结,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投保机构出现经营困难,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按其所需提供必要资金、债务担保等财务与技术救助手段,助其渡过难关:当投保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信用危机的时候,存款保险机构应当对该银行实行接管(特别资金援助、兼并、购买等措施)或者促成机构重组,以解救投保银行于危难之中:在投保机构有不能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之虞,存款保险机构有权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以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秩序。
3.担任破产机构的清算人
根据《商业银行法》,在银行依法被宣布破产后,由法院组织银监会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清算。笔者认为,存款保险机构密切关注了破产投保银行各个经营阶段,对其进行了各种救助,应当是对该破产银行的整体信息最为知悉的机构之一,加之其也是破产银行的债权人(通过代位权),由其担任清算人,能够加快清算程序。破产银行债权人角色与普通债权人存在利益冲突,为其担任清算人招来非议。然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维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还肩负着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使命,因此,存款保险机构担任清算人角色是有必要的,其他的利益冲突则可由另外的立法规制。笔者建议以制定法的形式肯定破产机构的清算职能,使其与银监会以及其他主体共同合作与相互监督、实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将破产银行对金融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结论
法律顾问的作用 篇7
一、企业法律顾问的内容
(一) 企业法律顾问的概念
企业法律顾问指的是通过中国统一考试并获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后, 经由企业聘请, 专职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员, 也被称之为企业律师。
(二) 企业法律顾问的基本特征
1.主要是通过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后经由国家注册, 拿到执业证书的人员。
2.企业法律顾问主要从事的是以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法律服务, 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
3.作为一名企业的法律顾问不仅要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给企业提供法律, 还需要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计策, 因此就需要有很丰富的经济学跟管理知识以及生产技术知识, 要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法律人才。
4.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的内部职工, 属于企业的内部人员。
(三) 企业法律顾问的基本任务
1.要从事企业相关的法律事务工作,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事务, 比如说对于重大经营决策与经济活动要提出相关的法律意见, 审核或是参与到合同的草拟与章程规章制度等相关规范性的文件或是法律文书, 帮企业处理商标专利等相关的法律事务, 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 代理企业进行诉讼以及非诉讼的活动等。
2.协助企业的领导人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促进依法经营管理与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 是企业法律顾问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主要有两种方法能够实现企业的依法经营管理:通过本部门直接的管理活动, 比如说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行为的管理, 对合同的管理以及商标专利和商业秘密的管理等;通过间接的管理活动, 比如说利用参与以及建议咨询等方式来促使企业的领导人与企业相关部门依法建立以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将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上。
3.要依法维护企业的自身权益, 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 就需要企业法律顾问代理企业通过诉讼或是非诉讼的方式来妥善的处理和化解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矛盾或各种纠纷, 依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坚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也是企业法律顾问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原则
要坚持依法办事, 保障企业要依法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及履行职责的基本特征, 同时也是企业法律顾问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要依法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法律顾问要通过自身富有成效的工作来预防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这主要是由企业的法律顾问职业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法律顾问要全力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如果说企业所某取得权益不合法, 那企业法律顾问要提出相应的法律意见进行纠正, 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不制止不纠正,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与损失, 同时也违反了自身的职业道德跟责任。
二、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为企业保驾护航, 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法律顾问能综合运用其掌握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实务技巧, 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市场影响、行业特点等具体情况, 透彻地分析和预防法律风险, 权衡多种法律解决方案的优劣利弊, 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在法律风险产生之前, 进行有效地识别、规避和化解, 最大限度降低法律风险和纠纷处理的成本, 有力地保障企业稳健、快速地发展。有利于企业建立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法律顾问通过具体承办改制重组、招标投标、商务谈判、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工商登记及诉讼、仲裁等方面的法律事务, 把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去, 从而杜绝了一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 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有效地避免企业因法律意识不强而遭受经济损失。律师最主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企业发生纠纷问题以后代理诉讼, 最重要的目的是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一个好的法律顾问, 应该做到减少和预防纠纷的发生, 将企业法律风险消除在前期程序设计和规范执行模式中, 法律顾问不只是企业诉讼的一个职能, 而更是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师。
三、总结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 有效的参与到企业的市场竞争与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 这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 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维护的一项基本措施, 因此说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履行身为一名企业法律顾问所应尽的责任, 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对企业纠纷的解决, 在企业的决策以及经营管理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在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企业法律顾问一定会成为企业决策者真正的策划参谋, 在企业法制化轨道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摘要:企业的性质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企业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要竞争主体, 已经不在附属于政府之下的生产单位, 而过去那种政企部分, 权责不清的固定企业单一的经营模式管理已经一去不复返, 企业的出发点跟落脚点就是市场, 已经不再依附着政府跟其计划, 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纳入到了法制轨道上, 企业需要有一个能够给企业提供相关法律知识的法律顾问, 如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充分的发挥出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在企业内部找准自己的位置, 切实的给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驾护航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法律顾问,企业经营管理,作用跟地位
参考文献
[1]袁德发.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8) .
[2]赵富真.浅析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特点和功能[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07) .
法律顾问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协调控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为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需订立合同。而合同的合法、有效性,需要一个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通晓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把关,企业法律顾问直接参与企业的合同管理,可预防企业法律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实践角度来说,企业合同管理是公司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在合同从准备、谈判、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直到救济权利、解决纠纷的整个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解、处理和监督检查等活动。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的重点工作之一,法律顾问通过促进公司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参加合同的起草、审查、履行监督,妥善处理合同纠纷等工作,对企业实现合同依法订立、严格履行、减少纠纷及损失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企业合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有些企业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重大的经济行为,仅靠个别领导表态或一纸“意向书”,不签订合同就开始履行,一旦发生纠纷,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护;有些企业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在合同签订前,未对合同相对方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或资格审查,导致所签订的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或无法实际履行。
(二)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建立系统的合同管理制度,从签约前的合同谈判到合同履行完毕,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标准;有些企业虽然有合同管理制度,但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科学、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而未能落到实处;更有一些企业的销售人员动辄代表企业签订大额合同,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书。
(三)企业合同文本制作不规范。有些企业的合同名称不准确,有的合同张冠李戴。比如明明是承揽合同,做成买卖合同,就有可能导致承揽企业多承担买卖合同项下的那些义务,或者放弃留置权的优先适用。
三、企业法律顾问在合同管理中的主要工作
(一)合同的签订(事前控制阶段)管控重点和对策。第一,搞好尽职调查,明晰合同主体身份。订立合同之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资信状况,留意对方的营业执照是否过期末年检、是否是假执照、单位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是否与其所言相符、有否皮包公司的迹象、有否濒临破产或经营境况日益恶化的迹象、有否信誉欠佳的中介人牵线搭桥、有否高额回扣引诱、有否劣迹或商业丑闻等。第二,慎重填写合同的形式和实质要件。第三,如果合同采用格式合同或者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文本中常有“其他”或空格。如果在这些“其他”项或者空格处没有内容的话,应写上“无”或相同意思的表示。千万不能空着。最后还应注意订立合同应写清楚两个条款:一是“本合同每一页都应由双方加盖公章,无公章或只有一方公章的,该页内容无效”,以防止换页;二是“本合同内容如有修改,应在修改处加盖双方公章,无公章或只有一方公章的,修改后的内容无效,合同内容以修改前的为准。”签订合同时务必要注意签字盖章与签约单位及其负责人(或授权人)是否相符。
(二)合同的履行(事中控制阶段)管控重点和对策。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主要是保证合同按照约定正常履行,处理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合同实施的情况,做好合同履行中的书面记录和会签资料等并妥善保存,及时判断处理出现的可能导致违约、合同解除的意外情况等。如果在缔约过程中未能将风险防住或出现缔约时不可预见的情况,则应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尽力竖立起第二道防护网,在履行过程中进行防范和保护,主要在表现为各种抗辩、变更、通知、解除、终止等。
(三)事后补救阶段——合同纠纷处理。合同纠纷处理是合同签订时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时不得已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合同管理者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手段。在出现纠纷时,要权衡利弊,尽力调解。认真研究案情,做原告时要科学设立案由,如在侵权和违约竞合时选择侵权之诉还是合同违约之诉,有时案由直接影响诉讼结果。科学掌握答辩时间,如提出管辖异议和正常答辩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在法定答辩期内书面提出;善于使用保全措施,取得主动权,以保证诉讼效果。
四、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
(一)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
(二)企业应当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三)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四)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合同生效后,企业就质量、价款、履行地点等内容与合同对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五)企業应当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同时企业内部授权处理合同纠纷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不得答复或承诺。
参考文献
[1]赵文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及其法律风险的防范探讨[J].露天采矿技术,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