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2024-07-25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共11篇)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1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

2015东南大学考研建筑历史及理论方向初试第一

东大2015年考研qq群339605878,有许多讲的不详细的地方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英语58,政治78,建筑历史114,快题130。

一、选学校。

既然大家决定考东大,那就是对东大有一定了解的,我也就不细说了。附图:

二、选专业

1、建筑设计vs历史vs技术

就东大来讲,建筑设计、历史、技术初试考试题目都是相同的,唯一区别就是建筑技术的快题设计有一个技术的必选题目,就改革后13、14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每次第四个技术题目都是最容易得分的,建筑技术专业的快题分数给的相对会高一点,所以如果选择建筑技术专业快题会不容易挂。而且考建筑技术的建筑学的学生会少一些,多是跨专业的。三个专业考试难易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但是毕业证书是一样的。具体看大家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和职业规划。

2、学硕vs专硕

除了修学年份不同、专硕原来越傲娇以外,我对于专硕学硕区别没有太了解,详情请咨询其他学长学姐。

三、各科复习方法

1、英语

那些英语打小就是提分科目,四六级一次性高分通过的大神就直接不用看了。我呢四级低分飘过,六级直到毕业都是稳定在330,一战考研英语50,二战58。

关于单词,我自己的复习方法,就是把十年真题的阅读每一篇都单面打印在A4纸上,然后把里面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标记下来并且标号,然后在背面按号码把单词意思记下来。记忆一遍之后回去复习时把想不起意思的单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下来,几遍之后那些最五颜六色的单词就是你最应该重点记的。在第一遍整理单词时我用的是《新航道:考研英语度真题记单词》,这样节约很多查单词的时间,那些书上没有的单词再自己去查。

关于阅读理解的题目解析,自己要善于总结,因为所有的题目问的方式,所有的选项的错误的点都在几种类型之下。个人推荐张剑老师的真题解析。

别的题目,像完形填空,我考试时直接一路19个C最后一个A选下来的,全程不用一分钟。像新题型、翻译我没有特别的复习方法,就只是做了真题。

关于作文,小作文不需要出彩一定要格式什么的对,符合题目要求。大作文模板很重要,基础不好的同学现场发挥的话一定会是初中作文水平。到复习最后十几天的时候,我大小作文的模板才定下来,也不用去背,就把考试的答题卡多复印几份,每天早晚两遍先抄写默写。这样还可以规范书写,一定要规整。我写到最后,基本上就是哪个单词在哪一行的哪个位置都是固定的。

2、政治

政治13、14年的考试差很多,13年辅导书压中题目很少,而14年就肖秀荣一家就大题命中好几个,这样的话大家的第二卷的分数基本上就和任汝芬、肖秀荣两位老师的最后四套卷的命中率成正比,当然在你二卷写满、条理清晰的前提下。

关于选择题,《红宝书》《肖秀荣1500题》九月份红宝书出来以后开始复习,基本上是三轮。一轮复习,看一章红宝书做这一章的题目;二轮复习,做一章的题目看一章的红宝书;三轮复习,就做题然后错误的不理解的地方再找书。重要的一点复习方法是,《1500题》上所有的选项不要填上去,在旁边另找一张纸写选项,然后把错误的用符号标记出来。同一轮复习用同一种符号,下一轮换另一种符号,这样你在最后的时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错的次数,而且可以了解是因为记忆而做错还是因为理解上而出错。等到最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最后四套八套卷什么的出来以后,就可以重点背诵试卷的大题,用上面的选择题检测自己,查缺补漏。最后一周的时间每天拿出半个小时吧《1500》的答案写上去,这时候大部分题目连看都不用看直接可以写出答案,这样不仅在最后系统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增加信心。

3、建筑史

《外国建筑简史》、《中国建筑史》、《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前两本是重中之重,我在开始复习之前把从1990年到2013年建筑史试卷的所有题目所涉及的考点用自己最不可能用到的颜色的笔在书上标记出来(填空、画图、简答),重要的是要标记上上哪一年考的。这样在你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是重要的考试点、哪些是记忆类的考试点现在已经不可能考到了。正是做了这项工作,我发现名词解释能考的已经全部都考过了,所以我就很是心虚的没有复习这一块,果然13年建筑史考试改革就没有名词解释了,当然这是在复习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而且这样标记了以后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图或者知识点很重要却一直没有考过,比如13年的卡比多广场。

诸葛静和汪晓茜老师的PPT非常重要,多看几遍是必须的。尤其是汪晓茜老师的ppt的文字的内容,概括性非常强,简短又容易记忆。

13、14年建筑史考试的题目大多来自两位老师的ppt。

建筑史的图特别重要,论述题目也是要图文并茂的,所以个人觉得不要等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画图,要在开始复习时就边复习边画。还有一点是同济大学建筑史考试的试卷也很重要,13、14年东大的填空题就有几个空是之前同济大学的原题。

4、快题

①题型A(分析+设计)

先推荐《建构文化研究》、《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当然这两本书对建筑史考试也很重要,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出于快题第一题。这有利于大家理解分清在建筑史上重要的建筑师、建筑思想。虽然《建构文化研究》是以每个建筑师从建构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但是对于我们了解建筑史上的重要建筑很有帮助。

关于葛明老师,对于13、14年的考生来说,夸张点讲不是所有了解葛明老师的同学都考上了,但是那些不了解葛明老师的都没有考上。13年建筑史“体积法”、14年快题“结构法”,还有“不定形法”没有考。

A题我个人觉得分析难于设计,因为你只要能够分析到正确的点上,不可能在设计上出很大的出入。

②题型B(平面功能)

题型改革两年,B题每年都让人出乎意料。目前大家能做到的就是出过什么题目就练习什么题目,比如13年考剖透视,14年考生大都在剖透视、轴测、剖轴测上下了很大功夫,然后14年一个影剧院,选择该题的大都得分不高。

现在的情况是考试内容没有定式,不要跟在13、14年的题目后面走,而是要在这个点上去看自己所欠缺的是什么。13年是透视不会画还是在空间上根本没有在考试时间内看出剖到的楼梯是剪刀梯?14年是影剧院从来没有接触过还是在学校期间做过影剧院的作业也没有办法在考试时看出该题考点?就现在是四月份来讲,个人觉得15年的考生应该打好基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东大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去分析东大的优秀作业。

③题型C(总平面设计)在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对于总平面这一题目最为忽视,有时候拖到最后就剩半个小时画总平面,个人觉得相当危险。想一想,四个题目中只有总平面这一题目是确定的就是要考大家的总平面的掌握,是最容易拿到一个稳定的高分数的,我每次练习包括考试的时候都是先拿出两个小时来做总平面这一题目,把所有的点都表达清楚(立意、道路、主入口、间距、规范、绿化、广场、停车场)。先做总平面这一题也是因为该题目根本不存在不会做这一说法,不像第一题光想康的那建筑叫什么名字就够烦躁的,而且每次总平这一题目先做完了,心里会觉得踏实些。

平常练习的话,强烈强烈推荐一注考试的场地设计作图,可以把耿长孚老师的那本参考书里的图复印下来多多描几遍。而且网上可以下载到耿长孚老师的场地设计作图的教学视频。

④题型D(技术必选题)

对于技术的同学该题目必选,考前准备是必须的。对于设计和历史的同学来说也一定要准备,因为四个题目你不能保证你前三个题目都会做,多个选择,多条出路。

考试之前我自己也没有准备过第四题的内容(当然一直心心念着要准备要准备,但是最后总是没有时间),但是我看到影剧院时就果断弃之,选择第四题了。虽然没有准备过,但是学校里做过宾馆也做过高层,消防距离、消防前室面积和宽度都是还记得的。所以学生作业时候学习的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

四、考研心态

在考研道路上,心态是很重要的,而且有一个融洽的考研复习环境至关重要。在一个复习小组里面有的同学混论坛、各大考研qq群会很活跃这类同学善于收集资料,第一时间内掌握最新动态;有的同学各种人生大道理,一副知心大姐的形象负责稳定军心;当然要是有幸有的同学天生逗逼难自弃的话,那整个考研过程会相当欢乐。大家多多交流,相互帮助,这样用不了多久就会考上研究生,找到好工作;升职加薪,出任主创;当上合伙人,迎娶(变身)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四、如果你在东大准备考试

1、自习室 我是在前工院复习的每天晚上10:30关门,每周六上午会有雅思考试,该天就当做休息。中山院一楼有通宵教室。个人不推荐疲劳战术,每天8:00-10:30的时间相当够用了。

2、生活上

如果能够借到东大学生的学生卡当然最好了,吃饭、喝水就都解决了,充值是在东大南门进入左手边第一栋楼的一楼的尽头。如果借不到学生卡,南门和东门出去也有蛮多地方可以吃饭的,打水的话中山院东边的那栋楼三楼有热水可以免费接。

3、快题周

网上有东大本校生贩卖快题周名额的2000到5000不等,有那闲钱等考上了请学姐吃点好的。快题周一般在11月份左右,到时候建筑班的学生出国的、工作的、不想画的会有很多学生找人帮他们画;还有很多景观的美妹子找建筑学的帮忙画快题的,能找到本校的学生给他们画可以得到老师打的分数。要是找不到本校生,大家到时候一起画只是没有分数而已。

4、考试报名

虽然原则上不接受外地学生在南京考试,但是报名时基本没有人在乎你来自哪里。已经毕业了同学的可以开在南京的工作证明以防万一,在校的同学可以在自己的学校也报一个名以防万一。

至于考研需不需要报辅导班问题,个人觉得还是必要报一个,毕竟报班会有更多人一起交流,考研之路就是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过程!之前大家都报的东联考研还是不错的,比较专业~~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择。

东联考研

2014.4.5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2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 若选择就业, 本科学历含金量不高, 在求职大军中竞争力不强, 难以找到满意的职位;若选择考研则可暂缓一时, 但两三年后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会有怎样的变数又难以预测。这正是多数大学毕业生面临选择时的两难境地。因此, 面对考研与就业, 大学毕业生应该在当前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抉择。本文将通过分析社会现状, 对考研与就业做出客观的分析比较, 进而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 最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之路。

通过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了解和调查, 以及对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访谈得知, 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术追求, 喜爱所学专业, 想要在本学科领域继续研究, 期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2) 逃避就业, 习惯了大学校园里舒适安逸的生活, 无法忍受找工作的纷乱复杂和巨大的压力; (3) 曲线救国,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继续读取研究生学历, 提高就业竞争力; (4) 改换专业, 部分同学被大学录取到一个自己不喜欢或就业前景不理想的专业, 考研可以重新选择专业; (5) 学历情结, 多数为背负着父辈的期望; (6) 为未来增加筹码, 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 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生在“扛大头”, 明天也许就演变成硕士生的天下, 趁年轻多拿一个学历, 未来更有保障。

一考研能否规避就业风险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 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 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乐观。他们解释道, 虽然从2000年起,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其录取增长率仍不能满足以更快速度增长的考研人数需求。首先,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 而非大众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学生落榜, 同时也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机遇期。其次, 即使研究生顺利录取, 两三年后毕业时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也很难预测。最后, 研究生毕业后, 学历起点高, 就业定位会更高, 但其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却几乎仍为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则更不利于就业。因此, 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

二你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本

一位已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结合自身经历建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综合自身优势, 明确自身劣势, 充分评估自己, 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如不适合考研, 或没有竞争的优势和实力, 则应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两年前, 这位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 由于自制力不强和身体原因, 在考研中名落孙山, 同时也因为考研错过了多次较好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考研。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需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考研准备过程中, 复习资料及形式名目繁多, 图书资料、复习班费用及到考研学校路费等均不可小视, 还有研究生录取后的学费。因此, 经济负担也应予考虑。

三先就业再考研

部分同学称考研队伍如此庞大, 竞争如此激烈, 倒不如先就业。若工作过程中发现知识累积不够, 个人发展受限, 再有针对性地考研究生。不少专家也认为, “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若有较好的就业机会, 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 基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再进一步求学, 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这时自己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不用担心读研给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 选择考研或就业要因人而异。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 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乃至个人特点等方面的条件各不相同, 关键是要把握自身特点, 为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南熙、张南翔、韩娜.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2 (2) :77~80

[2]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 2008 (35) :125~126

大学生成功考研特征简析 篇3

关键词:河南大学;成功考研;明星宿舍

随着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环境也日趋严峻,这促使在校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此,考研就成了毕业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成功考研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大学生考研是个复杂的问题,不管从考研动机、考研环境、考研准备、考研过程、心理素质等哪一方面,对于考研学生来讲都是关键点,无论哪个点上出了问题,他们都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以往相关考研或如何考研的文献比较集中,但是对于成功考研案例的关注较少,所以对于成功考研学生的特征进行实例分析就更具有了实效性。

二、大学生成功考研的实例分析

成功考研是多少考研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一个宿舍都能考上研究生则更是令人称奇。2013年4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传来喜讯,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549宿舍6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这是民生学院前所未有的。在“全民考研”的时代,该宿舍也一跃成为河南大学学生心目中的“最牛考研寝室”。现以该宿舍6位女生为例进行分析。

1.考研动机

20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这6位女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在考研这个问题上,影响她们的因素有来自个人的、教师的、朋友的,还有家庭的。6个家庭对孩子选择考研这条道路都是全力支持,在填报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各自复习的进展等情况,报考了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她们对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认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想继续学习深造。由此可以看出,她们之所以要考研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理性的。

2.考研准备

2012年5月,辅导员教师请来20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为2009级的学弟、学妹做考研指导。不论从学习方法、报考注意事项,还是生活习惯等方面,只要是学妹或学弟提出来的问题,他们都毫无保留一一解答。6位女生在这样的鼓励和氛围影响下,在大三学期就集体投入到了考研的备战之中,并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考研计划及时间安排,早上5点多起床,复习到晚上11点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坚持这个作息时间。厚厚的复习资料被各种颜色的笔迹涂满。谈及整个考研过程,她们说:“不辛苦是假的,虽没有高考那般压力,但想到要为自己的人生再作一次拼搏,我们充满了干劲!”

三、考研环境

环境,不外于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可以大到民生学院,小环境可以小到一个宿舍。民生学院是“全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10强独立学院”“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成长发展最快的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学院数年来坚持定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前辈帮扶后辈,使宝贵的考研经验一届一届传承下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还组织了一支有能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他们及各科课代表能与任课教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6名女生,在大学四年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奖学金和各种荣誉证书,在班级活动方面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她们不但学习成绩好,思想上也要求进步,在大一入校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后在毕业的时候都以正式党员的身份进入到了更高一级的学府。6个人在备战考研的道路上也遇到过挫折,但都相互鼓励坚持了下来。

4.综合素质

张进瑜同学,在学习上很有方法,善于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罗列成知识网,她也经常和大家讨论一些学习方法,如何将一本厚厚的书读懂、读透,看到一个知识点就能串联出很多相关的点,这种方便记忆与理解的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浅。王丽坤同学,在宿舍里是比较勤奋的女孩子,每天早上她负责叫室友起床,督促大家学习,这样即使宿舍里有想偷懒懈怠的,在她的带动下也会赶紧收心好好学习,就这样大家形成了很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一直保持到考研结束。郭林芳同学,一入校就立志考研,她把收集、整理的资料,拿出来和室友分享。张飒、杨艳芳的英语不太好,每周她俩互相出试卷,考察对方的单词记忆情况。

考研期间,每天晚上回到寝室,6人还要玩“政治接龙”游戏,也就是一人背一条政治概念,这样既能强化自己当天所背的内容,又能相互提醒不漏掉某个知识点。备考是单调、枯燥的,6名女生并没有因为考研而放弃运动。每天下午4点,她们准时到运动场,打乒乓球、羽毛球或排球。运动1个小时,再返回自习室自习。张寒露说:“考研考的是专业知识,更是心理素质。”做真题、预测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一片的现象,有的学生因此垂头丧气,她们则是通过运动来放松心情,调整状态。在这样一个洋溢着友爱、和谐的寝室里,她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最终共同实现了考研目标。

考研对于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又一次的高考,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比耐力、比学习能力、比应变能力、比协作能力等。能够成功考研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无论是在学习的投入方面、身心状态的调整方面,还是意志力的掌控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最终走向成功。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4

一、先说说我的基础吧。

我本科是一个普通农科院校的规划专业。大四下学期以前的三年半不务正业,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挂科无数,设计作业从来没有认真做过,对设计一窍不通。虽然学 过一个月的手绘,但是手绘作品也是丑的不堪入目。英语属于六级刚过的水平,但是考研英语与四六级完全不是一回事,这点相信大家也知道。

二、再来说说我为什么选择考厦门大学的建筑学。

其实厦大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最开始多少有点好高骛远,想着非老八校不考,但是由于基础很差,所以我一开始选择了西建大,但是没过两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我 实在不想吃羊肉泡馍!后来选择了合工大,因为我本科就在合肥,考合工大可以比较轻易就能弄到第一手的复习资料。但是后来我听说合工大并不重视研究生教育,如果我上了三年研究生学不到足够的知识,那我不如去工作,于是合工大又被我放弃了。最后听说厦大挺重视研究生教育这一块,而且厦大有个挺厉害的导师,王绍 森,是中国百大建筑师之一,于是冲着厦大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和王绍森,我最终选择了厦大。

虽然我的基础很弱,但是最后这个成绩并不在我意料之外,因为我自认为找到了针对厦大理论课和快题的复习方法,以及适合我自己的英语政治的复习方法,使得我在复习的后期非常自信。

三、接下来就讲讲我各门课的复习经验:

首先是英语。

很早就听学长学姐说过,考研有一半是在考英语。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从复习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来看,确实如此。这次考研,我们专业很多设计能力非常强的人全 栽在了英语上,实在非常可惜。有些人觉得单词可以不背,做阅读的时候把不认识的生词背下来就够了。但是我觉得背单词很重要,因为单词书上有很多从未出现在 历年真题上的单词,有些人就觉得这些单词没必要去背了,可是单词书上同样有很多在历年真题上只出现过一次的单词。我也是个痛恨背单词的人,但是我在3月到 6月把单词背熟了,这对我以后的英语复习帮助非常之大。我背的单词书是新东方的乱序版,前前后后一共背了15遍左右,到后期5-10天就能背一轮。

我到6月份开始做真题,00年到10年的真题做了四遍,11年和12年留到最后自测。11年自测60多分,12年自测70分左右。作文我是从11月份开始 准备的,先读一个月,再写一个月。很多人喜欢用模板,其实我也建议用模板,虽然不能拿到高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给你省很多时间。

再讲讲政治。

政治很简单,本人觉悟非常低,都能考72,相信大家肯定没问题!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

接下来是理论课。

厦大建筑理论课的复习是我最得意的一门课,虽然最后只有117,并不是很高,但是其中有20分的画图题,一个是中国建筑学会会徽上的斗拱,一个是苏式彩 画,我估计只有考本校的人会画了。我在复习建筑史的时候,发现近些年有很多题目非常偏,然后通过人脉,找到了厦大建筑史出题老师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的课件 以及给本科生考试前画的重点,果然这些很偏的题目在这里都能找到(今年的这两个画图题找不到,所以我只能认为是出给考本校的人题目)。

我根据课件和老师画的重点,整理出了几本笔记,笔记内容都是直接预测所有题型可能会考的题目,结果中建史外建史的两道大题一共60分,全部在笔记里都有,考试时直接默写,最后考试结束前1小时我就写完了。

最后是快题。

最开始画快题的时候,在我们自己学院一个教建筑学的老师那里学,别人一天下来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快题,我却没画完过,憋半天也憋不出个什么来,憋出来也是 不堪入目。快题这玩意,想提高只有一个办法,多练!我3-6月和9-12月都是每周一张快题,暑假是2-3天一张。每天画一张钢笔画,积累手绘功底和造型 能力。

我电脑里也有很多造型素材。厦大的快题,时间是个大问题,三小时快题,意味着设计时间非常的少,画图速度也需要非常快。我到暑假的时候画完一张图还需要8 个小时,到后来就慢慢减少,6小时,5小时,4小时。到12月份的时候,才能在3小时内画完一张图。不过平时画图跟考试画图完全是两码事,考试的时候效率 很高的。3小时快题其实考的就是你的基本功,要求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出方案,而且两个多小时就要完成作图。

基本功练好以后,再把握好节奏,3小时画完也就不是难事了。我的时间安排是10分钟审题,10分钟设计,2个半小时画图,10分钟检查补漏。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5

吉林省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现已公布。考生可通过网上查询,查询地址为yz.chsi.com.cn/apply/cjcx/,输入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查询。

对本人成绩有异议的考生,需提出书面申请(见附件)并由考生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及准考证,于2016年2月25日(9:00-11:00)到我校研究生处申请复核,逾期不予受理,后果自负。

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2.15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6

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学位)(代码0853)自20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教学司〔〕8号)中关于考试科目“按照《关于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学司〔〕18号)相关规定执行”的精神,本校该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四为“城市规划设计(全国统一规定代码为446)”,试题内容为城市规划设计快题。按照国家规定,考试须安排在2014年1月5日下午14:00~17:00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特提醒报考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学位)专业的`考生做好考试相关准备(详见附件)。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12月19日

附件: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快题》考试须知

1.《城市规划设计快题》(科目代码:446)时间为连续3小时。

2.考生自备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透明胶带或图钉、绘图笔等制图用具(考场是否统一配备图板以考点安排为准)。

3.考试图纸由考生自备不少于10张A1(594×841mm)幅面草图纸(拷贝纸)或硫酸纸。图纸上除图框外,不得绘写有任何标识及文字。

4.图面表现方法不限。考生可根据情况自备铅笔、炭笔、墨线笔、马克笔、彩色铅笔、粉笔等表现工具。

5.考生不得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图稿、电子图形及相关设备进入考场。

6.考生将考号及姓名写在每张图框外的左上角处,不得在图纸上作其它标记。

7.为便于存档,图纸背后尽量不用衬纸。如表现效果需要,请尽量选用较薄的纸张。

大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研究 篇7

当今社会, 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 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面对考试的紧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形式, 考研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考研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因为过度焦虑可以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容易产生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情绪反应, 此时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鉴于此, 本文研究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关系, 力图通过考研学生考研前良好的情绪调节以改善考研学生考研前的焦虑状态。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农业大学大四考研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问卷104份, 问卷回收率为86.7%。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检查, 根据如下两个原则剔除无效问卷:一是问卷有漏答项目;二是问卷答案出现规律性作答。依此准则删除无效问卷24份, 得到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76.9%。总体分布情况:性别:男24人, 女46人, 总数80人;专业:文科30人, 理科50人, 总数80人。

(二) 研究工具

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组成一个问卷发给被试, 明确写清指导语, 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在被试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通过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大学生考研焦虑的研究

1. 考研学生焦虑总体水平的分析。

状态焦虑:80人, 平均数2.13, 标准差0.48;特质焦虑:80人, 平均数2.10, 标准差0.46。

2. 考研学生焦虑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whether for only children

whether for only children

由结果可见, 考研学生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专业上没有明显差异

(二) 考研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

1.考研学生情绪调节各维度在性别上差异T检验。

由结果可见, 考研学生情绪调节各维度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

2.考研学生情绪调节各维度在专业上差异比较。

(三) 大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相关分析

由结果可见, 考研学生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 (r=-0.485, p﹤0.01) 、“情绪评价”维度 (r=-0.294, p﹤0.0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 (r=-0.478, p﹤0.01) 、“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 (r=-0.471, p﹤0.01) 、“情绪控制”维度 (r=-0.431, p﹤0.01) 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知觉”维度 (r=-0.249, p﹤0.05) 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 (r=-0.395, p﹤0.0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 (r=-0.368, p﹤0.01) 、“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 (r=-0.432, p﹤0.01) 、“情绪控制”维度 (r=-0.397, p﹤0.01) 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评价”维度 (r=-0.243, p﹤0.05)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高校考研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1.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情绪评价”维度、“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知觉”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评价”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4-214.

[2]申鲁军, 杨磊, 马仁娥.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教育心理研究, 2009 (8) :237.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8

最想对朋友们说的是:关于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还是留学,一定要谨慎,一定要问清楚自己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但是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别再缩手缩脚,只有付出绝地重生般的努力才会有回报!说到底,留学和考研无非是方式的不同,两者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衷心祝愿正在准备留学或考研的朋友们:经历过风雨,会见得彩虹!

大事小记

在我成长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在经历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带给我的种种困惑和磨难。父亲是集各种优点和缺点于一身的好人,母亲是个坚强而慈爱的女性,可他们的结合所建立的家庭,却充满了矛盾与不和谐。幸运的是,我的母亲,这个伟大的女性,从我小学四年级起到高三,一度牺牲自己的工作机会换取我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得以从大学升学率只有5%的地区考上大学。

也许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考上大学,要远走高飞,要寻找另一个全新的温暖的美好的环境;然而,考大学时的种种不如意也许就注定了我不会止步于我的大学。

然后我上了大学,并且真正开始了这段看似平坦又不平坦的道路:

1997年9月,我考上了东北XX大学英语专业;

2000年申请留学美国,不幸未能得到全奖;

2001年1月参加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成功;

2001年9月起就读北京X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向研究生;

2004年夏可望获硕士学位,并将就职于国家某部委。

我将更仔细的记述这几年我经历的选择以及我的思考,平平的语言,宛若此刻我那平静面对生活的心境。

“留学”

确切地说,应该叫我的留学准备,因为最终我还是放弃了选择留学。

我从大二开始有了要去美国留学的念头,这个念头的起因很简单。其一,作为英语系的学生,不去美国看看那块如诗如画的土地似乎白学了英语;其二,当时读了早年留学海外的胡适和林语堂先生的书《非留学篇》、《吾国吾民》等,他们学贯中西的风范让我冲动地想追随他们的足迹。留学计划的导火线出现在1999年如火的夏天,那年7月我遇到刚获得美国宾州大学(PennU)秋季入学全奖的陈师姐,她的鼓励让我的心在夏日的骄阳里着了火。谈话后我激动万分,几乎浑身颤抖着走进图书馆,一遍又一遍地在书架上翻找托福和GRE的书,并由此开始了我的GTER之路。

12个月之后,我在哈尔滨考了GRE,又于当年暑假参加了托福考试。当时因为一心想去常青藤学校,资金上也有点小问题,期间还夹杂着来北京准备考研之类的一堆事情,精力有限,2000年的飞跃我只申请了哈佛和宾州大学两所学校。由于考研日期临近,我在圣诞节前20天就把材料全部发了出去,然后静下心来全力准备考研。2001年,校园里丁香花盛开的时候,申请结果几乎和考研成绩同时寄到了我手中,哈佛给了我六分之一奖学金,而宾大只给了录取,没有奖学金。我很郁闷,哈佛六分之一的奖学金难以维持我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而且非全奖的签证可能也会有麻烦。但是由于考研结果还不坏,我就基本上放弃了我的留学计划,就这样,我的GTER之路暂时告一段落。

现在回头看,我的留学动机倍显单纯和幼稚,是不够充分不够有说服力的。似乎去留学就是简单地想要一个美国的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却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设计,而且当时选择的专业高等教育学也是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权宜之计,并非我真正的志向所在。“我到底为什么要留学?”在留学之前,每一位申请者对这个问题应该有很明确的答案。在我看来,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好奇和好强,为了看看世界有多大等等理由都不够深刻和充分。有一位台湾的老教授曾经说若你对留学抱着巨大的希望,那你必然失望;若你根本没有想好去做什么,那么你会立刻在新鲜感消失之后走向颓唐。

北京市外企服务集团人力资源分公司总经理王晓平认为:“海归”派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国内有经验、有学历背景的,他们出国进修或者在国外有工作经历,也就是真正“镀金回来”,是很受外资公司、民营、国营企业青睐并高薪聘请的,其薪酬的增值幅度最大,翻几倍都是正常的。第二种是在国外留学,没有专业工作经历的“海归”们,他们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方面比较了解,但他们通常的想法是由于出国“投资”比较大,一回来就想快速把“成本”收回来,因而对薪酬的期望值也比较大,甚至要3─5万美金的年薪,实际上1─2万的都难找。另外一种就是在国外瞎混的,包括一些高中生,学习也不怎么好,未必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有钱、有机会,能出国混个洋文凭回来,但混的结果是有的甚至连外语说得都不利索,他们的前景就比较令人堪忧。我观察一下自己,看来自己属于第二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并不在最受欢迎之列。要是分析一下,第一种海归真正的砝码无非在于通过国内的经验了解认识了自己,懂得自己缺乏什么,需要学习什么,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学习计划,这样的留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和投资。

不知道若干年以后的我会不会重拾我的留学之梦,并在我的心头再次燃起熊熊的火焰。如果有,也必是我对所经历的生活做了总结之后,不断清醒不断成熟的一天,我将沉稳又清晰地制订留学计划,选择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去学习;而且留学的全过程将不会在茫然中度过,每一天、每一学期都会随着变化产生新的目标新的计划,实现真正的留学价值。

或许某种意义上讲,我2000年的留学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只是自己始终不甘心而已。总之,我从一场失败的战斗中走了出来,随后幸运地接到了国内研究生的复试通知,来北京复试之后,又稀里糊涂的走完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段时光。2001年9月,我到了北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学习。

考研

小的时候家在孤独的海岛,却曾经无数次地梦想自己光荣地登上了奔赴伟大首都北京的列车,头一次独自经历这么远的路途,去北京上大学。1997年是我的大比之年,但是我所有的第一志愿——在北京的大学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我,却意外地收到东北XX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心头失落,也许还有一些些的犹豫与惶惑。由于母亲的鼓励,她认为我应该主动接受生活的挑战,我最终离开了生活了十九年的家乡,去了祖国的东北,虽然到东北不是我的初衷。

我的个性强烈,不愿服输,我根本不相信我来不了北京,我始终坚信自己有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一天来实现自己的初衷,而昭示这一天到来的,大概就是通过考研,所以我在还没有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考研了。这个朴素的近乎本能的动机不仅驱动我继续选择了北京,而且驱动了我考研的无限力量,让我在智力上做了最大程度的磨砺和输入,在体力上做了最大程度的坚持和付出。大二的暑假从拉萨度假回来后,我就到北京的目标学校打听考研行情。大三的第二学期开始,我就一边背着GRE单词,一边看着专业书,清晨去图书馆排队占座,晚上宿舍熄灯后打开应急灯继续复习,如今回想起那时在青青校园的虔诚和坚持,还会不断被自己感动。

坚定了考研的决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专业和学校。作为英语系的学生,我十分喜爱英语并且自认为是有语言天赋的,但是我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把它作为交流沟通和了解西方国家的工具,对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文学的研究根本不感兴趣。而且我越学英语越发现自己人文熏陶的不足,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缺乏一个理性思考的视角,我急于开辟一块新的领域,懂得更多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去直面工作并为社会创造价值。对中国大学生来说,自主选择一块自己喜欢、能够胜任并且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是不太容易的。首先,20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缺乏真正的认识与了解;限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他们对于行业的了解通常是浮于表面的,因此要他们独立作出理性的选择自然有难度。在迷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寻找并和有经验的先行者交谈。我曾经找过很多研究生、老师、父母和工作多年的朋友,尽可能多地收集他们的意见,回来分析并反思,最后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后十分谨慎地选择了攻读人力资源方向研究生。别人不能帮你做决定,但是他们的意见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和参考,就好像小时候学习的语文课本《小马过河》,松鼠和大牛的话不够客观,却在无形中给了小马很多信息,使小马有勇气亲自去尝试过河。和留学比起来,我考研的各项选择看起来更加充分和有说服力,目前的实践证明我关于考研的各项选择是正确的,并且它成为我人生起步的另一个跳板。

考研这两年持续升温,根据教育部统计,参加200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达94.5万人,报考北京研究生招生单位的人数达17万余人,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考生人数奇多,但是我相信,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和明确的个人学习目标走进考场的。单从考研动机上来讲,有些考生还很茫然,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却已经随大流似的继续他们并不真正喜欢的学业;有些同学仅仅出于对惨淡的就业形势的逃避,并不是认准了一个自己喜爱的方向想继续深造提高;更有一些同学,是为了一种冲动,一种表现自己而又顺应整个周围环境的冲动,大家都考研,如果你例外的话,显得不上进或者格格不入?

理想的研究生生涯应该是有着明确的学习计划,不断冷静的思考,寻找新的目标,寻找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毕业的时候可以自信从容地选择迎面而来的众多机会。这样的学习状态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理性分析和设计自身发展道路的基础之上。相反,意义不大的研究生生涯是在打游戏和日日夜夜的BBS灌水中度过,这样的学习状况究竟对毕业后应对社会有多大价值?或许还不如去工作,在实践中更能寻求发展,经历各种磨练,逐渐成熟逐渐清醒。

超越自我

我们从小都知道,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成功的一半”,可很难有人对自己的理想有个清晰的认识。说实话,我从来都没有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但是,我却不自觉的信守着一个原则:人,不能停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和超越自己。

人是需要些理想主义的,而这种理想主义,并非是徒具浪漫和完美色彩的空想,它是建立在现实的追求和明确的目标之上的。具体到留学或者考研,我从来没感觉他们就是我的理想,他们仅仅是帮助我实现理想达到目标的手段。实现心中理想的方式和手段会有很多,而对于20多岁的年轻来说,留学与考研或许是机会成本最低的选择,他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你的素质并因此改变你的一生。然而这种质的变化只有在留学与考研在和你自身完美结合的基础上才会产生,请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去学着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认识社会和经济,再决定选择实现理想的手段,这真是个值得一直讨论的话题。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9

《建筑设计

(二)》考试大纲

1、科目名称:建筑设计

(二)2、适用专业:非建筑学专业方向

3、命题原则

以非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方案设计能力为标准,建筑规模适宜,类型为常见小型民用建筑,功能组成有一定的综合性,功能空间的形式与尺度应简洁,基地环境应具体。

4、命题形式:3小时快题设计

5、命题单位:建筑城规学院

6、考核要点

⑴、功能与空间组织能力: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交通空间尺度与序列;

⑵、形体处理能力:建筑立面造型、比例尺度、细部设计;

⑶、建筑技术处理:通风采光、保温隔热、构造设计;

⑷、设计基本规范:疏散楼梯数量、疏散距离与宽度;

⑸、合理处理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关系;

⑹、表达正确性、规范性与艺术性。

7、参考书目

⑴、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⑵、崔艳秋等.房屋建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⑶、同济大学等四院校编.房屋建筑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10

每个人,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个人生规划不是摆设,是实实在在为自己的人生做指南针和方向标的。制定人生规划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的知识停留在哪个层面上,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了这样的生活你要为之做出怎样的努力。有了它,在毕业的前夕你就能客观评价自己,看到底是要考研还是就业。

是否适合考研也需要综合考察,考察的因素包括很多种,实力、专业、家庭情况等。首先,实力的考察很重要。自己的实力决定了你考上的几率。因为考研就是为了考上,如果完全没有基础的考生硬要考全国最热最难的专业和院校,那么他的成功率可能是个问号。除此之外,因为考研的性质决定了考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如果不能坐住冷板凳。那么最后的成功也可能很遥远。其次,考研专业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的专业学术性比较强,读研之后能够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当然对最后的就业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有的专业更加侧重于实践性。那么即使考上研究生,读了三年,那么最后一样需要从头积攒经验,不如直接毕业去工作更好。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考研或是就业对于今后发展的影响。

(一)论述先就业对于今后的影响及优势

大学生群体从判断群体与个人选择合理与否的角度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层面来看大学毕业后先工作似乎合理,首先个人成长和需要是相互适应的,现代社会市场发达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现代大学正是以培养以高级技能的合作的工作者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大学毕业后优先考虑工作的客观前提。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研,首先有利于个人未来预期的理性化,考研的选择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社会地位工作能力,先工作经验的积累、心态的磨练、能力的独立、选择的自主为个人更高级的教育合理的奠基,其次有利于争取个人成长的更大空间,先工作,既可以获得分工时候的职位空间又可以获得个人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还可以保证工作利益与教育利益的皆得。更可以保证个人受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喧嚣的社会与宁静的社会之间也许大学生更情愿呆在大学里,知识的传奇浪漫的追求尘俗的远离吸引着大学毕业后先考研的人们。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衡量、人生的挑战推动着大学生暂别校园投身工作。

“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后,自己可了解目前市场需要什么人才,缺乏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自己的努力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读研带来的经济压力。硕士研究生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历链也随之拉长。在博士相对稀缺的年代,硕士作为高端人才,曾是职场上的香饽饽。可如今,博士批量生产之后,硕士便被逼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上。其次,硕士研究生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这是导致他们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精力还是经费,硕士研究生都比本科生、高职生投入得多,因而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硕士研究生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不过,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这无疑带来了研究生就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

再者,硕士研究生传统的就业主渠道吸纳就业的数量也在减少。多年来,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但这些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不匹配。与此同时,用人较多的中小企业招聘则趋于务实,且越来越注意控制用人成本。随着用人观念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而是在适当的位置用适当的人。在一些方面,本科生和拥有一技之长的高职生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他们为社会贡献的力量不可小视。如今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规模的扩大,上大学只能获得进入社会入场券。怎样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岗位,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呢?应该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论述先考研对于今后的影响及优势

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考研后就业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第一,虽然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先考研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的起点历程到最终的社会成就,先拥有高学历者明显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目前企业对低层次的学历要求明显已呈萎缩态势。而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已达680万,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扩大。

本科生毕业找工作难已是严峻的现实,而与此相对研究生的签约率却仍居高不下。因此从最大程度保证就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先考研后工作无疑更为合理。第二,先工作固然可以较早地开始职业生涯,但很可能失去先考研者的种种便利,先工作后因为家事之累和工作负担难免疏于学业。而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对于考研的成功作用又实在是微乎其微。第三,考研的“利”更多地集中在未来:底子厚,后劲儿足,就业的发展空间大等。就个人而言,考研无疑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的契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应届大学生先考研则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目前往届生的考研录取率只有18%,而应届大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则高达40%。并且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本科毕业生先考研的录取性随之增加。先考研并不妨碍下一步对工作的选择,而先工作的大学生却因种种客观牵连和主观惰性而削弱考研的实力,甚至最终放弃考研,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研就意味着把握更多一次机会对自身的前途做出多一份承诺。从这点看显然先考研比先工作更为合理。个体的选择的确不能回避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唯有审时度势方能合情合理,在学习化社会初露端之时,愿每个毕业生都能与时俱进。做出无悔的选择。

考研中的“得”更多来自考研的过程。如果说考研是一场炼狱,那么它会炼出你超强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时间管理与规划能力,还会培养出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在考研路上披荆斩棘的过来人会告诉你。考研就是考验,是一场心志的较量和对意志、心智的考验。只有走过了,你才会深刻理解成功的艰辛和不易!

(三)如何选择

现实社会中该怎么样选择,尤其是在当下金融风暴风波未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到底是将考研作为缓冲就业压力的手段,还是放低身价先投身职场以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骑驴找马”等待时机以期拿到理想的工作,未必每个毕业生都能想明白个中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过来人和职场专家、权威人士的现身说法便显得尤其重要,虽然不可生搬硬套,但抛砖引玉的力量依然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当然,更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如何,良好的心态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作何选择都不应“以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条件,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他们为社会贡献的力量不可小视。如今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规模的扩大,上大学只能获得进入社会入场券。怎样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岗位。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呢?我们应该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考研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业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自己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海天教育,考研与人生[J].考验认知系列.2012.(1):2.

[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药导报[J].2009.(3):131—133.

[3]曾祥炎,张永.考研的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4)

[4]黄卫明,张涛.从考研看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 篇11

关键词:西华大学,毕业生,考研,就业,选择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013年1月考研热潮刚过, 2014年西华大学考研热潮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 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已接近尾声, 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也正在火热中结束。一面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面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 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这个问题摆在了所有毕业生的面前。

(一) 对选择考研的动力来源进行假设

1. 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 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多功能人才, 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必然会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2. 躲避就业压力

现在社会就业门槛越来越高, 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而且本科毕业生工资太低, 在双重就业压力面前, 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 与其委曲求全, 不如再拼搏几年。

3. 盲目跟风

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朋友都在为考研奋斗, 形成一种从众心理, 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庞大的考研大军。

(二) 对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原因进行假设

1. 专业特点

专业之间的差异是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与考研的选择上存在困惑的另一个原因。

2. 家庭因素

查阅数据显示大学生生选择就业的原因中选择“家庭负担重等家庭因素”的有27人占到12.7%。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大学生选择就业与考研时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就业能快速增长社会经验

很多毕业生表示, 现在研究生的就业率反而没有本科生高, 研究生在学校继续深造的这两三年, 本科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快速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薪酬也随即翻翻。他们认为在社会上的继续学习比在学校的继续学习更值得。

二、研究设计

就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西华大学的学生面临的选择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 有父母的期望, 有自身的追求, 有社会的压力逼迫着他们选择就读研究生。而在另一方面, 专业的差异、经济的限制、现实就业率与预想存在的偏差促使他们不敢就读研究生, 那么因为这些原因对大学生就读研究生的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研究设计:

西华大学研究生数据研究调查

调查对象:西华大学2010、2011级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关于考研与就业去向调查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在10、11级大学生中各抽样100份, 其中各有男女抽样单位50个。

具体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200份, 有效200份。

调查时间:2012年5月

调查人:豆娇

调查内容:考研与就业的选择、选择考研的原因、选择就业的原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选择考研与就业状况”的分析

“是否选择考研状况”分为“考研”、“就业”、“不确定”三种情况。

1. 从整体对选择考研与就业状况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数据。“考研”的占27%, 从侧面反映出了西华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就业”的占42%, 这说明, 同学中绝大部分都是选择不考研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不确定”, 占20%, 说明还有人处于迷茫中。考研与不考研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条不错的选择题。通过图表可知“考研”、“就业”能说明大多数人的情况。

2. 分析男女生对考研与就业选择

由分析可知, 性别对于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上是有影响的。女生在对于自己的未来的选择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西华大学很多专业都是偏工科, 女生在就业方面相对于男生有着一定的弱势,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女生处于逃避就业压力或者是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考虑选择考研, 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 求得一个高学历, 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 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 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

(二) 对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42%的同学直接选择就业, 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对其分析了具体原因, 其中, 有45%的同学选择了专业特点, 而选择这一因素大多数同学都是西华大学近几年就业率持续较高的车辆工程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10%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 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直接选择工作, 减轻家里的负担;38%的同学认为就业能快速增长社会经验, 他们认为在社会上的继续学习比在学校的继续学习更值得。而7%的同学是因为其他原因选择了直接就业。

四、结束语

总之, 不管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 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 关键要作出一个理性的选择, 要着眼于自身长远的发展, 而非一时的冲动。作为高等学校来说, 要加强学生考研的引导, 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 对考研与就业作客观比较、分析、判断, 适合考研的鼓励其考研, 适合就业的鼓励其就业或个人创业。对家长来说, 不要都抱着让孩子成为硕士、博士的过高期望, 要理解自己的孩子, 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对自己来说, 更要“认识你自己”, 应该有充分的自我认识意识,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喜好, 做好判断, 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玲琍, 周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自我定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208

[3]李庚.对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77.

上一篇: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下一篇:法律顾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