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共7篇)
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篇1
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方式
一、制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文书管理细则》
1.在律师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法律服务内容将制作不同的法律服务文书,以便于法律服务文书的管理和整理。
2.律师根据法律服务事项制作以下法律服务文书:
(1)《法律意见书》
(2)《律师风险提示》
(3)《紧急情况反映》
(4)《律师谏言》
(5)《律师工作简报》
(6)《情况说明》
(7)《法律信息》
(8)《请示》
(9)《工作日志》
(10)《法律顾问服务记录》
(11)《日常法律咨询服务记录》
(12)《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
(13)《会议纪要》
3.律师法律服务提供的文书分为建议性法律文书、说明性法律文书、请示性法律文书、记录性法律文书。
建议性法律文书指提供律师建议的法律文书;
说明性法律文书指对特定问题提供说明的法律文书;
请示性法律文书指需要公司认可,予以回复的法律文书;
记录性法律文书指对法律服务状态或过程进行记录的法律文书,主要用于备案。
4.《法律意见书》主要针对合同、法律文件、其他法律事项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分析、修改意见、风险提示、解决方案、律师建议等提供的建议性常用法律服务文书。
5.《律师风险提示》主要对于公司涉及的法律事项不适合出具法律意见书,或者仅需对某中法律风险作出特别提示的情况下,出具的风险提示法律服务文书。
6.《紧急情况反映》用于公司有重大影响,时间较为紧迫的事项,包括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需要公司紧急作出决策的事项。
7.《律师谏言》是律师服务过程中,发现公司存在的某中普遍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件,而提供律师建议,用于提示公司防范某种普遍行为。是《法律意见书》服务事项的延伸。
8.《律师工作简报》按照《律师工作简报法律服务细则》制作和管理的一种法律服务延伸文书。具有综合性,包括建议性、说明性和记录性内容。
9.《情况说明》是律师针对法律问题提供的说明性法律服务文书,为公司了解法律事项的相关情况提供帮助。
10.《法律信息》是律师提供给公司,对公司有影响的新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信息。
11、《请示》是律师在从事某项须经公司同意的法律服务之前,向公司提出的书面请示性法律服务文书,在请示中应当就从事活动的必要性、具体情况等予以说明。
12、《工作日志》是律师服务事项的简单记录,按照日期记录。
13、《法律顾问服务记录》是律师服务过程中,根据服务事项填写的记录性表格,表明服务内容、律师意见等主要事项。
14、《日常法律咨询服务记录》是律师对于公司口头或电话咨询事项填写的记录性表格,按照《日常法律咨询服务记录归档原则》制作和管理。
15、《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是律师按照《律师参与谈判事宜法律服务细则》提供谈判法律服务过程中,对谈判法律服务事项进行记录的法律服务文书,按照一事一表的原则进行管理、归档。
16、《会议纪要》是律师参与公司召开的会议或者律师与公司进行法律服务事项会谈时,制作的记录性法律服务文书,会议纪要按照固定格式制作和管理。
二:制定《律师审查文件实施细则》
1、为规范合同审查及其他文件审查法律服务活动,特制定律师审查文件实施细则。
2、本细则所指律师审查文件包括:公司与其他各方签定的合同、公司对外发布的广告文稿、宣传资料、招标投标文件、公司内部管理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涉及法律问题的文字性材料。
公司在签署上述文件前,须将相关文件提交律师审查。
涉及金额在万元以下的文件可以不经律师审查,但公司认为需要律师审查的,按照本细则简化办理。
3、律师审查文件应当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勤勉尽责、高效快捷。
4、律师审查文件应当以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及其他材料,结合具体经办人提供的信息为依据,严禁律师主观想象、臆造、假设、推测有关情况作为审查依据。
5、原则上,普通文件24小时内审核完毕;重大、复杂的文件根据公司要求及时完成。
6、律师在审查过程中,认为有关情况不清楚或不明确的,可以向公司具体经办人或经办部门核实;必要时可以向公司提出书面律师询问意见。
7、律师审查文件,在明确相关信息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1)提供《法律意见书》;
(2)公司提供电子文档的文件,在合同中以修订格式直接修改,并填写《法律顾问服务记录》;
(3)对于加急审查文件,无法制作《法律意见书》的,在合同中直接予以修改,并填写《法律顾问服务记录》;
(4)对于简单文件,无须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在《合同会审单》中写明修改意见,并填写《法律顾问服务记录》;
(5)对于简单合同,无须出具《法律意见书》,也无须填写《合同会审单》,由律师口头作出修改答复,并填写《日常法律咨询记录》。
8、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或其他形式的修改意见,提供给具体经办人,同时提交公司董事会、总经办。由董事会或总经办监督文件修改情况。
9、律师在提交法律意见书后,公司认为有关内容确实无须修改,经公司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律师可以在文件流转表中签字。但确有重大法律风险的,律师应当制作《律师风险提示》或《紧急情况反映》。
10、律师审查文件,若认为必要或应公司要求,可制订规范性文件,如固定合同范本、内部规章等,经公司认可后进行推广使用。
11、律师审查文件中,若认为有关事项重大、情况复杂,可提议召开专项讨论会或座谈会,根据讨论会或座谈会结果提供律师审查意见或法律方案等。
12、律师审查文件应当确定具体联系律师姓名及联系方式,以便文件具体经办人或经办部门能够及时联系律师进行沟通。
13、律师应当对审查文件归档备查,律师一律保留审查文件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原件由公司保存。
三:制定《律师参与谈判事宜法律服务细则》
1、律师为公司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过程中,鉴于公司将涉及大量商务谈判,其中包含法律事项以及合同签订磋商等,为规范谈判事宜法律服务活动,特制定本细则。
2、律师参与谈判应当维护公司合法权利和利益,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为公司争取利益最大化。
3、律师应当在谈判前了解谈判事项、谈判对方基本情况、谈判进行程度、谈判分歧、谈判进程计划等。相关情况不清楚时,律师应当与具体经办人或承办部门核实相关情况。必要时,律师可以对谈判对方基本情况、资信状况予以调查。
4、重大谈判,律师应当进行讨论,进行法律可行性论证,与公司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必要时,提请公司召开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会,对谈判涉及的财务、工程等事项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5、重大谈判,律师应当事前确定谈判方案,并就谈判有关事项与公司进行沟通,取得共识或确定谈判工作原则。因谈判事项时间紧迫,律师不能制定谈判方案的,律师应当对谈判事项和相关材料予以了解,应当在谈判前与公司人员进行口头沟通,并在事后填写《法律顾问服务记录》。
6、根据谈判工作需要,律师可以以公司工作人员身份参与谈判。
7、律师根据谈判事项的差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1)由律师对谈判事项提供《法律意见书》,由公司具体经办人根据律师意见与对方进行磋商谈判;
(2)纯法律事务谈判,应公司要求由律师单独与对方进行谈判;
(3)综合性谈判,由律师会同公司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谈判。
8、按照第七条第一项由公司人员进行的谈判,律师应当对有关情况及时予以了解,根据谈判结果提供新的律师意见。
9、按照第七条第二项由律师单独进行的谈判,律师应当将谈判结果及时反馈给公司,对谈判情况提供律师意见供公司决策参考,并根据公司意见进行进一步谈判或制定相关协议文本。
10、按照第七条第三项综合性谈判,由律师会同公司各部门按照谈判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律师应当对整个谈判的法律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整体谈判法律问题提供律师意见供公司参考。
11、谈判对方聘请律师参与的谈判,律师应当直接参与。
12、律师参与谈判事宜,针对谈判涉及法律问题提供律师意见,从法律合法性角度把握谈判,不得对公司经营活动不适当干预。
13、律师应当在每次谈判后对谈判过程涉及的新法律问题进行法律论证,适当调整谈判方案,为进一步谈判作好准备。必要时,可提请公司召开协调会,对谈判情况进行通报、研讨,并就进一步谈判确定谈判方案。
14、律师参与谈判事项应当填写《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对谈判进程进行记录,并在谈判结束后归档备查。《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按公历年分别进行编号,以谈判开始时间先后予以归档。
15、《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应当写明谈判开始时间、谈判事项、主办部门、主要参与人和负责人、谈判对方基本情况等;根据每次谈判情况,应当填写谈判时间、谈判取得的进展、谈判主要分歧、新问题、备注事项等;谈判结束应当在《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写明谈判结果。
16、《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为律师内部工作移交材料,在谈判事务移交时,应当将《谈判事项法律服务跟踪表》及其他谈判资料一并移交,同时于相关材料不能反映的其他情况制作说明,便于谈判工作的顺利开展。
17、每次谈判主要分歧涉及法律问题的,律师对于公司能否作出让步,以及让步的方式提出律师建议。律师建议以《法律意见书》或《律师谏言》形式提交谈判主办部门,并同时与谈判资料一并备案。
18、谈判事项涉及合同文本起草和审查事项,按照《律师审查文件实施细则》办理。
19、律师在谈判结束后,应当根据谈判结果制作《律师风险提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予以提示。
20、律师根据谈判需要,可建议公司对谈判中的专业问题咨询或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其他
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法律风险也迅速增加。法律风险引发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等事项,消耗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有效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既是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迅速发展的有利保障。尤其是对于高新科技企业,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企业发生的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形式具有多样性,且相互关联,因此必须通过内部的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外部由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增强控制法律风险的主动性,提高防范能力。
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更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集团、大型国有企业等,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更加多元、分散,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更加复杂,衍生了大量的法律服务项目。律师作为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在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中的作用已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但是,由于企业对律师的专业服务要求更高,律师凭个人的能力已无法满足企业对法律服务的要求。
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盈科律师所)针对上述情况,秉承“诚信、卓越、合作、责任”的服务理念,由精通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税法、劳动法、金融法、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家律师,组成了为企业提供防范法律风险服务的律师团队,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全面实施和搭建多层级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实施发展战略提供法律保障。
盈科律师所在长期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企业在防范法律风险过程中提供专业、高效、一站式服务;根据企业的需求,研发了新型的法律服务项目,即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对企业的法律风险实行全面、规范、动态的管理;在法律风险的评估、预测、管理、控制、防范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对法律风险的控制能力,降低法律风险损失,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帮助企业员工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人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每个岗位的员工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法律风险,如医药、食品等生产企业的质检人员未尽职,任由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巨额的经济赔偿和商誉受损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要想避免重大损失,就应增强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盈科律师所可定期走进企业,培训不同岗位的员工,或帮助企业组建法律风险控制委员会等机构,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在设立和经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发起人应明确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如果企业在设立之初有瑕疵,必将为以后的经营管理带来损失。一个专业的法律设计方案可把损失降到最低。如在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中,公司法授权企业约定的内容是否有法律风险,企业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备,监督控制机制是否健全,高管人员之间的权力如何制衡等,如果这些问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未经过法律设计,内部很有可能出现争端,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合同订立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考虑更多的是合同利益而非合同风险。所有的企业都是在与各类不同的主体不断地交易中获取利益。合同在企业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在合同订立和履行中存在法律风险,特别是对违约责任的分析和违约条款的设计,对防范合同法律风险至关重要。近年来,虽然许多企业已重视合同的订立,在要约、承诺过程中聘请律师参与起草合同文本,但是对一些商务合同,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盈科律师所从专业技术角度,提醒企业保存好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的来往函件、备忘录、会谈纪要、传真、电子数据等宝贵证据,千方百计减少或化解合同风险。
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十二五”规划启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日渐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而言,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其中,作为企业发展的路径之一的并购重组则显得尤为必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首选的发展战略。资料显示,并购重组失败率高达70%。而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对并购重组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风险防范不够。因此,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制定科学的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对策尤为重要。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尤其是当外资、民资参与时,通常会出现产权界定不清、暗箱操作、待遇和债权债务纠纷、国有资产流失和民族品牌丢失等问题。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中涉及的法律风险更繁杂、影响更大,如果稍有不慎便会陷于困境而难以自拔。只有聘请专业律师介入,方可使企业在未来的并购中更顺利,可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防范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蕴含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极大。因此,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重要。但高科技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知识产权还未引起大多数企业足够的重视,在知识产权领域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灾难。如果企业不懂法、不守法,那么无论是侵权还是被侵权,都将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盈科律师所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会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
防范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已逐渐成为企业的难题,因为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导致发生劳动争议,影响企业的经营。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看,招聘、培训、使用、淘汰等每个环节都有法律风险隐患。第一,在招聘过程中要涉及录用条件、入职审查、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等问题。比如,对应聘者入职审查不慎重,应聘者可能与其原单位的竞业限制期尚未结束,如果招聘这名应聘者,就可能招致其原单位的索赔诉讼。第二,在培训过程中,往往涉及服务期的劳动纠纷。比如,由于双方对培训费用和服务期限约定不明确,因此导致员工中途离职时发生纠纷。第三,在使用员工过程中,经常涉及岗位调整、工资调整、工作地点调整、内部承包、工伤、社保、“跳槽”和同业竞争等,从而发生劳动纠纷。第四,在淘汰员工时,经常发生工作交接、商业秘密泄露、竞业竞争等劳动纠纷。因此,企业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并从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救济三个层面进行策划。事前预防,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各个环节的法律文书进行设计,只有事先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才能在事后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事中监控,特别要注意如果在履行各种合同、执行各种制度中发生偏差,会产生纠纷;事后救济,特别要注重救济方案的策划和法律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税收的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在税务筹划之前,第一,应充分了解与税务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由于税法的法律层级较低、变动较大,因此法律风险也较大。企业应及时了解税法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纳税筹划,否则一旦税务筹划失败,很容易被视为偷税漏税,得不偿失。第二,税务筹划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企业分立、合并、对外投资、折旧计算、费用分摊等方法,使筹划方案切实可行。盈科律师所的专业律师,可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税务法律专业服务。
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商标;专利
一 律师担任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的价值分析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智力型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内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而知识产权构成了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随着经济生活中侵权行为的不断出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构成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大现实需求:首先,知识产权的形成过程本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经济要素投入的产出本身需要得到合理保护;其次,知识产权使用过程中的排他性能够帮助企业在一定地域和一定保护期限内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从而保证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最后,作为典型的智力活动成果,本身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保护,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企业行了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投入的长效激励机制。随着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例如青岛海尔集团已经将知识产权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海尔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10000余项,在国内和国外实施了数千项商标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保护企业正当权益、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例如在进行产品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产品的初始开发设计环节,通过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的协助规避可能的侵权行为;其次,合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对于市场上存在的不正当竞争、商品侵权等行为,通过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的帮助进行相关的诉讼活动以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最后,协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爭需求的深化,通过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的协助,能够帮助企业提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市场化和保护策略相关的法律咨询和实施方案设计,从而促使企业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二 律师担任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的服务内容
律师担任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商标服务和专利权服务:
(1) 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律师在企业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方面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知识产权商业交易和知识产权评估和知识产权战略组合管理等方面:在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方面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评估和辨别知识产权资产和相关权利、审阅许可和转让协议、评估与目标知识产权资产相关的雇佣合同、分类和评估知识产权资产;在知识产权商业交易方面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参加谈判、撰写和审阅合同、预测和分析潜在纠纷并提供相关保护建议、修改合同并帮助对合同进行备案、审查合同是否与中国法和中国海关条例规定相符等;在知识产权评估和知识产权战略组合管理方面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评估知识产权资产和知识产权商业协议的法律现状、识别现有或潜在知识产权资产的合法权利、将知识产权策略与商业策略相结合、识别通过知识产权资产可获得的当前和潜在的收益等。
(2) 商标。商标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上标志的、用于区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图形、字母、数字、颜色、三维标志等要素的个体或其相关组合。以图形、字母、数字、颜色、三维标志等要素个体或其相关组合为基础,可以申请商标,只有经过批准的商标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可以就商标的以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1) 帮助企业进行商标申请和企业的著作权登记申请,并进行商标和著作权的日常性管理工作;2) 帮助企业进行商标的异议、复审、争议和撤销,帮助企业进行商标行政诉讼;3) 帮助企业进行域名注册以及有关信息化条件下的争议处置;4) 帮助企业进行商标权的许可、分许可、特许经营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化的法律咨询服务;5) 帮助企业通过司法途径和行政途径行驶商标权力的保护;6) 帮助企业在遭受侵权的情况下针对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进行必要的目标公司调查、市场调查等尽职调查工作。
(3) 专利权。从经济法的角度分析,是专利的权利人在法定保护期限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我国的专利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通常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期限通常为10年。
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法律顾问可以就专利权的以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1) 帮助企业进行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不同类型专利的申请;2) 帮助企业进行专利权的异议、复审、争议和撤销,帮助企业进行专利权行政诉讼;3) 帮助企业通过司法途径和行政途径行驶专利权的保护;4) 帮助企业进行专利保护战略的总体设计、帮助企业进行专利的检索和监视;5) 敦促企业按时缴纳专利管理费用,并对即将到期的专利协助企业进行专利价值的分析和是否予以展期的决策;6) 帮助企业进行专利权的授权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化的法律咨询服务;7) 就企业商业交易中涉及到的专利事项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卫星,朱瑜雯,刍议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兼评律师在知识产权质押业务中的作用[J].中国律师,2013,04:68-70
[2]陈建南,边缘化的知识产权律师——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为视角[J].中国律师,2010,11:12-14
[3]王子立,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之路——北京市中兆律师事务所马一德律师专访[J].国际人才交流,2010,04:32-34
律师与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 篇4
从SEB收购苏泊尔案说起 律师与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
据媒体报道,商务部决定在10月底11月初,针对SEB集团并购苏泊尔一案举行反垄断审查听证会。商务部等六部门颁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于9月8日刚刚实施,如果此次听证会如期举行,SEB收购苏泊尔案将成为商务部在国内针对外资并购,启用反垄断审查听证会的第一个案例。笔者在此事件尘埃落定之前谈谈企业并购的基本法律问题及风险的防范: 一. 企业并购以及并购的法律责任
(一)什么是并购?
所谓并购(M&A),就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简称。兼并是指两家公司合并,不通过解散清算程序合为一家公司的行为,收购则是指一家公司以现款、债权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股票,对公司取得实际掌控权的行为,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购买企业。
公司并购是一项涉及金融、法律多个层次的综合工程,在法律层面的考量上可分三阶段:
一、并购前的法律风险评估及并购框架的确立。
二、并购程序中的法律审查。
三、并购后的法律问题处理。以下简要分析之:
(二)并购的法律责任
并购行为虽是市场行为,受经济利益驱动,但其行为也必须受法律的调整,在此仅就法律对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进行讨论,从有关立法的规定中可看出相应法律责任,主要体现为并购主体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有关监管机关的监管责任及并购中违法行为的责任等三个方面。
首先是并购主体的主要权利义务。从并购行为的收购方角度来讲,法律对收购人的责任规定主要是体现为对其义务的规定,而不在于其权利。其义务主要包括:(1)披露义务,即收购人要如实及时、准确、完整无误导地披露与并购有关的信息;(2)依法采取要约收购或协议收购,不得进行暗箱操作,要平等对待受要约人,不得有歧视行为,及时按约定足额支付对价;并购失效应及时将股票退回。
从并购行为的被收购人角度来讲,法律对被收购人责任的规定体现为对其权利的规定,而不在于其义务。其权利主要体现为平等、不受歧视权,包括获取信息,出售价格及机会平等。
从并购目标公司的角度来讲,并购目标公司在并购行为中有如下权利:优先知情权、收购要约的建议权、采取反并购措施的决策权、提请制裁及请求赔偿权,其义务包括及时通知股东及本公司员工,及时聘请独立财务顾问、法律顾问、会计师对并购要约提出书面意见,向要约人提供公司股份详情等。
其次,是监管机关的责任,中国证监会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证券监管机关,其责任主要是对并购行为的各方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促使其规范运作,防止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并及时纠正或处罚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对有关信息进行汇集并向社会公众提供。
再次,是对并购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这方面法律规定主要表现为对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理,对重大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其中违法行为包括内幕交易行为,操纵市场行为,虚假陈述行为等,对其处罚形式为行政处罚、民事处罚及刑事处罚。二. 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及律师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讲,并购是一种市场法律行为。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一方面要利用其所具有的缩短投资周期、减小创业风险、迅速扩展规模、弥补结构缺陷、规避行业限制等优点;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其存在着一系列的财务、法律风险。并购中法律风险的防范首先在于企业要发现风险所在、判断风险性质、风险程度及对并购的影响和后果。在并购谈判决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法律风险的调查,因为法律风险可能是谈判前已存在的,也可能是谈判、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可能是明确、肯定、现时的,也可能是潜在的、未确定的、未来的。
律师基于对法律的熟悉和执业敏感度,是最易于发现风险并及时进行法律防范的专业人员,律师可以在前述三个阶段提供法律服务。在此仅就并购中的法律风险的调查及防范进行讨论。
(一)并购目标的法律调查
律师需进行法律调查的方面很多,这要根据每一并购行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调查项目和提纲,并根据各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调查手段。律师的法律调查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所以要十分慎重,务求全面、准确,对调查结果的判断务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在此仅从下述几方面讨论一下应调查的、重要的、基本的事项。(1)并购目标的主体资质
并购是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易,这一产权交易的主体是否具有合法资质是至关重要的,若交易主体存在着资质上的法律缺陷,轻则影响并购的顺利进行,重则可能造成并购方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并购失败。
并购目标的主体资质由两方面的基本内容组成,其一是其资格,即其是否依法成立并合法存续;其二是其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定的经营业务的特定资质,如建筑资质、房地产资质等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所需要的资质。在进行正式的并购谈判前,应由律师就并购目标的资质进行法律调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以保证并购目标主体的合法性。(2)并购目标的资产权属的确定
并购行为所指向的具体财产包括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从法律上讲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均应确定其权属。首先,从有形财产上看,应以其所有权人为谁,使用权人为谁,使用期限多长,已使用多长,对所有权人处分该财产有何法律限制,有何合同约束等等进行法律调查、得出法律上的判断和意见。其次,从无形财产上看,应对此无形财产的属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无形财产的权属证明进行调查,从法律上确定无形资产的现实存在性如何、有效期状况、权利人状况、许可使用状况,并通过上述调查得出法律上的判断和意见。
对并购目标资产权属的确定是并购中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的基础和前提,也事关并购的价格,甚至并购是否成功和并购后的财产陷阱。(3)并购目标重大债权债务性质的掌握
任何一家公司(企业)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债权债务。所以在并购中应特别对此予以关注,应从法律上对并购目标的重大债权债务进行调查,并通过法律调查确定债权债务的法律边界、性质、债权的可实现性,债务的可负担性,通过上述调查、判断应从法律上得出结论性意见,供决策者决策时参考。
(4)并购策略合法性的判断
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在非上市公司并购行为中以并购各方的自愿有偿为前提。上市公司并购则以公开性、公示性、公平性、有偿性为原则。为了规范并购行为,国家已制定并将继续制定一系列调整并购行为的法律、法规,其中既有规范具体并购行为的,也有规范并购策略的,既有促进并购行为的,也有限制某些并购行为、策略的。所以在设计并购策略,确定具体的并购操作方案时,必须进行法律调查,为方案的设计提供法律依据。
(二)并购方案的制定及法律分析
无论从并购理论上,还是从并购实践中,对并购方案的设计均有不同理解和认识,也均有一定的归类总结,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并购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擅变性决定了不可能有可以适用于全部并购行为的方案,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方案,即使是套用某一方案,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笔者从不试图找出(也不可能找出)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在此仅从宏观上就并购方案的法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从宏观上讲,企业策划并购方案时可以参考为以下几种形式:
1、购买式并购。即收购方出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这种形式一般是以货币资金为购买条件,将目标公司整体买断。这种购买只计算目标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并将其价值确定为购买价格。购买式的并购使目标公司丧失经济主体资格。并购价格实际上是被并购公司偿还债务以后的出价,因此从法律上讲,并购双方在完成并购之时即已对被并购方的债务进行了清偿。如果并购主体双方不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或者并购方实力雄厚;或者虽资金不足,但通过购买式并购对本身发展确有好处;或者是破产企业在宣告破产后的核定价格低,则采取购买式并购方式较为有利,从法律上讲这种并购方式最为直接简便。
2、承债式并购。即在并购目标企业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净资产为零时),并购方以承担目标企业的债务为条件全面收并购购目标的全部资产。此方式实行的法律后果是并购目标公司的法律主体资格消灭。从法律上讲这种并购形式是并购目标的债务、资产一并接收,以承担并购目标的债务来实现并购。此交易不是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以债务和整体产权价值之比而定,通常目标公司具有某种潜在价值、资源或其他潜力。从法律上讲,此种形式的并购必须特别关注债务的阳光性,即“阳光债务”。防止出现债后债、债中债,即“暗债”。
3、吸收股份式并购。即将并购目标的净资产作为股份吸收到收购方,使并购目标的投资者成为收购方的一个参股股东。通常发生于并购目标资大于债的情况下,其中包括资产入股式、股票交换式等。
4、控股式并购。即并购方通过购买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份,来达到对并购目标公司的控股,实现并购。其法律后果是并购目标公司的法律主体资格仍存在。并购方作并购目标公司的新的控股的股东,并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并购目标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种方式不是以货币资金或债务转移作为必要交易条件,而是以拥有企业股份额为重要特征,以对并购目标企业实现控制,达到控股条件为依据,实现对并购目标公司的产权实际占有。这种并购形式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兴起及产权交易、资产的可流通性日益加强而越来越成为企业并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上述几种并购方式的存在是有前提的:一是基于并购目标的财产有无净值,及净值多大。换言之,是资大于债,资债相等,还是资不抵债。二是基于并购目标的所有者是否完全放弃并购目标的财产所有权。购买式和承债式并购,实际上是并购方购买了并购目标的资产的产权,成为并购目标的资产所有者及债务承担者,原所有者将原有资产、债权、债务一并转移。当资大于债时,则取得大于债那部分的价值,失去并购目标的财产所有权。吸收股份式通常也发生在并购目标资大于债的情况下。并购目标的所有人将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并购方,成为并购方的一个参股股东,并购目标的所有人不再对入股资产本身享有所有权,但其拥有了一定的股权。与其他股东同股同权同责。
无论是购买式、承债式还是吸收股份式,并购目标均完全丧失市场经济主体资格,其经济实体不复存在。而控股式则并购目标不丧失市场经济主体资格,并购目标通过大量吸收股份而变更股东,原股东成为参股股东,新股东成为控股股东,并由此取得并购目标的经营决策权。
除上述较为规范的并购形式外,在并购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变通的并购形式。第一,先承包经营后并购。第二,先租赁经营后并购。第三,无偿划拨式并购。第四,先破产后兼并。第五,接管式并购。
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篇5
目录
总则.....................................................2 第一章合同签订...........................................3 第二章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4 第一节收集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5 第二节收集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6 第三节了解企业法律风险准则............................7 第三章法律风险评估.......................................8 第一节法律风险识别....................................8 第二节法律风险分析...................................10 第三节法律风险评价...................................12 第四章法律风险应对......................................13
总则
第1条宗旨
为指导律师办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律师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以下简称“指南”)、《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以下简称“评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关于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2条定义及业务范围
2.1本指引所称律师办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是指律师事务所接受企业的委托,指派律师为委托人提供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法律服务,为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提供支持与协助。
2.2律师办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的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2.2.1收集企业法律风险内外部环境信息; 2.2.2了解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2.2.3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并出具《企业法律风险清单》; 2.2.4对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2.2.5制定法律风险应对方案;
2.2.6出具《企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 2.2.7出具《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总体报告》。
2.3律师办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过程中,应当根据以下因素调整工作范围:
2.3.1委托人的委托范围;
第2页 2.3.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目标及期望达到的效果; 2.3.3委托人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的预期; 2.3.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预算。第3条特别事项
3.1本指引旨在向律师提供办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方面的经验,而非强制性规定,仅供律师在实践中参考。
3.2本指引仅供律师在办理法律风险管理业务中的操作性层面参考,其中涉及到的专有名词、理论体系、计量方法等均不对其做阐述,请律师自行了解。
3.3律师从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政策文件,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独立进行工作。
3.4律师从事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有关的法律服务时,可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一章合同签订
第4条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4.1律师应以律师事务所名义与委托人订立书面的《法律服务合同》,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4.2律师应与委托人就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的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成果进行充分沟通。在项目目标确定的前提下,依据委托人开展本项目期望达到的结果,确定详细的工作范围。
第5条《法律服务合同》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5.1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开展的目标; 5.2律师的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第3页 5.3律师与委托人的权利义务分配,其中需明确企业有配合的义务,在项目进行中需提供必要的人员、资料、场地等配合;
5.4项目的持续时间; 5.5项目的法律服务费用; 5.6承办该项目的人员; 5.7项目的工作成果。
第二章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第6条本指引所称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指应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与法律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归纳的一系列过程。
第7条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一个动态过程,律师在取得委托人授权的情况下,可协助企业保持法律风险环境信息的持续更新。
第8条律师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应遵循以下原则:
8.1全面性原则。律师应当全面收集与企业法律风险相关的内外部环境信息,并多角度了解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8.2专业性原则。在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过程中,律师应从专业角度对信息素材进行筛选判断。
8.3保密性原则。律师在收集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时所获得的企业商业秘密,应当履行保密义务,不将相关信息透露给无关第三方。
第9条律师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9.1对企业现有与本项目相关的文件进行调查,例如合同、以往诉讼、人力资源、企业内控制度等。
9.2对企业实地考察及对内部人员进行调查,可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单独访谈、集体研讨、电话交流等方式。律师需根据项目目标,选择适宜调查对象,通常可选择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开展此类工作。
第4页 9.3对企业涉及第三方主体进行调查,可采用电话交流、实地拜访等方式。律师可选择处于企业上游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主体、企业竞争对手、利益相关方等进行调查。
9.4对企业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可采用电话交流、实地拜访等方式。律师可选择工商部门、税务机关、当地法院、检察院及其他第三方行政机关进行调查。
9.5对企业所在行业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重点案例等进行检索,通过全面调查充分了解企业所处法律环境。
第一节收集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第10条本指引所称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指企业外部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法律等各种相关信息。
第11条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1.1宏观环境,包括但不限于:
11.1.1该企业所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比重;
11.1.2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例如经济发展趋势、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进出口发展趋势、CPI及PPI等;
11.1.3该企业所在行业的社会环境分析及技术环境分析; 11.1.4该企业所在区域的发展状况、政府支持、资金情况等。11.2企业所在行业自有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11.2.1该企业所在行业的业务模式及特点; 11.2.2该企业所在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系; 11.2.3该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供需状况分析; 11.2.4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状况分析.11.3法律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第5页 11.3.1该企业所在行业的法律及政策情况、变化及热点事件等; 11.3.2国内外与该企业相关的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情况极其变化; 11.3.3与该企业相关的监管体制、机构、政策以及执行等情况; 11.3.4该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对法律、合同、道德操守等的遵从情况。
11.4企业自有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11.4.1与该企业相关的市场竞争情况; 11.4.2该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
11.4.3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
第12条当企业为跨区经营时,律师在进行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收集时,需关注不同区域中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之间的差异。
第二节收集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第13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指企业内部与企业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
第14条律师收集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需企业提供相关资料的,应要求企业在合理或约定时间内向律师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原件或与原件审核一致的复印件。
第15条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5.1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5.1.1企业的战略目标; 15.1.2企业的治理结构; 15.1.3企业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
15.1.4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流程/活动、部门职能分工等相关信息;
第6页 15.1.5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合同及其管理情况;
15.1.6企业相关抵押、质押、留置权等担保权益及与担保权益有关的情况; 15.1.7企业关于土地使用权的情况; 15.1.8企业重大债权债务的情况: 15.1.9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15.1.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15.2企业与法律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5.2.1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现状及工作机构设置; 15.2.2与企业有关的重大合同;
15.2.3企业曾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未了结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或可能发生该类事件的情况;
15.2.4利益相关者的法律遵从情况和激励约束方式。15.3企业法律风险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5.3.1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使命、愿景、价值理念;
15.3.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职责、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情况; 15.3.3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
15.3.4企业曾发生的法律风险事件的情况; 15.3.5企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库和法律风险库; 15.3.6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5.3.7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法律风险工作开展状况。
第三节了解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第7页 第16条法律风险准则是衡量法律风险重要程度所依据的标准,律师通过对该准则的了解,进而了解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价值观、资源、偏好和承受度等信息,并将其在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及应对等后续工作中进行应用。
第17条律师应当在后续工作中,持续深入并改进对企业法律风险准则的了解。
第18条律师可通过考虑以下因素了解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18.1企业现行法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所涉部门、人员等; 18.2企业现行内控制度;
18.3企业现行法律风险管理实施程度; 18.4企业管理层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态度;
18.5企业法律部门及风险控制部门在企业中的战略定位;
18.6企业现行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中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应对的工作流程;
18.7企业现行重大法律风险确定原则。
第三章法律风险评估
第一节法律风险识别
第19条本指引所称法律风险识别,是指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具体是指律师对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重要业务流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查找,并对其描述、分类,分析归纳其原因、影响范围与潜在后果的活动。
第20条法律风险识别最终以企业的法律风险清单的方式表现。第21条律师进行法律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21.1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信息中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事件及其背景信息;
第8页 21.2与该风险事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变化信息;
21.3企业对引起风险事件的控制力,包括控制事件的制度、人员、流程等; 21.4可能引发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 21.5该风险事件可能引发的后果与涉及范围; 21.6与该风险事件相关的各方主体。
第22条律师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及双方约定的工作范围,选择合适的角度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根据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识别;根据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识别;根据利益相关者识别;根据引发法律风险原因的识别;根据法律风险事件发生后承担的责任梳理;根据法律领域识别;根据法律法规识别;根据以往发生的案例识别等。
第23条律师在选择法律风险识别框架角度时,应当考虑如下方面: 23.1委托人的委托范围; 23.2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的目标; 23.3选择不同构建角度所覆盖的范围; 23.4选择不同构建角度所侧重的重点; 23.5选择不同构建角度的实际操作难易程度; 23.6选择不同构建角度的支撑材料数量及质量。
第24条律师在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时,应当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24.1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即要尽可能没有遗漏地识别企业可能会涉及的全部法律风险及风险行为;
24.2风险识别的系统性,即应保证识别出来的法律风险及风险行为在逻辑上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而不应该存在交叉或遗漏的现象;
24.3风险识别的有效性,即对法律风险及风险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该风险的内涵、外延,并且通俗易懂。
第9页 第25条编制《企业法律风险清单》 《企业法律清单》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25.1基础信息区。对法律风险事件及相应风险进行描述。
25.2法律信息区。对法律风险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引发的责任和后果、相关代表性案例集法律处理意见进行描述。
25.3管理信息区。对法律风险涉及到的企业部门、人员、业务流程、其他主体等进行描述。
第26条编制《企业法律风险清单》的流程如下:
26.1收集整理查找出的法律风险事件,并对其按照选定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
26.2明确描述每一法律风险事件所对应的法律风险;
26.3对每个法律风险设置相应的类别、编号及名称,并填入《企业法律风险清单》的基础信息区模块;
26.4梳理每一风险点对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后果;
26.5将收集到的企业内部环境信息中的案例信息分类对应至不同风险点; 26.6将法律法规、相关案例、法律后果等内容填入《企业法律风险清单》的法律信息区模块;
26.7将风险点会影响的企业部门、人员、业务流程等内容填入《企业法律风险清单》的管理信息区模块。
第27条律师将编制完成的《企业法律风险清单》向企业各部门下发,设计部门法律风险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征求各部门对本部门相关法律风险清单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对法律风险清单进行调整,可采用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电话拜访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
第二节法律风险分析
第10页 第28条本指引所称法律风险分析,是指对识别出的法律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包括对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及法律风险影响程度的分析,为法律风险的评价和应对提供支持。
第29条律师需考虑以下因素后,选择定性、定量、半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开展法律风险分析工作:
29.1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 29.2法律风险发生的影响范围;
29.3影响范围中的所有因素的可度量程度,包括现有数据资料的完整性,评价模型的合理程度等;
29.4企业现有风险控制水平;
29.5不同分析方法的工作开展难易程度及开展成本; 29.6选择不同分析方法得出结果的可操作性与可参考性。
第30条律师开展法律风险分析工作,应当考虑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30.1引起风险事件的原因及该原因事件发生的频率:
30.1.1律师可从外部监管、外部利益主体、内部流程及部门、人员配合等角度考察;
30.1.2律师应独立考虑不同角度原因对风险事件的影响;
30.1.3律师应考虑不同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风险事件的影响。30.2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0.2.1律师应参考历史中该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及相关案例; 30.2.2律师应参考该风险事件的外部主体监管及内部控制监管程度; 30.2.3律师应参考该风险事件的相关主体的法律素质、法律风险偏好程度。30.3风险事件发生的后果、后果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
第11页 30.3.1律师可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角度衡量; 30.3.2律师应考虑三种法律责任本身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
30.3.3律师应考虑三种法律责任在企业内部、利益主体及社会中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力;
30.3.4律师应考虑三种法律责任可能带来的财产损失金额。第31条律师开展法律风险分析工作,应当注意: 31.1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及项目的目标开展工作; 31.2定期与委托人沟通,及时调整法律风险分析方法; 31.3需考虑所选择的分析方法的自身局限性; 31.4需优先选择企业熟悉或现行使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第三节法律风险评价
第32条本指引所称法律风险评价,是指将法律风险分析的结果与企业的法律风险准则相比较,或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立法律风险等级,以帮助企业做出法律风险应对的决策。
第33条律师开展法律风险评价工作的流程如下: 33.1调整并完善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33.2将法律风险按照法律风险分析的结果排序;
33.3将每一法律风险分析结果与企业法律风险准则比较,依据结果(高于、相同、低于)进行分级;
33.4律师根据上述分级结果,结合委托人要求,确定重大法律风险原则,并明确重大法律风险。
第34条重大法律风险确定原则为: 34.1风险分析结果高于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第12页 34.2风险造成的后果严重或损失度很高。如果某项法律风险的风险水平较低,但其属于损失度很高,发生可能性较小的风险,仍应认定为重点法律风险;
34.3法律风险中所含某一项或某几项的风险行为的风险水平很高。如果某项法律风险的风险水平较低,风险损失度也并非很高,但其所包含的风险行为中有一项或几项的风险水平很高,该风险也应认定为重大法律风险。
第35条律师在确定重大法律风险时,应当注意:
35.1依据上述原则确定重大法律风险时,具体的筛选标准不是绝对确定的,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进行调整;
35.2对重大法律风险的数量限定应当作为考核是否属于重大法律风险的条件之一;
35.3重大法律风险的确定应当从企业总体层面角度考虑,对于涉及某项重大法律风险的部门来说,该风险在其部门内部的重要程度不一定高于其他非重大法律风险。
第四章法律风险应对
第36条本指引所称法律风险应对,是指企业针对法律风险或法律风险事件采取相应措施,将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第37条律师在开展本章工作时,应当与委托人共同进行,由双方共同协商选择法律风险应对策略、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现状,以及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
第38条律师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的目标主要有:
38.1一是有效性,即应对计划确实能够满足风险应对的需求、发挥风险应对的作用;
38.2二是操作性,即在企业现有资源条件下,应对计划确实是可操作、可执行的;
第13页 38.3三是统筹性,即从全局角度对各项应对措施进行统筹、整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38.4四是规划性,即从长期规划的角度设置应对措施实施的先后主次,循序渐进地实现风险控制。
第39条律师制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的原则为:根据风险应对现状评估结果确定应该采用的控制措施类型。
39.1对于评估结果为机构、人员或经费配置不足的风险,应采用资源配置类的措施;
39.2对于评估结果为无管理要求或要求不明确的风险,应采用制度、流程类或标准、规范类的措施;
39.3对于评估结果为有明确要求但未得到严格执行的风险,应采用技术手段类或活动类的措施;
39.4对于评估结果为风险意识有待提高的风险,应采用培训类的措施。第40条律师制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可以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40.1律师在法律风险应对现状评估表基础上,根据风险应对计划制订方法制作法律风险应对计划表,并拆分至各相关部门。
40.2各相关部门填写法律风险应对计划表,提出本部门负责的法律风险应对措施,并明确各项措施的完成标志、完成时间等内容。
40.3项目组汇总整理各部门填写完成的法律风险应对计划表,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调整重点为风险应对措施。
40.4项目组将调整后的法律风险应对计划表再次发给各相关部门确认后,形成最终法律风险应对计划。
第41条编制《企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 《企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41.1明确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及工作开展范围;
第14页 41.2在《企业法律风险清单》基础上,增加应对信息区模块,其中包括: 41.2.1风险点对应的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律师与委托人在确定每项法律风险的应对态度时,应首先根据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度,分析判断其在不同应对态度下的风险控制成本和风险控制收益,然后将两者进行衡量比较,并选择其中收益成本比最大的一种态度,有规避、降低、转移、接受或其他策略。
41.2.2风险点对应的法律风险应对现状。评估应对现状时,可通过制作法律风险应对现状评估表格,发放至企业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填写,作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
41.2.3风险点对应的法律风险应对计划。
第42条本指引中有关风险评估技术的运用方法,参见《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第六章内容。
浅议律师如何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 篇6
关键词:律师,法律服务,法治政府
一、政府聘用律师试行现状
伴随着我国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 政府在社会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以及需求的复杂性日益提升, 同时结合我国构建法制社会的需求, 我国地方城市广泛的开启了聘用律师服务的试行。在地方政府聘用律师的试行过程中, 不同地区由于其需求点的不同, 其推行聘用律师进行的服务内容也不同。我国一线城市例如北京、广州等地区在推行聘用律师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律师的聘用, 进而优化改善政府在依法行政等方面问题;而在对于二线城市中, 较多政府在聘用律师服务的过程中, 主要工作重心是通过律师面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性服务上。政府在聘用律师服务的过程中, 由于地方主要矛盾点以及需求点的不同, 具体的展现也有所区别。伴随着当代我国政府律师服务聘用试行的发展, 应当结合试行实践总结进而树立一个统一的框架作为律师服务聘用机制对于政府律师服务的聘用进行指导。
二、政府引入律师法律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1. 强化政府依法行政
2004年我国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其中具体提出了我国政府的法制目标,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行政手段以及方式形成了良好的约束。2010年我国国务院又推出了《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 其更加具体的说明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 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 进而以我国政府转型为背景, 以现代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来说, 强化政府的依法行政改革, 严格的确保政府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就必须通过法律专业人士聘用来配合进行。利用律师的相关专业知识, 进而使得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行为更加规范, 不断提升信誉。
2. 优化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应
就我国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流程或是审议程序、内容现状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不足, 具体体现为:我国地方政府在进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 往往是根据上级领导的会议发言、指示, 并没有充分的经过调研论证, 便进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同时也没有严格的审议程序。此外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缺乏可操作性。通过律师的聘用, 可以有效的帮助政府在进行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审议程序以及制定流程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法律指导建议。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规避由于政府法律专业能力的不足所形成的法律纠纷问题, 进而优化我国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应。
3.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其虽然不直接受地方政府的指导,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引导以及保障。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国际间的贸易活动频繁, 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的贸易冲突事件数量也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以及企业在市场化经济贸易活动过程中的法律知识以及风险规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而通过政府聘用律师, 可以有效的帮助国家、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外贸易活动关系形成有效的法律指导, 同时能够极大的规避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 在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被再次激发。其中主要表现为企业改革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拆迁补偿等问题, 相关政府的负责人由于对相关法律知识把握得不够准确, 进而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 导致不符合法律程序的行为出现, 进而引起了地方民众的不满, 同时也影响了地方社会的安定。在对以上问题的改善过程中, 通过律师法律服务的引入, 以有效地利用律师法律服务, 优化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律师如何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
1. 强化法律宣传, 优化政府依法行政现状
强化法律宣传可以改善政府依法行政现状, 其主要从两大方面来推行, 一方面是对于政府内部的法律宣传;另一方面是对政府外部的法律宣传。在两大方面的工作推行过程中, 都应当展现以律师为平台进行推进。同时在法律宣传工作的推进过程中, 内外部法律宣传的目的以及方式也要注意不同方面的展现。首先, 在对政府内部的法律宣传方面上, 律师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解和宣传, 有效的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法律效力的认识, 进而保障其在未来的行政手段以及方式方法上采取合法有效的施政方法。其次在对于政府外部的法律宣传方面, 律师通过配合政府工作, 对民众进行有效的法律宣传, 既可以有效的强化民众法律意识, 还可以提升民众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能力, 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手段的不断完善。
2. 以律师为信访桥梁, 化解政府公共危机
信访是公民权益维护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国政府中具有针对性的信访机构作为民众信访的接待以及事宜的处理。但就我国政府信访工作现状来看, 矛盾的突出使得从某些方面而言反而降低了我国政府信访机构的工作效率。其原因在于, 民众的投诉一旦得不到信访机构的回应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便认定是政府的官官相护, 加剧了政府与民众间的矛盾冲突。在政府聘用律师之后, 律师可以作为信访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律师作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 可以更专业的对于民众的诉求进行合理有效的解答, 能够更好更快的化解矛盾, 减少或消除冲突。从而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
3. 提升政府抵御相关规范性文件法律风险能力
在政府进行市场经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 由于我国政府相关人员法律专业知识把握不足, 进而也就需要律师作为政府的法律参谋。通过律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为指导, 让律师有机会参与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性文件, 以曾强法律法规性文件抵御法律风险能力。在此过程中, 律师就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性文件内容以及可行性上进行分析论证, 依法为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防止同上位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相背。律师也可帮助政府强化对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确保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 最大限度上提升政府对法律风险抵御的能力。
4. 提供模块化的专业法律服务产品
在政府运作的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机构其具体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在律师聘用的过程中, 政府应当提倡以部门机构职能需求为主导进行模块化的法律服务产品定制。比如针对劳动部门, 律师可以设计一个配合劳动部门解决劳动仲裁的法律产品;针对环保部门, 律师可以设计一个如何规范环境执法的法律产品等等诸如此类的产品, 其意义在于通过模块化的专业法律服务产品, 形成政府依法施政的工作运作机制。
综上所述, 政府可以通过律师的法律专业化服务能力有效的满足我国政府机关的依法行政需求, 同时加快推进我国法制政府、法制社会的构建进程, 有效维护我国经济环境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初探 篇7
关键词:值班律师制度;完善;意义
中图分类号:DF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09)04-0115-03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是指由政府买单,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在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等部门值班,免费为当事人即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或者作为被指控人的代理人,帮助被指控人申请延期审理、进行保释听证或者处理其他法律事务。设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在我国毕竟是第一次尝试,要想建立规范的值班律师制度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做进一步的探索。
一、我国值班律师制度试点情况介绍
200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我国商务部、司法部共同确定,将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作为在我国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项目的首个试点县,旨在推动我国法律援助体制与国际接轨,为以后在全国普遍建立这一制度积累经验。修武县首期选聘参与试点项目的值班律师共18名,分别在县法院、公安局、看守所、城关派出所各设立一个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项目自2006年9月正式启动至2008年3月结束,值班律师共接待咨询事项1735起、接待来访人员1953人,其中帮助解答咨询1161起、引导申请法律援助171起、引导至相关部门267起、其他136起。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扩大试点,焦作市率先实现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11个、参与值班律师150名。在省会郑州,2008年7月也开始在郑州中级人民法院设立值班律师办公室。
二、对中国法律援助值班制度的探索
我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试点项目实施完毕,获取了可贵的实践经验。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立这种制度还需要做一个理性的探索,为将来在全国建立这项制度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一)法律上的保障
《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对于值班律师服务和律师讯问在场权问题没有规定,使得试点项目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具体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困难较多。由于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或政策依据,试点阶段是靠政府协调开展工作,在全国推广和建立值班律师制度没有稳定的制度保障是不可能的,建议值班律师服务能写入宪法、法律援助法、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从法律上保障该制度的建设。
(二)人力资源和政府资金的保证
法律援助的资源与需求矛盾是世界各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在人力资源方面,修武县试点之初,考虑到法律援助专职律师人员少,无力承担值班工作;而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是社会律师的基本生存手段,政府不能强制要求他们参与项目。修武县对律师介绍宣传值班律师项目,结果有98%以上的社会律师都表示要积极参与,而且也实际参加了项目的实施。尽管如此,为克服法律援助资源的不足,还是要认真考虑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审判所主任小查尔斯.J.奥格利特里的建议,参考在资源与律师人数都很相似的南非,建立一种包括律师界和后备律师界、法律专业人士在内的义务性慈善服务作为补充。实际早在2002年12月3日,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并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援助志愿者分会。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是促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级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团组织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院校师生积极参与。
在政府资金的支持方面,国外值班律师制度运行资金均由政府支付。在我国开展的试点项目下,项目运行经费全部由项目单位支付,现在项目已经实施完毕,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首先要考虑解决的应该是资金保障问题。根据我国《法律援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公民的承诺。因此,值班律师制度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资金理所当然地应当由国家财政拨付,即由国家出资购买社会律师的服务提供给公民。
(三)组织管理机构的确立
国外律师值班制度管理机构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我国试点阶段是由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联合管理,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具体的实施管理。我们认为,将来该制度在全国推广,应该实行双重管理,即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值班律师的行政管理,法律援助管理机构进行具体业务管理。因为:第一,根据我国《律师法》规定,律师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而没有实行行业管理,值班律师工作是律师工作的一部分;司法行政机关对有违反法律、法规、律师职业纪律行为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有权给予惩戒。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值班律师工作实行行政管理有利于该制度的健康发展。第二,值班律师制度是法律援助制度的组成部分,法律援助管理机构对值班律师工作实行业务管理是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四)值班场所的设立
值班场所的设立,决定于值班律师服务对象的确定。试点阶段我们主要在法院、公安局、派出所和看守所设立,监狱是空白。法院、派出所是矛盾、纠纷的集中地,自然应该设立。看守所是法律服务的敏感区,设立值班律师办公室很不容易,但经过努力设立了,而且效果很好。监狱在试点阶段我们没有设值班律师办公室,但很有必要设立。在宪政意义上,罪犯权利的保护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权保护状况的衡量标尺,而且还是一个国家是否达至法治状态的重要标志。我国《律师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都没有给已决犯设定一个得到专业律师帮助的正当合法救济渠道,很多法律规定的权利因此而无法实现。值班律师如果能在监狱设立,无疑是填补了监狱法律服务的空白。在值班律师制度建立初期,要量力而行,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不能包揽一切,处处设立值班律师,但应该保证在各法院、公安局、派出所、看守所和监狱设立值班律师办公室,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五)服务对象的倾斜
国外值班律师服务对象涉及刑事案件多,服务对象的重点是侦查阶段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他们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值班律师服务。如加拿大,设有24小时、一年365天的值班律师电话服务热线;英国法律规定律师在场警察的讯问才是合法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聘请律师,值班律师应在接到警察局电话后45分钟内赶到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我国被羁押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分为两大类:一是刑事已决犯被羁押在劳动改造场所即监狱。在监
狱的高墙内没有一个合法的渠道能让他们得到律师的专业法律服务。二是刑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被羁押在看守所。被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在侦察阶段很难得到律师服务,律师会见难一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是因为《律师法》第33条和《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有矛盾。另一方面是公安局和检察院的办案人员主观上担心在侦查阶段律师的介入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影响案件的侦破,有抵触情绪。另外,客观上存在警力不足等问题。但处在侦查完毕的起诉阶段的被告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能力负担律师费用的可以自行聘请律师得到律师的专业法律服务,会见次数不受限制,没能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也可通过申请法律援助得到律师的法律服务。
我们试点项目在法院、公安局、派出所设立的值班律师办公室提供的值班律师咨询服务没有经济和案情审查标准,可以说是全体公民人人均可享受的一种社会福利,但其服务对象都是民事、经济、治安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没有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在看守所设立的值班律师办公室,他们向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罪犯人权的直接保护,但因法律规定的冲突以及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被羁押人员都能得到值班律师的服务,主要对侦查终结的被告人和被羁押的少年犯提供值班服务,这种服务也不是随时的和便捷的,一个星期有两天值班时间,值班的两天也不是全天候地提供服务,要在办案民警和审讯室都空闲的时候提供服务。对正在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试点值班办公室进行了警察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的尝试,但得到服务的人数很有限。监狱没有设值班律师办公室,服刑人员无法得到值班律师的任何服务。可见,在我国,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最需要法律服务,但得到的法律服务却最少。
从国际人权保护的形势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值班律师服务应该向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倾斜,我们有条件也应该为在押的罪犯提供8小时工作日值班律师当面咨询服务和设立24小时值班律师电话服务热线,也可以先对那些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提供值班律师在场讯问服务,积累经验后逐步全面实施。为保证安全,可以实行电话录音和讯问全程录像制度。只有这样,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监狱服刑人员才能随时地、真实地感受到值班律师制度的阳光照耀,我们的值班律师制度才能真正起到控辩平衡作用以及对在押罪犯的人权保护。
(六)服务范围的扩大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服务的职责范围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告诉当事人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及如何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2)告诉当事人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消除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产生的疑虑;(3)帮助当事人准备和查阅诉讼文书和资料;(4)帮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起申诉、控告;(5)帮助符合条件的被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监视居住;(6)协助当事人申请延期审理;(7)协助当事人参与诉讼和非诉讼调解、仲裁活动;(8)帮助当事人申请上诉;(9)帮助当事人书写法律文书和其他文书;(10)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帮助当事人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11)对于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而又确需法律帮助的当事人,可以告知当事人如何获得社会律师帮助;(12)对涉法上访案件当事人进行正确引导和疏导。
(七)律师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国外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才能有资格成为值班律师。而我国在试点县由于律师资源十分有限,制约了值班律师的选拔方式,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培训范围仅限于法律援助基本知识、接待技巧和值班纪律,根本谈不上设置更高的值班律师准入门槛,在资质方面没有有效的确认方式。在试点实践中,值班律师遇到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值班工作专业性非常强,没有法律援助相关工作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律师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值班工作的需要。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明确值班律师的准入门槛,对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的律师统一进行规范的准入选拔考试,值班律师还要进行系统的定期培训,以熟悉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培训范围应向专业化、专门化方向发展,保证律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法律援助机构可根据社会律师的专业建立不同业务类型的值班律师档案名册,根据其业务特长,登记进入不同业务类型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档案名册。法律援助机构再根据值班律师档案名册,结合实际业务需要,确立值班律师日常值班制度,定期指派档案名册上的律师到法律援助值班办公室轮流值班,满足当事人专业服务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制度推广的过程中。逐步实行值班律师实习制度,确定一定的实习期,在实习期内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加强新任值班律师的培训,以保证新任律师的工作质量。
(八)服务便捷性的提高
项目运行过程中,值班律师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现场面对面提供咨询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受时间的限制比较大,当事人只能在工作日,在律师值班的时间内进行咨询,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值班律师服务的受援人员数量。另外,在看守所,由于怕影响案件的侦查,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得到值班律师法律服务的时间和渠道受到的限制更加严重。所以,在以后的运作中,除8小时工作时间保证正常值班外,可考虑借鉴英国、加拿大24小时电话咨询方式,或建立网络在线咨询等方式的服务以弥补现有方式的不足。
(九)长效协调机制的建立
值班律师办公室设在法院、公安局、派出所、看守所内。法律援助机构与法院、警察机构之间都建立了非常自然的工作协作关系。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如果离开了法院、公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就无法真正为需要的当事人服务,因此,建立起法律援助机构、法院、公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关系,明确相互之间在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是必需的。目前,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主要是通过开协调会的方式展开的,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为了使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更好地长期稳定地开展,建立制度化的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十)观念上的更新
【企业法律顾问律师】推荐阅读:
在全市律师法律服务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致辞07-23
企业法律顾问工作10-17
企业总法律顾问08-05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08-27
企业法律09-24
企业经营法律07-03
常年企业法律顾问方案07-03
镇健全企业法律顾问05-27
企业常年法律顾问费用08-11
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内容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