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现状和发展

2024-05-13

中俄贸易现状和发展(共8篇)

中俄贸易现状和发展 篇1

浅谈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发展策略

刘菲 国贸1 20083019006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玉要的地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拓国际服务市场,不仅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的要求。我国贸易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法律的不健全,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匮乏等都迫切需要服务业的重视和解决。

关键字:服务贸易;贸易结构;法律法规;专业人才;进出口

服务业是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一、发展服务贸易是保持我国外贸优势的迫切任务

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额每年以30 %的速度高速增长,截止到2004 年底,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世三年来,我们正逐步履行人世前开放我国服务业的承诺。无论是从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来说,还是从适应国际竞争来看,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扩大服务贸易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扩大差异产品,积极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更具有改善当前我国贸易结构的现实意义。总之,发展服务贸易既关系到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只有46亿美元,2004年以上升到1286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字已超过2000美元。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不足0.6%,居世界第34位;2003年,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2.8%,居世界第9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点主要动力,据统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2001年我国占有33.6%,而发达国家大都在65%以上,美国则高达76%,1

像印度、巴西、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

在此产业基础上,我国服务贸易,一方面,自改革开放来的确获得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具体而言,我国贸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 落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巨额逆差,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落后。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规模小,占GDP总额的比率小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仍然较少,占GDP的比率也比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第三产业总值为84721.4亿元,占GDP的40.0%;2007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03879.6亿元,占GDP的40.4%;2008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20486.6亿元,占GDP的40.1%。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产业一直是GDP的重要贡献力量,对美国来说其GDP的80%来自于第三产业,而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也达到了50%。

(二)贸易结构不合理,局限于传统服务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金融、房地产等新型服务业得到各发达国家的亲睐而根据我国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值,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占40%,金融业占10%,房地产业占11.4%;2008年我国40%的第三产业来自于传统服务行业,14%来自于金融业,10%来自房地产,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三)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现代服务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需要大批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但由于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提供者只需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加之对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

目前,国内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不科学,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数量也较少。一方面,我国立法技术滞后、专业性、技术性程度低,表现为内容陈旧,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某些法律冲突严重,表现为内外不

一、相互矛盾。不少立法对外国服务贸易提供者规定的权利义务明显与GATS原则不符,易招致“非歧视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质疑。而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都是对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提供方式进行规范,对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很少涉及,甚至空白。这反映出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五)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类别仍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等低附加值行业上,而像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性、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出口严重不足;从服务的进口看,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正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极不均衡,形成了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

四、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转变观念,把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把服务业发展放到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中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力度,参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与合作,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国在服务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二)加强对GATS等规则的学习和研究,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其发展要求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涉及培育和保护国内服务业等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GATT、GATS、WTO有关条款的学习和研究,将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以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保护企业和个人在海内外的合法权益。要根据GATS的要求,逐

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想要使服务业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既要继续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产业的优势,又要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保险、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新的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培养服务贸易专业型人才,加速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服务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对国内外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对独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成立培训机构给予审批便利。教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服务贸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资服务企业的大批进入而造成国内人才的流失,为服务贸易积累和培养长期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加速服务企业的自主创新,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高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竞争,积极有效的利用外资,有序的承接国际现代化服务业转移,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

(五)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中国应根据WTO、GATS的规定,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有符合国际现行标准的法律法规。一是修订完善已经颁布的法律,解决不同法律之间的问题,将行之有效的法律解释性条款补充到程序法和实体法之中;将按照职能部门设立或带有职能部门色彩的法律整合修订为统一规范的法律。二是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场化发展原则的政府规章,将立法层次较低的政府规则和地方法规,依次上升到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三是对于一些服务行业存在的法律空白,我们要加强探索与研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

服务贸易良性发展

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企业监督,促进国内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引导外资合理有序流向服务贸易领域,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服务外包承接业务,吸收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服务出口也需要“走出去”的行业,如劳务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服务,直接面对国外的不需要流动的消费,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巩固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地位。

五、总结语

综上分析,中国虽处于服务贸易大国之列,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服务贸易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服务需求的比重。二是要加快调整产业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同时,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建立动态指标评价体系,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要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重视教育和人才,加强对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等高等要素的孵化,鼓励竞争和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孔祥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与社

会.2009(3)。

[2]杨利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3]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经济问题(10)。[4] 钟宁波.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商业现代化(4)。

[5]张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 ] .中国市场,2009(35)。[6] 杨利娟.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 .经济研究导刊,2009(2): 169-474

中俄贸易现状和发展 篇2

一、奢侈品消费流失原因探讨

1. 境内外价差是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

由于奢侈品牌定价策略、汇率及税收等多方面影响, 中国境内奢侈品售价与海外相差40%至60%之多, 巨大的价格差异无疑是奢侈品购买力向境外涌出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标明税率, 化妆品为50%, 1万元以上高档手表为30%, 箱包类奢侈品为30%, 除此以外, 奢侈品还需缴纳0-45%的消费税。高昂的关税为原本就居高不下的奢侈品售价增添了更多的价格砝码。而近年随着欧元的大幅度贬值, 一些奢侈品境内外的购买价格甚至相差一倍之多, 无怪乎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把目光投向海外, 减少境内消费需求。

2. 品牌区域策略是消费外流的又一因素

虽然大部分奢侈品牌已进入中国多年, 但由于地区购买力、消费者偏好等差异, 奢侈品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策略也存在着很大差别。除了款式、尺码等差异外, 很多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仅是其整个销售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 如Valentino在中国地区仅投放副线品牌Red Valentino;Chanel在大陆大部分地区销售化妆品、腕表类产品, 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店投放部分成衣系列;而Hermes虽在北京已开设5家店面, 但也仅在新光、国贸店销售部分成衣, 其余店面都只投放腕表、丝巾类副线产品。奢侈品在中国大陆的产品线远不能满足大多数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更看重款式和购买体验度的消费人群来说, 境外消费显然意味着更多选择。

3. 海外代购的兴起引发新一批境外消费热潮

现如今, 互联网上丰富的代购商家已经把境外购买奢侈品变成了一件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轻松完成的愉快体验。不仅是淘宝上的个体商家, 连亚马逊、巴黎春天百货等知名商企也看中了海外代购这一市场, 纷纷向中国消费者开放购买渠道、简化购买手续。2014年11月, 美国亚马逊更是为了招揽中国消费者宣布提前一天开启“黑色星期五”特卖活动, 美国各大百货公司也纷纷与支付宝公司签署支付合约, 部分商品不但可以减免运输费, 甚至可以在购物网站上下单直邮到中国境内的指定地址。有调查显示, 70%的中国消费者通过代购渠道购买过奢侈品, 2014年全年海外代购市场份额可达到550亿-750亿元规模。“代购”让中国消费者在享受海外奢侈品实惠价格的同时节约时间、交易成本, 是导致奢侈品海外消费的又一成因。

4. 中国居民出境机会大幅增加

随着中国近几年开放步伐加快, 出境旅游已成为普通大众“说走就走”的自由生活方式。经调查, 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比例显著增加, 从2008年的53%升至2012年的71%, 其中香水、腕表和箱包类位列中国消费者境外开支比例前三名。各大旅行社为满足出行者需求, 在欧美、日韩等地的行程中纷纷加入购物环节, 有些旅行社更以安排超长时间的境外奥特莱斯购物作为招揽游客的噱头, 日益繁荣的海外旅游市场也成为刺激境外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

5. 境内消费者日趋理性化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丰富性, 中国消费者通过上网了解奢侈品信息、查询品牌海外售价也成为常态, 奢侈品的境内外价差已不再是秘密。而在本土市场, 许多奢侈品牌也会将其销售业绩不理想的产品在过季之后转到奥特莱斯品牌店打折处理。一件Max Mara的经典大衣过季打折后价格就会便宜几千元。虽然奢侈品牌此举的经营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国市场销售额, 但巨大的价格差异也让中国消费者冷静下来, 认清奢侈品价值的本来面目, 抑制在境内门店消费的冲动。

二、电商模式, 奢侈品在中国本土的救星?

为了寻找奢侈品牌在中国本土的销售量破解之路, 众多商家均把目光投向电商这一新兴互联网销售方式。麦肯锡最近发布的研究表明, 2014年线上奢侈品销售额较上年增长50%, 预计2025年线上销售额将达到总额的18%。电商作为一种重要销售渠道越来越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然而, 电商模式真的是奢侈品企业突破中国本土销售困境的制胜法宝么?经研究, 奢侈品通过电商销售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1. 自营品牌在线销售模式

目前, 国际上60余个奢侈品牌中仅有少数在中国设立在线商店, 大部分品牌并未急于发展线上销售, 仅利用官方网站作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展示窗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电商模式与奢侈品牌的自身定位不符。奢侈品牌的销售理念根植于通过实体店铺的购买体验传播品牌价值及内涵, 这也是老牌奢侈品企业一贯的溢价策略, 而电商的优势在于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提供便利性和多样性。在传统的奢侈品企业看来, 线上消费无法使消费者获得购买奢侈品的完整体验感。显然, 这些企业并没有预期到中国消费者正在快速转移至在线消费的态势, 但除此之外, 实现奢侈品在线销售的售后服务、商品鉴定、产品担保等问题也是目前奢侈品牌自营在线商店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 经授权的第三方买手平台模式

买手店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兴起多时, 如英国知名买手网站Net-a-Poter, 其选购的奢侈品往往预示下一季的流行趋势, 成功的买手店是帮助奢侈品牌快速销售和解决资金压力的重要渠道。然而, 目前国内采用该销售方式的经营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仅有少数得到奢侈品牌官方授权。同时, 奢侈品企业为了维护其品牌价值, 亦会谨慎挑选授权商家, 并进行严格的价格控制。也就是说, 即使商家能取得奢侈品牌授权及供货, 这些商品在价格上也不具有任何竞争力。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目前在中国境内仅与天猫一家签订授权经销协议, 而在天猫购买的Burberry商品价格与实体门店相差无几, 这对于改善奢侈品消费外流的局面并无实质帮助。

3. 未授权的第三方网站

鉴于上述限制, 国内更多商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并未采取获得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 而销售产品的真伪和配套售后服务等问题就成为此种经销模式的最大弊病。2014年7月, 电商平台卖家“祥鹏恒业”被爆销售假冒奢侈品, 并由此引发消费者对聚美优品、京东、亚马逊中国等一大批知名电商销售奢侈品真伪的质疑, 奢侈品牌在中国本土的电商发展之路也因此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4. 其他模式

除上述三种模式之外, 目前国内也有其他进行奢侈品销售的电商平台, 具有新颖的切入点。如较为成功的寺库网选择二手奢侈品寄卖领域, 通过专业鉴定、售后养护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建立良好口碑, 并实现较高的在线、线下客户单价。然而, 二手奢侈品交易应用范围相应有限, 而让大众接受二手奢侈品买卖等问题也需要长期的市场教化和推广工作。

无论何种销售模式, 电商平台都要克服许多问题。目前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奢侈品主要考虑的问题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是否为正品、购买前无法试用、尺寸是否合适、线上展示与实物是否相符、售后服务、退货是否复杂、支付安全性、物流时长等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暴露在, 消费者进行在线购买、尤其是选择第三方平台时不能完全确信商品为正品。而目前第三方平台所使用的防伪验证方式———“支持专柜验货”这一手段也并未受到品牌专柜的支持和承诺。因此, 电商模式虽为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憧憬破冰的经营方向, 却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造成了其在销售过程中的尴尬境地。

三、自贸区或可成为困境解决之道

第三方电商平台暂时失利的境况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授权经销商的利润得不到有效保障, 而国家出台设立自由贸易区无疑为第三方平台的奢侈品经销之路带来了利好信息。在保证海外正品供应的基础上, 自贸区允许奢侈品跨境电商免除消费税和进口增值税, 并可通过诸如直销模式、保税区库存、报税仓库等方式降低风险、节约成本, 进一步降低奢侈品销售价格, 在保证销售正品的基础上增加价格优势。另外, 通过自贸区也能减少跨境电商的物流时间, 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体验。可以憧憬, 随着中国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奢侈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之路也将出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贝恩咨询.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R].2014.

[2]KPMG.2013年迈向国际的中国奢侈品市场[R].2013.

[3]麦肯锡.2015奢侈品数字化体验报告[R].2015.

中俄贸易现状和发展 篇3

【关键词】湖南;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对策

湖南省作为中部的人口、资源大省,应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为契机,充分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予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大转移,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

一、湖南省加工贸易的现状

(1)加工贸易总量少,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较低。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加工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在此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省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总额从2007年的8.1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7.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45%。2008年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4.6%,仅占全省外贸总额的9.4%,到2010年,我省加工贸易总额达17.9亿美元,同比增长63.2%,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2.2%,2011年1至4月我省加工贸易总额66605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572813万美元的11.6%(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信息网)。由此可见,我省加工贸易总量小,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低的特征相当明显。(2)进料加工多于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都是从国外免税进口料件,国内组装或加工,再返销给国外。不同的是进料加工需要向国外支付料款,国外支付的是成品金额且出口有退税,企业挣的是差价;而来料加工无需支付料款,国外支付的是加工费且出口没有退税。2010年,我省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15.4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额17.9亿美元的86%,是来料加工的6.16倍。2011年1月到4月,进料加工59156万美元,占该期加工贸易总额66605亿美元的88.8%,是来料加工的7.94倍(数据来源:长沙海关统计公报)。(3)地区发展不平衡。湖南省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和郴州市,长株潭地区起到了龙头作用,2010年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到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2.56%,其次是郴州市,郴州市在2007年郴州加工出口区成立以来,其加工贸易进出口飞速发展,2010年该市加工贸易总值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11.73%。长株潭地区和郴州市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74.29%。(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上升。2008年我省对外贸易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8.1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3.5%,同比增长39.5%;进口额19.4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6.7%,同比增长24.5%。2010年我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上升到32.7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1.2%,同比增长77.8%;进口额上升到34.2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0.9%,同比增长35.5%。

二、湖南省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

(1)沿海欠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其他地区的竞争。与我省相比较,沿海省份的内地毗邻其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更为便利,土地资源也较丰富,对外资更有吸引力,是许多企业在产业迁移政策下的首选。另外,出于地方经济的保护,沿海各地的政府也不愿意外资从本省转移出去。中部其他各省市也在抢抓产业梯度转移和中部崛起机遇,发展加工贸易。如湖北武汉抓住其作为中部地区最先成立加工出口区,近年来在开展加工贸易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成绩。一批光电子、船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落户武汉,带动了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江西省已设立九江、南昌和赣州三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南昌建有国际空港,南昌、九江建有集装箱码头,可以为加工贸易提供快捷的物流保障。(2)后危机时代新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之大,辐射面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危机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巨大,而加工贸易遭受的冲击更为严重,湖南省加工贸易也不例外,湖南省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贸易量大幅萎缩,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强度,很多国家和地区迫于国内经济压力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其中除了采取明显的国产保护手段以外,更加积极地推行与低碳相关的贸易制度,以环境为借口,强调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设置门槛抵制外来商品的竞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便是证明。(3)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进一步发展我省的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需要强大的人才储备为支撑,尤其是加工贸易往高新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国际营销发展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湖南省是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院校及研究机构达到146所,高等教育毕业生中研究生达12434人,本科生达106235人,但是人才的培育基地并没有成为人才的集聚地,有数据显示,湖南省每年迁出人口中高等教育层次的人才占主要部分。人才向东南发达省市流动造成湖南省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其中大部分原因是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较东南各省落后,人才待遇相对较低。

三、进一步发展湖南省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

(1)转变观念,创新内陆型加工贸易模式。进一步发展我省加工贸易,政府应该深化对加工贸易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制度创新,努力克服远离沿海、物流成本过高等制约传统“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模式的瓶颈因素。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其服务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官员的权力寻租,优化投资软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我省的本地配套能力,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大力发展“就地配套、内外兼销、快捷运输”的内陆型加工贸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内陆加工贸易快速的发展。(2)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正是我国进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部其他五省都在想方设法吸纳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竞争激烈。湖南省必须抢抓机遇,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努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大转移时必须按一定的产业评估制度严格审查,鼓励那些增值程度高、产业链较长、与一般贸易互补及能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优质企业进入湖南加工贸易领域,对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对湖南产业结构升级没有作用甚至危害到环境或浪费自然资源的企业或投资项目都要进行限制甚至禁止进入。(3)引进龙头,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湖南省应立足于本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强化内陆加工贸易发展功能平台,大力引进相关产业龙头,使我省加工贸易能够引来真正的“凤凰”。各市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地区特长,引进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国际知名企业,从而打造一批配套的、协作能力强的本地外向型企业,可以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低价的国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促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土化,这样就会使得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也会缩小我省加工贸易的地区差异,促进我省加工贸易地区间和谐发展。(4)为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目前我省外经贸人才的缺乏和开放意识相对滞后,是制约我省加工贸易发展的一大因素。进一步发展我省加工贸易,又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大与外贸相关的教育投入。一方面充分发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作用,推动这些高校与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高级外贸人才的联合培养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鼓励外向型企业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订单式”的外贸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其次要创造有利于外贸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外贸人才到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学习,借鉴这些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经验,另一方面要努力吸引外地人才到湖南来建功立业。

参 考 文 献

[1]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9)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 篇4

现状:

1、服务贸易总量增长,逆差扩大。

2、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1)服务出口主要依赖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而新兴的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出口比例很小,2)传统服务进口变化不大,新兴服务进口增长迅速。

3、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仍然偏低,但呈现出缓慢的提升趋势。

特点:

1、仍以传统旅游、运输服务业为主,但保险、计算机等新兴行业发展加快。

2、服务贸易出口、进口结构不断优化:仍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速较快。

3、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市场结构不平衡,地区结构不平衡。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未来如何克服?

制约因素: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发挥。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传统的服务业仍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国际竞争力不强,同时,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进出口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相对落后。虽然我国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是同发达国家成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法律法规在许多领域仍存在空白,即使一些颁布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此外,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也相对落后,权责不分明,存在交叉。中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级国际管理不一致。

4、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国内的服务企业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营销手段上都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人才极为匮乏。

克服:

1、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2),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3)推进财税优惠与产业倾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当前可以从四方面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1)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2)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外资企业设计咨询、技术转让、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3)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的规模和水平。(4)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

3、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5、认真研究《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应对服务贸易壁垒。

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5

1.1.2 研究意义 目前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发展势头的确不容小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将对江苏省服务贸易能否保持健康增长产生影响。

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理论实证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发展比较晚,所以对于省级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服务贸易这一方面更要不断地探究与学习。另一方面,服务贸易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贸易方式。扩大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促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贸易增长以及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货物贸易在生产运输时往往具有高耗能、高资源利用的特点,相对来说服务贸易能够减少资源利用率,从而促使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对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所面临的部分问题和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实现对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

1.2 文献综述 1.2.1 外国有关研究文献 Andrea Ariu.Crisis-proof services指出在2008-2015年的危机中,货物贸易下降了近30%。但是相比之下,商业、电信和金融服务贸易继续以危机前的速度增长,只有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没有下降。在他们使用比利时的公司-产品-目的地一级的贸易数据后他们发现:在非洲经济危机期间,劳务出口的弹性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二者之间的增长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合作国家产生的经济低迷冲击影响了商品出口,但对服务出口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差异在经济上是相当大的:如果商品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与服务出口相同的弹性,那么2008-2015年崩盘期间GDP的下降幅度可能只有观察到的一半。文章指出了服务贸易对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作用。

Matteo Fiorini , Bernard Hoekman的文章中写到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加强发展中国家服务部门的绩效,并改善特定服务的获得。他们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或机构质量足够高时,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程度与获得金融、信息和通信技术和运输服务三项活动正相关,这三项活动是投入若干特别提款权的投入。这意味着,促进服务贸易和投资可能有助于实现依赖于服务部门绩效的SDGS。在缺乏关于服务贸易政策的可比跨国面板数据的情况下,需要针对具体国家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服务贸易政策对SDGS影响的具体渠道。文章同样指出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手法。

1.2.2 国内有关研究文献 崔黎犁(2015)曾经强调我国特别重视服务贸易领域,而且集中颁布激励有关服务贸易文件,这也就是说明了服务贸易发展走向。另外,指出江苏作为服务贸易的强省,规模之大小排在我国第四,另外在服务外包方面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最后介绍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特点。

袁蓉(2014)在TC指数分析法的指导下,以江苏省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地方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展开系统研究,并且研究出相关政策以及建议。

罗巧云(2018)在文章中从以全球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到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为背景介绍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此期间提出了该省在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最后结合现状和时事为江苏省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梦璐(2018)的文章首先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服务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这有助于提升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江苏省融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邬玉婷(2018)指出了随着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地位越发重要,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且在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通过分析全球以及美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间服务贸易之间差距、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短板等问题,最后立足于包括金融和外汇等在内的政策角度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如下措施:近期要增强贸易协议的研究以及维护市场稳定,中期就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远期是要大力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亚洲自贸区的形成。

郑雨彤(2018)的文章是通过数据分析之后指出中国服务贸易量在逐年增加,服务业在全国GDP所占比也不断提高。告诉我们可以看到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具有较大的优势,且其不可替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方向。另外,在测算相关方面,传统测算方式会导致服务业的贡献被低估。在结构方面,服务贸易结构已经在逐渐改善,不同产业的比例变化也反映出了中国服务贸易新的特点以及问题。作者在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现状,提出了灵活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把握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及侧重点。

根据前文的分析,研究该省在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已经提出的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在紧跟国家的政策和战略的前提下详细分析江苏省的服务贸易。通过比对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找到现阶段发展的不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找出解决的手段。同时借鉴分析江苏省附近城市的有效示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前进的道路在做到这些之后放眼于国际,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案例,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该省的实力,从而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总结部分文献以及数据,详细分析该省服务贸易的现状。针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内涵,为下面对该发展提出的问题分析埋下理论基础。接下来是根据时事以及数据进行问题分析。接下来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给出建议,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根据以上理论和问题分析,提出增强江苏省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1.3.2 研究的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查阅法,利用查询并阅读中国知网的硕博论文以及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参考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及一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中国和江苏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此进行江苏省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和总结。

(2)问题分析法,按照解决江苏省服务发展所遇到问题的过程,找出在发展中的问题所在,由此提出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江苏省在服务贸易领域开展的较迟,但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及如今经济的全球化,该省利用中国制造这一品牌带来的连锁效应,加之多年来持续增加的对服务贸易方面的政策支持,另外,该省自身不断地发展第三产业为契机,同时依托在传统贸易服务中的劳动力优势,在这些年取得了不容忽略的成就,另外,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发展特色,对外也展现出相当有潜力的发展趋势。

2.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服务贸易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但是在90年代之前由于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导致了江苏省的开放程度低,所以在这段时期里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处在一个十分缓慢增长的状态。90年代之后中国,在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得打前提下,引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基于我国服务贸易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下,江苏省在该领域的发展也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例:在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时,江苏省紧紧握住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一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一百八十亿美元大关,年增长超过十二个百分点,并且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经济危机中也很好的生存了下来,由此不难发现,江苏省在发展该领域的困难。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图2.1 2015-2017江苏省在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比 2004年,那个时候江苏省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出口额仅仅为11.49亿美元,经过13年的发展,到2017年时,已增长到477.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8.7%,对比我国的平均增幅,拥有六个百分点的优势。其中,在2008年时江苏省服务贸易的总额度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同比提高近四十个百分点。江苏省的服务贸易总额更是在2018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江苏省服务贸易的规模在全国排名已经到达了第四位,由此可以看出其一直在不断努力发展自身规模的成果,目前江苏的服务贸易已然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竞争力并在未来还可能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张,于江苏省整体的经济发展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江苏省在新的形势下也做出了选择: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转变贸易模式,培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由此提升江苏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图2.2 江苏服务贸易额 2.2 服务贸易逆差增加 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在近几年来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不错,通过表格中数据并不难看出其服务贸易总额在最近几年里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与此同时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却在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服务贸易中以贸易输入即出口为主。这种贸易逆差的存在使得江苏省服务贸易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是江苏省服务贸易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量出口劳动性密集型服务的同时进口金融服务和网络技术等附加值不低的行业。

江苏省服务贸易逆差的存在表明其在整体贸易进出口中的表现还不够突出,也暴露出了在自身发展中的缺陷:江苏省拥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使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中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这个优势同时也威胁了江苏自身在服务贸易中其他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并拥有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若是在这些拥有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上一直依赖于进口的话,那么江苏省服务贸易在未来发展存在被淘汰的危机。

表 2.3 江苏服务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江苏服务贸易 总额 124.04 182.5 213.31 294.33 373.1 477.2 635.49 出口 60.62 88.62 102.25 141.26 179.36 231.1 309.16 进口 63.42 93.88 111.06 153.07 193.74 246.4 326.33 逆差-2.8-5.26-8.81-11.81-14.38-15.3-17.17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图 2.4 江苏省服务贸易逆差额(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2.3 服务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服务贸易这一贸易类型在中国的统计标准中一共包含了十二个项目,在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包括咨询管理在内的其他商业服务一直占其中的首位,在2018年数据统计中达到了61%。其次则是交通运输,在江苏省服务贸易总量中占15.6%。在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中,旅游、建筑、劳务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具有稳定增长的发展势态,这有效的稳定和促进了江苏服务贸易的增长。2018年里江苏省旅游业外汇收入达46.5亿美元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8%;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实际完成营业额达到了95.285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58%;

对外劳务合作实际收入达到了7.2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7%。在江苏省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即使近年来旅游项目有出现过逆差,但仍然是江苏主要的出口服务项目,在所有出口项目中相对具有较强竞争力。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图 2.5 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比例 同时服务贸易结构中的其他项目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18年江苏省服务贸易中的通信服务出口总金额达到了0.24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7.51%。该项工作发展至今,已确定多个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十五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三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另外,现阶段该省放在服务贸易的建筑也很大程度上提高,包括各软件园等集聚园区已经初步建成。

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在服务贸易结构以及未来调整的方向:在维持有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项目。以上行业将成为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的主流行业,并且在江苏省贸易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不难得出,江苏省服务贸易将向知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且发展态势将越来越好。并且从长远来看,江苏省的服务贸易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其服务贸易结构还需要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

江苏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从上一节分析可知,这些年来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阻碍该省服务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挖掘该省在服务贸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对江苏服务贸易未来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 服务经济的基础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才能维持服务贸易。过去几年内,江苏省长期贯彻着“重制造,轻服务”的发展政策,这将不利于该省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和结构优化。在该省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被重视的情况下服务贸易也随之不断发展。

从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质量上来看,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一直占大部分,这使得该省服务贸易的含金量低。那些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型服务在江苏省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这进一步表明该省服务贸易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体化程度不高,不能为江苏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规模扩大但发展不稳定近年来,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项目的类型不断增加,弥补了与以往该省在新兴现代服务项目上的缺乏这一不足。目前该省也已积极开展新型贸易行业的发展,并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重大突破。例如,江苏计算机、信息咨询、动漫创意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省内已经持续出现。

由此可见,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将充满希望。但从发展现状告诉我们,目前还存在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从国内对比情况中(表3.2),在2015年到2018这四年之间该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为1.88%、1.74%、1.86%、1.9%。我们可以看出该省对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在我国占比相对不高,另外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江苏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也并不稳定,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内江苏的服务贸易还有很多风险和进步空间。

3.3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目前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进出口主体结构中传统服务行业是江苏省服务贸易的主要来源。因此具有创新性强等优势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发展水平较低,包括文化服务、服务外包等项目。

从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商业服务项目是该省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出口的很大比例。近年来,在交通,建筑,劳务合同等服务业的发展中,江苏省服务出口份额也稳步增长。这表明了江苏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项目的未来趋势,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专利使用费和许可费。想要追上传统服务行业的步伐依旧需要不短时间。

从服务贸易结构进口分析,该省服务贸易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咨询等项目。2010至2018年这8年期间,以上各类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在各年全省中所占的比重均在九成以上。咨询、商业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权的进口三项占到了接近七十个百分点。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服务出口结构非常简单,以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导的项目占主导地位。一些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表现并不明显。同时,在贸易进口结构中的表现也比较单调,一直以来贸易进口的项目都没有太大变化并且对于高价值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没有良好表现。这些导致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在对外服务贸易市场中占有率低,面对现代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发展水平也较低。

3.4 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不完善 服务业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和广泛的优势,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困难。现阶段,世界上有关于管理服务贸易的要求的共同政策和法律规定。在江苏省,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服务贸易管理系统的政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在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即服务行业自身的特点导致的行业规划较多,进而导致行政主管和牵头部门有所增加,且各部的管理角度和侧重点具有差别,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管理机制,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使得政策有效性大大降低。这就导致了部门管理重复,在消耗特别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大的基础上,管理效率还是不高。

另一方面,在立法方面,该省的服务贸易目前尚不完善,大多数部门处于没有立法或缺乏支持性法律的情况。虽然有些部门已经有相应的法律,但由于光的范围,这些法律在定位方面造成了问题。进而使得法律实施时得可操作性大大下降。立法存在矛盾,一些个别条款与GATS的原则相矛盾。立法相对简单,针对性的弱点和缺乏规则,指出了江苏省法律法规服务贸易的薄弱环节。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的对外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对全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有效的对策对江苏对外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1 立足传统项目,培养新优势 旅游以及交通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项目。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常状况下,服务贸易是没有什么污染而且能耗非常小,在这样特点的前提下,促进江苏劳动力方面得天独厚的优越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合理改良贸易结构对提高服务贸易质量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虽然江苏省一方面在服务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却拥有劳动力优势,造成江苏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这同时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向前推进。从江苏省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的新兴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比拥有传统优势的服务项目慢,仅仅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贸易,现阶段,它无法满足江苏提高竞争力的要求。所以,在确定发展思路的前提下,江苏省要在强调自身传统优势和项目的同时,加快发展新的现代服务项目,拓展现代服务业务。如加大计算机信息、保险等行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形成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由此带动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江苏省服务贸易要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提高这些项目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实现重点突出、层次结构分明、阶段性较强地发展高层次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4.2 巩固传统贸易优势,实施多元化出口 在面对江苏省服务贸易规模扩大但发展不稳定的情况,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巩固创立的的传统服务贸易市场的地位,这样可以产生传统市场优势的效果。江苏省将对通常的贸易伙伴开展大量商业活动,以避免传统市场的损失和缩小。它也可能受到各国政策或传统市场区域的偏见,例如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保持传统市场的秩序稳定并且推动发展,维持传统服务贸易市场的活力,为传统市场持续发展增加新的能量。积极发挥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该省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多元化,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优势将消失,在这样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能够增加我国出口的稳定性,并且规避市场风险。所以,需要在服务贸易比较集中的领域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准,在保证传统市场出口份额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积极开拓新市场。

4.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江苏在服务贸易的相关领域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时间不长,这也就造成该领域的法律体系的不够成熟。为了提高全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贸易的基本规则。另外,而且还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制定适合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已经建立的法律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必须高效,迅速地实施服务贸易中的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在江苏省服务业形成统一完善的贸易法律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为解决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创立可能。因此有必要促进不同部们之间的沟通,以规避多头管理的情况,这也易于统筹安排江苏省服务贸易规划和统计等相关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效率。

4.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进步,知识的作用正在增加。无论人才素质或数量,服务贸易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高素质员工经常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这将是影响该省服务贸易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江苏省必须重视服务业人才的塑造。

从江苏省的政府方面来说,应加大对教育以及各种各样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投资,注重服务业人才的塑造,提高省内服务贸易专业类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服务贸易相关专业实践基地,以实现对相关人才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这样既能提高企业对人才选拔水准,同时可以为该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准备大量的有用之才。因此,政府要设法留住相关专业人才,如采取高水平人才政策,为了提高江苏省服务业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公司将招聘留在江苏的先进服务人才,增加后备人才。为江苏省服务贸易的良好发展 输送新鲜有力的血液。

对企业来讲,应注重从业员工的培训,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便能使员工了解到最新市场动态,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新,与时俱进,进而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当今时代飞速的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贸易当然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走进市场,在市场中不断尝试,把理论知识进行运用。所以,将理论教育以及技能培训进行合理的融合,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很多很多服务业的顶尖人才。

结论 本文对江苏省展开研究和该省服务贸易展开系统分析,同时着重调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研究出对应建议以及意见。在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及优势,在此前提下对服务贸易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发展规模的扩大,不能一味地扩大贸易规模与追求发展速度。且服务贸易结构中贸易项目之间的差距导致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虽然速度快但是不稳定的局面,所以对此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在这方面也需要做出调整。在以上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帮助,所以还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吸引。

致谢 在紫金学院进行学习的多年时光里,我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以及同学的关心,特别在毕业论文撰写完成的时候环,心情特别激动,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感谢,值得感激。

从论文的选题到开题,一直到现在论文全部完场,最值得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黄仕靖老师,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帮助我很多,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与批评,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成功的完成。同时也感谢经管院系的老师们在我的大学生涯里的教导。另外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论文之中很多的看法以及观点都比较浅薄,希望评阅老师对此指正。

中俄贸易现状和发展 篇6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能源安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2]。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指出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旨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展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共识与合作基础,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步伐有所放缓。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3]。

课题从介绍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几年中俄两国

积极推动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的发展情况;然后对于两国能源合作的前景及后续扩展空间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了两国的合作前景广阔,合作潜力巨大;接下来剖析了在两国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各种制约问题,具体从双方合作的客观制约因素、政治领域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说明;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积极发展的对策,其中具体包括合作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等内容,对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发展方向有预测与作出及时应对的指导作用[4]。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以往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2005年与2009年中俄双方银行与石油公司间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另一种是下游换上游的合作方式。然而2014年俄方单方面提出中方入股万科尔油田的需求,这是中俄合作的一次突破,也是中方企业的一次历史机遇,俄罗斯进一步与中国战略靠拢,甚至发出放开上游的信号,其背后意义重大,中俄能源合作或将迎来新阶段[5]。本文试图将最近几年的中俄能源合作情况作为基点来研究中俄能源贸易现存问题,结合大量已存在的资料预测未来发展前景,丰富中俄合作研究新进展的理论资料。1.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1994年开始,中俄能源合作至今已走过17年多的历程。在此期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方能源公司不断努力,使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不同能源形式的合作发展进程及现状表现各异。1999年年初,中俄正式启动石油合作的输油管道建设项目谈判。2008年,根据中俄元首达成的共识,在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推动下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框架协议。2010年2月17日,中俄正式签署中方向俄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换油”协议。2010年12月底,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第一阶段石油管道正式启动运行。2011年1月1日,从俄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漠河的原油管道成功运营,这条穿越两国边境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这将进一步巩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突破性的进展,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并将会夯实两国经济合作基础,进一步巩固政治关系,对两国长期的战略合作具有积极意义[7]。

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油气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的利益。它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而且对俄罗斯来说,向中国出口石油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为俄罗斯提供一个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巨大机会。中俄两国应该站在长期战略的高度上协调各自的能源外交策略。在保障各自能源安全的同时,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能源合作体制,并以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为基石,以上海五国和亚太经合组织为框架,在能源的各个领域内培育谅解与互信,推进具备多边体制规则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的形成[8]。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能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是世界各国为了经济发展而争相储备的战略资源,是攸关一国经济安全乃至整体安全的重要因素。当今多数国家都面临能源安全的问题,因而各国都把制定能源战略列为国家的优先考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全球能源生产大国,更是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大多需要进口,近几年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中国进口能源又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而这些地区政治局势大多不稳定,运输通道上又依赖政治经济关系复杂的马六甲海峡航道,这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9]。

俄罗斯是独立于欧佩克之外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能源资源丰富,且与中国相邻,所以开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无疑是中国缓解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俄作为亚太地区毗邻而居的两个大国,深化和扩大在该地区长期能源合作确是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赋予两国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对于维护和扩展中俄自身利益、造福两国人民、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形势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

2课题主要工作(设计思想、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2.1课题设计思想

首先,了解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的发展趋势。其次,借助大量的参考资料、文献,针对中俄合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结合双方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2.2本课题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本论文在对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法、概念分析、逻辑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的问题。

3完成课题的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1完成课题的条件

到书店或图书馆查找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资料;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资料;借鉴优秀的博硕论文;所需资料如果以上渠道无法搜集,亲自深入调查;向指导老师请教。

3.2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2.1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搜集的资料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对确认研究思路有些困难。(2)搜集的资料涉及面较多,对中心内容的归纳比较困难。(3)把收集的数据用图形的方式总结表达出来比较有难度。3.2.2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认真研读所搜集的资料,理解其涵义,并对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阅读相关的优秀硕博论文,学习其写作方法与思路。(3)请指导老师指导。

4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计划课题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7周): 主要工作是依据题目,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更深一

步的理解,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提纲进行修改、完善提纲,最终确定提纲。上交开题报告供指导教师

审阅。

第三阶段(8-14周): 主要工作是依据提纲和撰写要求写论文初稿,上交

初稿给指导老师审阅,依据审阅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15-16周):主要工作是依据撰写规范及排版要求对定稿进行排

版,并对排版后的论文进行打印、装订,最后上交论文及相关资料。

第五阶段(17-18周):主要工作是进一步掌握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深

入理解论文中的主要内容,撰写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并进行答辩。主要参考资料

浅析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篇7

关键词:世界服务贸易,差异,建议

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虽然“服务贸易”一词的出现不过三十几年的时间, 但其中包含的某些服务项目 (如文化教育、运输、旅游等) 的发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 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近几十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出现的。

1、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总体状况

世界服务贸易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 规模越来越庞大, 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国际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70至2009年, 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已经从710亿美元扩大到33116亿美元, 其间增长了46.64倍。从表1可以看出, 1995-2009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 反映了世界经济重心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 (见表1)

2、世界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 运输贸易及政府服务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另外, 旅游业发展迅速, 己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第一大产业。有关测算表明, 到2010年, 世界旅游业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5%。而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具体表现为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所有权收益、其他商业性服务以及文艺与体育服务等在内的其他服务从1990年的3250.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653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7.5%增加到52.3%。2007年金融服务、电信等其他商业服务增长率为17%, 超过运输、旅游的增长率, 这说明世界服务结构正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二、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

1、服务贸易的涉及的领域日趋扩大化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1) 国际运输 (海运、陆运和空运) ;2) 国际旅游;3) 国际金融服务 (包括保险) 4) 国际信息处理和软件资料服务;5) 国际咨询服务 (包括会计、律师) ;6) 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 国际电讯服务;8) 广告、设计等项目服务;9) 国际租赁服务;10) 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 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2) 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3) 知识产权 (工业产权和版权) 服务;14) 国际投资服务;伴随着以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世界信息经济时代的来到,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一类服务, 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贸易逐渐发展壮大。

2、世界服务贸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地理分布不平衡是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由于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以各国的服务业的发展为基础的。而各国资源禀赋迥异, 经济结构存在不同, 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 造成了世界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性,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且占据明显的优势,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从属地位。2009年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 在世界服务贸易占据前20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例如, 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亿美元, 达到74%。而同期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额为6697.5亿美元, 占24.5%。当然值得肯定的是,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很快, 拉美及亚洲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 国际服务贸易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在知识、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则总体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 只是在传统服务部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如旅游业、运输业, 而在银行、保险、通讯服务、咨询等与科技发展结合紧密的部门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配套的基础设施缺乏以及法律、知识产权等制度不完善。

三、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深化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基础

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 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 物质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对于服务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也随之迫切起来。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分工不断加强和深化, 原先在企业内部的许多服务性机构逐步分离出来进入社会, 成为专业性服务公司, 这些服务公司在市场经济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务和商品生产之间存在着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和趋势。

2、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的分工与协作,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为了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拓展市场。同时, 来自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的廉价劳动力大量进入发达国家的低级劳务市场。这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导致两者之间服务市场的扩散和对流, 因而促进了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服务贸易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一方面, 由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扩张和跨国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服务投入, 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性的投资、技术转让和生产的进程中, 促进了包括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在内的劳动要素的跨国流动, 也带动了金融、保险、法律、技术、运输、计算机和咨询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伴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逐步放开了服务领域的投资, 跨国公司在服务业领域的投资逐渐加大, 大批服务业跨国公司开展经营, 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最后,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制造性跨国公司对海外直接投资, 产生了“企业移民”, 这种“企业移民”属于服务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 随着设备技术的转移, 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随着发生转移, 因而带动了服务的出口和转移。

四、对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较快发展。近年来, 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技术和货物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领域越来越宽, 相关的货物追加的服务、通信、金融、保险、技术服务、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服务贸易也随之得到迅猛发展。

1、发展教育, 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在迅速发展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 特别是对新兴服务产业, 对于从业人员教育、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人力资本将是未来服务贸易竞争的焦点。因此重视教育投入, 加强专门的技能培训, 对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应从两个方面解决:首先,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基础, 通过引入个人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社会投资的方式, 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积极性。其次, 建立人才自由流动的人力资本市场, 促进人力资本效能充分发挥。高学历的专业化人才对于服务行业尤其是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生产者服务业的了解比较深入, 对于我国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至关重要。

2、推进城市化, 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需求和发展空间

首先, 我国的城市化应该着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加强农村人口基础教育, 从而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次, 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选准重点, 着重解决建设投资的合理收益问题。另外, 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 要改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以及权责不明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 政府可以将这些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以招标的方式出让, 选择富有效率的经营者和经营方式,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禀赋质量

目前, 外资在我国服务业中正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服务领域, 外资比较深入的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 这两个领域的外资占历年全部外资流入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5-60%之间, 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 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三大领域内, 外资的进入比例不是很高, 分别只占到5-10%之间, 至于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性服务业等领域, 外资的项目和金额都微乎其微。

提高外资利用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打破垄断, 创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促成其技术溢出的最大化。其次, 加强国内企业的学习和吸收能力,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 可以加强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人才, 通过技术交易, 引进所需的技术知识, 国内企业之间还可以建立技术联盟, 互换技术成果等等, 对政府而言, 主要是要对上述措施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 并且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跨过技术外溢所要求的人力资本的最低门槛;最后, 要为人员流动创造条件, 减少人员流动方面的限制, 建立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风险投资的发展, 为技术和管理人员自主创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4、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产业的比较优势, 选择适当的主导产业发展

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在国际旅游等服务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力, 而且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 无论从短期或长期来看, 我们应该继续发挥这一优势, 加大对欧美、南亚、拉美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 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 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并大力提倡绿色旅游的概念, 将旅游等产业的优势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一些我国有一定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方面则要通过完善国内市场, 促使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多样化, 提高其档次, 增强竞争力, 引导他们更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同时, 我们应该建立知识技术创新体系, 制定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战略, 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加强产业国际化, 对信息技术服务业国内市场的发展给与一定的支持, 促进该产业的迅速发展。以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带动服务业的薄弱部门, 是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戴枫.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3)

[2]、刘绍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7)

[3]、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4]、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分析[J].财贸经济, 2004, (8) :85-88

[5]、卢进勇, 虞和军, 朱晞颜.国际服务贸易与跨国公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机械工业加工贸易现状与发展 篇8

加工贸易是发展进出口的重要贸易方式,对我国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利用外资、吸纳境外机械制造业转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十分重视加工贸易的发展,制定了多项鼓励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

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

目前我国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即对进口料件不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由海关实行监管,对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实行分类管理。从1995年开始,对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管理制度,即经营加工贸易企业,凭海关核准的手续,按合同备案料件金额向指定银行申请设立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保证金台帐,加工制成品在规定的加工期限内全部出口,经海关核销后,由银行核销保证金台帐。有条件的企业可由海关实施计算联网监管,可不在银行设立保证金台帐。

为了规范加工贸易正常进行,便于海关实行有效监管,防止逃税或伪报单位产品消耗的不法行为,海关对进口保税料件实行单耗管理,即在正常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制成品实际耗用(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的料件数量,由海关组织有关企业制定单位制成品耗用料件标准,并据此进行核查和核销。

二.机械工业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有5大特点

2005年机械工业加工贸易进出口788.1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7.14%,占机械工业进出口金额2228.67亿美元的35.37%。其中进口271.38亿美元,增长23.6%,占机械工业进口金额1184.07亿美元的22.92%;出口516.81亿美元,增长29.08%,占机械工业出口金额1044.6亿美元的49.47%。其中来料加工出口74.91亿美元,增长18.68%,进料加工出口441.9亿美元,增长31.4%。贸易顺差245.43亿美元,为机械工业减少贸易逆差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有以下特点:

1、加工贸易出口是机械工业出口最多的贸易方式。近几年来,机械工业力n工贸易出口金额均占机械工业出口金额的50%左右,多于一般贸易出口。据海关统计,加工贸易出口占机械工业出口的比重,2005年虽不到50%,但金额仍多于一般贸易出口(2005年一般贸易出口484.8亿美元,比加工贸易出口516.81亿美元少32亿美元)。

2、电工电器和仪器仪表(含文化办公设备,下同)两大行业加工贸易出口最多,分别为169.57亿美元和159.4亿美元;其次是石化通用机械、汽车、食品包装机械和重型矿山机械四大行业,加工贸易出口在13亿美元至68亿美元之间;再次是农业机械、内燃机、工程机械、机床工具和机械基础件五大行业,加工贸易出口最多的还不到10亿美元。

仪器仪表行业加工贸易出口额竟占该行业全年出口总额199.09亿美元的80.06%;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和电工电器行业加工贸易出口也分别占该行业出’口总计的64.76%和61.47%。说明这些行业在利用外资,吸纳境外机械制造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步伐较快。

3、外商投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经营主体,出口达429.99亿美元,占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的83.2%。其中以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量最大,为289.3亿美元;中外合资企业为127.16亿美元。国有企业出口57.85亿美元,占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的11.2%。民营企业出口28.96亿美元仅占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的5.6%。

4、加工貿易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广东省是出口最多的,达246.21亿美元,占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的47.64%,以下是:江苏(80.46亿美元)、上海(70.84亿美元)、山东(24.29亿美元)、浙江(22.48亿美元)。

由于沿海部分地区,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逐步失去竞争优势,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或本地欠发达区域转移。

5、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地区是机械产品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市场;日本、台湾省、东盟和韩国是机械产品加工贸易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

三.机械工业中有一大批产品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出口

1、基本依靠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即加工贸易出口占该产品全年出F190%及以上的主要有:3升以上车辆用发动机、数码相机、复印机、色谱仪及电泳仪、电力电子元器件、气压动力装置、货柜挂车及半挂车等。

2、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即加工贸易出口占该产品全年出口70%一89%的主要有:农产品干燥器、独立窗式或壁式空调器、500升及以下立式冷冻箱、家用型冷藏箱、压缩式制冷机组及热泵、排量1000毫升~1500毫升小轿车等。

3、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居前10位的产品是:数码相机,出口52.75亿美元;电线电缆,出口33.87亿美元,多功能静电感光复印一体机,出口25.98亿美元1000V及以下开关、插头插座及连接装置,出口20.92亿美元;静止式变流器,出口20.54亿美元,窗式或壁式空调器,出口18.54亿美元:电动工具,出口15.14亿美元,37.5W及以下电动机、微电机,出口14.29亿美元;集装箱装卸桥,出口7.73亿美元,复印设备的零件,出口7.13亿美元。

四.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努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005年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大大高于进口额, 国内增值率为90.44%,比全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51.99%多38.45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工业国有企业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为91.37%,外商投资企业为85.31%,民营企业为218.24%。 这一情况说明: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对国内经济拉动效应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机械工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要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拉动效应增速很快。

进一步推进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发展要注重两个方面:

1、规范加工贸易管理,落实有关进口税收和出口退税问题

当前加工贸易有两个问题急待解决:

一是落实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问题。

据海关统计,2005年在机械工业

加工贸易进口料件271.38亿美元中,国产品出口后又进口的有64.24亿美元,占进口料件合计的23.67%。出现这类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问题没有落实,各地做法也不一致,经营或加工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把本可以在境内直接结转的产品先出口,再由下游企业复进口。有些加工贸易制成品如要跨省市、跨关区结转加工,转厂手续十分繁琐,有关企业不愿意,也增加了加工贸易项下复进口金额。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落实深加工结转特别是跨省市、跨关区结转税收问题,使留在境内进行深加工的部分加工贸易制成品,到海关方便辦理补税(补交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手续。

二是采用部分国产原材料、零部件的出口退税问题。

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较多地采用了国产原材料、零部件。这些原材料零部件如作为一般贸易出口就可以获得1 3%或17%(农机产品11%一13%)的出口退税。但目前有些加工企业因涉及深加工结转税收问题未解决,对采用了部分国产料件的退税问题也无法解决,严重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采用国产品的积极性。

2、不断提升和改善产品结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从机械工业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看,多数产品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和低附价值产品,为此,需要努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提高其技术含量和国内增值比重,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一是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发展。如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提升,低中档数控机床向中高档数控机床发展;普通轴承向精密、专用轴承提升;普通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仪表发展等;

二是由硬件向硬件加软件方向发展。加工企业不仅提供硬件,还提供应用软件,如有些机器设备出口后,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和技术服务要跟上;

三是由贴牌生产逐步将其中一部分转入自主品牌生产,如标准紧固件、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等;

四是由单机逐步向机组、成套设备发展。不仅是单台设备,而且还可承担生产线和成套设备的加工制造;

上一篇:括苍看日出优秀作文100字下一篇:养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