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2024-10-20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通用8篇)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篇1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摘要 :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艺术电影开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但是,这几年来,中国电影近急于追求票房,而大众的欣赏品味与艺术技术风格的不相容,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偏差,不仅国产大片越来越缺乏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艺术感,连真正的纯艺术电影也变得稀少。中国艺术电影究竟应该是如何这样一个在进口大片,商业大片的泛滥的状况下生存,以什么样的形态生存,而将来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 艺术电影

现状 审美特征

发展趋势

(一)关于艺术电影

无论在哪个国家,艺术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术语,对倡导者而言,大都认同其电影艺术性的魅力,对电影创作者独特个性的欣赏;而对于大众而言,艺术电影的概念是模糊的,仅认识到,其有别于商业电影,是无法理解的,大都将艺术电影设定为情节单调,色调怪异,画面枯燥,题材边缘化,最终票房低靡,只能在角落生存的电影群体。“艺术家外没有艺术”这句话注定着艺术电影很难被广泛接受,被大众欣赏,与商业电影的票房难以比拟。

(二)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现状

在八十年代后期崛起的艺术电影,重振了中国电影业,也丰富了中国电影业,侯孝贤,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是中国艺术电影高峰的代表人物,这也促进了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开始国际化之后,电影作为一种享乐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电影产业遇上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迎合市场,还是秉持崇尚艺术的理念。中国艺术电影之路变得越来越坎坷,虽然还是有作品问世,但是如今连拍摄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都变得有些奢侈。例如张艺谋,例如冯小刚,起于艺术电影,如今却越来越迎合市场,趋向商业化。同时,艺术电影是如散文,如诗般的存在,是越走越小众化的产业,中国观众渴望着的是娱乐,能够在一般的感官上得到满足,《城南旧事》,《我们的田野》这样诗情画意的电影,已经定格在我们的灵魂里,而如今很少有大导演鼓起勇气重新拾起这种单纯的表达手法,或许是怕自己输不起。

电影业,其实与图书出版业是一样的,高雅与通俗的图书应该共存,影片市场才能健康,若一味是商业电影,那影片市场就不会正常。好的艺术电影追求的是观众在精神上的感悟,影响着观众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使观众的灵魂得到升华,而商业片重在通过宏大的场面或华丽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和最求刺激的心里追求极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中国,艺术电影的一席之地小之又小,更多观众无法静下心来在影院里,细细咀嚼其艺术魅力。同时,虽然有些艺术电影,摆脱了商业化的冲击问世了,可是不难发现,其实导演们有意无意地将电影的叙述步调加快了,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中国艺术电影叙述速度太慢,导致观众失去耐心看完,也是艺术电影无法繁荣的原因之一,想借此摆脱艺术电影越发小众化的现状。观众少了,艺术电影也随之少了。当然,导演们对于电影的追求不能说孰是孰非,每个导演,甚至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还是有一些坚守的导演,坚信电影的艺术性主导地位,故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就算未被看好,就算稍显弱势,也没有灭绝。

(三)中国艺术电影的审美特征

中国艺术电影,拥有自己独有的象征性影像系统,大都重视诗意的风格,形式主义与唯

美主义气息较为浓郁。带着伤感的气息,有种毁灭的悲剧美,在悲伤中透着温馨。但艺术电影与大众之间的疏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电影的审美特征,“作者论”的艺术电影与“观众论”的商业电影及其他电影类型中,有些相似的审美特征,同样在相似中又有其独特的一面:

(1)无论是在哪种类型的电影里,都能体现电影高度的综合性,依托与文学,舞蹈,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也汲取各种艺术的表现特点,譬如,音乐的音律美,文学的融入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依托于现代科技,电影艺术的视、听相容,使其更具立体感,因而,在对电影的审视,应是综合的,这就是为什么真正顶尖的影评人如此缺稀的原因。中国艺术电影也是如此,但艺术电影更重视的是神韵与意境,场面未必宏大,在形式上平淡得像是一杯清茶,常常在抒情与叙事交叉,抒情时,如散文(《心香》),叙事时,似小说(《洗澡》),观众时而显得伤感,时而思考人生。其实在艺术电影中,抒情风格一直贯穿始终的,其意境来自影片,而非画面与音响。

(2)中国电影艺术以直观的可视形象逼真地反映了现实,如巴赞所说:“电影中的幻景与戏剧中的假象截然不同,它不是以观众默许的假定性为依据,相反,它是以表现给观众的事物的不可剥夺的真实性为依据的”.无论是怎样的人,怎样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以电影的形式体现,而艺术电影大都对人性,对社会本质委婉地做出了诠释,需要观众耐心地去聆听,去欣赏,才能感受导演想表达的真谛。电影就是生活,生活便是电影,但艺术电影所体现的生活,平凡,却总是耐人寻味。记得《三峡好人》的开始,便是从一段老百姓打牌,聊天,这样的琐事入手;《孔雀》也是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进而探索兄妹三人,甚至中国人在那个时代,对未来,对家人,对性的认识。中国艺术电影,总是源于生活,似乎想表达最原生态的生活,却总能高于生活。

(3)在结构与速度上,中国艺术电影又有其独特的方面。简洁朴素的结构,简单的情节,简单的笔法,简单的言语,这些简单却能在观众心中荡起涟漪。相对较为缓慢但却不罗嗦的叙述速度,蒙太奇般的手法,因为电影本身时间空间自由的特点,人物内心的情感能够自由地穿梭在时间和空间里。没有复杂的情节,却让电影里的美感隽永,留在了观众心中。如《那山、那人、那狗》,简单的山乡风味,简单的故事,像个朗读者缓缓地享受着读诗的时光,但是却反映了一路走来的父子情,影片显得清新自然。

(四)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趋势 在商业电影队冲击下,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着实不容乐观,已然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状,中国的艺术电影频繁地在国际电影节上春风得意,但是在国内,艺术电影仍旧比不上商业大片,比不上好莱坞大片。走向国际的中国艺术电影,却得不到中国观众的接受。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艺术电影不会消亡,还可能走向春天,只是这当中经历的时间,不知道要多长。首先,中国还是有像王小帅这样坚信电影作为文化存在的电影人,他对中国艺术电影热爱,对中国艺术电影执着。尽管一些导演放弃自己的创作立场,因而轻易地获得在中国电影界讨生活的通行证,但是王小帅在整个商业化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拍了《扁担姑娘》,《冬春的日子》,继续坚守他的精神家园。他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极度地感觉到生命的存在,他的《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左右》斩获了编剧银熊奖,也因此得到国人的关注。这样坚持艺术电影的电影人其实还大有人在。所以艺术电影未必会一直是票房毒药。其次,回到一个最为原始的问题,中国观众需要的究竟是什么?,艺术电影投入市场,观众的骂声不断,因为并未提供愉悦的感觉。那么商业大片就一定会受到追捧吗?其实不然,大片横行惹来的有时仍旧是观众的骂声,《功夫之王》,票房过亿,然而观后却是叹息连

连。成龙、李连杰联袂主演,完美的特效,反倒招来骂声,过分迎合市场的需求,追求票房,往往引起的是人们的厌倦,这就是商业化过度的结局,这时观众又需要有精神内涵的艺术电影。

毕竟艺术影片是一个国家电影的精髓所在,是不会轻易消亡的,但是中国艺术电影,也正面临着解决生存的问题。在理智地看待这个残酷的现实时,我们明白电影绝不能脱离艺术,但是,缺少观众扶植的电影也是失败的,所以艺术电影应该坚持艺术电影的魅力的同时回归观众。其次,大众文化飞速蔓延,中国艺术电影只有处理好与市场的问题,地位才能提高,所以中国艺术电影可能会走向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在坚守自己艺术原则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创造出商业价值,其实这并不能单纯地归为艺术与金钱的同流合污,只是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中国艺术电影不可避免地要选择这样的道路才能得以生存,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芳,《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其反思》,《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年08期 [2]王乃华,《当下中国艺术电影的速度与深度》,《当代电影》, 2007年04期 [3]吴涤非,《关于九十年代中国艺术电影的思考》,《电影艺术》, 2002年02期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篇2

一、展具设计的来源和意义

“道具”是戏剧演出或摄制影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这是“道具”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而在展示设计中特指展示用具。

展示道具在展示设计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展示道具以其自身的形态和体量, 既可直接构成展示空间, 又可形成展示空间的多种变化;另一方面, 在展示活动中, 展品是最主要的被展示对象, 而对其起到保护和陈列作用的是道具。“托儿”在这里不仅是一个陈列物, 而且是一个衬托物。

在远古时期, 原始人习惯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纹身、绘身, 以展示自己强大的力量。

一个部族、群体进行图腾崇拜、树碑立柱等活动, 这些行为都是表现人们原始意念的展示形式, 是展示活动的萌芽。这里人们的身体、碑、柱都是最初的展示道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后来人们为了防水, 便制作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到了现代社会, 展示道具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先进的设备用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展示效果、提高施工质量和艺术效果, 而且可以以其自身的形状和体量直接构成展示空间, 并且形成展示空间的多种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展览业的发展, 展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 展览业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它既是国际间贸易、科技、文化相互交流的桥梁, 又是宣传国家形象的窗口, 在流通领域和信息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中国展览业作为朝阳产业, 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展具作为展览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展品陈列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一是它具有可安置、维护、承托、吊挂、张贴等陈列展品所必备的形式功能, 二是构成展示空间形象、创造独特视觉效果的最直接的界面实体。展具的造型、结构、材料、质感、表面效果以及制作工艺可直接影响展示风格。

但是, 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经济的发展, 各项展示活动日益频繁进行, 展具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每当一个展会结束后, 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毫无疑问, 这就是展具的“尸体”。尤其是特装展台, 浪费与损耗极为严重。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标准展台都实现了重复使用, 但由于展览会规模越来越大, 特装展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于是大量的材料被白白消耗掉。所以模块化的展具设计势在必行, 它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增强展具的循环利用率。现在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拆装式和伸缩式的可循环利用的展具, 它们较之前的展具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市场现在处于一种多样展具并存的局面。

二、展示道具的应用现状

展示道具如果按结构形式来分, 可以分为完整不可拆装式、折叠式、单体组合式、零部件拆装式、插接式、套装式、整体伸缩式和特种专用式这8类。

(一) 不可拆装式展具

所有不可拆装式展具的结构和形态都是不能改变的, 如果人们不再使用, 就只能将其搁置在一边, 或用这些材料再制作成其它类别的展具。它在不被使用的情况下不仅占空间, 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

(二) 折叠式展具

使用结构件, 能使折叠式展具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改变形态或缩小体量, 以便于其在储存、运输时节省空间, 例如折叠式展架、折叠式屏风、折叠式展台等。

(三) 单体组合式展具

单体组合式展具像它的名字一样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由多个同样的个体组成, 它们既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其形态, 在造型和尺寸上又可以有新的变化。它可以单独使用, 在构成上较灵活。例如, 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展台可以组合成正方形展台、梯形展台或其他形状的展台。只要它们是可以重复的单独个体, 且有一个可以连续的点, 就可以像七巧板一样形成很多种形态。这类展具在展览会、博物馆陈列和橱窗布置中比较常见。

(四) 零部件拆装式展具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 涌现出了很多由零部件构成、可以拆装的展具。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连接件和管 (杆) 件搭配组成的;另一类是由连接件和板件或网板拼接组合而成的。常用的管 (杆) 件拆装体系主要有:脚手架式展架、插接组合式展架 (如奥克坦姆系统展架) 、沟槽卡簧式展架、球节多向螺栓紧固式展架 (德国MERO) 等系统。属于后一类的拆装式展具有两片瓦夹接件、八向卡盘、书册夹接系统、夹接式合页轴、网板组合格架、玻璃板插接系统等。

(五) 插接式展具

插接式展具是由各种规格的构件, 通过一些固定插接口, 进行插接组合, 从而构成展台、展架、屏风、花槽、指示标牌等各种不同用途的展示道具。使用完毕以后还可以拆开储存, 以便下次使用, 也有管 (杆) 件插接式展具。

(六) 套装式展具

套装式展具是设计师借鉴我国传统家具中的套几、套桌、套凳等结构形式设计而成的。它以节省空间为主要优点, 将展具制成从小到大尺寸不同的套件, 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由大小不同的规格构成, 组合形式活泼。不用时将小套件放入到大套件之中, 展具所占空间只是最大套件的体积, 充分利用了最大套件的内部空间, 在实用性和灵活性上达到了统一。

(七) 整体伸缩式展具

整体伸缩式展具的各部位由连接件连接, 可折叠收拢, 在使用时一拉就形成展架或格架, 不用时可以快速收拢成小束杆件, 既方便又节省空间。例如“易拉宝”展架就属于这类型的、非常便捷的整体伸缩式展具。还有用管件和链条形等连接件组成的卷帘式伸缩式展具, 可作为曲面的展墙或隔断使用, 不用时可卷成卷状储存。它们使用方便, 节省空间。

(八) 特种专用式展具

特种专用式展具是在博物馆陈列或某些大型展览中, 为一些展品特别制作的专用展具, 不适合其他展品的应用。随着现在展品越来越大的个性化需求, 这类展具是不可或缺的。

按功能来分类, 展示道具可分为:展板、展台、展架、屏风、花槽、展柜、单位标牌、展品标牌、方向指示标牌、护栏、人形模特、照明器具、小型陈列架、沙盘与模型、视听设备、接待台、休息家具、零配件和装饰器物等。

三、目前展具存在的问题

市面上已有多种拆装式和伸缩式的组合类展示道具, 其形式多样, 虽可以满足大部分展览会的需求, 但还是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会展行业, 它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形式单一

市场上直立面或平面的展具居多, 曲线等异形、可以变化多样的组合形模块化展具却很少见。随着市场的发展, 普通的模块化展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如使用特装展台, 在拆装不方便的前提下, 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所以设计可以自由组合的展示道具是非常必要的。

(二) 资源浪费大

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经济的发展, 各项展示活动日益频繁, 展具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现象日益凸显, 每当一个展会结束后, 总会有大量的垃圾产生。尤其是特装展台, 其浪费与损耗极为严重。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标准展台都实现了重复使用, 但是随着展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 特装展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于是大量的材料被白白消耗掉了。

(三) 实用性小

一种展具往往只适用于一种用途或场合, 不能根据展品的尺度差异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转换。不能根据展示类别的不同, 搭建出不同形态、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展示道具。

四、模块化展具的应用

展具的模块化是对展具的结构模式和使用状态进行的改革, 运用标准化的理论, 以最少的模块来构成产品样式最多变化的标准化展具设计, 将产品的构件分成通用的固定模块和为实现多样化效果的变动模块。将这两种模块使用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可以构成多样化的新产品。它不仅可以简化复杂展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缩短新产品的设计周期, 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组合出个性化的展具效果,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就展具的单一模块而言, 由于它可以跟其它各种模块搭配组合使用, 所以扩大了它的市场需求量, 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周期, 可以取得批量生产的效益, 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模块化展具设计是基于模块化理论的一种实践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重视因尺寸、模块基本单位、组合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变化等因素。模块化展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展具设计的创造性、个性化、实用性。它借助基本模块和特殊模块的组合、变化和转换来实现独特的展示风格, 促进设计者改变设计思维模式, 提高设计效率。展具部件相对简单, 以一种相对随意、自由的组合方式来形成有趣的视觉效果。

展具模块在功能及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各个展具模块相对独立但又可进行拓展设计。展品的不同组合方式既能满足不同展品的多样性需求, 易于装配和变型设计, 又能保证这种展具可以满足企业批量化生产的需求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展具模块搭建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展示道具。当一个展具中的某一个部件损坏时, 因为是模块化的部件, 所以可以及时更换,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模块化展具具备了形式美、制造成本低、环保、个性化、灵活性、实用性、安装快、运输方便、耐久性强等特点, 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设计出模块化展示道具势在必行。这种道具可自由组装, 由多个不同样式展具模块组合而成;各种系列与个体、个体与部件、部件与部件之间可以互换;展品的不同组合方式能满足不同展品的多样性需求, 易于装配和变型设计, 同时又能保证这种展具可以满足企业批量化生产的需求;通过对展示方式的选择与综合, 可重新组合成不同系列、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模块化展示道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变化, 展具设计还会有所提高和进步, 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 提升自身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才能紧追展示设计的主流, 使我们的设计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滕晓艳, 张家泰.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应用科技, 2006 (02)

[2]侯亮, 唐任仲.产品模块化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机械工程学报, 2004 (01)

[3]郑江波, 赵黎明.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产品设计的研究.工业工程, 2004 (03)

[4]郭常明, 郭盛庆.展台创意设计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5]谢穗坚, 张丽.浅析家具展览之展位设计的标准化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9 (01)

[6]王海军.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模块化若干设计方法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005

[7]唐涛, 刘志峰, 刘光复, 刘蕾.绿色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2003 (11)

[8]郭常明, 郭盛庆.展台创意设计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美声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探析 篇3

关键词:美声艺术;现状;发展路径

多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美声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如想象中快速,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美声艺术仍然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所认知,只有少数的演唱者能够掌握其演唱技巧。尤其是今年来流行歌曲的不断兴起,更加对美声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美声艺术发展的现状

1.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任何一种艺术的存在都是以不同的文化作为基础,不同的文化基础所产生的不同艺术,以及不同的审美观等,都不能将其进行完全的同意。由于我国群众长期受到戏曲等民族文化形式的熏陶,因此对于由西方传过来的美声艺术,还存在着一些排斥性。因为民族戏曲文化讲究字正腔圆,在发声和抒情等方面,都与美声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就使得美声艺术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较大。

2.东西方语言的差异性。语言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语言在音乐艺术中的表现,无疑是影响美声艺术在我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对语言的了解,才能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理解和掌握,如果听不懂语言,就无法理解歌词,更加无法理解歌曲的内涵。由于受到语言问题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很多歌唱家在国际舞台上不能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歌唱能力,而同时国外的美声艺术,对于我国的听众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音乐作品的创作滞后。虽然我国与国外音乐艺术存在着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但是美声艺术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缺少能够立足于自己民族的音乐作品。多年来,我国在声乐作品创作方面,都是通过丰富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精神,来体现不同时期的人们所遇到的苦难和情感的变化。但是在新时期,却缺乏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的声乐作品,我国在声乐作品创作方面的滞后性,使得美声艺术在我国不能得到很好的流传。

二、发展美声艺术的有效途径

1.作品创作坚持走民族化道路。美声艺术的发展,要立足于民族化道路,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民族美声艺术发展。在俄罗斯美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经历了其他民族音乐主导的时期,但是俄罗斯的作曲家不断的努力,致力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了国外先进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将民族文化充分融入进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俄罗斯歌剧,使美声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国,也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的艺术文化,同时立足于我国的民族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声艺术作品。

2.演唱风格坚持民族化。针对西方的美声唱法,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但是不能完全依靠西洋唱法,而是要根据我国的民族特色,使传统的声乐艺术能够与美声艺术形成完美的结合,我国有一部分艺术家,如蒋大为、关牧村等,都能够在演唱的古城中,巧妙的将西方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传统的声乐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使音乐作品更加深入群众,产生于听众的共鸣。

3.赋予美声艺术时代特征。只有具备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才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更多的现代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因此,美声艺术应当更具有时代特征,不同的时期采用的不同的演唱方式,能够对美声艺术的推广产生更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你是这样的人》,就由刘欢和戴玉强两位艺术家歌唱过,但是他们的唱法和风格却完全不同,这就赋予了美声作品不同时期的特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4.美声艺术需要进入到市场。当前,很多文化艺术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运作,比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市场化是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音乐能够使不同背景、不同环境的人走到一起,而只有用过市场这个媒介,才能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感受到来自音乐的魅力。我们应该去经营本属于我们的文化市场,借鉴国外这一行业的好的经验,找出适合我国文化市场发展规律的办法,使音乐专业团体能正常运转起来。

结束语:

美声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在一个较为缓慢的阶段,但是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新时期,应当对美声艺术的地位进行重新的定位,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美声艺术的发展,为我国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琳.曲高也可和众——试论美声艺术的现状和出路[J].人民音乐,2003(06).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篇4

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完备的教材,致使教授过程中众多艺术门类之间不能够系统的连贯起来,缺乏相应的教学体系。这一切导致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与国外的一些高校相比,差距很大。国外的一些非艺术院校,同样作为本科学生的培养阶段,他们会把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推荐给学生,每位学生必须在低年级阶段就修完6至8门、总计30个学分左右的艺术类相关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安排不仅仅局限于对艺术的欣赏阶段,有些还安排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创造阶段,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近些年,虽然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之前有了一些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缺乏特色,多半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的课外艺术活动,还有些老师上课时仅仅放一些影视资料,只有学生单方面的欣赏,而缺乏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引导环节——老师要贯穿于课堂当中的“析”和“鉴”,学生无法更深入的理解所看到的艺术形式,而仅仅是较低层次的认知。长此以往,虽然高校一直在倡导并坚持着艺术教育,但最终却面临着并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这样一个问题。据调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多数高校普遍达不到配备艺术教师规定的比例(编制数占学生总人数0.15%-0.20%)。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教师通常是兼职团委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强,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表述不够准确,用词空洞,不能用艺术专业术语来表述其内容,学生听起来晦涩难懂,教学效果较差。师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场所的短缺,导致拓展办学空间出现不少的障碍。

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正确把握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艺术教育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国家的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各种艺术形式均能起到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过去高校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有可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情绪。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要带领欣赏者从视觉上、心理上进入到一个美的领域,使人在欣赏过程中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启迪,从而使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高校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历朝历代的艺术家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反映人世间的真善美,以此来激发人的情感,建立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启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发展的希望。国家的教育部门就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使当代的大学生接受能丰富情感、培养心智的艺术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感知艺术真善美的特性。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艺术教育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掌管着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右脑则肩负着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其它教育方式而言,艺术教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各种智能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和谐平衡发展,对于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会欣赏美、享受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三、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改善措施

艺术教育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各高校情况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高校艺术教育应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管理、完善、调控和实施,让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占有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首先,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的核心基础课,使之与语文、高数、英语等主干课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可以改善艺术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法,如由之前的随堂笔试改为通过课外的艺术参与或艺术创作来评判其优劣,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第三,使艺术课程体系化,不仅使音乐、美术进入课堂,还要将舞蹈、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引人课堂,分别开设若干课程供学生选择。第四,要尽量在低年级阶段就把艺术欣赏课程贯穿进去,比如舞蹈、戏曲、书法、当代影视、民族民间艺术、美学思想等,这些课程可能和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相去甚远,但一旦接受到这种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开阔眼界,触碰心灵,提升文化的积淀,激发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课堂外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艺术兴趣、投入艺术情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经。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经常举办一些高层次的艺术讲座,可以邀请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客座教授来进行讲学。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一些丰富多样的艺术沙龙,比如一些画展、曲艺汇演、影视赏析、名著名作欣赏等高雅的艺术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组织建立各类艺术社团,积极展开各种艺术活动,各高校尤其应该挖掘各地区、各省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窗花、泥塑、编织、戏曲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为这些艺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民间,所以学生更易于接受,致使这些艺术后继有人,能够传承延绵发展下去。另外,还要主动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拓展艺术教育的平台,比如,在网络上建立艺术教育网站,学生可以免费登录查阅相关的影视欣赏、动态画展、名作导读、艺术史论等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触艺术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决定着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高校应设立专门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而专职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除了要具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还需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很深厚的艺术功底,熟知各个艺术流派,掌握各种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能提炼出精炼的艺术语言,通过生动的绘声绘色的讲授,使学生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发现美、感受美。另外,学校要采取多种渠道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方式的专职教师培训、进修等活动,立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整体的艺术教育质量。高校应加大艺术教育相关经费、师资的投入力度,为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优良的保障。学校还应在条件所及的情况下尽量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整体规划校园建筑,如建立艺术广场、音乐吧,多修建一些园林雕塑等,使学生能在一个优美的、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当中学习,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

中职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思考论文 篇5

一、地方中职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方向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尤其美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地方中职艺术学校失去了艺术特长教育的优势地位,一些学校出现了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再加上地方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意识不足,学校培养模式传统滞后,偏重于单一的艺术技能培养,与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相脱轨,导致人才培养效率降低,使地方中职艺术学校的发展落伍,但又恰逢国家近年来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划,职业教育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地方中职学校的发展处于瓶颈期,如果我们继续固陈守旧,那将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职业艺术教育是国家培养发展艺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艺术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要在人文素质和综合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具有提高人们的审美感知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人们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力,但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一的艺术专业工作者。如果只停留在单一的技能训练培养,那会导致学生的艺术审美思维局限,创造力低下,综合素质落后等问题,将来就业无法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如何改变提高

(一)转变教育理念,紧随教育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文明的不断提升,现代教育也在朝着科学化发展,艺术教育同样如此,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只要拥有职业技能就拥有一切资本,现代艺术教育不仅具有专业性,还要融入科学与人文的思想精神。“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艺术学校教师,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从全面培养学生出发,告别单一的技能传授,我们要时刻明确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帮助,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知体会艺术的真、善、美,在艺术的学习熏陶中又能健康地成长,既要专业优秀还要兼顾全面提升,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地方中职艺术教师要不断研究教育政策,紧随国家教育发展,提升职业理想,找准教育定位,增强学习警惕,创新教学实践,要让自己的教学具有技能性、教育具有思想性、理念具有时代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符合社会教育要求。

(二)优化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

虽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地方中职艺术教育逐渐告别了传统的“口传心授”,但由于教学类型具有专业区别,在一些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弊端,尤其一些发展缓慢的专业,还是照搬传统意义上的形式进行教学。艺术课程无论是专业课还是理论课,都要具有灵活性但不能随意化,单一培养技能的观念导致我们的培养方式也较为单一,这其中包括教学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偏向专业性,教学模式传统老化,教学方法单调随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怎样科学的培养学生,我们教师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社会发展特点,结合自己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特点研究教学,在转变提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程,创新教学形式,增强艺术人文性教学,教学联系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塑造艺术学习心理。其次,我们要打造专业教学的培养特色,设置规划好每一个专业的`培养计划方案,从基础到文化、从精品到实践,再到综合教育。在设置过程中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如了解现代中专学生成长的发展特点,每个艺术专业的学习发展特点,怎样把艺术学习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相融合,怎样处理艺术特性与学生个性以及教学统一之间的矛盾等等。第三,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现代学生思想开放,见识也较为丰富,我们既要尽可能完整地阐述教学内容与涵义,还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思维,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要多样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引导锻炼学生的艺术拓展能力,培养学生艺术形象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有质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锻炼专业表现能力,丰富学生艺术情感,从而增强艺术审美追求。

(三)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认识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化,但在我们传统思维当中,艺术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由于中专学生学习心智不太成熟,教师对于专业课教学多为严谨,师生关系大多严肃,导致学生怕老师,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老师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这就对教学的进行产生了隐性的阻力影响,同时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处于青春期,一些孩子性格的个性方面比较突出,心理容易产生叛逆情绪,最终导致学生不会自主的学习思考,更多是在老师压力下的被动学习。我们要对学生教育管理,但不是把学生变成“听话的机器”,一些学校管理落后,对于学习后进生把责任完全推脱到学生身上,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学校管理目标:只要管好学生不出事就可以。这样的教育是很失败的,由于中职艺术教育教学特殊化,在管理上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责任在先的观念,注重思想教育的培养,但不能一味空洞说教,那样只会事倍功半,要做到言传与身教融合,榜样与监督配合,用爱心去教育培养学生;其次要结合学校自身教育特点,完善教育制度管理,建立包括学习管理、纪律管理、生活管理、活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制度,每个环节紧密联系,并设置管理监督责任人相互配合,使学校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最后要将责任领导、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在多方位因素的合力下,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虽然近些年专业学校都意识到文化课对于学生将来升学的重要性,但大多只是在课程安排上稍做改动,缺乏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从而产生对学生学习和发展重要影响的积极意识。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安排的能力,实践也证明: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无论在专业、文化学习,还是社会关系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众,这才是学生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四)整合教育资源,规划培养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激烈,人们对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认识也在提高,教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们中职艺术教育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艺术是一个很大众化的文化形式,我们学校在与社会、家长相互沟通时非常便捷,同样现代艺术教育也需要更多地“教育者”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同时我们也要带领学生走出去,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学习,无论是艺术实践,还是公益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发现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能促进艺术的广泛传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还可以让家长和社会更好的认识学生,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在规划培养方向上,我们要遵循三个特点一个原则:育人与个性相融和、教学与实践全面化、教育与发展综合化,最重要的原则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帮助每个孩子尝试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树立艺术理想,正确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勇敢的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职业素养要不断提高、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多向各学校、各专业优秀教师学习经验,吸收别人的长处,融合到我们的教学中间,这样我们的培养效率才能提高。

三、在时代中发展

数字艺术发展和茶文化的结合论文 篇6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数字艺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很多文化艺术形式都有了很好的结合,并且表现突出。数字艺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数字艺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传承,也可以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加入新兴文化产物的元素,数字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也是如此。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传统茶文化需要进行创新和改变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而其与数字艺术的结合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在保留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让其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介绍了数字艺术的发展与茶文化结合的过程,分析了数字艺术与茶文化结合的特点,最后对两者未来的结合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艺术;茶文化;结合;发展

目前,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涵盖了艺术范围,形成了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综合体,也就是数字艺术。数字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呈现出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并且突破传统茶文化的局限性,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创新和再现。这样让传统茶文化很好的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凸显传统茶文化的创新意识。将数字艺术与传统茶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能充分帮助传统茶文化进行艺术转型,拓宽传统茶文化未来的发展道路。

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篇7

关键词:数字技术,艺术产业,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一、数字艺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前景

(一) 数字艺术产业的形成。

数字艺术是指使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制作的有审美倾向, 甚至市场价值的艺术作品, 其特征是具有交互性、技术性、信息性和审美性。数字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艺术、电脑动画、影视广告、DV (数字视频) 、数字音乐等。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艺术逐渐发展成了产业。从现实层面看, 数字艺术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 实践意义较为明显。它是以创意为动力, 将各种文化及艺术资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新的产业群落, 需要培育新的消费人群, 并以高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以此来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 创造出更加惊人的经济及社会价值。现如今, 数字艺术产业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流砥柱, 未来发展更是前途广阔。

(二) 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 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 正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并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 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为全方位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各种科技技术、艺术媒介逐渐成熟, 使得新媒体的主要形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 大量数字艺术产品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 博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群的喜爱。规模上去以后, 创造了经济价值, 就成为了数字艺术产业。数字艺术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黄金产业之一, 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市场的发展, 数字艺术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 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现在, 一切由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产品, 都可归属于数字艺术产品的范畴。近年来,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掀起数字艺术热潮, 数字产业发展得也越来越大, 市场非常广阔。在美国, 仅由畅销童话小说改编的动画片《史瑞克》及其相关的衍生出来的影像产品的销售就获得了1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在日本, 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文化产业早已经领先全球, 其市场规模达到1, 200亿美元以上, 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韩国的数码艺术产业特别是游戏产业更是创下了极好的业绩, 在这个国家, 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目前, 全国直接运用电脑从事数码艺术工作的达到30万人, 每年还有40多万人接受数码艺术训练, 并准备进入这个新兴行业。

二、我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起步较晚, 各方面发展还不是很成熟, 使得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处于艰难的境地。当前我国数字艺术产业面临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人才短缺。目前, 我国数字艺术人才培训和教育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在全国各地, 数字艺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字艺术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数据显示, 我国数字创意和游戏人才缺口在10万人以上, 未来3至5年内, 全国的数字艺术人才缺口更将达100万人左右。以现在的情况来看, 国内动画人才主要聚集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作为数字艺术产业的代表, 目前我国游戏动画人才不到5, 000人, 而市场则需要60万人。影视动画人才只有1万人, 而全国需求多达18万人。数字艺术人才的极度匮乏,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及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此外, 我国现有数字艺术培养人才呈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比如, 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中, 多以低端制作或纯研究为主, 兼有理论研究与制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太少, 人才结构严重失衡。此外, 艺术设计师与技术操作员分化;艺术设计创意与数字技能培养之间的分化, 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的职业设计师人才比较匮乏。

(二) 艺术原创力不足、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的数字艺术成品虽然已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以内容为主的精神消费品, 没有实现全面的市场化和产业品。一般来说, 内容生产实际上极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数字艺术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来说。数字艺术产品的艺术创新, 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产品的市场命运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当今数字化、技术化和网络化生存时代, 数字艺术产业同数字媒体结合紧密, 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带来的巨大机遇, 增强我国数字艺术产业的艺术创新力, 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艺术创新的问题上, 中国数字艺术产业需要仔细思考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生产重心的平衡问题, 以及大艺术发展观的战略调整问题, 需要对这个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

(三) 市场意识不强。我们的数字艺术产业的现状是不计成本、不图经济回报、不注重市场, 艺术家们和制作者们只求艺术, 只求美感, 不论票房。这样做的结果是, 当国家的投资越来越不能满足客观的市场需求时, 当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轨时, 我们的数字艺术产业却掉了队。比如, 美国、日本的动画一开始就是由个人创作, 完全面向市场, 充分张扬其艺术个性, 所以能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而迅速发展成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而中国却不一样, 数字艺术的产品被作为国宝包裹起来。比如, 很长时期内, 一直被作为低龄儿童教育工具的动画, 过于注重教化功能, 其娱乐功能、市场功能却不强。这在已进入成熟期的日本、欧美数字艺术产品的巨大冲击下发展缓慢, 面临非常尴尬的困境。这已经被大量事实证明。长久以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了中国庞大的动画消费市场。统计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作品中, 日本动漫占到70%、欧美动漫占35%, 而中国原创动漫, 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2%, 明显落后于国外动画产业的发展步伐。振兴中国数字艺术产业, 已经成为从中国普通老百姓到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振兴中国数字艺术, 一面是艺术, 一面是市场, 两方面都要给予全面的关注。

三、关于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事实上, 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而且此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作品受到市场的欢迎。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鸟巢正中巨大的LED数字艺术卷轴, 从《江山千里图》到《清明上河图》, 一幅幅绵延流转的精彩影像, 留给了世界各国观众极为美妙的具有强烈冲击感的视觉体验;之后的上海世博会, 也大量地采用了数字艺术, 高6.5米长130多米的巨幅影像《清明上河图》, 在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持下, 表现得美伦美奂, 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专家认为, 预计未来3~5年内, 数字艺术产业将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 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已被纳入国家相关人才培养规划, 数字艺术产业将大力带动电信产业、硬件设备、软件技术等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文化娱乐、媒体、影院、网吧、玩具等周边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发展, 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标, 现提出以下建议, 以期对我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此前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认真落实其中提出的一系列相关要求, 切实加大管理和工作力度, 不断改革创新, 以此推动动漫产业大发展和大繁荣。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细则, 对数字文化产业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 在资金、政策、园区建设、硬件设备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地支持。

(二) 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

创作者以及相应的管理者要立足中华民族长达5000多年的丰厚文化资源, 大力地推动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的创作, 创造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能够完美体现时代特征、从各方面都深受群众欢迎的数字艺术精品, 从而着力于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知名的数字艺术品牌。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更是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 大量事实已经证明, 内容与创意已经成为文化产品的主要竞争点, 有了创新, 有了创意, 产品才会有生命力, 才会有市场。专家认为, 数字文化产业的艺术创新力一旦萎缩或者停滞, 将意味着数字产业生命力的萎缩。为此, 我们要在适应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和数字艺术产业的实际发展, 积极探索艺术创新与数字艺术产业之间的关系, 寻求相应的对策, 以此不断提升整个数字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三) 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要研究相应的管理体制, 教育培训体制, 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定, 打造适合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 从制度上保障数字艺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大扶持力度, 培育一批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数字艺术企业, 加快形成以现代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创作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数字艺术产业链, 不断壮大我国数字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 推动整个产业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四) 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扩展数字艺术的发展空间。

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以及现代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积极发展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新兴数字艺术业态, 把最广大的手机用户特别是年轻的手机用户纳入发展视野, 增强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后劲。

(五) 要加快数字艺术产业“走出去”步伐。

要鼓励数字艺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和境外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让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接受激烈的竞争洗礼, 以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

(六) 要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要培育更多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数字艺术人才, 为加快数字艺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人才, 有了人才, 才能在根本上推动数字艺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制定专门的政策, 从各方面保障数字艺术教育培养机制, 并加大培训机构的培训力度, 营造一个“数字艺术人才良性成长”的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枫, 苏惠香.我国数字动画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 2006

[2].张韬.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构想[J].美术大观, 2008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篇8

摘要: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陕西民间剪纸融合了当地的风情和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本文简单论述了陕西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现状;对策

一、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剪纸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树皮、金银箔、布、皮革、甚至树叶等片状材料。陕西从南到北,八百里秦川,特别是黄土高原,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结婚双喜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窗花最为普遍。陕西民间剪纸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那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 ”、“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西民间剪纸在构图上属于平视构图。由于剪纸的制作材料是平面纸张, 因此其富有装饰化效果的点、线、面所形成的图案,决定了剪纸只能用简单的二维图形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图案含义。剪纸的创作者以发散式的思维,按照自己的灵性和经验任意取舍,自由创作,在他们的大胆发挥之下,平面的纸突破了体积、空间的限制,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没有透视,没有比例,最后形成重点突出、虚实相衬富有表现力的作品,三维立体的景象和物体变为二维平面形。陕西有自身独特的地区性特征和地域文化,陕西民间剪纸也理所当然形成了自己粗犷、质朴、但又不缺乏细腻之感的风格。

二、陕西民间剪纸的现状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博士在中国西北农村考察后总结到:“在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里,我们再也行不到一幅完整的中国西北传统乡村图画了。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席卷,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改变。窑洞里不再有人贴剪纸,为了沽净和便于打扫,人们在炕围上铺满了瓷砖。因此,传统的由剪纸图案组成的炕围花已被瓷砖上的绘画所代替。在窑洞以前贴剪纸画的墙壁上。已被城市流行的一些印刷品、照片所替代……” 。面对强势的外来文化和强势的现代技术经济的冲击,陕西民间剪纸遭到冷落,陷入了一个低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缺乏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面临多种制约

由于目前地方党政大多数的工作重点在抓经济建设,对于剪纸等这类投资周期长,回报效率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保存民族“血型”的重要意义和文化产业对于工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导致对这项工作的资金扶持小,安排部署少,使剪纸艺术的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保护工作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二)剪纸队伍的后备人才不足,技艺传承面临断流

目前陕西剪纸艺术人才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原生态剪纸,这部分多由老年化剪纸艺人组成;二是传统型剪纸,这是剪纸的主体,中年人居多,在传承中有新突破,在创新中体现个性艺术特点;三是现代剪纸,他们在吸收传统剪纸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创作手法,体现了时代特征。剪纸艺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4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已很少有人从事剪纸艺术工作。年轻人更受网络文化、平面文化等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反映冷漠,对传统文化缺乏热情,严重制约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导致剪纸艺术后备人才严重不足。

(三)发展剪纸艺术的观念不新,剪纸题材和内容单调

目前剪纸艺术工作者的绝大多数是从小就开始学艺,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多数从事剪纸艺术的爱好者认识不到剪纸也是凝聚人类智慧和艺术价值的商品,更意识不到剪纸的市场化观念。对技艺传承的理解肤浅,把简单的模仿视为继承传统,没有悟到、更没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精髓;创作理念上缺乏新意,拘泥守旧,运用现代创作理念和能力不足,创作设计水平低,不能适应现在的审美水平和实际需求,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历史上剪纸仅仅作为装饰应用于逢年过节,现在剪纸作为“展品、礼品、装饰品”而非“商品”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四)开拓剪纸艺术市场的信息不畅

绝大多数民间剪纸能人年事已高,生活贫困,信息闭塞,虽然其剪纸的艺术性很高,收藏价值很大,但大多仅是自己抒发对生活感悟的应时应景之作,只是自娱、自乐,缺少把作品变为商品的中间环节。只有极少数居住在县城或县城附近的剪纸个体户,才把自己的创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发家致富的商品来经营。

三、对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认识发展剪纸艺术的意义

传统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对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尽快成立剪纸相关组织机构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剪纸艺术保护的需要,应成立剪纸协会,以组织、指导剪纸工作,同时政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要形成剪纸艺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资金保障机制。

(三)加强对剪纸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不同艺术风格的展览,以促进培训工作的进行。同时政府应予以财力支持,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充分调动农民剪纸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培养造就越来越多的剪纸艺术新星,不断壮大剪纸队伍,要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有较高艺术造诣的专家群,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体系。

(四)加强对剪纸艺术作品的抢救、整理、创新

各县(区)文化馆(站)要充分发挥职能,在保护、宣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要组织相关专业艺术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对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制作成影像资料妥善保存。同时要建立市县两级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些民俗方面的代表作品,将这些民间的珍品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由于各县区的剪纸艺人家住农村,且分布比较分散,对创作的作品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极容易破坏和流失,这里面不乏一些艺术精品、珍品。因此,各县(区)在做好剪纸艺人建档造册登记的同时,妥善抢救、整理这些艺人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归类、整理、印刷成册,以便于保存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不断拓展创作题材和创作内容,开辟旅游纪念品市场或者实用美术应用范围(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实现剪纸艺术的经济效益。只有使剪纸市场化、产业化,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来从事剪纸艺术,只有这样,才会使剪纸艺术市场走向新的繁荣。

(五)切实做好剪纸的市场开发工作

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保留和传承陕西剪纸特有的艺术风格,又要结合新时期人们的审美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既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又要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解决保护过程中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既要保护剪纸艺人的经济利益,又要保证剪纸的艺术质量,以确保剪纸艺术的长盛不衰。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努力形成陕西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合理利益分配体系,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让陕西剪纸艺术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开发。

四、结语

传统的陕西剪纸艺术不仅是珍贵的艺术遗产,而且储存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宗教、审美、伦理的种种信息。我们相信,在广大剪纸艺人和史学家、民俗学家们的辛勤努力下,通过不断挖掘市场新题材,开发国际市场,必将使剪纸这门古老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李西秦.剪纸艺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 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01)

[3] 姬国强.美术研究[J].从剪纸看西部民间美术的美学哲学.2006(07)

[4] 何红一.明间文化论坛[J].中国民间剪纸与民间文化.2004(05)

[5] 乔小光.美术学[J].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2002(03)

上一篇:【精华】高校工作计划下一篇:食品安全个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