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共2篇)
真光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篇1
真光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2007年—2010年)
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十五”期间,围绕区教育局“阵地前移,重心下移”的策略,我校结合实际,多形式地开展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四元”培训,师资水平和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过“十五”师训,目前学校教师基本情况为:年龄结构:30岁以下10人,31岁—45岁31人,45岁以上6人;职称结构: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1人,小学一级教师15人;学历结构:本科14人,大专27人,中师4人。由于学校办学历史较短,师资水平和结构相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缺少市区级骨干教师,部分学科缺少领衔教师。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育科研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不均衡,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落差,信息技术培训没有更好地学以致用等。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与深入开展,机遇与挑战迎面而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求的关键。根据《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为进一步提高真光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课程实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 1 的师德素养、业务能力为目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探索“校本研修”和“师本研修”的新路子,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新课程实践中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㈡总体目标
按照“培训——实践——反思——提高”的原则,以校本研修为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育业务精湛,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追求团队合作与技艺特色,有一定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适应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教师队伍建设基本任务 ㈠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和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及《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奖惩办法,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2、提升学历层次
至2010年力争做到:
学校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40%(包括在读),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5%。
3、优化职称结构
至2010年力争做到:
学校教师中具有小高及以上职务的比例达到65%。
4、培养信息素养
100%的教师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达到“新四个模块“的技术要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比重,增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十一五”师训、教研信息技术平台应用、课题研究等途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着眼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学校课题研究和教学评价驱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由点到面的开展,形成一定数量的课件和教学案例课例,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建设。到2010年,85%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5、提高专业能力
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把握“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初任教师基本熟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掌握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逐步具备初级教师的专业条件,工作一年后成为初级教师。
初级教师基本熟悉一般的教学原理、教材内容、知识和教学方法等,并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景,初步获得教学经验,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有科研意识和一般科研能力,有1篇及以上教科研论文。
中级教师具备各年段教学的把关能力;能主动从事教科研活动,把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质量好,能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每两年有1篇及以上的教科研论文发表。
高级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能独立开设校本课程,承担课题,开展 3 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每年至少有1篇及以上的教科研论文发表。
㈡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梯队
建立一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推进“二期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校级和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队伍——教坛新秀、教学(教育)能手。力争形成一支由5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5名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
在初级教师中培养和选拔教坛新秀。教坛新秀师德良好,教有创意,富有特点。必须掌握所教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出色。教坛新秀每学年须上区公开课1次以上。
在中级教师中培养和选拔教学(教育)能手。教学(教育)能手师德优良,教有个性,富有特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教育教学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教学(教育)能手每学年须上区公开课1次以上,指导教师1-2名,发表1篇教科研论文。
努力培养,力求产生高级教师。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培训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的培训
面向全员,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区教育学院为支撑,以教育行政为推进,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推进“二期课改”,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突出骨干,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示范、桥梁 4 和辐射作用,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为途径,加大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养。
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渠道的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等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
2、构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根据区“十一五”师训要求,围绕区“二维四类多元”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设臵并实施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内容的师训课程。
(1)基础性知识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知识课程内容由区教育学院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开发与推荐,课程的实施在教育学院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完成教师在该课程学习中的学分汇总工作,并做好督促及时间与精力的保障工作,2010年上半年100%的教师完成基础性知识课程。
(2)基础性实践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实践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自主管理,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有计划的专题研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感悟,反思总结,上升为实践智慧,内化为推行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整个课程设臵分为育德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大领域。(具体内容详见真光小学基础性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3)发展性知识课程的实施
发展性学习的知识课程内容主要由高一层次学历或非学历进修组成,我校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等院校或区教育学院的此类进修。
(4)发展性实践课程的实施
发展性学习的实践课程由区教育学院组织实施,学校创造条件,保证骨干教师全员参与此类课程的培训。并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等各级课题为抓手,鼓励骨干教师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
3、推进校本研修
积极营造民主、开放、多元的校本研修氛围和有效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要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研修制度、管理网络,确保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1)加强师德建设
①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讨、演讲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比制度,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思想和敬业、勤业、精业、创业以及献身教育的精神。
②党政工团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坚持在教师中开展“树师表形象,当文明教师”的活动。党、团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③建立定期表彰制度,通过开展“做知识型教师,树师德新形象”为主题的师德报告会和评选“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事迹,表彰师德典型,在全校形成加强师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对有违师德要求的人和事,即时进行帮助教育和纠正处理。
④重视和尊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组成校长书记、教导主任、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导师专家组成的专业引领团队,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与进俱进、精益求精、争创特色的思想,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标准和努力方向,形成协作共享的学术氛围,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奋斗。
(2)开展团队攻坚的校本教研和科研活动
教研组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机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 6 地。学校将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实行教研与科研的一体化,以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拓展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层次;以教研落实科研,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促使教师在科研与教研的整合推进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3)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荣誉称号的感召力。设立校级以上的各种荣誉称号,如党员示范岗、师德标兵、教坛新秀、教(育)学能手等。充分发挥评比活动的作用。用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行为、能力、业绩等进行检查、衡量和审核,给予正确的评价,激励教师更好、更快地发展。
(4)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共同提高
学校建立《真光小学校内视导制度》,组建由学科专家、学校领导、分管教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视导小组,在校内开展教学视导和校本教研活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持续不断地提高。
骨干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提升理论高度,学校为其提供展示机会,帮助他们成为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教师。
对各学科教师,学校将开展教育教学会诊,通过校外专家和教研组的听课评课,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和完善其教学风格。
对于新进教师,学校要为他们配备合适的带教老师,使其迅速度过适应期,加速其成长。
(5)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运用绩效管理,完善考评细则,尝试“个人自评、部门测评、学校总评”的教师岗位工作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绩效,体现重工作成效与重工作过程并举,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督查管理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把业绩 7 考核作为教师聘用的依据,优化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动态管理。
(6)搭建多样发展平台
①围绕学校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的开展,要求教师经常性地就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推动学校德育、科技、艺体和环保教育活动的特色化、课程化?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进行思考,开展教学叙事和学习交流,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青年教师拜师学艺,骨干教师帮带徒弟。组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进新、老教师的素质共同提高。
③加快校及校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中青年教师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提供机遇。
引路子:聘请专家导师指导,促进骨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
搭台子:按学科分类,开展系列教师专业能力评优活动并制度化,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提供舞台。
压担子:在骨干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每学期上交1-2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逐步做到所任课能随时公开,同时要随时承担研讨课、观摩课任务,三年内必须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并立项承担1个校以上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提供机遇:优先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学术活动等,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教师评优、评先、晋级等在同条件下骨干教师优先。
(4)坚持开展四类课活动,以此推动课堂及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四类课是:教学过关课、教学评优课、教学研究课、教学展示课。拟定评课标准,客观公正地开展评课研讨。促使合格教 8 师、骨干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中不断成长,进而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开展一专多能培训,由外聘专家和学校特色教师进行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一专多能的能力。使每位教师除了能熟练担任一门主要学科的教学外,还要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至少开设一门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能指导学生开展德育、科技、艺体、环保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建立载体
1、争创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将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探索科学的、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发本校的教师教育资源并借助高校及教育学院力量开展教师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努力争创 “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
2、搭建教师专业能力评优平台
继续开展全员性的学科教师、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竞赛和评优活动。用“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用“竞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继续做好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的竞赛和评优工作,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的有效性等开展竞赛和评优,形成一批“好课”,培养出区、校两级“教坛新秀”、“教(育)学能手”;继续做好班主任育德能力的竞赛和评优工作,围绕班级主题课教学、主题活动设计、学生思想工作、班集体和学生矛盾化解等开展竞赛和评优,形成区、校两级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和“教育能手”。
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
一是构建专家引领团队
以推进“新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借助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形成以叶澜教授领衔的专家引领团队。团队每学期到学校开展专家讲座,以推进“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指导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二是构建名师带教团队
围绕打造语文、数学、音乐学科优势,强化科技艺体办学特色,学校外聘市区名师、名教练,构建名师带教团队。以师徒结对的形式,选聘教师师徒结对,实施带教计划,促其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及科技艺体优秀指导教师。
三是构建骨干教师团队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的现有发展水平,着眼于推进“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需要,建立以2—4位骨干教师领衔的学校骨干教师工作团队。每个工作团队带领2—3名教师为培养对象,引领学科发展,培养学科骨干,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合作共进的工作团队,推进本校教师队伍建设。
4、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库
把适合校情的教师培训课程、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骨干教师教学案例、经验汇编、实用的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有效的校本研修课程与教育研究案例、骨干教师的个人成长专辑等作为教师培训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力争通过四年的建设,形成较为丰富的教师培训资源库,为教师培训提供示范指导作用。
(三)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要求,完成教育事业单位岗位的设臵,科学合理设臵学校的管 10 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综合确定上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合理确定学校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编制管理、科学设岗”的原则,严格执行《关于普陀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的实施意见》,积极引进教师充实学校师资队伍。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继续实施教职员工津贴、骨干教师津贴、教育特殊津贴的分配制度。修订完善学校分配制度,使之更适应学校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建立与完善骨干教师遴选和培养机制
按照各级骨干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分别组织自下而上、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专家评审的遴选工作。
骨干教师要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积极参与各项培养活动。配合教育局和教育学院做好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学校做好校级骨干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创造条件促进骨干教师依次提升和发展;为各级骨干教师提供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机会。
4、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搭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教师培训提供丰富的选择和便捷的共享条件,让全校教师共享市、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指导教师以及区、校两级“教坛新秀”、“教(育)学能手”的教育教学成果。
5、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制度,给予认真参与“十一五”培训并按时完成学分任务的教师给予相关的奖励。优先参与市、区各类荣誉称号的推荐与选拔;将在完成基础性学习任务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参加发展性课程学习作为各级骨干评选的前提条件。
每学期末评估、考核,对在继续教育中较好完成培训任务和校本研修成效显著的个人和教研组,予以表彰;对不能按要求完成培训的个人和教研组,期末考核降档评价,不得参与优秀、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的评聘,并制定修补学分措施,督促完成。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以及专业成长的成果,科学地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分等级。
6、后勤保障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帮助和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除保证常规培训的开支以外,“十一五”期间,每学期末根据教师在师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师训专管员严格按照培训方案认真做好每一位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生成资料的管理,做到一人一档,随时可查。
四、职责分工
3、校长室的职责
学校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人,领导本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制订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校内15%骨干教师发展序列梯队,为区骨干教师的选拔提供后备力量;负责本校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落实和管理;校本研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和培训;推荐各类先进和优秀人才,落实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将根据《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和《普陀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引领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任务。
2、中层的职责
师训专管员杨燕全面负责、协调各师训课程内容的安排和人员进修、实践安排以及教师实践课程培训的学分记录和登记上报工作;组织落实校 12 本研修和相关考核。陈丽负责校本育德领域师训工作,蔡晓婷负责校本科研领域师训工作,芮开金负责档案资料管理。
3、教研组长的职责
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组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及时发现和解 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创设与本学科相应的研修环境,并利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载培训教师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与出席情况,折合成相应的实践课程学分。
4、教师主动发展的职责
坚持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形成理论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的合力效应,注重体现教师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的培训,积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队子,在培训过程中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主动发展。
学校将走“以机制保培训,以活动促培训,以骨干带培训,以科研助培训”之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7年10月
真光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篇2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日前在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发布, 规划指出, “十二五”期间, 北京将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 对小学入学、“小升初”等义务教育入学阶段实行全程公开透明。同时, 高考一科多次考试方案的研制已开始启动。
依据规划, 小学入学、“小升初”等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将坚持免试就近入学, 进一步完善公平入学规则。“十二五”期间, 北京市将在“小升初”中实施推优派位、特长生录取和大派位全面网上录取的同时, 还将落实公示制度, 实现学生报名、推荐过程、录取到位全程的公开透明, 实现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规划提出, 到2015年前, 北京市将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 全市幼儿园总数将达1530所左右, 其中至少65%为公办性质幼儿园。学前3年毛入园率将至少达到95%。
【真光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推荐阅读:
教师个人行动计划10-24
小学文明交通行动计划10-13
上茶庵小学关爱女孩行动计划06-03
保障小学美丽校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05-14
2018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计划07-20
新立小学领雁工程三年行动计划09-27
教师梯队建设计划09-03
通江县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06-14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下08-20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