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练习册第一章答案

2024-07-05

税法练习册第一章答案(共6篇)

税法练习册第一章答案 篇1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法律级次属于()。

A.财政部制定的部门规章

B.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立法

C.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D.全国人大制定的税收法律

2.下列有关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有权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

B.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C.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原则上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D.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税收主管部门可自行调整当地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但应报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备案

3.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的有()。

A.个人所得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增值税

4.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

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5.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中,纳税义务人的确定原则是()。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6.税法构成要素中,用以区分不同税种的是()。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7.下列税种中不属于国税局系统征收管理的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个人所得税

D、车辆购置税 8.税收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属于()。

A、生产范畴

B、交换范畴

C、分配范畴

D、消费范畴

9.税收采取的是()方式。

A、强制征收

B、有偿筹集

C、自愿缴纳

D、自愿认购

10.纳税期满后,税款多长时间内必须入库,指的是()。

A、纳税环节

B、纳税期限

C、缴纳期限

D、纳税范围

11.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A、消费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税

12.下列关于税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 B、税收分配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C、国家课税的目的是满足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分配等的需要 D、国家要行使职能不需要财政收入作为保障 13.下列关于税收法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税法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B、税收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C、违反了税法,不一定就是犯罪 D、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经济利益实现纳税人与国家相互方面转移

14、纳税人在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进行纳税申报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D、进行税务检查

15、《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法不同类型中属于()。

A、既是实体法,又是普通法B、既是程序法,又是基本法 C、既是实体法,又是基本法D、既是程序法,又是普通法

16、我国税收立法权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制定的是()。

A、税收法律B、地方性税收法规C、部门规章D、地方规章

17、下列各税种中,不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的有()。

A、城市维护建设税B、房产税C、车船税D、消费税

18、某税种征税对象为应税收入,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入5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应税收入2000~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5%。某纳税人应税收入为4500元,则应纳税额为()。

A、425元 B、220元C、550元

D、570元

19、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的是()。

A、进口环节增值税B、土地增值税C、城市维护建设税D、进口环节消费税 20、下列不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立法的税种是()。

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C、全国范围内执行的地方税D、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税种

21、在税法的适用原则中,()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A、法律优位原则B、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有()。

A.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C.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以下选项中,属于税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A.税收法定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3、下列关于税法税收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有()。

A.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B.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

C.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D.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4、下列各项目中,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的是()

A.各级税务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财政机关

5、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其在适用中又可以分为的具体形式有()。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幅度比例税率

D.双重比例税率

6、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有()。

A.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废止阶段

D.通过和公布阶段

7、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其适用性或法律效力的判断上,一般按以下原则掌握()。

A.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B.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C.国内法优于国际法

D.实体法从新,程序法从旧

8、目前关于我国税制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A.间接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50%左右,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35%左右,B.我国目前税制基本上是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C.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D.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主要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法人)所得税

9、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基本权力,税收执法权具体包括()。

A.税款征收权

B.税务检查权

C.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

D.税务稽查权

10、下列关于税法与税收的表述正确的有()。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B.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C.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D.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

1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A.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B.税法和刑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税法和刑法对于违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 C.对于累进税率,一般情况下,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税收征收管理法》分别属于()。

A.税收实体法 B.税收程序法 C.税收基本法 D.税收普通法

13、下面关于我国税收立法的公平原则说法正确的有()。A.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应少纳税或不纳税 B.客观环境优越而取得超额收入或级差收益者应多纳税,反之少纳税 C.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实际税负必须绝对公平 D.这个公平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概念

14、下列属于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的有()。

A.《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B.《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C.《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D.《营业税暂行条例》

15、下列关于立法权划分的层次中,说法正确的有()。A.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增减税目的权利 B.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税收条例的解释权 C.经国务院授权,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有税法的解释权

D.经省级人大及常委会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本地区地方税法的解释权

16、下列各项暂行条例中,由国务院经授权制定的、具有国家法律性质和地位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现行税法的有()。

A.税收基本法

B.企业所得税法

C.进出口关税条例

D.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条例

18、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属于()。

A.义务性法规

B.单一性法规

C.授权性法规

D.综合性法规

19、根据税法的适用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指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B.根据法律优位原则,是指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但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相同

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是指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

D.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凡是特别法中作出规定的,原有的居于普通法地位的税法便废止

20、下列各项目中,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力主体的是()。

A.各级税务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财政机关

21、下列税种中,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不一致的有()。

A.企业所得税

B.耕地占用税

C.车船税

D.房产税

22、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税收立法规定的有()。

A.税收法律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B.国务院及所属税务主管部门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和规章

C.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通过后以提案形式提交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D.《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23、下列有关税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A、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税收分配是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

C、税法体现为法律这一规范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D、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

第一章 税法概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答案解析】授权立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授权国务院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暂行规定或者条例。我国现行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暂行条例,属于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颁布的。

2、B【答案解析】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法,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3、D【答案解析】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部分)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消费税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而非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营业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

4、D【答案解析】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所以上述处理是体现了实质课税原则的。

5、D【答案解析】对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义务人的确定,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6、B

7、C

8、C

9、A

10、C

11、C

1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选项B,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而一般分配原则则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选项D,国家要行使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作为保障。

【该题针对“税法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该题针对“税法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1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纳税人的义务主要是按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

【该题针对“税收法律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企业所得税法》是对具体税种规则的立法,属于税收实体法。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只有税收普通法。

【该题针对“税法的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定;选项B由地方人大、人大常委会制定;选项C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政府只能制定地方规章。

【该题针对“税收立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7、【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没有税收法律、法规的授权,地方政府是无权自定税收规章的,凡越权自定的税收规章没有法律效力。例如,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房产税等地方性税种暂行条例,都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条例制定实施细则。【该题针对“税收立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应纳税额=500×5%+1500×10%+(4500-2000)×15%=550(元)。【该题针对“税法的构成要素 ”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土地增值税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该题针对“税收执法权”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全国性税种的立法权,即包括全部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和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 税税法的制定、公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税种不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立法的税种。

【该题针对“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税收立法权”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适用这一原则,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该题针对“税法的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ACD【答案解析】:选项B错误是因为制定税法的目的,不仅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要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而不是税法基本原则。

3、【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

4、【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双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5、【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比例税率在适用中又可以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比例税率三种具体形式。

6、【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也要遵循选项A、B、D三个阶段。

7、【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由于税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其适用性或法律效力的判断上,一般按以下原则掌握:一是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二是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三是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四是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9、【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基本权力,税收执法权是指税收机关依法征收税款,依法进行税收管理活动的权力。具体包括税款征收权、税务稽查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及其他税收执法权。

10、【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税收的实质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1、【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ABC表述均正确。选项D征税对象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2、【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税收程序法,也属于税收普通法。

13、【正确答案】 DB 【答案解析】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应少纳税,没有负担能力的不纳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实际税负必须尽可能公平。

14、【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法;《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属于财政部颁布的税收部门规章。

15、【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税法的解释权,故选项B不正确;经国务院授权,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有税收条例的解释权,故选项C不正确。

16、【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国务院经授权立法所制定的规定或条例等,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和地位,它的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在立法程序上还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1994年1月1日实施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5个暂行条例就属于国务院经授权立法制定的,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和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属于税收法律。

17、【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税收基本法,也没有出台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条例。

18、【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19、【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选项B,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是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的;选项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即居于特别法地位的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

20、【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双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21、【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按照计量单位的性质划分,有价值形态(从价计征)和物理形态(从量计征)。价值形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等;物理形态包括面积、体积、容积、重量等。选项中只有A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均为所得额。

22、【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税收法律应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发布。税收行政法规不需人大审议通过。

23、【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而一般分配则是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而一般分配则是基于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配。【该题针对“税法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 篇2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B)

A 实践性 B 预见性 C 层次性 D 科学性 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C)。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4.(B)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B)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B)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B)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A)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 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B)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1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A.理想是现实的基础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C.理想受现实的制约 D.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面 13.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B)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14.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B)。

A.理论前提 B.思想基础 C.重要条件 D.根本途径 15.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是(D)时期。A.中年 B.童年 C.老年 D.青年

16.(B)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就大小的设计与追求。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17.(A)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18.下列关于理想的不同表述中正确的是(D)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摹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

19.高尔基曾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说明(D)

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产生的 D.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20.从对象上分,理想可分为(B)

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21.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D)A.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 B.使社会理想服从个人理想 C.在个人理想中实现社会理想 D.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22.“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2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D)A.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24.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今天,“做大事”就是(B)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C.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 D.为个体人生的发展设计宏伟蓝图 25.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特征之(D)。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是(C)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B.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

27.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他的意思是(B)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28.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这句话说明了(C)

A.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 B.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D.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的基本特征是(ABC)。

A.超前性 B.实践性 C.时代性 D.崇高性 2.理想的内容包括(BCD)。

A.个人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政治理想 D.道德理想 3.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ACD)。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得很开心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得好就可以了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和科学的判断标准为(BCD)A.是否为多数人所认同 B.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C.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 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5.理想和信念联系非常紧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主要表现在(ACD)

A.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B.理想和信念都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C.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D.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6.教材中“立志高远,始于足下”的正确理解包括(ACD)。A.立志当高远 B.立志要谨慎 C.立志做大事 D.立志须躬行

7.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今天的青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AD)。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多听领导的话,处理好人际关系 C.讲求实惠,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积极参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8.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为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 B.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C.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D.高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9.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AD)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10.理想、幻想、空想都是(AC)。

A.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B.有实现的可能性的 C.对未来的想象的 D.自然形成的 11.信念的特征是:(ABC)

A.稳定性 B.执着性 C.多样性 D.预见性

12.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ABD)。

A.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理想信念激励人生的物质追求 D.理想信念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13.下列名言警句说明“立志须躬行”的有(ABC)。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下列名言警句属于励志的有(BCD)。A.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志当存高远 C.有志者,事竟成 D.志不强者智不达 15.(BC)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

16.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句话告诉我们:(BD)A.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 B.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C.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D.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17.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昭告全党全世界:“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个真正认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到暂时困难和曲折时,也不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这说明(BC)

A.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B.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C.信念本身就表明着一种稳定的立场 D.理想可以远离现实由人随心所欲地想象 18.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BCD)

A.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C.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D.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19.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因为(ABD)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绝对真理 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0.“志当存高远”的“志”所包含的涵义是(BD)A.同志 B.对未来目标的向往

C.志同道合 D.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21.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ACD)。A.艰巨性 B.阶级性 C.长期性 D.曲折性

三.是非判断题

1.信念是信仰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F)2.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与未来奋斗目标没有联系。(F)3.凡是理想,都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F)

4.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F)

5.信念是认识、意志、行为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F)6.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T)

7.在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时,既要反对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又要反对用现实来否定理想。(T)

8.信念具有鲜明的稳定性和执着性,一旦形成就不再改变。(F)9.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T)10.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F)11.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T)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F)13.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T)14.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T)1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党的最高理想。(F)16.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而不是一种制度、实践。(F)17.从理想的时序上分,理想可分为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F)18.生活理想是指对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向往和追求。(19.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T)

税法练习册第一章答案 篇3

第一章 绪论

(一)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一

1.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2.汉语不大用形态变化,但不等于说没有形态变化,你能举出汉语有形态变化的事例吗?从事例中归纳一下,汉语有哪几种形态变化?

结合事例,汉语主要有下面几种形态变化:

(一)重叠。如:认真→认认真真,讨论→讨论讨论,是构形形态。

(二)加前缀或后缀。如:姨→阿姨,爱→可爱;想→想头,亮→亮儿,是构词形态。

3.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较高的语言之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汉语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有十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历史上,汉语对邻邦的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的语言都大量地吸收过汉语的语词,甚至依靠汉语借词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在过去,它们还长期使用过汉字。日本后来虽然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但至今也还保留一千多个汉字,和假名同时使用。韩国、新加坡也仍然使用汉字。

(二)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二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使用领域和制约范围具体涉及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界定?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语言文字的使用行为,应当作如何处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涉及与制约的,着重在政府的行为、公众的行为,以及社会企事业诸方面。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以及服务性行业、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有关的语言文字的使用。

显然,将这一系列领域纳入法律使用的领域和制约的范围,对于语言文字规范与标准使用,极具示范意义和推广作用。该法第三章为“管理与监督”;规定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就违反该法有关条款明文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行为,确定了处罚的范围及处罚的方式。这样,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的使用及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和支援。但,考虑到语言文字属于社会公众的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和媒体的特殊性质;因此,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使用行为,一般采取批评教育和责令改正的办法;着重在引导和宣传。

税法 第一章 总论 教案 篇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和分类 1.1 税收制度概述

1.1.1 税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

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税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

狭义——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

 税收的本质——税制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其本质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若要得以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税收制度来落实。(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它来正式立法制定税收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税收法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税收制度)

税制的职能:

* 取得财政收入

* 调节社会经济(缩小收入差距)* 保护国家利益(贸易保护)

税法的目的:保障国家利益以及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1.2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1)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商品or劳务:以生产的商品or提供的劳务为课税对象,一般按其流转额课税,所以也叫流转额课税

收益额:对经营的总收益or纯收益课税。总收益通常指经营收入,从中不扣除成本费用

纯收益=经营总收入-成本费用

profit=Income-cost expense 财产:对财产的价值or收益课税。

1.1.3 税法的特征

1)从立法的过程来看——税法是制定法,通过立法程序制定。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是义务型法律

从定义推理,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谁都不可以随意变更or违反法定纳税义务

权利义务对等,是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从财政角度看,纳税人从国家的公共支出中享受了很多权利,这些权力是通过其他授权法规赋予的。但是从税法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所以税法是一种义务型法律)

税法虽然是义务性法规,但是并不意味着纳税人没有权利,而是说权利是在纳税义务的基础上的,从属性的。

3)从内容来看,法律具有综合性——他是由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构成的综合体系(我国实行的是税法+税收单行法律、法规的结构)

1.1.4 税法的分类 1)按照在税法体系中的法律地位不同:

税收通则法——对税法中的共同性问题加以规范,对具体税法具有约束力,在税法体系中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典型:税收基本法)

税收单行法——对某一类人,某一类征税对象or某一类税收问题单独设立的税收法律、法规、章程(但还是受通则法的约束)

2)按照税法内容不同:

税收实体法——规定谁守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何法律的规范的总称。(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客体、计税依据、税目、税率、减免税等)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的对称,指以国家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定国家征税形式程序和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解决程序)税收处罚法——对税收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规范。税收行政法——规定国家税务行政组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3)按照税法效力的不同

税收法律——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 税收法规——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根据其职权or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依据宪法和税收法律,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税收规章——又叫税务规章,制国家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根据其职权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授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税收规章增加了税法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4)按照征收对象不同:

流转税法——对流转额课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密切相关)

所得税法——企业所得、个人所得

财产行为税法——对财产的价值or某种行为课税 资源税法——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课税,现行的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都属于资源课税范畴。

5)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权限不同:

中央(收入)税法——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消费税、关税)地方(收入)税法——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城市建设维护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6)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国内税法——国家在其税收范围内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经有授权or依法律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文件

国际税法——调整国家和国家只见税收权益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政府间双边or多边税收协定、关税互惠公约、经合范本、联合国范本以及国际税收惯例。国际税法效力高于国内税法

1.2税法的地位和作用 1.2.1 税法的地位

1)税收收入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而财政收入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

2)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为它是调整国家和企业、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最基础、最直接的方式

1.2.2 税法与其他法律关系 1)税法与宪法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章程 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依据宪法制定

2)税法和民法 本质区别: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平等、等价、有偿)。

税法是调整国家和纳税人只见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强制、无偿、固定)密切相关:

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和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问题时,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3)税法和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2.3 税法的作用 税法的规范作用

税法调整、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其实质是法律的基本作用在税法中的体现和延伸 税法的经济作用:

 税法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  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依据  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无形的手,促进消费,促进or限制某行业的发展,eg 成都2012.7的二手房指导价上升) 税法是监督管理的有力武器

1.3 税法的基本原则

1.3.1 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法定主义原则,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 1)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注意:若没有税收法律作为依据,or违反了税收法律的规定,都是无效的)

2)课税要素明确原则——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的明确而不出现歧义、矛盾,基本内容上不出现漏洞。(经过法律解释含义仍然出现不确定的概念是不能在税法中成立的)3)依法稽征原则(税务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稽核征收,无权变动法定课税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1.3.2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制定标准,但是原则是要公平并使得社会牺牲要最小。

Ps: 法律上的公平主义和经济上的税收公平比较近似但是还有一些区别。而且严禁对特定纳税人给予歧视性对待,也不能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特定的纳税人给予优惠。

1.3.3 税收效率原则

1)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额费用最少

2)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最小 3)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改善某些人的境况的同时,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1.3.4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截断后才提出,指税法是国家用以推行各种社会政策,主要是经济政策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

为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总体利益,有时对各纳税人来说,虽然需要放弃公平原则,使其赋税不公,但是这样对整个国民紧急发展和社会总体有利,因此对整个社会来说使公平的。(eg对高收入人群收取更高的税额,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1.3.5 税收合作信赖原则——公众信任原则(税收双方的关系就其追流来看使相互信赖、合作而不是对抗的)

1)纳税人应该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缴税,税务机关有责任向纳税人提供完整的水手资料

2)没有充足的证据,税务机关不能对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有所怀疑,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予以信任,纳税人也应该相信税务机关的决定使公正准确的。

1.3.6 实质课税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真是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不能仅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此项原则是为了防止纳税人偷税漏税)——在西方国家的税法系统中,此项原则同样适用于减免税务,如但职工收入家庭,学生减税、多子女家庭减税等,以达到之前所说的公平原则。维护弱小群体的利益。

1.4 税收的法律关系

1.4.1 税收法律关系是说由税法调整形成的,在税收活动中各税收法律关

系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狭义——税收法律关系仅指税收征纳法律关系

广义——可以把所有与税收有关的法律关系都作为税收法律关系的组成部分

1.4.2 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国家享有较多权利,承担较少义务,但是纳税人承担义务更多权利较少)

1.4.3 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1)权利关系说——奥特.麦雅(Ott.Mayer):纳税人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纳税以国家权力为依据,体现国家意志

2)债务关系说——阿而巴特.亨赛尔(Albert.Hensl):债务债权关系,税收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金泉的给付,国家是债权人

1.4.4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客体、内容)

1)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重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or参加者。主体资格由国家通过法律直接规定。

征税主体——参加税收法律关系,享有国家税收征管权利和履行国家税收征管职能,依法对纳税主体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的国家机关

纳税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企、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和组织。(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or个人)

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 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税务机关享有依法行政和征收国家税款的权利。

税务机关的义务

 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知情权、保密权、陈述权和申辩权、控告检举权、延期申报请求权

义务:依法按照办理税务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or重新登记、依法设置帐簿、合法、正确使用有关凭证。

1.4.5税收法律关系的运行(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过程)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某一法律实施而形成权利义务关系。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

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使得已经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在主体、内容、客体等要素方面发生改变

3)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

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使得已有的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原因: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

纳税义务的免除

某些税法的废止

税法练习册第一章答案 篇5

(一)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相关的概念。

难点:对数轴、绝对值等的理解。

二.具体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负数

在正数前面加“-”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0正分数负整数有理数有理数0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负分数

3.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1)数a的相反数是a(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2)0的相反数是0;

(3)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0)

(1)a的倒数是a;

(2)0没有倒数;

(3)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

6.绝对值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1)a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0,则|a|=a

若a=0,则|a|=0

若a<0,则|a|=a

(3)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可通过数轴比较

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科学计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近似数就是与实际数非常接近的数。

三.考点分析

对负数意义的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有效数字等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把握能力。

n【典型例题】

例1.判断正误

(1)a一定是正数;

(2)a一定是负数;

(3)(a)一定大于0;

(4)0是正整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1)由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可知,a可是任意的数,既可以是正数,还可以是负数或0,故不正确。

(2)由上题可知,当a是负数或0时,a是正数或0,故不正确。

(3)(a)是a的相反数(a)a,但a可以是一个负数,故不正确。

(4)由定义可知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正确。

例2.若|x||y|3,且x、y都是整数,请写出符合条件的x、y的值。

分析: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数轴解决问题,即x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与y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为3。

解:由题意知,x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与y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为3。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x、y可以取的数应为从-3到3之间的整数。

∴(1)当x=-3时,y=0

(2)当x=-2时,y=1

(3)当x=-1时,y=2

(4)当x=0时,y=3

(5)当x=1时,y=-2

(6)当x=2时,y=-1

(7)当x=3时,y=0

abbccaabc

例3.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bc||ca||a||b||c|。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上的数的大小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解:由上图可知a0bc

∴ab0,bc0,ca0

|ab|(ab),|bc|(bc),|ca|ca

∴|a|a,|b|b,|c|cabbccaabc

∴|ab||bc||ca||a||b||c|

abbccaabc(ab)(bc)caabc1(1)1(1)1 0 

例4.近似数1.85与1.850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近似数的意义,明确1.85和1.850意义是不同的。

解:近似数1.85和1.850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1.精确度不相同,1.85精确到百分位,即0.01,1.850精确到千分位,即0.001;

2.有效数字不同,1.85有三个有效数字,1.850有四个有效数字;

3.取值范围不同,1.85的准确值m应满足1.845m1.855,而1.850的准确值n的范围是1.8495n1.8505。

例5.若|a3||b5|0,求ab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绝对值的非负性

解:∵|a3|0,|b5|0

∴若|a3||b5|0

则|a3|0,|b5|0

∴a30且b50

∴a3且b∴ab3(5)2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已知|a1|5,则a=()

A.6 B.4

C.6或4

D.6或4

2.根据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c0a

B.abc0

C.acb0

D.b0ac

3.已知a、b是两个有理数,则ab与a比较,必定是()

A.aba

B.aba C.aba

D.大小关系取决于b

4.a、b互为相反数,下列各组中不一定互为相反数的是()

33A.a和b

22B.a和b

C.a与b

5.已知|m|5,|n|2,|mn|nm,则m+n的值是()

A.-7 B.-3

C.-7或-3

D.-7或7或3或-3

6.已知a、b、c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用“<”或“>”连接

ac_________0

ab_______0

b___________c

|a|____________|c|

ab和D.22

7.若|m1|m1,则m_______________1;

若|m1|m1,则m________________1。

8.近似数7.280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__________个有效数字。

29.若a、b互为倒数,m、n互为相反数,则(mn)2ab____________。

10.把-3.5,|-2|,-1.5,|0|,3,|-3.5|表示在数轴上,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

3来。

11.若|3x1|与(y1)互为相反数,求x,y。

2【试题答案】

1.C |a1|5a15

a4或a6

2.D

3.D

5.C

4.B |mn|nmmn0m5,n2mn7或3

6.> < >

<

7.

<

8.千分

9.2

13.51.5|0||2|3|3.5|3

10.22

11.|3x1|(y1),|3x1|(y1)0

《税法》综合练习题之一答案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A2.B 3.A4.A 5.D6.B 7.A8.B 9.A10.C11.B 12.A 13.B

14.B15.B16.B17.D18.D19.B 20.D21.A 22.B23.C24.A 25.C

二、多项选项选择题

1.ACD 2.ABCD3.BC4.ABCD5.AB6.ACD7.BC8.BD9.ABCD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4.√5.× 6.×7.×8.×93√10.×

四、综合计算题(共55分,题目答案请答题者写在答题卡中,步骤清晰,否则答案无效。)

1.答案

(1)企业销项税额的计算:

①销售货物的销项税额为:销项税额=150×17%=25.5(万元)(2分)②将新试制的一批新产品发给职工作福利,视同销售,需缴纳增值税,并且无同类产品价格,应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销售额。其销项税额为:

销项税额=12×(1+10%)×17%=2.244(万元)(2分)③没收的包装物押金是含税价格,需要先计算出不含税销售额,然后再计算应纳税额。其销项税额为: 销项税额=3.5÷(1+17%)×17%=0.509(万元)(2分)④该企业2月销项税额合计为:

销项税额=25.5+2.244+0.509=28.253(万元)(1分)

(2)企业进项税额的计算:

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粮食,准予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扣除。其进项税额为:进项税额=30×13%=3.9(万元)(2分)

(3)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28.253-3.9=24.353(万元)(1分)

2.答案

由于该公司当月未销售过同类住房,所以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计税营业额。

组成计税价格=3 000×1 425×(1+5%)÷(1-5%)=4 725 000(元)(6分)应纳营业税=4 725 000×5%=236 250(元)(4分)

3.答案

(1)鞭炮的适用税率15%

(2)组成计税价格=(30+4)÷(1-15%)=40(万元)(6分)

(3)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40×15%=6(万元)(4分)

4.答案

(1)企业利润总额=1000-540-80-120-40-70-14=136(万元)(2分)

(2)广告费扣除限额=1000×15%=150(万元)(2分)

实际发生的广告费用25万未超过标准

(3)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1000×5/1000=5(万元)(2分)

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的60%=10×60%=6(万元)

超标业务招待费=10-5=5(万元)

(4)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利息扣除限额=20÷5.5%×5%=18.18(万元)

实际发生的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利息为20万

超标的借款利息=20-18.18=1.82(万元)(2分)

(5)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136×12%=16.32(万元)

实际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扣为8万未超标;直接想某小学捐款的2万不符合公益性捐赠要求,不得扣除(2分)

(6)缴纳税收滞纳金4万不得在税前扣除(1分)

(7)应纳税所得额=136+5+1.82+2+4=148.82(万元)(2分)

上一篇:信访局年度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计划下一篇:六的形成与数物结合中班数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