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通用8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 篇1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
成功合作 鼓掌.
[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
[想想议议]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
[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
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 篇2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走进新单元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引出主题。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借助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右手握,左手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托;略偏左,安史。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目镜。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兴奋,跃跃欲试。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
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用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四种观察标本:
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对光 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③动植物玻片标本;(1)低倍物镜观察到物像的。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对准通光孔。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2)左眼看,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右眼睁。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3)转动反光 同学上前演示。镜,看到明亮的给予鼓励性评价。视野。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观察: 提出疑问,明确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1)标本放在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载物台上,压加以解释。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住,正对通光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孔。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2)镜筒先下数越多。看着物镜。
降,直到接近标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本。察。(3)左眼注视认真观看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目镜,使镜筒缓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同解决问题。使 缓上升,直到看学生明确: 清物像。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小组竞赛 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像。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 篇3
第一节平方根
一、教学内容:
1、无理数的概念
2、平方根的概念、表示、求法
3、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概念、求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无理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无理数。
2、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3、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4、能应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解决问题。
三、知识要点分析
1、无理数的概念
(这是重点)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无理数可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如9;无理数也不一定带根号,如圆周率.2、算术平方根
(这是重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 x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2“a”,读作根号“a”;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即0=0,如24,那么2叫做4的算术平方根。
3、平方根
(这是重、难点)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①平方根的意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②开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典型例题】
考点一:无理数的概念
例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的AC、BD相交于O,试说明边 长AB、BC、CD、AD和对角线AC、BD的长度哪些是有理数,哪些不是有理数。1
【思路分析】从图上看AC、BD、AB是有理数,因此BC、CD、AD的长度不是有理数.
解:AC=7,BD=5是有理数,而AO=4,BO=3,CO=3,DO=2,由勾股定理AB2=32+4=25,AB=5是有理数,而BC2=32+32=18,CD2=32+22=13,AD2=42+22=20,因此BC、CD、AD 的长度不是有理数。
方法与规律:利用网格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借助勾股定理及数的平方来判定什么是有理数,什么不是有理数。
例2 如图,在△ABC中,AC=b,CD=5,高AD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可能是有理数吗?
【思路分析】找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D的平方是b2-25,由于b的取值不同,结果不一样,不妨试一试
解:可能是整数,可能是分数,也可能是无理数.方法与规律:根据有理数的特点,只要这个数是整数或分数则属于有理数,否则,不是有理数。
考点二:算术平方根
例3.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2517(23)2(1)225(2)121(3)9(4)
【思路分析】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要先找出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不必考虑负数平方等于这个数;如果一个数为带分数,一般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其算术平方根。解:(1)因为152=225,所以225的算术平方根是15,即225=15。
(5)225255255(2)因为11716=121,所以121的算术平方根是11,即121= 11。
41674171(1)9=13。
(3)19=9,因为(3)2=9,所以19的算术平方根是3(或13),即22(23)22(4)因为(-3)2=(3)2,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3,即
(23)22=3
方法与规律: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首先确定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然后求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考点三:平方根
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2462(1)0.36(2)(-1.3)(3)49(4)31 【思路分析】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先找出平方等于这个正数的数,这样的数有两个,互为相反数,不能只考虑正数而把负数遗漏了;如果一个数为带分数则一般先化为假分数;如果这个正数a不能写成有理数的平方形式,则可以将a的平方根表示成±a。
2解:(1)因为(±0.6)=0.36,所以0.36的平方根是±0.6,即±0.36=±0.6。
2(2)因为24649(1.3)(1.3)14422,所以12(1.3)1442的平方根是±1.3,即±
144(1.3)12=±1.3。24612(3)49,因为(±7)2=49,所以49的平方根是±7,即±49=±7。
(4)31的平方根是±31。
方法与规律:掌握平方根的定义,首先确定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然后求出这个数的平方根,注意书写。
考点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应用
例5:已知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x+1与3-x,求这个数。
【思路分析】根据平方根的性质,若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2x+1与3-x互为相反数,即(2x+1)+(3-x)=0.解:根据题意,得(2x+1)+(3-x)=0, 解这个方程,得x=-4 当x=-4时, 2x+1=-7,3-x=7,所以这个数是49.友情提示:本题是逆用平方根的性质.例6:借助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2243(1)=______;(2)44332222_____;(3)44423332_____;
(4)44443333_____;
444....4...33332009个2009个22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及其计算的结果,试猜想:=______.【思路分析】仔细观察可得,猜想题是(1)—(4)的拓展,用计算器得出(1)—(4)的结果后,便可发现规律:被开方数是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这两个数分别是由4和3组成的,且数字4的个数和3的个数相等,因此当
被开方数是2009个4组成的数与2009个3组成的数的平方和时,所得结果应为2009个5组成的数。解:(1)5 猜想:
例7: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有一铁球从80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地面需要多少时间?(精确到1秒)
【思路分析】把h=80代入已知的公式中便可得出一个关于t的方程,利用平方根的概念求解即可,注意把不符合题意的解舍去。
t2(2)55(3)555(4)5555 555...52009个方法与规律总结:本题是探索题,也就是找规律,因此要认真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共同点,从而发现规律。
2解:把h=80代入h4.9t中,得804.9t,所以t16.334,22804.916.33,则
因为t表示时间只能取正值,所以t=-4舍去,因此t=4.答:这一铁球从80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地面需要4秒。
【本讲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讲主要讲了无理数、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在利用平方根或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题时要注意把问题转化成方程的问题求解,也就是利用了方程的数学思想。
预习导学案(3)(立方根)
一、预习前知
1、什么是立方根?
2、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什么是实数?
二、预习导学 探究与反思
探究任务1:立方根
1、回答课本提出的两个问题
2、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
【反思】(1)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2)负数有没有立方根?
探究任务2:实数的概念
1、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预习资料 篇4
2.长度的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3.长度的换算关系:1km=1×103m;1m=10dm;1m=1×102cm;
1m=1×103mm;1m= 1×109nm;1dm=10cm; 1cm=10mm;
1mm=1×103um;1um=1×103nm;
4.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光一年走的路程。
1光年=9.46×1015m。光速是3×108m/s。所以可得:
60×60×24×365×3×108m=9.4608×1015m。
5.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上面应包含: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和分度值。
6.使用刻度尺时的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确认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测量时应使刻度尺紧靠物体,不歪斜
(4)如果零刻度线有磨损,要从下一个整数刻度开始测量。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测量的结果要写明单位。
经典例题1:
(1)120cm= m;(2)1000m= mm。
解析:(1)单位换算时,首先让数值不变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再化简。Cm与m之间的换算关心是1cm=1x10-2m,所以原式就等于
120x10-2m=1.2m。同理(2)1m=1x103mm。原式等于1000x103mm化简得1x106mm。
经典例题2:
如何测量一页A4纸的厚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 篇5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械运动现象,知道机械运动。
(2)能判断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参照物,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位置变化,体验和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通过观看视频观察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行情况,感受、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感受宇宙中的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来了解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认识,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中理性思考的兴趣。(2)通过观看科教片《宇宙》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领略宇宙中物质运动的美妙与和谐,产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及其普遍性。(2)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难点:
(1)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正确判断参照物和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等。
四、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体会,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1:《自然界的运动》(视频中有山、水、云、树木,有草原、乡村、都市、海滨,有校园、街道、公路、机场,有动物、人、车辆、飞机等。有静止的、有运动的)。
【教师提问】
1).试概括,刚才播放的视频主题是什么?(学生:运动和静止)
2).在视频中你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给出课题】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二)互动交流、探求新知
1、机械运动 【教师提问】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 【学生小议】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教师启发】
请观察一下站着的老师和走动的老师在地面上的位置情况有何不同?现在再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学生:是根据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的)
【学生体会】
1).再次播放视频片段1《自然界的运动》,体会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与物体位置是否改变的关系。
2).观察和体会放在书桌上的物理课本静止时和被推动时,位置的改变情况。【教师指出】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也简称运动。(板书)
【考一考】
你见到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学生:„„)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师引导】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简单吗?(学生:„„)
播放flash动画:《女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女孩坐在火车上,车窗外的物体在向后 移动)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2:《片段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两辆靠近的小轿车相向运动、电影特辑——背景运动造出的气球上升的特效、跑步机上的运动、跳伞运动)(无声播放)。
【教师提问】
1).看了上面播放的视频,对于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
2).设想一下,如果只有一个物体,你能判断它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吗?为什么?(学生:„„)
【学生小议】
1).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做什么?
2).你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或静止是绝对的吗?为什么? 【教师指出】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板书)(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板书)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板书)
【播放视频】
1).flash动画:《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两架速度不同的飞机在空中》 2).视频片段3:《片段3:参照物》(再次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做做想想】
把自己的笔袋放在物理课本上,拉动物理课本,观察并判断:
(1)以地面为参照物,课桌、物理课本、笔袋、笔袋里的物品是否运动?(2)以物理课本为参照物,地面、课桌、笔袋、笔袋里的物品是否运动? 【考一考】
1).播放片段4:《片段4:联合收割机》。然后提问:分别以收割机、汽车、人为参照物,判断别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2).举个其他的例子说明一下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是普遍的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5:《片段5:宇宙》(截选几段播放,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的 其他形式)
【展示图片】
1).珠穆朗玛峰的抬升。2).地壳板块的运动。【教师指出】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板书)
(三)回顾收获、巩固所学 1.小结:
回顾一下这堂课的过程,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2.作业:
1).复习本节,完成物理课本1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2).预习下一节“运动的快慢”。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也简称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是普遍的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
设计的目的及思路
本节教学主要涉及的是《课标(修订稿)》中,科学内容一级主题“2.运动和相互作用”里的二级主题“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课标》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是:“2.1.1 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 动的相对性。”和“2.1.3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规定的相关内容标准,本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特别的设计。
1、使用了4个视频片段和2个flash动画。主要是用丰富的、真实的、生动的机械运动现象或实例,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地观察和思考。
2、就地取材,做了2个演示实验和2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同时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提出了9个引导和启发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不但形成了必要的物理认知,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且促进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他们理性思维的习惯。
4、紧紧抓住“位置及位置的改变”这一关键性线条,由浅入深、由狭及广地开展教学,逐次递进,完成“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和“机械运动是普遍的”三个主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一节,教学内容虽少,但它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教学的入门和基础。这一节的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三分之一”教学的成败。为此,不能不精心设计,用心落实。
这一节中,最困难的地方是让学生区别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相对性。要突破这个难点,就会让教学超标,最好是模糊处理,不要明确提出。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 篇6
A 频率 B 振幅 C 速度 D 时间
2.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3.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有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4.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钟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时候采了蜜,养蜂人主要的根据是( )
A 飞行高低不同 B 声音的响度不同
C 声音的音调不同 D 声音的音色不同
5.用一张硬纸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 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
7.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 防止声音震坏墙壁 B 减弱回声
C 增大声音的频率 D 增强响度
8.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树叶的影子 C.树叶间小孔的像 D.太阳的像
10.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11. 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在路灯的照射下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应该是( )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12.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教案 篇7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AC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底角 底角 底边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五、例题
例 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2×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
课本4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
作业: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 篇8
2、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
难点:对”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a的理解。特别是a的取值的理解。
【教具应用】:教师:计算器、小黑板
学生: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 在(-5)²,-5²,5²中,哪个有平方根?平方根是多少?哪个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2、 说出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3、 0.49的平方根怎样用符号表示呢?又有新的命名吗?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
二、 自学提纲
1、9的平方根是 ,9的正的平方根是 ,9=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样的数存在平方根?什么样的平方根是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3、-a”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a”的结果是正数、0、还是负数? 0=0正确吗? a2有意义吗?(a)2呢?a呢? 的意义是什么?它等于什么
三 、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教师点拔
1、概括: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即-a,读作“a的算术平方根”。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 注意:①这里的
②这里“a不仅表示开平方运算,而且表示正值的平方根。 a”中有双“正”字,即被开方数为正,结果的值为正。
2、0的平方根也叫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
a的算术平方根,其结果为非负数。
3、=0。从以上可知:当a是正数或0时,a表示a2总有意义,(a)2也总有意义,但a存在有条件限制,即-a≥0,∴a≤0
四、知识应用
1、求110的算术平方根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①36 ②2.89 ③
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79 ②±4223 36
4、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看第4页的按键顺序)
①529 ②1125 ③44.81
五、测评问题
1、下列各式中叫些有意义?哪些无意义? -0.3 0.3 (0.3)2 (0.3)2
1
256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11 0.25 400
3、求下列各式的值,并说明它们各表示的意义 - ± 0
5、 用计算器计算 ①
六、小结
①如何表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举例说明
②什么叫做算术平方根? ③式子
七、布置作业
1、P7 3(1) 4
2、(选做)若某数的平方根为2a+3和a-15,求这个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4节练习题】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长度单位教案12-08
数学八年级上册习题12-10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数学家故事毕达哥拉斯素材北师大版剖析01-17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0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案 中图版05-24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学案10-23
数学八年级上册10-06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11-30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