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2024-10-16

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共7篇)

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篇1

文章标题: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x村位于x乡东南部,紧邻x市,全村共有x户,x口人,现有耕地x亩,人均不足一亩;x岁至x周岁有劳动能力的农民x人。几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地域和人才优势,发展劳务输出61人,达到有劳动能力人员的x,年增加农民收入x多万元,人均增收x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x。200x年,全村人均生活水平

达到3x元。

该村过去主要以种植业、林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来,受x镇、x镇开发铁矿的影响,村民们意识到,光靠种几亩地、栽几棵果树解决不了贫困,要想尽快脱贫致富,只有外出打工挣钱。在此情况下,有一部分村民自发到迁安各铁矿打工。

村两委班子也曾多次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几名村民打工挣钱快的事实给了他们启示。为使村民尽快发家致富,村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力所能及,各尽所能,本着个人的一技之长,跳出农村,外出才有路,上路才会有收入。同时,结合乡劳动保障站,采取了三项措施,强力推动村民劳务输出。

一是广播宣传。当得到外地来招工的信息时,村里就及时广播,让群众都知道招工信息。有时还根据招工工种,两委干部亲自到村民家中上门送信息。

二是保护权益到位。为使外出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村两委干部经常与乡劳动保障站保持联系,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支持。

三是鼓励学技术。几年来,该村以走门串户的形式发动青年人学技术,走靠技术增收之路。200x年,该村与乡劳动保障站联合举办了农民工权益保障培训班;200x年,又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做到人手一册。通过培训,全村x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具有驾驶技术的从原来的x人增加到x人,占总输出人员的x,其中挖掘机司机x人,装载机司机x人,汽车司机x人,月工资达到x元,是普通壮工的x倍。

村民x军于x年在x镇烧结厂务工开车挣了钱,就自己买了改装车搞运输,经营了两年后卖掉改装车,又买了出租车,现在年收入达到x万多元。他原来花钱都是“小手小脚”的,买东西都拣便宜的,现在他都是去县金客隆商场买东西,怕买假商品。

x,原来务工每月工资x元,通过广播宣传和村干部串门走访劝说,主动学起了驾驶技术,学到技术后开车两年,不但把以前的陈欠早已还清,生活也富裕起来了。

x自x年去福建省务工开车两年,回来又到xx峪开车挣了钱,自己买八轮车不到x年,纯收入x万元,后又买了出租车,现在还在x庄务工开车,利用下班休息搞出租,年收入非常可观。

x在x铁矿务工,利用个人时间找熟人学到了开装载机的技术,现在已开装开车机两年,学技术没花x分钱。

x通过宣传自己外出务工托亲友学到了开挖掘机技术,并且又带他三弟x学好了开挖掘机,月收入达到x元以上。

现在,林场村两委班子通过鼓励引导村民劳务输出,不但使村民得到了直接的利益,更认识到要想富,必须学技术,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开阔了视野,摆脱了贫困,还引进了创新的思想。200x,该村又掀起了造林植果的热潮,全村板栗等果树x万多株,人均达到百株以上,未来的目标是人均两百株、收入两千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来源于,欢迎阅读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范坝乡关子村典型材料 篇2

范坝乡关子村典型材料

关子村辖5个村民小组、136户、549人,耕地面积524亩,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种植魔芋和茶叶以及挖中药材等。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085元。

近年来,关子村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以双联行动为载体,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500平方米,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维修房屋16户42间,有力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得到良好的改善。二是以培育支柱产业为支撑点,关子村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气候、土壤资源,发展高效农林业,建成茶叶种植基底360亩,示范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劳务输转外出务工人员150人。三是以强化服务为落脚点,修建文体休闲广场,即将建成集技能培训、图书阅览、文化宣传、信息传播、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村民之家”,使其成为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成为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纽带”。四是以培育村风文明为切入点,利用各种形式,引导村民学习文化、科技、法律,遵守村规民约和法律法规;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户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关子村形成了村民和谐相处,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篇3

} XX市级“民主法治村”典型事迹材料

XX村位于漳县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漳武公路横穿而过,耕地面积3260亩,辖4个村民小组,有211户998人。村内设有治保调解委员会,下辖4个治保调解小组,共有4名治保成员,拥有一支护村巡逻队,昼夜巡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村自开展“民主法治村”活动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全村“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里治安案件连年下降,10年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几年来,村两委创建民主法治村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建章立制

创建民主法治村,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力维护基层稳定的一项新举措和有效途径。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治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4个活动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要求,村委会向4个村民小组负责人定期讲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村民小组负责人又分别向农户讲解相关法律。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多个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二、抓住“四民主两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我村抓住村委会换届这一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

1、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委会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2、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会研究,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3、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特别是党员目标岗位责任制的创建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4、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为了防止“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教育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言、不传,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及广播、法制文艺、召开群众会等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和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四、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我村建立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村级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民小组设立了人民调解小组,又根据村民实际居住情况,每20户设立一个纠纷信息员。三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

1、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

2、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3、结合村内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篇4

博日布拉克村三民”活动工作组

今年3月,按照地委的统一部署,吐鲁番地区审计局和托克逊县公安局首批派出8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前往托克逊县博斯坦乡博日布拉克村开展“三民”活动,住村已有近半年时间,工作组进农村、下田间、入农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基层办事,为群众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这期间工作队与村两委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共同做好工作,与各族村民拉近距离、打成一片,努力用实际行动争取民心,赢得信任。

工作组首先将重心放在“访”字上,做到 “两先”、做好“三走访”,“两先”即先把准备工作做充足,精心制定工作方案,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先从村“两委”成员开始走访,通过干部带动党员、党员组织群众、群众宣传群众。“三走访”即常态化入户走访,住村以后,将全村835户的基本情况、民族构成、重点人员、特殊群体等相关情况全部了解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重点走访,主要是 “四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重点管控人员等群体,全力做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务实帮困走访,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

一、放下架子手拉手解民忧。一年之计在于春,工作组践行 1

群众路线,通过“四到”汇集民意,解决民忧。一是“走到”,在走访过程中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联系最远一家人。二是“问到”,村里少数民族村民多,工作队特别注意态度和方式,把村民当亲人,与村民唠家常,让村民实话实说,有事敢说。三是“看到”,正值春耕备耕时间,工作队走地头、坐炕头,实地查看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四是“做到”,一旦群众有了困难,就扑下身子,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解决问题。在了解到农忙时节村里劳动力缺乏的情况后,利用星期六的休息时间,驻村干部们也放弃了周末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到农家干农活。村民们看到自家已经施完肥料并已翻整好的枣树地激动地说:“没想到工作组来了,真的带来了希望,带走了困难。”

面对群众困难,“三民”工作队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多方协调,帮助解决。该村8小队村民收入普遍较低,2010年集资挖的水井,3年来一直买不上水泵,浇地困难,驻村工作组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协调,多方争取,与托克逊县公安局联系,县公安局为八小队购买一套价值2万左右的水泵,解决了村民的浇地困难。村里4小队耕地面积比较多,但村集体的机井却很少,现有的机井大部分是私有的,村民们到了春耕生产的等用水高峰期,村里的机井供不上,私人的井水价格又太高,村民们浇地非常困难。工作组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与县水利局联系,经过协调,批准了村集体打一口机井,解决了村民的一大

难题。

二、积极协调为村民解决贷款困难。工作组积极的与农村信用社沟通协调,村民购置农资的贷款。经调查了解,贷款未能及时到位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较为困难的是个别村民由于生活变故,未能及时付清贷款利息,致使整个村无法贷到款,为了能够让村民不误农时,工作组和乡、村干部一起捐出自己的钱,垫付村民一时无法偿还的贷款利息,不致因此而影响全村的贷款,目前全村农民贷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三、干出样子心贴心暖民心。民生连着民心,“三民”工作队从关爱弱势群体入手,慰问贫困群众促和谐;把村民当亲人,从村民最急需的事做起,做到了零距离、心贴心。工作组天天入户宣讲、走访慰问、帮扶劳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大家通报暴恐事件的真相,教育村民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认清暴力恐怖分子千方百计制造事端,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的险恶用心。我们只有通过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才能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工作组与村民一起打扫卫生,改变环境面貌,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为生病的老人送衣送药,为残疾小伙儿送去新布鞋,多方协调帮助农村的青年学生都能够背上书包走进校园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四、加强学习筑起沟通交流连心桥。工作组认真协助建立“四

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台账,详细记好“三民”活动民情日记,梳理居民反映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着力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个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入户、面对面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33条;开展入户宣讲场次354场次、171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80份;化解矛盾纠纷8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4件;扶贫帮困户数25户,慰问物品折合13100元;开展大学生暑期活动,了解外地归来学生的思想状态;斋月期间做好维稳工作,保证了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新年气氛。通过走访,广纳民意、汇聚民智、齐聚民心,真正了解了居民所思、所求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驻村近半年的工作,村民也看到了“三民”工作组来后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村民信任后,“三民”工作组适时开展了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和“一反两讲”宣传教育,正确引导信教群众区分民族风俗习惯与正常宗教、非法宗教、宗教极端等活动的界限,把力量凝聚到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上。

羊圈沟林场简介 篇5

羊圈沟林场位于管涔山林区西北部,五寨县东南境,芦芽山主峰荷叶坪脚下;地理坐标111°48'-----112°,北纬38°44′-----39°;东西宽约8.5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场境轮廓大致呈不规则的狭长形;场境东北与山丛林林场相接,东与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林场相邻,南与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水门林场毗邻。

林场经营范围纵跨涉五寨县李家坪乡﹑前所乡和孙家坪乡,场部驻五寨县城内迎宾西街。国有经营面积107119亩。

林场境内地貌属吕梁土石山类型区。岩石以灰岩、花岗岩、片麻岩、沙岩等为主。土壤以棕壤为主,次有褐土;林业用地土层薄、中、厚面积比为2:2:6,有林地立地条件Ⅰ、Ⅱ、Ⅲ级面积之比为3:3:4。

林场境内海拔1350---2700米,属中、亚高山天然林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泠少雪。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在5.2℃,年积温2646.9℃,年平均降水量500㎜,年日照时数为2900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10天左右。

林场范围内有16个自然村,农村居民约700户,耕地面积1000亩。农作物主要有豆类、谷子、玉米、胡麻、莜麦、马铃薯等。

林场属国家黄河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1949属林业局第二分局五寨办事处;1952年属管涔林区五寨管理所;1956年属管涔山林业局店坪管理区;1962正式建场。

林场林业用地面积为107119亩,共涉5个营林区,9个林班,560个小班。其中有林地91012亩,疏林地5763亩,未成林地和灌木林地7503亩,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用地)2841亩,国有森林覆盖率84.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82万立方米。

有林地中乔木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云杉、山杨、白桦;灌木有沙棘、刺玫、绣线菊、虎榛子、忍冬;草类有苔草、羊胡子草;林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等野生动物。

林场2006年被林局评为营林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林局评为基础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林局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被林局评为2006-2008

x乡林场村劳务输出典型村简介 篇6

---建立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制度

老场村与镇政府驻地仅一河之隔,是原老场和新场两个村合并而成,是唐藏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组成部分,双唐红公路跨境而过,交通便利,距县城32公里,距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17公里,东与李家村毗邻,西与辛家庄村接壤,南是草滩沟村,北依唐藏镇最高的山峰——天子山,海拔2375米。村所在地海拔1260米,属于半湿润半山地气候,小气候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 10.5摄氏度,降雨量600毫米,光照充沛,海拔高差悬殊,昼夜温差大,山区小气候明显,适宜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苹果、花椒、核桃以及中药材的种植。全村面积约17.5平方公里,下辖2个村民小组,共139户451人,现有耕地1323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38716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截止目前净增1750元,达到8266元,预计年底将突破9000元大关。

今年来,按照凤唐发【2012】99号《唐藏镇关于扎实开展“一镇一创新、一村一亮点”活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老场村党支部按照“日常工作求质量、重点工作求实效、难点工作求突破、创新工作树品牌、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总体思路,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力推进老场村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破解老场村党建工作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总 1

结经验,打造亮点,形成品牌,建立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制度,切实提高了老场村基层党组织的示范与带头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主导产业、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苹果、花椒、劳务输出为主,核桃、苗木培育等相辅相成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党支部8位成员亲自走访全村139户群众,摸清本村29名党员、39户贫困户(含18户36人低保户)基本情况。二是村支部及时召开党员大会3次,集体协商制定了结对党员结对帮扶22人包抓22户78人(含五保户1人),每位承诺包扶的党员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承诺帮扶事项,并签订责任书,落实每位结对帮扶党员的责任,公开帮扶名单,将此项工作透明化。三是通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自己帮扶的对象,长期交流,找出贫苦户贫困的根源所在,针对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寻项目8个、务工信息27条,传授科学技术培训6场,农技知识讲座4次,搞销售22户、帮助解决项目发展启动资金4000元,从生产生活方面全方位帮扶,逐渐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

回顾老场村党建工作今年来的发展,实现老场村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镇党委、政府精神与村党支部村紧密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与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符合老场村实际的发展路子。二是坚持科学发展思路不动摇。始终扭

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抓住机遇发展农村经济。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命不动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139户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方式不动摇。始终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着力推进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又注重促进各方面和谐,积极调动老场村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基层党的建设不动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模式,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基层的党组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老场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党支部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带领老场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保障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紧盯目标、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为早日实现老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牢固基础。

黄泥洞林场自然资源情况简介 篇7

一、林场基本概况

东安县黄泥洞林场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永州市东安县的西北部,总面积10753公顷,总人口6178人,其中农业人口6049人。辖6个行政村,四个国有工区。公益林总面积9711.9公顷(包括1200公顷合作营林工区),占总积的90.14%。地处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东南坡,属越城岭山脉将军岐、长冲大岐、河伯岭、登云岭等山脉的延伸地带,处祁阳山字型地质构造之南翼及反射弧部位,主要构造呈一系列弧形展布的背斜、向斜褶皱,其断裂多为压性和压扭性。地层古老是其显著特点,出露地层以距今5亿年寒武系、奥陶系,距今6亿年的震旦系,距今3亿5千万年的泥盆系为主,它是研究古地层的书页。

二、植物资源情况

(一)植物资源

黄泥洞国有林场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区,形成许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境内森林茂盛,树种资源丰富,目前尚存2万余亩的原始次生林。组成森林植被的据有

关调查资料记载,现有植物128科、376属、1459种。

境内属国家I级保护的植物有5种,即银杏、伯乐树又名钟钟萼木、南方红豆杉、榉树、楠木;II级保护的植物有12种,即樟树、篦子三尖杉、厚朴、华南五针松、桢楠、喜树又名旱莲木、花榈木又名花梨木、杜仲、鹅掌楸、伞花木、连香树、半枫荷等。

(二)动物资源

黄泥洞国有林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园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据《东安县志》和《东安县林业志》及《湖南省永州市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资料汇编》记载,现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93种,隶属于4纲19目38科,其中哺乳纲6目15科21种;鸟纲10目16科53种;两栖纲2目科10种;爬行纲1目3科9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1种,即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14种,即穿山甲、小灵猫、斑灵河麂、水鹿、斑羚、雀鹰、松雀鹰、纵纹腹小鴞、雕鴞、红角鴞、虎纹蛙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林场建立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气候、水文条件

林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具冬暖夏凉、冬干夏湿、垂直变化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1187.3mm,灾害性天气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5,林场境内河流小溪众多,具有蜿蜒曲折,易涨易落的特点,是各种动植物繁衍息憩的理想境地。

四、动植物保护

由于近年来非法开采、非法捕猎日益猖狂。为此,林场采取积极措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林政的领导为副组长,派出所人员为成员的打击非法破坏森林的特别突击队。与此同时,林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以及湖南省有关条例,把林业执法宣传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职工、周围群众爱林、护林、保护大自然自觉性,并在重点地段制作永久性的宣传标语。而且,林场每年用于该方面的专项经费达数十万元。

上一篇:马庄小学期中考试表彰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优秀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