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4-05-31

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选10篇)

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1

考点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近170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辉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

① 团结统一的精神 ② 崇德尚武的精神③ 勤劳勇敢的精神 ④ 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多家媒体评论说,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穿越30年时光,依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特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独立性B.时代性C.开放性D.区域性

3.钱学森在美国时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为了新中国,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将国家发展兴盛作为最高目标,倾其所有智慧,与其他老一辈航天人共同开拓了中国航天事业,并由此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两弹一星”精神。从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起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实现完美统一 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老一辈航天人特有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增添着新的时代内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依据教材①③④符合,②未体现,排除②,故选C。

2.【答案】B

【解析】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故选B。

3.【答案】B

【解析】 ①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③说法片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仅仅是老一辈航天人特有的优秀品质而且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②④符合题意。

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2

【真题回顾】

1. (2013·安徽文综卷·9) 安徽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 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 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1)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3)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4)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 融合统一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这一信息可知,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依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一信息可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 (2) 正确且切题。 (3) “决定”说法错误, (4)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2. (2013·新课标Ⅱ卷·19)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 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 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 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

(1)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3)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4)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台湾风物图卷》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台湾风物图卷》被誉为台湾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故 (1) (2) 符合题意。 (3) 说法错误, 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 观点错误, “走向同一”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答案为A。

3. (2013·四川文综卷·6)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 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 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 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 中华民族精神

(1)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2)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3) 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4)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文化知识理解相关现象的能力。材料突出了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在不同时期对中华儿女战胜艰难险阻的作用, 故 (3) (4) 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不同时期民族精神内容的不同, 而是强调民族精神的作用, 故 (1) 排除; (2)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D。

4.[2013·新课标Ⅰ卷·39 (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人反对, 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 很是惹眼, 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 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 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在国际化, 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 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 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的重要性等知识, 要求考生不仅有深厚的学科知识, 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和阐释事物, 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本问属于开放式设问, 考生持赞成或反对的观点皆可, 但考生必须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题时考生务必分析材料, 根据材料中持不同观点的理由寻找答题的切入点, 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多样性、汉字的内涵与作用等, 考生能否做到从材料到知识的迁移是答好此问的关键。

参考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 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 不应收录, 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 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 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 《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 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 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考点精讲】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应试策略】

2013年高考延续了以往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力度。从考点看, 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作用等知识上;从设题看, 选择题多为时政材料型和引文型, 重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整体难度中等, 如安徽卷第9题、新课标Ⅱ卷第19题、北京卷第24题、四川卷第6题等;非选择题既有收敛型, 如北京卷第24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 又有发散型, 如江苏卷第35题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新课标Ⅰ卷第39题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知识整合度高、灵活性强, 重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

在2014年备考复习时, 考生应特别关注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等知识, 并注意把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知识的内在联系;应特别重视引文型选择题和发散型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应关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民族之间文化的异同和交流以及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和模范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

【创新演练】

1.2013年9月6日, 以“信息化时代汉字的书写和传承问题”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呼吁, 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 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 在网络时代, 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这是因为

(1) 汉字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4)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 (1) (2) (3) B. (2) (3) (4)

C. (1) (3) (4) D. (1) (2) (4)

2.2013年10月, 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行。本届艺术节标志“祥和”取“祥和如意、和谐安康”之意, 融合了山东宽厚质朴的民风、祥瑞和谐的社会风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的这一设计体现了

A.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D.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2013年10月11~14日, 澳门第十一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澳门隆重举办。回答3~4题。

3.澳门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来和睦相处, 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 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1)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2)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3)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4)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1) (2) B. (1) (4)

C. (2) (3) D. (2) (4)

4.应主办方邀请, 湖南省政府协助澳门举办了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协办妈祖文化旅游节, 是弘扬“妈祖”同根文化、促进湖南与港澳台及海外合作交流、展示湖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和湖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难得契机。上述材料

(1) 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体现了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3) 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4) 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5.“中国梦”, 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表明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2) 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 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6.2013年8月31日下午, 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在辽宁沈阳奥体中心举行。本次开幕式和以往最大不同在于充分响应党中央勤俭节约号召, 是一场非常精简朴素的开幕式。整个仪式从始至终体现着精简朴素节约文明这四大元素, 不请大腕, 不燃放焰火, 取消文艺演出, 改在白天举行, 真正回归了体育本身。精简朴素节约文明的开幕式, 是基于

(1)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 人创造了文化, 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3) 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4) 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A. (1) (2) (3) B. (2) (3) (4)

C. (1) (3) (4) D. (1) (2) (4)

7. 材料一:

2013年8月3日, 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2013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在北京开营。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000名青少年欢聚北京, 游览了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历史古迹, 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建筑, 了解了祖 (籍) 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见证了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和美好的前景。北京活动结束后, 营员们还将分散到中国各地继续寻根之旅活动。

材料二:中华文化与西藏文化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一方面, 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对藏族文化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 西藏文化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离开西藏文化, 中华文化就不完整;离开中华文化, 西藏文化就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繁荣有赖于西藏和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繁茉, 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有力地促进包括藏族文化在内的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试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角度告诉参加“2013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营员们, 中华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2) 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 说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昨天, 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 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 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 不断地奋起抗争, 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请你分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 中华民族精神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1) 表述错误, 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3) (4) 都是对汉字的正确认识, 故B入选。

2.D标志“祥和”融合了山东宽厚质朴的民风、祥瑞和谐的社会风尚, 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故D入选。A强调了文化多样性, B强调了文化创新, C强调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均与题意不符。

3.B材料反映了澳门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故 (1) 当选;在澳门, 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 体现了澳门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故 (4) 当选。 (2) 中“决定”的表述错误; (3) 在材料中未体现, 不选。

4.C材料“同根文化”“合作交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各族人民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1) (3) 正确。 (2) “同一”说法错误,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 在材料中未体现, 不选。

5.C“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体现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激励着中华儿女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说明了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作用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2) (3) 正确。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作用, (1) 没有区分出文化的不同性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4) 说法错误。

6.D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的有机内核, 开幕式做法体现了勤俭办体育的理念, (1) (2) (4) 正确。 (3) 错误,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7. (1)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这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 (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这其中也包括藏族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包括藏族文化在内,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4)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8.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 共同奋斗, 促进“中国梦”早日实现。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够激励全国人民勇于战胜圆梦过程的艰难险阻,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和世界和平, 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够保证“中国梦”在实现的过程中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3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正是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在历史长河中植根于人们心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铁胆忠魂……使中华民族无论经历何种大起大落,最终都能走向更加高度的统一。

西汉为避免与匈奴兵戎相见而采取和亲政策;郑和下西洋时成功使用外交手段和平地与爪哇政府议成“杀我士兵”事件的处理办法;清政府败退俄国后为争取边疆的和平与稳定主动放弃尼布楚,这一系列的历史都雄辩地印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正式传统文化中爱好和平的朴实基因一次次将中华民族从衰没、凋敝的悬崖拉回。

中国民族悠远的建筑史镌刻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富于智慧的有力证词。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乃至现代的高速公路、铁路网,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等,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为修筑一条长城,埋下了多少尸骨?赵州桥这样的单拱石桥,就算是在现代,造后也要多次修缮还难保没有倒塌的一天,但赵州桥却在文明的站台上平静地屹立了千年,至今仍能使用。它们何尝不是勤劳智慧最强者的体现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是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孙康;是刺客豫让、孤身入秦刺秦王的荆轲,还是想要夷太行、王屋二山为平地的愚公,心中都有“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这就是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当代青年,应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鉴别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精神的同时,相信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民族。只有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教案 篇4

一、互动交流: (13分钟)

二、课堂检测(10分钟)

(一)填空题

(1)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________ 、___________。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2)独具特色的_________、浩如烟海的____________,名扬世界的__________异彩芬呈的____________,充满智慧的__________,完备而深刻的_________等,共同组成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二)分析说明题

汉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除了其特有的`书法,对联、诗词等艺术形式外,还有能极为准确的表达语意的成语,这更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比拟的。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请说出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并列举一些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至少三个成语)

3、请说明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看“11届全运会开幕式”片段 讲授新课:

活动一:中华文化知多少(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产生。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讨论中华文化对今天的影响,归纳。活动三: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

学生得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

活动四

结合材料

提升: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阶段小结

过渡: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活动五:讲故事

“苏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还有哪些故事和人物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动六: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连线 【课堂训练】

专题九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篇6

一、选择题

1.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

()

A.广纳包容

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3.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2010·皖南八校联考)2010年7月30日6时许,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

()①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其播出掀起收视热潮,获第四届CCTV电视剧“最佳热播剧奖”和

“最高收视率奖”。据此回答5~6题。

5.《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0·淄博模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连续上演16场,场场爆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称赞,被誉为继《东方红》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成功说明

()A.我国的文化产品都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C.高雅的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D.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010·西城抽样)《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据此回答8~9题。

8.孔子主张先“富之”,然后“教之”,是因为

()A.哲学是实践的基础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意识完全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9.历史与现实总有一些相似之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获得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了。下一阶段我们应该

()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保护一切传统习俗,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③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拒绝西方思想文化 ④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突出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0·广州月考)如今,“植入式广告”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剧、文艺晚会中。但原

本是创新广告形式以缓解广告对观众收视干扰并达到宣传产品或品牌目的企业营销方式,却受到很多观众的批评与质疑。对此,国家应该

()A.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B.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C.加强对广告行业的引导和管理 D.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1.某校在开展“我最喜欢的道德格言”征集活动中,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其中“当车铃忠告别人的时候,总不忘先敲打自己”、“道德的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给’永远比‘拿’愉快”等名列榜首。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就文化建设来说,必须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要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就必须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建设和谐文化要求我们个人

()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③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共产主义共同理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二、非选择题

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印度、波斯、希腊、中华四大文明荟萃于此。目前所知对西域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汉文典籍。国内外研究者想要了解公元六世纪以前的西域历史,都必须依靠汉文典籍。早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典籍里,就记录了不少关于西域历史地理的传说。其后,《史记》、《汉书》中对西域的记载就更加丰富翔实了。这些记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西域包容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全景中。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15.某校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收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一 甲镇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抓阵地、抓队伍、抓文艺品牌,并取得明显成

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部分经济欠发达村庄,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封建迷信活动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抬头,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材料二 乙镇文化底蕴深厚,风筝、剪纸等传统工艺久负盛名,名人故居、人文景观也较多。镇政府在认真研究市场的前提下,决定以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为突破口,借助传统工艺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1)针对甲镇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2)该学习小组拟以乙镇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为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为本小组拟定两个恰当的课题研究角度。答案

1.B 2.C 3.D 4.B 5.A 6.B 7.D 8.B 9.B 10.C 11.D 12.C

13.B 14.(1)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5.(1)①经济决定文化。要大力发展经济,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②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民间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对民间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发展创新。

论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 篇7

1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支撑其走向文明、走向进步、走向现在化的思想、观念、伦理、品格、气质、心理等因素的总称。[1]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同时, “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

2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 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继承文化传统, 就是弘扬民族精神。[4]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包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容, 如哲学、美学、伦理、兵法、中医、养生等。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无论是从运动形式来看, 还是从技术、技击特色来看, 武术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人们通过长期的习练武术,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更能通过武术训练体悟中国文化的内涵, 尤其是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尚武精神、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复杂局面下, 弘扬中华武术对现当代青年人在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对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促进作用。[5]

3 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用

3.1 中华武术体现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一个国家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在中国武术历史上, 有无数的武林豪杰和武术爱好者, 他们都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宗旨, 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 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 以生命和鲜血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完整与统一。如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 他自幼习武, 苦心钻研, 习得了一身好武艺。在南宋军民抗金兵侵略的英勇斗争中, 率领“岳家军”英勇奋战, 打得金兵自叹:“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其“精忠报国”的坚强决心和誓死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6]文天祥在战败被俘后, 他没有被敌人的高官厚禄所迷惑, 没有被敌人的威胁所折服。他一身正气浩然, 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还有近代的武术家霍元甲, 他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 挺身而出冲上擂台和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击手、大力士、武士等比武打擂, 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 打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使他们再也不敢在武坛上耀武扬威了。纵观历史, 武术界的仁人志士都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以自身的言行践履了“宁死不屈”, “士可杀不可辱”,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尚武精神。还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发挥自己了聪明才智, 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见, 中华武术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培养中华民族积极奋斗, 不畏强暴和为国献身的优良品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 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 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

3.2 中华武术体现出“尚武崇德, 崇仁重义”的仁义精神

伴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武德, 作为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是民族道德在武林的具体表现形式, 以仁义诚信为本, 历来被人们颂扬、呼唤和向往,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7]所谓“武德”的“武”, 可以理解为“习武者”, 或习武者学习和运用武技的行为;而“德”则应理解为, 也只能理解为是一种道德。所以说武德即习武者们学习和运用武技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但习武者并非都以武术为职业, 在以武术为职业的人之外, 还有许多武术爱好者, 他们同样要接受武德的教育并遵守武德, 可见“武德”所覆盖的群体显然超出了以武术为职业的群体的范围, 所以武德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公德。[8]

最早出现武德的概念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 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9]“未曾学艺先识礼, 未曾习武先修德”、“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 自古以来各门各派都将之作为信条。少林寺戒约中提出“习此术者, 以强体魄为要旨”, 提倡尊师重道、轻财重义、除恶扬善、济危扶贫、匡扶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中华武术精神。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爱”, 它包含了宽厚、容忍、人道、谦顺等。纵观武术发展史, 中华武术形成了一整套与之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例如曹丕《典论·自序》说:“尝与平鲁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余与论剑良久……因求与余对。时酒酐耳热, 方食甘蔗, 便以为仗, 下殿数交, 三中其臂, 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知其欲突以取中也, 因伪深进, 展果寻前, 余欲脚剿正截其颊。”这个故事讲的是曹丕曾经和刘勋、邓展将军们一起切磋剑术以甘蔗作为剑, 在较量中曹丕三次用甘蔗击中邓展的手臂。这说明习武练艺并非宣扬残酷的打斗把人置于死地, 而是讲究“点到为止”, “枪住人喉而罢”, 强调“拳打人不知, 出手不伤人”重感情、尚礼仪、英武豪迈的中华民族气质。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注重对技术的传承, 而且也非常重视对武德的传播与弘扬。武德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武德是尊师重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等。而现代武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国争光、遵纪守法、尊师爱生、相互团结等方面。王岗教授在《中国武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武术注重言传身教与练悟的结合, 属于一种实践性的教化。他通过技艺的感性形象对习武者的情感和意志实施影响”。[10]所以我们应当借鉴武德的教化功能来更好的服务社会。然而, 今天的中国, 问题很多, 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德水平正在不断的缺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领土纠纷、统一问题等等, 都在不断的考验着我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 我们可以看出习练武术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避免矛盾激化,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并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明确习武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观念, 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训练、学习和生活。此外, 还可以培养习武者见义勇为、遇事临危不惧, 勇于与歹徒作斗争的精神。

3.3 中华武术体现出“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一语最早出自于《周易》中“乾”卦的卦辞:“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概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是中华武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 习武之人无论是外在的技术还是内在的心境都具有一种“刚健有为”的精神力。习武者尚武崇德, 自强不息, 不像恶势力低头, 坚忍不拔, 永不言败的驻立于世。[11]在中国武术史上, 有无数的英雄豪杰都体现了“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典范。例如东晋爱国将领祖逖和他的好友刘琨, 在朝廷腐败的情况下, 发奋图强、习武健身, 立志于救国救民。每天夜间听见鸡鸣祖逖就把刘琨叫起来, 习武练剑。这就是流传后世自强不息的“闻鸡起舞”的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义士奋起“扶清灭洋”为国捐躯。“鉴湖女侠”秋瑾习武以革命,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2]这些都是为中华之腾飞而习武的英勇事迹。不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有所作为、有所抱负的武术家都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武术谚语:“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拳不离手, 诀不离手”、“练武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拳打千遍, 身法自然”、“欲学精人艺, 需下苦功夫”、“场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要练武, 不怕苦, 要练功, 莫放松”等等都是激励习武之人要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惧强恶、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在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代, 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挺身而出, 舍生忘死, 前仆后继;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 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而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 民族精神表现为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当代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 应表现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 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 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结语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振奋国家的力量源泉。先进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 代表人民利益, 富国强民的精神支柱。[13]中华武术发展至今, 其内容丰富多彩、其思想博大精深, 这都是从中华民族文化中所孕育出来的。特别是在今天, 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同时又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 这种情况下, 一些人, 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可能变得较为淡薄, 为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 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中国武术的学习和教育, 来唤起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武术是国粹,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 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8

①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④为今天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工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①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③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④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012年2月4日,中国戏曲学院公布的招生简章中新增了黄梅戏等七个本科教育剧种,引发了社会及广大考生的极大关注。据此回答3~4题。

3. 黄梅戏被誉为“中国乡村音乐”,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旧称“黄梅调”,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地区形成的采茶调基础上,吸收青阳腔、徽剧和当地民歌精华,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发展繁荣。这体现了( )

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 ②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黄梅戏既借鉴、吸收其它文化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黄梅戏优秀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蓝桥会》等使人津津乐道,百看不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剧本写得质朴细致,雅俗共赏,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建立家庭的美好精神向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黄梅戏剧本这种文学艺术( )

①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能够展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5. 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除了有自己民族的特性外,也存在相互交融的特点:如在汉文学精品中,也渗透着少数民族的贡献,汉化蒙古人蒲松龄著《聊斋志异》、旗人曹雪芹著《红楼梦》便是明例。又如医学方面,汉族医术渊深博大,藏医、蒙古医也别具异彩,且与汉医相互启迪、补充,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带有区域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中华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6. 依据上题的表述,下列对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华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中的瑰宝 ③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 )

①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8. 下面对民族精神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民族精神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2年2月3日晚8时,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我国“奋力挺起民族脊梁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朱光亚榜上名。据此回答9~10题。

9. 朱光亚称“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这体现了一种浓厚的爱国情感,当今时代需要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因为它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0. 对有“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之称的朱光亚,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这充分体现了( )

A. 自强不息精神逐步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B. 整体意识得到全民族每个人的普遍认同

C. 民族精神只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才会发生作用

D. 自强,自信,自力,自尊是战胜一切的决定性因素

11.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每年国庆前,各个民间社团热心策划,缜密安排,自行组织庆祝活动;日常生活中,升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仪式成为不少机关学校的重要仪式。上述事例表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8日~9日在河南郑州市举行。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是受法国影响而兴办起来的。法国政府从1984年起把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全国文化遗产日”,并用各种方式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进行纪念,但不涉及商业活动。后来,欧洲的很多国家如德国、荷兰、比利时等纷纷效仿。我国也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定为“文化遗产日”,还新增了中秋、端午等法定假日。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 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B. 发挥“主心骨”作用

C.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3. 材料一 藏历纪年的起点为公元前127年,相当于汉武帝元朔二年。藏历新年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最隆重、热烈的传统佳节,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藏历新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

材料二 2012年2月22日,2012年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在西藏人民会堂隆重上演,为全区各族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让全区各族人民在喜庆欢乐中共迎藏历水龙新年的到来。晚会在大型情景歌舞《龙腾盛世》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晚会中,《远飞的大雁》、《喜马拉雅的卫士》、《幸福西藏》等节目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喜人变化,表达了西藏各族儿女对党和祖国的无限深情;由林芝地区朗县农牧民表演的原生态舞蹈《玉湖蓝莲》气势磅礴,不仅唱出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更舞出了当下农牧民欢乐幸福的生活场景。整场晚会在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祝福吉祥》的悠扬旋律中推向高潮。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藏历新年文化及晚会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特征。

14. 2012年2月16日,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京举行,100个集体和80名个人受到表彰。此次评选表彰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队伍、提供人才保障的具体体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出席会议作重要讲话并向新闻出版系统大力号召要学习先进和劳模精神。此次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5年来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杰出代表。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 篇9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强、崇尚精神力量的性格;神话对救世英雄的褒扬,赋予了理想人格以使命感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中国上古神话的地域性,给了“天”以广阔的生存、扩展空间,使中国人意识中以天为最高主宰;神话表述的化生模式,表露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宗族延续意识,并对后世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作 者:郭芳 作者单位:青岛社会科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刊 名:管子学刊 CSSCI英文刊名:GUAN ZI JOURNAL年,卷(期):“”(1)分类号:B932关键词:神话 民族文化精神

考点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10

【2013长沙】“福临之夜”晚会如今已经成了长沙县福临镇居民生活的一道文化大餐。晚会的所有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既展示了新农村村民的多才多艺,也体现了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高雅生活情趣 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④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3达州】11.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伦敦风情,还展示了其它国家独特的文化元素。这种不同文化的交流

①有利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汲取营养 ②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和睦相处 ③尊重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传统和个性 ④使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冲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3兰州】18.根据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要求,兰州市近日制定相关方案,对全市未成年人进行“洒扫应对”主题教育,通过对孩子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其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此活动有利于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建设 C.提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智商 D.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2013江西)1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江西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下列属于此类举措的是

A.举办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B.深入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 C.投入1.7亿元建成一万六千多家农家书屋

D.举办全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大型巡回展

(2013湖北武汉)10.2013年4月11日,“书香江城——分享阅读、放飞梦想”主题读书活动在武汉市民之家活动。该活动旨在让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武汉市民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建设“书香江城”

A.有利于丰富武汉人民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目的在于发展武汉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C.是为了增强市民民主意识,推进武汉政治文明建设 D.表明武汉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2013天津】21.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

①经济建设 ②思想道德建设 ③国防建设 ④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2013温州市】9.2013年5月,温州市举办了以中华礼仪文化、孝道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大讲坛”系列活动。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提高人们科技创新的意识 C.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13昆明】20.“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在下列校园生活中展现正能量的是

①评选“先进班集体”和“校园之星”等活动②同学们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③校运会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其他同学助威呐喊④某校毕业班的同学给母校“留下”了满地的书本和废弃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年玉林市)4.“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这一诗句告诫我们要(B)A.爱岗敬业 B.勤俭节约 C.见利思义 D.富而思进(2013年辽宁营口)1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

(2013年荆州市)46.(12分)材料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材料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有了中国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列举一种精神)(2分)(2)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这种精神?(6分)

(3)个人梦托起中国梦,你的个人梦是什么?为此你打算如何做?(4分)46.(1)答案一:民族精神。答案二:艰苦奋斗精神。

(本问2分。若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其他精神,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答案一: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互助、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②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③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每个要点2分,共6分。)

答案二: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或: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③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每个要点2分,共6分。考生若回答其它符合题意的要点,可酌情奖分,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6分。)

(对于本问的答案取向,考生若回答答案一、二以外的“精神”,交由阅卷负责人同意,可酌情给分。)

(3)第一小问:多元化答案,只要是符合个人实际的答案,均可得1分。示例一:大学梦。示例二:科学家梦。示例三:医生梦。

第二小问:多元化答案,每个要点2分,本小问得分不超过3分。

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②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尽可能长远和尽可能具体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努力。③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差距时,对理想适当进行调整,推动理想的实现。④实现个人梦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2013年辽宁营口)20.【政策篇】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明篇】今年9月,第十二届全运会将在辽宁举行。沈阳市启动了“微笑沈阳” 系列行动,并把它与创建全国文明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每一个细节上去雕琢文明:“的士体验行动”——为出租车司机送上一个寓意平安的“苹果”;“环卫体验行动”——与每一位环卫工人握手,送一个寓意诚敬的“橙子”;“玫瑰行动”——十万枝市花玫瑰送给文明市民,在全市百万市民手中传递文明。

【行动篇】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今年寒假期间与教育部等联合开展“光盘寒假” 活动,取得了良好反响。在此基础上,又在大学生、中学生中开展“光盘,我行动”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效明显。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说说体现了九年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20.①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1分)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分)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1分)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或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沈阳市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思表达清楚即可)(1分)⑤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分)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提倡节俭。(或我

们中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学习上顽强拼搏,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13宁波市】1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12“最美宁波人”颁奖典礼上,照顾亡友家人20年的方亚儿、独臂救人的校长龚金川、勇闯杂交水稻培育难关的马荣荣团队等15名个人与集体获得嘉奖。

材料二:“追寻着河姆渡氏族的足迹”,宁波市农科院马荣荣团队凭借区域自然优势培育的“甬优12一籼粳杂交稻”单季平均亩产963.65公斤,创全国纪录。30年艰辛哺育一粒“金”种子,他们的水稻育种新技术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最美宁波人”的评选属于哪一类建设活动?举办这一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甬优l2一籼粳杂交稻”能够在宁波培育成功的原因。(3分)答.(1)精神文明建设(或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1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等。(2分)(2)自然条件:宁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历史原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科技原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优秀品质:坚持不懈、艰苦奋斗,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等。(3分。要求从三个角度回答,其中自然条件必答)(2013湖北武汉)33.【积累正能量】(4分)

从“最美妈妈”吴翠萍、“最美教师”张莉莉、“最美司机”吴斌到“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女法官”后莉······当前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的“最美”任务,传达者国人对真善美的渴求,传递着求真向善臻美的正能量。

某社区正在开展“向‘最美’看齐,积聚正能量”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居民采纳与社区生活的公德意识。加入你是该社区居民,请你参与。

(1)你认为该社区开展的这一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

思想道德建设。

(2)“最美”催动正能量,社会呼唤正能量。在社区公共生活中,你打算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为社会积聚正能量?(2分)

答案多元化,凡符合题意(属于社区公共生活中的真善美行动),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社区内义务植树;爱护花草树木;帮助他人;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参加捐书捐款等捐赠行动;参加学雷锋活动;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

(2013河池市)10.2013年4月20,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涌现了一批“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事迹一: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戴着假肢奔赴地震灾区送粮、送衣、搭帐篷„„;事迹二:雅安电视台女主播陈莹,地震当天是她结婚的日子,地震发生后,婚纱未脱就直奔现场,拿起话筒站在街头为大家报道最新灾情„„

(1)这些“最美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最美人物”?(4分)

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舍己救人,强烈的正义感;勇担责任,爱岗敬业等。获得信息的途径有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

(2)这些“最美人物”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2分)①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⑤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谐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3湖北娄底】13.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那么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生命力 ③全盘吸收西方的一切文化 ④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3长沙】全国人大代表、湘菜大师许菊云每次去国外做烹饪表演,都会带上浏阳的豆豉、醴陵的辣椒、茶陵的大蒜,原汁原味的湘菜让老外们赞不绝口。这说明弘扬中华文化

A.要保持民族特色

C.要学习外来文化

B.要发扬创新精神

D.要迎合外国口味

【2013呼伦贝尔】4.当国人沉浸在“辽宁号”航母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的喜悦时,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在他最幸福的时刻倒下了,年仅5l岁。罗阳一生致力航空报国,用生命换来舰载机的完美升空,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有()

①披肝沥胆,报效祖国 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③艰苦创业,勇于创新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3呼伦贝尔】13.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这()

①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导着世界文化潮流 ②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④说明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013河南省)7.邓州“编外雷锋团”数十载传递爱心;周口67岁的“党员奶奶”彭秀英舍生救出车轮下的孩子;商丘市民姜德强奔波几百里给素不相识的人送去救命药;开封77岁的刘传真l4年无偿照顾、辅导l00多名农民工子女„„这些“活雷锋”的事迹 【 】

A.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营造了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C.展示了中原儿女的良好形象 D.传递了社会主义道德正能量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17.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彼此又是息息相通的,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合理内核。这个合理内核是()

A.真诚、善良、友爱、和平B.善良、友爱、和平、互利 C.真诚、友爱、和平、发展 D.歧视、友爱、和平、真诚 答案:A(2013年河北)3.小辉依据下列人物的事迹及影响,概括了以下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弘扬民族精神 B.加速经济腾飞 C.推动科技进步 D.维护世界和平答案:A(2013荆门市)23.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泱中华。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 亘古不变 C.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答案:C 【2013江苏苏州】12.“爷爷的偶像是江姐,爸爸的偶像是雷锋,我的偶像是杨利伟。”()

①是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④是与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的

B.一花独放 天下独尊 D.中西合璧 不分彼此

下图“年代不同,一家三代的精神偶像也不同”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江苏苏州】13.“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可以震倒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脊梁。”这一豪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的()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节俭 D.爱好和平

【2013福建福州】2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格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①“礼之用.和为贵” ②“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③“天行踺,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3内江市】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答9-10题。

9.“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一百年多前,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诗句写出了对中国未来的梦想和期望。“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

A.解决13亿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B。保持物价稳定,人民生活稳定 C.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D.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3内江市】12.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协贺辞:莫言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其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莫言的获奖表明

①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肯定和认可 ②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融合交流中凸显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③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面临挑战 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3云南八市】22.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这意味着(C)①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和谐发展 ②中华民族文化比其他国家文化更优越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人精深 ④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年玉林市)12.目前,全世界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8所孔子学院,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其作品正在全球热销。这说明(B)

①世界文明是多样的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④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日益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3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7.中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藏族的传统节日是藏历新年,傣族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苦扎扎节,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这说明

(B)

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②它们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这些节日其他民族不能参与 ④它们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河南省)11.材料一:汉字是中华文化之基。近年来,CBD、BRT、ATM、POS等许多字母词(荚语缩略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不应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城市的一些公共场所经常见到字母词标识,让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致使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争议和汉语表达能力有所削弱,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材料二:从2013年秋季起,河南省中小学将通过开设书法课程和相关课程实施推进书法教育。一至九年级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和书法艺术课为主,每周至少l课时书法课;普通高中要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教育有关的选修课。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4分)(4分)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规范使用汉语汉字。有利于捍卫汉语的纯洁性,保护中华文化的基础。(或:有利于防止字母词对汉语的侵蚀。)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汉语汉字的情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或: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

(2)请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能力谈谈你的主张。(三个方面即可。6分)(6分)国家要完善推动汉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整治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书法课程的实施。(或:教育主管部门要落实并监督检查书法教育开展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营造重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社会氛围。学校要认真落实开设书法课程的相关规定,调动学生学习书法课的积极性。(或: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评比和竞赛活动,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学生要增强学习汉语的主动性,提高汉字书写表达能力。等等。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

(2013河南省)10.材料一:寨墙、古桥、老井、青砖、门楼、木雕„„近期,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648个村落入选。这些村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都保留有独特的村落布局、精巧的古朴建筑、传承至今的风俗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

材料二:传统村落承裁着文化血脉和历史荣耀。然

而,分散在各地的传统村落正面临快速衰落甚至消失的可能,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几近失传,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刻不容缓。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评选活动意义何在?(两个方面即可。4分)(4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有利于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或: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全社会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性。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或: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等。

(2)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你有哪些设想?(----个方面即可。6分)(6分)制定并完善保护传统村落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保护传统村落的资金投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宣传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传承传统技艺的人才。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出台保护传统村落的政策。设置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建立保护档案。对确定保护的濒危建筑物及时抢救修缮。坚持创新,探索保护传统村落新途径。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传统村落遭到破坏之处,应予以及时修复,并追究破坏者的责任。增强保护传统村落的责任感,发现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要予以制止或举报。等等。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

【2013昆明】28.(8分)2012年,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莫言。

他的作品,以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创作手法又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体现了独特的写作风格;作品内容直抵中国人民的生活、历史与变迁,闪烁着人性光芒,表达了全人类共同情感。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等多国文字,赢得了世界文坛的尊重。

(l)莫言的成功对我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启示?(5分)

我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

我要感谢那些赞美我的人,也要感谢那些批评我的人。此时,我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2)品读莫言的话,从中我们应该培养和树立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28.(8分)(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

上一篇:5s管理成果汇报下一篇:龙先生,我喜欢你。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