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共9篇)
风雨人生 篇1
一、高加林—新时期的新人形象
(一) 高加林性格的复杂性
作家路遥借黄亚萍之口道出了高加林的性格:“这个年轻人既像保尔·柯察金, 又像于连·索黑尔, 是具有自觉和盲动、英雄和懦夫、强者和弱者的两重性格的人物。”
高加林一面是强者, 性子硬, 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在教师职务被替回乡当了农民之后, 精神上承受着无比的压抑和痛苦;当他看到劳动中的母亲满头白发时, 他感到羞愧和自责, 他要证明自己也是个具有优秀的农民品质的人, 开始同村里的人下地干活。在德顺爷爷和巧珍的帮助下, 高加林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要求改变村子里落后且愚昧的面貌, 而且也大胆公开自己和巧珍的爱情, 以一种挑战的姿态, 冲击古朴农村残留着的陈旧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 他又是个弱者, 自卑心强。他在乡村人面前有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 而在城里人面前却又有一种心理上的压抑。当理想得到初步的实现时, 他的自信心空前高涨, 洋洋自得忘乎所以;当现实阻碍了理想的实现时, 又一下子变得灰溜溜的。自信自卑彼此相互起着作用, 这正是他性格中潜伏着的悲剧性的危机。
(二) 富于理想, 勇于进取的精神
在高加林身上, 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富于理想、有追求并勇于进取的一个青年。他不满农村落后的现实, 也不愿意沿袭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从黄土地刨食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以他的所作所为, 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平静、古朴的生活方式, 憧憬着一种更文明的生活。
(三) 突出的个性和才华
高加林有知识、有文化, 他成为公社拔尖的模范教师;写文章、搞报道, 名震全城。他又是县直机关篮球队的主力, 身材出众, 球艺超群。有着如此的才华, 使得他在意识上超越了传统的保守观念, 企图冲破落后的环境约束, 而时代的文明之风还只是刚刚微弱地波及到“交叉地带”, 这就导致其个性发展和历史进程的不协调, 悲剧也就产生了
二、高加林的命运悲剧及其原因
(一) 事业上的沉浮。
一是高考落榜。他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 进入到自己认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中, 但遗憾的是没考上。“对于高加林来说, 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 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他十几年拼命读书, 就是为了不像他的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 (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 。”他不愿成为农民, 而现实迫使他只能成为农民。二是民办教师被替。他想在教师岗位上好好工作, 争取转正, 并继续学习, 钻研文学。但是, 大队书记为了他的儿子避免当农民的命运, 利用职权把他的教师职务撤了, “他所有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了。”三是通讯干事被告发。随着叔叔的复员, 高加林成为县委通讯干事。正当他幻想着事业和爱情的双收获时, 张克南的母亲把高加林走后门一事上报, 他再次被退回到农村。
(二) 爱情上的波折。
在爱情上, 高加林向往现代文明, 追求自由恋爱。他经历了两次爱情, 不论是进城前同巧珍的恋爱, 还是进城后与亚萍的爱情, 虽然都曾有着真挚的爱, 但是殊途同归, 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造成了他爱情的悲剧。
(三) 悲剧的原因。
1. 社会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的不健康因素导致了他的悲剧。高加林是处在转折期的农村和城市地带的人。一个有才能的年轻人难以有所作为, 得失荣辱, 似在反掌之间。假如高明楼、马占胜是有党性的人, 假如社会的肌体是健康的, 能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那么像高加林这样的人物, 必定会做出一番贡献, 但现实毕竟不能假设。改革之初各种体制还不尽完善, 社会没有把知识青年放在公正的天平上去衡量, 没有给农村青年提供走入社会的平等机会, 造成了这一代人的悲剧。
其次, 社会的转折期给传统观念以强烈的冲突也是造成高加林悲剧的原因。“你们有你们的活法, 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 就在咱高家村的土地里刨挖一生。”高加林在保守、传统、愚昧的农村里, 被看成是异类, 他的观念、他的理想和追求得不到乡亲们的理解和认可。在这样的环境里, 仅凭高加林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农村落后的局面的, 因而他感到了失望, 认为家乡不是他久留之地, 不是他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
2. 高加林的性格因素。
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高加林的悲剧不能仅归咎于社会原因, 他本人同样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黑格尔说:“人是靠头脑, 也就是靠思想站着的。”
高加林的个人主义在他与刘巧珍断绝恋爱关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知道, 如果和刘巧珍在一起就意味着:他就只能呆在农村, 一辈子当农民;而黄亚萍可以在事业上帮助自己, 为他个人的发展搭起一座桥梁。高加林无情地抛弃了刘巧珍, 人生的意义被他曲解了。他将自己坚定执着的追求仅理解为自己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似乎只有把自己农民的身份变换成记者、作家等, 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高加林从来没有考虑过进城的目的, 他所作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 这表现出一种盲目性,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也呈现出一种迷茫性。
高加林性格中的个人主义因素, 也影响着他的奋斗。“他是个农民的儿子, 从没鄙视过农民, 但又从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对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却又时时渴望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不满农村落后的生产力, 不满农村闭塞的愚昧的面貌, 但缺乏改变它的信心。他不愿无所作为地活着, 却又未能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 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追求中, 有时会不顾牺牲他人, 最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前迷失了方向, 丧失了自我, 从而走向了失败。
《人生》中高加林在事业和爱情的双层失落中咀嚼着苍凉的人生, 给我们心灵以强烈的冲击。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愿那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青年朋友们能从高加林身上受到启发, 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让人生的理想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摘要:著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 通过描写城乡交叉地带青年的爱情故事, 反映当代青年对“人生”的探求, 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文章通过对高加林的形象进行分析, 着重讨论造成他在事业和爱情上悲剧的社会及个人的原因。
甘复的风雨人生 篇2
自古英雄出少年
甘复,又名其淮、伯男,字遂初,1891年生于安徽广德一个书香家庭。甘复出生的年月正逢大清帝国风雨飘摇,帝国主义列强大肆瓜分中国。南宋岳家军宁愿饿死也不扰民的故事就发生在厂德,关于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母亲讲得最多,甘复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少年强,中国强。
到了读书的年纪,甘复没有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选择读四书五经的学堂,而是报考了设在安庆的安徽省陆军小学堂,而后又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立志做一个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人。
甘复在武昌陆军学校读书的时候,恰逢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他和同学们在革命志士的引导下一起参加了这场划时代的革命。
1917年,甘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近代教学最优秀、规模最大、课程最全、学制最正规的军事高等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DOO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若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军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军官,其中有1600人获得将军头衔,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叶挺、邓演达及蒋介石、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张灵甫、王耀武等均毕业于保定军校。
1919年,甘复从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赴黄埔军校任教官,教授高炮等课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消息传到黄埔军校,师生们纷纷请战。甘复毅然决定放弃黄埔军校优厚的教官待遇和生活条件,投身沙场。1932年,甘复担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56师167旅333团团长,由于军事知识丰富以及带队有方,1935年他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八千里路云和月
1937年,抗日战争在中国全面爆发。受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任命和派遣,甘复将军任第五战区兵站总监部副监。1938年3月15日深夜,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旅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台儿庄以北滕县发动进攻,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
第五战区的全体官兵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为了确保台儿庄阵地以保卫徐州,调整战略部署,准备聚歼孤军突入之日军濑谷支队。3月24日,蒋介石亲自到徐州视察,并组成中央临时参谋团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全面胜利!当然,中国国民革命军也付出惨重代价,据记载,参战40余万人中,死伤3万多人。在激烈的战斗中,甘复与石化龙中将等人起,巧斗日军,从各地调运大批粮饷、枪支弹药、医疗器械与药品等军事物资,昼夜不绝,及时供应前方作战需要,得到李宗仁的赞赏。李宗仁将自己在台儿庄大捷后的戎装留影赠送给甘复,并亲笔题名。可惜这张照片在“文革”中被销毁了。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甘复见到阔别多日的夫人安文琴,没有甜言蜜语,他只是附在夫人耳边唱起黄埔军校的战歌:“枪在我们的肩膀/血在我们的胸膛/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赴沙场/统意志/集中力量……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发扬中华民族之荣光……”唱后他泪流满面,轻声告诉夫人:我们的官兵就是唱着这首歌阔步走向抗日最前线的。可他没有告诉夫人,台儿庄战役打响前,蒋介石下了死命令:不成功,便成仁!
1939年秋,李宗仁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实行战略转移,将第五战区司令部迁到了湖北的老河口,甘复随之转移。1943年6月,甘复的女儿降生于这里。看着刚刚出生的女儿,甘复对夫人说:我们要抗战到底,收复大好河山,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流血牺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年,甘复将军已经52岁。
唯有牺牲多壮志。在驻扎老河口的6年中,第五战区部队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保卫了大片国土,使民众免遭日寇蹂躏。抗战胜利之后,甘复将军荣获中国国民革命政府“抗日英雄”勋章,并晋升一级军衔。如今。第五战区司令部旧址已成为老河口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八年抗战,甘复与夫人离多聚少。想起很多战友都战死沙场,他感到有责任继续保卫祖国,建设和平国度。多少次,他和夫人一起在静谧的月光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可是好景不长,1946年年初,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内战爆发。随后,各地掀起反内战的高潮。
1946年7月,看到国民党政府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甘复和800名国民党将领一起联名上书蒋介石,要求立即停止内战。他在多家报纸刊登退出国民党的启事,并退出军界举家迁往上海。1949年年初,国民党政府溃败前曾经拉拢甘复等一些原国民党将领撤退到台湾,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婉言谢绝,原因很简单:他们想建设新中国!
退出国民党后,甘复用自己戎马一生的积蓄入股上海永安公司。这是当时规模最大并在国外享有一定声誉的“环球”百货公司。1949年,历经时局动荡的民族资本家们,很多人在彷徨中选择了离开上海,但是上海永安公司没有走,而是配合解放大军,在南京路升起了第一面红旗,迎接上海解放。在永安公司工作期间,甘复还利用业余时间为家境不好的邻居孩子免费教授立体几何和英语等课程。他说,新中国需要有文化的人去建设。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脱下战袍,没有战争,不再流血,生活平静。他对家人说,几十年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今天大家能过上好日子吗!这就是一个军人的初衷。
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解放的上海百废待兴,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一场令人恐惧的肃反运动。甘复也被调查谈话。本来满怀喜悦和信心投入祖国建设的将军,顿时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1954年的夏天十分炎热,可将军的心却是冰凉的。农历中元节前的一个夜晚,他和夫人哄睡了小女儿后,双双跳楼自尽。“士可杀不可辱”的军人气节促使将军选择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将军留下一叠用“老刀”牌香烟壳写成的遗书,第一页写着“恩爱天妻”,“天”意即恩爱夫妻不到头。将军离世不久,他11岁的女儿被迫远走他乡,投亲靠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20岁出头的儿子被打成“右派”,发往青海劳动改造。
将军的骨灰永久寄存在上海西宝兴路殡仪馆,后来殡仪馆拆迁,因其儿女均在外地无法联系,骨灰被殡仪馆认定为无人认领而集中处理。那以后的日子,他们一双儿女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幸运的是他们都坚强地活了下来。
2010年8月中旬,将军的女儿第一次带着她的小女儿一家前往河北保定,在父亲放飞理想的地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怀想和纪念父亲以及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那一天,天空下起滂沱大雨,将军的女儿站在写着父亲名字的纪念铜柱前,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离开父亲几十年了,今天女儿觉得离父亲很近很近……
她在心灵中与父亲对话: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先辈们的夙愿已经实现,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战火已经离我们远去,您和所有先烈的大国崛起梦想正在实现……
是啊,中华民族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太多的感受,爱国一家亲,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将军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风雨人生作文 篇3
如今,活到30来岁,好像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吧!
说实话,自己最不喜欢走的路就是下雨天,一个人的路,尤其是骑着电动车走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路上,感觉是那么的孤单,感觉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无依无靠的!
虽然就是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老公儿子各种身份的人都在自己的身边,可是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自己是无依无靠的,大概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吧!
一路走来,好像也没有经历过特别多的坎坷,虽然是经历的事比较多,但是对于自己来说,真的是心比较大吧!
虽然有的时候也特别的小心眼儿,可是更多的时候,却又特别的心大,忘记了那些特别让自己伤痛的事情,感觉好像一路走来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来了!
30来岁谈人生,也许有点太早,就是感觉自己经历的事情还不太多,但是总是想起一段又一段自己一个人走过的路,会觉得无比的心酸!
谈起人生,好像每一个人都有太多的不容易,一路经过了风风雨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罢,还是两个人的争争吵吵也好,总是就这样一直走,一直前行着!
风雨人生路,不知道我们还能走多久,不知道还能够经历多少的风雨,拥有多少的人生。
我眼中的风雨人生 篇4
随着一天天的成长,人生的旅途越来越艰难,前面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应像但丁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生充满风雨荆棘,然后苦思向前,才能拼搏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彩虹”。
顽强拼搏才是风雨人生。
谢坤山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这对一个正处青年的人来说打击是相当大的。命运给予谢坤山的是不同于正常人的生活,但在这种打击面前,谢坤山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用嘴咬笔画画,日以继夜的反复练习,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他在人生道路的风雨面前,没有停下脚步寻找躲雨处,而是与其顽强拼搏,拼搏出属于自己的风雨人生。
意志坚定才是风雨人生。
贝多芬从小便开始在父亲的监督下学习音乐,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为了帮补家里,便在外干活。他的人生本可畅通无阻的,但却意外的让人打聋了一只耳朵,这对他的音乐事业无疑是一件巨大的挑战。在这磨难面前,他选择了摁住命运的咽喉,用坚定的意志去弹奏出灵魂的乐章,他的乐曲仿佛在告诉他人,要在人生的风雨面前保持坚定的意志,成为生活的强者!
不经历奋斗的血雨,一朵花开不出芬芳;不经过坚强的飞翔,一只蝴蝶飞不出沧海;不经过孤独的眺望,一只雌鸟看不见远方。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看到风雨后的太阳。
风雨人生祝福自己作文 篇5
站着窗前,看新一轮的太阳升起,想想自己已经迷迷糊糊的度过了人生中的三十多个春夏秋冬,那些年少时的梦想与那时远大的抱负,都已在匆匆的时光里流逝,这个经历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历经过人生百态的我,已经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天真无邪的我了,只是曾经的和现在一直在回忆的梦,原来一直都没有变。年华似水,浮生若梦,陌陌红尘中,岁月匆匆已无情。可一些人和一些事,就像一种留恋的歌声怎能轻易遗忘,那时光、生命、爱情、一切的一切。。
时光静静流淌,在我那如水的岁月里,有许多事物被带走了,却也留下许多的回忆,不管那些回忆是美好还是忧伤,那都是属于我最美丽的篇章。那些笑得没心没肺的快乐时刻,那种带着温凉空气的清晰感觉,那种会让自己变得温暖的治愈温度,当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为真正的过去时,才发现我真的已经长大了。
记忆如细雨,岁月不再回,往事如过眼云烟,很多的意识都在记忆里更加的清晰,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努力忘记的往事,却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想起,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会莫名的笑起来,想起那些忧伤的往事,会禁不住满眼的泪水。或许是我的记性太好,或许是因为晚上我的大脑分外的活跃,常常想的夜不能寐。思念过去的故人,曾经的光景,逝去的美好。慢慢的发现,无论多么的美好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切的时光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是一个忘记昨天与迎接美好明天的过程。
经历过便是成长,遗憾了才更懂得了珍惜,笑容与泪水的相容深知这就是生活。在经历过后,我学会了很多,也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生活中有苦也有难,不管面对多少的艰难与困惑,我都深记我是我父母女儿,面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我知道我在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个女人了,而是俩个孩子的妈,作为一个女人我是懦弱的,但作为一个母亲我是坚强的。有时看似柔弱的小女子,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有时在坚强的外表下,心却的流血流泪。
看惯了人情冷暖,听惯了虚情假意,经历了世事,渐渐的我对一切都淡然了,名利不愿去争,是非不想计较太多,得失亦是无意,那些不顺心的事,快乐时便看的比较轻。常常喜欢远离人群的嘈杂,一个人独享那份清静。当年一个人走天涯独闯天下的我,现在想想,已经再也没有那时的那种心情与心境了,而更多是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美好,并学会去享受生活中的.所以美好;更多的是思念与亲人的团聚和相逢,感恩所有帮助和鼓励过我的亲人和朋友。
有些事经历过后使我变得更将强,有些事却在过去了好久我也无法去释怀。有时候,我的心怀宽大的可以原谅所有曾经伤害过我的人,而有时狭小的却不能原谅自己曾经的过错。有时候在自己脆弱的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不愿别人看见自己的伤口,有时候在自己开心快乐的时候,却想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时想哭的时候,闭上眼睛不让自己流泪,难过的时候学会伪装自己,对别人笑,失败的时候,尽管自己无力也会告诉别人我很好,有时候忘不了过去的事,却不知道这只是在怀念曾经的自己。
渐渐的长大,慢慢的学会了生活,理性的去面对人生,在岁月的长河中,从为人子到为人之妻到为人之母,每个角色都占据着我人生最重要的位置,每个角色都有过温馨的喜悦,也有过失意的感伤,但留下更多的却是感动。也许,走过、累过、笑过、哭过,就是成长;也许,温暖过、悲伤过、寂寞过、感动过,就是飞翔,从此,一些事不需要捡拾,已在心里;有些人不需要回忆,却挥之不去。。。
看着父母逐渐的老态龙钟,感恩亲情,我在用心回馈着父母的恩情,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希望是我亲手侍奉他们到老,我都希望他们无私的爱陪伴我到地老天荒。看着孩子渐渐的长大,我在给予爱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严厉的教育,我希望他们在长大的同时也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父母一天天的变老,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自己的胆子一天天的加重,我祝福自己健康永远。
积极的面对生活,不用惊涛拍案的激情,不用五颜六色的装饰,我会有属于我的生活方式,我会用爱装点人生的长卷,我会用责任谱写真实的旅程,我会用一辈子好好疼惜爱我的和我爱的亲人,我希望偶尔的回望能更好的反思,祝福自己人生路上能够风雨兼程。
论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体现 篇6
关键词:人生态度,人生观,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实际中, 人们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生态度, 其基本内容, 从根本上说, 都是受一定的人生观支配和对待人生, 对待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态度之中。
所谓人生观, 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志的总的看法。它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 对自己实际生活过程的认识, 是人们最高社会需要的表达。人生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是抽象的, 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人生态度具体地体现出来, 而一定的人生态度又总是和一定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相联系的。所以, 人生态度的内容是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社会中生活的人, 不论其自觉与否, 总有一定的人生观指导其思想和行动。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就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的内容规定人生观的本质。集古今中外人生态度的内容, 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体现错误人生观的人生态度:
其一, 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我国古代《列子·杨末篇》中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 为声色尔”, “唯患腹溢而不得咨口之饮, 力惫而不门肆情于色”。这就是说, 人生就是为了吃好、穿好、玩好, 享受口腹耳目的快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至近代资产阶级各种社会思潮, 都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需要。“人生就是享乐”这种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最通俗的表现就是“人生在世, 吃穿二字”等等。
这种人生态度的理论依据, 就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 把人生看成是人的生理本能的需要, 片面夸大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作用, 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享乐哲学一直是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说法……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想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 它就变成了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89页) 在实践上, 享乐只能是剥削者的享乐, 这是在阶级社会里的实际意义。在今天, 我们中受了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意志消沉者, 才会抬起这种历史沉渣以填充自己空虚的灵魂。
其二, 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就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突出表现。后来的“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说法, 都是这种思想的延续。
这是一种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人生态度, 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影响比较大。在现实生活中, 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 拉关系、走后门、以权谋利、贪污盗窃、营利舞弊登不正之风, 都程度不同的反映出这种人生态度, 特别是作为思想影响, 在青年和大学生中是不可忽视的, 那种热极一时的“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他人”的说法, 就是这种利己主义人生态度的表现。
其三, 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所谓“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这种人生态度认为, 人生在世, 受命运支配, 无时不在痛苦绝望中挣扎。中国的老庄学派就是竭力鼓吹这种悲观厌世的、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在他们看来“人生若梦”、“一切皆无”, 采取不问是非、不分善恶、与世浮沉、听天由命的人生态度。我国近代出现的不彻底主义、信奉“途穷思返, 乃感于人生之无意义”的人生主张, 及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的“人生如苦海”的观点, 都是这种态度的代表。这些态度实际上都是以否定人生实在内容为基础的。人们面对残酷、多变的社会现实, 无法解脱现实矛盾冲击的痛苦时, 极易接受“一切皆无”这种逃避现实斗争, 甚至轻生厌世的人生观点和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是剥削阶级处于没落时期, 对前途丧失信心, 悲观和绝望情绪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仍有一些人持这种态度, 有的对未来缺乏理解, 对前途丧失信心, 不见光明、只见黑暗;有的在生活中屡遭挫折, 在逆境中屈服, 悲观厌世;有的在爱情方面达不到要求, 便充满烦恼, 精神苦闷, 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等等。
其四, 实用主义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完全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唯心主义前提出发, 认为人的价值就是对于自己方便、有用。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詹姆士曾说“满足我们双倍需要的, 这便是真的。”中国的胡适, 也极力鼓吹实用主义人生观, 积极推崇和赞赏詹姆士投机冒险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根本否认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在今天的主要表现就是离开国家的和人民的利益, 职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于不顾, 单纯地追求个人的实惠, 认为物质利益是实惠的, 对自己有利是实惠的, 其余都是虚的。这种人生态度现在是比较多见的, 当然, 要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的满足与不顾原则去追求实惠是有明显区别的, 我们应当划清二者的界线。
从这些表现中, 我们看到, 尽管这些人生态度的内容形形色色, 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这就是他们都以私有制为基础, 以自私自利, 个人主义为核心, 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理论根据, 都是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的反映, 都是维护和巩固剥削阶级统治地位服务的。一般来说, 当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 他们的思想、道德以及人生态度, 在历史上能够起一定的进步作用。如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生观, 在反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中就曾起过推动历史的作用。当然, 即使在那个时期, 这种进步作用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而当剥削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特别是处于没落时期, 他们腐朽没落的人生观, 就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后, 全世界共产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 一切剥削阶级腐朽堕落的人生观的消极作用就更加明显。
第二, 体现正确的人生观的人生态度:
其一, 为人类, 为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服务于他人, 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类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一种在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指导下产生的正确的人生观。这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是在现代才产生的, 而是自古就作为一种社会公德的美好品质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我国春秋时代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思想, 到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又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主张。古今中外, 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为许多仁人志士、科学家等所敬奉, 他们为真理而奋斗, 为科学而献身, 以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着这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 为人民, 为社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每个人都属于整个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每一代人都应为后代人创造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 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 (包括生者和死者) 的劳动, 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经受着的东西。”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 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 我不知道在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些心灵的写照, 都是为人民, 为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
应该强调的是, 为人类, 为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 不是无产阶级仅有的, 更不是无产阶级产生后才产生和创造的, 它是人类优秀的社会公德观念。由于新兴阶级的人生观总是在吸收前代各种人生观念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 无产阶级人生哲学所作的有益统一起来, 并自觉地作为物产阶级人生观的基本准则和出发点。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之所以高尚, 就是因为他的人生态度, 在这一点东航的高度自觉。他说:“我活着, 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正式无产阶级对于人的社会存在、发展和解放的高度自居。以高度自觉的态度服务于人类社会是每个人实现自身的社会性解放的必由之路。人类对这一点的普遍之日, 便是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之时。“只有首先解放全人类, 无产阶级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最根本的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这个根本原理, 毛泽东同志把它通俗地归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态度。马克思十七岁时, 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下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 互相斗争, 一方必然要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 为了他们的幸福工作, 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克思在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被任何沉重的负担所压倒, 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 那是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可怜的自私的欢乐,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 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 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第7页) 马克思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为人类幸福奋斗”和“实现自我完善”是人生的两条指导原则, 而且提出了这两条原则相统一的根本关系;在为人类幸福的奋斗中, 实现自我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态度, 其科学性、正确性就在于指出了只有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即个人的发展、完善只能通过个人的社会化来实现, 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协调起来, 作为决定人生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陈百君.《人生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年著.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岳阳楼记》.
一位女修脚师的风雨人生 篇7
靠自己血汗挣来的钱不丢人
贺新萍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便进了父亲工作的新疆轮胎厂工作。1994年,贺新萍随刚从部队复员的丈夫侯正奎来到了新疆二运司。没想到,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位很快就发不下工资了。不久,贺新萍就和丈夫双双下岗了。家里的日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了维持全家的生计,夫妻俩曾在火车站售货场给人擦玻璃、打扫卫生。后来,贺新萍又到乌市肠衣厂打工,工作是扛装盐的麻袋。那时34岁的贺新萍忘了自己是个女人,扛起50公斤重的盐袋就走。一天下来,累得整个人站都站不稳。即使这样辛劳,他们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就在贺新萍一家在困境中挣扎的时候,她从丈夫的一个朋友那里听说,在澡堂子里给别人修脚收入相当不错。贺新萍听后怦然心动。修脚历来是个让人瞧不起的职业,当时在乌鲁木齐从事修脚工作的都是外地人,本地人还没有从事这一行的。贺新萍想:如果我能学会修脚,就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到处给人打零工了。贺新萍深知:她干的是一份让世人轻贱的职业;而且她自己对修脚也没有更深的理解,她只知道修脚虽苦、虽累,但能挣上钱,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挣的是血汗钱,这钱干净,花起来心里踏实。
那一年中,贺新萍只要打听到哪家浴池有好的修脚师傅,她就转到哪家浴池学习。她先后跟了5位修脚师傅学修脚,手上结的老茧使指头都变了形,却练就了一手修脚的好手艺。但贺新萍并不满足,她又跟着一位从河北保定来的师傅学足部保健按摩。贺新萍第一次知道了脚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明白了脚底分布着与人全身各个器官相对應的穴位。贺新萍拿出了不学会死不回头的犟劲儿,跟着师傅虚心求教,反复体会揣摩,渐渐地她手上的感觉越来越好,不仅能通过按摩足部就可以摸出客人有什么病,甚至还能从脚上摸出近视眼的人眼镜度数的高低。渐渐地,贺新萍的名声越来越大。在贺新萍的劝说下,丈夫侯正奎也学会了修脚,两人在首府一家颇有名气的桑拿宫打工。贺新萍说:“那几年吃的苦太多了。每天下午二三点上班,一直要到凌晨五六点钟才能回到家。那时候儿子小,上班的时候只能把他锁在家里,好几次儿子都抱着我哭着不让我出门。”
回想起那段暗淡的日子,贺新萍的眼眶红了。那时她不敢告诉朋友和周围的人自己是修脚的。上街买菜,别人看到她变形的手指和指上的老茧,问她怎么了,她支支吾吾掉头就走。有一次,一位客人在做足部按摩时问贺新萍:“你干这行,你老公愿意吗?要是我老婆,我绝不让她干这行,要不,我这个脸往哪搁啊!”贺新萍不理解:靠自己血汗挣来的干净钱有什么让人丢脸的?贺新萍心酸的同时,只能无奈地苦笑,她知道修脚这行要想被人真正理解和认可还需要时间,更需要努力。
新疆人修脚不比扬州人差
渐渐地,一个技术精、服务态度好、朴实乐观的女修脚师在修脚界传开了,许多人慕名找上门拜她为师。
在乌鲁木齐某五星级酒店打工时,一次一位客人问贺新萍:“有没有扬州师傅?”贺新萍说:“我给你做,如不满意,分文不取。”客人将信将疑地坐下后说:“干你们这一行的,技术最好的是扬州师傅。”在贺新萍给他做足部按摩的过程中,客人发现这个本地修脚师技术并不差。做完后,他说:“行了,以后我来就找你了。”结果,他不仅常来,还带来了一批客人。
贺新萍不但给普通群众修脚,还给名人修过脚。有一年夏天,著名演员赵本山来乌鲁木齐演出的时候,就是她给赵本山修的脚。贺新萍回忆说:“那天在北园春熙龙阁,赵本山洗完桑拿出来,他问我:‘你是不是扬州人?’我回答:‘不是,我是新疆人。不过新疆人修脚不一定比扬州人差。’当时,赵本山笑了笑没说话。修完脚,赵本山敬佩地说:‘没想到在新疆还能遇到这么好的修脚师!’”
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摄制组来乌鲁木齐录制节目,贺新萍和爱人被介绍给了著名节目主持人焦建成和斯琴塔娜,两位主持人被他们夫妻精湛的技艺折服。临走时,焦建成握着贺新萍的手连连道谢:“真想不到,乌鲁木齐还有这么好的师傅,技术一点都不比扬州师傅差!”
究竟给多少名人修过脚,贺新萍也记不清了。她只记得在人们心中都认为扬州人的修脚技术最好。贺新萍想:为什么我们新疆人自己不能开一个足疗店打响我们自己的牌子呢?将来我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店。
2001年6月,贺新萍远赴北京,到中国久负盛名的北京若石保健咨询服务中心学习深造。通过学习培训使贺新萍她对足部保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操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永远不要丧失生活的信心
在贺新萍的生命中,2002年5月14日是令她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晚上,她的丈夫因煤气中毒突然撒手而去,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和即将正式开业的新疆若石足部保健中心。噩耗传来,贺新萍怎么都不能相信,8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鼓励自己的“贴心人”,就这么丢下她走了,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丈夫不仅是贺新萍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她精神上的支柱。在贺新萍最初从事修脚这一行的时候,尽管外界有那么多的冷言冷语,可丈夫始终鼓励她、支持她,给了她最大的安慰。
丈夫走了,贺新萍顿时有一种天塌下来的窒息感。她真的也不想活了,可看到儿子无助的眼神和员工们期盼的目光,她只能把眼泪往肚里咽,打起精神,让自己坚强起来。
2002年6月8日,新疆若石足部保健中心如期开业。典礼上,贺新萍用略显低沉的声音向中心的这些下岗工人宣告:只要不灰心、不自卑,下岗职工同样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她也告慰了九泉之下的丈夫,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走过风走过雨,她看到的是天边那道绚丽的彩虹。
我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
贺新萍凭着一手绝活,带出了一批批技艺超群的姐妹们。在自治区总工会、乌鲁木齐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2002年3月贺新萍办起了新萍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是新疆第一所足浴保健培训专业学校,招收学员的唯一条件就是下岗失业人员。
来自新疆化肥厂的一名姓杨的女士反应比较慢,别人学一个月,她学了三个月仍进步不大。贺新萍就拿着她的脚,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教,直到她学会为止。眼神不好的唐天金,学起来非常吃力,贺新萍就单独给她开“小灶”,手把手地反复试范,硬是让贺新萍给“带”了出来。贺新萍为了让每个学员达到技术过硬,经常是自己亲自上阵当“试验品”,有时贺新萍的脚不是脚趾被修烂了就是脚跟被削破了,可她毫无怨言。她把这些年来自己学到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的学员。李强是贺新萍带出来的唯一一位男修脚师。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韩国客人,自称做过很多次足疗,却没碰到一个满意的。李强为他做完足部按摩后,这位韩国人直竖大拇指。
贺新萍的弟子个个都很出色,现在有的自己开了店,也有自己办班带徒弟的,还有的成为了行业优秀管理者……她的徒弟遍布首府乌鲁木齐各大酒店、美容院。她的同行小周对记者说:“只要在乌鲁木齐修脚界一提起贺新萍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知道,特佩服。”
同时,贺新萍还不忘服务社会。一有空她就带上员工去干休所、敬老院免费上门服务,给老人义务讲解足部保健常识;到特困企业现身说法,帮下岗职工转变观念,让更多的姐妹勇敢地走自强自信、自主创业的道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贺新萍从一名下岗女工,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修脚足疗师,这里面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丈夫去世后,她带着年幼的孩子坚持创业,所付出的辛劳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然而,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和超常的吃苦精神走过来了。2003年3月贺新萍被自治区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同年5月,被乌鲁木齐市评为劳动模范。2004年5月,贺新萍被自治区表彰为再就业创业带头人,并巡回全疆作事迹报告。2005年10月,贺新萍又被光荣地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前不久,贺新萍又被乌鲁木齐市表彰为再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并应邀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开专题讲座介绍经验。面对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贺新萍流下了幸福而激动的泪水。贺新萍经常对她的学员说:“下岗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世上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看准了,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今年是贺新萍修脚的第十三个年头。目前,贺新萍已拿下了高级修脚师、考评员的资格证,她在修脚这个行业是越干越有劲,越干越不满足。问起贺新萍今后的打算,她坦诚而坚定地说:“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乌鲁木齐乃至全疆足浴、修脚场所大大小小有几千家,从业人员数万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就业群体。但在行业管理、职业培训、市场经营等方面还不到位,希望政府加强对这一行业的教育引导和扶持。最近我正在筹划与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联手举办一次全疆性的技能大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这个行业。同时,这些年的奋斗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要发展状大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我决定推出‘贺新萍足浴保健’这个牌子,尽快把行业协会组建起来,让足浴这个行业朝着更加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衷心祝愿贺新萍,在人生的征途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责编/紫君
我眼中的风雨人生作文600字 篇8
------题记
从我们蹒跚学步开始,就注定了我们一生所必经的路,虽然,孩童时代的我们,并不知道人生的意味,但却知道受了委屈之后的嚎啕大哭;会为了不挨老师的骂而认真地完成作业。渐渐长大的我们,慢慢懂得了人生的含义,开始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为之奋斗。
人生中的苦痛与喜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能够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是人这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可是,分离又是在所难免的,就算再不舍,也要坦然地面对。而苦痛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分离是为了再一次的相聚,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
人生中的失败与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还记得以前,每次考试考砸之后,老师和同学都会用这句话安慰我。学生时代的我们,虽然只能经历到考试的成功与失败。但是,有了这种不怕失败的精神,就算以后面对巨大的挑战,我们也能安然度过。
人生中的惰性与信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白在《梁甫吟》中曾经写道:“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坭屼当安之。”李白的积极用世之心并不因挫折困厄而有所削弱。应当暂时安于困厄,等待时机。告诉我们,挫折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坚持积极的理想就能产生奋斗的勇气,克服挫折。惰性心理万万要不得。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弱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匪辞。人生路上多荆棘,坦然度过是强者。
传奇人生造就人生传奇 篇9
王火说,我当年的职业理想不是当作家,而是要像萧乾、恩尼·派尔那样,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为公平正义鼓与呼。
王火说,凌起凤既有学问,又有教养,既可执教,也可为文,她是我每部作品的第一读者,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
王老说,写作对我来说,是活着的最好形式。
因为关注茅盾文学奖,知道了长篇三部曲《战争和人》这部作品,进而想了解它的作者王火。通过著名作家、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的引荐,记者才有机会近距离地与王火见面,在与王火的交谈中,更进一步领悟了作品与人生的关系。
不凡身世
王火,原名王洪溥,1924年7月生于上海一个名人家庭。在《民国人物大辞典》里有他父亲王开疆的辞条:
王开疆(1890—1940)字启黄,江苏如皋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1912年夏,考入上海公学习政法,毕业后赴北京考取法官。1916年回上海,任《民国日报》律师,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深造,1920年毕业后回上海,开设律师事务所,并担任《民国日报》律师,又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等校开课讲授法律,与徐谦等人创办法政大学。南京政府建立后,任国民政府司法部惩戒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注:此处有误,王开疆先任“国民政府法官惩戒委员会秘书长,后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专任委员”)。1939年拒任汪伪中央委员、伪司法部长等职后,被汪软禁。1940年2月9日挈子出走香港,中途被汉奸跟踪,激于义愤,投海自尽,年50岁。”
因为有这样一个有名的父亲,王火的邻居都是名人,如著名学者章太炎,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音乐家黎锦晖。而且,黎锦晖还是王火哥哥的干爹。1944年,王火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战地记者、翻译家萧乾是他的老师。他回忆,“萧乾先生教了我两年,他讲授英文新闻写作。他曾作为随军战地记者,亲历过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国际事件。他是真正的大记者。”他从恩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萧乾曾说,一般的新闻,生命力总是很短暂,优秀的记者,要努力将原本只具有短期生命力的新闻,变成价值持久的历史记录。他说,“我当年的职业理想并不是当一名作家,而是要像萧乾、‘大兵记者’恩尼·派尔那样,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为公平正义鼓与呼。”值得一提的是,王火是第一批报道南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案的新闻记者之一,当时,他率先采访报道了因抗拒被侵犯、而被日军刺了37刀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等。
1946年2月,他奉命前往南京采访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审判现场。那天,有不少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出庭作证,王火回忆,“一位满脸刀伤的少妇,用围巾半遮着自己的脸,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法庭,对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作证,她就是李秀英。”王火说,“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站出来。李秀英能主动出庭作证,引起了我的注意。庭后,我主动约访李秀英。”随后,王火在上海的《大公报》和重庆的《时事新报》上,以笔名“王公亮”发表了长篇通讯《被污辱与被损害的……》,报道了李秀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幸遭遇。在《战争和人》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里塑造的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宁死不屈的妇女形象庄嫂,其原型就是李秀英。
《战争和人》以主人公童霜威、童家霆父子在抗战过程中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到1946年3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人物行踪遍布大半个中国,具有突出的史诗结构和鲜明的史诗风格。王火说,“小说中确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如果我没有那些真实的经历,是肯定写不出这部作品的。”
忠贞爱情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战争和人》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扉页上,印着王火与爱人凌起凤的合影。这是他俩1990年5月同游四川眉山“三苏祠”,摄于苏东坡塑像前的合影。照片下面有王火写的意味深长的文字:“熟人都知道我有值得羡慕的‘大后方’。几十年来我和凌起凤在生活和创作上始终是最好的‘合作者’。”
王火的爱人凌起凤原名凌庶华,与王火同龄,其父是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凌铁庵。1942年他们在抗战初期的大后方四川江津相识、相爱,1948年订婚。解放前夕,凌起凤随家人去了台湾。分别4年,热恋中的他们只能通过香港中转秘密通信。这在解放初期,的确不是件小事。好心的朋友劝王火和凌起凤一刀两断,但王火坚定地说:“我做不到。”一位“左”得可怕的领导拍桌子要王火回答:“要革命,还是要爱情?”王火发自内心而冷静地回答:“我都要!”幸好当时的主要领导人通情达理,答应王火“要想法让她回来。”1952年,凌起凤为了与王火团聚,毅然告别台湾的家人,先在香港制造了自杀假象,改名后回到上海,只花了五毛钱与王火在上海公证结婚。在以后的近六十年中,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养育了一双女儿。
王火说,凌起凤既有学问,又有教养,既可执教,也可为文,“然而她为了全身心地协助我,放弃了很多,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写每一部作品,她都是我的第一读者,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他说,“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有妻子的名字”。王火为此创作了一个电影剧本《明月天涯》,内容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这个电影剧本是王火献给自己亲爱的妻子,也是献给他们之间爱情的最美好的礼物。
2011年10月,失去老伴的王火神情憔悴,沉浸在悲痛之中。王火说:“她住院,我也陪住,基本三年都在医院里生活,很少回家,所以书桌什么的,都几乎没怎么动过。而且,我闭门谢客,推掉了所有的邀请,没有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全身心地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凌起凤去世后,王火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几乎到了抑郁症的边缘。他说,“她的去世,让我感觉好像自己生命的很大一部分也随她而去了。我甚至想让时间变快,尽早跟她到另外一个世界团聚。”
nlc202309041236
2012年8月11日是王火和凌起凤结婚60周年纪念日,但这个事情他连女儿都没有告诉,因为他想在心里默默地怀念她。
扛鼎力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王火正在上海市总工会三楼的文教部办公室里。那时他正在与几个同事一起收听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上海市总工会机关的特点是地下党转过来的同志多,他们在白色恐怖下同敌人斗争,热切盼望着新中国的成立,所以当大家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声音时,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那时,王火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他忙得非常有劲。他似乎有着无限的精力,一到节假日,他总想写作,反映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于是,王火开始以业余时间,写作《战争和人》的前身《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1953年春天,王火由上海市总工会调至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先是在工人出版社当编辑组长,后在总工会机关刊物《中国工人》任编委兼主编助理。在那段日子里,王火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坚持创作。可是,当时搞写作被视为“追求个人成名成家”。他只能在一种无奈的心态下,偷偷地写。
1961年初,北京城里已闹饥荒,干部浮肿的极多。《中国工人》停刊,编辑部人员统统下放。王火被暂时留下负责善后工作。他写了告别读者的文字,处理完稿件等未尽事宜。他觉得应该趁此机会写完这部长篇小说。于是,他以拼搏的精神,早起晚睡,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不完成不离案,总算突击完成了120多万字的“抗日三部曲”初稿。6月底得到通知,要他下放去山东沂蒙山区支农。走前,王火将厚重的书稿送到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7月1日,他带中组部介绍信率队启程离京,绕道徐州去山东老根据地临沂。到达临沂后,被地委安排到省属重点中学做行政领导工作。几个月后,接到出版社通知,让他回京修改长篇小说。于是,王火兴高采烈地从北京抱回原稿,在临沂花了几个月时间修改后又寄回北京。谁知,这时各地出版社都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停止出版长篇小说。 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火的这部长篇小说竟成了“文艺黑线”的产物,成了“为国民党树碑立传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120多万字的稿子被红卫兵拿去展览,后来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王火在山东突然收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封挂号信,信上热情地索要当年他的那个长篇。王火只得去信说明情况,表示感谢和遗憾。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于砚章又来信询问这部长篇并鼓励王火重新把它写出来。编辑和作者的至诚交流与合作,使王火下决心于1980年动笔重写《战争和人》三部曲。1983年完成了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后,王火由山东调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总编辑。
正当王火开始写作《战争和人》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早上下着瓢泼大雨,他去上班时途经出版大楼建筑工地时,见到一个小女孩跌进工地的一个深坑里,正哭着呼救。王火毫不迟疑地跳下去,把小女孩托出了深坑;可当他跃出深坑时由于用力过猛,头部撞到了脚手架上一根钢管底部,导致脑外伤、脑震荡、颅内出血,波及左眼,导致左眼外伤型视网膜脱落。在成都某医院第一次手术失败,立即转送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第二次手术,但还是没有回天之力,使他痛苦地失去了左眼。医生警告他:今后少干耗视力的事。
从上海回到成都,稍事休养后,他决定用剩下的一只右眼坚持写作,完成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和第三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写作。终于,第一部在1987年出版,第二部在1989年出版,第三部在1992年出版。最后,又将这三部合并以《战争和人》为总名于1993年7月结成套书出版。
160余万字的《战争和人》三部曲先后获得了四项大奖:炎黄杯1986-1994年人民文学奖(1995年);第二届国家图书奖(1996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7年);“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1998年),还被选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及“中国新文学大系”、“共和国作家文库”,至今已有七个版本。
笔耕不辍
虽然已91岁高龄了,但王老的精神状态很好,他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说话时,脸上总会泛着温暖的笑意。那种状态,总会不觉间感染周围的人。也正如他的笔名一样,他对人生总是充满如火的激情。
1997年10月,王火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欧,在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十四届国际作家会议时,结识了一位瑞典诗人约翰·米洛斯。这位诗人比王火年轻得多,却已出版过67部诗集。而王火虽然勤奋刻苦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21部以及散文5部、电影剧本4个等,共600多万字,可说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了,但与国外同时代的作家、诗人相比,他认为写得太少了。所以,从那以后,他一年四季笔耕不辍,舍不得抽出专门的时间去锻炼,连外出散步也怕耽误时间,总是钻进斗室,埋头写作。他的写作完全是有感而发,随兴之所至,无冲动决不动笔。兴致来了,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忘记吃饭,甚或通宵达旦,最多时一个晚上可写上万字。由于视力不好,不用电脑,他仍然习惯用传统的手写法进行创作,以为这样才不会中断连贯的思维。
王火曾应香港一家杂志的约稿,撰写回忆文章《香港回忆录》。连载三期后,因凌起凤病重停笔。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将《香港回忆录》写完,在《山花》杂志2012年全文刊出。2014年4月,王火将自己的手稿、信札、字画、著作等4000多件珍贵文献资料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文学馆同时建立了王火文库,以供研究之用。
王火透露,曾写过《艾芜传》的作家廉正祥已写完一部他与凌起凤的传记。这部书由散文家杨闻宇写了序,题为《情爱千古事》,已于2013年1月28日在《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发表了,书稿已在出版社审处中。
2014年10月,王火新作《九十回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中国现代史上那些人和事”为题,涵盖了作家数十年的自我经历和见闻。书中有作者接触过的中外百余个人物的事迹,是一本有关中国现代史的珍贵回忆录。
王老说,写作对我来说,是活着的最好形式。这使笔者联想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但用在王老身上应该换过来,变成“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风雨人生】推荐阅读:
风雨人生路分享11-08
风雨人生路是什么意思07-13
淡看人生中的风雨随笔06-02
风雨过后11-05
风雨之后见05-20
13《风雨》教案09-20
风雨过后散文09-26
感谢风雨的作文10-21
风雨之后是彩虹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