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2024-07-31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精选11篇)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1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卞茹雪

在幼教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要使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少走弯路,增加社会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虽然医学和心理学在儿童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有相当的进展,但是以综合知识的立场对幼儿健康领域所作的研究依然较弱。因此,我觉得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前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现代社会,不仅成人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连天真烂漫的孩子也要承受社会儿变革带来的种种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二期的文章指出,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幼儿行为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 000名4~5岁幼儿的心理健康调查,有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孩子性情古怪。由此可见,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社会在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在十几年前,“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字眼,直到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转轨,素质教育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心理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教育界及至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在中小学,我国一些学者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目前国内还没有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如火如荼,可以借鉴的成果也非常少。

然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却比任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必要及迫切。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稳定发展、家庭幸福的 要求

目前,我们正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我们要接受风险、竞争、高节奏的考验,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些无疑对新一代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个体素质的优化,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整体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心理素质也可以直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的发明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现代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呼唤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活跃,将来就业求职的双向选择,对将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解决好一些心理上的冲突,他们将来就难以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更难面对挑战。正如江泽民1990年10月13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词时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昌盛,都离不开国民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调查手段

调查工具包括

A家长/教师幼儿健康情况调查问卷 B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问卷 C家长/教师访谈提纲

三、结论

1、对困难挫折态度

所谓对困难挫折态度也叫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鄙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如果对这方面的症状不尽快地加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社会性格的形成。

①、从本质上讲,自责倾向隐盖了人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是人在无法实现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后转而向内攻击的结果。比如: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反感和敌意-这种反感和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此后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标-于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转向内部-形成自责倾向。

②、另外,老师和朋友的惩罚、批评与指责也能引起自责倾向。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被父母、老师和朋友责骂、惩罚,此后,他可能会感到无法生活或者是无法适应现实情况,并因此而对这些人(老师和朋友)产生愤恨与不满,如果这些愤恨与不满得不到顺利的解决,就会产生自责倾向。

2.冲动倾向是指易在某种强烈情绪的驱使下出现带有暴发性或攻击性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在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等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

产生冲动倾向主要原因有:

①、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的冲动倾向,往往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这种冲动倾向与其生物学的神经类型有关。对于冲动倾向特别强烈的人,就必须考虑到其是否属于先天的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

②、被强烈的焦虑所驱使。比如,在坐立不安无法静止下来时,冲动倾向就会增强。有一些孩子由于反复的人际关系冲突,出现了反复的情感危机,为了避免被遗弃,他们极力与人建立情感关系,而采取了过度的交往方式,使言行带有较强的冲动性。还有一些孩子自我心像(对自己的看法)、个人偏好及目的性不清楚或紊乱,不知如何与人相处,长期感到空虚,并伴有不踏实的焦虑感,因此,也容易有冲动性的行为。

③、后天的学习与模仿。有一些具有冲动倾向的孩子,其父亲或母亲的言行也有较强的冲动性。在长期的生活交往中,孩子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了父母的言行。

④、冲动行为的不当强化。有一些孩子在起初出现冲动性言行后,没有受到及时的制止与惩戒,反而得到了某种奖励,因而冲动性行为得到强化,并发展起来。比如,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没有如愿,于是,他发脾气扔东西,结果父母不但没有惩罚他的不良行为,反而满足了他的要求,从此,孩子就会习惯于用冲动性行为来达成自己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的冲动倾向与焦虑有关,部分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或与学生外向性格等遗传因素有关。教师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指导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在行为上设定清楚的界限以防止冲动行为的不断强化,并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策略分析

对于幼儿期来说,它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始点。大部分老师和家长过多地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但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身心都健康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故此,我们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需予以重视,以确保孩子们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下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为幼儿创建一个温馨和谐且安全的心理环境

幼儿期,孩子们的心里也是很复杂多变的,因此对心理环境的要求也很高。老师和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中去。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对孩子的心理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孩子们的自主决定我们不应干涉,而应鼓励并支持孩子们去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的情绪稳定发展。总之,就是要找出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这样可以使其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开办一些亲子、智力活动,比如“妈妈我长大了”“活力宝贝”等能帮助孩子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特定活动中的辅导

在活动日中最为普遍的形式便是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主题的选择、情节的发展、角色的扮演等都能够学会与同伴交际,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开朗的性格。并且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独自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氛围会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在生活中孩子会学会自理,树立独立的意志;有些孩子在平时生活中会无意出现心理问题,教师这就要及时去了解分析孩子们的心理,给予适当的帮助。总的来说,幼儿的心理问题要从生活中的常识出发,从幼儿的心理入手,这样才能理解并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自信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标杆

一个孩子自信就能健康成长。反之如果不自信,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心态会变得消极悲观,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的困难,严重的会产生恐惧感甚至逃离集体。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状态,从小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巧妙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在幼儿时期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各式各样的应试教育性活动中,几乎是那些优秀孩子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乐观开朗,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且能找到自信的源泉。

其次,良好的习惯是必须的。在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成功比失败显得更加重要。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自信,我们只要找对方法对孩子因材施教,就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增强自信心。

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成长的关键

幼儿时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帮助他们健康而全面地发展。孩子在幼儿的初期认知能力处于模仿状态没有判断力,此时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对孩子们作出的好事给予肯定与奖励,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给自己一个判断的标准,野游能培养孩子们乐观、积极、开朗的性格特征,因此要适当地通过野游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幼儿教师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把握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的辅导,才能真正教育和辅导孩子们。老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因为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及爸爸妈妈在一起,大人的言行举止以及情绪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状况。所以,需要时刻加强心理方面的健康,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心理方面的素质,尽力做到避免将坏情绪传染给孩子们,尽量让孩子们接受好的心理辅导。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社会要求的人才单单拥有优良的智力和能力是不行的,更多的是要求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格。但是基于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的家庭来说,家长们过多地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他们在人格方面的教导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成长,这极大地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及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全方面着手来共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中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辅导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的则是对下一代负责。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幼儿心理规律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问题研究

一、幼儿基本的心理纵向运动态势

幼儿的基本心理活动与幼儿的心理统一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其自身心理环境所承受的心理负荷与外部环境相保持一致的时候,其心理元素会被最直接的表现和表达出来,其心理活动态势偏向于自身环境的横向变化幅度,其幅度预测指数的相悖或者趋近于零预测幅度的时候,幼儿的心理活动保持最稳定的预判效果,但相对实际而言幼儿的形态化心理运动态势与理论有着较大的出入结果,其单线数值的变化规律不再统一恒定,形成了基本的形态预测指数,偏向于情绪的集中显性表达了,基于这种规律的显现,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幼儿心理问题的正确引导,心理态势的正确疏导,给予幼儿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基于幼儿心理变化规律的基本教育策略

基于幼儿心理的多元化变化,做好幼儿的心理教育关键在于对幼儿心理问题的重点性把握和幼儿心理问题的及时性疏导,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幼儿树立和塑造积极的心态,引导幼儿以正确的价值观点来看待问题。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在于促进幼儿塑造正确的眼界,以积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面对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幼儿遇到的问题,老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幼教老师要处在心理辅导的角度上来帮助幼儿提升眼界认识,通过幼儿自主性的解决方式来引导幼儿自己通过自己实际的能力来解决问题,确保幼儿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压力得到舒缓,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作为幼教老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满足于幼儿的心理问题解决还要满足于幼儿的认知结构完善,促进幼儿形成正确认知价值观,在促进幼儿心理认知水平不断满足的前提下,加强对幼儿心理知识的普及,充分提升幼儿对于心理问题认知,满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自身积极价值观的塑造。

三、儿童多元化心理教育体系的建立

在教育结构变动下,要想充分提升幼儿心理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依据幼儿教学的特点建立素质化的心理教学体系,满足于幼儿心理多元化的需要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幼儿的现实的心理情况为幼儿制定可行的计划,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教学思路,打造专业素质化的心理教学模式,认真做好每一个幼儿的实际调查,根据幼儿需求的不同为幼儿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确立每一个幼儿心理体验中的学习目标,全方位的提升每一个幼儿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方式要注重的是幼儿合作性的学习,通过幼儿之间彼此的共同动手配合来完成实验,结合于老师的正确指导来得出正确的实验认知结论,共同保障幼儿教育方式的质量。教育方式的普及一方面来源于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方面来源于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对不同教育手段的优化组合来汇聚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幼儿课堂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汇聚优质的教学理念,培养幼儿高效率的动手能力,还有通过特定的生活教育场景,促进幼儿获得正确的生活体验认知,完善幼儿的知识认知结构,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准。在促进幼儿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注重幼儿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生活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满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需求。幼儿的生活教育方式不仅集中在幼儿的课堂教学当中,更多的是鼓励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生活教学体验,通过幼儿与社会的接触来获得正确的社会体验认知,通过模拟化的社会生活场景来增强幼儿的生活教育感受,提升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获得正确的感官享受。幼儿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感悟和认知世界的关键节点,对于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立足于人生认知的需求幼教老师做好幼儿的生活教育是培养幼儿认知世界具备基本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基础性的生活教育对于幼儿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影响着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影响着幼儿对于现实世界具备基本的认知价值观,完善幼儿的心理价值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心理价值认识,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满足于幼儿心理水平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幼儿正确的心理认知方式是促進幼儿形成正确的心理解决模式,老师正确的引导加上幼儿实际的动手能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在促进幼儿心理水平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形成争取的幼儿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满足于幼儿多元化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润苹.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13(01)

[2]游达,沈丽丽.家园合作有效途径新探[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10)

[3]孟庆,汪淙.生态体验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策略初探[J]. 贵州教育. 2009(15)

分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篇4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到幼儿园中应该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基础部分的奠基工程。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环境中,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子系统的支柱,对幼儿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园日常工作融合才会获得高效益。在此我们重点阐述幼儿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人际交往最为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此过程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入园、进餐、午睡、盥洗、散步和离园活动进行随机教育,锻炼幼儿的能力,增进幼儿的相互交往,并懂得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

(2)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要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当然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3)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中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4)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及塑造良好性格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哪种活动都能有效地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还可以使幼儿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得到同步提高。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1 篇5

1.幼儿姓名:吴帆

幼儿年龄:五岁半(2012年9月20日)

2.幼儿班级:大一班

3.幼儿性别:男

4.家庭成员:爸爸:吴路洋,34岁,文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 妈妈:陈永红,34岁,文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

姐姐:上小学四年级

5.幼儿情况简介:

吴帆性格比较活跃,脾气比较急躁,处事比较鲁莽。父母从事个体工作,经常宠着他,致使他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家里有个姐姐,姐姐也经常让着她。和姐姐一有点小矛盾,不会好好的处理,就会伸出手打姐姐。由于脾气急躁,导致平时学习时一有困难就不耐烦,嚷着“不会”,并且不会与其他幼儿融洽友好相处。经常与幼儿发生争执,也不会妥善处理解决。案例描述分析

案例描述:

吴帆在日常的活动中,他总是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在今天的翻绳游戏中,吴帆仍然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眼睛看着老师的手,耳朵仔细听着老师的讲解:将绳双层套在拇指上,右手食指向上挑一根绳子,左手食指挑同样的绳子。吴帆第二步就不会了,怎么挑也不知挑哪根绳,说:“高老师,怎么挑啊,我不会。”吴帆脸上皱起了眉头,开始不耐烦起来。“不要着急,我慢慢教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仍然不会,“高老师我不会,到底怎么翻呀?”急得他烦气地说。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2

一、个案情况介绍

叶启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2年9月16日—20月。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叶启明的奶奶讲,他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

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的来幼儿园,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他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3

[个案描述]

王金华今年6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他2010年9月入园,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生活了已近两年的时间。他喜欢读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原因分析]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王金华没有人照顾,他经常一人在家,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比较孤僻。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保教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孩子们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采取措施]

1、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林宗早上入园比较早,我就经常委托他整理区角,摆放桌椅,并有意识的在大家面前夸奖他,让他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

2、通过故事《狼来了》,对全班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幼儿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否则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做人要诚实,学习也是同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相信自己。

3、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幼儿,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增进他与老师的感情。

4、平时多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给他与大家相处的方法,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5、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

6、取得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取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金华有了明显的转变:现在他可喜欢为集体做事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朋友,自由活动时间,他有时和小朋友下棋,有时和大家一起去认挂图上各国的国旗,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有时……总之,他现在不再孤单,已能和小朋友愉快的相处了。现在,他虽然在活动中仍有一些小动作,但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还完成地比较快,经常给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成了老师工作的小助手。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4

一、个案情况介绍

叶志杰,是一个不合群的小男孩。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年龄稍大,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孩子的事大多包办代替。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0月。

三、存在的问题。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妈妈不来接他,他也哭。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1.遗传因素。据叶志杰的奶奶讲,他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的毛病。2.后天的教育环境。

家长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家长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吃饭等,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一年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的来幼儿园,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5

一、情况摘述

叶佳琦是中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 自选图书时,叶佳琦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 吃饭时,叶佳琦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叶佳琦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叶佳琦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叶佳琦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叶佳琦,你喝水喝得真好”,叶佳琦说:“多喝水不生病啊。”“叶佳琦,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叶佳琦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6

一、个案对象基本资料

璇璇是我们班(中班)一个5岁的小女孩,活泼聪明,好胜心强。语言能力很强,能说善辩。由于父母忙于生意她一直由姥爷带。入园、离园由姥爷接送,生活饮食姥爷负责,只有周六周日才和父母在一起。

二、案例实录

实录

(一):早晨一入园硕硕就拉着我的手悄悄对我说“魏老师,今天我不想和璇璇挨着!”我一听就问“为什么呀?你们不是很好的朋友吗?”这时硕硕妈妈有点为难的说“璇璇老拿刀子割硕硕的书包,现在已经是第三个了,今天的新书包不能再让她割了!”我惊奇的看向璇璇,这个活泼爱动有点像男孩子的女孩竟然已经割破了她最好朋友的两个书包。而她现在正眉飞色舞和小朋友炫耀自己有多么漂亮的小本子。

实录

(二):今天上午是美术教育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璇璇喜欢东张西望,画得比较慢,坐在其前面的心雨早早地涂好了,心雨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上下坐位的时候,一不小心碰了璇璇的手臂,璇璇马上质问心雨:“你为什么撞我?”心雨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璇璇不听,噘着嘴告诉我:“魏老师,心雨推我的手,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我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印上了一个小印章。“老师,隆萧菲还没画好!”璇璇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魏老师,心雨把线条画在外面了,不应该得小印章。” “魏老师,李云帆画的不如我呢!”

事实上,璇璇到现在还没画好,她只是看到别人得到小印章心里不平衡。

实录

(三):孩子们正在区角玩娃娃家的游戏,璇璇是理发店老板,毅鹏是火烧店的老板,他们顾客满座,生意很好。由于他们两个的带动游戏气氛非常高涨,孩子们玩的非常起劲。可当我到结构区观察时候,他们那边就吵了起来,金源哭着跑来拉着我的手“老师璇璇打我的头,她还抢了我的转笔刀。”“老师,给,这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还偷偷的藏在书包里。”(我们要求幼儿不能随便带小玩具、小零食到幼儿园)璇璇边说边把转笔刀递给我,一脸的胜利望向金源。

三、原因分析:

不管是割别人的书包、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这名幼儿的一种不良心理——嫉妒。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激发她的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物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对个人、集体和社会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凭添不少烦恼。所以从小就应该纠正孩子的这一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孩子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幼儿嫉妒与大人嫉妒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非常嫉妒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就如璇璇跟着姥爷生活,由于经济原因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因而深深痛恨持有那种东西的孩子,所以把硕硕的书包割破、把金源的转笔刀抢来让老师没收,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之所以不断的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得表扬。状告其他幼儿是因为璇璇心里嫉妒,看到别人有小印章,自己好想也能要一个,可是涂色任务没能好的完成。于是,就产生了我没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

四、采取的措施:

1、和孩子父母联系,共同研究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告知璇璇在幼儿园的表现,一起讨论方法,教育幼儿,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一致性,也能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嫉妒心理,积极配合教师。

①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幼儿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形成了嫉妒心理。

②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老人的知识水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社会存在冲突。而璇璇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到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只是一个劲的表扬,使孩子产生了非常“自信”的自我评价。

③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都比较“安分”,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时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又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璇璇语言能力很好,非常聪明,也很爱劳动,但小手指的肌肉不是很灵活。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嫉妒。

2、纠正孩子嫉妒的一些具体方法。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议孩子父母自己教养孩子,尽量找时间和孩子多交流和孩子一起玩耍,从而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疼爱、被关注。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常要求,让孩子拥有她应该得到的。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客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要正确评价孩子。璇璇好胜心强,喜欢受到表杨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她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发现璇璇小肌肉动作不是很灵活,我们没有当面指责她不如别人,而是具体帮助她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请一位这方面能力强的孩子——美芳和她共同承担一项任务,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孩子因为已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要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7

一、了解造成孩子孤僻的原因

(一) 生理因素与环境影响。

幼儿的性格与其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 受遗传因素影响, 天生的弱神经类型的人易孤僻。但性格的形成受环境影响更大。当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 和周围的人无法沟通的时候, 就会体会到孤独的滋味。长期的孤独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 随着闭锁心理的出现, 也易产生一段孤独情绪, 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性格, 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 家庭环境与教养方法不当。

一般来说, 父母经常吵架, 会导致幼儿孤僻。现在独生子女愈来愈多,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长期待在家里不下楼, 没有玩伴儿, 孩子只能一个人在家玩, 时间久了就会很寂寞, 就会变得不合群。有的家长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时吃亏 (挨打、受气) , 就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 让他独自玩耍。因此, 早期家庭教育的过份保护或爱抚不够、限制过多也易形成孩子性格上的孤僻。孤僻性格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 也不易为同伴接受, 严重的孤僻性格还会影响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贻害终身。此外, 父母的粗暴对待, 伙伴欺负、嘲讽等不良刺激, 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 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境甚至诱发心理疾病。缺乏母爱或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 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会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 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 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三) 缺乏交际技能和方法。

性格孤僻的孩子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 从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别人交往。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 如耻笑、埋怨、训斥, 使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伤害, 随着这种失败次数的增多, 逐渐变得惧怕, 对交往失去信心, 与别人产生隔膜, 在团体中找不到归属感, 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 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 经常处于压抑、孤独和冷漠之中, 性格变得喜怒无常, 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

二、为孩子创造轻松的环境

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 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与自尊心, 变严厉的管教为循循善诱的引导。其次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孩子宽容, 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孩子受到挫折时, 要疏导和鼓励, 不宜责怪甚至侮辱孩子的人格。再次, 确立新课程理念, 用亲切、和蔼、爱笑的教育态度, 像妈妈一样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安全感、信赖感。在教学中, 要做到和谐民主, 师生关系融洽。帮助幼儿逐步消除闭锁心理, 帮助孤僻幼儿走出第一步,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与交往, 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人生才能更精彩。

三、帮助孤僻的孩子树立应有的自信心

使孩子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是改变孩子孤僻行为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改变孩子孤僻行为的有效途径。对性格内向的孩子, 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他的自信心, 多鼓励他去自由活动, 发展其才能, 使他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并逐步形成一种优越感, 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参与社会活动。对于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教师切不可随意批评、否定孩子, 甚至指责训斥孩子, 否则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 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 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 谁都不如, 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多肯定和鼓励孩子, 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 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反之, 教师如果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反而觉得内向的孩子挺老实、自己不用费心了。就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其实, 欲使孤僻幼儿道出心声, 应从满足其合理心理需求动身, 把握时间, 多运用褒扬、鼓舞的方式, 顺其自然地与之心理相容, 使他产生言语交流的愿望, 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与伙伴共同活动

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兴趣。如玩游戏机、看电视等, 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 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因此, 在幼儿园里, 教师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一起活动、游戏。在家里, 要多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户外活动、社区活动等, 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德。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其次, 多开展角色游戏, 帮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 还可以多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等场所玩, 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 增强其交往需要与兴趣, 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创设游戏情境, 让孩子在游戏中与周围伙伴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并由此感到周围的人及集体是可以亲近和依恋的。

五、与家长共同携手

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包括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粗暴等等。因此, 必须与家长共探育儿经, 积极为孩子创建和睦、民主的家庭。还千万不能过分宠爱孩子, 比如, 在活动中挂一点点“彩”就大惊小怪, 大呼小叫。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 特别是户外活动, 要知道大自然是最好的疗伤剂, 支持他们与人交往, 多带孩子走亲访友, 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 欢乐无处不在。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分析 相应对策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纵向看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人们已不满足于幼儿发展成长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关注的角度与方向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一个人长远发展、影响一个民族未来兴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幼教的主体——幼儿教师的培养层次也逐步提升,从最初的中专级别发展到了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高校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也普遍推广,并呈方兴未艾之势,截止2010年,全国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已达56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而新兴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交流中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与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同一领域的差距不断缩小。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交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飞跃提供了可能。

2.横向看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幼儿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这主要是由于各个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师及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知之有限,具体表现为:相当数量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仍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教育协调整合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只注重表象工作,未能上升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相当数量的幼教工作者未能有效针对幼儿身心的特征规律因材施教,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刻板化、程式化,效果不理想;虽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有识之士及国家政府的足够重视,但毕竟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历史较晚,相关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师资方面匮乏也是该领域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落实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牢固树立以培养“完全儿童”为目标的全新教育观念。培养“完全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具体是指: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各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2.加强幼师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想让幼教事业迈上健康完善发展的科学轨道,必须努力提高幼教工作者的素质,促使他们在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幼儿的教育方法、技巧,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等知识,并学以致用。

3.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环境。从本芬博尼的儿童发展的生态学模式中得知,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分为三大系统,即直接环境(家庭和托幼机构)、间接环境(父母的工作与交友及社区环境)和宏观环境(时代、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因此,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和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儿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幼儿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不合理的期待(过高或片面的要求)则会导致幼儿心理畸形发展。而且,幼儿教师和父母对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应及时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以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

4.加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对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级中等师范院校承担,各级高校(主要是高等师范学校)虽然也开设了一些涉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但这些专业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其应用心理学部分也主要是针对青少年以上的对象而展开研究,而且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主要到中等以上的学校就业。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1)高校应积极支持心理学专业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2)各级幼儿园应从高校聘请一名以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做定期指导,减少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3)逐步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由中等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转变。

总之,新时期中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地发展很不均衡,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这决不能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止步不前的理由。只有认识到位、重视到位、投入到位,方法措施切合实际,中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很美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早日实现。

不合群幼儿的心理个案分析 篇9

[个案描述]

杨林宗今年6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他8月入园,8月从原先的中班又转入到我们中四班,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生活了已近两年的时间。他喜欢读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原因分析]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杨林宗没有人照顾,他经常一人在家,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比较孤僻。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保教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孩子们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采取措施]

1、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林宗早上入园比较早,我就经常委托他整理区角,摆放桌椅,并有意识的在大家面前夸奖他,让他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

2、通过故事《狼来了》,对全班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幼儿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否则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做人要诚实,学习也是同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相信自己。

3、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幼儿,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增进他与老师的感情。

4、平时多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给他与大家相处的方法,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5、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

6、取得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取得效果]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10

2、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2)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答: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他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之所以能回答前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个题目仅仅是抽象的公式。

2、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3)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答: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2)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4、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1)小明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民办幼儿女教师;SCL-90 ;心理健康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的全部,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人才的层次和水平,随着初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民办幼儿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较少受到关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身兼数职的角色,使她们承受着较大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2],她们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解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心理问题,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保健工作,我们对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进行了心理测查,旨在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卫生部门制定有效的心理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昌吉市8所大中型民办幼儿园抽取50名幼儿女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剔除缺项或不认真的视为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5份。另抽取昌吉市2所公立幼儿园50名幼儿园女教师做为对照组,收回有效问卷27份。

1.2 调查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为1~5分,依次表示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种程度。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和总均分,每一因子分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的症状与分布特点。阳性项目数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后者能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有症状,因子分、总分、阳性项目数得分越高表明身心症状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测查以园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30Min以内收回问卷。

1.3 统计工具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调查结果

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心理问题检出情况。根据SCL-90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大于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多种心理问题检出率占总人数的57.14%与北京丰台区的数据相近,高于辽宁和上海等城市小學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4]。

表1可见,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SCL-90各因子平均分在1.51~1.83之间,标准差在0.48~0.60之间,因子均分与公办幼儿园教师比较,较高的依次是强迫,检出率为37.14%,人际关系检出率25.71%,恐怖检出率25.71%,抑郁检出率20%,精神病性检出率20%,偏执检出率1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习意义。躯体化、焦虑、敌对3项因子平均分与公办幼儿园女教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SCL-90因子平均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人际关系得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主要8项因子平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可见,昌吉市民办幼儿女教师SCL-90总均分高于公办幼儿园女教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前者表现出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后者高。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无论是与昌吉市的公办幼儿园女教师相比还是与全国常模相比,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落后),民办幼儿园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她们的薪水低,只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一半左右,劳动强度大,在园工作时间长,加上中午照料幼儿用餐和午睡,一天工作12小时左右。身兼数职,任务繁重,除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她们还兼任保育员的工作,照料幼儿园内生活、清洁消毒、催收托费餐费,工作不稳定,跳槽频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社会评价度高,自我满意度低。以上多重压力的作用,均可使她们产生负性情绪,加之目前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缺少宣泄渠道,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各种不良的因素叠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由于我国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未纳入学前教育,国家的有限物力财力投向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人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的公益性,社会性较少受到重视。民办幼儿园是当前学前教育的主办军之一。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各级教育卫生部门的重视,制定行之有効的办法和政策。加强民办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从而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样本抽取人数过少,得出结论的推广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译. 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5-29.

[3]郭念锋,虞积生,马建青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91-194.

上一篇:探寻数学教学的“根”下一篇: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