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精选6篇)
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成为各行各业争聘对象, 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 很多家长都从孩子的幼儿时期抓起, 报名园, 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把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并且一在强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纵观种种现象, 发现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品德方面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让孩子形成终身收益的品质、态度、情感和能力。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 幼儿品德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幼儿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如果把学习作为教育的重心, 就会使教育出现倾斜, 造就出只有知识没有品行修养的人。幼儿教育好比一座金字塔, 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基石, 只有打好基石, 才能建造好金字塔, 才能培养出一个乐观向上、德才兼备的人。
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指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 不懂事, 以后再慢慢教育, 长大了就懂事了。殊不知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 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动画故事等内容之多, 范围之广, 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 学习做人的奠基期, 这个时候必须要正确引导和启发,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 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就像树木要成才, 必须在树小的时候就开始修剪枝杈。现在青少年犯罪案件直线上升, 打架、偷窃、抢劫、强奸、杀人的案件很多, 有些案例让人看后, 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当时的想法。像马嘉爵杀害寝室的几位同学, 仅仅是因为同学说了他几句, 就怀恨在心, 可见他的心胸是多么狭窄, 冷酷无情又孤僻多疑。还有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四个孩子就因为网管说他们年龄不满18岁, 不让他们进去上网, 就点燃大火反锁上门, 烧死了网吧里25个人。多么的任性无知, 多么凶残, 这些案例让人痛心不已。其实类似这种案件还有很多, 并且每年的青少年犯罪比例急速增长, 这就说明,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品德教育严重缺失, 促使这些孩子长大后变成这样, 从小到大没有人注重他们的品德教育, 只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 幼儿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 从小事抓起, 从日常生活抓起。家长们也常常说很重视子女的教育, 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 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对孩子百依百顺, 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家里有很多玩具, 可是孩子还要买, 经不住孩子哭闹马上就妥协, 养成孩子任性、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有的家长过分溺宠孩子, 凡事都包办代替, 三四岁了, 还需要家长喂饭, 入园、离园不是背就是抱, 任何东西都是家长拿, 不会换鞋、穿衣。结果造成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 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卑, 不能照顾别人, 长大后让他如何去适应社会?
还有的家长, 不管孩子行为是对是错, 一旦与别的孩子发生纠纷, 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 指责别人的错;或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教他什么事都抢在前面, 别人打你你就打他, 甚至在解决某些问题时, 言传身教, 做孩子的负面榜样, 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唯我独尊的性格, 没有团队的意识, 缺少协作精神。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 一个女孩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妈妈很疼爱女儿, 什么好吃的, 女儿爱吃的, 她从来都不吃一口。一天女儿想吃香蕉, 她买回来后很想吃, 就吃了一根, 没想到女儿回来后, 大发脾气:我的香蕉, 谁让你吃了?并把买回来的香蕉都摔在地上, 用脚踩烂, 妈妈惊呆了, 妈妈的心碎了, 女儿的行为像一根木棒, 一下把她打醒, 是她在孩子小的时候要什么给什么, 娇宠溺爱, 没有教过她要孝顺长辈, 尊老爱幼, 现在如何要求孩子要有孝顺之心?试想一个连自己妈妈都不爱、不关心、不尊重的人, 长大后她还会爱谁?她能爱周围的人吗?她能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吗?她只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道德缺失的人。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孟母三次搬家, 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 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综合上述, 幼儿品德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不容忽视的。请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 每一个环节,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采取民主方式, 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溺宠孩子, 但也不打骂孩子, 尊重孩子但不骄惯他, 疼爱孩子但不放纵他。让我们把幼儿品德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慢慢地把好的行为习惯积累起来, 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爱, 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 成为国之栋梁。
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篇2
由于一些企业特殊的工作性质,许多岗位的职工每天要早出晚归,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事同一工作,有的还要倒值夜班,枯燥的重复性工作让一线职工时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员工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家庭幸福,还会直接危及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员工的权益,更要在精神层面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
一是帮难解困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不是工作的机器,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帮员工之所难,解员工之所困,是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方法。每年对员工进行体检要,逢年过节慰问员工,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等,积极创造条件,显示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关心员工家庭,让员工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和逆反心理,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是教育疏导增强员工抵抗力。将员工的心理疏导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对员工进行目标、有计划的经常性心理健康教育,使员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矛盾,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三是强化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理念和精神的载体,也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健康向上的户外拓展活动、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活动,寓教于乐,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相到沟通,帮助心理压力较大的员工消除烦闷、紧张、失落、自卑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增强员工的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健康向上的情绪。
四是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对员工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经常性的工作机制。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员工之中,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和心声,了解员工意愿和合理诉求,对员工心理动态做到常掌握、常分析、常疏导,采取培训、谈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员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篇3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各种问题,核心原因在于:职业、角色等多方面的压力较大与其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常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人们又往往以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尽管高校扩招、高考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教师出于职业责任感,心中总是挂念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工作量大,工作琐碎,基础薄弱校的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任务更重(主要由于基础薄弱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的问题行为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也不好,教师在教育方面常要付出比一般校教师多得多的努力)。
来自教师自我发展的压力: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要不断转换,这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还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该能力比发展其他能力更迫切)、元认知能力等,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压力源。此外,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对象又是人,因此工作投入比较大,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怠惰、自卑、失望等心理。
为什么教师群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教师和医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种普遍性是行业特点造成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所以表现出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作为新闻媒体也好,学生家长也好,要明白这一点,不要一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就紧张。
另外从教师的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与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一总爱教育别人。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教师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
这本来是工作需要的,因为中小学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细致,但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计较的性格特点;与学生打交道需要人际敏感,也是工作必须的,但如果过分敏感,会形成过度猜忌、精神过敏,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病。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解,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状况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会促进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若教师心理不健康,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师的行为又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学生也会同样积极。
教师的心理状况还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觉醒,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教师代表着社会权威,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态度非常关注,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摸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因此教师表现出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比如,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学生,易使学生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教师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或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学生,学生则会自尊、自信、快乐。教师常发现学生闪光点,学生会觉得教师对自己好,并会认为教师对自己好,是因为自己好,就会接纳自己;反之,教师多批评、指责学生缺点,学生会觉得自己常犯错误,认为自己不好,不接纳自己,自我概念向消极方向发展,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甚至心理障碍。所以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无不受教师的言行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通过不当行为影响学生的成长。例如,曾有一位班主任新接了一个班,给学生做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一半学生有较严重的抑郁心理,经过了解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以前的班主任经常无故发脾气,常常搞得学生不知所措,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受到压抑。
教师的心理状况还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足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例如,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学生会模仿,人际关系、处世态度,学生会模仿,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也会学习和模仿,而且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非常大。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环境气氛是影响学生心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直接控制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在传统的学校中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教师的说话方式、交往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成长的心理环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的情绪常随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不同教师的说话、交往等行为方式差异明显,班级之间的氛围就会不同。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身心有积极影响。因为好的环境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理解需要等。当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就会发展高层次需要,如认知、审美需要等,容易形成优秀的品质,发展远大的理想。如果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往往会用不正常的方式满足,会表现出心理问题,个性、品德向不良方向发展,如自私、狭隘、无理想等。时间长了,学生在心理上会形成过强的防御机制,这会限制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入园幼儿安全不容忽视 篇4
入园幼儿安全不容忽视
翟永平
最近,陕西西安市枫韵幼儿园和鸿基新城幼儿园被曝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抗病毒处方药物“病毒灵”,导致不少孩子出现头晕、腿疼、肚子疼等相同症状,经检查有多名幼儿存在心肌酶偏高的现象。另外,存在肾积水,严重便秘的数名幼儿还被检查出了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据报道,这两家幼儿园现有在册幼儿共1455人。
此事件引发众多家长的强烈不满,也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目前这两所幼儿园5位相关责任人已被刑事拘留。与此同时,吉林省吉林市芳林幼儿园也爆出幼儿园长期给入园的孩子们喂一种叫“聪明豆”的小药片,不少幼儿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恶心、盗汗、皮肤红珍等症状,涉及幼儿或达数百人。家长反映所谓的“聪明豆”其实就是“病毒灵”药片。目前,警方也已介入调查,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家长们所怀疑的“药品”已被封存并带至药监部门进行检验。
笔者认为,这几次幼儿园违规给入园幼儿长期服用处方药物“病毒灵”以预防孩子生病提高出勤率,增加幼儿园收入的无耻行径折射出我国幼儿教育机制不健全,幼教师德亟待提高的问题。
首先,幼儿教育机制不健全才会出现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给入园孩子“下药”的悲剧。从枫韵幼儿园和鸿基新城幼儿园的管理情况来看,这两所私立幼儿园均挂靠在“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名下,目前挂靠在该会名下的还有另两所幼儿园。“挂靠”
其实就是由幼儿园向“宋庆龄基金会”提出申请,基金会再研究决定是否批准。也许基金会同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弘扬宋庆龄精神,幼儿园这样做却是借势谋自身发展。在管理问题上基金会没有业务指导,仅仅是不专业的业务监督而已,这就为幼儿园给孩子“下药”谋收入有了可趁之机。据了解,入园的孩子如果要是生病,三天就要退伙食费,超过十天不来幼儿园,就要退一半的托费。从这些事件来看幼儿园申办机制、管理机制亟待改革完善。
其次,全国多次幼教虐童以及“下药”事件来看幼教师德亟待提高。目前,幼教师资可谓良莠不齐,“准入制、培训制”要进一步完善。入园家长对幼师有一种信赖感,所有幼儿也都对幼儿园老师有一种信任、依赖和模仿的心理倾向。现在看来涉事幼儿园的孩子们不但身体受损,对老师也很难再信任,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尤其“下药”事件发生后,幼儿园还想抵赖,并要求教师们对外统一口径。这种做法让人产生师德何在的困惑?同时,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幼教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如河北省三河市最大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用针扎、用刀威胁,甚至逼喝尿来虐待幼儿;山西某幼儿园教师连扇幼儿70多个耳光;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幼儿被教师用烫斗烫伤等。从这些虐童事件来看,加强幼儿保护,提高幼教师德刻不容缓。
幼儿感恩教育不容忽视 篇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皇帝”, 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要将家庭视为孩子获得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一是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
二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三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四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家庭教育入手,使幼儿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
2、幼儿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关键。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将感恩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之中,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时应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在幼儿表现出的关爱帮助行为时,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是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幼儿的感恩心。“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三是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的心。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如国庆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红西路军纪念馆观看革命烈士雕塑像,跟孩子们讲讲他们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业绩,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孩子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还有“三八”妇女节,我们也可以请来孩子们的妈妈,让她们谈自己的工作,谈谈是怎样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拳拳之情,从而让孩子们心存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呵护。
四是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并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如情境表演“今天我做小主人”、“感恩、坚强、团结亲子游戏”、“童心感党恩,快乐庆六一节目演出”、“党是太阳我是花歌咏会”、“颂祖国,迎中秋,感恩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社会教育是幼儿感恩心强化的平台。幼儿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幼儿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适宜孩子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心捐资捐书、赈灾义演等。老师可以让孩子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让他们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
4、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老师要注意收集、积累孩子身边典型的感恩教育素材,选择时机进行教育,这样可让幼儿通过身边可知可感的事迹增加感恩意识。其次,以中外人物的典型事例为榜样。
总之,培养幼儿感恩之心需要从小抓起。使我们的孩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爱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国家、民族就一定会充满希望!
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篇6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作为一个青春年少的学生,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触犯了法律,甚至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广大教师积极努力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暗示,知心电话,师生留言,户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以疏导,引导,倡导为主线,以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为根本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些心得体会总结一下与同行商讨。
一、当前青春期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对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大,在丰满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中,必将带来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大,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过去好,学生整体素质比过去高,但是心理素质,受挫能力,抗压 能力 却比较差。加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病“公主”病,很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疾病,正常的压力和奋斗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和过高奋斗目标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目前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自信心不足,虚荣心 强,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力低,自我管控能力差,冷么、暴力、自私、享乐心态严重,并在行为上表现出打人、骂人、说慌、混世、上进心不足、严重的出现暴力伤人伤害或自残自杀现象。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如不尽快扭转,将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竞争形式。所以形势非常紧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提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中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心理壮态,它具有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控制力强,行为协调,反应适度等特点。处在青春期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身心发育不齐,任知,思维,阅历有局限,青春期是人生发展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特别是当今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快,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些都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青春期的心理趋于成熟,但还不够成熟,处于矛盾多变过程中,在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没有成年人考虑问题周全。想摆脱父母照顾但却离不开父母的资助,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热衷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青春期的学生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不轻易表现出来。反而以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表现出来,急切地希望像成年人一样步入社会,通过模仿成人的社会行为,获得别人对自己长大的认可。由于知识水平低生活阅历浅,认识问题难免片面化和表面化,如果生活中遇到问题,感到委屈或不满时,在强烈情绪支配下,容易爆发过激心理,作出激进性不理智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疏导不良情绪,把应激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不健康心理形成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一)自信心不足 ,自卑心理形成过程。
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作出偏低的评价,生活中常表现害羞,不安,低头,内疚,失望,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也往往因心理因素不敢尝试而轻易放弃。在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学生中,初 中阶段学习成绩大多不够理想,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指责,好象暗示自己不够聪明,脑子反映问题慢,这辈子就这样了不是上学读书的料,所以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学习当中遇到困难问题不是主动克服而是消极逃避。
(二)挫折心理教育及耐挫能力培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有显著差异的,有些学生能意志坚强地经受挫折,而且能把挫折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逆境成材者多属此例,;有些学生稍遇挫折便垂头上丧气,心灰意冷 ,个别的甚至用报复别人的方法来面对挫折,用自杀的手段来逃避挫折。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造成的。耐挫力实际上是心理抗御挫折打击的能力。例如,受过教育的儿童去逛商场需求得不道满足,心情不好但情绪稳定,没教育过的儿童 需求得不到满足必定大哭大闹。所以要教会学生面对挫折的方法,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挫折,应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是他门有能力解决的,而大多数是他们无能力解决或无法解决。例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社会地位,老师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态度,偶而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得到学习不努力,脑子笨等评价。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一个对人、对己、对事的一个正确态度,他们就会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就会产生挫折感。所以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应教育学生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的欲望和要求,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保持乐观愉快的态度,排解消极情感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现在的学生从学校到家庭受到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精英教育,书中自有黄金屋,把书读好就行了,将来考重点,上名校,挣大钱,成龙成凤,出人头地,这种人人成才,正面励志教育方式本身就给学生带来压力,导致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作为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我在平时的教育中,多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思想减压阀的作用,考前适当降低高度,让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发挥到及至,给予学生恰当而实际的期望,提出合格有用的贫民化教育观,即自己在社会上生存合格,回报父母合格,对社会 有用。从而减少产生挫折心理的因素。挫折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在家里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他安慰、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积极面对挑战和失败,即使离婚家庭也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缺父爱母爱,处处有爱伴随,可有效防止暴力、冷漠、心理的形成。其次,进行逆境成才思想灌输,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挫折失败,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在无数挫折失败中坚持到最后的,这些逆境成才例子可以是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做到在挫折面前不甘屈服自强不息,从而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再次,设置困难情景,提供挫折机会锻炼学生。古人曾经说过吃一堑,张一智,就是说经过的困难多了抗打击能力自然就强,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我们在平时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创造和设置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让他们经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给他们提供一些应付困难化解挫折的方法,提高对挫折的忍耐力,例如;让学生参加一些难以拿到名次文艺比赛,让班上篮球队挑战教师篮球队,鼓励学生敢打不怕输精神,情人节义卖鲜花为班上困难学生捐款,让学生明白挣钱不易节约可贵的道理,让城市的学生暑假到农村同学家帮忙干农活。这些内容合理,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困难“。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耐挫折力。
(三)自私,冷酷,暴力心态的成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阶段由于班干部,三好学生名额有限学生已经感到竞争的存在,有些家长教育不当,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不考虑同学纯真情感的建立,学习工具,参考资料不外借,集体活动不参加,逐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的自私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长外出大工,留下大量留守学生,由于监管缺失加上离婚残缺家庭子女性格畸形发展,很多同学具有冷酷心态,暴力倾向,比如;江苏某学校,因学生成绩好被成绩差的学生叫到卫生间毒打拍视频,多人围观,没人报案,没人制止,充分暴露 某些学生扭曲的冷酷暴力心态,更有甚者安徽某学生求爱不成泼汽油点燃伤人,温州火锅店未成年员工,因加汤言语不和开水泼向顾客,湖南的几个未成年,因盗窃学校小卖部几根火腿肠被发现,害怕老师报案而对老师痛下杀手,并专业的清理作案现场。三个孩子家庭背景分别就是长期在外打工人员子女,监狱服刑人员子女,夫妻离婚子女,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上网成瘾,玩暴力游戏。惨痛的案例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看后,背后发凉,扼腕叹息,如果我们的心理教育,心理疏导跟上了,学生缺失的爱在老师父母这里得到了满足,全社会都来关爱未成年的健康成长,这些悲剧 都是可以避免发生 的。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
首先,根据德育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是做好心理健康的主 渠道,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控自己的情绪。在讲课过成中加入老师的理解,观点,暗示,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教师对待学生的 态度影响到他们对待同伴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把持爱的天平,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尽可能消除不公平现象,树立客观评价他人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赏识的眼光激励的态度教育每个学生,我是最棒的,世上唯一的,我行,你也行,大家都能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客观对待他人,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明白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其次,建立师生多渠道全方位感情通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德育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非常重要,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成为学生信的过朋友,学生才会克服封闭心理对你敞开心扉,老师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比如学生没来上课,请病假了,我就亲自到寝室看望一下,询问病情如何用不用马上看医生,问他有钱没有,掏出来让看看,都落实到位才放心,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花钱没有计划,没钱又爱面子,老师不经意的一点小事,都能换来学生对老师极大的尊敬。每到冬至节气我会主动邀请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到家里来吃铰子,重点不在于吃顿饭,在于难得融洽的沟通机会,在于亲自动手,分工合作的做饭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关爱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再次,在平常教学和生活中耐心的灌输正确思想,疏导,暗示学生不正确心理行为。比如从“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谈起,防范学生的暴力心理,因为少年年龄,阅历限制了他门只看到了杀戮和哥们义气,没看到作者主要表现官逼民反的思想,不能看暴力电影玩杀人游戏。在疏导,暗示方面从“歌星崇拜”谈起,有女生喜欢李玉春经常穿男性服装,有男生喜欢李玉刚由崇拜到模仿,动作女性话,说话娘娘腔,还有学生大谈变性主持人金星的美丽,这不是老师的教学内容,我却感到一丝担忧,在讲课中加入戏剧知识和美学 知识,从梅兰芳学戏练眼神,到坤角的由来,告诉学生自然,善良才是最美的。表明老师的观点,暗示学生自己怎样做才能保持个性又符合大众审美。把潜在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情感问题,青春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向往,同时也伴随出现许多情感困惑,如;想和异性交往,又害怕和异性交往,在异性面前情绪较为紧张,敏感,行为反映过度,恋爱了就兴奋神秘,失恋了就沮丧失态,盲目早恋,把早恋结交异性朋友作为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对老师家长逆反心理的宣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感情失败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杀人轻生的念头。我在心理教育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早恋就象夏季花盆中的西瓜子,萌芽容易结果难,因为不该播种的季节播种,不该收获的季节收获,是要受到大自然规律惩罚的,自杀更是懦夫的表现,人之发肤来至父母,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属于父母家庭社会 ,生命的存在对我们以为着对父母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们。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对青春期学生的认知偏差引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它的根在与治疗学身学生的‘心病通过老师有效的指导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压力得到正确释放和宣泄,情绪得到合理调整,行为得到正确纠正,减少应激事件的发生,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平稳的度过青春期,成为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心理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吕宜方《 谈高中生的认识偏差》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推荐阅读:
幼儿心理卫生不容忽视08-08
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10-16
幼儿健康心理07-30
优秀生得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11-06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05-18
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06-0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06-16
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9-04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