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结题报告(精选5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篇1
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一、概况:
本课题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批准日期为2000年9月,项目批准号:2000ZDXM790016,完成日期为2003年2月,现已报送教育部鉴定。
本课题的主持人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刘锡良教授。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聂富强博士、孙磊博士、陈赤博士、李镇华博士、刘光灿博士、罗得志博士、李世宏博士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方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特殊的脆弱性。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开放条件下脆弱的金融体系往往难以避免危机的洗礼。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具有特殊脆弱性的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防止爆发金融危机,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微观、中观、宏观、对外等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危及和维系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未来几年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力图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理论框架。课题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首先,从理论上界定金融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金融安全与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金融效率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其次,综述和评价有关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及当代金融危机模型;最后讨论了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篇国内金融安全篇。本篇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讨影响金融安全的内部因素。微观层面主要着眼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分析了微观金融安全的理论基础以及决定微观金融安全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分别 1
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中观层面选择金融结构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探讨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一般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结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宏观层面主要研究了经济转型、政府行为、道德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等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第三篇对外金融篇。该篇既关注我国金融开放的现状,更注重未来一个时期的开放进程,重点探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通过前瞻性分析寻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如何从实际出发维护自身安全、防范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其内容包括: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安全、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中国的资本外逃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时间表的安全性分析。
第四篇对策篇。依托前三部分深入分析的基础,本篇集中讨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问题。首先,探讨了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定量评价的视角、指标体系及计量模型,并运用大量的数据得出了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量化结论;其次,针对微观、中观、宏观等层面和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提出了化解风险、防范危机的对应之策;第三,提出了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构建金融安全网是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根本办法,并对当前金融安全区建设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四、课题的主要特点及结论是:
(一)本课题的主要特点:
1、高度重视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报告系统性,力求全面地反映有关金融安全研究的已有成果,力求全面描述中国金融安全的现实状态,并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内在决定因素;
2、注重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从理论上阐明金融安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稳定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系统归纳总结评述各种金融危机理论和危机模型;
3、紧密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微观、中观、宏观和对外开放等四个层面全方位地探讨金融安全问题;
4、注重借鉴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经验,既针对现阶段又着眼于将来一定时期内,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可行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我国危机预警系统、构建金融安全网等防范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思路。
(二)本课题的主要结论或创新点:
1、首次系统而明确地界定了开放经济体系、经济安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等概念,深入分析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系统地对金融危机的种类、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述,反映了危机理论研究的新方向。其中第三代危机模型是Gregor Irwin&David Vines建立在Radelet and Sachs、Krugman、Dooley等人研究基础上的最新成果,以俄罗斯为研究对象的合作性金融危机模型也进行了介绍。
3、阐述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所构成的微观金融,是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基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企业状况和信用制度是决定微观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
4、衍生金融具有管理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功能,但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按照科学的方法和顺序发展衍生金融,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5、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我国的金融结构正处在高速变动时期并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金融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过程都将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状态。
6、我国区域金融的安全状态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引起金融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建立金融安全区是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有效措施。
7、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维护金融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安全性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我国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是不利于金融安全的。
8、在转型期间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制度变迁、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金融监管体制等对金融安全状况都有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的道德风险是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最重要因素。
9、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风险及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迅速传递,全球金融的不稳定性增强,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10、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与一国的汇率选择、国际资本流动策略密切相关,汇率制度安排失当、汇率政策失误、不适当地开放资本项目等是一些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11、资本外逃是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形式的资本外逃可能对实体经济和经济政策带来不同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应特别重
视对资本外逃的研究。
12、确定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时间表,应该本着积极的态度,同时要做好相关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监管措施的准备,这样才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安全。
13、讨论了中国金融安全状态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对目前的金融安全状况做出总体的量化评价,提出了一套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测定的指标体系。
14、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密切联系当前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以及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提出了维护金融安全的具体对策,系统性和针对性强并具有可操作性,可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参考。
15、立足于中国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出了金融安全网建设是维护一国金融安全的基本制度建设的观点,为保障金融安全所必需的各种制度进行分析和设计。
16、在分析评价我国金融安全区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金融安全建设的成就,提出了未来安全区建设的具体思路:明确创建目标、合理组织实施、构筑运行框架、科学指标体系。
(三)课题的不足之处或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偏重于就金融安全本身进行讨论,在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等方面来讨论金融安全略显不足。
2、对脆弱的中国银行体系仍具有超稳定特征的分析,还可应用社会学的其它一些理论进行解释。
3、对虚拟经济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结合与偏离的关系还可深入进行分析。
五、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1、工作论文及研究报告:
《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金融安全》
《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与金融安全》
《融资结构与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研究》
2、发表论文:
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稳定,《财贸经济》2000年第3期
韩国处理金融危机的经验《经济学消息报》2000,3
风险投资与西部企业《经济学消息报》2000,9,15
论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金融研究》2001、10
道德风险与金融安全《财贸经济》2003、1
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及影响《财经科学》2004、3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化研究》台湾,2000,1
莫忽视中国金融业的脆弱性《现代商业银行》2002.7
当前银行改革值得关心的八个问题《中国金融》2004,1
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中国金融》、2004、11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现代银行家》2003、13、博士论文:
《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研究》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银行资本有效性监管研究》
《资本市场与道德风险研究》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研究》。
4、最终成果:
《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专著,2004年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篇2
1986年9月, 河南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成立。1994年1月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2005年9月, 被批准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1984年开始, 本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联合招收培养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哲学) 方向硕士研究生。1993年, 本研究所获得科技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独立招生, 是河南省第一个科技哲学硕士点。到目前为止, 已招收培养27届研究生, 其中278名已获得硕士学位, 21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
研究方向及特色
科技发展规律与科技评价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研究方向
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思路
研究所坚持把理论研究与河南省区域经济与科技、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 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 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当前, 研究所正不断增强凝聚力, 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 使研究工作更有社会效益、更具社会影响力, 努力打造中原科技发展智库。
梯队成员及主要成果
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结题报告 篇3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课题承担人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
JG07286
周德永 李 伟 寿县涧沟镇朱厂小学
所在单位
涧沟镇中心校
涧沟中心校课题组 2008年12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安 徽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
结 题 报 告
安徽省寿县涧沟中心校课题组
执笔:周德永
【引言】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以远程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农村课堂的教学效益,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打破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造成的农村与城镇学生享受教育的不公平。很大程度的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异。同时,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并能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进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通过参与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 的研究工作,并把着力点放在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至力于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带动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在市县教研室、电教馆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一年的研究探索,本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是指在课程教学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过程中把远程教育卫星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下载资源、光盘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可选择不同方式实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得到培养创新人才的共同目标。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为我校培养一批名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远程教育资源 效益 课堂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也是打造公平教育,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一条快车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必须要能够得到充分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把现代化的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带入课堂。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辖区内的中小学都已配备了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将“天网”与“地网”有效结合,利用这套系统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资源,将现代远程教育运用于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呼唤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在市县教研室的帮助下,我校申报的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被确定为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时代的需求、实际的需要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这一精神,我县已正式启动此项工程。为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一般的村小,开辟了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这些信息闭塞的农村学校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发展提升的机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会使整个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此,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和主导作用,都必须进行彻底的转换、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教师将是能够尊重、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型、创新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然而,囿于当前我县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现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很多学校都措手不及,一片茫然!这些难得的远程教育资源大有闲置可能。因此,充分发挥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 1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解读》第9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的效益,探讨和研究基于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水平,属当务之急,且势在必行。
2、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问题。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呼唤教育公平,要求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农村小学的课堂也能享受的城市课堂那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基础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使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而我们传统的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引领时代的新型的创新人才显然落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课堂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直观有趣,引人入胜的学习途径。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好为农村课堂教学解决了这一技术、资源的难题。然而,远程资源平台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媒体资源如何才能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是一道摆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面前的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使远程教育资源平台这一功高盖世、利国利民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探讨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有效的应用模式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如何应用它,当前在教师中无外乎存在以下两种方式:
1)上课把下载刻录的光盘当电影看。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现在有了多媒体光盘,光盘里的教师都是专家,他们的课上得很好,干脆就把课堂全交给电视里的教师了,教师只要负责光盘播放,中间过程的启承转接以及课堂秩序的维护就行了。
2)课堂全程课件化。有的教师认为,既然多媒体课件集声、光、动画于一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卫星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学校,有的教师就把这些课件直接拿来用,使自己的课堂跟着课件走,甚至一节课都要使用多种格式差异、内容相同的课件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没有发挥主动性,而成了课件的“奴隶”。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突破目前远程教育资源进入课堂的瓶颈,逐步形成一套基于远程教育资源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如何把光盘内容、卫星下载资源进行有机组合,然后与与课堂教学整合?如何把远程教育资源与三种远程教育工程模式的有机整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通过不断实践和研究,探求课堂上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方法,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并使教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杜绝纯粹依赖资源现象,用好资源,用活资源。让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的应用“适时,适度,适恰”;其次是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备课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时既要备学生、教材、教法,还要备资源,有效地将远程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光盘,将光盘上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其三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用在课堂教学上,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外拓展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而是随时、随地能够学习,构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远程”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普及信息化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化技术课程,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2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 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支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特点和功能的释放给沉寂单一的农村学校带来优质资源,给课堂以生机,优化 2 《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
《中小学电化教育》第8期
2007年8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3、认知教学论支持和指导课堂教学多感官认知。远教资源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在农村就能享用优质教育资源,还教给教师怎样教的方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4、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支持。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实现远程教育的环境下,为农村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充实条件。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可以依托“主导——主体”的先进教学理论,把教育教学中的课程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学科课程中各要素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
3四、课题研究的组织
1、领导组 组 长:文继兵
副组长:李 伟、周德永、曹纪元、卜长乐、代传启
2、研究组:
(1)周德永、李 伟、曹纪元: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课题的实施,负责课题计划、方案的拟定,资料的管理,指导各子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周德永承担《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课题最终成果(工作报告)的撰写。
《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113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2)、李 伟、李 迁:
统筹、协调本课题研究工作,争取条件增加本课题研究需要的设备设施投入,承担“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督导评价机制研究以及课题组的教科研制度建设。
(3)、卜长乐、周德永、穆道勋: 专项负责典型案例。(4)、李 伟、李 迁 搜集、归纳、整理资料。(5)、李 伟: 负责校际联络协调。
(6)、信息技术指导教师:穆道勋、周德永、李 迁(7)、江福军:负责承担《卫星传输的资源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子题。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以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时,我们将本着“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一种团结民主、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科研氛围,力求做到边学习培训,边研究应用,边推出成果,边总结推广这一实用性的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是:
1、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聘请市县教研专家作专题报告;
2、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做好硬件设施的投入配备工作;利用现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有的远程教育工程配套的硬件设备建设具有远程教育工程特色的农村中小学模式二的多媒体教室。
3、配备适合教学及课题研究所需的软件;
4、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5、各学科开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实践活动; 我们研究的途径主要有: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如研究型学习、参与式学习、反思型学习和资源型学习等,并把学习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上好实验课、研究课,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在各种条件下在课堂应用的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时撰写论文、小结等,开展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交流、专题研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等。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对比实验等科学方法,来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才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
六、课题的研究过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这一重点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寻找适合学科教学的模式,同时制作一定量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一)、准备、分析阶段(2007年4月-2008年1月)随着我县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三种渠道的资源扑面而来,来自于“天网”的卫星接受系统,来自于“地网”的“国家基础教育资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源网”提供的素材,以及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分发的课堂教学播放光盘,这些资源如何利用显得日益紧迫。2007年4月,涧沟中心校召集部分教师,提出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紧接着的4月7日,涧沟中心校委托周德永、李伟两位同志着手开展课题定题的相关工作。经过涧沟中心校教研工作会议研究,把《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作为研究的课题,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2007年5月,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同时,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调查访谈,作好统计分析前的材料收集、准备工作。接着,参研学校的远程教育技术员把本校的农远工程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了整理,课题组对参研单位的教师信息技术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发了《中心校教师信息技术状况问卷调查表》,基本摸清了参研学校教师应用农远设备、资源能力的基本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为后期的教师培训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6月,课题申请报告由周德永同志撰写完成,并向寿县教研室递交了课题研究申请。2007年10月本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省重点研究课题,课题代码:JG07286。至此,课题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我们在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重视下,于2008年1月12日举行了课题开题工作会议。地点在涧沟中心校多媒体教室,评议专家有市教研室主任何鼎友,副主任贾斌,特级教师张初平,县教研室副主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任,高级教师祝绍德。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工作会。
(二)、落实、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7年6月)
1、组织培训:课题组负责人于2003年3月参加了寿县教研室举行的第一次培训会,倾听了到会专家和精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指导,感到收获很大。回来后,首先向分管领导进行了认真的汇报,然后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把县教研室祝绍德主任的要求以及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传达和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细化了每个人承担的任务,使之更具体、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为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实施“三个一”工程:课题组教师(或自己辅导的年轻教师)每人至少要讲一节全校性的运用远程资源媒体媒体辅助教学的公开课,每人要用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一件完整的课件,每人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我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与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模式(1)光盘播放的教学应用模式 ①全部应用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为:由课前预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提出本课学习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要求。接着,教学光盘播放,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集体收看教学光盘。然后,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教师组织或由学生自己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布置的或观看教学光盘所发现的学习问题。最后师生进行课堂小结,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由教师进行小结,或者由学生进行小结,或者由师生共同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进行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考核,把脉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紧接着,就是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学生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②优选应用模式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地、有选择地应用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此种方式主要是借助于光盘媒体的突破重难点的内容点睛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益。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以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为主的方式: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确立、教学活动的编排,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学法指导、播放教学光盘等都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为主。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包括教师讲解主要教学内容、教科书内容和教学光盘内容,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以及其它与本课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的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个人探究、划分小组开展协作学习等。教师课堂教学小结可以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最后还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诊断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最后是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之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第二、光盘为主型:即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播放教学光盘开展教学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等。接着播放教学光盘。其间,教师也可进行适当指导、点拨。紧接着,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最后还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以此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最后一步仍然是知识内化与迁移,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③有机整合应用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与教材、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机地加以融合,按照课堂整体教学设计加以应用。教学过程中“边讲边放”或“边放边讲”。可以是先讲解后播放光盘和先播放光盘后讲解。前者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准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讲授,讲解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并提示将要播放的教学光盘内容;播放教学光盘。最后,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最后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检测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最后一步仍然是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练习,使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后者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准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授,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结合所播放的教学光盘内容反复强调并与之相互印证;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评估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2)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
①照搬照套的模式:就是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直接照搬卫星下载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是教案,也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光盘所提供的课堂教学,对上述教育教学资源不作大规模调整,直接作为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而进行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参与资源学习为主,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学伴。这种资源应用形势也有人称之为全部应用式或直播式。其操作流程一般是:教师组织教学;进行网络资源调用或教学光盘播放;学生参与网络资源或教学光盘学习;教师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与点拨。
②剪切应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使用远程教育(教学光盘)开展教学活动。在资源应用教学活动中,明显突出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农远”工程模式二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仅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其基本操作流程是:进行课前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剪裁下载资源或教学光盘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小结。
③整合应用模式,这种模式教学是“农远”工程模式二的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中难度最大和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最高的教学资源应用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教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学特点等教学实际情况,按照教师的教学涉及对关乎课堂教学的全部资源(课本资源、网络资源、光盘资源及其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贯彻教师教学设计意图的综合资源,具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其基本操作流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规划;搜集整理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可行性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利用课件实施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与前两种教学方法相比较,整合应用的方法耗时、费力,但资源应用的效度明显要比其他方法高明的得多。此种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新精神与业务能力。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以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模式的从理论到操作的研究,分别以公开课或指导上公开课、组织研讨等形式,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每次都要求把远程教育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这些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应该怎么发挥才好,我们对每次的公开课要认真剖析,主讲教师设计一节利用远教媒体资源的课——现场做课——说课——评委点评——总结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了全校性的示范课,向全校推广优秀成果。
4、利用远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开辟课题组专用网站进行广泛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们,一方面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并把这些课件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比对,评价利用媒体资源的成败得失以及所采用形式的优劣点,从而进行归纳总结,优选把农远资源应用到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课堂提高课堂效益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课题组为了交流的方便,制作了课题组专用的网站(http://sxzdy.cn)作为交流的平台。专题的课题板块以及远程教育板块,不仅是课题组成员间交流的方便途径,也得到了广大同行们的点击关注。
经过半年来的研究,撰写了中期自评报告,总结了我们已经取得的阶段性的成绩,经过市县教研室专家的评议,已经于2008年7月8日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这也标志着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总结与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1、召开课题论文交流会
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辛勤耕耘,积极收集整理研究过的资料,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学校也给老师们创造机会,一方面,学校组织论文评比,总结推广大家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中心校准备积极向外推荐老师们的好论文,推广我们的优秀成果。课题组的成员共有10篇优秀论文被选入论文集。
2、校内课题成果展示
在学年度的学校典型课例公开课上,课题组教师积极准备,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运用远教媒体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展示课题最后的研究成果,向全镇中小学展示。每位课题组教师都把远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应该怎么发挥才好。每次的成果展示课之后,我们都要对主讲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中远程教育媒体媒体应用的切入点、效果、得失等方面认真剖析,经过这样的过程,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更加丰富,课题成果具体、明显。
3、研究远程教育资源组合优化的方式
远程教育资源虽说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格式齐全,可以选择的余地强,但是每种媒体资源的设计者都是基于自已教学的需要设计的,可以说没有一款媒体资源完完全全适合我们的课堂。由于媒体素材受到具体的教情、学情的影响,受到硬件设备等教学条件的影响,还受到教材版本,教学目标等的影响。因此,使用资源的方式方法不妥,并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课题组从广大教师熟悉的powerpont2003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入手,再辅助一些简单常用的媒体软件的剪切功能,探讨制作出自己课堂所需,多种媒体组合,既能在电脑多媒体教室使用,又能在光盘播放室使用的课件,使媒体资源正真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经过一段时的尝试,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同时这项研究也弥补了远程教育光盘互动性差,被动使用,以及可控性不强的缺点,使热爱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应用资源变得得心应手。
4、认真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根据省级教研课题结题的要求以及市县教研室对课题结题要求的精神,在本学期开始就设计结题报告的思路,总结过去近一年的研究的成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反思、修正,并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课题组教师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了一些经验材料,撰写了一些论文,积累了一批课堂教学中使用后的课件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资料,而且大部分的课题材料都被上传到课题组专用的网站上,供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之用,也以期此种方式继续课题的后续研究,使课题成果进一步的完善,更大范围的交流与推广。
课题组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对多种电教媒体进行优化、整合,探索在远程教育资源环境下农村课堂教学的模式,经过初步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几种有效的远程教育媒体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搭建了课题交流平台以及形成了远程教育资源媒体资源优化组合的技术。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论文部分
1、应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周德永 曹纪元
2、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效果·········李 伟
3、创造性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方法与技术················周德永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远程教育资源发挥效益···文继兵 穆道勋
5、远程教育教学光盘资源的使用························周德永
6、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代传启
7、应用农远工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周德永 江福军
8、怎样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卜长乐
9、远程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曹纪元 李 迁
10、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曹纪元
(二)课件部分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1、《小学学科教学系列课件》·······················周德永
2、《初中文科教学系列课件》·······················李 伟
3、《初中理科教学系列课件》·······················曹纪元
(三)教学案例(教学设计)部分
1、小学语文《看菊花》教学设计··············李 迁 陈 芳(此教学设计获县农远新星教学评比一等奖)
2、小学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卜长乐 张克学
3、小学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周德永
4、小学语文《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周德永(此教学设计荣获六安市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并被选入《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吉林音像出版社)
5、小学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周德永
(三)课题专用网站部分
《红枫教师资源网》(原《村小教师吧》)·············周德永(此课题专用网站获安徽省电教作品三等奖)
(四)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应用技术部分
创造性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方法与技术·············周德永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1、通过专题推介活动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广。
课题研究的成果的推广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应用,主管部门发挥组织功能,开展专题观摩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研讨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的平台。边交流,边总结,把所得的心得体会及时丰富到研究成果之中。在交流讨论中互补共进。课题组要及时解决推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所获得的经验。以严谨科学、虚心务实的态度对待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的价值得以体现。
2、通过网络便捷的方式,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
通过互联网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交流范围广,意愿表达真实多样,推广经济等优点。使课题研究的推广范围更加扩大,效果更加明显。
课题组近期将利用课题组专用网站:红枫教师资源网(http://sxzdy.cn),把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验收材料,以及推介过程材料,发到《教育科研》栏目,供同行浏览,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寿县涧沟中心校 涧沟镇中心小学 涧沟镇菱角小学 涧沟镇朱厂小学 课题负责人:周德永 李伟 曹纪元 课题领导组:文继兵 李伟 曹纪元 代传启
主要成员:周德永、李伟、曹纪元、卜长乐、穆道勋、李 迁、江福军、王凤、李万军
结题报告执笔:周德永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篇4
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单位:
200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理论与技术创新,突出5·12汶川大地震的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这一研究主题,充分发挥属地优势,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服务,努力促进我省应用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与繁荣,努力促进我省地震灾区重建。现将2009组织申报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9课题申报指南
(一)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 1、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在应用心理学历史上的实践贡献和理论提炼研究
2、灾后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研究
3、如何克服灾后心理自闭、自责、自弃研究
4、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灾后心理辅导研究
5、救助者灾后心理援助研究
6、关于社会心理援助资源的整合研究
7、关于心理援助的社会应急机制(包括政府应建立什么机构、出台什么规则等等)研究 8、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重建的途径
9、对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干部的阳光心理教育与辅导研究
10、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二)自然突发事件心理应对及企事业员工心理辅助策略研究
1、震后事业单位心理辅助策略(1)领导干部心理辅助策略(2)中层干部心理辅助策略(3)一般员工心理辅助策略
2、震后企业员工心理辅助策略(1)高层管理人员心理辅助策略(2)中层管理人员心理辅助策略(3)一般员工心理辅助策略
(三)神经心理科学与地震应对策略
1、PTSD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2、PTSD的神经心理康复
3、PTSD与大脑的可塑性
4、脑损伤后的认知可塑性研究
(四)社区心理学
1、灾后心理重建的社区心理学模式研究
2、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意识重塑的研究
3、社区归属感与心理复原力研究
4、灾后心理重建的积极心理学取向
5、灾后心理重建中的家庭治疗模式研究
6、临终人员的心理关怀研究
7、殡葬过程亲属心理援助研究
8、违法犯罪的社区心理矫治研究
(五)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
1、表达性音乐活动的精神病学研究
2、音乐治疗的互动模式研究
3、音乐与脑功能研究
4、戏剧治疗与心理剧研究
5、绘画与心理治疗
6、照片与家庭故事治疗
(六)学生心理健康
1、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2、脑科学与学生潜能开发的机理研究与实验
3、不同类型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研究
4、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研究
5、网络环境下教学心理研究
6、大学校园暴力的心理研究
7、大、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8、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研究
9、大学生求职心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0、关于大学生心理调适的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1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研究
12、大学生恋爱婚姻观念的心理分析研究
13、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研究
(七)本土心理学研究
1、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土心理学思想研究
2、“儒法墨道”四大家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3、“四大名著”中的应用心理学研究
4、中国古典爱情诗词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八)工程心理研究
(九)教师心理研究
二、项目申报程序及注意事项 1.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作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由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负责受理并组织初审或评审,具体规定见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申报者可根据本课题指南方向,自行设计具体申报项目。
2.申报本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承担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课题尚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得担任本申报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将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并取消获准立项项目。有较好前期研究基础的项目优先考虑立项。
批准立项项目需与中心签订项目合同书。
3.本立项研究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两类。重点项目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由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组织初审,报省社科规划办审核、评审和批准立项;面上项目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由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组织评审,报省教育厅批准立项。
4.按照四川省社科规划办及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有关规定,凡申报本中心课题,不占该校指标。各高校及相关机构对项目申报单位及个人要加强项目申报的指导与审核,确保申报质量。批准立项的研究项目,一般应在1到2年内完成,其中,面上项目1年完成。批准立项的项目,必须与中心签订项目责任书。
5.为保证项目评审的公正,要严格评审纪律,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评审前不得以任何形式走访评审专家,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6.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管理办法、公告、项目申报书等)可在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网站浏览下载(网址:http://aprc.cmc.edu.cn/)。
7.本项目申报起始时间为2009年5月18日,截止日期为2009年9月30日(以邮寄申请邮戳为准)。申报单位应于截止日期前把审查合格的申报书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及电子文档报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
三、项目材料报送地址与联系方式
中心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蓉都大道601号成都医学院图书馆五楼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蓉都大道601号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邮
编:610083 办公室电话:028-68289216 传
真:028-68289216 电子邮箱:scaprc@126.com 电子网页:http://aprc.cmc.edu.cn/ 联 系 人:胡
莹
戴
冰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篇5
一、课题背景
1.宏观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不仅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2005年江苏进入新的课改模式,高考实行3+选修模式,作为选修科目的化学,在新教材内容更新、学习的大环境、教学时间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同时《纲要》中指出要改变以往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文件精神,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以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指导化学教学。
2.微观背景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是一所省四星示范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已经走进了化学课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不同的教学年级、同一内容不同阶段等课型优化还缺乏一个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框架,以便更好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行为与教学效果。
江苏自进入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变化很大,体现在教材编写理念、章节按排、知识呈现方式、知识链接与深度等方面,如何快速理解、掌握新课改理念新教材体系,建立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有效学者体系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由于高考科目设置的高调整,学校面临新教学舍取(课时、内容、现实效果),社会观望与舆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学校、教师、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新再认识。
3.现实背景
为了改变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研组活动水平,促进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加快老师专业水平发展、理念的提升,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转变学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化学组申报并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1.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2.高中化学: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效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4.实践:(1)实行;履行。(2)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本课题就是基于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模型实践研究。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高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与意识。
三、研究步骤
准备立项阶段(前期)2007年7月~2007年12月,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撰写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目标。
深入研究阶段(中期)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子课题,完善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开展研究。
总结思考阶段(后期),2010年2月~2010年6月,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鉴定课题,推广研究成果。
四、研究目标
1.研究制订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2.基本课型的开发与实践
(1)习题讲评课的开发与实践
(2)元素性质类课的开发与实践
(3)
一、二轮复习课的开发与实践
3.丰富实践智慧,加速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化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得到丰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提升,在市评优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等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课题组成员有多篇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通过研究,促进化学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实现化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有教师成长为张家港市乃至苏州市化学学科带头人,一至两名教师参与张家港市骨干教师评选或成长为市教学能手或教坛新秀。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及其苏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理论设计和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高中化学新课程设计与案例的完整体系。基本运作模式如下: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成员树立积极的文献积累观(为了创造而积累,用创造的态度去积累、注意积累自己的创见),搜集、鉴别、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从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进一步把握研究的方向。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形成对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正确认识。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已有成功教学案例(杂志、大开课、视频)的分析与提炼,揭示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与策略。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因果关系的归因分析,为后面行动研究做好实践意识准备。
3.行动研究法
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课题分工、研究方案,对每个子课题、每次专题讲座、每节研究课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基本模式和设计理念等指导性意见;切实把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研究置于现实的化学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从中寻找研究的起点,跟踪研究的轨迹,归因研究的结果,推广研究的成果,改善研究的行为,优化化学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中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行动之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提炼,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以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教学经验为素材,运用经验思维对化学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运用理论思维对经验进行提炼、升华,形成理性认识,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六、研究内容
1.学习并制订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不段的充实和改进。为了后面行动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通过前期理论学习与课题规划,选择以往与新课标理念、有效教学紧密关连教学案例(杂志、数学图书馆教学视频)研究与分析,结合我们学校教学实际、生源特点,课题组制订了在今后实践中要要落实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课题组成员在讲授《物质的量浓度》时,就明确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120 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 1 L 溶液,所得溶
-1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B.将 25 g CuSO4〃5H2O溶于适量水中, 配成100 mL溶
-1液,其浓度为1 mol〃L
-1C.将1 mL 10 mol〃L浓H2SO4加入9 mL 水中,其浓度为1 -1mol〃L
-1 D.从 1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1仍是1 mol〃L
-1 E.1 mol〃L硫酸溶液的含义是指L 硫酸溶液中含有
g H2SOF.…(为学生设计的问题)
这样,在讲授、学生归纳和评价时就非常容易操作了。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照的依据。还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例,在课后练习题中,我们安排了基础性试题、突出了体积变化后浓度计算试题(如体积相加不等于总体积)、延伸了浓度表示的各种方式(学生自己找饮料瓶上说明)等。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通过《氯水的性质》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氯水各成分在不同条件下是什么微粒起主要作用。这些目标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高要求(理想)。
(5)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还需要留有一定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节教学目标,在不偏离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次序重点进行调整,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如课题组老师在讲授《浓硫酸性质》时,发现学生更感兴趣的是现象的反常,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就顺学生而为,让学生就如何控制SO2的量、验证产物、尾气处理等进行讨论、设计,最让老师由衷的感到欣喜的是,学生们经过热烈地讨论竟然自己总结出了超出课堂教学的结果。这教学目标便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检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高效教学基本课型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课题组首先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以规定内容、提前准备的“说课”、“说题”活动,一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二是考查教师在前期理论学习过程的应用效果,三是为行动研究做好必要准备。然后,根据教学过程遇到频率较高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实践、反思与确认,完成了经过实际经验三个有效的基本课型框架。
2.1习题讲评类课——民主与重组
为切实提高此类课的有效性,课题组经实践总结如下几点指导意见:
(1)习题讲评课的分类。习题讲评课一般有两种分类,即先做后评的,一般表现为平日的家庭作业或考试,另一种是课堂上边做边进行讲评的。第一种讲评课教师应收集必要的信息,对学生出错多的地方、出错的原因等方面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统计和分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点讲解,并设计好相应的变式训练;第一种习题讲评课的针对性更强,建议教师多使用这种方法。
(2)习题应注重分组。习题的分组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难易程度分,第二种是按主题分,两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习题讲评课分成“块”,把重难点、常考点分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便于学生巩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课堂也会变得比较活跃。题组设计的标题应是学生喜欢的语言,不要显得太死板,应具有挑战性和鼓励性。注意挖掘习题讲评课中的非智力因素,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
(3)突破难点、问题典型。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复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对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严格筛选;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力求精讲精析,讲与练相结合。变式试题体现出综合性,适当地做出扩展,体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提高自己的命题质量和命题水平。
(4)讲与评相结合。要讲命题思路、注意点、知识点、审题思路、知识产生的过程等,重在点拔,以求收到实效。
(5)要善于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要注意因人而异。仔细寻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产生经过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
2.2 性质类课——体现学生是学习者和探索者
为切实提高此类课的有效性,课题组经实践总结如下几点指导意见:
(1)创设问题情境
最常用的途径有生活实例法、实验法和化学史实等多种方法,还可以利用热点新闻、信息技术等方面来创设问题情境。(见案例)
(2)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最常用的途径有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分析各种方案等形式,整个过程让学生自由、独立、开放地探究,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注意学生记录的控制,防止学生重表面轻过程无记录的无效性再现。(见案例)
(3)及时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4)反思
反思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反思也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所以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如次氯酸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实验:在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先变红,但很快褪色)
问题:石蕊试液为何先红后褪色?
假设:是氯水中的氯气,还是氯气中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氧化石蕊试液使其褪色呢?
验证:向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干燥和湿润的石蕊试纸。
结论:学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反思:向含有氢氯化钠的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加氯水(红色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用实验去证明?
2.3 复习类课——通过重组,实现优化
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怎么能够整合教学内容,使之优化?是我们复习课的选取标准,形式有两种:
(1)专题研究模式。专题研究模式是根据大纲体系和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将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内容转化为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主动地领悟知识,以获取问题的解决。研究性主题在选取上应侧重重点难点、核心基础知识、实验类、科技前沿类、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高考热点动态,实施时则要侧重信息的整理提炼、拓展和系统化过程。将复习内容转化为研究内容之后,学生面对呈现的问题情景,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反思自己的认知经验,同时该模式也侧重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系列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便于学生触类旁通、广泛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程理念中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专题研究复习实施后期阶段,要引导学生关注对自己学习经验的反思,优化元认知过程,强化学科思想的总结,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持续形成。
(2)学案导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操作流程如下:
七、研究成效
1.激发了学习兴趣,减轻了课业负担,转变了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四星级高中学生的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化学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教育专著、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逐步形式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品牌教师。学生的学习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学在余力的学生,近年来,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国金牌2枚、银牌2枚,省一等70余人,二等奖200余。
2.探索了实践策略,丰富了教育智慧
化学教师走出了教学误区,转变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提高化学教学实效的实践策略。研究了适合四星级高中有效教学基本思路、有效基本课型框架建构,课堂教学效果好、达成率高,在历年各年级统考、高考中化学成绩均列苏州市第一,苏州大市的领头羊。
3.提升了理论素养,加速了专业成长
通过四年的研究和实践,化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课题主持人刘革平同志的专业成长迅速:2006年09月,该同志被评为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06、08、09年分别被评为中国化学会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2010年09月,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四年来该同志开设市级及以上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8节,开设专题讲座2次,有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发表或获奖,课题组成员陈静、吴美刚、陶红 老师教育硕士毕业,并被评为中学 高级 老师,陈静获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解题能力大赛一等奖 陈红 老师正在攻读教育硕士。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共开设片级及以上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20节,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2篇,获奖论文20篇,化学教研组被评为张家港市先进教研组,课题组的成绩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和认同。
4.成果(文章发表或获奖、开课记录、优秀案例等)见附件
八、研究后的反思
历时四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探究永无止境,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待强化与完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6-20
人文素质研究生教育06-01
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07-28
茶道人文数学教育研究论文08-24
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社会调查报告08-12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闲暇教育研究10-19
俄罗斯的教育改革重点06-15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重点06-09
创业教育重点笔记06-16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