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精选8篇)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篇1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
⑴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是”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用“……者,……也”、“……也”、“……者,……”,或主谓之间用“即”、“乃”、“则”等词语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用“于”、“见”、“味”、“见……于”、“为……所”等形式表被动。例如:帝感(于)其诚;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⑶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②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
④介宾短语后置。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⑷省略句。例如:(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近几年中考虽未出专门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的试题,但从文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的角度也都考查了这一知识和能力。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篇2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当判断词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者……也”、“……者……”、“……,……也”、“……,……”“……为……”等等。翻译时虚词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间加判断词“是”就可以了。还有一类是用“乃、即、则、留、必”等副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被动句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见”、“于”、“为”表被动的被动句。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里的“见”和“为”都翻译成“被”。2.用“……为……所”、“……为所……”结构表被动的被动句。3.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例如:“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里根据文意知道是被动句,因此要翻译成“大王受蒙蔽非常严重”。
三、宾语前置句
在文言文中,宾语常常位于介词、动词之前,这样的句子叫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要有两种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沛公安在?”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时不我待”。除此之外,还有用“相”、“是”、“之”等表示宾语前置的句子。例如:“唯命是从”相当于“唯从命”,“命”是宾语被提前了,翻译时要放在“从”的后面,“是”不必翻译出来。
四、省略句
在文言文中,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很多。常见的省略句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等。在翻译时应把省略的成分翻译出来。例如:“生乎吾前,闻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这里“从”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作补充。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鹭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1.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权曰:“卿母安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4.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详解】
1.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关键要译出判断句式。)
2.有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是省略句,“是”后面省略成分。)
3.孙权问:“你母亲在哪儿?”(疑问句中定语前置,“安”是“在”的宾语,“安在”翻译成“在哪儿”。)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篇3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同学们除对特别明显的句式能译出外,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
[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也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2. 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3. 方位词、代词“自”作宾语时常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4. 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下面例析之:
①……之谓
例句 其李将军之谓也?
解析 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答案 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②(此、是)之谓……
例句 大而化之之谓圣。
解析 与上一种句型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宾语是在谓语动词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译为“这就叫做……”。
答案 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定语后置句]
1. 定语后置句是同学们在翻译过程中最易忽略、最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很难把握。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当要译成“……的人中有……的”时,它极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译出句式特点的译法: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
按定语后置句来译: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 有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句,就是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无标志。
[状语后置句]
1. 位置相对灵活的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前,放在动词之前;但它用法较灵活,有时也有例外。
2. 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当“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解析 “谐于丝竹”,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时提前;“为……所”,被动句。
答案 (万宝常)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
(2)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解析 “不”,通“否”;“此亡国之音”,判断句。
答案 隋文帝叫万宝常来,询问他这首曲子可不可以,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难道是陛下您该听的音乐吗!”
(3)何用此为?
解析 “何……为”,固定句式。
答案 还用这些干什么?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1. 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同学们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 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
练习
1.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何厌之有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
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B.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 悟已往之不谏
D. 莫之夭阏者
3.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辞于军
B. 姜氏何厌之有
C. 大王来何操
D. 则告诉不许
[参考答案]
1~3 BCD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篇4
一、判断下列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2、如鸣佩环。()
3、何以战?()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时人莫之许也。()
8、问女何所思。()
9、会宾客大宴。()
10.何苦而不平?()
11、宋何罪之有?()
12.多歧路,今安在?()
13、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14.咨臣以当世之事()
15、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16.信义著于四海。()
17.屠惧,投以骨。()
18蒙辞以军中多务。()19.易之以百金。()
20有时朝发(于)白帝。()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2.胡不见我于王。()
23.受地于先王。()
24醒能述以文者。()
2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9.尝贻余核舟一。()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此为何若人?()
3、中轩敞着为舱。()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樯倾楫催()
2.蒙辞以军中多务()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为坛而盟,祭以尉首。()7.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徐喷以烟()
9.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10.()微斯人,吾谁与归?()1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2.()尝贻余核舟一()1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此诚不可与争锋()15.中轩敞者为舱()
16.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8.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9.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0.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2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2.客从外来,与坐谈()
2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6.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7.屠惧,投以骨()
2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9.夫战,勇气也()
3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1.且焉置土石?()
3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4.胡不见我于王?()35.王之蔽甚矣()
36.帝感其诚。()3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8.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9.吴儿善泅者数百()
40.盖简桃核修狹者为之()4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3.忌不自信()
4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5.时人莫之许也()
46.甚矣,汝之不惠()
4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8.孔子曰:何陋之有?()
49.公与之乗,战于长勺()50..环滁皆山也()
51..臣本布衣()
5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3.山峦为晴雪所洗()54.鱼,我所欲也()
5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5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7.百里奚举于市()
5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5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0.贤能为之用()6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练习: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句式与“此正午牡丹也”相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2、下列语句,句式与“市木材于陕西”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C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D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篇5
主讲教师:涂洁 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基本类型: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句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2、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者,„„也”的灵活方式: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第页
(三)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为”“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5、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被动句
什么是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承受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被”、“见”、“于”、“„„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用“为”、“被”、“见”、“于”表被动
1、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4、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二)“„„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三)“„„见„„于”或“受„„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四)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第页
三、省略句
(一)主语的省略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淆之战》)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二)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三)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五)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六)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七)分句的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四、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第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例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2)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3)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5)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沛公安在?(《鸿门宴》)(4)彼且奚适也?(《逍遥游》)(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6)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1)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4)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5)惟命是听(成语)(6)惟利是图(成语)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
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
(四)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称为定语后置现象。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
第页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5、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6、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课堂检测
请判断下列句子为哪种文言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判断句)
3、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省略句)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
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6、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8、乃号令于三军曰(状语后置)
9、四方之士来者(定语后置)
10、国之孺子之游者(定语后置)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篇6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
公文写作中特殊句式的运用 篇7
一、介词短语的运用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附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可做状语,少数也可做补语。在公文中,为了说明原因、摆出根据、表明目的、限定对象、划定范围、讲请道理,常常要使用一些介词组成的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有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如“对”、“对于”、“向”、“关于”等;有表示目的的介词,如“为”、“为了”等;有表示根据的介词,如“根据”、“依据”、“按照”、“遵照”等;有表示时间、处所的介词,如“当”、“从”、“在”等。介词短语在公文中使用的频率较高,特别是在公文式标题中,大都用“关于”与后面的词语组成短语做标题的事由,做文种的定语,既能使标题事由明确、醒目,又能使标题结构规范、严谨。
在公文正文中,介词短语常常充当状语、定语,并且多连续使用,从目的、原因、范围、对象、依据、方式等各方面对被表述的对象、内容做出限定,以使概念、内容更明确、严密。
二、省略句、非主谓句的运用
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语境里,为了表达的需要,说话时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就是省略。它多因对话、上下文、避重复、祈使而省。行政公文写作中,为了使文字简练,较多地使用了省略句。恰当地使用省略句,既可以使语句简洁明快,又有利于突出表述的内容。公文中省略谓语的较少,常见于法规、规章、管理规章文书中。省略主语的情况较多,如“中国关心和支持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将继续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做出努力”。例文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承前一个分句的主语“中国”省略了。使用省略句一定要恰当,如果滥用、乱用,就可能造成词语残缺,表意不准。
除省略句外,公文中还常常使用动词性的非主谓句。非主谓句是指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词语组成。这类非主谓句没有动作、行为的主体做主语,看起来似乎模糊了,但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更明确、简洁、灵活,感情色彩更强烈,它较多的是表示祈请、要求、希望、限定、劝阻、禁止、号召、命令等内容和语气的祈使句和一些陈述句、感叹句。如“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要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全方位格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这两个句子中都没有主语,也不用补出主语,但大家都明白行为主体的特定指向。
三、联合短语、“的”字短语的运用
联合短语由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并列而成。在公文中常使用联合短语来做各种句子成分。如“为把城区逐步建设成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功能健全、凝聚力强的综合性社会主义新型城区而努力”;“统计、劳动、银行、税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和纠正可能出现的虚报、瞒报、漏报、错报”。前一个句子中,联合短语充当定语,后一个句子中联合短语充当了主语、谓语和宾语。运用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常常使内容表述更严密、周到,语言更简洁、明确,还有一定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联合短语中的各项并列词语要求词性一致、结构相近、排列整齐,还要合乎一定的逻辑顺序。还应特别注意的是,联合短语的各项并列词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以免顾此失彼,造成表意不明。
“的”字短语由“的”字附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但只能做主语、宾语。在公文中,特别是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中经常用到。如“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拒不交代的、屡教屡犯或报复检举人的”、“以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等等,这些短语省掉了“的”字后面的中心词语“行为”、“人”、“内容”等,使表述更加简洁。
四、祈使句的运用
公文由于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因此,在语句表达中,经常使用祈使句,下行文尤其如此。公文中运用祈使句,不仅是为了表示请求、命令、建议等含义,更重要的是起强调作用。下行文中常见的祈使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带有命令语气,如“必须”、“要”、“坚决”、“严格”等。
“……而对当前的违法毁林事件,决不可借口工作存在缺点就可以有法不行,执法不严。”“中共中央、国务院责成凡有森林地方的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护林法令的执行。望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限期制止乱砍滥伐森林事件。无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国有的和集体的山林,都必须彻底追查,依法惩办。对这些犯法者制止不力,就是失职,上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追究县委书记和县长的领导责任。”(《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
这是一份关于制止乱砍乱罚方面的公文,政府为了从源头上杜绝乱砍乱罚的现象,在文字中的祈使句里运用了“决不可”、“制止”、“无论”、“必须”、“都”等词语来强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语气。
另一类是表示禁止的,如“不准”、“严禁”、“禁止”等词语。
如“坚决贯彻教考分离原则,严禁命题人员参与考研辅导班的教学等相关活动。所有参与研究生招生考试出题(包括全国统考、联考和自命题)的人员一律不准参加当年任何形式的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实习和辅导活动,不得接受考生有关考试内容方面的任何咨询……”(《教育部办公厅严禁研究生招生单位举办辅导班的通知》教学厅[2004]15号)
这段文字中,几乎都是采用祈使句来说明的,运用了较多的强调语,其中运用了“坚决”、“严禁”“一律不准”、“不得”等词语对有关人员提出要求,带有强制语气。
祈使语句一般体现上级或领导对下级提出的一种不得违背、必须遵循执行的语气,这种语气更能体现出权力的强制约束性。
恰如其分地使用祈使句,能使公文的命令式语气得到加强,给人一种必须照办,不得有误的感觉,体现了公文“令行禁止”的强制性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随意滥用和乱用祈使句,如使用不当,不顾场合,不考虑级别,或是对它的度把握不当,都容易使下级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五、文言句的运用
现代公文按理说应该使用现代语言来表达,但我们却在大量的公文中发现不少具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或句子。如开头用语中的“兹”、“兹有”、“兹因”等;引述用语中的“顷接”、“顷悉”、“欣悉”等;经办用语中的“业经”、“复经”、“迭经”等;期请用语中的“拟请”、“希即”、“务希”、“希予”、“尚祈”等;综述承转用语中的“故此”、“鉴于”、“有鉴于此”、“总而言之”等;征询、期复用语中的“当否”、“妥否”、“如无不妥”、“请函复”等;表态用语中的“照准”、“可行”、“照办”、“完全同意”、“应予否定”等;报送用语中的“呈请”、“呈迳”、“送达”等;结尾用语中的“为盼”、“为荷”、“特此”(通知、通告、批复、报告、函告)、“此复”、“特予公布”等。
公文中文言词语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典雅美和文化意味,同时,也使公文语言更加凝炼、庄重、规范、得体。
六、简缩、数概语句的运用
简缩就是把较多章节的词语或短句,简缩成较少音节的词语。它本属于复句,但取消了复句内部的语音停顿,缩略掉某些成分,使分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形成了既不同于复句又不同于单句的特殊句子,包括简称、简代、简缩。数概就是把有相同词语的联合短语或短句中的相同词语概括起来,用数字加相同词语的形式组成新的词语的修辞方法。如将“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电视剧、一部优秀电影、一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好文章”概括为“五个一工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概括为“三个代表”。
如《关于转发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两基”规划的通知》(桂教两基办[2004]1号),该段文字中的“两基”既是简缩用语也是数概用语。具体指基本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用“两基”代替了较多的文字表达,因该公文专门针对学校教育,有特定的内容,在这个语境中不但不会产生歧义,还能使语言更加精炼。
由于简缩、数概更能做到简明扼要、清楚明了,所以,在符合语言环境要求、含义十分明确、不至于造成歧义的情况下,使用约定俗成的简缩句、数概句,如“非典”、“公关”、“打假”、“扫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等语句,在增强公文语言色彩的同时,也使公文语言更加简明扼要。这种用法已成为公文常用语句形式之一。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篇8
关键词:特殊句式;文言文阅读;基本内容;工具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91-02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针对这种情况,我谈一谈文言文复习的方法。
正确翻译文言语句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
一、文言句式基本类型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二、紧扣句型进行翻译
1、倒装句
(1)介宾倒装。如《曹刿论战》中的“何以战?”疑问代词作宾语常放在介词之前,即“以何战”的意思。译为“凭借什么打仗呢?”
(2)主谓倒装。如《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译为“你实在太不聪明了。”
(3)动宾倒装。如《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中虚词“之”有提宾作用,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2、被动句
“为……所……”。如《活板》中“其印为予群众所得”。被动句还有其它表达方式。主要以这种为最常见。
3、省略句
(1)主语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2)中心语省略。如《陈涉世家》中“被坚执锐”省略了“铠甲”和“兵器”。
(3)兼语省略。如《陈涉世家》中“上使外将兵。”“使”后省略了“之”
(4)谓语省略。如《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介词省略。如《陈涉世家》中“然足下卜之鬼乎”“,之”后省略了介词“于”。
(6)介词宾语省略。如《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以”后省略了“之”字。
4、主谓结构
(1)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变句子为短语。如《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又如《捕蛇者说》中的“悍吏之来吾乡”。
(2)主谓结构充当句子成分。如《狼》中的“而两狠之并驱如故。”《捕蛇者说》中“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译时“之”不译。
三、强化文言文方面的积累。
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面对文言文就像刚识字的孩童接触大千世界一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培养,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文言文的内容及意义进行理解、分析、概括;同时要培养学生勤做笔记,认真记录的好习惯,对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疑难字、一词多义、重点词汇、古今异义等要强化积累,每学完一篇文言文都要让学生总结在本节课中学会的方法、学到的知识、阅读中的新难点和难字,通过日复一日地不断积累,学生会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会加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通过背诵强化记忆背诵是提高学生学习古文、领悟古文化精髓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背诵文言文的具体方法,进而提高文言文背诵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方法有:细嚼慢咽法;形象记忆法;领字引头法;提纲记忆法以及尝试试背法。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推荐阅读: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07-20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教学设计10-20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05-15
文言翻译常见误区06-15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实招秘诀07-19
小学文言文常见字翻译06-12
高考最常见文言文实词08-20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列举09-21
文言句式的教学设计(详案)09-22
文言句式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