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2024-08-05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共9篇)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篇1

开展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天心区仰天湖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价值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协同大脑左右半球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强烈愿望。

我国具有美育的传统,孔子就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感化作用,他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礼能规范人的行为,乐能陶冶人的情感。我国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知等都很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当前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普及在课程设置上仅仅从每周两节音乐、美术课中体现,受时间限制,加上受应试教育,只重语文、数学,轻音乐美术课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少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训练,缺少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艺术教育普及的力度过于薄弱,使得小学六年时间内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艺术如何充分利用艺术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成为我们积极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实验研究,本实验旨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中解脱出来,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从而使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二、理论假设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试图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音乐、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教学为主要形式,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把艺术教育定位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实验过程:

本课题于2000年3月正式立项,到2003年7月结题,实验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到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了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①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聘请了市教科所、区教研室多位专家担任顾问;

②实验小组进行了课题前的启动,进行了实验前测试,举办了实验教师培训活动达20余次;

③课题实验小组还专门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型设计和完成实验研究前期工作中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实验阶段:(2000年9月—2003年1月)实施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创造的过程。

1、严格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经常对各实验教师进行计划、备课、上课的检查,且要求各类艺术小组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果展示,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及时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阶段性检测。

2、探索研究

实验教师经常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艺术小组活动汇报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报告、讲学,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组织实验老师到外校学习取经。

3、深化拓宽

如何深化、拓宽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召开了全区现场交流会,请了区教研室、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各校实验人员,选了两堂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美育课例(手工制作课和舞蹈课)组织公开教学,进行示范和推广,并汇报和展示了各艺术小组的开展情况。

总结阶段:(2003年2月—2003年7月)

总结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整套来源于实践的艺术教育特色的理论模式,形成一个有深度、可操作、能推广研究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并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和实验论文,接受上级部门鉴定。

四、实验措施

1、艺术教育实施普及化

我校教育的崛起和发展靠的是多项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成为陶 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重要的教育内容和途径。我们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普及,实施以下原则:

①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艺术教育,为每一年级、为每一年龄的人安排艺术课;

②每一个人的所有艺术潜能都必须得到发展;

③艺术教育要处于个体、集体和专业要求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关系。

2、艺术教育课程多样化

在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充分利用“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艺术提高与特长教育。

①艺术提高教育

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利用下午两节课后集中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我们还成立了合唱队、铜管乐队、舞蹈队、书法、纸版画、手工制作、儿童画等20余个兴趣小组,定时定人定点对学生进行艺术提高训练,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现象,让其吃饱、吃好,成果显著。

②艺术特长教育

在学生入学时,我们针对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本着自愿的原则,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个班级里面,相继成立了器乐实验班、美术实验班、书法实验班,在艺术实验班中,艺术课程课时设置在部颁标准的基础上每周另增加了艺术课1-4节,并聘请了校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及学校艺术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也通过自编或吸纳等方式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成份的含量,对其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训练,使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稳步前进,形成特长。

3、艺术教育方法灵活化

我校艺术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上结合”,在四个结合中,我们强调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一是艺术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要求各学科都要结合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美术教育与语文课的结合,低年级语文老师中都对学生进行了绘画日记的训练,并通过绘画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书法练习,促进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辨识与结字能力;另外,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我校自编的课间体育舞蹈已全面代替传统的课间操,开创了湖南省的先河,学生更乐意做,锻炼效果更好,曾被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媒体数次报道。

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积极开展了丰富生动的课外艺术兴趣活动,课堂教学重视大众普及教育,兴趣小组关注个别学生的提高培训,使学生达到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效果。

三是校内与校外结合,聘请歌舞团、少年宫的能人、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师做校外辅导员,并支持家长送学生参加校外较高水平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收效甚好。四是艺术教育与少年队活动相结合,少年队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教育与之结合可谓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如在少年队雏鹰技能奖章活动中增设艺术章、审美章,结合“六·一”、建队日等节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校园直播节目(艺术天地)等载体为学生搭建舞,鼓励学生展示艺术才能,开展小歌手、小乐手、小小书画家、小舞星等校园之星的评选,开展每日一歌、每周一星等活动,在中队活动中经常开展,诸如“快乐哆

口来 咪”为内容的艺术主题中队会,开展“社区艺术演出队”等小队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地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

4、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

近三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21世纪的艺术教师应该是:①关心学生,激发艺术兴趣,指导学生艺术生活的人师;②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唤醒学生艺术生活未来的导师;③具有广博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专才;④积极开拓未来艺术教育新天地的革新者;⑤对错误多元的社会艺术生活能正确分析评判的楷模。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市、区各种学生、培训活动,使之成为了新世纪新形式下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五、实验成果

通过本课题实验,我们对艺术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规律和原则,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学校成立了铜管乐队、合唱队、号鼓队、舞蹈队、美术、书法、手工制作、陶艺等代表队和兴趣小组20个,丰富多彩、生动活动的艺术兴趣活动,深深地感染、吸引了学生、全校学生艺术特长训练和艺术兴趣小组参与率达90%以上,比实验前翻了一翻。这三年中,学校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艺术节,学生娴熟的器乐演奏、精湛的才艺表演,得到了上级领导、学校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素质教育三湘行栏目组曾对我校的艺术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湖南卫视》、《湖南都市》、《政法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艺术教育工作做过报道,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被评为了天心区首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19992、艺术学科课堂教学逐步优化

老师们在思想上达成了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共识,充分认识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直观教具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3、艺术教育实施途径日益拓宽

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物质环境、艺术文化环境、艺术心理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艺术教育,主要有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渗透性艺术教育(即在其他文化课程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课外活动及艺术实验班等算途径,有的放矢,多层次地进行艺术教育。

4、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普遍对艺术兴趣广泛,爱好艺术活动,乐于参加,初步掌握了绘画、雕塑、手工、剪纸、唱歌、舞蹈、器乐、表演、创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了充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艺术学科竞赛中获集体奖20余项次,个人获奖近600人次,有20余人次作为艺术特长生,被重点中学录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5、教师业务素质能力普遍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是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和奠基工程。“教学相长”,通过几年的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的素质能力普遍提升,艺术教研组长胡云华是市骨干教师、区美术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黄利群老师有资深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合唱颇有造诣;吴海芸老师也是市骨干教师,所编排的舞蹈多次在市、区大型活动中(诸如代表法颁布10周年文艺会演、区素质教育汇报等)演出,响誉三湘的课间体育舞蹈就是她编排的;罗宇老师毕业于湘潭师院美术系,有很强的专业功底,经常在市、区教研活动中披头露角;刘玉绚老师毕业于怀化师院音乐系,她所带的铜管乐队在天心区取得了很好成绩;左威老师刚毕业于湖南一师艺术系,也成长很快,他们的教育教研水平都得到了新的提高。近三年来,他们在全国、省、市、区学科竞赛中获奖

人次,撰写的论文均获得了省市一、二等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六、结语:

本课题实验经过三年来全校教师的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推广性,同时也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学生接受艺术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因而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避免变成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基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进行探讨,为艺术教育的明天开辟一块新天地。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篇2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实中总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言语———“我没有艺术细胞,没有那么高的艺术修养,欣赏不了高雅的艺术……”在很多人心中,都把艺术屹立于一个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海拔之上,因为艺术是属于那些有专业修养的艺术家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障碍,传统的艺术教育难辞其咎。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这是对艺术教育功能的勾勒。从中不难看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实中,我们的艺术教育又怎样呢?

身边学艺术的孩子忽然多了起来,各种艺术兴趣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映衬出这种“高热度的繁荣”。而滚滚的热潮中,却不时出现一两个令人心寒的冰点。报载:一个在强压下学钢琴的女孩,为逃避每天的“苦役”,为追求一生的解脱,竟忍痛自断手筋。另有一个同样服“苦役”的男童说:“我真希望我们家穷,穷得把钢琴卖掉”。

我们的艺术教育在“繁荣”的衬托下凸显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在这样的怪圈中,艺术教育不可能真正繁荣起来。

一方面,艺术教育与儿童年龄成反比关系。在早期幼儿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艺术教育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校和家长却逐渐将注意力转投在与升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上,艺术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科,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校不开设音乐、美术这些艺术学科。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目的显示了过高的功利性而缺失审美体验。各种艺术类培训班都是以考级拿证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这是他们取得广大生源的筹码,各种艺术考级和招生加分,形成了推动家长踊跃给孩子报名的助推器。艺术教育与技能培训挂钩,这样的艺术教育与我们的初衷相差甚远,这样的学习,使得孩子不快乐,更不用说艺术修养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路在何方

儿童的艺术天分是天生的,儿童有艺术的潜能,但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天分会逐渐萎缩?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众所周知,艺术是一本最佳的儿童启蒙书,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艺术教育走出误区,回归原貌,真正发展起来呢?

首先应该对艺术教育进行再认识。艺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审美情趣、观点、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整体发展。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接受者。“艺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用声音、形体、色彩来表现他们的自我。艺术使多种感官和感觉更为活跃,它们不是形同虚设,而是持久的表达手段。教育工作者应该像关心技能发展一样关心人的发展,艺术则允许每个学习者展示他的作为人的潜能。”

艺术教育是提升个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素质的培养、艺术能力的培养、完美人格的构建要靠听觉、视觉、形体与言语这四种器官的综合运用。艺术教育通过身心一体化的训练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使学生情感丰富,心灵净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持性、自尊心、自我悦纳、自我表现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全方位参与的形式,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培养学生合作与协作精神、参与意识,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人化、文化、美化。艺术教育从审美的角度塑造学生的人格,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开发潜能;以律动的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体能,进行气质熏陶,是人的人化、文化、美化的最佳形式。艺术是与心灵一体的,它借助于音符、文字、色彩、图案、形状,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味生命过程的流动,体味生命本体的存在,从而把个性与情操、形和神、表和里合而为一,实现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美化,对人的本性的培养和提升。它与人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它能愉悦身心、陶怡情操、涵养性情,最终使人的心灵崇高、情感纯洁、理想远大。能培养学生对待自己、对待艺术、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态度,从而达到审美感受和理性的平衡,使自己的身心、自己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升华和提高人的美,创造人的美和美的人生。此外艺术教育还有道德教化、促进心理健康等功能。

其次,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再认识。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枢纽。早期教育不宜过早局限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某一种技能的训练中,而应练习一种共性素质。“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艺术教育包括了对色彩的感觉、对形体的感悟、对律动的捕捉,是最完善、最直接、最富有情感、最饶有趣味,也最能被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它能打通德、智、体、美、劳、心的关节,起到“1+1>2”的效果。

作为家长,不应在孩子早期就给孩子划定学习的范围,而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艺术教育,不应过分功利地追求各种考级证书和比赛,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发现艺术的美,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生活中鲜活的艺术,不要让“学琴”的乏味过早地使孩子产生对艺术的厌烦感。兴趣的培养要重于技能的获得,良好的动机是学习的加速器,儿童在艺术的学习中如果体验到了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持续下去,这样的艺术教育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再次,艺术教育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通过艺术的语言,去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园地百花齐放,允许各种风格、流派的共存,允许不同看法、行动的存在,在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课程和活动中儿童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艺术教育可以全面开发人脑,点燃天才的大脑火把、激发无穷的潜能、照亮孩子成长的路,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澎湃的激情、强烈的好奇、全面的参与中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艺术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情感性的活动,是创作者体验的过程。理想的艺术教育应该一方面充分地保护儿童原有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诗性智慧,使他们不失去自身的完整统一性,从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同时,引导他们以更加多样、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达这份诗性,创造出更美的意象世界。

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培训,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该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精神。另一方面,努力实现艺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向综合方向的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我国的艺术发展长期以来都是混生、综合的,书画本是一体,诗词与音乐不分家,说唱、戏曲等都是综合的艺术形式,人类感官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形成人的心理结构并促使人的本质发展,有利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艺术能力的培养。综合性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本能和本质发展,避免各种感官的人为分裂,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三、结语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培养少数的艺术家,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其自身的平衡发展。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培养真正具有艺术修养的人。

摘要:艺术教育在今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是, 艺术教育的发展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 本文将就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寻找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教育,误区,审美教育,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艾伯利斯, 霍弗, 克劳特曼著.刘沛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6.

[2]何奎莲.艺术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0) .

[3]张卫民, 肖玉.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途径探幽[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1) .

[4]李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6) .

[5]赵世兰, 郭建民.“本能的缪斯”为“艺术热”带来的启迪与思考[J].艺术研究, 2007 (1) .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困扰;解决方案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刚得知这个消息,艺术科的教师都十分激动。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都知道,农村的中小学艺术一直被认定为杂科,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家长更是只看重孩子的语数成绩,不在乎其素质的均衡发展,这些都不利于艺术教师的课堂实施。如果实行艺术测评,学校能更规范地设置艺术教学计划和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考评办法,从学校方面对艺术学习加以重视,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艺术教育,从侧面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然而转念一想,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却有些担忧,艺术测评固然是新的教育理念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也带来很多的困扰。

一、农标小学实施艺术测评的困扰

1.核定标准不明,达标难度较大

现在城里的学生都要赢在起跑线上,各种声乐班、乐器班、绘画班、书法班随处可见,在城市的学校里,一个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报兴趣班。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很少有家长愿意花钱让学生额外学习音乐、美术等兴趣班,所以即便农村小学能够按课程安排上艺术课,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城里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以城里学生的标准来测评,农村的学生很多不能达标。

2.师资水平不够,师资力量缺乏

《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不得少于总课程的9%,这也意味着每个学校要配备相应的艺术教师。然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受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的教师甚少,艺术课多为语数教师兼任,基本没有学习专业的艺术知识,所以艺术课成了唱歌课或是画画课,有的教师还直接把它挪用来上语文、数学,这样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和专业的艺术授课方式相距甚远,对学生的艺术测评也有很大的影响。

3.资金投入不足,艺术教育保障乏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实际动手操作。而各种实践客体常常是易耗品或者是高精密器材。近些年,农村小学着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信息化的建设,而对于艺术学科没有很好的投资开发,大多数学校的艺术设施没有保障,虽通过长期的积累,有一些简单的必配器材,但与艺术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设施的缺乏,艺术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制约,同时对艺术测评也带来不便和困扰。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实行艺术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可应对测评,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都比较薄弱,有可能采取“背”式的方法,比如,背一首歌或背一幅画来应付测评,这样不仅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反倒是掉进了应试教育的漩涡。

二、解决困扰的方法

1.一个测评,两种方案

鉴于城乡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程度不同,应适当选择不一样的测评方法,结合当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测试。

2.扩展专业教师,组织艺术培训

艺术教师的缺乏是艺术课程有序开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配备足够的艺术专业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能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听磁带唱歌,也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更专业的艺术技法、乐理、鉴赏等知识。当然,兼任的教师也要有相应的艺术培训,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艺术专业培训,不要让艺术课堂成为摆设。

3.增加资金的定向投入,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源

美术、音乐等艺术器材的配置是艺术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应该抓住巩固“四配套”成果的机会,利用专项教育资金,购置关于美、音的教学器材,若教育资金相对困难,就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靠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添置不足的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本地资源,自制或替用部分教学工具和器材。争取查缺补漏,让学生的各项艺术学习不留空白,同时不影响艺术测评的开展。

4.测试要灵活化

测试不要单纯以唱歌、绘画为内容,可以是简单的乐理、随机抽取的曲目、运笔的技法、色彩的构成等等,不一定要很难,能体现艺术常识更为重要。

总之,艺术测评是教育部门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的产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利的。要着重照顾农村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一些不足,改变学校、学生、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的误区,增添师资力量,让农村学生享受更专业的艺术教育,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应对艺术测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

构建艺术批评艺术教育新形式 篇4

作者:陈建用 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一、乔治•吉伊根的艺术教育理念

为了使教师在学校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艺术批评教育的作用,更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和有利于教育策略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颇为重要。吉伊根“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基于批评的艺术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指导和决定性作用的价值前提,他明确指出:“批评不是当作一种评论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探索的方式。”[4]这里的“探索”包含三层意涵。

第一,强调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批判性解读,探寻作品中所暗含的社会观念、价值和信仰,将审美体验放在它所在的社会背景中感受,研究审美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分析作品与自我的关系,不仅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也促进他们确立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积极的自我认同。[5]诚如吉伊根所说:“批评探索为自我理解和社会理解的培养提供了可能。”[6]可见,他把艺术批评的侧重点从评价艺术本身,转移到通过理解和鉴赏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上来,凸显出由艺术表达到社会批判、由艺术创作技巧到艺术评价的重心位移。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问题导向为主脉,对艺术作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发掘和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教学并非单向传递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共同交流讨论,实现知识、价值建构的双向互动。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7]

第三,应把艺术作品的含义和价值放在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来解析,这需要学生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艺术进行外延性的、扩展性的交往活动,这就涉及开放的心态、对话的意识以及追问和比较的自觉。故而,既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要重视学习内容的多元文化取向,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吸纳不同民族、种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8]吉伊根还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艺术,而且应学习当代艺术,还要学习审美艺术和应用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高雅艺术。”[9]可以说,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是建立在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人文历史和文化背景等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学生主动探究、整合多元文化的过程。

可见,“探索”意味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确立了学生是教育的原动力和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始终围绕着“学”来开展,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构建过程。

二、吉伊根教育理念的启示———促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艺术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推崇创新合作,主张以开放、平等的态度尊重和了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并保有其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受吉伊根教育理念的启示,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吉伊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对象,更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此,应了解并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学生、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对教育质量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具体体现,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HerbertRead)也说:“对一个生命负责的责任寄托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对他们不应有丝毫支配的迹象。”[10]因此,这样的教育理念更应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去贯彻。反观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现状,在诸多方面尚存不足。例如,我国惯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不善于独立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忽视了艺术教育在完善人格、提高素养等方面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而造成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越来越倾向于“教与学”的双边方向发展,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品质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变得日趋重要。所以,要顺利地实施教育措施,首先应切实改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唯此,才能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真正有效地改革艺术教育的课程,落实艺术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以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

(二)引导学生由“欣赏型”向“批评型”转换美的感受是一种主动探求艺术作品内涵的过程[11],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并非对其做简

单的评价和判断,也远不是表达自己的喜好与厌恶,而是通过主动探寻其含义和价值,从而表达对艺术的洞见。吉伊根说:“一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是批评探索的开始,这种体验绝非被动的,而是包含了一种主动探寻其含义的行为。”[12]他又说:“只有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到了个人的理解,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艺术作品中蕴藏的价值。”[13]因此,在艺术批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探索方式,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挖掘作品的价值,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表达、共享和思考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个体反应。在艺术的学科课程体系里,艺术批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却长期被忽视。在我国当前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只有艺术欣赏而无艺术批评教学。课堂讲授内容基本上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形式分析和艺术审美欣赏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解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将学生引入到对艺术作品的主动反应之中:第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某一件作品的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述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样,教师既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亦可从他人的见解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第二,精心挑选一些在内容主题、艺术风格等方面类似的、有一定联系的艺术作品,比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让学生进行深入比较和判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洞察能力。第三,教师还可以选择某些与学生原有的认识信念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同的、能引起争议的作品进行分析。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篇5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普及教育计划

“科文中心艺术大课堂计划” ――20艺术普及教育设想 (节目部   陈琪     8月) 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环境优美、功能齐备、定位高雅。她不仅仅是一座展示典雅艺术的殿堂和国内外高雅艺术交流的平台,更担负着向大众推广艺术、吸引更多市民走入艺术圣殿、提高群众艺术欣赏水平的使命。因此我们的艺术普及计划也越发显得意义深远。 根据中心的设施功能、结合中心年演出计划,同时对苏州及周边地区的艺术教育状况进行初步调查之后,拟定了这份《2008年艺术普及教育设想》。 首先,“艺术大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分为以下八类:(一)免费参观日;(二)经典芭蕾;(三)市民音乐会;(四)大师班;(五)名家讲坛;(六)梦想舞台;(七)新奇体验;(八)IMAX之旅。 所有这八类内容,都以推广高雅艺术、提高全民艺术修养、扩大本中心的社会影响力为目标: (一)  免费参观日 【内容】 引导群众参观科文中心,包括大剧院、演艺餐厅、电影城、陈列馆等。由技术人员展示先进设备。如有需要,可以增加观看演出时的礼仪介绍等内容。 【效果】 使更多市民了解科文,展现科文中心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为市民们顺利、有序、正确地观看演出打好基础。 【时间】 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9:30~11:00 【票价】 免费公益活动 【支援】 客服部、工程部 【备注】 全年预计13次。暑假期间如有需要可在七月增加一次。08年适逢北京奥运会,八月暂不增加。 (二)经典芭蕾 【内容】 由《Voyages》舞蹈团表演经典名剧选段。地点为科文中心大剧院舞台。 【效果】 给爱好芭蕾舞的普通市民、或是正在学习芭蕾舞的少年儿童创造欣赏高水准芭蕾表演的机会。古典的芭蕾与华丽的舞台结合之后的美,是练功房中无法体会到的。定期的表演利于品牌的树立。 【时间】 2008年三月起,每个月的第二或第三个星期日,上午9:30~11:00 【票价】 20~30元 【支援】 科文演出公司《Voyages》舞蹈团 【备注】 2008年全年预计10次。 (三)市民音乐会 【内容】 以亲民的票价,邀请专业艺术家 / 团体来大剧院演出。演出形式可以包括交响乐、协奏会、独奏会、演唱会、舞蹈、话剧、戏曲等等。演出内容多选经典名段。 【效果】 降低高雅音乐的门槛,以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欣赏到专业艺术团体高水准的表演,必能吸引众多的普通市民走进大剧院、感受音乐魅力、亲近艺术。【票价】 20 / 40 / 60 元 【支援】 苏州及周边的专业艺术家 / 团体 (四)大师班 【内容】 由国际、国内的大师级艺术家开设大师班,为学生和艺术爱好者举行讲座、演示和现场指导(如月的马友友大师班)。 【效果】 能够亲近大师、得到大师的指导,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珍贵的经历。大师的`从艺经历与人格魅力,可能将影响学生的整个艺术人生。 【票价】 免费公益活动 【备注】 大师班的举办将根据大剧院演出计划来设计。2008年计划邀请话剧名导、昆曲名家、现代舞大师,期望举办2~3次。 (五)名家讲坛 【内容】 邀请省内外艺术教育家、艺术研究专家和艺术表演家,定期开设艺术讲座。对象为学生、教师、市民、青年艺术家,类别包括音乐、芭蕾、歌剧、戏剧等,教育方式包括讲座、视频、示范、互动。 【效果】 这是一个面向任何人的艺术讲坛。讲坛的时间和专题可以大致固定,形成较为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也可以结合大剧院的演出,安排有针对性的讲解,能提高观众对演出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如果在艺术考级(钢琴、芭蕾、古筝考级等)之前安排此类讲座,也必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应。 【票价】 20~30元(或免费) 【备注】 2008年举办4~6次名家讲坛。 (六)梦想舞台 【内容】 联系、组织和筛选苏州和周边城市的艺术爱好者、民间艺术团体,登上本中心大剧院舞台,进行交流表演。 【效果】 对于爱好艺术的学生和业余爱好者而言,大剧院的舞台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结合了“免费参观日”活动之后,这个舞台或许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梦想。给他们一个表演的机会,也就是给他们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本中心在少年儿童、高校学生、普通艺术爱好者中的知名度和亲民度。 【备注】 每年举办1~2次。目前比较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有:苏沪高校话剧社交流、苏州青少年器乐演奏交流、苏州中小学及民间合唱团体交流 【时间】 若涉及高校,则选择4月或11月(避开寒暑假),其他除避开考试期外基本无限制。 【票价】 免费公益活动 (七)新奇体验 【内容】 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演出(例如人偶音乐剧、影绘剧), 除了艺术家的表演外,演出使用的道具也会让少年儿童觉得新奇和神秘。在引进此类演出时,安排小规模的讲解会,让孩子们接触道具、亲身体验。

小学艺术教育领导小组范文 篇6

领导小组

学校为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和管理学校开展各项艺术教育活动,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艺术类活动,发挥学校的艺术教育特长,为学生的艺术活动服务。

一、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王连芳 副组长:聂桂兰、杨科、组 员:李妆、李洪启、陈娜、刘艳芳及各班班主任

二、主要任务和职责

组长:负责提出学校学年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总体方案,提出艺术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听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落实的阶段基本情况汇报。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调整等。设立学校艺术类活动专项经费。

副组长:具体实施和管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检查。协调和解决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艺术类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向组长提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建议。

3、组员:具体操作学校艺术教育的各项活动,对艺术教育进行技术指导和编排,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各年级的班主任对艺术活动给予配合,确保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落实到位、有效。

4、每学期对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表彰,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中。每学年进行一次全校性的艺术教育活动汇报演出,每学期开展一次艺术教育月活动,每个年级段在每学期进行一次艺 术教育展示活动。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篇7

刘海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70年,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教育观。在其艺术教育观之中, 包含着一以贯之的开拓精神。在他看来, 艺术教育既要立足于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 又要放眼于社会群体的审美教育。

刘海粟的教育理念, 主要体现在“闳约深美”这四个字上。“闳约深美”最初是蔡元培给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治学警句。对于此, 刘海粟曾作过概要的阐释:“‘闳’, 就是知识要广阔;‘约’, 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 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人生有限, 知识无穷, 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 以便学有专长;‘深’, 就是钻研精神, 要入虎穴, 得虎子, 锲而不舍, 百折不回;‘美’, 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1]

在刘海粟看来, 艺术是生命的表现。“任何一种艺术, 必先有自己的创造精神, 然后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若处处都是崇拜模仿, 受人支配, 则他表现的必不是自己的生命。最高尚的艺术家, 并不受人的制约, 对于外界的批评会与, 也视之漠然。”[2]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态度和精神, 因此, “研究艺术者, 应具有自己坚定稳固的态度, 不受别人的摇动!”[3]这样一种独立人格的艺术观点充分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之中。在艺术的教学中, 不能囿于条条框框框, 而应该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 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

刘海粟认为, 艺术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能苛守旧规。刘海粟常以“艺术叛徒”自居, 并且拥有过人的胆略。不仅这样自居, 更是用实际行动印证自己的观点。1914年, 刘海粟在我国首倡于课堂上使用人体模特儿, 并因此而遭到封建礼教势力的围攻, 前后历经十年斗争较量才基本取得胜利。他认为“学校里一定要练习人体, 并不单是要在复杂的形体上去练习准确, 便容易去描写一切对象, 却还要启发他们无限扩张性的, 有普遍性的生命意识”。刘海粟俯察艺术教育原理形成的这一超前意识, 经过不懈的努力化为现实后, 对早年拓荒中的我国美术教育, 其功德是无量的。1918年, 他将旅行写生正式纳入教学内容, 并亲自带领学生跋山涉水, 描写神州美景。这一活动由于在国内绝无仅有, 每到一处, 常常引起不明原委的群众围观, 或误解为测量局组织打样, 或猜测为绘制月份牌图钱谋利等等。然而刘海粟的主张却是分明了然:“每欲遍游国内, 写风土人情, 供人观览, 傅吾人得以交换知识, 此于美感教育、社会教育均有绝大关系。”几十年后的今天, 旅行写生之于美术教育, 已至为寻常, 然而在当年却是未有先例的教育实践。同时, 于1919年在上海美专首创男女同校, 冲破封建禁区, 体现男女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刘海粟认为, 艺术教育的宗旨在于美的育化和良善的培养。他在1924年就提出:“艺术教育就是把艺术的精神, 通过教育以培养育化人类美的本能和美的感情;同时还促使这美的本能向上发展和美的感情向外表现, 普遍地培育出良善的健全的人类。”“这是他对“艺术教育”的整体命意, 也包含着他对艺术教育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他所阐述的美, 不仅指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美, 也不仅指人类艺术创造的一种追求, 而是将生活、伦理道德意义上的良与善有机地融化其中。这一点, 从他多处的言论、文章中可以找到印证。他说:“我相信艺术是人们生命最自然的表白, 以陶冶人格至善为目标的, 足以超拔人们于悲哀和堕落, 足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换句话说, 人类有了艺术的陶冶, 方能做一个完全的人。”又说:“故救国之道, 当提倡美育, 引国人以高尚纯洁的精神, 感发其天性的真美, 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这些对于艺术和艺术教育的见地, 显示了刘海粟明确的艺术理想, 他无疑是“真善美”的统一论者。有必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刘海粟当年对“美”的意义的拓宽, 对于以审美教育为主干的艺术教育功能, 势必怀抱着超越实际可能的期望, 他的“美育”与“救国之道”说, 便显然反映了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不过, 在2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氛围中, 在那种“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 却不失为有良知的艺术家们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坦诚流露。在他主持的上海美专的办学宣言中, 曾掷地有声地说, “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社会的混沌, 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 也正是由于这种历史使命感的激励,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美专, 才得以在刘海粟及几位画友的努力下横空出世, 它裹挟着反对封建思想禁锢、弘扬民主意识的内核, 率先揭开了近现代艺术教育史的帷幕。

二、刘海粟艺术教育思想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启示

刘海粟的教育思想, 主要形成于其早期的办学实践之中。其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则一直贯穿于他的教育实践之中。仔细梳理他的艺术教育理念, 我们会发现对现今的高校艺术教育仍具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第一, 艺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独立的培养。刘海粟教育思想中的个性独立理念, 对于新形势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个性独立不仅是个人发展的要求, 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以前的宗法的, 精神的, 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使得人丧失了个性的独立, 变得千篇一律, 无所区别。从而使得思想死气沉沉, 毫无生气。这种非个性化的教育, 使得教育成为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 艺术教育需要遵循个性独立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独立审美和创造能力为己任[4]。

第二, 艺术教育应注重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良善人格的培养。刘海粟认为, 艺术教育应着重对学生在美的追求和良善人格的养成上下功夫。这种观念也一直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艺术教育通过对艺术美的发掘与创造, 让学生在这种发掘和创造之中, 感受到美的魅力, 从而树立起对美的追求。而这种对美的追求, 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内心境界, 进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良善人格的养成。通过这样的路径, 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社会中所存在的丑恶现象, 弘扬真善美, 从而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的精神境界。

第三, 艺术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宽”与“精”并存。教育中的宽与精的关系一直是教育中重要问题, 最能表现刘海粟教育思想的便是“闳约深美”四个字, 很好的阐释了艺术教育中宽与精的关系。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做到十分精通, 更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只有拥有广阔的知识背景, 博采众长, 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和人格得到升华。同时, 也能使自己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进而为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思想源泉。

第四, 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刘海粟为人豪放, 不拘于旧规, 敢于打破常规, 实践新的理念与做法。在其教育实践之中, 无论是男女同校还是出游教学等方式, 都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其中, 裸体模特的运用尤其掀起了轩然大波, 批评诋毁者众多, 刘海粟本人已经到了人曰可杀的地步。然而, 刘海粟不为所动, 坚持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顺应时代潮流。事实证明, 正因为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行为, 才促进了我国艺术教育得到巨大的发展。而这种敢于突破陈规, 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是新形势下我们创新艺术教育的最好学习榜样[5]。

我国当今社会艺术教育, 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艺术教育, 过于注重人才的技能提升, 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和良善人格的培养、广阔知识背景的熏陶、创新思想的培育等等, 这些情况的存在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认真解读刘海粟先生的艺术教育理念, 从中我们仍能得到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这就是本文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海粟:海粟黄山谈艺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159.

[2]艺公.纪念刘海粟, 我们有无限感慨——写在纪念刘海粟110周年诞辰活动之前[J].艺术市场, 2006, (3) :38-43.4.

[3]艾尚连, 邢香菊.刘海粟的治学经验及爱国精神[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128-131.

[4]封钰.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 1998, (12) :46-49.

小学教育艺术论文 篇8

一、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发展中小学艺术教育

一个民族继承传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首先继承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虽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汉族人民和五十五个民族人民共同谱写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就目前各中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来看,少数民族音乐和民歌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而汉族的音乐作品却占了大量的篇幅。这样的教材其实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产物,而使用这样的教材往往伤害了部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不利于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只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发展本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才能代代相传、繁衍生息。

事实上,民族的音乐要想得到发展,除了要让人们一代一代受到自己民族创造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外,关键还要有接班人。而现实却与实际相差甚远。比如,说苗族、侗族,这两种少数民族从小就有学歌的习惯,但进入学校后,老师教的全是汉族的歌曲很多苗族、侗族或其他民族的学生不会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这就严重影响了本地区、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在本地区开设本土音乐文化艺术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本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熏陶,不断丰富本地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利用和開发本地区、本民镤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发展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可能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经济政策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给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中华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执行,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得到了尊重,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也获得了新生,产生了新的活力。

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政策的实施,也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各种音乐培训、音乐活动的开展,不断推动着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向前发展,这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起了极大的作用,也为切实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无论是历史的原因,经济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还是各地区、各民族对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感情,都为开发和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发展中小学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发展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构想

1.欣赏和学唱本地区、本民族的地方戏曲、民歌是增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地方戏曲、每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如侗族大歌是多声部音乐,从来就被人们称为“山水和音”;彝族的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苗族的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花灯音乐蕴藏丰富,形态多姿,结构独特、声腔稳定、流布广泛。这些民族音乐颇有特点,如侗族“童声大歌”《小山羊》,结构紧凑,多声巧妙谐和,风格十分别致,它在合唱部分除了用美妙的声音模仿小山羊“咩、咩”的叫声外,两个声部还交替唱主旋律,使乐曲饱满、热烈而谐和。这种多声部的儿童歌曲是侗族特殊的“音乐产物”;彝族的《撒麻歌》以集体舞蹈歌唱的形式把“种麻、织布、做衣裳”的劳动过程作了艺术化的再现。突出了彝族民歌朴实,细腻的风格。欢畅、跳跃、并富有动作性,很有特点:苗族的《植树造林歌》曲调跳跃,热烈、富有芦笙舞益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儿童们劳动时的欢快情绪。教师应通过分析作品意义、了解作品背景、学唱、欣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熏陶,在进行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音乐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热爱和重视本地区、本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增强民族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与国家。

2.营造民族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要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讲,不论在艺术课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教育。如:举办有关本地区、本民族艺术文化知识和作品的讲座,组织民乐学习小组,开展本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等。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励子女学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乐器,让他们多听本民族的音乐。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电影都要积极宣传本地区,本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学习、热爱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多给学生提供接触了解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机会,使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热爱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浅谈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篇9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我们仍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点,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我们仍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点,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如何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开展好艺术教育应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是艺术教育被忽视。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音乐课、美术课的授课内容,教师是否按教材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还远没有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尤其是村小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和美术的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涂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导致艺术课程形同虚设。个别学校为了提高所谓主科的教学成绩,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二是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较低,这是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有如凤毛麟角,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相对老化,观念陈旧,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在农村缺编学校,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班主任兼任,艺术教育师资更显不足,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副科,没有建立相应的艺术教育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敷衍了事。

三是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得到了改善,但不能跟上现代艺术教育发展之需要,加之部分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

四是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对于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二、艺术教育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是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不到开发与培养。由于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大面积缺失,农村小学生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村儿童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学生的艺术素养极低。

二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创新发展受阻碍。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农村的孩子有特殊的才能,因为没有培养机会而枯萎。艺术活动多是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和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才能,没有对其进行挖掘,久而久之,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三是阻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把美术课、音乐课上成了画画课、唱歌课,脱离了艺术教育的本意。忽视了其应有的美育功能,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忽略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而且家长们大都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孩子的艺术教育,以至学生积累了太多的“负面能量”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引导和分化,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加强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首先,选用和培训艺术师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自学成才和专业进修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偏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其次,加强硬件建设。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口琴、笛子等。

第三,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在统一使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落实课程计划。同时,要把重视艺术教育这项工作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一项指标,作为每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还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第四,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各类兴趣小组,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觉自愿地参加各类活动小组,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二是抓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开发环境课程。各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如黑板报、手抄报、艺术走廊、艺术墙等,使学校的一廊一屋、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艺术教育的功能。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合作,营造全面、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上一篇:礼仪是什么下一篇:初中初一作文700字:你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