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2024-05-27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精选8篇)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篇1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各位老师:

大家好!受学校的安排,我于12月22日至12月26日参加了“商州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培训时的要求和学校的安排,现在我把培训的一些记录和感受给大家做以汇报。

首先,我想用一首诗作为发言的开头。

年年岁岁,我们在这广袤的土地上

用心灵、用智慧、用生命

耕耘、播种、浇灌、呵护

岁岁年年,我们在这金黄的土地上

收获喜悦,收获未来,收获成功

岁月更迭,变幻的是田野四时无尽的风景

日月轮回,不变的是园丁永远的执著和赤诚!

一、树立教育理想,克服职业倦怠。

记得培训的王老师说过:“我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整天为管理学生、应对考试而疲于奔命,无暇思考、总结,更没时间写论文,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我想,我们双语的老师们都是非常敬业负责的,每天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地去工作,但是,当一切喧闹沉寂下来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的教育追求是什么?我是否在进行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我把学生带进了快乐的求知殿堂里了吗?面对每天备课、讲课、批阅作业、与学生沟通的繁复劳动,我们是否还有当年的热血与激情?老师们,“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我们的心灵已感觉疲倦、职业梦想不再明晰的时候,就需要树立起崇高的教育理想,用理想点亮我们的教育之路。去年让学生看过一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小说的主角叫小豆豆,从常规意义上的好孩子的角度来评判,童年的小豆豆决不是个讨老师喜欢的角色。她“上课的时候,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不认真听课,却站到窗子边上,把化妆品广告宣传员叫进教室来演出;老师讲课

时,她大声嚷嚷着,跟那只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搭话。她的这一系列虽出自孩子天性,却被老师或者说传统教育观念看做“不规矩”、“奇怪”的行为,终于给她——这个“麻烦”的小豆豆带来了退学处分。

退学后的小豆豆被母亲送进了巴学园。这个没有围墙、只用两棵挂着树叶的小树做校门、用废弃电车做教室的小学校,有一位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的校长。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小林宗作校长,在耐心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以后,收下了这颇为另类的小学生。小豆豆的新生活画卷由此拉开了。

在这个全新的学校,小豆豆和她的同学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新鲜之中。这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座位,学生们可以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它情况,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学校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们说:“好,就从你自己喜欢的那个题开始作吧!”学校集体午餐时,校长会瞧着同学们饭盒里的饭菜,口里问道:“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么?”学校可以依照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学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组织孩子夜宿礼堂,只为了看明白废电车如何被弄进学校;学校为了消除一个残疾孩子的自卑,而让所有孩子裸体游泳,让孩子明白所有的身体都是美好的这个简单审美理念;学校还喜欢组织礼堂里的野营,喜欢“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总之,这个学校的一切,都和小豆豆原来经历的学校教育截然不同。

在巴学园完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小豆豆所有的好奇心得到了良好的释放,所有的个性都在“大爱”的包容中自由成长。小豆豆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着到学校上学,并在这种迫不及待中一天天长大,长成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好少年。

读完这本书,学生们大都是羡慕和向往,带给我们的也许是对当下教育思考,因为在这阅读中,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属于理想的东西正与我们的现实渐行渐远。

上学期我读过这样两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和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两本书用理性和热情给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倡导“新教育实验”。他提出了五种设想。第一,新

教育实验提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追求。第二,新教育实验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努力推动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的建设。第三,新教育实验把教师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号召教师和学生们同写教育笔记,书写自己职业生涯的传奇,读书、写作、思考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第四,新教育实验主张在实验学校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建”等十大行动,实践了“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第五,新教育实验通过挖掘各门课程的中国文化元素,提出“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等主张,并且通过“晨诵、午写、暮省”的方式,以及开学日、涂鸦节等各种庆典和仪式,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第六,新教育实验提出“文化为学校立魂”的主张,通过开展“文化植根”“文化育人”等方面的学校文化实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

朱永新2000年提出并践行了他的教育理想,到2003年就有162所新教育实验的挂牌学校。所以,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我们每一位双语人都应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做一个不因循守旧、会做梦的教师,用梦想和激情克服职业倦怠。

二、科学思维,创新为首。

有人说过,教育家和普通教师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但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同行们普遍科研意识不强,过分偏重于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应试的压力下,缺乏创新思想。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1、智力人的智力主要体现在五个重要方面,即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2、关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许多名言,如:

知识并没有力量,而智慧才有力量。——鲁迅

思维领先,技巧关键,表达至上,拒绝复制。——美国考试思想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读者》

山高人为峰,人高脑为峰,脑高思为先。——钱学森

3、人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几种类型。

⑴逻辑思维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于理科、工程技术方面。比如许多学生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悬念和周密的推理使人惊叹。

⑵形象思维主要用于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例如:

讥贪小利者 ——元代〃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佛面刮金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⑶直觉思维是人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理解。往往能帮助人们作出创造性的预见。例如:

青年数学家阿普顿刚到爱迪生的研究所工作时,爱迪生想考考他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一只实验用的灯泡,叫他计算灯泡的容积。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回来检查,发现阿普顿仍然忙着测量和计算。爱迪生说:“要是我,就往灯泡里灌水,将水倒入量杯,就知道灯泡的容积了。”毫无疑问,身为数学家的阿普顿,他的计算才能及逻辑思维能力是令人钦佩的,然而,这个问题表明,他所缺少的恰恰是象爱迪生那样的直觉思维能力。

⑷灵感思维是“长期思之,偶然得之。”例如:

美国的迪斯尼曾一度从事美术设计,后来他失业了。原来他和妻子住在一间老鼠横行的公寓里。一天,两人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突然从迪斯尼的行李包中钻出一只小老鼠。望着老鼠机灵滑稽的面孔,夫妻俩感到非常有趣,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愉快了,忘记了烦恼和苦闷。这时,迪斯尼头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妻子惊喜地大声说道:“好了!我想到好主意了!世界上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穷困潦倒,他们肯定都很苦闷。我要把小老鼠可爱的面孔画成漫画,让千千万万的人从小老鼠的形象中得到安慰和愉快。”风行世界数十年之久的“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在穷途末路、面临绝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灵感,原因何在?其实,“米老鼠”就是触发了灵感的产物。他说:“米老鼠带给我的最大礼物,并非金钱和名誉,而是启示我陷入穷途末路时的构想是多么伟大!还有,它告诉我倒霉到极点时,正是捕捉灵感的绝好机会。”

4、以上说了思维的几种类型,可是说到思维创新,我们的许多观念还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培训时的王天时老师说了这两个事例:有一位数学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说“一只船上载着86头牛和34只羊,问船长的年龄几何?”学生有答52岁的(牛减羊的数字),有答34岁的(乱猜的),只有个别学生问老师题目是否有问题。

江泽民主席到咱陕西“杨陵”视察后挥笔题字,误把“杨陵”写成了“杨凌”,后政府在报纸上公告把此地改名为“杨凌”。杨陵的得名据说是隋炀帝的陵墓所在地,此地历史悠久,改为“杨凌”后则作何解释?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谈创新思维,在观念上要树立合理的怀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培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公民。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不主观臆断,鼓励多元的思考。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面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创新思维。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怎样更深入的进行创新呢?一件平常的事,如果再往深处想、细处想,就可能变常识为创新。常见的思维创新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概括总结

例如: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都是对前人理论的提炼概括,这种新结构就是理论的创新。

如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他把他的班级管理概括为“一个理念(让优良的习惯成就每个孩子智慧的人生)、两个高度(把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提到教育的高度对待;用科研的眼光浸润德育无痕的高度)、三种意识(自强不息;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四大内容(习惯培养;感恩教育;责任意识;以自信为亮点的美德教育)、五条途径(德育主题生活化;德育哲理故事化;榜样示范法;角色模拟法;契约法)”,这些做法咱们班主任们可能平时比这做得还多,但就是没有及时总结概括发表,失去把自己的经验进行创新的机会。

⑵善于联想

例如有人写了一篇“浅论中山服与孙中山的治国思想”,文中说中山服的五颗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检察、考试五权独立,中山服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表示三名,三民主义等。还有人说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日本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东运动的结果,并且这三次地质灾难相隔的时间大概都是3年。这就是善于发散、联想的创新结果。

⑶反向思维

例如:历史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性善论被统治者接受会施行“仁政”,如汉代的“休养生息”政策,性恶论被统治者接受会施行“法治”,如秦朝商鞅、李斯的改革。

又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对这些后进学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改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孩子尽可能多地读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越是学习差的学生家长越限制他们阅读的错误做法的,他说:“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诗人狄金森写到“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是啊,后进生就像是一个缺乏营养的孩子,读书,读科普、读神话、读传记、读哲理,这些不同类的书就像是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补充孩子贫乏的大脑。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困境

随着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认识的逐步加深, 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人说过, 高校的教育研究专家只能称为教育理论家, 而真正的教育家是来自一线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在期待教育家的产生中, 教育科研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能够促使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理论进而指导更多的实践者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 一线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都是推动教育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 教师群体在工作中开展研究, 撰写科研论文, 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课题研究和公开发表论文在教师职称评定与奖励的比重增加,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更是如井喷般涌现。[1]在一片繁荣的论文发表大潮中, 我们不得不警惕热闹背后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在深入解剖其原因中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期对规范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和发表乱象有所启发。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中的困境

繁荣的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背后, 显现的是无数的科研虚无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反思当前的教师遭遇, 关注教师的心理承受和思维演化路径, 促进教师减负, 对教师的心灵自由和专业自觉与教育觉悟的培育等显得尤为必要。

1.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目的趋向功利

写作是一个个性化的表述过程, 是情志行合一的呈现与输出。“写作是个体经验表达的一种方式, 也是一个人渴望同社会沟通的精神诉求。”[2]中小学教育科研立足于课堂, 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然而, 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科研论文写作, 虽然挂名“科研”, 并不是出于这种实践探索的表达需要, 而是基于学校考核需要, 基于职称评审需要等等。因此, 在论文选题方面呈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并没有意识到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并进行探索性改变, 以形成经验提升总结或进行教学反思, 缺乏科研探索意识。由此造成论文选题或命题的迷茫, 出现选题的无问题性、无针对性、空而大、无创新性、缺乏聚焦等方面的特征, 往往以纯粹的教学经验总结或简单的感悟和报告式来呈现。选题或命题的好坏、高低、定位、关注点等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意义或价值。

2.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学术缺失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学术性缺失, 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规范学术用语的缺失。论文写作目的在于表述一个研究过程及其得出的结论, 科学逻辑陈述本就有一个系统的话语表征体系, 因此, 科研论文写作需强调正确使用学术术语, 否则就会造成概念的模糊和范围的不清晰。其二, 严谨学术论文规范的缺失。致力于教育科研的发展就必须推动基本的学术规范形成, 然而当前论文本身的学术规范已经较为混乱, 而中小学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培训, 更是在规范上有所缺失, 从而影响了论文整体质量。其三, 思维模式的差异。往往中小学教师将科研论文的写作归结为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 是属于经验归纳的思维模式, 区别于当前高校专职研究人员的推理演绎为主的多元方法综合运用的思维逻辑过程, 走向科学有效的教科研和高水平的论文写作应特别注意写作和研究的思维模式的养成。其四, 文献研究能力较为薄弱。文献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影响甚大, 良好的文献研究能够避免重复同质性的研究, 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增加研究的科学性。然而, 中小学教师因为各方面的原因, 在文献研究上比较薄弱, 论文写作也往往缺乏相关文献证据的支撑。

3.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过程中乱象丛生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创作的结果问题即如何发表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市场化的社会, 有些期刊看到了中小学教师评职称的需要, 明码标价地要作者花钱买版面来发表论文, 纯粹以赚钱为目的, 而根本没有什么人看, 这样的结局又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呢?也有些期刊虽然从各角度来看都是正规的, 但是运行的方式却是借着正规刊号行敛财之举, 文章的发表变成无关质量, 只有愿意不愿意掏钱而已。另外,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有利可图, 也大肆发行非法期刊, 而中小学教师在缺乏足够了解和判断力的情况下往往上当受骗, 花了钱, 却得来几页废纸。在某个评审中, 通过审查发现, 中小学教师论文发表于非法期刊、增刊、套刊和内部刊物而不能作数的文章数量比例高达20%。其呈现为几个方面:其一, 文章质量不高, 最后沦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无奈;其二, 对期刊世界缺乏了解, 容易上当;其三, 触目惊心的利益链背后的学术造假。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学即研究”、“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这样的话语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办学的主流话语, 但是否成为主流实践理念还有待商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 而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教育家。”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的现实是“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3]这样的矛盾现实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综合现实问题:走向何方?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其现实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在“被”科研、“被”论文下, 如何进行制度激励和行为保障呢?

1.学术研究功利化思潮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繁荣的背后是现代功利主义和恶性追求发展的科研泡沫。在职称评定和各种考核中要求发表论文情况下, 个别教师为了获得稀有的名额而想尽办法追求发表论文, 而实质上的研究意味并不多。功利化思潮的影响是导致当前学术泡沫的主要原因, 表现在:各种以赚钱为目的, 只要有钱就能发表的无学术底线操守的期刊出现;在量化指标下, 追求论文发表的数量而不求质量, 导致同质性的无效研究论文的出现, 同时缺乏深入研究的科研论文出现了许多抄袭现象;为论文而论文, 致使许多教师失去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就为功利目标而作文, 有些教师听到论文都叫苦连天但还是违心地写作, 致使学术论文失去了本应有的写作情怀, 沦为工具理性主义下的非理性选择。

2.基层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缺失

学术研究和学术性论文的写作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校专家学者的领地, 中小学教师被要求专注于实践。科研论文写作及课题研究大面积走入中小学并被作为评价指标要求的时间也不长, 通常被认为是教师应该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1世纪的新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 而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因此, 在师范生培养上, 往往侧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和学科专业教育, 较为忽视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教育, 致使所培养的学生从普遍意义来看, 开展学术研究及进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并不强。虽然这些年提出科研兴教, 关注基层教师实践的成果, 开展了许多相关培训, 但是总体层面上来看还有待提高, 对师范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认知与培养上也应涵盖教科研及论文写作方面的教育培养。

3.基础教育相关培训实效性不高

教师开展科研论文写作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不是缺乏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实践, 而是在当前名目众多、机械化灌输式培训方式下整体有效性不高。很多教师在听了关于教育科研或科研论文写作的讲座后, 往往是局限于理论的认知或者是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往往导致在听了一系列的讲座后依然不知道如何操作。在当前“市场化”的培训机制之下, 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有效性的评估等方面无法对一线教师产生直接的有效的指导。

4.论文写作实践取向的认知误区

古有知行之辩, 而今有理论与实践之辩。教师在教科研论文写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是还原于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辩证中的认知魅惑。通常认为高校专家学者研究的是高精深的教育理论, 被封为“教育理论家”;而基层教师被认为是基于理论下的实践者, 多数被封为匠气十足的行动者, 而只有极少数能被封为“教育家”。所以就有了理论指导实践, 专家指导教师的上下位概念的常识性认知。我们无需论及这种常识的真理性程度, 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理论和实践有必然的分野吗?陶行知先生强调知行合一, 其实在基层教师的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上也不应说常识性分为实践性论文和专家教授的理论性论文, 长期的一种非制度非理性认知致使观念和行动上的偏差, 导致教师科研论文写作较少, 难以深入研究或揭示更深层次的教育规律问题。应当破除这种魅惑, 走向实践性理论升华提炼和理论实践性操作技术。

5.教师评价制度变革导向的深刻影响

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说法, 事实上当前所指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评审制度都有其基本价值取向。然而,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合理性制度设计下的漏洞和可能导向的不好的社会性行为反应。当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并不完全具备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之时, 在择优选择模式或逆向淘汰的社会基本行为法则下, 通过制度规章来激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被论文”是一种良好的制度愿望, 其所引发的是不合理的非理性下的理智或被称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那么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为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漏洞。当前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中的种种功利化或机会主义指导下的行为盲目有其深刻的制度设计的不足。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困境的出路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升教育有效性、实现教育的内涵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是基于此,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都极力在推动与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科研探索或提炼研究与实践成果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中的困境, 在从多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后,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组织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培训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有其固定的规范和要求, 通常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习培训, 是较难以在模仿中逐步自我培养起来的。不管是基于当前功利主义的论文写作还是基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思考来看, 组织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其一, 培训论文写作规范和技术;其二, 培训论文写作必然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相结合, 培养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思考、探索;其三, 通过专家向教师传授论文写作的经验和其进行自主探索发展的相关能力要求;其四, 要探索新的有效的培训模式, 提高相关培训的有效性。相关教师进修或教师培训部门或机构开设个性化指导课程, 让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基于自我教育教学反思基础上的积极进取来选择相关课程学习。

2.规范学术论文的评审制度

在无法完全破解制度问题之时, 我们更应该进行的是调整不合理价值取向的制度漏洞, 对制度设计的空间问题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 而不是为了某些留下可能性生存路径。当前, 中小学教师课题热、写论文热、发表论文热, 不只是因为中小学教师都具有进行教育研究的觉悟, 而更多地在于教育行政部门或权力部门的推动, 更直接在于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导向性作用。由此, 在文化和心理双方互相猜忌和功利性的追求下, 作为上层权力掌握者就不能仅仅是一个道德判断者和权力运用的利益裁决者, 而应是走向公平取向的制度规范与统一性要求。

3.设立科研副校长制度, 实现专家专项指导

写作是个体个性化的表述过程, 即使科研论文的严谨性有很多的科学要求在其中, 但也不能排斥这种个性化的过程。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的低效乃至无效的现象, 基层学校可以谋求与高校及区域教师进修学校合作, 引进专家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也即设立科研副校长来指导教师进行研究, 由专门的研究者担任。主要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 重在指导———以科研副校长来全程帮助教师, 定期对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指导, 在选题、规范化研究、论文写作技术技巧、论文发表、成果总结提炼升华和系统化的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其二, 重在合作———中小学教师申请开展研究谋求与作为科研副校长的高校专家进行合作研究, 将自己的研究纳入高校专家的研究范畴或是将专家作为研究顾问。这种专家专项指导方式, 有助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提升教师科研论文写作水平, 并获得长足发展。

4.引导教师自我提升科研写作能力

当然, 外力只在于提供可能性需要和规范性要求, 是一种社会性关系下的必然伦理或规范性现实, 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自我内在渴望和表达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鲍林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 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 但他也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如果一个教师有这样的意识、认知和行动, 那么就会事半功倍。另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教师善于去发现教育教学的问题, 并提供参考的思考方向, 让教师找到自我探索的路径, 发现其中的乐趣, 而不只是一种制度需要和被要求, 那么也必然会促使教师进行有效的研究。

5.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

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个性化发展水平差异性, 同时也基于多元化发展的理念认知,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和学者, 统一性的制度规范下我们也应给合理性的功利主义留下伸展的空间, 功利主义取向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但是对于学术造假及抄袭等作弊行为应实行一票否决制, 不为破坏社会既有的秩序或未来良性发展伦理秩序留下生存可能。破坏性开采和掠夺性意识显然比无效的庸俗行为更为可怕, 可以允许平庸, 但是不能允许投机取巧下的信任伦理破坏, 否则将使本身有良性发展空间的制度走向千疮百孔。

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时代中, 许多新生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种种问题, 关于中小学教师开展全体层面上的科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探索制度变革和完善的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在实现可能性中增加点分量。

参考文献

[1]宋戈.重视教育科研管理, 推动学校特色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2) :70.

[2]孙玉洁, 在互助中促动专业觉醒——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土化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269.

[3]韩忠月.中小学教师科研动力缺失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7) :84.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科研方法与写作 篇3

【关键词】 中职语文;渗透;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因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课堂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抓好感恩教育工作的重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社会责任感淡薄,处处事不关已

现在很多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很容易使独生子女变得自私唯我,所以遇事他们习惯上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是为别人着想。由于父母只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因而这样培养下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事事以自己为核心,情感冷漠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国家对贫困学生实行助学金扶持政策,让很多家境贫困学生能够回到课堂上课。然而,有些中职生对国家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发愤读书,甚至认为理所应当。常常无故旷课,逃学。

3.孝心减退

理所当然地索取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在校园里碰到教师,视而不见等等。

中华民族素有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面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通过熟读和精思,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和抒情散文精品,它们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有感情地多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人间真情。比如在《我很重要》这篇文章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段落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我就要求学生背诵,并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领悟到自己就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自己就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从而启迪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在口头表达中让学生思想升华

在学习语文教材里情感教育突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人物或主题等的真实想法及理由,然后同学评同学,让每个人畅所欲言,就在这种自己讲述和听人言论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发现自己内心思想的偏激或不当之处,很自然地让情感教育直抵灵魂深处。

比如在小说《项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重点讨论主要人物形象马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很自然地体会每一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思索人生。

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在“如果没有丢失项链,马蒂尔德的命运会怎样?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如果告诉路瓦栽夫人实情,又会如何?如果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买了一条假的项链给路瓦栽夫人行不行?这几个问题在文章中都没有被描述,因此没有固定答案,这很需要同学们的想象,并且这些想象的依据除了课文自身之外就是同学们的价值观,我很期待看到学生们之间坦诚相见、真诚互评、共同向上的情景。于是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并且在发表完观点后,其他同学可以评议。一开始有的学生还很羞涩,只是听一些胆大的同学说,后来也慢慢加入到渐渐激烈的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说:没有丢失项链,马蒂尔德的命运一样会过得悲惨。因为即使不丢失项链,她一定还会遇到其他事情。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不会告诉路瓦栽夫人,因为她爱面子”甚至有的学生突发奇想说:“我要是马蒂尔德,我就买一条假的项链给她,反正她也不知道”……同学们争论得热火朝天,到最后同学们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马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勇于负责的精神值得赞美和学习,不过对于她的爱慕虚荣的性格则保留了意见。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和辩论,学生不但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人物的精神也逐步渗人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内化为一种思想,一种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行动。我觉得这种教育形式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感受,主动反思,主动升华。

四、加强写作等训练,进行自我情感内省教育

现在中职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又复杂,他们除上网(有极大的负向影响)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内省。平时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可以摘抄喜欢的美文及写读后感,可以描写看到的美景,可以记叙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作文课上我也会要求学生写一些关于感恩的话题作文。例如:《××,我想对你说》的作文,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心中对父母的爱与感动,并由此想到以前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利用实践活动课,组织一些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一些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而又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话动课,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调查、采访、参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读书报告会、演讲、辨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审视态度,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桂海论丛,2008,(6).

[2]范開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卢勐.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9).

[4]于燕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成功(教育),2010,(08).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篇4

靖州县太阳坪中学

校长 黄俊文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1、教育科研的内涵

教育科研方法是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教育科研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探索,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教育改革的走向问题;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问题;小组模式的运行问题;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的问题;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在不断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进一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这也是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且解决的机制日益健全。关协、政府投入。电话、档案袋、农民工学校等。班级管理的逐渐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风格的逐渐形成等。

第二: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方法。为何会有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分?方法是关键。如有些老师,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逐渐退出教学一线。如课改,成功的较少,失败的较多。其原因就在于方法不对,条件不成熟,路子走错了,有的是死板硬套,我县许多学校的课改都是照搬许市模式。

第三:教育科研的成果是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如杨初春《快速作文法》、许市五环教学法、卢仲衡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老师们成功的教学经验等。

第四:教育科研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科研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践中家用加以研究,形成经验,最后又用于指导教育科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只有和实际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会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2:教育科研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变革自身的需要。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文明是同步的。我国涌现出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家,多次教育变革,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以及后来的复古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从私塾到大学,从科举到高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到自主合作研究的新课改模式,每一次变革无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二、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历来都认为“学高为师”,从而降低了教师的专业文化要求,不像律师,医生那样具有极强的专业要求,这与现在“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符合。教育研究是让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第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需要。社会在变化,人们的质量观在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在改变。教育工作既复杂又丰富,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对得起良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古人提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但我们至少应该尽职尽责。

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科研坚持“育人”的思想,研究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其过程和结果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为了研究毒品和早恋的危害,就不能创造学生吸毒和早恋的情景。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重理论的指导和提升。有些还要把诸多学科联系起来。

第三、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借鉴,自主创新,具有自我特色。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

第一、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活动和专业科研工作者不同。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相联,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过程就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边实践边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在教师与同伴、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达到超越自我,弥补不足的作用,所谓旁观者清。第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课题不是自己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选择的课题。中小学教师必须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反思、积极的探索,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讲,三步曲:发现问题(关键)——思考加工(难点)——实践验证(结果)。

比如,教师要学生写日记的做法的现状调查,有哪些弊端?怎么改?有什么理论依据?你的操作过程怎样?有什么收获?

再比如,传统的教师备课现状?有何利弊?怎么改进?理论依据?实行情况?

还有,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导学案的写作问题,引导学生做实验的问题,阳光体育的问题,劳动技能教育的问题,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等等。

第三、如何提炼教育科研课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以教师观察或感受到的教育问题为研究起点的,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些不明确、含糊、不适当的问题,就不宜于研究。严把教育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教师就应在分析、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体验。

1、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当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头疼的是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却不适于研究。

a.问题繁多。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如“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和“创新能力”是很宽泛的概念,难以把握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靖州县素质教育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研究”其研究难度超出教师的能力范畴。

b.问题狭窄。即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由于受视野和经验所限,所选问题只是反映某个现象或在教育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他虽是事实,但可以直接解决,也可以做经验之谈,大不能作为教育科研问题。如“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语文教学中的表扬艺术”。

C.问题模糊。即问题的主攻目标不明确,问题研究具体要解决什么以及如何解决不清楚。表现为:一是问题中的变量单一。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模糊的问题,只显示一个变量,使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如“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或“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语文素养”,都只有一个变量,到底从哪个方面来形成“良好习惯”,来养成“语文素养”,让人难以确定。二是问题中的变量过多。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使教师产生模糊认识,无法开展研究。如“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英语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他们既是问题宽泛,也是变量过多,“教学改革”、“学生发展”、“英语教学”、“学生个性”等都包含很多变量。问题中包含过多的变量,会造成研究目标离散,难以形成有有效的研究成果。

d.问题平淡。即问题老套,价值不高,若再研究,应该寻找新的研究角色。如“学校团队工作研究”,若只讲日常团队活动,肯定缺乏新意,不妨使之与小组管理模式、阳光体育活动、评价机制的创新联系起来,则不缺乏新意。

2、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缩小,即把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于把握的程度。一是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二是举绩研究问题的核心。如“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如改为“靖州县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围就小多了。且“校园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因素很多,有看得见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也有看不见得东西,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校风、教风、学风等,教师无法深入研究这样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还可以把题目缩小为“靖州县农村中学教师业余生活调查研究”或“靖州县农村中学环境文化建设调查研究”等,这就要根据教育实际需要,对问题本身的范围进行界定。

b.拓展。即把狭窄的现实问题扩充、丰富。如“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勇敢站起来”,“勇敢站起来”是个现象,研究的意义不大,“勇敢的站起来”需要丰富和扩充,可改为“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更自信”,相对而言,其研究意义增大了。这种扩展要么是扩大研究对象范围,要么是丰富研究对象内涵,“自信”比“站起来”的内涵大多了。另外,我们可以把问题普遍化,使其研究意义加大。如“语文教学中的表扬艺术”,改为“初中教学的表扬艺术”更好。再则,对教师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普遍性丰富,使其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如“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这是个别的具体问题,要从这个问题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扩展和丰富,可改为“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研究”。这种扩展要从教育现象中概括出本质因素,通过对个别现象由表及里、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提炼,是一种思维的拓展。

c.分析。对于模糊、复杂的问题,要通过分析,使其范围集中,研究任务明确,研究重点突出,一是分解问题。即把一个复杂的就问题按照内在的联系,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从而在具体化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如“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非智力因素”是个复杂要素,目标不太清楚,教师可将研究问题分解为“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意志培养”,“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良好性格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等子课题,然后选择一点研究,或分阶段逐一研究。二是分析因果。模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问题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果关系复杂,教师无法把握问题关键。因此要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如上海某校的“成功教育研究”课题,其研究的起点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后来,通过因果原因分析发现,学习困难就在于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成果的乐趣。因果分析能过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本,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独特的思路。

d.转换。即对平淡的问题推陈出新,从新颖的角度形成研究课题。一是“问题新”。即研究的问题有原创性。二是“方法新”。变换研究方法。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可从方法上转换,提炼为“某某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的运用很容易产生成果。三是角度新。即从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如生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我县环境治理、农药使用问题,历史老师可以关注以下人文资源开发问题,语文、音乐老师对我县的少数民族的习俗问题等。四十效果新。若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如“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成因与对策”,这个问题交平淡,但是有些老师对网络运用把握得当,反而通过多媒体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效果较好。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体例样式

一是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如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研究报告等。这都是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研究。格式要规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是以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以查阅文献为主。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科学制度的演变等。

三是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细聊撰写的论文。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如班主任转化后晋升的经验总结报告,既包含自己的实践经验,又有文献中的东西。

2.具体步骤

一是确定题目。新颖(“后进生wmc教育实践与研究”,“给学生一张人生通行证”);宜小(如“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可改为“某某教研组管理初探”);准确(如“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试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初中生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

二是拟定提纲。首先要安排好全文的布局。如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展开等,是论文各部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推论符合逻辑。其次要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基本材料、辅助草料、参考文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要安排好论文的篇幅(一般4000字到8000字),做到详略得当。三是论文写作。首先要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其次要注意论调、论据、论证的逻辑性。最后要注意数据统计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结合、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有机结合。

四是推敲修改。自己改、别人改、集体改。注意专业术语和语言规范。

3.养成习惯。一是细观察常反思;二是多读书常练笔;三是用实践写案例(标题、正文、附录、评析等)。

4.论文六要六忌。标题要精当准确,忌俗套冗长;立意要新颖别致,忌抄袭沿用;主题要凝练集中,忌空泛模糊;立论要详实得当,忌东拼西凑;实践要便于操作,忌面大失控;总结要详实规范,忌空洞无物。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提纲)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

a.教育科研是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为教学服务

b.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方法 c.教育科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教育科研的意义

a.教育研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变革自身的需求。

b.教育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c.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a.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 1.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特殊性 2.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思考加工——实践验证 3.如何提炼监狱科研课题 a.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

问题宽泛;问题狭窄;问题模糊;问题平淡。b.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 缩小;拓展;分析;转换。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体例样式:常见三种

2.具体步骤:一是确定题目(新颖准确);二是拟定提纲;三是论文写作;四是推敲修改。

3.养成习惯:一是细观察常反思;二是多读书勤练笔;三是勇实践写个案。

4.论文六要六忌:标题要精当准确,忌俗套冗长;立意要新颖别致,忌抄袭沿用;主题要凝练集中,忌空泛模糊;立论要详实得当,忌东拼西凑;实践要便于操作,忌面大失控;总结要详实规范,忌空洞无物。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范文 篇5

1-5 BDCBA6-10 ADCCB

二、多选

1、ABC2、ABC3、ABCD4、ABCD5、ACD6、CD7、ABCD8、ABC9、ABC10、AC

三、简答题

1、科研课题:一般是指以探索发现或应用开发为目标,以解决某种科学技术问题为目的,拥有某部门或团体的科研或开发资金支出,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2、学术会议:是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内或某一专题中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场所,从而使参会者得到集体讨论、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以期共同提高的机会。

3、科研论文: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应用开发中的科研探索、社会调查以及技术开发等论文的统称,是反映和传递科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记录人类科学进步的历史性文件,是科学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4、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专有权,亦即基于其智力创造性活动的成果所产生的权利。

四、简答题

1、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问题→筛选→立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调查分析→积累→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找出新问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进行的,其中各个联系的阶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2、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特点:

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有研究性方案设计和实验性方案设计两种类型。研究性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理论探索、模拟分析、技术测试等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实验性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3、科研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4、撰写两高原则:

1、必须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必须取得高水平的写作技能。

5、投稿前需要哪些准备:

1、题目有创意

2、主题要鲜明

3、论据应核实

4、论文须定位。

五、论述题

科学研究创造学术价值,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要提高工作成绩,必须将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首先,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和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迅速掌握最新技术,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以更好的应对挑战。因此,必须学习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多观察,勤总结。一方面,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注意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吸纳,对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其次,要掌握论文的写作技能。建设工程技术是与研究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只有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在工作中加快工作进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或发明,必须以相应的结题报告或设计方案表述出来,需要以正规的形式发表或记载。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论文写作能力。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篇6

——读《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有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在这个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强大起来,才能够不受欺负。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靠的是广大的科研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迅速掌握最新技术,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面临的挑战。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本书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结合科研实际,重点论述了科学与科研的概念、科研方法实践、论文写作方略、论文投稿与发表等。通过典型科研与论文写作示例,分析科研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论文撰写方略,归纳、提炼具有科研与论文撰写指导意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我的学习和实践科研方法提供了参考。在此,我着重谈一下关于论文写作的体会。

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最终产物,也是科研研究的集中表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即交谈辞章或者交流思想。而今天,论文通常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总之论文是科研的结晶和成果。

如何写好论文呢?首先是论文题目,一定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论文的题目是科研信息的集中点,要准确的反映文章的内容,同时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信息,所以必须做到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及醒目。其次是选题要准确。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论文的写作也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之一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万事开头难,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符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会让自己有热情的题目。题目要适中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要切实可行,综合考虑各方面客观条件。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探究过但是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题目确定以后,就要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研究思路一定要清晰。不管是写什么文章都要有一个思路,这是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题开展论述。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观点要鲜明,可以奇思妙想但不可胡思乱想,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话总结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亮,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间,切忌论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论据要充分,论文论文,重在论证。论文不需要像教科书一样面面俱到,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将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我们可以采取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找准自己的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你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合理的借鉴和引用他人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在论证的时候,当看到几个相似的观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得出它们的规律,那就是自己的观点;详略得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篇幅不在长短,有新意就行。

一篇科技论文一般包括四大部分:引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及结论。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一定要语言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实验部分是整个实验室怎么做的,要详细如实说明,以便于别人重复我们的实验结果。结果与讨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主要是根据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是表达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因此,要写这一部分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论点是明确新颖、深刻、严肃的。论点不管是否需要论证,都必须是可以论证的。第二、论点必须有材料的支撑,必须有可用来证明使其成立的材料,即充足的各种证明机理或者实验原理的表征实验数据。第三、论证逻辑要严密,合乎逻辑。结论是论文全文的总结,总体的结论,是全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所以,结论要完整、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不能自鸣得意或者借故贬低他人;语言应该简洁,干净利落。

最后,要写好英文科技论文,大量阅读精品外文科技论文是必不可少。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篇7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掌握一定专业知识、技术和理论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 在实际的工作中, 将这些知识、技术、理论运用进去, 培养出具有社会效益的群体。他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包括科学技术人员、经济科学研究者、农业技术人员, 工业技术人员、教育工作研究人员、文艺工作人员、经济技术人员等众多系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总体来说就是对以上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学历的工作人员进行在岗的针对性培训, 但是至今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补充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培养其创新发展的能力, 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由于针对特殊的人群,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是不同的, 它主要增强的是学员的学力水平, 而非学历水平。首先,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是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学校学习, 而是由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 不能颁发学历证书, 却可以颁发各种技能资格证书。其次, 这种继续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 它通常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相联系。再者,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最后, 这种继续教育是伴随终生的, 但是它不是全民性的, 而是针对各类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1、积极主动性不强。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 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 但是, 要全面落实却存在着重重障碍, 有些单位根本不愿意给职工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另外也不排除单位职工自己拒绝学习的机会。总之, 工学矛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2、继续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

近些年来, 继续教育的课程虽然增加了一些公共科目, 例如《WTO相关知识》、《高新科技知识》等, 但是, 这大都是停留于形式层面而已, 有的单位不能贯彻实施, 有的学员认为这些公共科目没有学习必要, 还有的学员认为太难懂了, 根本学不会。这些继续教育课程仅仅局限于拓宽知识面, 蜻蜓点水般地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 根本没有针对性。

3、继续教育理念滞后

有些单位单纯地以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是办个辅导班, 组织技术人员上几堂课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 继续教育的实施也要贯彻国家提倡的观念,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它要求继续教育要以技术人员为本, 征求职工的发展意见和需求, 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终身性教育。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科学方法

1、设计安排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安排不能全凭经验的指导, 一定要联系实际, 以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仔细对学员的知识、技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 以更好地契合学员需求, 制定正确的适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目标、评价标准的方案。

首先, 继续教育的主管人员, 要对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 了解他们自身发展需求。其次, 对组织内部进行调查分析, 确定组织内环境、人文、资源的需求。最后, 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调查, 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需要具有什么技能素养的人才。

前面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已经为设计安排教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 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每天, 甚至是每分每秒,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都伴随着知识的大量涌现, 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必须要进行及时更新, 尤其是航天领域、计算机领域、军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海洋开发领域、纳米技术等知识更新速度非常迅速的领域。因此, 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课程安排要紧紧针对各个领域的不同需求, 才能更好地满足学员、单位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其次, 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的竞争, 归根到底也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所以在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安排中, 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教育创新

以人为本, 以学员为本。在当今注重人的发展的背景下,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仅要体现单位、国家、社会的利益追求, 更要倾听学员的自身诉求, 充分了解适应满足学员的个人发展空间。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一定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坚持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 建设学习型的社会。

在管理体制中实施科学的管理的方法。政府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 使继续教育资源, 包括师资、场地、资金等尽可能集中化使用,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政府应该对民间的私人教育机构加强规划和整治。在它们当中很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例如有的机构师资水平并不高, 主要靠收取高额费用帮助学员制造假证书;还有的培训机构设置层层的中介人员, 四处招生, 学员只能在中介那里缴费报班学习。这样, 学员不仅学不到专业技术知识, 更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所以, 政府最好建立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另外, 单位可以出台一些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 包括学员管理、考务管理、培训效果管理等系列化规章, 严格监控学员接受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才能使科学、规范地展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继续教育

网络技术日益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育也不例外。网络既是教育的工具, 又是教育资源、教育环境, 在网络平台的培训中, 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 既能接受最新的知识, 又能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 可以解决部分传统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继续教育成本高、组织管理难度大、师资水平不足等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的网上学习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 如视频动画教学、师生在线交流等方式。例如在“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 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发挥自己的效用, 利用网络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将网络平台作为灾后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大本营”, 利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培训了三万名左右专业技术人员, 为灾区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活到老, 学到老。”, 我国也有古语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占我们所有知识的20%, 而剩余的80%是通过工作后在社会中学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聆听专家的授课, 不仅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能通过专家的讲解, 领悟内化知识, 得到新的灵感, 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同时,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要求完成培训三百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 而继续教育可以承担大部分的任务量。经过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的职工, 可以拓展知识, 开阔眼界, 培养思维, 他们得到的不仅是“鱼”, 更是“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他们可以使用新的设备、创新已有的技术, 为单位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并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篇8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全面贯彻党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政府、行业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齐心协力,积极探索了各种有效措施。国家科研院所聚集众多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在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和转化创新成果外,科研院所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网络联系,在做好员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活动,为全社会知识流动和技能增长做出贡献,将大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如何发挥科研院所继续教育功能?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一、继续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独特作用

继续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独特作用体现为继续教育可以密切国家创新体现各创新单元的联系,可以促进全社会技能和知识的持续增长,可以保障创新知识流动与传播。

从国家创新体系来看,各创新单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使命。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是面向企业和全社会的知识和人才源头,肩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完成者。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加强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继续教育合作,将促进企业快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密切各创新单元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创新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

创新知识的顺畅流动与有序传播,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在创新过程中,知识流通是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所在。将最先进、最适用、最有价值的创新知识迅速而灵活地融入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网络,可以促进创新知识流通,使受教育者及其组织的技能得到提升、绩效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使创新知识转化为蕴藏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继续教育供应的能力建设,提高继续教育供应者在知识加工、流通与传播等方面的水平,才能最终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撑。

在我国,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聚集众多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它们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储备。当前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新型劳动力。发挥科研院所的继续教育功能,使蕴藏在科研院所的知识、人才储备转化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技能和才干,无疑将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二、中国科学院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的实践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肩负着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历史使命。我院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的同时,大力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联合合作,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院继续教育工作除服务全院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外,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向企业和社会的扩散,确保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

我院近年来坚持举办以新技能、新方法为特色的专项技术培训班。专项技术培训定位为专业性、高层次、高技术的技能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实际操作和素质提升,提升相关技术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满足高水平先进研究工作的发展需要。虽然这些专项技术培训班主要面向自身人员培训需要,但各培训班在开班前均在全院相关研究所及院外相关科研单位、高校、高技术企业中进行广泛宣传,吸引院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技人员报名参加。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自2004年以来,每年举办“中科院光学设计短期培训班”。该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和现代光物理学专业技术研究所。随着光学设计原理的应用不断发展,特别是与计算机结合后,高级光学仪器和光学元器件研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很多从事光学设计的科技人员尚缺乏系统培训,对国际技术进展了解不多,急需接受光学设计领域的高层次培训。上海光机所充分发挥在光学领域的深厚学术底蕴,组织精干力量开展高技术技能培训,满足了社会需求。该培训班由著名光学专家领衔讲授光学设计新知识,并结合研究实践编写培训班专门教材。培训班开班前,上海光机所广泛宣传,将印制的宣传资料寄送到中国科学院兄弟院所、原航天工业部和原兵器工业部所属研究机构、有关大学和高技术企业等单位,还利用全国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等机会发放宣传资料。许多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对此积极回应,来自浙江舜宇光学(集团)公司、中科院光电所、国防科技大学、中科电子集团、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08所等单位的所外学员和该所受训学员一起参加了培训班。学员们通过学习,提高了光学设计理论水平,学到了先进设计理念和思路,还到该所实验室和工厂进行观摩,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自2000年以来,先后举办多期“山地灾害基础知识及其防治”系列培训班,受训学员1000多人次。该所是面向我国山区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需求,立足长江上游和青藏高原,以山地表层系统为核心,在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山地环境退化、山地灾害防治与环境保育技术示范、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主攻学科方向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接受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既有专家学者,也有县级国土、司法、水利、城建、农业、科技和气象等部门以及乡级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各期培训以课堂授课与野外实习为主,学员以听课与自学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大会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接受培训。该所专家精心准备,编写和印刷教材《山地灾害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山地灾害社会调查问卷》,制作讲课用的幻灯片和多媒体讲稿,并准备了《防御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VCD。培训班为地方建立群测群防防灾减灾体系做出了贡献,很多学员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在每年资助举办10多期专项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专项技术培训

的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着手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和开发高技术培训品牌项目,努力把知识创新工程中涌现的高新技术、创新技能和先进知识,迅速地传播到企业和社会,为实现科学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三、完善科研院所继续教育社会功能的政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术积累、人才优势和培训设施优势,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高层次、高水平技术培训探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满足了外界日益增长的高技术培训需求。但培训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不足,如:要求参加培训的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预定的培训计划,中国科学院兼职培训师资无法予以满足;培训周期较长,很多外地学员因“工学矛盾”无法参加;目前的培训内容较为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出菜单式课程模块。为切实开发科研院所中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所蕴藏的继续教育资源,我们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科研院所继续教育社会功能,推动全社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做出新贡献。

(一)明确科研院所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职责

随着社会各界逐步提高对继续教育作用的认识,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和选题指导日趋紧迫。各省市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都明确提出要发挥继续教育基地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行业、企业的优势,为各类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整体配套的培训网络。当前,企业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很少开展面向同行业企业的培训活动;高等院校因近年来持续扩招的教学压力,较少开发高新技术培训项目。为弥补企业和高校培育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专业人才方面的不足,要重点研究如何发挥科研机构的既有优势,努力把他们打造成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和公众信誉度高的继续教育基地,实现创新知识在全社会的快速流动。

政府主管部门应为科研院所开展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平等机会。建议正在起草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应明确科研院所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职责和定位,逐步建立起有效整合企业培训需求、科研院所培训能力和政府宏观协调指导的工作机制。要从促进全社会继续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出发,通过举办培训班、接收培训实习、现场观摩、对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科研院所充分挖掘其继续教育潜力,推进创新成果、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向企业和社会的扩散。

(二)面向自主创新社会需求,促进新兴行业资格认证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国外大多数国家的作法是由专业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组织与管理行业考试、认证和评审事务,政府进行宏观指导、管理、监督和检查。我国虽然已经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但从职业资格证书的涵盖范围和整个管理体系上看,还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特别是在新兴行业(如高技术行业和高端服务业)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传统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么缺失,要么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这些行业从业人员核心技能的提升,也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丰富,是知识创新一技术创新一高技术产业化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院所结合自身优势,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培训需求,可以促进新兴行业资格认证培训体系建设。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主动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在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建立新兴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示范性项目,为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技术行业劳动力做出直接贡献。另一方面,要吸收科研院所参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在政府和行业有关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科研院所结合自身优势,可以为制定行业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培训规范和考核标准提供先进、客观和中立的技术支持。

(三)整合资源,精心筹划,加强品牌项目的培育与经营

科研院所在学术积累、人才、基础设施、优势项目等方面各有特色,应整合他们蕴藏的培训资源,共同为提高全社会技能发挥协同作用。如中国科学院有近百个研究所,只有通过院级层次的筹划和协调,实施整合培训资源、重组培训内容和培育品牌培训项目的大战略,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向社会提供高水平、高层次培训项目的战略目标。

要制定品牌培训项目建设规划。各品牌项目建设单位(研究所)要在兼顾研究所内技術人员培训和社会培训的基础上,明确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和教材编写等工作任务,聘请一线科研骨干作为培训班兼职教授,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责任和培训技能,稳步提高培训实效。要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聘请企业、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授课和进行指导,拓宽学员创新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立优惠政策,支持科研院所发挥继续教育社会功能

上一篇:写员工转正述职报告下一篇:读伟大的茶花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