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通用8篇)
国际金融课程 篇1
公选课课程设计-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课程感受
经过十四周的学习,国际金融课程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课程学习时间较短,但还是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回想当时我国际金融为公选课是有两个重要原因的。虽然我读工科,可是我们的生活处处跟经济有关。有一段时间,我在外面一家电信公司实习,了解到公司产品的营销策略以及产品的最低报价,后来跟一家超市合作销售,但由于资金的问题,实施过程遇到很多的麻烦。从这段经历了解到银行金融交易行业的重要性,从此对经济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了。我家住在开发区,周边很多家庭由于政府征地而一夜暴富,都有好几百万征地补偿金。由此,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也有这样一笔钱,对于我们这些农民家庭,将土地换成金钱,没有耕地,父母就相当失业了,假如不好好利用的话,也很难保证以后的生活,我是否终究能处理妥当?虽然他们手上有好几百万可由于没有金融知识,只好把钱存到银行,再通过利率带来一点点收益。可我认为中国大陆物价不断猛涨,现在手里的一百万能买到的东西,可以后就未必能买到了。这就是中国人民币相对外汇来讲是升值,可是对境内来讲可以说贬值了。所以,我选择了这门国际金融公选课。
之前我看过一些关于金融管理、经济学的书籍,里面有很多专有名词,读起来有点闷,所以我以为这门课程也是沉闷的。可是我们被老师的旁征博引的讲课方式吸引了,还有就是摆脱PPT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直接在黑板板书,课堂互动,这样使得课堂生动起来。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之前对金融没怎样认识,现在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说说这段时间我们学习的内容以及个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1.人民币的定义和汇率;2.外汇及外汇市场;3.远程外汇交易;4.套利和套汇;5.期货及其期货功能;6.期权。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利用相关的知识解析到中国某些经济现象。现在有很多外资公司撤资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方,由于在中国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外企不得不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地方。其中,廉价劳动力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假如美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生产,需要在中国购买原材料,本来100美元可以买到的东西,由于人民币升值了,相对来说,美元贬值了,那么美国公司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美金,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的升高。或者这间公司可以跟银行签一份远期外汇合约,尽量减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可外资公司考虑成本严重升高的问题,从而撤资中国大陆。
还有就是汇率中国的进出口比例问题。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1.76美元。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肯定好卖,从而刺激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50美元。高价商品肯定不好销,必将打击该商品的出口。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制约商品对中国的进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进口。
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如此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大陆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经济的波动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国际金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关于国家经济与国际经济情况,而经济的发展情况会影响产业结构,这对我们毕业将要选择哪个行业领域有着重要指引作用。同时了解金融知识,以后投资或理财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国际金融课程 篇2
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国际金融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入WTO以来,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加快, 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在此时代背景下, 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2001年9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 中指出, 对于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三年内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占所开课程的5%-10%。为此, 国内很多高等院校, 尤其是财经类院校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建设, 并纷纷将其列入双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批试点课程。
二、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 由课程自身特点所决定。
作为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 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同时实现一国的内外部均衡。在理论方面, 我国的国际金融学科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移植性, 因为很多内容都是在借鉴和参考西方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许多理论观点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并不断更新、消化和吸收;在实务方面, 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很多国际金融专业实践都需要用外语来操作, 熟练使用外语工具是完成实务操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因此,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外语工具, 才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2. 当今时代的要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金融创新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时代的发展要求国际金融教学必须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经济活动, 因为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品种总是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着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然而, 国内现有的教材普遍内容陈旧, 更新速度慢, 没有及时将最前沿的新内容补充进来, 而欧美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更新速度较快。但目前国内欧美教材中译本的固有缺陷也使其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使用欧美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目前, 我国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的涉外活动越来越多, 对复合型金融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 目前我国金融界最缺乏的就是既能熟练操作国际经贸金融实务, 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金融人才。针对这一现实, 在教学中必须对以单纯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将外语 (主要指英语) 工具贯穿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将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好地为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双语教学则是一门包含了诸多学问的高深艺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用双语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工作, 同时还要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这就对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及其专业背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要兼顾专业和外语两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 英语教师虽然发音纯正, 英语水平很高, 但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能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所以无法胜任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而专业课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扎实, 但他们的英语水平往往不达标,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训练。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教育体系, 现实的困境使得我国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2.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除了掌握前期的相关专业知识外, 学生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 才能保证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英语, 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同一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距很大。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也不能与中文教材相比。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双语课不但不能起到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 还会降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阅读原版教材和相关文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因此, 学生的英语能力问题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
3. 缺乏统一合适的双语课教材。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教材供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使用, 各高校有的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有的选用自编教材。原版教材更新速度较快, 能使学生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理论,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符合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且英语表达原汁原味, 但缺陷是价格较贵, 且教学计划和内容与中国国情结合不够紧密。自编教材往往更适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教学状况, 能弥补原版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但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出国培训或专门的写作训练, 有些教材内容甚至是通过“金山快译”等翻译软件翻译成英语的, 这样的“汉化英语”不仅不地道, 而且还容易出现一些语病和歧义。
4. 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 本课程授课方法单调,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上课并采用“英译汉”的单一教学方法, 将双语课上成了专业外语课。这不但偏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 课程考核太注重期末考核, 而忽视了平时考核。
四、对策建议
1. 大力开展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 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如提高双语教学学时的系数, 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评优方面进行适当倾斜, 以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外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第二, 直接从国内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重点院校或从国外高校引进人才, 通过人才的带动效应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第三, 组织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轮流出国进修和深造, 或聘请国外专家对校内双语课教师进行英语培训, 以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
2. 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适时开展双语教学。
各相关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如通过组织学生收看、收听英语节目和广播, 开展英语演讲、朗诵比赛, 组织英语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 学校广播站加强英语广播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水平。另外, 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而言, 国际金融双语课比较适合大三、大四的财经类本科生, 因为此时很多人都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 英语水平较入学时有了很大提高, 而且高年级学生已经修完了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基础课, 这些为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双语课教材研发和教学实践。
优质的双语教材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原版教材虽然优势明显, 但并非完全适合中国学生, 本土优秀的双语教材是较好选择, 能有效反映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对外金融发展状况, 且其思路、架构、语言都让学生倍感熟悉和亲切, 减少双语课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为加强本土双语教材建设, 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并配备一支具有较强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进行教材研发和双语课教学实践。
4.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别可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 对英语成绩较好的班级可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另外, 针对不同的内容, 也应有选择地确定中英文授课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引导式教学为主,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例如, 可以采用国外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presentation方式, 即小组讨论并派代表上台发言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增加提问, 举行课堂辩论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要改变仅注重期末考核的传统考核方式, 加大平时考核所占比重, 平时考核应占70%, 期末考核仅占30%。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对平时积极用英语回答问题或提出新见解的学生可考虑加分。期末考试试卷采用全英文的形式。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探讨 篇3
问题着手,提出了改进高职高专国际金融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1 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1 较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
国际金融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包括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国际结算、国际货币体系等知识。除了涵盖金融经济知识,还涉及会计、数理统计等知识,除了与金融密切相关的外汇与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危机等知识外,还有国际收支的分析、国际结算工具的应用等。因此,学习国际金融课程,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经济基础外,对会计、数学、统计等知识都要有较好的掌握。
1.2 理论与实践并重
国际金融课理论性强,如内外均衡理论、政策搭配选择、外汇决定理论、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等,这些知识不仅抽象,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另一方面,国际金融课中的外汇买卖、资金业务、国际结算等内容,实践操作性也很强,金融企业希望学生对这些业务能够操作自如,处理娴熟,从而快速成为业务精英,因此,国际金融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
1.3 知识更新快
与其他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相比,国际金融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其教学内容也应体现其理论的发展变化。如欧元区的成立,使欧洲十多个国家的货币退出流通市场,十多种曾与欧元区居民的经济金融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欧元成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唯一法定货币;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则暴露了当前国际金融理论的缺陷。可以说,此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际金融理论的危机,它对已有的国际储备理论、外汇管制理论、金融监管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有关国际金融的内容都构成了冲击,这必将推动国际金融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1.4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课程较难
与公司理财等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对国际金融课有较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与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联系紧密,国内外的财经杂志和媒体都经常报道与国际金融有关的新闻事件;比如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什么会迅速从金融行业蔓延至实体经济,从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又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对此都兴趣盎然。另一方面是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国旅游和留学人数的增加,国际金融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多联系,因此学生迫切希望了解与国际金融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该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和众多拗口的专业术语又往往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望而却步,对其后续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例如,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政策选择、汇率决定等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时都表示难以消化。
2 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不适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国际金融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都与本科教材雷同,同时有片面追求名牌大学教材的倾向。这类教材强调理论的完备性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但内容过于抽象,对于大专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实践部分内容太少,学习和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2.2 课程设置类似本科院校,缺乏高职特色
与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不同,高职高专院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原则,应用于实践是其人才培养的使命。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课程设置上应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和行业适用性。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构建上模仿本科院校,侧重理论性较强的综合课程。
2.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训方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职业岗位能力,强调的是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金融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甚远,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因此,在国际金融的教学中,增加实践实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的教学忽视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殊情况,教学没有跟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密切结合,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改进高职高专国际金融教学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3.1 选用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高职高专的国际金融教材较少,而且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缺乏针对性、适用性。笔者所在学校精心挑选了一本标有“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教材,但是教材跟本科教材差别不大,强调理论,而且低级错误和排版错误也不少,如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贷写法与会计常规相违背,国际结算内容这章则理论太多,而且各类票据的图案跟实际差别较大等,这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耐性与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受挫。因此,笔者希望国家能加大力度编设真正具有高职高专特色、适合高职高专的国际金融教材。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功能性,并注重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来设置课程。
3.2 用通俗的语言讲解
国际金融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里面涉及的很多理论即使是金融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触类旁通,还有很多拗口的专业名词,所以即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但也会被里面复杂的知识体系弄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强,因此只要能让其理解某个知识点就可以了,所以用通俗的、口语化的语言讲述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在讲国际收支时,可以这样形容国际收支,就好比一个人欲在当今社会生活,就必须挣钱,也必须为其购买的东西付钱,发生收入和支出,而国际收支就是一国从外国挣的钱与支付给外国的钱的差额。收大于支,则为顺差;入不敷出,则为逆差。endprint
3.3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国际金融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国际金融中一些看似复杂、难以理解的原理,在实践操作中其实比较简单,比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炒汇等,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述如何编制收支平衡表,什么是汇率,汇率变化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判断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由于这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容易听得一头雾水,而且会认为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然而,通过在金融实验室进行外汇交易模拟实训,学生可以很快地了解到汇率的变化,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样学习起来不仅直观,而且易于掌握。笔者所在学校在开设《国际金融》课的同时开设了《外汇交易模拟实训》,拥有设备配套齐全的大型金融实验室,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外汇交易,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相关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3.4 引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作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如果一味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不仅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也累,因此教师不防调整一下教学方式,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大专学生对于话题讨论、参与式教学都能积极发言。例如国际融资一章基本全是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教师可以在讲授完基本的概念理论,学生初步接受之后,引入案例讨论。由教师搜集业务经营范围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对外融资的多个企业,让学生组成讨论组,扮成企业管理者,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并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差别和选择理由,最后由教师做客观的点评与总结。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3.5 完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高职院校能否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人才,另一方面可聘请一些具有行业经验的优秀人员担任实践教师,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实现更好的结合。
3.6 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国际金融是时代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扩展知识面,拓宽视野,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国际金融领域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将得到不断创新,因此,需要教师持续自主地学习,紧密跟进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最新进展,用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将最新理论与知识传达给学生,不断扩充、更新、完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晴,刘立平.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55.
[2]殷新红.对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论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36.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篇4
物流1134班 张琳茹 学号:2111416 通过近段时间我对国际金融学的学习,我对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知,做出以下阐述。金融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与经济有关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在银行,在企业还是金融规划,都离不开金融学。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金融学的基本内容。
一、金融学的含义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家庭或个人、各类经济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货币,都要同金融打交道;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计价,任何购买都要用货币来支付;人们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有各种经济关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报刊、电视、电台每天都要报道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借贷利率等各种金融信息。总之,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里,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国际金融、金融稳定与发展等金融学所包括的基本范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范畴的学科。因此,只有通过学习金融学,才能掌握、理解和分析研究这些重要的金融范畴。
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简言之,金融学就是对货币的管理。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这就决定了从哪里获取货币以及我们用它来做什么。明显的,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类职业、学科以及来说,金融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银行家、会计师、金融规划师还是其他许多人,他们每天都是在利用金融概念谋生。很难想象出有什么职业是和金融概念无关的,工作就要有价值的体现,而价值则是由货币来体现的,与货币有关就一定离不开金融概念。即使是一位艺术家,也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并为之估计出现金价值,这就离不开金融概念。
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 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二、学习金融学的必要性
1.金融学所研究的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各类经济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货币金融,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计价,任何购买都要用货币来支付;人们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有各种经济关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报刊、电视、电台每天都要报道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借贷利率等各种金融信息。总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里,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国际金融等金融学所包括的基本范畴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范畴的学科。因此,只有通过学习金融学,才能掌握、理解和研究这些重要的金融范畴。
2.现实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
如何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尤其在改革开 放的转轨时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时接触的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范畴,也会产生好多问题。有许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人们,把握不准怎样看待才是正确的,怎样看待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通过金融学的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把握金融运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才能找到科学认识和探索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研究并解决我国现实中的诸多经济和金融问题。
3.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由于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因素已经渗透于现代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门其他经济学科的课程中都会涉及到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都与金融学的理论相关联,例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管理学等,学好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对于学习这些经济类课程大有帮助。
三、我眼中的金融学,作为商学中显学的地位在近年来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中日益提高,无论是了解亦或是不了解这一行的朋友,一听到“金融”二字都会兴奋不已,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与财富、声誉最为靠近的一门学科,各式各样金融评论员在媒体上的狂轰乱炸更是将这种看法带入极致。我认为这种想法过于片面。通常国外所指金融学包括资产定价和公司财务两块内容,前者的研究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后者则与会计学专业的研究非常接近。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财政干部要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规律,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国际金融学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认真学习国际金融学知识,提高特别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小处思考,我认为学习国际金融知识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扫盲。学习国际金融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你生活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你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你是否知道,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是欧元?什么是金融危机?什么是股票?人民币为什么要升值?在学习了国际金融后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是明智。学习国际金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 篇5
[摘要]:沃尔玛进入中国十几年来,虽然其相对保守的经营风格使其并没有取得与美国本土相似的增长速度,但是凭借其强大的财力支持,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多年的中国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沃尔玛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迅速走强,抢夺内资零售业市场份额已有一定的趋势。在当今世界众多大型零售企业中心,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额一直稳居第一。沃尔玛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其营销战略。论文对沃尔玛公司的营销战略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沃尔玛公司经营管理的成功之处
[关键字]:沃尔玛 营销战略 战略 1.沃尔玛概况 1.1沃尔玛简介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超过8,000家商场,下设53个品牌,员工总数21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
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至今,沃尔玛己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在美国、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等14个国家。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1.2沃尔玛三大信仰
(1).尊重个人(2).服务顾客(3).追求卓越 1.3沃尔玛经营法则 1)控制成本(2)利润分享计划(3)激励你的同事(4)可以向任何人学习(5)感激同事对公司的贡献(6)允许失败(7)聆听公司内每一个人的意见(8)超越顾客的期望,他们就会一再光临(9)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10)逆流而上,走不同的路,放弃传统观念 2.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的环境分析 2.1自然地理环境 优势:
1)地理环境,位于亚洲的中心,是亚洲经济文化等的交流中心。四季气候适宜,动植物种类丰富,占地面积大,其中涉及多重地理环境。2)根据不同的区位,门店所售货物也有不同。如果门店比较靠近商务区的话,一般就会提供更多的商务用品,而对生活用品就会相对少一些。而如果更靠近住宅区的话,就会提供更多的生活用品。通过对不同区位的人群的把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商品,而不是单纯的实行统一的铺货 劣势:
1)中国有购买力的人口分布与美国十分不同,其选址的指导思想不适应。2)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运输和仓储造成影响,从而也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2.2人口环境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总体人口继续增长,消费群大,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贫富差距巨大,而且在各城镇分布不均匀,以城市为主,人口分布密集。1)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为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2)人口结构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而现阶段,青少年比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这反映到市场上,在今后20年内,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用品及结婚用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2005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这反映到市场上,将使老年人的需求呈现高峰。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高达28.86%,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3)人口的地理分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从我国来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约占总人口的94%,而西北地区人口仅占6%左右,而且人口密度逐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另外,城市的人口比较集中,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密度很大,在我国就有上海、北京、重庆等几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人,而农村人口则相对分散。2.3经济环境
优势:1)、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合6.04万亿美元。2)、购买力:个人收入的提高,使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模式逐渐改变,潜在顾客的增多,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渐加强。3)、经济结构:我国逐步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使农村经济得以繁荣发展,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状况,农村的购买力增强 劣势:
1)、中国并不发达的基础设施也妨碍了高科技的使用效能。2)、中国人的购物构成,生鲜类的产品比重更大,品种要求更多。经营方式上,比较讲究控制,使得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无法做到快速反映。坚持自己的经营流程,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3)、由于Wal-Mart 卖的产品多样化,相对于其他产品较集中的竞争者来说比较没有弹性 4)、中国零售业发展迅速,竞争加大,.随着中国的市场的开放性扩大,外资大量涌入,抢夺市场,外资技术引进,国际化加速。2.4社会文化环境
在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且不可以被忽视的因素。因此企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当地国家的文化,文化的不同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的不同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举个例子,如中国的文化和欧美的文化是要很大的区别的,在欧美国家可以执行的战略也许在中国就很难实施,所以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因地制宜。1)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从古板单一的教育方式转变为灵活创新的教育方式。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购买商品的选择原则和方式也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教育水品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鉴别力强,容易接受广告宣传和接受新产品,购买的理性程度也更高。2)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价值观也各有不同,从而消费观念也各异。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深深地受到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企业营销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2.5政治与法律环境
1)从党的十四大以后,已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包括规范之市场主体的法律、调整主体关系的法律、完善宏观调控的法律、保证社会发展的法律四部分。2)政府的管制和管制解除 从1999年宪法第二次修正后,加入了支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条款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特殊的地方及行业规定 在经济开发区内对各种产业的有特殊优惠,同时各地方政府也为吸引外资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4)进出口限制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各种高科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限制大大减小。5)世界性公约和条款 自从2001年加入WTO后,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为国际投资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6)政治环境 从1978年后,我国政治局面稳定,相关各项政策齐全,政府也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7)沃尔玛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与中国政府在环境、社会以及能源方面的目标十分契合,也和沃尔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步。3.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的SWOT分析
3.1沃尔玛的内部优势
3.1.1管理高度规范化,经营理念科学化。
沃尔玛所有管理均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无论总部管理人员还是商场营业员都是按照计算机的指令工作,绝不会随意行事。沃尔玛在价格上对国内企业的杀伤力远不及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化的管理; 3.1.2信息技术高度发达。
沃尔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不遗余力,专门负责软件设计的工程师就有2000多名,中国与美国总部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卫星来传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3.1.3营运促销具有特色。沃尔玛的卖场布置非常活性化,在商品促销方面也非常有特色。沃尔玛并非完全靠牺牲供应商和自己的利益来做促销,而是非常讲究技巧,这种技巧在消费心理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另外在商品演示、限时促销、和商场的娱乐性促销活动等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3.1.4培训体系健全化。
沃尔玛的每个员工从入职前到入职后的培训都非常完善,培训时间相当长,对于中国员工入职前的培训量最短不少于3个月,培训后员工对于本岗位的知识掌握得很全面;
3.1.5物流体系强大(主要指国外)。
目前沃尔玛还没有大规模在国内建立配送中心,仅在盐田港有一配送中心,对广东省所有的店铺进行配送。而广东省外开店,通常要求采购本地化,部分当地不能采购的商品则要求深圳的供货商在当地设立办事处给予配送; 3.1.6美国品牌商品价格优势明显。
这一点不表现在价格签上,而体现在其所取得的采购回扣上。比如美国宝洁公司对中国国内各商家的供货价格是一致的,但作为宝洁公司的最大客户,沃尔玛每年均可在美国宝洁公司总部取得可观的采购佣金。这点说明如果一味在一些大品牌商品上和沃尔玛进行价格战的话,损失会比较大; 3.1.7品牌优势显著。
沃尔玛头上戴着世界第一的光环,这一品牌优势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比如说,许多零售行业的年轻人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进入沃尔玛工作,沃尔玛的品牌优势所带来的杀伤力和感召力是任何都不能替代的。3.1.8管理优势
管理人性化,企业文化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伙伴,优秀的人才。
3.2沃尔玛的内部劣势 3.2.1规模大,控制力不强
虽然沃尔玛拥有领先的IT技术,但是由于它的店铺布满全球,这种跨度会导致某些方面的控制力不够强。规模巨大,带来管理上的挑战,面临的问题也更多。3.2.2工资福利待遇不公平
目前在国内很普遍了。(在国外他们的政府工会的原因,所以国外员工待遇会比较好)。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压迫供货商。很多供货商都很怕和沃尔玛谈价。还有这么大个集团,内含分歧肯定严重。3.2.3缺少企业与员工情感的互动管理
沃尔玛公司迄今为止,所有本土分店内,高级主管仍然是派驻,只有中层以下是本土员工,这与沃尔玛公司的未来本土化全员发展,相互矛盾。造成未来发展中的高级本土管理人员紧缺,本土员工在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的界限:本土管理层员工容易流失,不利于公司未来以中国为全球采购中心的发展战略方向,培训方式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规范的教育培训。3.2.4生产规模与购买力不协调
由于大陆国内生产额与相应配套基础设施不等,因此造成严重经济及社会问题。如果政府没有及时采取相对行之有效的措施,生产规模与社会购买力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状态下,将可能加大目前国内的通货紧缩。其公司规模巨大,带来管理上的挑战,面临的问题也更多,内部没有创新 3.2.5高科技技术在中国市场作用不明显
沃尔玛最牛的东西是用卫星扶持的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将制造商、物流商等完全纳入自己的信息控制之下。尽管将物流业务外包,但仍可实现比如cross-docking(途中配货)、供应商管理库存以及自动补货系统等。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摆上货架的平均时段控制在5至7天,而竞争对手往往要用30天。这是沃尔玛领先于所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点甚至无法模仿,但是在中国,这颗卫星毫无用处,政策上的限制使之不可能共享全球采购系统、全球物流系统。中国之沃尔玛欲成为美国之沃尔玛,必须要等待中国零售业、进出口贸易权、物流业的同步全面开放。换言之,零售业的开放程度决定了沃尔玛的经营区域;进出口贸易权的开放程度决定其货品流通范围:是全国小圈子还是全球大圈子,是单向流动还是进出自如。2至4年后上述问题当然就不成为问题。问题是全球50大零售跨国公司已经齐齐涌入中国,展开圈地运动,留给沃尔玛的时间并不多。
3.3沃尔玛的外部威胁
3.3.1竞争对手
在零售业的领头羊地位使其成为所有竞争对手的赶超目标,如市场庞大、实力雄厚的家乐福。3.3.2政治问题
全球化战略使其可能在其业务国家遇到政治上的问题。3.3.3恶意竞争
制造成本的降低,使多种消费品的成本趋向下降。造成制造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外包向了世界上的低成本区。这导致了价格竞争,并在一些领域内造成了通货紧缩。恶性价格竞争是一个威胁。3.4沃尔玛的外部机会
1、拓展市场(如中国,印度)
2、与其他国际零售商合作
3、专注于欧洲或者大中华区等特定市场
4、现有大型超市战略的坚持
5、规模经营,低价战略所向披靡
6、可和其它的零售业者形成策略联盟
4.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的STP战略 4.1沃尔玛进入中国的市场细分
4.1.1按地理环境细分
按地理环境细分,就是按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变数来细分市场。因为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会有不同的需要与偏好。可以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细分,按城镇大小,可划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乡镇。处在不同规模城镇的消费者,在消费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沃尔玛遍布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已经覆盖很广了。4.1.2按人口环境细分
按人口统计环境细分,就是按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民族、宗教、国籍等变数,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由于人口变数比其他变数更容易测量,且适用范围比较广,因而人口变数一直是细分消费者市场的重要依据。收入,收入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和支出模式。根据平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可将消费者划分为高收入、次高收入、中等收
八、次低收入、低收入五个群体。例如,针对中层及中下层消费者的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只针对会员提供各项优惠及服务的山姆会员商店,以及深受上层消费者欢迎的沃尔玛综合性百货商店等。沃尔玛的市场细分即是标准超市、购物中心和山姆会员店,其目标市场分别为核心商圈的居民家庭、次级商圈和外为商圈的流入购买力以及个体会员批量采购。
4.2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选择
1、沃尔玛市场选择的目标群体是家庭
2、市场选择的战略
选准产品与市场的突破口,对市场的选择坚持“利润最大,风险最小”这兩个基本原则。对企业来说,初始阶段的行动是一个大量吸取经验的试验过程.而且,成功带来的现金流又为进一步全球化提供了动力。
4.3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定位
4.3.1找位——确定目标顾客
沃尔玛经营的每一种零售业态都有自己的目标顾客群。目前沃尔玛在中国经营着购物广场、仓储商店和社区商店三种零售业态并以前两种为主。这三种零售业态的目标顾客虽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消费特征:注重节俭。4.3.2选位——确定市场定位点
沃尔玛公司的定位点决策即是沃尔玛开业的第一家店铺的牌匾两旁就分别写有“每天低价”和“满意服务”的标语。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倡导“每日低价”和“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经营理念。沃尔玛店铺的属性定位是天天低价,利益定位是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价值定位是做家庭好管家。这一定位点的选择是与目标顾客的购买心理和竞争对手的状况相吻合的。
5.沃尔玛在中国的4ps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5.1 产品策略分析
5.1.1 产品组合
即销售者授予购买者的一系列商品,它由所有的产品项目和产品线组成。“一次购足”是沃尔玛的特有经营理念之一,因此只有在合理高效的产品组合上,才可以使广大顾客有更加多的挑选空间与机会,使得顾客“一次购足”成为可能。不管走进沃尔玛的那家门店,我们都可以看见规模不小的集购物,饮食,娱乐,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快餐店,商业圈,理发店,游戏厅等,在甚至国外还有赌博场所。沃尔玛超市内还备有临时托儿所。沃尔玛还特别注重开发有品牌的产品,使自己的产品组合系列更加完善丰富,沃尔玛的自由品牌是一种全部有沃尔玛自己原料选取,产品开发设计,加工以及到经销一条龙服务和监督的产品,主要有杂货,服装,日用百货以及食品等很多种自由品牌产品,他们的理念就是“尽可能的想方设法地让顾客轻松快捷地找到便宜货”。5.1.2 产品采购
首先是完善的采购网络,沃尔玛集团建立了全球性的采购网络,优化资源配置。目的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在市场信息,市场趋势和互相交换新技术的基础上,给中国的企业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标准开发产品提供帮助,推进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进入到沃尔玛的全球销售体系中区。5.1.3本地化策略
研究沃尔玛在产品中的策略,就必须提到它的本地化策略。每进入一个新地方,创建一个新门店,沃尔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调查哪种产品的流通量大,其他同行商店里都有出售哪种本地产品,最后与各类供应商进行商判,决定在将来沃尔玛店里陈列哪些产品。5.1.4产品陈列策略
为了让消费者更快捷方便地购买到自己的商品,沃尔玛在商场设置了很多销售专区,一般情况下沃尔玛的布局是:食品等放在下一层,服装,电器等放到上一层。顾客能够很快很方便的在货架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沃尔玛“新鲜品质,自助服务,一次购足”的经营理念,通过其独有的产品成列制度得到了实施和贯彻。5.1.5品牌策略 在美国,沃尔玛是平价商店,它将自己产品品牌定位于“我超所值”和“天天平价”,从而使得平民对沃尔玛商品非常中意。然而,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仍然延续其美国的品牌定位,而忽视了中国市场的实情,从而使得沃尔玛在中国发展有些迟缓。
5.2 价格策略分析:
5.2.1 定价策略:
1. 在开发和维护新消费者群体的价格策略。在开发新消费者群体的阶段,超市应该采用很多的方法方式去引导顾客走进卖场。同时可以特定出这一阶段的价格方案,给潜在顾客传递超市的价格形象,使得消费者在几个购物周期后对超市文化与价格形象产生一定的认可,从而提高和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如果消费者觉得和其他商场没有明显的价格差异,或者顾客在对超市初期接触阶段形成一个高的价格认知,那么这样的认知很难在以后的消费活动中改变。
2.对价格敏感顾客的价格策略。对于有一部分的顾客,他们对商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喜欢通过比较不同超市的商品价格来决定购买,这类顾客常常对商品价格有很强的记忆度。因此,低价策略对这些顾客很有用。
3.销售赠品的价格策略。对于高价位高利润的产品,卖场常常采用销售赠品的定价策略,即消费者购买了这类商品,便可以无偿地获得某些礼品,优惠券或者特卖定价,限时定价,可用于季节定价的商品,这样便可以大大提高这类商品的销售量。5.2.2调价策略:
由于竞争的需要,沃尔玛需要参照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适当调价。原因通常有两点:一是价格竞争;二是促销。为了用低价冲击消费者的视觉,商场常常需要选择性地对某些商品特价处理进行促销,为了防止给顾客产生降价抛售的嫌疑,经过特价处理的商品往往会在几天后将价格调回到正常价位,以表示真诚的消费者实惠。之后选择另一商品进行促销处理,循环让利,给顾客造成低价实惠的心理印象。商场通过特价促销商品,使顾客产生冲动性购买,刺激他们购买欲望,从而提高店内商品营业额,带动高利润商品的销售量,使门店获得很多的整体利润。
5.3 促销策略分析 沃尔玛传承着节约每一分钱的理念,所以对促销的资金投入很少。这一点在节约成本上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中国这样做不但没有起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还会流失潜在的顾客。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把逛超市当作一种消遣,没有直接的购买目的,所以正确而吸引人的广告标志是促进销售的一大法宝。
当你走进家乐福的时候总是满眼的诱惑,促销降价广告满场挂,特价商品宣传单随手可得,这些氛围直接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在家乐福的入口和过道,总会摆满合乎季节的促销产品,往往在这些花车周围就会站满选购货物的顾客,继而顾客就会顺着花车的指引自然地走到预期的购物路线。而在沃尔玛,没有促销广告,只是偶尔贴上一个写“特价”的商品,走近时是一片茫然,很难确定满意的购物路线,所以逛沃尔玛的顾客在走完整个超市往往选不到中意的产品,更别说意外购物了。
沃尔玛对促销的节约甚至体现在一些庆典活动上,在大连沃尔玛购物广场开张庆典中,店里的小广告对顾客都是限量发放,一些宣传资料也只能在收银台以购物金额换取,这让看惯了促销花样的消费者来说显得过于精打细算,留下不好的印象。
5.4渠道策略分析
沃尔玛最牛的东西是用卫星扶持的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将制造商、物流商等完全纳入自己的信息控制之下。高度自动化物流系统在高效的信息系统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使沃尔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有效压缩了营运成本。但是这种一个配送中心密集建店的做法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中国目前的网络技术远不及美国,大多数供应商都没有完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另外,由于政策的原因,沃尔玛的卫星系统在中国也不能使用,使它的物流系统不能像国外那样严密配合。中国的高速公路交通也不够发达,靠一个配送中心实行全国供货的方式反倒增加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沃尔玛虽然一直主张不收进场费,但由于其对手都在通过收取进场费而获得不菲的收入,它希望通过免收进场费而降低产品价格的做法并没能实现。在采购过程中,沃尔玛对供应商提供大批量的订单,但产品的压价非常低,原本以得到进入沃尔玛场内的资格而感到高兴,但很多供应商抱怨沃尔玛的收购价格使他们无法获得利润,笔者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一句很说明问题的话:“制造商最大的失败是什么?答案:没有得到沃尔玛的订单。制造商第二大失败是什么?答案:得到了沃尔玛的订单!”沃尔玛采取一种称为“平衡术”的采购方法,即当供应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沃尔玛就会着手培养你的竞争对手,并从对手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货,然后,你要么降价,要么就被淘汰,不再成为他的供应商。正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动摇与沃尔玛合作的计划,金王蜡烛集团在试图拒绝6000万美元订单中的一大部分;前不久,浙江永康市的电动车生产企业,集体断然拒绝了沃尔玛的低价攻略;格兰仕更是直接拒绝成为沃尔玛的全球最大供应商。
8.参考文献
[1]柯美胜.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26)
[2]吴志华,杨慧,任杰.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借鉴[J].商场周刊(新物流).2007(6)
金融课程心得体会 篇6
一、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
本次培训涉及了多个职能领域和多学科知识,即有宏观的理论指导,也有微观的案例分析,且在日常教学中,各位授课老师还有针对性的讲解了一些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担任授课的老师均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区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此次培训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使我在从事本职工作时能游刃有余。
二、加强互动交流,汲取了宝贵经验
本次培训把教与学的互动、学员与学员的交流纳入了培训学习环节,使我能够结合本职工作与其他区市县各部门工作的同志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通过与老师及其他学员的交流和沟通,对于相同的问题,会得到不同的有益见解,这些都有助于我在今后工作中更加精益求精,积极创新。从学习互动这个层面出发,本次培训,不仅为我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一个知识学习的平台,更为我打通了一个彼此有效交流、共同促进创新、共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通道。
三、补充了金融知识,提升了指导实践、预防风险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类似于“民间借贷”、“货币流通”、“金融风险调控”、“失业保险设计”等问题,无论在课堂听讲中,还是在课后交流中,每次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更多的见解,这使我在日后工作中有了多种思考的角度,即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等部分问题,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解决部分问题,以科学发展去规划部分发展性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篇7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 理论教学知识更新迟缓
国际金融课程是研究经济领域各种金融现象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产生的, 反映了各种经济往来的全貌及宏观经济的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 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汇率波动、政策法规的更新等层出不穷, 现有的国际金融教材已不能囊括所有更新内容。
教材是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最直接最基本的渠道, 目前, 各大高校金融类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比较完整, 但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却不能及时更新。国际金融课程知识点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 而这些内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需及时进行更新。当下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在知识点的更新上比较缓慢, 且大多数侧重于理论知识, 缺少与实际社会需求相关的实务性知识, 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实践训练的需要。
鉴于此种情况, 教师若在理论教学上不能及时地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新教学内容, 则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当下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是兼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给学生传授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认识, 任课教师由于缺少在金融行业从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在课程的讲授上只注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忽略了实务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忽略了实际社会需求, 教学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取相应的岗位能力、职业技能上有所欠缺。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 理论教学
1. 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前, 除了根据教材进行授课准备之外, 应根据当下经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和热点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 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和模块, 启发学生课后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金融市场动态, 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
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 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讨论、辩论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帮助进行分析和梳理,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3. 案例式教学
国际金融课程作为一门金融类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课程中有大量复杂、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 对学生而言较无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进行创新和突破, 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前沿且有代表性的案例, 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辨别、理解和掌握。
另外,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融入网络教学手段, 第一时间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上发生的最新信息通过图片、视频、评论等方式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上的最近信息, 既更新了教学内容, 又使学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热点问题的产生有了全面地认识, 较好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能力、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践教学
1. 实验室模拟教学
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 因此, 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借助金融教学软件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 通过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能将掌握的金融操作和市场运作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模拟系统中进行模拟交易等,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熟悉交易流程, 在模拟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
2. 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 到社会单位中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任课教师可积极地联系一些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单位, 如证券公司、银行、期货交易所等, 带领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认识实践, 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过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及工作单位的实际业务操作模式等。
3. 用人单位专家讲授
国际金融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同时需要配备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尽可能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 可聘请银行、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 通过讲座、实践环节指导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经验, 同时自有教师也可以借此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 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的指导学生。
摘要:国际金融课程作为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点, 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又要熟练进行国际金融的相关业务操作。这就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国际金融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就业培训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 从而保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莉, 刘黎明.普通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济师, 2013 (02) .
[2]张路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及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2 (06) .
[3]涂智苹.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特点与方法探讨[J].经济师, 2012 (06)
国际金融课程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 国际金融
一、案例教学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讲授—演示—学生接受掌握"的方式,其特点是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为主,学生被动地进行记忆和模仿练习,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从属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以下两种弊端:一是导致学生学习的表面化,不利于学生切身理解教学内容:二是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的教育学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许多理论问题单纯用语言去讲述,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而教师也难以给出形象和具体的答案。因此,这些教育学者结合理论内容,进行了举出法学或医学实例,并向学生提出相关的各种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918年,人们正式把这种教学称为“案例教学”,由此,开始了近代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案例教学日益受到了美国教育界、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和支持。
案例教学,即以教师预备好的案例为线索,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研究案例及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方案,实现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有:
一是以案例为线索,以交流互动为核心。案例教学始终以案例分析为主旋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案例进行。课前需要针对案例内容准备大量支撑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工作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课中师生高度互动,以小组、团队等方式共同研究、深入讨论分析案例;课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提出后续工作和衍生思考。
二是有利于良好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课前做案例相关资料储备时,学生首先要对案例进行学习,并主动地寻找相关资料与信息,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学生在小组、团队的形式下高度互动,深入交流彼此的思想和认知,开拓了个人思维,取长补短,形成集体智慧。同时,小组或团队间的竞争又让学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欣赏他人的能力。通过学生的集体学习行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有利于多种教学工具的融合优化。课前,案例及各类辅助材料可以以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获取,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可以在课前准备工作中随时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了学生的搜索、过滤和加工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课中,为提高案例分析的可理解性和信服度,学生可将各类分析材料以计算机和其他教学辅助设备呈现来,进而加快师生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学习交流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特点
国际金融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国际金融系统内部子系统和要素众多、关系复杂、作用机制更是千变万化。随着国际金融向全球金融的演变,国际金融系统被置于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一方面是金融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在对国际金融发挥着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的作用。这些特点决定了现代国际金融发展过程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国际金融》是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主要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复杂,研究和教学口径宽广,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对于初接触国际金融的学生来说,金融学的知识框架还没有建立,对各类术语和概念较难理解,特别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汇率决定以及货币危机等知识。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研究内容距离实际生活很远,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因此,《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当今热点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不断尝试教学方式创新。
三、《国际金融》中案例教学基本实施方法
国际金融的理论大都来源于西方,这些理论往往建立在许多假设的基础上,可操作性较差,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应用。同时,国际金融活动复杂多变,各种新模型、新理念层出不穷,仅凭书本教学内容远远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案例教学,将国际金融有关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效果。关于案例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法:
一是明确教学目的,精心准备背景材料。
教学目的是指通过案例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比如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及通过案例教学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背景材料是呈现案例的主体部分,它描述了案例发生的背景环境,包含所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事件最终的结果。同时,为保证背景材料的完备性,应广泛收集各类信息,主要途径一是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如搜集学术文章、专利、影音资料或国内外报刊书籍等。二是到有关部门或单位调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教学案例。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研,采集各种数据,并通过交谈了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盾,在拥有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加工整理。三是依托已有案例教学。即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再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工整理后应用于教学。
二是巧妙设计案例问题,引导学生融入案例环境。
设计好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同一团队内的学生或团队之间的知识水平通常存在差异,要调动所有参与人的积极性,实现符合每个人特点的教学目的,更需要设计出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和启示,并不同程度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总之,在案例中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有利于引导所有参与学生更深入案例环境、更进入案例角色,案例过程中各环节问题的设计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有极大地影响作用。
三是系统总结,科学评估。
案例最后,教师要认真记录每个参与者的表现,结合教学目的,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评价,这是实现案例教学初衷、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教师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和阐述,并仔细分析团队及每个参与人的视角和优缺点,同时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案例学习不需要给出标准答案,要尊重每一个思想的闪光点,通过案例学习,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主思考决策的能力和锻炼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案例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思想的出现,对推动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案例教学更是呈现了一种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其操作性和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同时,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从案例教学的丰富性、科学性角度出发,应针对一门学科甚至一类问题建立完整的案例库,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案例情境与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兴趣等。总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必将不断丰富教学理论,推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金生,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我国MBA教育中的作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第6期.
[2]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年.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5]巨瑛梅.当代国外教育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国际金融课程】推荐阅读:
《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05-27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区别05-11
国际金融体系07-20
国际金融专业10-17
国际金融市场05-18
国际金融贷款05-24
国际金融教学06-07
国际金融垄断06-27
国际金融风险09-08
国际金融监管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