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2024-10-26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精选8篇)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1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当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摆在我们当前教育教学模式瓶颈的一个难题。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基本表现

1、教学质和量的不统一。

“质”反映了政府、学校和家长根据教育规律,对小学生必须完成作业的内在要求,即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和作业。“量”反映了对学生课业数量的要求。以“量”求“质”,促使二者不统一,课业量超过了学生的承受力。

2、目的和手段的不和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和学校获得好的声誉等都是学生完成课业的目的。然而,为达成这一目的,其手段往往超越了学生的承受极限,教辅书、补课班就有了生存的环境,其结果却适得其反,最终使政府、学校、家长的目的不能实现。

3、教学要求与考试评估的不一致。

虽然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但是学习的个体差异明显,保底教学显然满足不了考试的要求,虽然规定“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但仍然在教学上增加了学生在校的课业时间,这校就给学生增加了砝码。

4、考试排名给学生造成过重心理负担。

归纳为八个字“超量,超时,超标,超度”

二.形成原因分析:

1.政绩作怪,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老师,过于看重成绩,政府看的是群众满意度,学校看政府满意度,教室看学校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很少有人关心,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2.教师水平不高,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准,驾驭课程和课堂的能力不强,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方式粗暴简单,模式呆板。但又要保证教学成绩,所以,在没有巧办法的情况下,就要用拙办法来解决。用学生过重负担来换取成绩。

3.学校没有找准减负而且必须高效的新路子,这是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4.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在不懂教育的情况下,提出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想法和要求,过分要求高分,“分分是命根”陈旧恩想仍在束缚着人们的头脑。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不是容器,填鸭式的教学法并不能奏效。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握关键知识点,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讲解,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学生们没有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压力,自然就会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提升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话题了,减负的口号也已经喊了多年,可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我们的学生们依然学得很累,且缺乏失效。老师们都有一样的困惑:都说付出就有回报,为什么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收获甚微。怎样才能减轻老师学生的负担,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呢?我个人应该觉得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健全发展。

教学无目标,就如旅途无路标,根本不知道去向如何,就更谈不上有效了。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你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进而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往往存在着一种偏向,重视的只是知识目标,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总觉得一节课那么短,可不能浪费了,把分数抓的牢牢的就行了,什么方法指导,情感渗透,先放一边吧。常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学中的怪现象:某某同学上课很努力,下课也很刻苦,可就是成绩不见起色;某某同学其实很聪明,可就是是非不分,正事不干,就沉迷于游戏聊天混日子。缺少科学的方法,缺少学习的热情,没有理想,人格扭曲等,不就是我们在三维目标上“精打细算”的结果吗?

正确地确立并落实“三维目标”,不仅能够达到知识认知、思维训练、健全人格的作用,而且能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健康健全的发展。所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落实三维目标,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个性课堂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新颖的教育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育更应与时具进。我想表达的想法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人不能给课堂教学制定一些硬性的评价指标:比如一节课只能讲15分钟,课堂气氛一定要“热闹”,教学手段要花哨,教师表演要唯美,否则就是失败的课堂。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打造张扬自己个性特长的理想课堂,而不应该是邯郸学步或千人一面。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静下心来,潜心设计,精心琢磨每一堂课,就一定能不断进步,呈现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和谐课堂。

三、明确教育目标,从思想上杜绝“高负担等于高质量” 一般,我们所说的“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课业方面应当担负的责任、履行的任务和承受的压力。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是指要减去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量或限度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放任学生不完成课业任务。

教师在针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进行的—系列教学活动中,首先就要明确教育目标。要想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不是盲目地加大学习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关键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杜绝“高负担等于高质量”的片面质量观。

当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关键知识,就可以更快速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只要找到了知识的重点所在,学生对学习也就充满自信,学习负担自然就会减小。

对关键知识着重讲解,也可以进行反复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掌握了关键知识,对其他知识的掌握也就会更加容易,更加快速。学习就会在学生的心里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少了,课业负担也自然会减轻。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利用提问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与思考,更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努力让学习在学生的心中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仍是当今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部分学校仍存在:拖堂、补课现象,这也是学生负担过重表现之一。本来一节课可以掌握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甚至还要补课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降,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真是至理名言。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们本身掌握的知识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学生知识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一是经常学习教育理论,订阅各种教育刊物,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

二是多参加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从中吸取精华抛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规划出新颖的教学目标;

三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0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

五、提高课堂效果,巩固课堂知识,在布置作业上巧下功夫。巩固练习,题量的多少并不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的,如果学生内心反感,无论做多少练习题都是无效的。如果作业中许多都是机械重复的知识,做多了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产生反感心理,影响他们正常掌握知识。可见,为学生布置作业未必“多多”就会“益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选择,抓住知识的关键所在布置作业,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而非增加数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畏惧或厌烦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迫不得已、很难接受的事情,就会出现明显的抵触“课业负担”的行为。

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事先——定要认真考虑,抓住每一个重点知识来选择需要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多少。使学生认真做,仔细体会,从作业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做到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乐学的学习氛围。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轻松面对课业任务,学习上要做到有的放矢,精益求精,避免造成太多不必要的浪费,真正做到“减负不减效”,让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轻松无压力、快乐我要学”的佳境中创造辉煌!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2

有的教师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教师讲语言点、讲语法, 学生做练习”的陈旧模式上, 加上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讲课又要“面面俱到”, 就成了“满堂灌”, 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 课后布置给学生大量的练习, 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 不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英语复习效率, 而且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这种高三英语教学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复习课效率, 利用课堂教学切实做到“减负”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怎样的课堂才有利于学生学习,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呢?

1.真诚合作,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一直牢牢占据主宰地位。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观认为,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 只有师生之间真诚合作, 努力使教与学协调一致, 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所以, 每一次上课, 都应是师生间的一次互动过程, 都要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 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点拨、示范、总结;同时, 教师要有较高的人格魅力,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寓教于无形”。师生的接触,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治学是否严谨, 讲课是否认真, 对学生是否真诚关心和爱护, 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根据这种心态, 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关注, 他们就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 乐于与教师交往。要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进行适时的表扬, 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 批评要讲究策略, 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另外, 在课堂中教师如能适时地使用幽默话语,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便会愿意与教师亲近, 听其言, 乐其业。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主体、人格尊严的人, 就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因此,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智力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

2.改善课堂的生态空间和环境

比如课堂中座位的改变就是一种形式, 使其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学生是重要的。秧田型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最适合于大班教学,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 有诸多不足之处, 它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从师生关系看, 教师居高临下, 师生在空间位置上不平等, 不利于平等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培养。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往活动。从师生人际交往看, 教师和每位学生个体的交往频率是不相等的, 坐在前几排的、中间的学生往往能更多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而坐在两边的、后面的, 特别是角落里的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则明显减少, 导致课堂教学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死角”。

实践表明:环形排列座位或面对面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或多人小组比传统的“秧田式”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发言、参与课堂讨论,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学生们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合作与交流, 获取知识并培养交际能力、创造能力、交往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加强复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每一堂课结束后, 学生的技能就要有所长进, 要实现这一点, 就要加强复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备课的第一步是提出明确的目的,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完成任务的方法及评价的标准。如阅读训练课的目的是教会所有学生阅读和解题, 并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 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 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类。课堂怎样才能做到高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这些在备课时都要有所体现。课堂复习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只有课堂利用率高, 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得到减轻。

例如, 在复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0 Unit 4 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一文时, 首先, 给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1) 复习Main idea : How many types of cybercrime are there?

What do governments do to stop cybercrime?

(2) Discussion: What can we ordinary people do to stop cybercrime?

(3) 再现语言知识, 利用三维学习, 即学生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回现并能灵活运用所复习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坚持精练精讲, 提高课堂效率

1.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利用合作学习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 “尊重个体差异”, “倡导体验参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 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 是指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复习。复习课上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 让学生合作学习, 思考问题, 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出例句, 由学生自己找出并归纳规则和在运用时应注意的地方, 且进行变换表达,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复习Senior Book 1 Units 1-2时, 将两课编成完整的故事, 以听力的形式呈现, 突出显示要复习的知识点, 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及易失误和混淆的内容上, 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 如too much /much too 的区别, 简单地用too much soil /much too difficult /drink too much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区别。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知识重点讲解, 以例句让学生对比和区别、自己总结用法。同时精心选择配套的习题, 习题的选择原则是少而精, 并以高考题进行巩固性训练。如祈使句和从句及非谓语动词的区别:

Make a bit more efforts, and you’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

=A bit more efforts, and you’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

=If you make a bit more efforts, you’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

=Making a bit more efforts, you’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

首先, 教师给出中文, 绝大多数学生能脱口而出第一个句子;然后, 请学生做句型转换得出下面三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小组讨论:祈使句的表达方式、它和从句及非谓语动词的区别、关键词及答题技巧。

2. 利用课堂资源和姿势语,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高三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而言枯燥了一些, 在课堂上除了利用直观教具外, 图画、声像教材、多媒体都是调动学生兴趣必不可少的资源。此外, 高三复习课还可利用阅读材料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复习check in/ check out 时, 介绍一篇阅读理解, 一位从New York到Florida出差的商人发给妻子的邮件错发给一位住在Florida的刚刚守寡的牧师的妻子, 将她吓晕过去。邮件是这样的:My dear, I’ve arrived. It’s really hot down here in Florida. Now I’ve checked in and I’m waiting for you eagerly. 通过介绍北上南下的常识和down表示下面、地下的牧师妻子的误读, 学生在谈笑间大悟check in/ check out的意义, 并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

同时, 利用富有激情的语调, 生动的body language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持久的乐学状态。如介绍ostrich自欺欺人的成语时, 教师低下腰, 捂住耳朵做出掩耳盗铃的姿势, 学生都发出会心的一笑, 自然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 通过类似的课堂资源和姿势语, 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不只是枯燥的识记, 而是活生生的交流工具和形象的能感知周围的途径。可见, 兴趣是促进英语学习的动力, 反之, 英语课堂又促进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养成。

四、 课堂复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高考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这就要求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仍以模块10 Unit 4 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这堂课为例, 可先以听力材料呈现知识, 既让复习有针对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再针对语言知识, 既鼓励学生归纳用法, 利用单词、短词、结构造句, 又鼓励学生综合所复习知识造出语段, 甚至造出语篇。如在一堂公开课上, 教师将知识串联起来, 造出A travel to Huangshan的语篇, 给学生一个示范, 学生立即想出更多的情景, 如My experience, In the dining room, 甚至连课堂偶发事件停电也未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同时, 呈现高考试题, 给学生直观而具体的示例, 并在互动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养成教育。这样, 既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又促进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 复习课要达到复习、巩固并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会对已学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拓者, 只有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积极动脑, 勇于创新, 优化课堂结构, 才能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封信.

[2]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3

关键词: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题型专题复习;元素化合物综合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3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江苏省现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采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对高中化学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其成绩是高等学校择优录取的参考依据之一。

等级评价导致化学学科在升学竞争中沦为配角,高三化学课时大量削减对备考复习带来巨大冲击。传统的“三轮复习”模式在很多学校难以按部就班地完成,且“三轮复习”模式中拉网式的知识扫描、题海式的练习测试,严重削弱了复习的针对性和训练的高效性。

为顺应高考模式的变化,本着“聚焦题型减轻备考负担,优化模式提高复习效率”的宗旨,南京市教研室在2012年启动“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3年和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南京市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达B率持续攀升。

1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界定

依据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说明要求和命题特色,按测试题型划分复习专题、制订复习计划、整合复习内容,通过“考试热点梳理、必备基础夯实、思维模型建构、测试真题剖析、仿真变式训练、典型错误归因”等环节聚集必备知识、提炼解题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借助仿真模拟测试反馈复习效果、发现存在问题、矫正复习策略。

2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化学卷具有稳定的题型设置

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命题具有稳定的题型设置(见表1),试卷结构、试题立意、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彰显“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江苏特色。

2.2 与测试要求高度匹配的“题型专题”划分具有可操作性

依据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命题特色,“题型专题复习”模式将备考复习划分为7个题型专题,其中“选择题专题”细分为15个小专题(见表2)。

因为每一种题型均有其特定的考查方向、能力要求、情境呈现方式,所以题型专题划分有助于必备基础聚焦、解题规律发掘、思维模式建构,从而决定了“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3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创建

3.1 模式创建的方法和目标

深度剖析题型,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化学观念、信息素养四个方面聚焦解决问题必备的基础储备,精选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和高仿真模拟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力求知识储备达标不超标,能力训练到位不越位,有效减轻学生负担。

深入研究题型,围绕题型的命题特点、测试要求及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建构思维模型,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解题方法的提炼授之以渔,有效提升学生审题技巧、分析能力、表达水平和心理素质,提高备考复习效率。

3.2 模式实施的计划与流程

按题型复习40个课时,安排3次模拟测试(见表3)。

每个复习专题包含“考试热点梳理”、“必备基础夯实”、“思维模型建构”、“测试真题剖析”、“仿真变式训练”、“典型错误归因”6个环节,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

仿真模拟测试遵循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要求及命题特色,由南京市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测试、阅卷。通过测试各个环节的高度仿真,力求充分发挥模拟测试的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教师依据市教研室提供的数据统计和典型错误分析,并结合具体学情,针对性进行试卷讲评,及时查漏补缺、调整复习策略。

4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实践——以元素化合物综合题为例

元素化合物综合题以“真实的实验(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和化学用语等方面的考查融合在以“常见元素”为主线所设计的综合性问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对实验(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推导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1]。

4.1 梳理测试热点

综合分析近五年“元素化合物综合题”,梳理“命题背景”和“考查内容”(见表4),引导学生把握命题规律与考查热点。

概括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提炼实验(工艺)流程图的结构框架(见图2),帮助学生明确考查热点的设问视角。

设问视角1:围绕“预处理”、“核心反应”、“提纯分离”环节,通过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提纯试剂的选择、分离产物的组成分析等,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设问视角2:围绕“预处理”、“核心反应”、“提纯分离”环节,通过实验(工艺)条件的选择,具体实验(工艺)措施的解释等,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问视角3: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和“三废处理”考查绿色化学理念。

设问视角4: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反应物计量对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产物的影响。

4.2 夯实必备基础

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从“必备知识”、“必备技能”、“基本观念”、“信息素养”4个维度夯实必备基础(见表5)。

4.3 建构思维模型

从“流程预览”、“问题聚焦”、“按图索骥”、“规范表达”四个环节建构清晰的思维模型(见图3)。

流程预览:明确实验(工艺)目的,“泛读”实验(工艺)流程图,用微粒的视角跟踪流程中的物质变化,把握“主线主产物,支线副产物,循环回头箭”流程图示特点。

问题聚焦:仔细审读试题的设问,聚焦设问考查的方向——反应方程式,条件控制的举措及目的,物质分离的结果以及绿色化学理念的具体实施。

按图索骥:精读实验(工艺)流程图,从物料的填加和产品的分离等信息,分析其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针对实验(工艺)条件控制,依据化学反应原理作出合理选择或解释;从物质提纯和分离的方法,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提纯试剂,对分离物的成分作出判断;针对“三废”处理,依据绿色化学思想采取合理的措施或作出合理的解释。

规范表达:按测试要求选择准确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规范书写反应方程式;文字作答必须做到具体明确,言简意赅,符合逻辑。

4.4 剖析高考真题

从“命题意图”、“解题过程”、“审题关键”3个角度对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进行深度剖析(见表6)。

4.5 题型变式训练

选择[江苏2013-16]“元素化合物综合题”进行变式训练,反馈复习效果。(试题略)

4.6 典型错误归因

动态收集学生解题中暴露的错误,筛选典型案例组织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深化学生对错误问题的认识(见表7)。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要处理好3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深度剖析各类题型考查的方向和热点,准确界定备考复习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其次要有效建构不同题型的解题思维模型,明确审题的方法,掌握解题的规律;再就是充分利用模拟测试中暴露出的典型错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试题分析编写组.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39,192.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试题分析组. 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18~164.

[3]经志俊.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评析与备考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4):42~46.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4

课题研究报告

何伟成 刘军平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于2012年5月,申报并被确立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优化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据统计,中学生每天平均学习时间约12小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5小时。在中学短短6年里,学生的近视率由28.42%猛升到70.88%。这是一个令人震憾的数字。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将千千万万中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一堆堆书、一本本作业将众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知识的奴隶!在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前,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在大量的作业面前,以人为本成了空话。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已成为社会共同呼吁的重大问题。

为了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具体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通过理论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新观念。

3、在学校的指导下,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

4、构建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含义及有关概念的界定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高一年级各班。通过调查研究,将各班学生以前的作业量、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参照,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后的作业量、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所有文化课学科均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教学现状及教师现状,了解学生作业量的现状,并分析成因;通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2、文献研究: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

3、实验研究:把所形成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投入实践,进行实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立足‘三学’,即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率为中心,一切以“学”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生命的激扬为本,以生动活泼为本,以健康生长为本。

(2)以学习为中心,即让教为学服务,为学生好学而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它包含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3)以学习效率为中心,即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实践生本,即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规范课堂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目标呈现――学生自学——组内交流——班级汇报——教师点拨——检查反馈――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

(1)目标呈现:教师在提出学习内容后向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做相应的解释说明。

(2)学生先学:通过预习完成前置性作业或课堂给定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

(3)组内交流:组长组织全组成员核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讨论本组的疑难点,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请班内交流。

(4)班级汇报:各小组在班级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和疑难点。其他组就汇报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全程关注汇报及辩论情况,鼓励更多同学发言,澄清疑点,解决难点。

(5)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生学习结果总体驾驭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典型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简明扼要突破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6)检查反馈:精选精编笔头或口头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留有空间让学生整理思路、查缺补漏,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评价。

(7)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设计与编写一般性要求为:一是统一结构,包括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展示评价、检测反馈等;二是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三是提供预习(前置性学习)和检测学习效果的学习材料;四是留有学生自主完善学习内容的空间;五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活动单有各自特色;六是不能把活动单设计成习题练习或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研究周期及研究计划: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预计从2012年5月——2013年6月。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5—2012.6)

1、现状调查、收集资料、课题论证,形成可行性方案、申报立项课题,拟定实施计划。

2、进行科研理论学习,通过有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课题组成员的观念,使课题组成员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

3、购买相关资料、学习培训,为课题实验做好前期准备。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2.6—2012.8)

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组织研究;围绕课题研究目标,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和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和后果分析。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

进行课题实验课研究,专题研讨和反思,总结阶段性成果,组织交流汇报。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9—2013.5)

1、(1)教师转变观念,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见解,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2)参考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3)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谈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组织开展学生学业负担分析座谈会。

2、(1)课题组成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2)课题组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学情、适合不同学科的高效教学模式。开展科研小课题成果汇报会。

(3)课题组成员通过反复实践,调整教学结构,进行课后反思。

(4)探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对策,让学生学的轻松,变被动为主动。

3、(1)运用我校所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逐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2)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并进行调查反馈,跟踪对比进行效果分析。

4、(1)反复调查、实验、论证。建立数学科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2)课题组形成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的书面报告。成果形式:论文、实验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3.5—2013.6)整理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做的主要工作: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为了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转变拼时间就是提质量的陈旧、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减负、增效、提质”重要性的认识,我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讲话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边学习边辅导、边学习边研讨的方法,做到“学、议”结合、“知、行”结合。组织教职员工围绕“减负、增效、提质”的意义、义务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问题进行座谈讨论,查摆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学习讨论,广大教职工能自觉认识到加班加点、机械重复的训练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无疑会扼杀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要提高质量必须深挖有效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无效,特别要杜绝负效、无用功的劳动。我们在转变教师旧有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则可依。

2、开全开足课程,科学安排课时。

上好活动课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不增加课时、不延长在校时间的情况下,强化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我校通过开展“普法小报展评”、“中华诗文诵读”、“爱心捐款”、“关爱留守儿童”、“和谐校园、快乐成长”、国旗下讲话、扶贫助学等系列德育活动,帮助师生全面树立文明意识。组织开展“学生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竞赛”、“物理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校园集体舞”、成立了学校号鼓队等文体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大力研究并进行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接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

5、积极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实行层层包干责任制,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充分保障。

七、实施课题研究前后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结果对照: 从调查的结果看,在课题研究前,我校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业负担虽然比我们预先想象的要好一些,但也还是较为严重,应该说,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实施课题后,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的好转,学习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业负担比以前有所减轻,而且学习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研究结果与成效

本研究验证了:

1、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相关。

2、高质量的课后作业比高数量的课后作业在提高学效果上更优。

3、成绩提高、兴趣培养与减轻课业负担之间并不矛盾,二者可以找到完美的平衡。

因此,我们建议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置作业要结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当。过于简单不能提升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缺乏挑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过难学生无法完成,则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打击,还会引发学生抄袭、应付的习惯。因而作业一定要难易适当,让学生通过努力思考方能完成为宜。

2、布置作业量要适度

过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而不可能真实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要精选、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做一做、选一选,确保作业的针对性,注意作业有助于消化当堂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了有效果,对教学有帮助。适当的设计一些开放型题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九、课堂教学效率的特征与成果

针对本校教学现状,先在课题组内尝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组中一位教师,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寓竞赛辅导于课堂教学之中,每节课中留5—8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问题,保证了好生“吃饱”;课题组中又一位教师,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尝试梳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知识间的脉络,构建知识网络,并纳人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重视解题后的反思,旨在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取得明显成效。在2012年毕业考试中,一位学生写到:“对于自学过程中碰到的‘拦路虎’”,总是认真思考,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从而消灭它。”正是因为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这位教师任教班级,在上学期期末统测平均分达到84.3分(全区为75.3),该校平行班平均分为73.4分,从中也充分说明,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质量,产生高效率。

十、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从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来看,由于考试的压力,适应了以往的题海战术,实验2组中的部分学生其实在课外的做题量并未减少,这可能是影响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

2、虽然课堂教学并非实验的变量,但由于实验研究中的授课教师本身就是实验的方案制订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期待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3、考虑到由于对高中教师和学生评价紧迫性和复杂性,计划在高中组开展的实验研究可能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扰,为防止实验效度的降低,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预想之外的不便,这个组的实验并未开展。

4、测试内容的梯度变化使得本实验的前测和后测之间不具可比性。

以上问题已经超出了实验组成员的业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希望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十一、解决中学数学课后作业过重的办法的研讨

1、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方面,老师要能够掌握课程的精髓,深钻教材,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启示,选择出以一当十的高质量练习题,在教学中真正抓住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字。

2、不断提高中学数学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生学习效果的取得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课前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使教学任务的重心前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以往的各级各类赛教、评课活动中,往往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忽视了课后作业的补充作用。今后应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方面的考评,提高练习课、复习课的业务能力水平。

4、向国家教委建议,改革中高考制度,废除单以考试成绩(分数)录取的考试制度,引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十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今后对学校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2、如何更好地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如何进一步发挥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4、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5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中国各地的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收入低,农民负担重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成败的决定因素,所以城乡协调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民 负担 收入 经济 发展

前言:党的16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齐奔富裕之路。然而,在城市奔小康呈现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陪衬的却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缓慢,从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尴尬局面。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变得尤为突出。

一、农民负担和收入现状

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中心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强市”所无法回避的挑战。随着三农问题提出,农村经济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慢,农民负担重,收入低等现状。

(一)农民负担的现状分析 1.农民合理负担呈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1990―1994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5%。同期负担年均增长15.4%,两者基本上是同步增长;1995-1998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1%(未扣除价格因素),同期负担的年均增长6.4%,负担增幅低于收入4.7个百分点,负担呈相对减轻趋势。1998年农民负担出现回落,连续多年的扩张势头得到初步抑制,比上年减少了1.2%。若按农民负担管理条例规定的口径计算,1998年农民人均税后负担为68.77元,比上年减少1.73元,减少了2.5%。

2.农民不合理负担越来越重

农民合理负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农民承受的不合理负担则越来越沉重。据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计表明,1991年能够统计到的农民支出的行政性事业费高达17.7亿元,各种罚款23.1亿元,集资摊派41亿元,其他社会负担38.1亿元。上述各项合计,人均13.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5%。但是地方调查结果表明,不合理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大大超过农业部的统计结果。有关数据表明,不合理负担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的5%的警戒线。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呈现以下几个发展态势:

1.农民的收入构成及收入来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农民靠传统的种养业为唯一收入来源的格局已被打破。农、牧、渔及非农产 业收入等都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农民收入增加,但增长幅度趋小。据国家统计局 2009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02 年和2003年我国农民的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9%和6.0%,到 2004年环比增长率高达12%,2005年和2006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1%和10%,表明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趋小,增长速度减慢。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信息化及城镇化的有力推进,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升,相对于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增长快而言,农民群体的收入量及增长幅度都受到限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下面的一些数据是对于这一状况的有力说明: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6%,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 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4%,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

二、农民负担重,收入低的原因

近年来,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地方出现负增长,致使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对此,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找出原因。

(一)现行体制不完善,加重了农民负担 我国虽然对农村体制及法制进行了多次修改,但仍不完善,表现在多方面:

1.财政体制的不完善。1994 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规范了中央和地方 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是,从发展农村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角度讲,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还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农民的税外负担。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乡镇财政成为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基层环节,乡镇开始有了自己的收支活动。但是,从财权来看,乡镇财政只享受着范围极其狭小的财力分配权,却在履行着占全国人口 62%的广大农村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的职责。乡镇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全国 90%的乡镇都存在着巨大的财政缺口,为弥补这个缺口,乡镇政府借助种种名义向农民伸手,将其中的一部分支出转嫁给农民。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为适应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行,我国建立了乡镇一级政府,并在乡级政府下设立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些地方的政社分设并不彻底。不少地区在村一级还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均由一班人承担。政府对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的过多干预,强化了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农产品收益不稳定,而乡镇企业效益滑坡,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下降,造成农民的税费负担能力下降。

(二)社会发展带给农民负担的新问题

1.教育产业化的兴起,成了农民发展致富的新负担。在很长一 段时间里,农民都把成为文化人作为平生最大目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在农民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农民把考大学升大学看作是比结婚生子都光宗耀祖的事,所以也穷其力想让下一代成为大学生,这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兴起,大学学费以及名目繁多的杂费成为考上大学的农民孩子及家长心头上的一座大山,高昂的学费成为阻挡大学梦的绊脚石,很多付不起学费的穷人孩子因而与大学无缘。即使凭全家所有力量勉强读完大学,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在考验着这些大学生。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吗,上大学花的钱能在什么时候挣回来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正在折磨着穷苦农民以及农民的孩子,也终将加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

2.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村创新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差。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民自身水平及见识的局限,在地方政府的高压政策下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主义色彩。曾经在农村地区如火如荼的村办企业由于交通不便,分布零散,资源整合力度差和地方政府的严重剥削,基本都消失殆尽,这给渴望发家致富的农民以沉重打击。目前,广大落后地区的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3.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的迅猛扩张,农田占用,农民安置不力。在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的今天,原先处于城郊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一般这些地方的农民会获得相应得补偿如提供住房和补贴等,然而这些补偿只有很少一部分会直接由农民得到,除此之外,即使有 相应补贴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它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后劲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主要靠劳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增加,而实际上这种增收只是一部分农民增收,大部分农民增收效果并不明显,有些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2.农村非农产业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导致非农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降低。

3.农民收入低,政府财力不足,直接导致农业投入不足,这种不足的投入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包括物质及其他非物质的投入,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造成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抗灾防病害能力逐渐下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收入差距拉大。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已达到0.43,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以甘肃和湖北两省为例,2000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酒泉地区为3315元,最低的陇南地区为956元,两者之比为3.47:1;2001年湖北20%的高收入农户集中了31%的纯收入,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643元,而20%的低收入户只占有10%的总收入,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077元,高低收入比高达4.31:1。

三、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一)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 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标本兼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切矛盾归根到底都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从总体而言,农民负担反映强烈、矛盾比较突出的是低收入农民。就地区而言,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中部农业省区农民负担相对较重。这些地区第二、三产业不发达,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加大农民负担来调节社区经济分配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政府的运作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公共产品的成本通常主要有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来支付,农民的直接负担相对较轻。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农民的分配关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对负担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

2.改革税费制度,理顺财政体制,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基本前提 我国农业长期处于“低税赋,高负担”的状况,因此,必须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在认真清理整顿现行各种收费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税收、规费、使用费等综合考虑,依不同的资金性质、特点,使其各行其道,从而规范政府资金的分配,合理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各种资金,理顺财政体制和相关分配关系。完善农业税收政策,加大征管力度,加强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提供农业所需公共物品和调节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税外规费征收制度,加 大征管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推广农村集体提留的预决算制度、负担卡监督制度和定向审计制度。对统筹提留实行“费改税”,可采用收取农业税附加的办法来筹集农村公益事业费和集体提留资金,规范乡村两级的政府行为。这项改革与农业税制改革配合起来,可切实减轻低收入农户的负担,从而达到经济有效。实行“费改税”后,使农村公益事业费和集体提留同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和范围性,有利于缓解干群关系,降低收费成本。

3.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 必须精简机构,裁减超编人员,压缩经费,从根本上控制“需求”。同时要规范政府行为,做到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分离。要加强对乡镇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实行“源头控制”,规范收费行为,统一收费立项权管理。统一票据管理,使乡镇预算外资金的源头管理规范有序。要健全和统一乡镇财务制度,科学、合理、规范地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

4.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保证

必须提高认识,严格贯彻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法规、法令和政策,严禁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严禁要农民额外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对于执行减负法规、法令和政策不得力,不能确保一方平安的负责人,要做必要的组织调整;对于随意加重农民负担,造成严重结果的负责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把减负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政策落到实处。有人提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构应该从同级政府的农业部门中分离出来,建立自上而下的 垂直管理体制,实行条条管理,从而保证其切实履行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等执法职能。

5.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农民的整体文化政治素质较低,对政策了解较少,对国家行政管理行为的监督还缺乏自觉性和足够的勇气。因此要加强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农民负担卡的发放工作,让农民知道哪些是合理的负担及合理负担项目、金额、比例。同时,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宣传工具要大力宣传、报道那些坚持原则、敢于同违反负担政策行为作斗争,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勇气,自觉抵制不合理负担。

6.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可以减轻农民负担

对农民来讲,所谓廉洁,就是干部在涉农服务中,不吃、拿、卡、要,不图名不图利,该给农民的钱和物,不折不扣的给农民,该给农民办的事应尽快尽力的办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用于公款吃喝的花费达几千亿元,如用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上,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市、乡、村都要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加大力度精减机构,分离富余人员。

7.农民要自觉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 农民由于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在选种、耕作、施肥、使用农药等方面要么重复投资,要么投资不到位,造成投入产出比少,收益低,增加了农民负担。可以具体组织村级开办图书馆,让农民多读科技书籍,还可以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让科学种田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传给农民。同时,对农民自身来说,应该自觉学习现代的农 业科学技术,杜绝和减少浪费,以达到自我减负的目的。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增加农民收入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方法。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会随之提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1.鼓励发展“三高”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经营收入(1)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业的规模生产

加大农业投入,贯彻落实有关农业农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比重和产品品质。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的各项防护措施,促进畜牧业发展和保障畜产品安全。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导工商业投资农场品加工业,形成产业化生产加工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农业积极效益。

(3)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瞄准国内外先进又适宜农村资源条件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引进和笑话吸收。同时建立和完 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质量安全与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民增收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宣传本地农产品优势,加强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农产品加工业。

(2)加大对农产品生加工产业的投入,对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3)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产品原材料,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推广,建立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3.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激励农民自主创业

(1)积极引进外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培育本地种养大户,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有效促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促使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提高。

(2)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机会。降低进城和就业门槛,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竞争有序、高效公平的开放劳动力市场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总结: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体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能够有效的促进解决城乡差距。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保证的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更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中之重,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只有认真落实好三农政策才能够真正切实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易赟,梁飞;增加农民收入的财政政策研究;湖北财税;2003年12期 [2] 刘豆山;《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经济师;2003年02期

[3] 钟甫宁;《增加农民收入与调整经济结构》;农村经济;2004年03期 [4] 陈璐璇;《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措施》;南平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如何标本兼治减轻农民负担? 篇6

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一抓到底,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这是姜春云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在向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报告时说的。他强调,国务院对今后一个时期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总的要求是:坚决把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资和劳务全面控制在国家规

定的限额之内,严格禁止多种面向农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涨价、乱罚款和乱摊派,取消一切加重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杜绝因农民负担过重引发的严重事件和死人伤人的恶性案件,切实把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

第一、坚持现行农民合理负担的基本政策稳定不变。包括:国家的农业税收政策稳定不变,提留统筹费不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政策稳定不变,农民承担义务工、劳动积累工的政策稳定不变。这三个稳定不变不能因农业丰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而改变。

第二、严禁出台农民合理负担之外的各种集资、收费项目。严禁一切要农民额外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各级政府和部门都不得以检查验收和评比形式,变相搞这类达标升级活动,严禁搞法律规定以外的任何形式的集资活动,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均不得再出台任何加重农民负担的集资项目。教育集资必须依照《教育法》的规定坚决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控制数量、严格审批。兴修道路、电力、通讯等建设项目,一律不得违反规定,向农民集资、收费。严禁向农民乱收费、乱涨价、乱罚款。“九五”期间,停止审批一切面向农村的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各种摊派行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订阅报刊和购买书籍,必须自愿、量力,不得强求。

第三、按照公平合理负担的原则,改革提留统筹的计提办法。要尽可能实行以村人均纯收人为依据收取提留统筹,并逐步过渡到按农户的实际收入收取。要坚决纠正农业特产税、屠宰税高定指标、层层加码和按户头、人头、田亩平摊征收,以及承包招标征收等错误做法。

第四、收取合理的税费,也要因时因地因户制宜。对遭受灾人祸的困难户的税费,应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免、减、缓政策。由此而减少的收入,不能分摊到其他农户身上。

第五、做好征收提留统筹的宣传、引导和说服工作。向农民收取合理负担范围内的钱物,必须讲明政策,讲清道理,说服农民积极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严禁动用警力、械具,严禁派“小分队”、“工作队”到农民家里拿粮抓猪牵牛机房等错误做法。更不准发生打人、体罚、拘押等违法违纪行为。

第六、加强民主监督。全面实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预决算、监督卡、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最基本的是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进行监督。提留统筹的收支帐目必须公开,定期向农民公布。对农民要求查帐要持欢迎态度,对农民因不合理收费和非法行为的上诉,要及时受理。

第七、精兵简政。减轻农民负担,必须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裁减编人员,减少吃补贴的干部职数。

第八、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途径开辟财源,逐步增加集体积累,多为农民服务,减轻农民负担。

第九、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取得成熟经验后,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7

明确目的性

布置家庭作业应从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扬长补短、调节生活的目的出发, 让学生在家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观察等, 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加深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回家后让他们动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鲜明的目的作为家庭作业内容, 通过作业达到既定的训练目标。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

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 防止公式化、概念化、机械重复化, 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 设计不同的作业, 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 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 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 即实现分层练习、数量有别、深浅各异。按照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A层就是指课堂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我们要让他“吃好”, 即让他有知识可学, 有练习可练, 但又不能机械重复, 所布置的练习应该让他们动动脑、想一想才能完成;B层的学生就是指课堂知识基本掌握了, 基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要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巩固得牢固一些, 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灵活一些, 布置一些稍灵活但又不难的题, 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C层即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课堂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对知识的运用也稍有欠缺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要求太高, 因而要针对他们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 加强训练, 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 多做基础性的练习, 以便过好基础关。

讲究立体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作业的形式也可谓“百花齐放”了, 除了书面作业外, 还可采取以下形式:1讲述式。让学生回家读口诀、概念, 或背古诗、诵儿歌, 并跟家长交流, 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感受等等。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习他当天所学知识的过程;2.活动式。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生活体验活动等, 以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务实的学习习惯;3.技能式。让学生回家学一样技能。如, 做饭、洗衣等, 再以此为写作素材, 进行写作;4.阅读式。布置或推荐课外书让学生回家去读, 以强化课堂阅读教学效果;5.影视式。向学生推荐适宜的影视节目让他们回家后观看, 以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注意实践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家庭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 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长方体和正方体, 从而使他们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得到加强;学习了说明文文体, 让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积累感性认识和理性表达方法, 学习写作等。像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 又拓展了思维, 培养了能力, 也让他们有兴趣在活动中作业、在玩中学, 这样练习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重视评价性

对家庭作业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检查和了解:1.巡回评价法。早读课上让学生交出作业, 对做得好的当即表扬或全班传阅, 做得差的当即指正;2.询问评价法。抽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若干名, 询问作业完成情况, 及时给予评价;3.分类评价法。对家庭作业进行浏览, 分为好、中、差三类, 公布名单, 好的及时表扬, 差的鼓励他们向先进看齐, 以达到鞭策后进、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培养他们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4.学生互查互评法。分小组互查互评, 从作业态度 (主要看书写) 、作业质量 (主要看内容) 两方面查评, 小组长在全班汇报查评情况;5.自我评价法。有针对性地指定学生在全班介绍作业完成情况, 自我评价。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课业负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48-02

“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教育许多年,苦无良策。可以说产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满堂灌”、“填鸭式”,彻底摒弃那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题海战术”,严格正确地把握数学教材,采用先进、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自行研讨,自己学习,学会学习。为了真正达到数学减负增效的目的,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改革教学,愉快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堂中采用“二构建”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构建弹性课堂结构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九个让”:目标让学生制订;内容让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提出;演示让学生操作;疑难让学生解释;方法让学生领会;时间让学生使用;效果让学生评价;作业让学生选择。这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处理的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都力求“多一点弹性,多一点灵动”,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主动去发展、探索和创新。

(二)构建立体式课堂结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学的“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形成学生敢试、善试、会尝试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高效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来,在教学中要体现“互动性”,通过让学生阅读、寻疑、师生互相质疑、合作释疑和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畅所欲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敢想、敢说、敢比”,充分展示学生合作、交流、反思、体验的能力,形成一种互相补充、相互发展和互相激励的教学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体现“创新性”,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求异、标新”,诱导学生的求异性和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培养学生敏锐、独到、深刻的求异能力,使他们敢于超越,然后走向成功。如:现在国际流行“presentation”教学法,就是以“荣誉教育”鼓舞学生,以“成功感”激发学生,倡导“重在参与”,在“养成教育”中把学生培育成才。上课时老师要少讲,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起到点拨作用。课堂上教师一般只讲20分钟,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以生为本,突出主体——开放课堂教学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在教师的主导下立足于“以人为本,突出创新、主动发展”,对开放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下“四开放”。

(一)以人为本,开放教学思想

具体做法是:①转变教育思想,摆正师生位置,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②更新观念,培养参与意识,积极为学生提供多层面交流。在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重点,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③课堂教学改革中树立“三种意识、四种解放、五种能力”。三种意识是:课堂教学互动的意识,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四种解放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脑子,让学生多想一想。五种能力是: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各显其能,主动发展。

(二)以探索活动为主线,开放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享有两个保证和三种权利。即:保证活动时间,享有参与权;保证活动机会,享有选择权和评价权。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三个要”,即:导的方向要明确,导的方法要科学,导的过程要实在。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步骤,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质疑的空间留给学生、问的权利让给学生。始终营造人人参与、个个成功的教学氛围。

(三)以合作参与为轴心,开放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把开放教学方法作为切入口,并通过实验、交流、合作、讨论等活动来实现互动式、交流式、合作式的学习,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重视学习的结果,转为既重视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二是从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变为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探索。从实际出发,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做到“主学一家、兼学百家”的原则,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最优化。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铺引激疑——巩固练习——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的课堂结构,坚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原则。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和教材的示范作用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品质。

另外,我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课堂成为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成为“百花斗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例如概念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学习的多边性;计算教学使用“合作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呈现出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应用题教学采用“自学研讨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价值取向的个体性;几何知识教学应用“活动直观探究法”来让学生构造认知规律,体现各种能力的综合性。

(四)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放学习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运用下面三种评价方法:①灵活应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平时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并善于捕捉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使学生把每一次的评价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奋发向上。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对优等生着重找薄弱点,进行挑战性评价,对学困生则找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③采用换位的评价方法。追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三位一体有机整合的互动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成功或不足的地方)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即开展集体式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或全班的互评来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师生互评即教师采用描述或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知识能力的掌握水平,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评价,侧重评价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表现。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有什么看法,可当面向教师提出,从而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节教学行为。

三、改革作业,鼓励创新——注重作业的等级布置

课堂练习,是理解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安排课后作业练习,而不要把多做练习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事实上,学生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习题,禁止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作业并体现层次,因材施练。作业和练习的设置呈阶梯等级式,供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使用。

第一等级: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低起点、降难度的作业适用于学困生。

第二等级: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供大多数学生使用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这类题目适用于中等生。教师平时多鼓励、勤反馈,作业快速批改,互相订正。

第三等级: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这类题目适用于优等生。平时多鼓励学生自学,充分挖掘其潜能,总结规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静压预制管桩安全交底下一篇:大学古代文学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