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2024-07-18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共9篇)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1

鱼骨图

鱼骨图定义

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又叫因果分析图。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发挥团体智慧,从各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法。BS有四大原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鱼骨图基本结构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鱼骨图制作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鱼骨图绘图过程

鱼骨图做图过程一般由以下几步组成[:

1.由问题的负责人召集与问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工作组(work group),该组成员必须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2.问题的负责人将拟找出原因的问题写在黑板或白纸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的框内,并在其尾部引出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称为鱼脊。

3.工作组成员在鱼脊上画出与鱼脊成45°角的直线,并在其上标出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45°角的直线称为大骨。

4.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细化,画出中骨、小骨……,尽可能列出所有原因

5.对鱼骨图进行优化整理。

6.根据鱼骨图进行讨论。完整的鱼骨图如图2所示,由于鱼骨图不以数值来表示,并处理问题,而是通过整理问题与它的原因的层次来标明关系,因此,能很好的描述定性问题。鱼骨图的实施要求工作组负责人(即进行企业诊断的专家)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整个过程负责人尽可能为工作组成员创造友好、平等、宽松的讨论环境,使每个成员的意见都能完全表达,同时保证鱼骨图正确做出,即防止工作组成员将原因、现象、对策互相混淆,并保证鱼骨图层次清晰。负责人不对问题发表任何看法,也不能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任何诱导[3]。

图2 鱼骨图示例

鱼骨图使用步骤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7)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这样至少深入五个层次(连续问五个问题);

(8)当深入到第五个层次后,认为无法继续进行时,列出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列出至少20个解决方法。

鱼骨图案例分析

案例一:利用鱼骨图对某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

鱼骨图分析法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现以某炼油厂情况作为实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市场营销问题进行解析,具体如图所示:

图中的“鱼头”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该炼油厂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少。根据现场调查,可以把产生该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原因,概括为5类。即人员、渠道、广告、竞争和其它。在每一类中包括若干造成这些原因的可能因素,如营销人员数量少、销售点少、缺少宣传策略、进口油广告攻势等。将5类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分别以鱼骨分布态势展开,形成鱼骨分析图。

下一步的工作是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可以根据现场调查的数据,计算出每种原因或相关因素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百分数表示。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营销人员数量少”,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比重为35%,“广告宣传差”为18%,“小包装少”为25%,三者在产生问题过程中共占78%的比重,可以被认为是导致该炼油厂产品市场份额少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针对这三大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就可以解决整个问题的78%。该案例也反映了“20:80原则”,即根据经验规律,20%的原因往往产生80%的问题,如果由于条件限制,不能100%解决问题,只要抓住占全部原因20%,就能够取得80%解决问题的成效。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2

关键词:鱼骨图,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缺陷,质量管理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借助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应用鱼骨图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在护理管理上已得到进一步推展,护理质量分析时常借助鱼骨图工具识别、分类和呈现护理不良事件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1]。鱼骨图分析法中的鱼骨图又称“特性要因图”,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图解,表达结果与原因的关系,因其图形似鱼骨故称为“鱼骨图”[2]。我科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寻找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加强了人员安全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鱼骨图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1.1 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①收集整理本科室年度内发生的护理缺陷及差错;②成立问题分析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③确定研究解决的多发护理缺陷,召集成员共同讨论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1.2 分析原因

采用头脑风暴法从多层次、多类别寻找所有可能的原因,一般而言可从“人、机、环、料、法”等5个方面查找原因,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而不仅限于那些已完全掌控的或正在执行的内容;把问题罗列于鱼骨图上,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归为一组,并标注于鱼骨图上;针对提出的问题集思广益,分析并总结相关的原因。

1.3 明确根本原因

归纳原因,总结并确定涉及的系统,进一步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考虑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1.4 最后阶段

总结以上问题制作鱼骨图,采用鱼骨图对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并完善工作流程,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

2 鱼骨图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包装缺陷管理中的应用

2.1 案例资料

2015上半年本科室共发生包装缺陷及差错15例,占科室护理缺陷发生率的85.6%,涉及门诊诊疗器械及各种手术包。

2.2 鱼骨图分析

2.2.1 找出主要原因

经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制成鱼骨图(图1)。

2.2.2 确认根本原因

科室硬件设施不完善,缺少符合标准的包装环境及包装设施;科室人员不足,专科培训内涵建设不够,尤其是高年资护理人员和工人安全意识淡漠,对操作流程、制度掌握不到位。

2.2.3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如下:①改善科室基础设施和环境,加强设备及人力资源的建设,以提高护理工作各个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②将核心制度细化为护理工作流程,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查对制度”作为护理工作的基本制度直接决定临床的工作质量,为了提高护士对查对制度执行的依从性、有效性,必须建立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查对制度,以便于护士执行;查对制度流程间采用“三工序”管理制度,即监督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好下工序[3],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实施相互检查、监督和补漏,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则重新返回上一工序,加强环节的管理和终末质量的控制,以确保临床医疗及护理的安全。③建议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临床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增强责任心,提高依从性。再完美的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亦无法代替每一个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增强责任心极为重要。

3 讨论

鱼骨图又称为“因果图”,是侧重于寻找和发掘问题“根本原因”的一种方法。采用鱼骨图法可以帮助寻找和发掘出导致问题潜在的根本原因,可以调动临床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原因,聚焦于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非仅仅是问题的表象[4];鱼骨图是一个非定量工具,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也有助于着手解决问题。

消毒供应中心具有消毒物品种类繁多、周转快、灭菌物品流程精细等特点,由“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形成一个工作链环节,以“消毒灭菌”为中心环节,各环节既独立又环环相扣[5],因此防范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尤为重要。运用鱼骨图分析发掘出导致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缺陷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最直接的原因着手,制定出具体可行、易于实施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预防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缺陷。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临床工作中包装缺陷的原因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发现的问题寻找根本原因,对其不合理的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修正,加强完善工作流程的重点环节,优化工作人员结构、加强专科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从而规范了科室的管理。事实证明该方案效果显著,现包装缺陷率已降至5.6%,包装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参考文献

[1]吴建瑜.改良式鱼骨图在护理不良事件个案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21-222.

[2]田野.神奇的医院管理工具——鱼骨图[J].当代医学,2004,10(2):26-27.

[3]周小波,朱君亚,项伟岚.质量改进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62-964.

[4]雷金娟.鱼骨图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03-304.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3

【关键词】区域站 故障分析 鱼骨图

一、引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国家气象站观测系统的有益补充,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预报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市区域站已经建成130多个。区域站因其站点多,分布面广,长期在野外,无人值守等特点,导致故障率较高。为此,借助鱼骨图,对造成区域站故障的诸多因素进行归纳、整理,查找原因,从而有效地提高维修效率。

二、鱼骨图

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出来的,原本用于质量管理,由于其简捷使用,比较直观,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鱼骨图制作:

1.针对问题,运用5M因素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别着手

2.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3.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4.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三、原因分析

通过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别分析造成区域站故障的各项因素(图1)。

1.环境因素

张家界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因此,雨量丰沛,因此,翻斗翻转的次数较多,易造成雨量传感器的翻斗和干簧管损坏;由于市电电压不稳,我市区域站大部分已经改成太阳能直接供电,因此對于环境要求更高,要保证区域站南边视野开阔,在冬天时也能利用太阳能板充电;而且如果周围树木过多,落叶会增加雨量筒堵塞的几率。因此,在建站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选择在观测环境较好的地方。

2.机器因素

目前,常见的故障有电源故障、传感器故障,采集器故障以及通讯故障。一般判断出故障后,直接用新的设备换取出故障的设备。例如,在翻斗翻动时,用万用表测量干簧管的电阻值的变化,如果电阻没有变化,则判断干簧管已经损坏。

3.材料因素

自动区域站经过长期的运行证明,采集器、翻斗、干簧管、以及蓄电池发生故障的次数较多。采集器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主要由电子元件构成,在野外温湿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易于老化和损坏,一般使用寿命在5年左右。同样原因,蓄电池由于温湿度的原因,以及浮充充电的电压等影响,其使用寿命一般在2到3年。而温度传感器使用的是铂电阻,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影响;而雨量传感器中,由干簧管和翻斗组成磁控开关,容易受到负荷和外界的影响,容易造成干簧管损坏或者翻斗的磁钢移位等,造成不能正常形成脉冲信号,因而得不到正常的雨量值。此外连接雨量传感器和采集器之间的线缆,会因为常年置于室外风吹雨淋易老化断开。

4.方法因素

由于张家界地处山区,很多地方偏远,这给维护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通常分析不正常站点的现象,可以分析出故障的原因,从而可以做到快速解决区域站故障。一般区域站出现故障后,是由气象局人员到现场去维护,一般情况下雨量不正常是由于雨量筒堵塞造成,因此只要清洗下雨量筒就正常了,虽然能降低故障发生率,但由于区域站众多,不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原因,而且成本增加了很多。

5.人为因素

维修人员开展检修作业,除了要掌握相应的气象知识,还应该具备对电路的了解。从最近几年的故障情况来看,时常会有采集器、SIM卡损坏而导致站点异常,这与工作人员对电路的不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没有检查好所有连接电路,最后再通电。在清洗站点时,没有注意对翻斗的保护,而造成磁钢脱落,这都会成为引发故障的潜在隐患。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

1.选点要把关,改善环境因素

区域站点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无人值守,但也为维护带来了问题。因此,在建站时要把好关,以具有一定的低于代表性、满足当地气象服务或特定服务需要、交通便利、便于维护为原则,兼顾设备安全,尽量安置在能保持长久固定的单位,避免频繁迁移。此外,要保证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满足仪器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得到保证,所建区域站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障碍物高度的三倍。由于采集器通信采用的GPRS传输,站点位置的手机信号强度须经现场测试,达到稳定可靠。

2.加强性能测试,降低硬件故障

在每次安装区域站前,对采集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干簧管和翻斗感应是否正常,蓄电池的电压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测量,同时对降雨进行人工模拟、校对,确保站点正常,降低故障发生率。

3.详细记录每个区域站的零件更换情况,备齐备件

对每个区域站的维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其零件一般都有使用寿命,如采集器、翻斗、干簧管、蓄电池等,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备齐备件。因此,在开展区域站维护时,可以及时处理故障,确保资料可用性。

4.认真分析故障原因,落实相应站点的看护职责

负责建设和管理区域站的气象部门应与站点所在单位或邻近具备看护条件的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区域站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设施的基础性维护,做好设备和场地的安全保护。

5.将维修要点制定成册,形成制度化管理

建议将常见故障制订成小手册,便于减少维修人员由于操作不熟练产生的故障,并能及时排除故障。通过完善故障处理记录,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进行必要的跟踪记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化管理加强对区域站故障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朱建华,陈海辉,浅谈DZZ1-2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150-151.

[2]姚新峰,王丽玉.自动气象站数据安全隐患及其防护措 [J].福建气象,2007(7):44-46.

作者简介:朱砂(198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装备保障和科技服务工作。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4

用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进行企业诊断

对于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分析的鱼骨图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进行企业诊断并给出算例,讨论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优点及应用的局限.它们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企业实施.

作 者:郑照宁 武玉英 包涵龄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刊 名:中国软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SOFT SCIENCE年,卷(期):2001“”(1)分类号:N36关键词:企业诊断 鱼骨图 层次分析法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5

摘 要:课程鱼骨图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基础和规范,构成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指导教师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教师在编制和应用的过程中,将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一体化教改;鱼骨图构建;教师角色

全国技工院校几乎都在探索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从2012年我校开始在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按照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思路,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解构与排序,创新开发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尤其在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等方面我校利用较好的校企一体的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先是从构建课程鱼骨图入手。

一、构建课程鱼骨图的重要性

在一个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中,附着知识、技能、方法、职业素养、规范要求、责任意识等,这些内容具有可传承性,能够使学习者达到举一反

三、胜任同类工作任务的目的,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对于某一门课程下的多个学习任务,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序化是一体化课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课程鱼骨图,能够形象系统地处理若干学习任务间知识的连贯问题和技能的递进问题,以及单个学习任务的知识与技能一体化学习问题,解决工作过程与知识、技能学习的有机结合问题。

二、构建课程鱼骨图的目的

其目的是将传统理论课程开发为应用型专业理论课程,将传统实习课改造为跨课程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一体化课程,将传统德育课程改造为融价值观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一体的特色职业素养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课程鱼骨图产生的变化

课程鱼骨图的构建使课程任务的呈现形式由原有的知识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课程任务实施的载体由原来的实习任务转换为岗位项目,项目中的知识点由系统梳理过的跨专业理论、技能知识点构成。

以前教一门课,只用一两本教材,再跳也跳不出这两本书去。现在每门课都是一个项目,融合的不只是一两本书的知识,而是几本书甚至几个领域的知识。所有的培训项目都是任务导向,模拟的是学生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任务。

四、构建课程鱼骨图的关键环节

鱼骨图的匹配要完整地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关键在四个环节:(1)开发团队骨干教师要同时具备企业技能经历和丰富的跨专业教学经验;(2)课程任务从原有的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全新转变,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3)对原有课程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点梳理,体现知识的实用和够用;(4)量化能力点的描述,运用载体(实验、仪器、检测等)强化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五、构建鱼骨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以从教十四年的数控教研室李老师为例。他曾担任过十几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有着跨专业教学经验和多次企业实践经历,是学校教改攻关团队的主力,他和团队成员共同承担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床夹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力学》等多门专业理论课程鱼骨头的构建任务。

接到任务后,他和团队成员一起首先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从多本相关教材中将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进行梳理归纳,然后依据该专业在岗位上知识需求将知识点合理删减、重新整合,最后再按任务归类匹配知识点与能力点。

鱼骨图的构建工作对于开发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是很大的学习提升。课程鱼骨图的构建为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学生工作页开发提供了依据,解决了一体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为老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提供了量化科学依据。

[数控车床的控制面板认知(各部按键的功能)][数控机床的分类、加工范围][安全文明生产及5s管理][活动2 加工前准备与计算机绘图][能操作数控车床][能做好工作现场5s工作][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图形绘制][能根据零件图正确选择加工用刀具][活动1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活动3 锥度阶台轴的加工][活动4 锥度阶台轴的检测][活动5 总结与评价][发言、展示][沟通交流][语言表达][会对阶台轴进行编程、加工][会分析简单的锥度误差][会使用卡尺、千分尺测量工件][千分尺的识读][锥度阶台轴的总结][学习任务完成心得][锥度的检测(万能角度尺)][圆锥参数及尺寸计算][表面粗糙度识读][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数控车刀及刀片][caxa图板绘制锥度阶台轴][90°刀的安装][G00/01/90的编程、S/T/F及辅助功能][坐标系的建立(绝对、增量)][对刀点、换刀点、刀位点的确定][游标卡尺的识度][理论知识点][操作技能点]

锥度阶台轴的加工知识点、技能点匹配鱼骨图

参考文献:

预应力钢筋混凝图工程实例) 篇6

厦门观音山公寓为2幢联体30层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8.2万多平方米,总高分别为99.05米和104.15米,地下室1层,上部1~4层为公共汽车站及服务用房,5层以上为住宅。由于公共汽车站需要大开间,高层住宅有一排外柱落在柱距14.8m的开间上,外排高柱传递重量大,设计上在第3层楼面开始设型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转换层。桁架为三角形,跨度为14.8m,高度分别为8.1m、5.4m,共 18 榀。三角型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承担5层以上总计26层的巨大荷载。三角桁架支撑的两根柱设:钢柱下过渡层高度6m;上过渡层高度为8.1m和5.4m。上、下过渡层柱为型钢混凝土柱,柱与斜杆最大断面为1200mm×2000mm;型钢为“王”字型,断面最大为800mm×1500mm;水平拉杆为型钢预应力混凝土,断面为1000mm×1500mm,型钢为“王”字型,断面为600mm×1000mm。该桁架钢构件为非标型钢,工厂用36mm厚特厚板加工制作,钢构件自重大须现场分片吊装。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组合施工工艺难度大、施工程序复杂、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

施工过程认真规划、组织技术攻关,对型钢制作、吊装及混凝土、预应力施工开展了多项质量攻关QC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其中《提高型钢混凝土中钢构件吊装质量》成果获得2009年福州市年工程建设质量协会第18次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福建省工程质量协会二等奖,2009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的优秀奖。对工程实践认真总结,吸收QC活动成果,编制本工法。特 点

2.0.1 转换层大跨度桁架承载力大,型钢制作质量要求高。利用桁架作转换层,构造简单,主要构件受力明确,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采用型钢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材料优势,既能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又可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

2.0.2 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结合及型钢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合,桁架中拉杆使用预应力,结构变形小,并且使上部结构达到稳定安全可靠。

2.0.3 型钢结构须在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埋设、吊装,施工程序难度大。2.0.4 桁架构件截面大,施工程序多,作业中安全防护事项多。2.0.5 同构件多工种交叉作业,质量管理要求严。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跨度、高承载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原理

4.0.1 根据构件吊装、型钢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技术要求进行综合优化,确定施工顺序及关键部位交叉节点的作业方法。

4.0.2 桁架钢构件自重大,需在结构上立体就位拼装组合,节点部位钢筋构造复杂,绘制钢筋三维大样图,确定安装绑扎顺序。

4.0.3 按照吊装机械及拼装顺序对吊装机械作用的楼层平台进行核算、加固。

4.0.4 遵从不同构件施工作业规程要求,对钢筋与钢结构穿孔定位,钢构件地面预拼装核定拼装孔留置,钢筋混凝土节点小空间及斜杆预拼装随浇支模,高斗喂料细棒振捣混凝土梁复杂部位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

5.1 工艺流程

钢构件制作→下过渡层钢柱安装→下过渡层钢筋混凝土柱浇筑→上过渡层钢柱及钢桁架吊装拼接→桁架、钢筋混凝土柱浇筑→桁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后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5.2 操作要求

5.2.1 钢构件制作 学习图纸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明确使用材料和预埋要求。熟悉预埋件、连接件的设计要求,以及结构连接部位节点做法、焊接要求等。按图纸进行加工件足尺放样,并制作加工件样板(金属板制作),上述工作要经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核验备用。根据拼装要求及和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相组合的要求,将需要留置的穿筋孔、栓筋、连接板及高强螺栓孔等构造联结的具体部位逐根(孔)放样标识。钢构件的钢材与连接材料,高强度螺栓、焊条、焊丝、焊剂等,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矫正:下料前应以矫正,制作钢结构的钢材矫正应用平板机、型钢矫直机矫正和人工矫正,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材料加工:要消除切割后钢材硬化或产生淬硬层,以保证构件连接接触严密、平整和其焊接坡口的加工质量,需要对切割后钢材的边缘进行加工,以确保加工的精度。边缘加工的宽度、长度、边直线度、相邻两边夹角、加工面垂直度以及加工面表面粗糙度都必须符 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的规定。构件焊接要求:

1)根据现有焊接设备进行焊接试验,检验合格后修订焊接工艺。

2)采用气体保护自动焊。

3)构件焊缝等级依设计要求(不低于二级),按规定进行焊缝检测。

4)焊工持证上岗。制孔应在钻床上进行,要确保制孔的质量应预先在零件上冲成或钻成小孔,依照样板将孔扩钻至设计孔径并确保孔壁不受损伤。所有制孔的质量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的规定。钢构件预组装:根据施工图、施工方案及其下料单,清点和检查加工件的材质、规格、数量和加工质量,并将组件按图试拼、测量、组合、检验,检验合格的将各分件按组合进行编号。对连接接触部位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mm~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等清除干净,已检验的组件按指定运输堆放。5.2.2 下过渡层钢柱安装 在下过渡层柱钢筋绑扎后安装钢柱预埋板,预埋板应用型钢或钢筋支承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周围应用钢筋顶靠在柱模板上。柱模板安装要作到逐根检查其轴线位置准确,并用钢管架交叉支撑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变位。柱模板安装后逐根校对钢柱预埋板是否正确,出现偏差及时纠正。4 柱混凝土浇筑后,再对钢柱预埋板是否正确进行核验,出现偏差及时纠正。5 柱混凝土强度达到C15时,安装下节钢柱(安装方法参见5.4节有关各条),就位校正后再将各柱间用钢管搭设的临时架支撑,使其空间位置准确。下过渡层柱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按程序仔细进行。5.2.3 上过渡层钢柱及钢桁架吊装拼接 吊装准备:

1)根据构件重量及吊装高度可能的吊装位置选择液压吊车。

2)绘制吊车行走路线、吊装位置图,并计算出行走及吊装位置的吊车轮压。3)在吊装层(地下室顶板)支模时根据吊车行走及吊装位置的吊车轮压进行支撑验算并加固。

4)根据吊装需要确定桁架层以下楼板需要留置的安装孔,安装孔应按规定设置加强 构造措施。

5)吊装时该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由试块试验确定)。2 吊装顺序:水平拉杆——上过渡层钢柱——斜杆。构件吊装时吊装绳的吊挂位置及长度,应保证构件吊装空间状态与构件安放位置一致,其吊绳长短调节可附加手工葫芦完成。吊装时先保持构件空间位置正确,而后缓慢滑落吊钩使构件平稳就位。5 构件就位后放垫板穿上高强螺栓,待整体就位后再拧紧高强螺栓。高强螺栓按设计要求最终用压力扳手校正,而后方可按设计进行构件拼接焊。7 拼接焊以手工直流焊为主,其操作技工应持证上岗。钢结构吊装就位拼接过程要保证两个下过渡层钢柱上端与水平拉杆拼接正确,为此要反复校正两柱之间的水平度和净距离,即在安装过程中校对后要用刚性支撑顶紧,在下过渡层柱混凝土浇筑后再次校正后再将各柱间用钢管搭设的临时架支撑,使其空间位置准确。5.2.4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 钢筋与型钢的联结按设计图纸进行,作到穿筋正确、箍筋完整、钢筋断面中心与型钢中心一致。绘制钢筋大样图,给每一根钢筋编号,确定绑扎顺序,避免漏绑、错绑、返工事故的发生。3 模板支撑根据上层荷载需要验算设置。构件模板中心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和型钢相吻合。斜撑上模板应整体预装、编号,伴随混凝土浇筑边安装边浇筑。混凝土浇筑根据布筋情况和部位,需要时应配置小直径高强细石混凝土,设置喂料口(高于构件平面)。斜撑混凝土浇筑应在水平撑浇后接近初凝时方可开始,并在斜撑下端开始对水平撑上面加钉1米长盖模,防止斜撑浇筑时混凝土从水平杆上部溢出。构件上部应采用小直径振捣棒,多遍仔细振捣以保证构件完整密实。水平杆与楼板同浇,应先浇高强度等级水平杆混凝土,让高强度混凝土向楼板延伸一段。水平杆4束预应力筋可采取对角线顺序进行,以保持杆件平衡。预应力构件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应采用超张程序,张拉应力校正后及时进行锚固,预应力孔道灌浆,预应力钢筋端部处理。12 预应力钢筋按设计放置,并设置弧线定位卡,使该卡与型钢点焊固定。13 预应力锚板按规定和钢柱联结,以保证浇筑后锚板不变形。对结束预应力张拉的孔道应及时灌纯水泥浆,其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水灰比不大于0.5,可掺入适量的减水剂或微膨胀剂。模板支撑拆除应根据上部荷载许可方允许进行。吊装需要的预留楼板孔的封闭施工,须待3层楼板拆除后再施工。17 楼板孔的封闭施工钢筋需要焊接,混凝土强度要提高一级。

5.3 劳动力组织

5.3.1 钢结构制作作业组一般由6人组成,技工4人,辅助工2人。5.3.2 吊装作业组为7人小组,其中司机1人,技工4人,辅助工2人。5.3.3 架设、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各专业组根据现场情况指派。材料与工具设施

6.1 材 料

6.1.1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需用的钢材、钢筋、预应力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及有关技术文件。

6.1.2 配件、连接材料(焊条、焊丝和焊剂、高强度螺栓等)均应具有质量合格证,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6.1.3 模板与支撑必须达到现场施工方案要求。6.1.4 商品混凝土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6.2 设 备

6.2.1 主要机械及配套设施:吊车、电焊机、手动葫芦电焊机、千斤顶、压力扳手、钳工机具、灰浆搅拌机、灰浆泵等。

6.2.2 质量控制仪器具:水准仪、经纬仪、卷尺、塔尺、垂球等。质量要求

7.1 质量控制标准

7.1.1 型钢执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的规定。7.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7.1.3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技术规程。

7.1.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7.1.5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DBJ 13-61-2004。

7.2 质量保证措施

7.2.1 施工过程要把握钢结构制作、吊装拼接、焊接。混凝土细部施工、预应力施加等关键作业的质量控制。即要做到深度规划、精心组织,全面检查、验证并留存记录。7.2.2 要做好焊接样品试验,并根据样品试验结果制定焊接细则,组织考核持证上岗。7.2.3 钢结构吊装承载面支模前要认真进行加荷支模验算,绘制模板支撑图,严格照图施工。吊装过程要进行变形观测,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量变形。

7.2.4 钢筋混凝土细部要配置高强细石混凝土,并指派责任心强、技术全面的技工操作,通常要手工扦插和机械振捣相结合,保证浇筑质量。7.2.5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由专业班组执行。安全措施

8.0.1 作业用电应符合安全规定,开关箱与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8.0.2 作业人员应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护镜、用电作业有防护手套和胶靴)。8.0.3 脚手架依现场施工进度确定,做到各种作业均有架子,脚手架的使用材料必须满足搭设要求,作业台端头应按规定设封闭栏杆,并加封闭网。

8.0.4 所有机械装置均应有防护装置及保险装置,机械操作人员开工前应按操作规程进行试运转和检查。

8.0.5 高空作业人员要进行体检并经培训,持证上岗。8.0.6 高空吊装作业人员应在脚手架、扶梯或吊篮平台上作业。

8.0.7 吊装现场一切服从同一指挥,并保证信息沟通。吊车司机一切动作要服从指挥指令,做到慢起轻落,防止撞击事故的发生,吊装均应绑溜绳以控制构件空中位置。环保措施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7

1 广茂线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统计

广茂线全长364.6公里, 是珠江三角洲通往粤西南和雷州半岛的主要铁路干线[1]。这条铁路属于老线路, 沿线经过6市 (区) 75乡镇300个村庄, 铁路沿线大部分地方没有围蔽, 且无人看管, 行人可以随意穿越。通过近5年广茂线路外事故统计, 自2008年1月到2012年8月止, 共发生路外事故为120件, 赔付金额562万元。从这5年发生的路外事故来看, 发现92%均来自于沿线村庄和小学。

2 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分析, 引起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的结果有以下几点原因:人的因素占到了大多数, 其次, 环境和设备的因素导致路外事故多发, 本文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广茂线铁路路外事故影响因素分析如图1所示。

2.1 人对铁路路外事故的影响

对于普通群众而言, 特别是生活在铁路沿线的群众, 对铁路路外事故缺少安全认识, 导致事故频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铁路沿线行人抱有侥幸心理, 经常冒险行走

由于铁路运输设备有固定限界, 且每个平交路口周边都有警示标识, 只要受害人不违反规章进入铁路的危险限界, 就不会造成铁路事故。但由于人们安全意识淡薄, 认为人比车快, 经常冒险行走。

2.1.2 儿童和小学生在线路上玩耍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 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 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 所以铁路站区就对其有很大吸引力。并且我国铁路沿线附近, 存在着很多所学校, 中小学生上学和放学途中将会经过铁路线路, 如果没有对其安全教导, 随意穿越铁路线路, 或在线路上玩耍、行走, 恰遇列车经过, 后果不堪设想。

2.1.3 机动车抢越道口

近几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快速增加, 有些铁路相关部门对车辆和驾驶人员管理不严, 个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通过铁路道口时, 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没做到“一停、二慢、三通过”, 抢道行驶, 时常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此外, 有些外出打工的农民为了省钱, 不顾危险随意扒乘货车也是发生路外行车事故的一个因素。

2.2 环境对铁路路外事故的影响

除了人的因素是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 环境的因素也是造路路外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2.2.1 天气因素

我国秋冬季节雾霾严重, 遇到这种天气, 能见度较差, 不便于瞭望, 事故发生频繁。如某局某处是典型的多雾天气, 仅在2006年12月份的11天中, 管内发生路外伤亡达20余起, 先后有15人葬身轮下, 其中一天中就有4人丧生。所以, 自然环境天气的因素不容忽视。

2.2.2 道路条件

部分铁路区段立交桥和过行人涵洞设置过少, 且涵洞积水严重, 甚至有路轨穿过村民生活小区。这样村民没有路走, 只能拆开防护拦网或从在涵洞两侧的线路上翻越, 穿越铁轨成了很多村民的必经之道, 这样易发生铁路路外伤亡事故。

2.3 铁路设施设备对铁路路外事故的影响

2.3.1 铁路运输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修较早的铁路线路, 存在曲线大、弯道多、视线差、道口多、等问题。在某些铁路道口, 没有设立任何警示、警告标志和防护栏, 没有做到警示他人的义务;有些铁路两侧没有防护网或防护网被毁坏还未修补的情况, 导致一些安全意识薄弱的人员钻防护网、为抄近路横穿铁路, 造成铁路路外事故的发生。

2.3.2 车站站台设计不合理

火车站与民居相近, 设计不合理, 安全隐患极大。例如, 狮山小塘火车站平交路口将村庄的新街和旧街分割, 铁路采用不封闭模式, 一边建有围墙, 一边是居民区, 有菜地、有住户, 时常有人出入。家住火车站附近的居民, 若绕过车站回家, 相当于捷径的两倍路程, 这就增加了铁路路外事故的风险。

2.3.3 车辆运行速度快

近几年, 车速越来越快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货车“从之前的60km/h, 增加到现在的90~100km/h”, 飞驰的火车经常让“自信”的横穿者躲闪不及。据悉, 火车司机的视线一般很难看到1000m以外的东西, 而火车自身质量大, 在行驶中惯性非常大, 即使采取紧急制动, 火车同样会滑出很长一段距离才停得下来。

2.4 其他因素

大型牲畜也是导致铁路路外事故的一个因素。如2012年广茂沿线共发生耕牛等大牲畜与火车相撞事故8起, 造成8趟旅客列车晚点, 最长晚点达65分钟。

3 结论

通过鱼骨分析图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导致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的主要因素, 其中导致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这三方面原因是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发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为了事故多发, 可以采取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手段, 使铁路运输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 避免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摘要:随着铁路货运能力的增加和客运速度的提高, 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给铁路运输和沿线居民带来了威胁, 本文通过鱼骨图分析法分析铁路路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路外伤亡事故,鱼骨图分析法,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鱼骨图分析法实例 篇8

关键词:鱼骨图,新生儿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的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1]。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环节之一, 稍有差错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科不良事件大多与静脉输液有关, 笔者运用鱼骨图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 加强前馈控制, 做好防范措施,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新生儿368例, 男197例, 女171例。年龄0.7 h~28 d, 平均5.9 d。其中早产儿62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39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 新生儿腹泻病38例, 新生儿呼吸道疾病43例, 其他38例, 输液次数3856人次。发生输液不良事件32例, 其中打错针、加错药3例, 漏给药2例, 给药剂量不准确3例, 输液速度不准确5例, 液体渗漏15例, 输液不良反应未及时发现2例, 备皮割伤头皮1例, 针头脱落刺伤患儿1例。新生儿室固定床位6张, 但由于加床, 平均每天床位使用率9张, 护士8人, 其中主管护师1人, 护师2人, 护士5人。排班:大小夜班各1人, 白班2~3人。

1.2 方法

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讨论2012年9月-2013年9月静脉输液所发生的各类不良事件的原因, 运用鱼骨图分析细节因素, 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 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实施改进。新生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鱼骨图如图1。

2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

护理安全管理是管理的重点, 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控手段, 就会因为忙乱而出现各种不良事件。静脉输液管理是输液安全的核心,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认真履行管理制度, 护士长监管不到位, 科室考核力度不够, 警示教育不够, 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等, 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 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

2.2 认知因素

(1) 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临床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心不在焉、查对不严格, 交接班不认真、侧重于病情交接而对药物交接不清导致用错或漏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粉剂药物溶解不完全, 抽吸不彻底, 或换算错误等导致用药剂量不准确或错误, 或因为责任心不强输液时不按时巡视、观察不仔细会导致出现药液外渗或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意识淡薄者不能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入心入脑, 更不能严格的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 不能时刻注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而发生不良事件。 (3) 护士缺乏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新生儿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 病情变化快, 对药物的反应又具有特殊性, 临床新药、特药又不断地增加,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症状, 又不能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 但如果护士缺乏临床经验、药理知识及专业知识, 出现病情变化就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

2.3 行为因素

(1) 查对不全面:分析患儿静脉输液中的不良事件, 多数与护士在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查对不严格有关。输液查对制度中要求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做好三查七对, 但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护士只查床号不查姓名, 操作前查操作后不查, 只查药名不查剂量及用法等都可造成给药错误或给药剂量错误;交接班不认真可造成漏给药或重复给药。 (2) 违反操作流程:操作流程不规范也是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例如不带输液卡、一次携带2例患儿的液体、不采用2种方式识别患儿身份等也可造成错给药。 (3) 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 备皮会割伤头皮, 或穿刺不成功, 多次反复穿刺可直接将细菌及微粒带入静脉, 引起热原反应。经验不足, 血管选择不当, 会造成液体外渗, 特别是甘露醇、葡萄糖酸钙、静脉高营养等特殊药物, 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巡视不及时, 观察不仔细, 液体外渗就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新生儿没有自我约束力, 如果工作不认真, 头皮针固定不牢固, 会因为患儿躁动脱落刺伤患儿。这主要发生在年轻护士身上, 低年资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 这已得到很多项研究证实[2]。 (4) 注射器选择不当:由于新生儿年龄小, 体重轻, 用药剂量经常是只用一支药物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护理人员如果不按照规定吸药和选用合适的注射器, 常常出现注射器混用, 用大型号注射器抽取小剂量药物, 会使误差增大使剂量不准;低年资护理人员特别是新入科护士药品剂量换算不熟练或错误、不能识别错误的医嘱是造成加药错误的主要原因。

2.4 其他因素

(1) 护理人力不足:由于医院的扩建, 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而科室又常年处于加床状态, 护士工作量大, 压力过重, 易产生身心疲劳, 认知行为变慢且出错率增加[3]。 (2) 药物因素: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 药品种类越来越多, 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 同种药物有多个商品名, 护理人员对其认识不足, 掌握不够, 容易发生混淆;配伍表落后于药物更新, 许多用药无从查询配伍禁忌, 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3) 医嘱错误: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 目前新药较多, 存在多种剂量、制剂,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 导致药物剂量、单位用错。如果护士不了解新药品知识, 把不好医嘱关, 也会导致用药错误。 (4) 带教不严谨:实习护士理论知识缺乏, 临床实践少, 责任心差, 带教老师如果带教不严谨, 让学生单独操作, 容易引起差错。

3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3.1 建立健全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可以避免输液过程中因某一环节的失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确保输液安全, 做到有章可循, 责任到人, 这是输液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根本[4]。健全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要从输液操作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5]。把加强输液管理这一内容作为笔者所在医院全年护理管理目标之一, 并认真组织实施检查, 每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 提高警惕, 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进行督导检查。每月一次输液安全专题讨论, 分析并找出不良事件发生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漏洞和共性问题, 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3.2 加强护士思想教育, 加强责任心, 提高安全意识

新生儿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是护士减少差错发生的基本保证。有了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才能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经常召开座谈会交流心得, 年老的护士经常用拉家常的方式跟年轻护士谈心, 培养她们的爱心、细心及耐心, 增强责任心;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是让护士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的潜在影响[6]。所以笔者所在医院每周三晨会作为护理安全教育日;也利用晨会交班、业务学习、各种查房、新业务新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强解剖学、生理学及药理相关知识的学习, 讲解如何观察输液外渗、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的表现, 加强静脉营养治疗、输血治疗及特殊药物应用的护理, 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

3.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规范输液流程

要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规范输液流程, 不可随意简化, 要熟知查对与流程的内容与要求, 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科室成立质控小组, 经常检查和考核护士规章制度、理论掌握和临床落实情况, 最大限度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障护理安全。加强年轻护士专业技能的培训, 重点关注新入科的护士,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评估, 穿刺部位的选择, 冲管, 封管, 导管的固定, 连接方法, 并发症的预防, 识别, 处理。新老护士经常在一起交流穿刺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提高一针见血率。精确给药剂量, 在配制液体时, 1 ml以下的剂量要用1 ml注射器抽吸,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 以减少注射器死腔造成的剂量失误。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输液流速、输液部位局部皮肤情况。

3.4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

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 实行弹性排班, 真正按患儿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是降低护理风险,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根据患儿数量及工作量, 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班次和人数,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把护理人员集中在危重患儿多、工作量大的时间段, 并增加了夜班帮班 (两头班) , 减少夜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满足患儿需要。合理安排护士休息, 使护士有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对近期本科室使用的新药物要熟悉了解, 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使用前仔细检查加药液体的形状, 更换液体时放慢滴速, 注意观察输液管道中有无出现絮状物或者浑浊, 以防意外发生。由于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剂量、用法不熟悉, 部分新药又没有纳入配伍查对禁忌表[7], 容易出现错误的医嘱, 所以护士不能机械的执行医嘱, 要严格两人查对与审核医嘱, 协助医生把好医嘱关, 如有疑问的医嘱及时与医生联系, 确认后再执行, 从源头上杜绝输液错误的发生。严格带教管理, 选择责任心强, 具有护师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 专人带教, 做到放手不放眼, 严禁学生单独操作, 降低风险。

由于给药迅速、疗效快, 静脉输液成为临床治疗、抢救新生儿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在输液的各个环节中, 稍有差错, 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预防与减少新生儿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是保证新生儿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完善的输液安全管理机制、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作流程是新生儿输液安全的有力保证。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利用鱼骨图分析新生儿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 从中找出安全隐患, 是目前国际、国内都非常重视的管理模式, 即“风险管理”[8,9,10]。通过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参与讨论, 寻找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 共同制定鱼骨图,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印象深刻, 然后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同时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尹军.应用DecisIV鱼骨图分析血液科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 2012, 10 (7) :228-229.

[2]林妙英, 佘佩吟, 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5) :44-46.

[3]田华.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当代护士, 2006, 3 (3) :20-21.

[4]沈琼.病房静脉输液质量管理[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6, 12 (4) :95-96.

[5]谢红珍, 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07, 14 (10) :26-28.

[6]Huang Xingzhi, Li Hongyan, Pan Hui.Causal analysis of infusion malpractice in pediatric ward:nursing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11, 26 (7) :51-52.

[7]张冬艳.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和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0) :72-73.

[8]吴玉芬, 黄凌.DecisIV鱼骨图在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中的分析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4) :100-102.

[9]杨海燕, 热那古吾布力哈森木.浅析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4) :57-58.

浅析运用鱼骨图进行项目质量控制 篇9

在PMBOK 2008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中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 以满足项目的要求。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是以上要素的集大成者, 只有这样才能对项目有全面的掌控。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各方面的策划、组织、检测和控制等连续过程的活动, 以达到项目目标。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企业命脉续存的基础。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建筑工程具备一次性和定制性等特点, 它的制作便是典型的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的临时性并不代表项目所创造的产品具备临时性, 也不代表项目的持续时间短暂。因此, 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过程便也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既然产品是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 那么对项目质量的控制就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执行组织确定质量政策、目标与职责的各过程和活动, 从而使项目满足其预定的需求。它通过适当的政策和程序, 采用持续的过程改进活动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而鱼骨图可以运用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一般将项目质量管理分为三大模块:质量策划、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本文的重点就在于运用鱼骨图对项目质量进行控制。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对于项目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它将贯穿于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2 鱼骨图简介

鱼骨图 (Cause&Effect/Fishbone Diagram) 又被称为特性要因图, 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创造, 故也被称为石川图。其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中“目标不符”为鱼头, 粗线为鱼脊, 代表目标的实施过程, 由鱼脊分支出的6支次骨, 分别代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的主要因素。在各次骨上再对各不利因素造成的原因进行细分, 引伸出各种有害原因。当然, 还可以对图中的“原因”, 再次按照以上模式进行二次细分, 甚至更多次的细分, 查出问题的源头。

3 鱼骨图的制作

鱼骨图的制作通常分两步进行:一、原因分析;二、鱼骨图绘制。

3.1 原因分析

3.1.1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异常, 就应当组织人员进行问题的识别, 进行原因分析, 最常采取的方式便是头脑风暴, 集思广益, 征集更多的潜在因素。同时结合5W1H分析法 (即:Why (原因) 、What (对象) 、Where (地点) 、When (时间) 、Who (人员) 、How (方法) ) 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1.2 将收集到的可能原因分门别类, 确定其归属范围。

3.1.3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运用20:80法则, 即80%的异常来源于20%的主要问题, 那么就需要对这20%的高发原因进行重点观测。不可主次不分, 甚至本末倒置。对于一个庞大的项目要对所有的原因进行分析, 不但会浪费大量资源, 有的甚至可能是难以实现的。

3.2 鱼骨图绘制

3.2.1 绘制鱼脊, 即从左至右画一条箭线。在箭头右侧标注出现的问题。

3.2.2在鱼脊的直线部分画出一定长度的斜线段, 作为次骨, 在远离鱼脊的一端标识出原因的类别, 类别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

3.2.3在次骨上, 沿着平行鱼脊的方向绘制一定量的二次骨, 代表引起次骨异常的原因。二次骨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 二次骨也可以作为三次骨的原因类别, 即在二次骨上再分支出一定量的三次骨。此时, 二次骨只用在端部标识原因类别即可。以此类推, 可做多次细化。

3.2.4 在各根二次骨的线段上标出产生的可能原因。

3.2.5 对以上鱼骨图进行整理、检查, 完成鱼骨图的绘制。

4 运用鱼骨图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钢结构产品制作过程中, 出现焊接缺陷, 按照鱼骨图的绘制步骤, 首先明确焊缝缺陷的名称, 接着分析该缺陷的特点, 以及产生的基本条件。绘制鱼骨图, 将以上提炼出的各种原因分别填入鱼骨图中, 并进行检查。下图就是进行焊缝缺陷分析的一个案例, 图中只是象征性地给出了一小部分原因。

从上图可知, 鱼骨图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容易找出根本原因, 同时也挖掘出了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 对于做好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 运用集体智慧, 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形成, 对缩短团队的磨合期有益, 广开言路的同时, 也给各成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鱼骨图形式简明、清晰, 可读性强。

但是鱼骨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整个项目的控制过程中, 涉及到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如用鱼骨图来表示, 将是下图的形式, 其中成本、进度、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当要加快进度的时候, 通常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甚至造成项目质量的降低。因此, 在鱼主脊上, 三者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鱼骨图无法将这种有着复杂的相互制约和因果关系的问题展现出来。

结语

当完成鱼骨图分析, 对问题进行处理之后, 需要运用PDCA循环 (戴明循环) , 如下图所示,

对项目后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另外, 需要向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输入TQC (全面质量控制) 的理念, 使所有的相关人员都明确自己是整个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视自己的工作, 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 也要明确质量是做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参考文献

[1]王勇, 张斌 (.美) 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ISO10006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0.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最令女友感动的话下一篇:青春无遗憾,逐梦绿茵场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