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2024-08-17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共12篇)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1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 “综合与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色。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一个较新的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的要求, 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这个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早就给出了建议, 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20世纪90年代, 世界各国就已不断加强对这部分的研究, 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如设计学习、应用学习等内容;法国中小学设计了动手做, 也是类似的活动;1999年, 日本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中规定, 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性施教活动, 并且它是以课题的形式来推广的。在我国, 上世纪90年代张思明老师就在初中尝试开展有关数学建模的活动, 小学近些年也在尝试着研究类似的内容。这说明“综合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具有了大的教育背景, 也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 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 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选择合作伙伴, 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成果, 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1.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

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 (如几何、代数、三角) 之间的综合,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它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 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 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 (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 , 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 条件未必可丁可卯, 线索未必清晰可见, 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当然, “综合”的结果也应该是“综合”的, 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2.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过程”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 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通过问题引领, 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 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地、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多采用诸如小组合作、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直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真实数据计算等活动形式, 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 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 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二、“综合与实践”分段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 有必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课程总目标, 认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联系, 再把学段目标分解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所以, 准确把握“综合与实践”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依据课标总体目标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

1. 针对第一学段的目标定位

第一学段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 在实践活动中, 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目标分析:

从外显目标上看:第一学段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获得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从隐性目标上看: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 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帮助下, 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 能提出问题和一些简单的猜想。

在第一学段, 由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很有限, 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更多仰仗教师对问题的确定, 教师对问题解决实施过程的组织, 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 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对研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策略。

2. 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定位

进入第二学段, 以第一学段为基础, 学生发展的目标会产生本质性的变化, 逐步从教师引导下的发展向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

第二学段目标: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 结合实际情境, 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给定的目标下, 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 通过应用和反思, 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 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目标分析:

从外显目标上看: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经历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分析的综合实践全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需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 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中, 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价值;学生研究的问题既可以从所学的数学知识背景中提取, 也可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从隐性目标上看: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 对感兴趣的问题和社会现象开展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对数学的理解, 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丰富了学习的路径, 拓展了学习的方式;加深了对社会以及对他人的了解。

从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者不能割裂开来。第一学段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是第二学段自主实践探索的基础, 而第二学段的开展又是第一学段的发展和延续。小学阶段两个学段的实践活动开展又为初中第三学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建议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 重在实践、重在综合。所以,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开展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等。所以, 关注“综合与实践”实施过程的设计与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1.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1) 确定研究题目:第二学段的选题不同于第一学段, 由于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 可以逐步向学生自主选题进行过渡。但是学生自主选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引导, 由于小学生在选择研究题目的最初阶段还难以把控恰当的研究题目, 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同伴的共同参与, 还是非常必要的。这阶段的选题已经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

(2) 设计实施方案:好的题目是研究的重要前提, 在第二学段教师可以在学生选题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施研究的方案, 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调整问题。

(3) 具体操作实施:学生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独立地加以实施。与第一阶段由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实施研究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设计和实施中的问题, 及时加以引导, 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 研究成果及反思:由于第二学段学生的知识方法储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可以让学生逐步独立地对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对自己所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 并以自己恰当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汇报。学生汇报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如手抄报、PPT、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等方式均可。

这个流程的使用也不是绝对的, 教师可以依据学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基础不同, 将流程中的部分环节分解开来进行使用, 自由组合或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中教师的智慧

“综合与实践”不是说让学生自主做了, 教师就不能有自己的工作, 或者没有自己的智慧, 其实可能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开发、生成很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 同时又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目标的一些好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来理解问题, 一起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更多的投入和收获, 使得综合与实践活动更有效。还可以启发、帮助和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 例如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努力引导他们去想办法, 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进行及时、有利的评价和激励, 使他们始终保持着不竭动力, 都是老师一种智慧的展示。再有, 引导学生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 体会数学的价值, 逐渐从学会数学转变到会学数学。筻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2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研究型大学需要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人才,要能够予以国家科研事业强大的动力支撑。一般情况下,一所研究型大学基本有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教学管理人员属于研究型大学当中,教师与学生所有活动的最直接管理者与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对研究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良好的综合素质,要能够积极且主动的贯彻并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将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就此而言,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性的教学管理队伍,亦促进我国具有更加丰富的科研人才,支撑我国科研事业的稳健发展,充分观察并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现状

首先,当前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队伍并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当中均比较随意。该部分研究型大学比较重视严格把关课堂教学质量,并未同时重视培养具有优良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使得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自身的工作属于可有可无的范畴。同时,部分教师在职称或者职务提升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会出现心态失衡的情况,不具有良好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其次,教学管理队伍缺少强烈的责任心。再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人员中有年龄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的大专或者中专学历人员,亦有刚毕业经验较少的的研究、博士学历人员,甚至包含了部分外聘非专业人员,产生了严重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情况。最后,难以坚决执行规章制度。由于研究型大学度教学管理队伍的轻视,其并未制定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即便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却不能够一抓到底,难以进行坚决的落实,因而规章制度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亦呈现出外强中干的局面。

二、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创新素质,但首先要重视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均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开展管理工作,缺少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拓性和创新意识,难以具有比较高的管理和水平,其自身的管理素质亦比较差,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亦比较低下,并不利于高校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鉴于此,科研型大学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目标重视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一定创造性意识,进而替身自身的创造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善于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且能够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法。对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思想要敢于提出挑战,进而对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及其学习方式等进行积极的探。由此方能够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促进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业务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处于不断深化的状态,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逐渐由学年制转向学分制。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高素质、高能力科研人才的培养,属于从教学型大学到科研型大学的典型转变典范。因此,其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教学理论与方案,不仅仅要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更要重视对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更新。其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亦应该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在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会涉及到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各个教学院系以及各个学科年级的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方能够将多方面关系进行良好的协调,保障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信息处理能力。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为了适应社会信息水平的提高,需要积极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以便保障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统一性。

(三)法律意识

任何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自身均需要具备法制观念,要具有依法从教的科学教育理念。同时,要能够深入贯彻并执行教育法规、政策以及学校的诸多规章制度,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能够进行规范化管理。一般情况下,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系统当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均存在一定权限,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必须要予以重视,尽量减少工作内容的重复,由此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研究型大学亦要作出明确,保障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均能够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良好的遏制违规管理行为。此外,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亦应该在工作当中适当的注入维权意识,以便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促进管理工作更加协调。

三、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一)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由于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着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业务素质,因而研究型大学必须要能够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深刻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全体教学管理人员能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其次,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且保障规章制度能够与本校的行为准则相符,明确专人对教学管理工作以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可以通过业务考核对教学管理质量进行反馈,通过恰当的奖惩制度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责任心。最后,要对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争取形成老、中、青合理分布的局面,保障教学管理工作中各个工作人员均能够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亦具有一定活力。与此同时,亦可以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培养高端的、高素质的、高能力的管理人才。

(二)改善教学管理人员待遇

研究型大学要建设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并不仅仅需要通过严格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更需要从根本上端正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心态,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因此,科研型大学需要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在教学管理人员当中进行创先评优,发挥榜样带动的力量,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同时,校领导要能够恰当的采取手段鼓舞人心,例如经常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生活以及家庭,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其思想动态,从思想上引领其对教学管理工作予以重视。此外,对于因评级、评职称较滞后的教学管理人员,在其产生抱怨而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鼓励措施,例如适当改善该部分人员的福利待遇,适当组织联谊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等,进而激发其工作的动力与热情。

(三)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化

为了适应我国科研的全新发展形式,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推进其教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在此方面,首先科研型大学要能够尽量创造条件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便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亦应该认识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避免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遭到淘汰。为此,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积极自学,不断开拓事业,吸收更多的先进管理思想与经验,主动进行创新。其次,科研型大学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其岗位做好“应对”,即保证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均能够定岗,且具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同时能够将各个岗位进行良好的结合。同一岗位多位教学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由此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不断精益求精。最后,研究型大学要能够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便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组织、监控、管理和利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型大学能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稳健发展。在研究型大学当中,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其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均具有重大影响,提升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属于复杂且艰巨的工作任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其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此,科研型大学应该积极的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改善教学管理人员待遇,并且要能够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化。至此,教学管理人员方能够逐渐实现自我的升华与完善,在更新观念、增强自身责任感的同时,承担起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科研人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3

关键词:古筝教学 现存问题 完善对策 分析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其外形典雅美观、构成灵巧稳健、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是很多乐器喜好者喜闻乐见的一种古典乐器。在高校中开展古筝课,对培养学生古典艺术、塑造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涵养、陶冶学生情操,打造文化素养高、审美能力强、创新能力超群的新时期艺术型人才尤为重要,同时也能深入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但目前许多综合性高校的古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古筝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当前古筝课在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中一般以专业必修课和非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加之部分高校对古筝选修课略有轻视,在古筝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难免资金投入不足,而很多报考综合性大学古筝专业的学生基本功薄弱,上选修课的非专业学生不了解古筝乐器,学习兴趣较低。另外,综合性大学学生文化课压力过大,练琴时间不足,也是学生古筝学习以及教师古筝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低的现状,很多教师需要對症下药,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正规、严格、专业的古筝教育,指导学生的古筝学习,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

(二)学生兴趣低、集体协作意识差

古筝演奏有个人独奏形态,还有一种集体合奏形态。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系统授课,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学生古筝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学习与情感沟通,一旦有需要进行集体演奏,学生集体意识欠缺,且独立性不强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在演奏时难免手忙脚乱,演奏效果自然很差。

(三)古筝教学重技巧轻实践教学

古筝艺术是高校艺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将更多精力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例如指法练习、演奏技巧等,却忽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演出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实战练习。很多学生往往只了解基本的古筝知识,对其深刻内涵不够了解,加之实践演出较少,以致学生一旦进行实践演奏,站上舞台立刻就会陷入紧张不安、手忙脚乱的窘境,这严重阻碍着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也影响着学生舞台音乐表演基本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与改进古筝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打造古筝水平高的专业化师资团队

古筝艺术相对于其他门艺术学科而言,学习的难度系数更大,学生必须由专业素质高的优秀古筝教师进行教育与督导,才能高效学习古筝艺术,在掌握基础古筝知识的同时,深刻挖掘古筝的艺术内涵,提高演奏技巧,演奏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古筝乐曲。因此,高校必须全面提升古筝教师素质,打造专业水平高,教学技能强的优秀师资团队。古筝最能细致入微地描摹与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将中国古典文化意蕴展示得淋漓尽致。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古筝知识与技巧时,也要基于古筝乐器的特性,让自己和学生共同融入到古筝乐器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和充沛情感中。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古筝教师的系统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使其在不断探索求知、交流合作中提升自身素养。

(二)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

兴趣在学生的古筝学习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尊重、理解学生,包容、关心学生,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兴趣展开古筝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古筝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筝表演心理素质。毋庸置疑,一对一的古筝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古筝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其积极主动性。例如,开展几个学生共同上课的小组课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另外也可以在古筝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代入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如在《渔舟唱晚》的古筝演奏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画等为学生营造一种与演奏内容、意蕴契合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提高学习热情。

(三)注重实践,增加古筝实践课的比重

高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古筝教法课和古筝实践课,把握好二者的比重,既要凸显教法课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古筝实践课,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重技巧轻实践的问题,要加以重视并找到解决策略。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高校要意识到古筝实践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古筝实践课比重,科学设置古筝排练课,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排练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演奏与集体演奏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演奏中把握好平衡感和协调感,充分展示古筝的艺术魅力。二是要尽可能为古筝学生争取上台演出的机会。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系统的技术演奏,同时也能感受到现场演出的热烈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演出中改进自身缺点与不足,提升古筝演奏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综合性大学古筝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学习兴趣低、基本功薄弱,集体协作意识差,重古筝技巧学习轻古筝实践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大学古筝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因此,古筝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成古筝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古筝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古筝艺术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妍,赵雪晖.古筝教学现存问题及完善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2]娅茹.古筝教学难点解析和改进[J].大众文艺,2014,(03).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4

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开设三年来,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近300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 这里对这些学生的相关学科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对三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纵向分析, 以查找差距, 指导下步改进。

(1:采油工程/采油案例;2:钻井工程/采油案例;3:完井工程/采油案例;4:修井工程/采油案例;5:高等数学/采油案例;6:公共英语/采油案例)

(1) 相关学科成绩分析。通过对我校石油工程专业285名学习了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 这些学生学习了采油工程课程的占100%, 学习了完井工程课程的学生为260名, 占91.22%, 学习了钻井工程课程的学生为285名, 占100%, 学习了修井工程课程的学生为225名, 占78.94%, 以上课程全部学过的为210名, 占总人数的73.68。此外, 这些学生全部学习过高等数学和公共英语课程。选取这210名学生的以上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 首先以每一名学生的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 (简称采油案例) 成绩为基数, 其余课程成绩与之相除进行相关性分析 (图1) ;其次是对这些学生的以上课程成绩进行区间频次对比分析 (图2) 。

(1:采油案例;2:采油工程;3:钻井工程;4:完井工程;5:修井工程;6:高等数学;7:公共英语;)

根据图1可以看出, 采油案例课程的成绩与采油工程课程的成绩相关性最好, 与高等数学、公共英语两门基础课成绩的相关性也较好, 与完井工程、修井工程专业课的成绩相关性不强, 究其原因来看: (1) 采油案例课程的理论基础就是采油工程, 该课程是采油工程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拓展, 两者成绩相关性较强是正常的; (2) 采油案例课程与钻井工程、完井工程、修井工程课程的成绩规律性不强,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技能, 不同领域的专业课的学习都较为孤立; (3) 采油案例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的成绩相关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因素, 应该是好学的一部分学生在各门学科上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根据图2可以看出, 采油案例课程的成绩与其它课程的成绩频数分布情况类似, 成绩在70~80分之间的学生人数最多, 占学生总人数的41.4%, 而从60~90分之间的人数占了学生总数的84.2%, 说明该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是正常的;此外, 在分数分布的相关区间内, 采油案例课程与采油工程的相关性最好, 利用贝叶斯检验采油案例课程与采油工程课程的成绩差异分布, 给定成绩置信区间 (70, 80) , 置信水平可达到85%以上, 这也说明了采油案例与采油工程两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继承性。 (2) 课程开设以来成绩对比分析。该课程自2011年秋季开设以来, 已经有三届285名学生参加学习。三年来, 课程建设者和相关教学人员积极探索先进教学方式, 完善教学设备, 补充教学案例, 精选相关习题, 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提高 (表1) 。

从三年来的成绩分布看, 保持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模式, 成绩分布趋于更加合理, 与前两年相比, 2013年的平均成绩下降, 无不及格现象但是中高档成绩人数下降, 大批学生成绩集中于60~80分之间, 且60~70分成绩人数最多。经过调查有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前两年因为是课程的试验阶段, 期末考试有大量教学中的原题或者是题型不变仅改部分次要条件的题目, 这种类型的试题占60分左右, 而2013年考虑到课程教学已经较为成熟, 期末试卷中未出现原题, 题型不变仅改部分次要条件的题目也仅占30分;外部原因是2014年春节较早, 校园招聘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正常的课程教学。对于内部原因, 相关教学人员认为, 应该继续吸收先进教学经验,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考试难度, 以培养学生真正达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

2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1) 该门课程在我校率先开设, 可借鉴的资源和经验不多, 还需要两至三年的教学实践以丰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2) 该门课程必须以采油工程、完井工程、修井工程为先修课程, 但是部分学生先修课程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严重影响该课程的学习, 需要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做好与先修课程的衔接; (3) 教学人员应拓宽教学素材收集渠道, 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注意收集、提炼相应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 使得课程更加贴近技术前沿; (4) 应加强与矿场技术人员的结合, 注意从矿场实际中寻找相应案例, 丰富学习内容, 并且更加贴近生产实践, 提高课程的针对性; (5) 充分利用和发挥CAD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制作或完善课程题库、教学素材库, 加强教学的交互性,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韩国庆, 檀朝东.修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

[2]万仁溥.现代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3]李克向.实用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4]张学云.采油工程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职业, 2011 (20) .

[5]马新仿.采油工程研究性教学方法初探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 .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5

2017年9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学校戴校长、教务处主任及综合教研组全体老师聚集在一起,围绕“以创新为灵魂,扎实抓好课堂教学工作”为主题,进行了本学期我校首次综合科教学分析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由郭娜主任阐明了本次教研的意义,随后各科教师依次对自己所教学科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音、体、美、科学、计算机教学思路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教学中的不足。

接着综合组长管老师就“以创新为灵魂,扎实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我们给自己合适的定位,要自己重视自己,自己把自己当回事。综合学科虽不是主课,但在学校教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学生们在语数英的学习过后,我们综合学科就像一位调味剂,丰富着学生们的学,丰富着校园的美。所以,我们的精神面貌非常重要,要比语数英老师更“阳光”,我们要有我们的与众不同,有我们的特色,我们就是不一样。每天像雨后彩虹一般,像春日的阳光一般,我们心态好了,自然教学,常规等等也就迎刃而解了。其次我们就要把这些“重要性”“丰富性”落实到平日的课堂教学当中,大力倡导个性化备课,1.重视目标确定; 2.形式不拘一格; 3.拓展教学内容;4.注重课后反思;5.用心写好每一节教案。我知道我们也有很多困难,教的班级多,人数多,可能一个老师教300多个学生,不可能也不能顾及到每一个,有些老师课很多,从第三节一直上到放学,可能很累,但我们还要努力去克服它,力求完美。每学期音体美科学要参加局统考,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日里更要抓好细节,抓好教学。科学,该上实验室上实验室,别到考试了,学生还不熟识仪器操作;音乐的识谱教学,器乐教学演唱教学;美术的绘画创作;体育的相关达标项目以及平日的训练;计算机的上机操作,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等等都需要我们的老师引领孩子们去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应对考试,这也是对孩子受益终身的。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在研讨的最后,戴校长做了总结发言,指出要好上好每一节综合科,教师的精神面貌非常关键,我们综合科教师要有自信,相信大家一定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本次教研活动,综合科的老师们深受启发,收益匪浅。教研活动严谨有序,高效愉悦,受到与会教师的好评。特此共享,望全体综合科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高效的进行综合科教学活动。

综合科教研组组长

管胜世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教学难点;教学对策

在现代教育中,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纷纷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特长与动手能力的空间,给学生支配综合实践课程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以自我与小组为主要的活动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独立或者团结协作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综合实践课活动。

一、简述综合实践课

现代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上,并没有过多的硬性规定,它主要以多种活动主题、多种自由活动形式、多种活动方法共同协助综合实践课的完成。在国外,综合实践课的研究较为深入,学校在每个年级都会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并且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综合实践能力。我国的综合实践课开设较国外晚,但是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将综合实践课作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说,综合实践课是我国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点分析

1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或者场地,但是很多学校对此都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他们只是将综合实践课体现在课程表上,以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真正开展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是少之又少。

2 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指導的作用。虽然教师并不是教学主体,也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丰富的知识结构,以随时解决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综合实践课的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并没有相对专业的知识结构;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而以考试的内容为教学内容,偶尔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当前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压力很大:一方面,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使学生倍感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只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感兴趣,对进行综合实践课活动的兴致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课材料、工具的准备,也使综合实践课教学出现了难点。

三、解决综合实践课教学难点的对策分析

1 要想真正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认识,使学校各方面都能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供便利,促进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与检查力度,使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真正实行起来;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绩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考察相连,提高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识;最后,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提倡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学中,使家长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有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场所都变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条件。比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蝴蝶标本的制作活动的小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蝴蝶标本的制作,就能发展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开展新型综合实践课活动,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传统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与活动单一,而且长期不变,使学生的兴趣在重复学习中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积极开展新型的综合实践课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进入工厂,亲眼观察一些熟知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体会工人的辛苦;组织学生亲手举办一场综合实践课成果展,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的兴趣,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在很多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略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意义,仅仅将它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来进行讲解,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所以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思想,积极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以实际生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身体、心理、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7

1 现阶段网络综合布线的现状

1.1 目前职校开设综合布线出现的几个现象

1.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教师缺少经验或学校实训条件有限, 部分教师集中讲授理论知识, 实践课程少之又少, 造成学生不能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的深层次内涵, 同时对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不足, 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1.2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技能模块分成综合布线系统基础知识和施工流程、实训设备器材与工具认知、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拓扑结构实训、双绞线制作、RJ45配线端接与安装、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与管理等。但目前的教学中多数学校侧重网络拓扑结构、双绞线制作、RJ-45配线端接等网络方向的技能训练, 忽略了施工方向的实训。而市场需要的是应用于智能楼宇等建筑物或建筑群间信息传输, 这与施工布线, 施工管理等技能是离不开的。

1.1.3 网络技术与工程施工技术不能结合

网络综合布线这门课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 但是综合布线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综合布线的国际标准和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 阐述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施工工程管理技术、网络测试技术、工程验收和管理维护等内容, 突出学生网络布线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授这门课的老师, 大多是网络工程或相关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他们大多没有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学习经历, 更没有工程管理和验收的现场施工经验。因而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只能是纸上谈兵, 甚至是照本宣科。对于网络布线, 链路测试则是他们的本行, 往往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阐述和实践教学, 使得学生顾此失彼, 只知“这样做”, 不知“为何这样做”。

1.2 以技能大赛为指导思想下的教学问题

2009年, 综合布线项目进入到国家技能比赛的行列, 各职业中学纷纷开设了综合布线这门课。有些高职校过于重视全国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大赛的成绩, 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和锻炼几个参赛选手。这样对全校技能比赛获得好名次是有利的, 但是对于学生的全面学习知识系统是不利的。由于集训过于针对比赛内容, 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没有大的帮助。反而扭曲了综合布线这门课开设的意义。

2 针对上述现象及问题的解决建议

1) 提高师资水平, 向多元化发展。将教师送出去, 走进企业, 走上施工现场, 整合网络技术和施工技术, 丰富理论知识体系, 增加项目参与经验, 为教学打好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 完善综合布线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 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 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重新设置教学内容。加大实训实验室的投入,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动手规划、布线、实施的过程中能直观的了解结构化布线的应用环境, 加深对理论的认知, 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毕业后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3) 深化“工学结合”。随着近年来的高职课改的发展, “工学结合”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学校建立综合布线实训室始终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可紧密联系处业龙头企业, 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引企入校, 让一线的工程师走进校园成为专业教师, 让正在实施的项目走进课堂成为学生探讨, 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学即所用”。

3 结束语

随着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发展, 综合布线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这就需要学校更加密切同企业深度合作, 教师也需不断充电, 才能保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

参考文献

[1]钟九洲.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J].学术交流.

[2]张云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课教学与研究[J].科技信息.

[3]李晶.工学结合下的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2012.

[4]是强.《网络综合布线》实践教学现状分析[J].理论研究.

[5]郑崇盈, 斯衡.关于职业院校综合布线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文化经济, 2012.

小学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 篇8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确定研究样本时, 结合自己的能力, 就近选取了临汾市的两所小学, 两所小学的概况分别为校A:位于临汾市区, 公立学校, 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较好。校B:位于临汾市区, 私立学校, 学校规模和办学条件一般。分别在两所学校选择四年级的一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二) 资料的收集

1. 资料收集的方法。

笔者用了三周的时间分别对两所学校进行实地研究。研究中主要运用访谈、观察和文件资料三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1) 访谈。在访谈中主要希望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计划层面上, 教师做了什么, 包括在备课的过程中, 即在不同形式的教学计划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二是教师为什么要采用上面的那些做法, 是什么因素影响教师采用这样的做法的。

(2) 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师制定小学科目计划的具体活动,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所制定的教学计划的主要环节的执行情况。主要的观察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主要环节, 了解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出现的频率及时间, 如讲授、练习、讨论、复习等活动;二是计划中所作内容的落实情况, 了解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的设计进行教学, 在哪些方面作了改变, 教师作了哪些影响教学主要进程的行为。

(3) 文件资料。文件资料具体包括:教师的教学计划 (年度、学期、单元) 、教案、教师用的各种资料 (课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其他参考书) 、教学笔记、学生作业等。

2. 搜集资料的基本过程。

按照研究计划, 分两个阶段对两所学校的两个班级的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实地研究, 校A实地研究的时间为两个星期, 校B实地研究时间为一个星期。通过两个阶段, 共用3个星期的时间对两所学校进行了实地研究, 共听课51节, 访谈4人, 参加学校教研活动3次, 阅览教师用的各种资料、教学笔记、学生作业等若干份。

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访谈的所有录音资料都整理成文字。整理的过程基本上是将原始的录音资料全部转换成文字。在整理的过程中, 将一些认为可能重要的内容加了注释, 一方面说明研究者的想法, 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分析作准备。

二、有关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征

对于有关教学内容处理的特征, 是从两个方面考察的:一是教学的计划阶段教师是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 在有关教学内容方面作了哪些设计;一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 对教学内容又作了哪些设计。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计划阶段教学内容设计的特征。对计划阶段教学内容设计的考察主要是从访谈资料和有关的文件资料中详细分析教师在上课前处理教学内容时的表现。共听了三周的五年制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 语文教学内容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三首古诗, 三个单元的积累、运用。数学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中的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除法,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对教学内容的考查重点不是考察教师如何理解具体的内容, 而是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 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取向。上述教学内容在数学教材上一般都是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出现的。一般新的内容的开始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现的, 然后再作相应的练习题, 所以例题和练习题是教材中两类主要的表现形式。上述教学内容在语文教材上一般都是以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积累运用的形式出现的。一般新的内容的开始是以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的, 然后围绕课文后边的思考练习和目标书上习题练一练。因此, 在分析中, 从考察教师是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入手, 重点了解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 对教材上所确定的内容是按教材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 还是对教学的内容有所变动来看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的取向。表1反映了教师在教学的计划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 两所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计划阶段都倾向于对教学的基本内容不作改动, 按照教材教参中提供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教学, 特别是在例题的运用上完全没有改动。校A的教师是集体备课, 五年制四年级语办和数办各四位教师, 基本上每个教师备一个单元, 然后进行汇总。这样教案是每个教师参考多种资料备出来的精品。平常自己上课也不用再写教案了, 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前用一些时间看参考书, 也不完全按集体备课的计划走。校B的教师教案很简单, 基本是按教参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的。这反映了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来源, 对教材中主要内容和结构基本不作任何变动。从以下访谈摘录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的想法和做法。

校A-X: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连乘、乘加、乘减 (教师指着数学课本) , 先复习一下12×5×60、30×7÷85、205×4-200这三道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然后讲一下课本的例题6, 这道应用题, 从问题着手, 先问求什么, 什么条件, 应用题都这样讲。再问应该怎样做。新授课讲完后让学生练做一做的两道题。一般讲课没有什么特殊设计, 几乎跟着书上走。讲完再练一下, 板演, 讲解。练习题再讲一下, 布置作业。

校B-D:今天这节课讲《太阳》,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是说明文。上课之前, 想的是先创设一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讲后羿射日这个故事。通过学生讲述这个故事, 提出一些问题, 用箭到底能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然后再提出一些具体的如太阳有多大、多热、多远这些问题, 一环套一环的问题让他们在脑子中产生疑问, 激起求知的欲望, 才能激励他们去朗读。 (教师说的内容和教参上的教学建议1基本相同)

笔者查看教师校A-L的课本, 她按照教参上一些对课文中重点体验探究的句子画在书上, 并且在句子的旁边标上了对该句的理解。如在“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的旁边标的是“作者从养花中认识到了体力劳动的重要性”。

从以上的几段访谈记录中, 可以看出, 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次序安排教学内容的。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教参中的例题为核心, 理解和阐述问题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基本是按照教参上的教学建议计划授课内容。有的教师在上课前把教参上对课文中重点理解、体验、探究的句子, 按照教参的说法标在课本上。部分教师的教案也是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观点。

2.课堂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处理的特征。以上是教师在教学计划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情况。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又是怎样处理的呢?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和课后访谈资料的分析, 重点分析教师对计划阶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改变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原来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不改变, 数学教师对练习题的处理有所增加或减少, 但减少的多一些。原因是学生在上课期间完成不了教师要计划做的题。增加练习只是当好的学生做完教师设计的题目时, 给他们增加一些难一点的题目。语文教师在讲课文或是目标上的练习题时, 基本上是按教参教科书和目标上的练习题的要求来讲授。教师的其他课也类似于这样的形式。从有关教学内容设计访谈和教学片段中的摘录可以看出, 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内容的处理基本上是按照事先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依据教材上规定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也是基本不变的。从访谈中会发现教师也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目标衡量教学效果。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有一定的机械性, 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事实上完全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 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提出的也只是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没有延伸性。语文教师对思考.练习大部分是让学生完成目标书上的题。数学教师对练习题的处理有所增加或减少, 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完成不了的题目会让学生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完成。

三、讨论

小学教师完全根据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也是基本不变的。这说明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侧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掌握, 这样学生只能获得一些系统的知识、技能技巧, 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可能受到抑制。教学参考书只是一个参考, 教师完全以教参为中心, 会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过程也只是按教参上的流程串了一遍。这样不容易把学生陌生的外在世界转换成学生的生活世界, 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方式带有明显的学科本位倾向。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 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核心的问题展开。本文以临汾市两所学校四位教师为例, 来分析当前小学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内容,新课程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著.课程实施探索——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校2012级学生60名为对照组, 男26名, 女34名;年龄18岁~20岁, 平均年龄 (19.4±0.6) 岁。抽取2013级学生64名为试验组, 男28名, 女36名;年龄17岁~19岁, 平均年龄 (17.8±0.5) 岁。2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及技能掌握度方面无明显差别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对学生采用一般讲解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靠教师讲解, 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 从而达到传授医学知识的目的。在我国, 这种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

试验组:对学生采用综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生对于教学及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带到教学中解决。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问题讲学及病例讲学的方式, 可以加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病例知识的穿插, 增强学生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 从而升华理论知识, 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草的知识记忆。课堂教学采用“不懂就问”的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就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难题, 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学生的试卷考核评分, 根据中医护理学教程进行出题, 分制为100分制。通过问卷掌握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情况, 发出124份问卷, 收回124份。比较2组学生之间的差别。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学生之间的中医护理课程考核成绩评分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中医护理课程考核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核评分, 见表1。

而调查2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 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6.9% (62/64) , 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5.0% (51/60) ,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08, P<0.05) 。

3 讨论

中医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生必不可少的教程, 护理学生如能够很好地掌握中医护理知识, 在中医临床方面的有着重要的作用[3]。而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学习起来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学习的知识点不能够立即掌握, 不利于学生对于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而且, 学生只有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 缺乏临床实际经验, 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不到提升。

综合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问题教学及病例引入指导教学的方法, 问题教学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 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4]。问题教学方法的引入,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解析方法。病例教学的插入, 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联系实际生活病例,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较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5]。这种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 试验组学生的中医护理课程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而在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上, 试验组的学生对综合教学模式满意为96.9%, 对照组学生对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85.0%, 试验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证明, 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综合护理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加强, 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郝秀霞[6]等人的研究中显示, 试验组学生的中医实践能力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而试验组对于预防养生知识的应用评价结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证明, 中医学教学中采用综合教学模式, 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得到提升, 从而明显提高传统疗法的操作能力与中医预防养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引入问题教学与实践教学, 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 综合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护理课程的理论实践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校2012级学生60名为对照组, 采用一般的讲解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抽取2013级学生64名为试验组, 采用综合护理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课程教学,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学生的中医护理课程考核的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护理课程的理论实践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课程,综合教学模式,一般讲解,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4年各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 :122-124.

[2]张竞之, 刘斌, 赵晓山.现代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 (12) :97-99.

[3]胡风琴, 吴利平, 林文风.基于课程的TBL模式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9) :2901-2903.

[4]王玉华, 王海军, 袁媛.双证制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 24 (6) :819-820.

[5]陈爱梅, 任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 2015, 21 (19) :115-117.

分析、综合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在生物学教学中, 注意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能够启迪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生物3》第二章中“激素调节”内容为例。第二节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激素的概念;动、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和实践应用以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受体内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若结合实验和常见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生物学时感到枯燥无味, 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进而养成冷静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的教学中, 我做了如下处理:上课前两个星期, 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做完三个实验, 观察和记录各个实验的结果。上课时, 我让学生依次讲实验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综合“黑暗中燕麦直立生长, 不弯曲。单侧光引起燕麦胚芽鞘弯向光源, 说明了燕麦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结论, 接着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向光性呢?”让学生介绍第二个实验, 指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为什么切去燕麦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不再弯向光源, 也不再生长呢?自然而然地得出:“燕麦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必须有芽尖和光的刺激”的结论。接着, 进一步提问学生:弯曲部位在什么地方?说明什么问题?观察细心的同学, 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 会答出"弯曲的部位在芽尖下部的一段, 说明光线的刺激通过芽尖引起下部弯曲。"再进一步追问:光线的刺激又是怎样从芽尖传到下部的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出一种猜想, 即“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紧接着, 让学生讲第三个实验, 再通过学生自己分析, 不难得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够产生某种物质, 这种物质能够从尖端运输到下部, 促使下部生长。”结合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 分析, 得出结论, 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又通过教学实验培养了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教学内容,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生物学知识, 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促使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常见生物现象和进行生产实践。这些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 理解和灵活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如, 我在讲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 提出下面四个问题, 让学生结合课文, 进行讨论和研究:1.根为什么向地生长?茎为什么背地生长?葵花为什么向阳开放?2.为什么说“生长素是果实正常发育所必需的?”无籽番茄是怎样进行培育的?3.怎样证明生长素对扦插繁殖有效果?4.怎样证明生长素浓度过高, 就会抑制植物生长?生长素的这种性质在生产实践上有何应用价值?实践证明, 这样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考虑第一个问题时, 势必会分析出“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导致光线能够让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 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 显示向光性。”顺理成章, 得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结论。同样, 在学生考虑第二、第三、第四个问题时, 也要通过分析、综合, 得出结论。在“激素调节”一节中, 我也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用含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时, 蝌蚪很快变成了一个小型的青蛙?2.摘除甲状腺的狗为什么身体臃肿, 行动呆笨而迟缓, 精神萎靡, 食欲不振?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分析现象, 深入认识到内在的原因, 综合得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同样, 我“性激素的生理功能”的教学时, 也是列举一些常见现象和实验, 如“公鸡的阉割和生殖腺的移植实验、人类男女两性差别和两性人等现象”,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 抓住本质, 理解性激素的生理功能。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11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建设现状 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构建民族院校‘四维一体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理论体系研究及实践”(JYS2015013)、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THEOL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YX2015043)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2-02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推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引进了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THEOL平台集教学、管理、展示与评价于一体,支持网络辅助教学、混合教学和在线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以下就以该校为例,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及效果开展调查与分析。

一、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概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为学习管理系统,是在线学习与教学的支持环境。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很多,大致分为通用性平台和专业性平台两大类”。通用性平台又可分为商业平台和开源平台,商业平台的典型代表有Blackboard(国外)、THEOL(国内),开源平台的典型代表有Moodle、Sakai和Drupal等。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由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教学播客平台、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五个子系统构成。平台设置有系统管理员、院系管理员、教师与学生四类用户角色。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个性化空间。平台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了多种交互工具,比如:网上论坛、教学博客、问卷调查等。

二、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

(一)用户与课程的基本情况

1.网络教学平台

截止2015年11月1日,平台运行的基本情况如下:系统目前累积访问人数3032825人;系统目前共有注册用户83127人;曾经登录过系统的用户21466人;学生用户78986人;曾经登录过系统的学生用户20186人;教师用户3628人;曾经登录过系统的教师用户1276人;系统中目前共有课程11189门;曾经被访问过的课程5894门。

2.精品课程平台

平台共有精品课程187门,目前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2门,精彩一课4门。

(二)平台访问的整体情况

图1 系统目前累积访问人数图2系统历年访问情况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台的累积访问人数增加了191万。其中, 10月份增幅最大,相比9月份194万的累积访问人数,增长109万,增幅达到56%。

从图2可以看出:自从2012年正式开始使用平台以来,平台访问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尤其自2015年以来,在推进相关推广措施以后,平台的访问人数急剧增长,相比2014年同期,新增访问人数达212万,增幅达369%。部分老师和学生已经持续在使用平台。

从图3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因为数据中心新数据导入关系,注册用户有少量增加,曾经登录过系统的用户稳步增长,新导入的用户目前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还需继续加大宣传和引导。曾登录过平台的人数占注册人数的26%。

(三)师生使用的基本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曾经登录过系统的教师用户数有小幅上升,曾登录过平台的人数占注册人数的35%左右,部分老师已经开始应用教学平台。

从图5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台注册学生用户有少量增加,曾经登录过系统的学生用户数增长明显,曾登录过平台的人数占注册人数的20%左右,学生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的热情还需任课教师带动,学生信息化学习的意识还需强化。

(四)课程访问的基本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台课程数有所增加,曾经被访问过的课程持续上升,曾被访问过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53%左右,一半以上的课程被访问过,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出现良好态势。

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平台部署以来,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回避。

(一)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比例低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5年共有5271门课程存在选课学生,学生进入过的课程有2390门,占选修课程的45%,超过一半的课程未有学生进入,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比例低。

(二)平台上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课程数量少,质量不高

表3 课程建设情况

通过表3,可以发现,在2015年存在选课学生的课程中,发布课程通知的课程只有62门,课程讨论区发表主题的课程只有51门,占比均只有1%左右;添加资源的课程有219门,占比4%。可供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较少。

表4课程建设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添加了课程作业的课程有63门,上交作业的课程47门,只有少数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布置作业。已经有老师开始使用平台发布课程问卷与进行探究主题研究。课程建设数量、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比例偏低

从图7可以看出,2015年开设课程的1698位教师,只有258人进入课程,占比15%,尚有大部分教师未进入课程。而进入平台课程的教师中,添加个人资源的18人,课程讨论区发文的30人,布置课程作业的42人,批改课程作业的25人,发布课程通知的49人,发布课程问卷的18人,添加试题的19人,添加试卷的14人。应用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的老师数量少。

四、解决策略

根据对现阶段问题情况的统计分析,后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增强师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意识

在批量导入新用户之后,通过通知公告或在某些会议上,动员新用户使用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并且针对新生开展相关培训与指导。比如,在新生入学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新生入学指导教育,增强新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师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与信息化素养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全校的专任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培训。2.每学期为新进教师增加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使用方面的培训。3.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进行评选,从登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情况、在平台课程中的活跃程度以及通过平台获取教学材料的情况等方面综合考查,对综合评分高的“在线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4.协助学院组织开展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培训工作,派人员参加予以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师生在平台应用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式,调查正在使用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分析他们在应用平台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只有了解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平台的应用。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质量标准,严格教学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各门课程由主讲教师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需对主讲教师进行引导并配以必要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地应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质量标准与教学管理,主讲教师必须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课程基本信息进行完整填写,鼓励有余力的老师再深入新栏目进行探索,逐步推进。

(五)合理设计与布局课程单元与栏目,提升课程吸引力

网络教学平台上课程栏目和教学单元可由教师依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比如可以按照教学单元设计栏目,还可以按照教学周来安排教学栏目。这样,让课程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六)探索多模式教学,拓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空间

研究探索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式教学、全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灵活的、开放的、适合于多层面、多对象及多网络环境的教学,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4):61-68.

作者简介:

综合实例分析教学 篇12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全文,可以布置他们列预习提纲,预习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预习要求在听说理解之前完成,第二次预习要求在局部讲练之前完成。第一次预习要求:①利用课文生词表正确拼读单词;②利用课文注释,通读全文两次并弄清如下问题:a.The time when the story took place.b.Della’s feeling before,when or after she sold her hair.c.How did she sell her hair?第一次预习的重点是拼读单词,朗读课文,弄清大意,为顺利地进行听说训练做好准备。第二次预习要求:①能基本正确地朗读课文,划出新出现的词组、句型,并将疑难问题交给老师;②借助工具书,思考如下问题:a.根据上下文,课文中“So Della did”这个句子作如何理解?它与“Jim bought a nice gift,So did Della”一句中的划线部分在意义上、结构上有什么不同?b.After she finished crying…中的crying可换成to cry吗?就你所知的动词中,有哪些动词必须由动名词作宾语?c.whirl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的含义与词性一样吗?d.找出文中五个倒装句,说明倒装的理由,然后回顾所学的倒装规则。e.On went her brown jacket一句中的“0n went”是什么意思?它与我们学过的各种表示“穿、戴”的表达法有什么区别?f.生词close-lying与frying-pan分属两种不同词性的复合词,请各举几个已学的复合词。第二次预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引旧联新,为顺利讲练课文做好准备。

实践表明,这种精心设计的、带启发性的预习提纲,对提高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智力是十分有利的。

二、听说理解

通过上述预习,学生对课文大意与生词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由于缺乏直观的形象与立体声像的参与,在学生大脑皮层上难以产生鲜明而具体的印象。为此,老师可指导有绘画才能的学生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简笔画(当然,也可以由老师自己画或多媒体呈现)。上课时,借助这些简笔画,通过口述问答、听录音等方式进行听说训练。如看图视听,以小黑板(或屏幕)上的彩色简笔画为教具,先用简单的英语慢速逐幅述说课文,边说边解释边板书,一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二则做问答和复述时的揭示。对于生词、词组的解释可采用:直接指画法、英语释义法、汉语翻译法(必要时)、动作演示法等方式进行。例如,在看图视听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表现几个动作,能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述内容。如当口述到“How could she buy a gift with so little money?She flopped down on the old couch and wept”时,教师可先作濒然跌坐、继而作掩面痛哭之状,可使学生在体会到Della当时那种绝望悲伤感情的同时,懂得这两个动词的含义与使用场合。其他动词也可采用动作演示法进行解释,如sob,whirl,pull down her hair,do it up等。述说的句子宜短,生词宜少,切忌一开始就生搬课文,倒了学生胃口。这个环节进行之后,再进行听力检查、听力巩固,兹不多述。

由于简笔画提供了形象的画面,学生在整个视听过程精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从而较好地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局部讲练奠定了基础。

三、局部讲练

在全文预读与听说的基础上,再根据课文内容结构和语言点的多少将课文分为2~3个部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解决难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做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认识规律,也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讲解必须做到一个“精”字,每课时讲3~4个语言点;其次还应注意把知识的讲练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相结合。据此,笔者进行“The Gifts”第一部分(全文分成三大部分,第l~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分段教学、表层理解与语言知识的讲练同步进行。首先看书听录音一次,接着围绕课文,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采用提问的方式(教师或学生问皆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从问答中引出要讲的语言难点。如当问到“was there anything left for Della to do?”时,学生答“No,there was nothing left for Della to do but flop down on the shabby little couch and weep.”这就很自然地引出要讲解的句型。用讲解结构、意义和翻译等方式加深理解。然后,让学生以“Della”作句子的主语改写原句,结果学生改为“Della could do nothing but to flop down and weep.”对于这个略有错误的答案,并不直接纠错,而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引导,先板书:Right:Della could do nothing but sell her hair.Right:It has no choice but to lie down and sleep.Wrong:The soldier did nothing but to obey the order.接着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归纳出“在这种句型中,but前有实义动词do时,后面一般接不带to的不定式;反之,一般要接带to的不定式”的语言规律。

通过上面综合分析教学法中的三个环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这是符合语言学习与教学规律的。实践证明,根据目前中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从整体入手,再分段教学,最后综合提高”即“合——分——合”的综合分析教学程序是切实有效的。

摘要:实践证明,根据目前中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从整体入手,再分段教学,最后综合提高”即“合——分——合”的综合分析教学程序是切实有效的。

上一篇:体育课堂教学导入技巧下一篇:老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