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2024-10-15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1

《简易方程》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

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

4②14.14﹣x=0.64 ③14.14﹣0.64=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2

1.会写12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板书:莲叶)荷花的果实就是“莲蓬”。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荷花是什么样的,联想荷花给人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体验。】

二、观察图画,走进文本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

指导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荷花图,有条理的说出荷花样子,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学生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三、轻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理解课文脉络,理清层次,整体感受课文。】

四、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导朗读。有感情的读。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训练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來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有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好奇地看着;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句式训练,展示荷花色彩,学生体验荷花色彩美,姿态美,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填空练习 复述课文 认读生字

1.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复述课文。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词卡片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读背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六年上第五单元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陕旅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I t Was Here Just Now.课文内容,以方位为依托,渗透一般过去时态。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时态,首先由系动词be的过去式入手来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流利朗读并理解Let’s talk 部分对话。掌握对话中以下四会单词和短语:heavy,in front of, just now, last night,yesterday;掌握重点句型:have to do sth,be lost

2.初步认识一般过去时态,掌握is,am的过去式was,are的过去式were的正确用法。

3.启发学生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流利朗读并理解Let’s talk 部分对话,掌握对话中四会单词,短语及句型的用法。初步认识一般过去时态,掌握is的过去式was,are的过去式were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is,am的过去式was,are的过去式were的正确用法。教学准备:ppt,录音材料及音响,卡片,彩色图片,磁铁 教法:视听法,情境教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生展示 学法:带问题听录音,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练习,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一、展展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作业展示What do you wear on a...day?师生

共评。

二、说说

1、复习上节课单词,引出方位词,谈论物体的位置,学习

新方位in front of

2、在情境演示中渗透一般过去式,引入was,以及过去的时间词just now, last night,yesterday...三、听听

1、教学挂图导入Let’s talk

2、ppt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材料,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探讨问题答案

3、组织学生跟读录音,模仿发音

四、练练

1、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内练习朗读并表演

3、抽查小组进行展示

五、讲讲

1、ppt展示本课挑出来的含有时态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发现规律。

2、以简易时间轴,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态的含义,以及was,Were的用法。

六、用用

1、出示去年我的房间陈设图,点名一学生进行讨论,进行示范交流。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个房间去年的摆设,使用was,were进行交际。

3、抽查小组进行交际展示;现场加大难度,点名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旨在引导学生区分什么时候是一般现在时态使用is和are,什么时候是一般过去时态使用was和were

七、总结,课后作业

1、What do you know from this lesson?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宿豫区实验小学 刘玉凤

一、设计意图: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字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朗读、理清文本脉略,感知课文大意。根据年段要求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将识字写字和指导读书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特点是教学难点。

第三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本课必须呈现的教学价值):习惯——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时能够搜集作者及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识字——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独立学习生字词,并能创造性地识字。能够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本课文本提供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2.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3.个别朗读,扫清障碍 4.梳理脉络,理清思路 5.指导写字,强化练习

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初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的情感。为第二课时做准备。我想,这应当是我们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目标,简单的说,第一课是就是读书、写字整体感知,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情感。3.细读课文第一和十一自然段,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字词句和朗读感知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昆虫》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也来玩玩“我说你猜”这个游戏,好吗? ——哪位同学想上台来猜,其他的同学请根据屏幕上的画面来描述,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话让台上的同学尽快猜到。

(出示图片:蜗牛、蜻蜓、七星瓢虫)众生描述昆虫,一生猜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描述得好,猜得正确,我们准备上课。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⒈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他一生都沉浸在昆虫的世界里,知道他是谁吗?

——(出示法布尔雕像图片)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来用一、二句话给大家介绍介一下? ——一仔细观察法布尔的雕像,你觉得他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谁发现了?(衣袋鼓鼓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

⒉师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指导生字“昆”并用红笔标出)

——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鼓鼓的衣袋?(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

②法布尔的衣袋里装了哪些昆虫?

„„

过渡:要想了解这些问题,就让我们打开语文书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句

1.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过渡:老师发现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很多,通过刚才读课文你们能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⒉检查字词句朗读。

(课件出示)第一组:圣莱昂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鸟栖虫居

——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重点指导 “栖”的读音和“鸟栖虫居”的意思。——这是一个鸟和虫都可以自由、平静生活的地方,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谁能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组词语?(再指名读词)

出示: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里来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读)——请你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段话。(再指名读)过渡:读得真好,这组词你也会读吗?

(课件出示)第二组: 裤兜

蠕虫

小甲虫

纺织娘

鼓鼓囊囊

观察

可恶

中 毒

垃圾堆

科学殿堂 ——生读,重点指导“蠕”、“鼓鼓囊囊”、“中毒”的读音。——相机指导“察”字的字形和书写。(除去上面部首,下面是一个祭祀的“祭”,这个祭左面是“肉”,右面是手手中拿着肉“示以人”敬神,敬神要看天气,所以是“察”。)

——纺织娘”你们都见过吗?(展示纺织娘图片)谁能用课文中的话介绍一下它的样子?这就是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蠕虫是怎样的呢?(展示蠕虫图片)这就是五彩缤纷的蠕虫。——小甲虫见过吗?请看,展示小甲虫图片。文中法布尔见到的这只小甲虫是什么样的?谁来读读文中的介绍?这只小甲虫真漂亮,怪不得法布尔对它爱不释手呢!——文中还提到了哪些生物?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出示: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不但词语和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课文你也能读好吗?

(三)梳理脉络,理清思路

⒈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们仔细倾听并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关注语气的体会。)⒉.交流:

(课件出示)责骂 责备

着迷

迷恋

痴迷

——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责骂、责备他的?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大屏幕出示:“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谁来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即使被父母厉声地责备和责骂,法布尔对昆虫依然是痴心不改。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因为喜爱而入了迷,这是——(板书:着迷)

——深深地爱着,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是——(板书:迷恋)——迷恋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是——(板书:痴迷)

——这三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的程度在一步步地加深,同时,它也是课文的一条线索,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体会一下法布尔对昆虫不断变化的情感。(指名朗读,体会词义变化。)⒊整体感知,理清脉略。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文中具体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呢?

学生浏览课文后交流并相机板书:①捉纺织娘,回家迟了 ②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 ——哪几个自然段写捉纺织娘,回家迟了这件事?(2、3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这件事?(4——10自然段)——课文的第二至十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写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迷恋。

(四)学习第一、十一自然段

师过渡:“法布尔之所以对昆虫如此的着迷,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法布尔的家乡去看一看!”

1.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自然环境优美)?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谁能用你的朗读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指名读、齐读。)

——优美的环境给法布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2.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师引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出示11自然段: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学生齐读)3.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出示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正好首尾呼应地写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痴迷。

——让我们也首尾呼应地读读这两段课文。(男女生合作)4.出示问题: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

——学到这儿,课前的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了吗? 交流:就是因为他对昆虫的喜爱。

结束语:那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法布尔对虫子迷恋的呢?对于法布尔这么一位成就伟大的科学家,课文又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抓纺织娘

迷恋

捉小甲虫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够运用...is....及 I’m doing like...核心句型完成句子,描述动物正在做的事情并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能够理解生词excited 和like在语境中的意思。

②学生能够在教师和图片的帮助下读懂故事,并能正确的朗读;能够按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阅读和复述故事;能够在单线上正确书写句子。

2.过程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歌曲 <> 进入本单元,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通过让学生观察、听、快读、跳读和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注意语言结构,理解对话的内容。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

学生结合图片及小提示,重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及创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通过Read and write和Look and write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习的句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动物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is...及 I’m dancing like..核心句型完成句子,描述动物正在做的事情。

难点:能够按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阅读和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光盘,课件

四、教学步骤:

Step1: Pre-reading 1.Listen a song.(热身,活跃课堂气氛)

T: What’s the song about? Animals

2.Review

T: Is the elephant eating?

Ss: No.The elephant is drinking water.T: What’s the tiger/elephant/rabbits/birds/monkey doing?

Ss: It’s/They are walking / running/ jumping/ flying/ climbing…

[设计意图:通过动物动画提出问题,复习上课的重点句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2: While-reading

Today, Robin is excited.Why? Listen and answer.1.Fast-reading.T: Now Sarah and Robin are at the zoo.They are talking about animals.Please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Read the stor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find the answer.[设计意图:通过简单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2.Skip-reading.Read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1.Where are Sarah and Robin ? They are at_________.2.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 in the story? The bear is_________.The rabbits are______.The tiger is_________.The elephant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这一次阅读的任务难度比第一次有所增加。教师通过布置任务培养学生跳读的阅读策略,获得所需信息。]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设计意图: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与语调,掌握朗读的技巧。师生互动,形式新颖,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⑴The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I’m dancing like a bear.I’m walking like an elephant.⑵ I want to be a bird.I don’t want to be fish.[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问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只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

5.Intensive reading.1.Does Robin want to be a bird? Why?

2.Does Robin want to swim like a fish? Why?

[设计意图:第三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细读对话,培养学生抓关键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享学习信息。]

Step3: Post-reading

1.Fill in the blanks

Robin is at the___.He is so excited.He is looking at a bear.He is ___ like a ____.He is looking at the rabbits.He is ___ like a ___.He is looking at a tiger.He is ________.He is looking at an elephant.He is ________.He is looking at a ____.He is climbing like him.He wants to be a bird, because he likes_____.He doesn’t want to swim like a _____, because he is a ______.[设计意图:对所学文本进行输出练习,梳理、巩固提高。]

2.Read and Write

The zoo

Look at the animals.What are they doing? The panda is _________.The horses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ow, how funny!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复习巩固,强调单复数的区别。]

3.Task 3: Look and write

The children are _________ like the ________.[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所学并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Step4: Summary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Love animals , they are our friends.爱护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Step5: Homework.Draw pictures or collect the pictures of animals.Describe what are they doing and what are you doing.[设计意图:画动物或者收集动物的图片,描述动物和你正在做的事情。巩固本节课所学。

板书设计: Unit5 Whose dog is it?

B Read and write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6

2013-02-01 09:27:00| 分类: 教学设计|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7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分析情境图、搜集正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生:六一国际儿童节。师:为什么呀?

生:①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②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舞台演出,庆祝节日。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情境图:图一(教材97页例5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生:①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②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③一共有15人。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15人呢?

①数出来的,1.2.3.4……15,一共有15人。

②前排7人,后排8人,把前排和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8+7=□人

③男生9人,女生6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9+6=□人。然后算出得数。

④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解决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⑤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呀?(3种。)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这些人分成前排和后排时,可以列出算式:8+7;分成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时,可以列出算式:9+6,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多的时候,点数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97页,做一做,看图列式计算。

①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出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4=12(只)或6+6=12(只)③班内交流

然后选出代表说一说题意及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什么,同时比一比看谁说的清楚、合理、正确。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这幅画中按天鹅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左边有6只,右边也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出算式:6+6.还有同学按天鹅的颜色分,白天鹅8只,黑天鹅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算式:8+4

2、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呀?有什么收获呢?把你们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1.数出来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引入: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4、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第21页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第2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日期:2009-8-2 15:23:4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一、本课的难点没有突破到位。

本节课内容较少,认识学习四个表示水果的单词:banana, apple, strawberry, grape.其中strawberry的读音是难点.在由图片导入单词后,板书,领读,跟录音读,学生当老师领读,最后又设计了一个找一找的活动来巩固这个单词.但最后总结时仍的不少学生将strawberry 读成/sdV b ri/。当时感觉这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但课下细思量,其实责任还是在我。我只让学生从形,音上进行了整体的感知学习,学生呢,只是机械地模仿,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发音。议课时有老师建议将这个单词分成两部分来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个方法我也曾不止一次地用过,但今天由于心理素质差,太紧张,竟没有想起。当局者迷。

二、游戏活动设计较多,课堂气氛活跃,但游戏有形无神。

1、在检查复习阶段设计的开火车读单词游戏,只让两排学生读,覆盖面不广,且节奏慢。如果节奏再快一些,让全体学生参与,不仅教师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在学生中间也会形成竞争。

2、猜一猜这个活动信息差不够大,学生兴趣不高。若改为只露出一小部分,根据局部猜整体,可增加被猜物品的神密感,让学生充分练说所说单词。

3、找一找这个游戏是为突破strawberry的读音这一难点设计的,但在活动时由于没讲清游戏规则:找东西的人离目标近时要高声读单词,反之,声音要低。从高到低这个度学生把握得不好,致使找东西的学生很茫然。其实,当时我只要示范一下这个游戏,学生立即就会明白。这个游戏做起来会更有趣味性。

三、歌曲教学方面。学习歌曲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课始颀赏了这首歌,单词掌握之后,让学生学唱此歌,我先领读歌词,之后让学生跟录音唱。无奈歌中生词较多,学生只听了个大概。也没有学会此歌。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9

2、第72页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1、回顾旧知。

师: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课件展示)生:(四条)

师:上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指名学生回答)用两个三角板检查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每组对边,有何特点? 生:分别平行

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他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

(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先让学生充分地说然后课件展示。

[教学设计: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并且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具,展示它的底和高,让学生直接感官触摸到,加深认识。)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课件展示)

师:认真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有几条高?他们相对应的底各市哪条线段?

(给学生几分钟的观察时间,然后同位相互说说,最后教师指名回答。)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73页)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画它的高,并且通过练习加深印象。]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师:谁还记得梯形的定义?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师:(课件展示)梯形的定义。现在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梯形个部分的名称。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让学生利用梯形的学具,同桌相互练习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师:梯形的高怎么画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展示)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在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一个直角梯形,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并且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画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堂检测A(课本4、8、10题)1、2、3、课堂检测B

1、下图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不同的两条高。

2、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右图中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

4、下图中,AB和BC边的高分别是哪条线段?

课堂检测A答案

1、每条直线的两条垂涎相互平行。

2、①③④⑥

3、略)

课堂检测B答案

1、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是平行四边形。画高略。

2、略3、4、CE

第五课第一课时 篇10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Read and write》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组成多少?

5个十和8个一组成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识。

1.教师创设情境: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理解:将30和2合起来要进行加法计算;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从32里去掉2要用减法计算;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书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书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上一篇:你好2018说说下一篇:蟋蟀之话的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