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08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1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

锄禾 当午 粒粒 辛苦

盘 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

日当午 汗滴 盘中餐 辛苦

4、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讲。试讲,同桌互讲,共同纠正。

5、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6、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 闲田 农夫 粟 犹

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

春 一粒

秋 万颗

饿 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 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 午 粒 辛 苦 农 收 闲 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

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l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l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l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l 主要板书计划 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 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l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

背诵课文

两课时四步作文教学法初探 篇2

关键词:两课时;四步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18-0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包袱呢?笔者在学习他人经验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总结出“两课时四步作文教学法”。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每次作文总是老师定题目、讲文题、读范文、定提纲,学生则比葫芦画瓢作文。然后,老师批改,讲评。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作文要“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两课时四步作文教学法是按准备、行文、读议、修改四步两个课时进行的。现谈谈对该作文教学法的实践体会。

一、准备

准备指收集素材和学习技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提前公布题目,并提出作文的要求

公布题目的时机一般是在上次作文结束或者某单元教学开始。如在教学写小动物的作文时,重点是写清楚小动物的特点。在写作之前就把训练的重点及作文题目和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留心观察一种动物,为本次写作积累素材。

2、阅读教学中注意学法渗透

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学会每篇课文的写作技法和训练重点,并用之于作文写作中。

3、为学生创造收集素材的机会

①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抓住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写作素材。在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活动与作文相结合,因为在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亲身体验,也自然有话可写。③让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读、熟读、广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④让学生通过视听途径,在现代媒体中收集写作素材。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是学生间接观察、获取写作材料的有效途径。⑤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也是寻找写作素材的一个好途径。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的写作,必须要有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离开了大量阅读这个基础,学生不可能积累多少优美的词句,也不可能从古今文学典范作品中汲取营养,受到灵魂上的巨大震撼,当然,也必然会出现脑中空空如也,以至于才思枯竭,无从下笔表达个人的生活感受。因此鼓励学生多读好书,给学生推荐有阅读价值的书。在班里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互换手中的书,是加大阅读量的一个好办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词汇。

二、行文

行文指学生把积累的素材,运用一定的技法和形式写成一篇作文。大纲中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在40分钟内写成一篇400字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在行文时速度要快。要改变作文课上有些学生咬着笔杆想半节课,作文本上仍是一个题目的现象。就要在教学中采用快速作文的行文方法。首先教会学生进入意境。其方法是让学生眼看题目,双唇紧闭,飞信呼吸,目不斜视。学生按上述要求做,能集中精力。还要教会学生跳越障碍法,即提笔书写,要一口气写下去,不能停,更不能回头读写过的部分,遇到不会的字和实在写不下去的地方跳过去,写后面的部分。“因为人的思维是连贯的,如小溪中的水一样,遇到障碍物绕过去,仍旧是连通的。有时跳过去的部分恰恰是多余的。”按上述方法行文,一篇作文,最快的学生能在15分钟之内完成,最慢的也在30分钟内完成。

三、读议

读议指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在行文完成之后,老师快速浏览学生的作文,找出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三类作文三篇。让作者在班里读自己的作文,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写。之后,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评价,作者也可解释或争论。在学生评议之后,老师要进行总结评议,不但要对作文品评,还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议。

四、修改

修改指学生互改、自改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完后,让同桌互改作文。要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和修改标准。修改方法是:用红笔修改;正确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好句子用曲线画出,病句用直线画出;在旁边写出对每自然段的评注;最后写出总评、等级、时间。修改标准是:是否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书写是否工整。互改完成,同桌进行讨论,交流意见,此时,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以上四步中,从行文到修改,用两课时完成。

四步作文教学法的优点有:1、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由教到学的重心转移。2、准备——行文——读议——修改,四步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教学渠道畅通,反馈及时。3、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写、会写、乐写。4、两课时完成一次大作文,使作文次数由每学年16次,增至40次以上。达到多写多练的目的。5、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指导上。培养了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6、使课内课外结合起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两课时 篇3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九、布置作业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进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 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二、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齐读一、二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这句诗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理解

未:没有。

阴:树

3、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 理解,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理解,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布置作业:

1、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2、绘幅彩画,深化理解。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设计:

课文《柳树醒了》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创新;合作识字,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用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评一评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感受春天的美;课内外结合,拓展深化。

【设计特色】

注重主体性参与,强调以读为本,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创新。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活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的事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采用多种形式充分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环节

一、形象感知

1、学生观看CAI课件: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

2、师:这几幅美丽的图片描绘的是哪个季节?(课件上出现春字)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

形象感知春天的景象,感受到春天明丽的色彩,轻快地音符和跳动着的生命力,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不仅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辅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读准音,并标上小节号,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分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听、读、正音,比比谁读得流利。

以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作好准备。

三、合作识字

1、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醒后鼻音;澡平舌音;枝、梳、梢、耍翘舌音。

2、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出示下列生字,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说()()()话()()()

川()()()友()()()

春()()()高()()()

字词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注重自己的积累和运用。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的小节)

⑴ 学习第一节:

① 指名读。

② 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

③ 如果你是春雷,那就把这悄悄话说给组员们听听吧!

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第一节。

⑤ 指名读、评议。

⑥ 比赛读,评出朗读高手。

⑵ 学习第二节:

① 指名读。

② 教师板画柳树。

③ 愿意上台画一画柔软的柳枝吗?

④ 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呢?

⑤ 比赛读,指导读。

⑶ 学习三、四小节:

① 播放录像,春风吹动柳枝,柳絮随风飞舞。

② 音乐声中,教师引读3、4节。

③ 春风中,柳枝展示出它婀娜多姿、俏皮可爱的样子,你愿意让柳树变得更美吗?(请同学们上来画一画)。

④ 朗读指导。

⑤ 小组汇报读。

⑷ 学习第五节:

①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们在干什么呢?

② 指名读、评议。

③ 自由体会读。

④ 全班朗读。

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教学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诗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听听、画画,不仅提高语文素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1、自由读读课文,再说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做猜字游戏。

4、完成课文我会认我会读。

巩固字词的形式多样,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美读,前诵课文

1、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⑶ 小组赛读。

⑷ 齐读。

2、背诵全文:

⑴ 借助板书试背。

⑵ 自由背。

⑶ 同桌互背。

⑷ 表演背。

⑸ 配乐、自己画背。

⑹ 全班齐背。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努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在游戏、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

3、学生书写(指名上、中、下三名学生在黑板田字格中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中练写。)

4、师生评议。

5、继续练写。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写字技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拓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写一写,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3、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生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

3.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悟。

1.交流初读感受。

2.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勾画出让自己感到神奇的语句。

3.交流勾画的语句,并认真品读,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伟大。

四、总结拓展。

1.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宇宙,进一步感受神奇的变化与盘古的无私奉献,升华情感。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浏览各民族创世神话,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让学生积累本课优美词句。

四、仿照第四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可以从下面的话题中选择一个接着写,也可以自己确定内容。

1.“公园的景色真美呀。”

2.“超市里,商品的种类真不少。”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 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②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③齐读。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⑤指名试说诗意。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2)创设情境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同桌及周围的同学,认识老师和校园环境。过程与方法:学生观察图画,听读儿歌,自我介绍,建立小学生角色的认同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2、3、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图画,听读唱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上学歌》音频文件。教学过程 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一、音乐导入,激发乐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板书:上学歌)

2、3、教室播放《上学歌》。交流提问。

(1)猜猜歌曲中的小朋友要去哪里呢?(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

二、看图识文

1、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上的图片,说一说他们有哪些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同:背着书包

心情高兴······)(不同:穿着

性别······)

2、3、我们跟他们一样吗?

我们和他们一样,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4、教室泛读儿歌,学生思考: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都遇见了什么?

(太阳,花儿,小鸟)

(1)太阳刚刚升上天空的时候,小学生要早起背着书包上学了。(2)花儿在为小学生进步了感到很高兴。(3)小鸟跟同学们问好,出门的时候你跟爸爸妈妈问好了吗?(4)小鸟还说了什么?

5、说说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因为要上学。)

6、教师范读,学生说说儿歌中告诉大家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1)、天天不迟到。(2)、爱学习、爱劳动。(3)、为祖国立功劳。(板书)

7、学生跟读“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三、唱响《上学歌》

1、2、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拍手和唱。

3、总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立功劳,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板书设计

《上学歌》

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同桌、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2、熟悉教室,参观校园。

3、感受同学和老师亲活力,校园的美丽。教学准备 校园资料。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1、教师起头,学生欢唱《上学歌》。

2、我们班有许许多多的小学生,你们认识吗?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的班级和学校。

二、认识老师和同学

1、教师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引导学生作自我介绍。(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和爱好)

3、学生上讲台作自我介绍。

4、说说他(她)是谁?(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学生大声说出他/她的名字。)

三、认识教室

1、学生们认真观察教室。

2、哪位同学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3、你喜欢教室里的什么?

四、参观学校

1、下面我们要到教室外面参观我们的学校,大家按照高矮次序排好队。

2、教室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参观校园。

3、总结: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今后要在我们的校园里学习文化知识,健康成长,让我们自信、勇敢地接受学习的挑战吧!

板书设计

学校

班级

姓名

《锄禾》教学设计 篇9

授课内容: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教师:徐 翠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四个生字,认识三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重点)

3、懂得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要尊敬农民、爱惜粮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课本插图导入)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引导(1)、图上有谁?一位农民伯伯。

(2)、他在干什么?他手里拿着锄头正在为田里的禾苗锄杂草。这在古代叫做“锄禾”。(板书:锄禾)

2、唐代有位叫李绅的诗人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就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锄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二、进入新课

1、读题目(教师范读、学生读)。

2、初读课文(黑板出示古诗全文)

3、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教师: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我们要读出节奏。

教师先正音后范读

5、生再读(先练读再指名读和齐读)

三、学习生字

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诗中的几个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认识一下了。

1、学习“禾”,它是什么呢?(学生答:禾苗。)田里的庄稼(稻麦)的植株。怎样记住这个字呢?(学生答并书空)

2、学习“午”,看插图,太阳怎么样?(热)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最热呢?(中午)读古诗的第一行,并指出“午”,我们要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呢?(学生同桌互相说并书空)

3、学习“辛苦”,图上的农民伯伯干活干得怎样?很累——辛苦。要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引导学生从读音、结构等方面分析。

4、认识了这四个生字,就让我们拿出练习本动手写一写吧!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按照教师的范写,同学们也来写一写:看看谁在写字的时候姿势最正确,字也写得最认真。

学生描红并练写,然后组词。

(教师了解学生写字情况并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四、理解大意,再读古诗

1、齐读古诗

2、师生共读

3、你试着把你刚刚看课本插图时发现的连起来说成几句话。

学生说,教师帮助总结:我们说的这几句话,其实诗人李绅也说了,只不过他说得更简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农民伯伯这么辛苦,诗人想告诉(提醒)我们什么呢?

教师解释:餐,饭食;皆,都。

5、学生自由练读并背诵全诗。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饭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饭倒掉,你会怎么办?学生交流。

六、课文小结

看了图,读了古诗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今后要怎样对待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呢?

学生说,教师总结(结合板书)。

七、作业

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或者默写《锄禾》全诗。

八、板书

锄禾

农民→

辛苦

→要尊重

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

九、课后反思

锄禾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读写“锄禾”“辛苦”等词。会用“辛苦”写句子。

2、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

教学难点:“餐”的字形,“日当午”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字底,理解“锄禾”“辛苦”“日当午”等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正确看图,了解图意的能力;图文结合,理解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画着这样的情景?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课件点击,出现小朋友中午吃饭、午睡及农民锄禾的画面。)进行对比。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锄禾》。教师边板书边教学“锄”:注意读准翘舌音,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请一位小朋友做个锄地的动作。说说“锄禾”是什么意思?

2、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背诵已不是难点,重点放在对古诗的理解上)

(1)看看图,读读诗,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自由练习--指名说并评议--同桌说--四人小组讨论

(2)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碗中的饭)(全、都)

3、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诵,比赛谁读得有感情。提出疑义。

5、齐背古诗。

6、学习生字:

盘:认识“皿”字底。

餐:(字形分析是重点)上下结构,上半要书空记形。

皆:口诀“上比下白皆都是”。

辛:立+十=辛,立下一横要长一些。

7、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8、练习。

(1)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个并组词。

(2)抄写句子: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农民在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农民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滴在泥土里。

(3)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品德和习惯。

2、进一步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扩词:

锄--锄头锄草锄禾

餐--早餐午餐晚餐

辛--辛苦辛劳辛勤

(3)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给禾苗锄草松土。( )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

(4)默写古诗比赛: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句,比谁写得又对又好。

2、进一步理解诗意。

(1)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

(2)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3)四人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辨析:

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 ( )

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 ( )

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 )

D、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 )

4、巩固练习

(1)用“辛苦”造句。

(2)默写《锄禾》。

(3)比一比,组词。

锄( ) 滴( ) 粒( ) 盘( )

助( ) 摘( ) 位( ) 盆( )

(4)把古诗《锄禾》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锄禾》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 饿(è)

蚕(cán)归(guī) 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à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2.“归来泪满巾”。

归:回来。 泪:眼泪。

满:说明泪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句意: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连起来说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一诗句的意思。

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穿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

上一篇:课堂改进案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一篇:讨论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