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案设计

2024-06-14

锄禾教案设计(精选4篇)

锄禾教案设计 篇1

《锄禾》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 饿(è)

蚕(cán)归(guī) 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à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2.“归来泪满巾”。

归:回来。 泪:眼泪。

满:说明泪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句意: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连起来说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一诗句的意思。

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穿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

(二)背诵全诗。

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 篇2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请参考!

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锄禾幼儿园语言教案 篇3

1、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幅图,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在很多很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位诗人李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并且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锄禾》指板书。跟老师读两遍。

3、《锄禾》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诗,自由地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3、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请同学们数一数古诗有几行?在古诗里一行就是一句。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读四句。评价

三、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再细心读课文,边看图边读,想每个词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地方用线划出来。

2、问:哪些地方不明白,生说师划(注意字和词的区别)

3、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猜一猜吧。A“锄” 就是锄头,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B“禾”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师:下面一起来复习一遍。

5、师:刚才把每句诗里每个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只要连起来就知道了诗的意思。板书:连(先看前面两句。)

6、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句的意思?评:是连起来了,但是有点别扭,是什么时候?古人为了读起来上口,就颠倒过来说了,说意思时,换过来就可以了。板书:换。

7、谁能再说说第一句的意思?(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评:当句子不完整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一加。板书:加。再试一试,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8、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用什么方法说懂了诗句?

9、师:下面请同学自己动脑筋说说第二句的意思。个别说。评:同学们自己学会了第二句,真了不起。

10、师: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评价: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啊!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

11、读到这里,你心里想到了什么呢?引出辛苦。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你能试着用“辛苦”说一句话吗?

12、是呀,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农民伯伯的辛苦呢?个别读,男女生读。

13、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心里感触也很深,于是写下了古诗的下面两句。 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同桌讨论讨论,再说给大家听。 个别说,提示:“谁”就是„„,“粒粒”就是„„

14、是呀,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请看“辛”这个字,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男女生读。小组读。

15、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吧。(配乐读)

四、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师: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人们对待粮食有不同的做法,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以下一些行为是对还是错,应该怎么做。辨析: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他们的做法对吗?可以用今天学的哪句古诗来提醒他们呢?

3、而丁丁就不同了: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因为他牢记了《锄禾》这首古诗。

4、让我们也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自己试着背一背。个别背。齐背古诗(配乐)。

五、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小朋友,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

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减一减”的方法记 “午”(“许”字减去言字旁)(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

3、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

4、指导“禾”、“午”: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指导“辛”、“苦”: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C、日:太阳

D、日当午:中午,太阳当头照。 E、知:知道。

F、盘:古代称碗为盘。 G、中:碗里的。 H、餐:米饭、饭。 I、粒粒:每一粒。 J、皆:都。

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给禾苗锄草松土。(

)

2、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

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句式训练: 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 (选择一个说)

(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1、自由读。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吗?

2、交流。(板贴图2)

3、看录象: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这句古诗流传至今已经成了名言,人人皆知,你看,老师请我们学校的书法家老师把这句诗写成了一幅作品,你想把它帖在哪里?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

(1)_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 (2)_____(什么时候),____(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这样就把话说具体了)

《锄禾》教学设计 篇4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对于《锄禾》一文的内容及其生字、词语,主要采用讲授的学习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放映幻灯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讲授生字、词语及课文。对于学习《锄禾》这首诗歌的意义,主要采用互动学习和交流学习共存的方式,具体是:老师在讲授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问学生,看看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最后,和同学一起总结《锄禾》一文给我们的启示。1.学习任务分析该片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本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以及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为以后的诗歌学习打下兴趣基础,并引导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2)对课文的理解(2)教学难点课文的意义及启2学习者分析学习着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生字拼音,并对诗歌的大体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学习这首诗歌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诗歌意义的深入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3教学目标(1)知识与应用认识生字,生词1)讲授《锄禾》的意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讨论耕耘于收获的过程和辛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节约是美德”的道理。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五谷粮食的.样本。5教学过程设计(1)具体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一)初读诗歌的整体感知幻灯片放映完后,有老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语,并朗读诗歌,对诗歌有整体感知。然后,结合放映内容,老师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程。(二)合作讨论,揭示意义继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熟读课文,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劳动人民是很辛苦的,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然后,让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并说明浪费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学会节约。(三)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分组朗读课文。【小结】理解诗歌的意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上一篇:《小桥流水人家》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加尔文人物传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