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教案(共9篇)
人际沟通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教案 篇1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目标要求] 1.掌握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 2.了解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3.掌握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 4.了解人际认知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5.掌握人际吸引的含义 6.分析人际吸引的规律
7.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重点、难点]:掌握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人际吸引的含义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课 时] 2学时。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²卡耐基说过: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是要靠他的人际关系与领导能力。(例子)
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一)何谓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ionships)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关系,并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过程的始终。我们从四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人际关系
首先,人际关系作为个体心理过程的微观层面,是指个体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其次,人际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层面。是一种交往的需要;第三,人际关系作为信息传播的层面,是一种¡°沟通¡±或¡°人际沟通¡±的沟通过程;第四,人际关系作为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从深层次反映了人的文化积淀。相互认知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情感互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行为交往则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手段
人际关系既是一种物质关系,也是一种精神关系
(二)从不同角度看人际关系
不同的学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是不同相的
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表示的是心理距离的远近; 2.从社会学角度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在社会关系总体中人们的直接交往关系: 3.从传播学角度看人际关系:任何人际关系都是通过人际交往实现的,而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际传播。
4.从文化学角度看人际关系: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和审美趣味,都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中表现出来。行为科学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体现的是人们社会交往和联系的状况。
(二)人际关系的划分
人际关系的类型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 1.按结成人际关系的主体划分
①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起点、最简单、最基本)②个人与个体的关系 ③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2.按交往的密切程度划分
①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亦称首属关系与次属关系)
前者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如夫妻、朋友关系等)后者则是以事缘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同行关系、上下级关系等)3.按人际关系矛盾的性质划分 ①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
前者指的是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发展方向完全相反(如剥削与被剥削)后者指的是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发展方向也大致相同,但在局部或眼前利益方面存在不一致之处(如同群体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4.按人际交往的方向与选择划分 ①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垂直关系(古代社会君臣、父子及夫妻)水平关系(现代社会的夫妻之间、兄弟之间)5.按人际关系规范化程度划分 ①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前者指的是制度化、比较稳定的、有一定程序、受一定原则制约的关系(如组织关系、婚姻关系等)
后者指未制度化、没有固定模式、不受原则制约的关系(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6.按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划分
①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网缘关系。⑴血缘关系⑵地缘关系⑶业缘关系⑷网缘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与行为模式
(一)人际关系的特点
1.社会性:荀子说:¡°人以群居¡±。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特点。
2.复杂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它是由多方面因素联系起来的,且这些因素不断变化过程中,人际关系还具有高度个性化和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特点 3.多重性:是指人际关系具有多因素和多角色的特点。
4.多变性: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相似,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一个人从出生起,要经过少年、青年、成年等阶段。)
5.目的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经济的全球化,构建人际关系的目的性会更强。
(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一定 的社会关系表现出一定的人际行为模式,一方的行为表现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反应。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人际关系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的状况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人们在交往中的相互作用,一般遵循交换的规律,奉行互惠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受益和满足需要的基础上。
1.利瑞的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八种人际关系行为模式
⑴管理-服从型:⑵帮助-接受型: ⑶同意-温和型:⑷求援-帮助型:⑸害羞-控制型:⑹反抗-拒绝型:⑺攻击-敌对型:⑻炫耀-自卑型: 2.霍尼的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社会学家)他将团体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分为三类。
⑴谦让型:具有¡°朝向他人¡±的行为特征。
⑵进取型:具有¡°对抗他人¡±的行为特征。⑶分离型:具有¡°疏离他人¡±的行为特征。
任何人际关系都离不开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
富兰克林曾说: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变成言语: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以变成你的行动;留心你的行动,行动可以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可以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可以决定命运。
三、人际交往的动机与需求
(一)人际交往的动机
1.社会交换理论 2.自我呈现理论 3.社会实在理论
(二)人际交往的需求
1.包容的需求(1)主动包容型:(2)被动包容型: 2.控制的需求(1)主动控制型:(2)被动控制型: 3.情感上的需求
(1)主动型(2)被动型:
第二节 人际认知理论
一、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
(一)人际认知的概念 1.什么是人际认知
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 行为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手段; 人际关系的三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割裂开来而孤立存在的。认知的水平高低与正确与否决定情感的健康与否,并确定行为的导向。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2.人际认知的特征 三个特征:(1)知觉信息的选择权:(2)认知行为的互动性:(3)印象形成的片面性:
(二)人际认知的内容 1.自我认知
2.他人认知:是指对交往对象的正确认识。(1)对他人人知的的内容::(2)对他人认知的作用: 3.人际环境认知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一)认知印象的形成 1.第一印象的形成(1)何谓第一印象:(2)第一印象的获取:(3)第一印象的特点: 2.总体印象的形成
(1)印象形成的加法模式:(2)印象形成的平均模式:(3)印象形成的加权平均模式: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初印象。(1)首因效应的形成原因:(2)首因效应的影响: 2.近因效应
(1)近因效应的形成:(2)近因效应的影响: 3.光环效应
(1)光环效应的表现:(2)光环效应的影响: 4.社会刻板效应
(1)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2)光环效应的形成原因:(3)社会刻板效应的影响: 5.投射效应
第三节 人际吸引理论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
人际吸引 ——又称人际魅力,即指个体之间在主观上感受到的时间或空间、直接或间接、现实或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指个体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一)人际吸引的过程 1.注意 2.认同 3.接纳 4.交往
二、人际吸引的规律
1.感情互慰 2.人格尊重 3.目标互促 4.困境互助 5.过失互谅
(三)互补吸引律
(四)对等吸引律
(五)光环吸引律 1.能力吸引 2.品质吸引 3.性格吸引 4.名望吸引
(六)诱发吸引律 1.自然诱发 2.蓄意诱发 3.情感诱发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一)重视印象整饰
(二)主动提供帮助
(三)关注对方兴趣
(四)肯定对方价值
(五)经常互致问候
小结:
思考题:1.什么是人际关系?什么是护理人际关系学? 2.案例思考:课本p44(3)
人际沟通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教案 篇2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护患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取决于护士自身的沟通能力, 因此人际沟通再次成为护理专业所关注的重点, 护生掌握人际沟通理论尤为重要。但近几年从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调查中了解到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并不令人满意, 虽然目前许多卫校或高等护理专业开设了人际沟通课程, 但如何使人际沟通教学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需要, 是教学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本校2006级护理高职和2007级护理大专31个班共1 643名护生的人际沟通课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讲课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时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让护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 既有效地获得知识, 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2]) ,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情境教学前准备
1.1 教材的选择
目前供大中专护生使用的人际沟通方面的教材不多, 为使教材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我们选择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覃墟云、张艳萍主编的《人际沟通》为教材。
1.2 任课教师的选择
人际沟通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差别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护生为本,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并将大量的护理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 为此我们选择长期在临床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护理管理者为任课教师。
1.3 教学时间的选择
教学时间的选择对人际沟通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很大, 为此我们分两步, 第一步在护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始, 以任选课的形式组织学习, 每次16学时, 让护生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第二步在护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也就是进入临床实习前以考查科目的形式组织学习, 共32学时, 此时护生已基本学习了临床专业课和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操作以及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已具备人际沟通的相关能力, 同时这时护生面临临床实习, 此时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可使其认识到只有学好这门课, 才能与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1.4 发放调查表
任课教师向护生发放调查表, 了解护生对人际沟通知识的了解程度, 为制订教学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有:你是否知道人际沟通的概念, 形式有几种?你知道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或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吗?你平时和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时常用的沟通方法是什么?你到临床见习时选择哪一种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你希望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学习你想达到什么要求?结果显示, 护生中知晓人际沟通概念及形式者占44.7% (735/1 643) , 不知道者占55.3% (908/1 643) ;平时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 语言沟通者占92.0% (1 512/1 643) , 非语言沟通者占8.0% (131/1 643) ;临床见习时与患者常用沟通方式为自我介绍者占51.0% (838/1 643) , 健康教育者占23.0% (378/1 643) , 其他者占26.0% (427/1 643) ;知道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者占89.8% (1 475/1 643) , 不知道者占10.2% (168/1 643) ;希望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授课占94.6% (1 554/1 643) , 无所谓者占1.9% (31/1 643) ;学习后希望自己能与同学、教师及患者沟通者占98.1% (1 612/1 643) 。
1.5 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应从实际出发, 收集大量与护患沟通有关的案例, 并给予充分说明, 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局部调整, 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2 情境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1) 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介绍目前医院情况, 用大量数据及案例说明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及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患纠纷及投诉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直接和间接关系。介绍目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方式及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必须要有一定沟通能力的现实, 以增加护生对人际沟通学习的紧迫感。
(2) 情境课堂教学。 (1) 弄清基本概念, 培养护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解人际沟通概念时, 从沟通的本质内容由浅入深阐述, 使护生形成正确、清晰的概念, 并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同时鼓励护生通过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讲出不理解的地方, 充分使护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使教学实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护生自学, 小组讨论, 教师点评, 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中, 有的章节理论性较强, 如语言沟通, 就以教师讲授为主, 有的章节内容简单, 如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就以学生自学为主, 一般章节则由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在安排自学讨论时,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和要求,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 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评, 以提高教学质量。 (3)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讲到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时, 应用大量例子说明在治疗护理中为什么要进行沟通, 如何进行沟通, 因为恰当的沟通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 情境角色扮演的具体方法: (1) 护生参与角色扮演。通过模仿训练, 增强沟通意识, 使其能够较快地进入情境状态, 学会沟通的一般技巧。 (2) 进行角色扮演交流。在小组讨论中, 各小组根据不同的病例情境进行护患角色扮演的沟通演示, 教师、同学给予点评, 目的是互相交流学习方法, 取长补短。 (3) 角色置换。让护生互相扮演患者和护士, 这样护生不仅掌握了沟通的技巧, 而且有了当“患者”的机会, 得到了课堂之外的收获。
3 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所得的数据以百分率表示, u检验给予证实。
5 结果
(1) 情境教学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以教师为主, 护生为辅, 由教师“讲”、“做”, 护生“听”、“看”, 然后护生练习, 教师指导[3]。在整个过程中, 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缺乏新意, 而情境教学法是以护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4], 此方法极大地挖掘了护生的潜能, 激发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热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2%的护生认为此教学方法有助于掌握人际沟通的理论知识。
(2) 情境教学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示, 在1 643名护生中优秀者1 508名, 良好者105名, 及格者30名, 优秀率为91.8%。2006~2007学年和2007~2008学年人际沟通考核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 2006~2007学年 (采用传统教学法) 的平均成绩为 (82.8±3.4) 分, 2007~2008学年 (采用情境教学法) 的平均成绩为 (88.5±5.4) 分, 经统计学处理, u=9.318, P<0.01,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情境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3) 情境教学使护生将人际沟通理论转化为人际沟通能力的程度明显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临床实习中, 93%的护生能主动介绍自己, 47%的护生能主动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 15%的护生能得到患者表扬, 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明显提高了。
6 启示
(1)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示, 大专班平均成绩为89.5分, 而高职班为82.5分, 说明大专班高于高职班。但在临床实习中, 对带教教师及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班护生将人际沟通理论转化为沟通能力的程度高于大专班护生, 可能由于2种学历护生在年龄、学历、教学内容及了解能力、学习动力等方面存在差距,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 应根据学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2) 护生对人际沟通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 47.7%的护生对理论学习重视, 39.3%的护生不太重视, 13.0%的护生不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只重视医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 所以护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及医学护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3) 完善情境教学, 把它作为教学中的一项制度, 加强课前设计、课后评估等形式, 提高情境教学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实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王娟, 朱念琼.刍议在护理教学中的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J].现代护理, 2005, 11 (19) :1656~1657.
[2]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赵海平, 戴舒霞.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1) :814~817.
人际沟通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教案 篇3
摘要:目的: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结论: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值得推荐。
关键词: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干预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护患沟通不畅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主要为带教老师按照护生的实习大纲要求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方法为:(1)熟悉期:带教老师带领护生与患者相互认识,指导护生收集患者的资料以增进对患者的了解,并引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及医护人员情况,使患者缓解或消除对医院的负面情绪。护生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确认期: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患者常存在的心理特点,并告知护生对患者进行确定性帮助的方法及途径。护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状况,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有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及时疏导,并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3)开拓期:通过上述两阶段后,患者情绪有所好转并逐渐稳定,患者认识到护生的帮助对其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主动向护生交流其遇到的问题,而护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对其进行帮助,以此促进护患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解决期:在此阶段,带教老师引导护生转换为教师及顾问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告知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疗被动性的问题,护生与患者一起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被动问题,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后期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的愈后。采用自制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表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观察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2。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部门已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主要负责各科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工作[1]。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护患纠纷事件的诱因为护患沟通缺乏。护理实习生去临床科室实习是其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经环节,而护理实习生往往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或能力,这导致实习生引起的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所以探讨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是Peplau针对护士与护理对象之间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提出了人际关系模式,该模式认为,护理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治疗意义的人际交往[2]。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3]。在熟悉期,患者通常刚进入科室,对医院及科室的环境不了解,所以常会产生不良心理或情绪,对此,护生主动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了解、以患者主动交流、介绍科室情况等,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或情绪,使得患者与护生初步熟悉。确认期中,护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确认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鼓励、引导,使患者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开拓期中,患者会逐步认识到护生的帮助有助于其病情缓解及情绪稳定,这会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并主动告知护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护生可进行针对性处理,这无疑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了护患和谐。解决期中,患者常会存在一些治疗及护理被动性问题,护生此时转换为教师或顾问角色,对其进行教育、帮扶、引导,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主动性及依从性,促进良好愈后。
为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牛青,刘丽丹,王秋玲,等.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7):62-63.(换一个参考文献,不要2010年,换成14年左右的)
[2]高东霞,张利岩,宋慧娜.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521-523.
沟通与人际关系 篇4
我觉得沟通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残酷的社会中,会不会沟通、懂不懂沟通成为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条件。选择沟通是想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是自己的自尊心告诉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要输给别人。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回报。通过沟通课的启迪也源于自己慢慢地长大,其实有时当你付出了许多,得到的好少,甚至是等于零,或许它符合哲学上的量质变原理,难道我们付出的还不够?这时要告诉自己:如果你认定他是你的朋友,认定他就不要放弃,总有一天他会在困难的境地因为你的出现而感动。对于朋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着属于你的吧,不要着急。同样关于爱情更是这样,它没有公平对错,不是你爱他多些就是他爱你多些,不要去计较。现在我不像以前了,我相信我的一片好心总有一天大家会懂。其实当你不去想回报的时候,回报反会越来越多的向你集聚过来,使你欢心与感动。
2、沟通课对我的影响
在短短的十几周内,老师教给我们好多东西,让我明白了一些沟通技巧。比如:如何倾听、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正视自己等等。有些方面我也实践了,基本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上沟通课是一个不断检查自己的过程。在老师讲到的每一点内容,我都和自己做比较。其间,我发现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有时老师提到的范例就是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老师讲到“影响人际关系的几个方面”里,我觉得在生活中我的付出与回报做得挺好的。在生活中,我喜欢付出我的真情,也喜欢收到别人真情的象征-诚心的给予。
上了大学之后,我们多数同学都变得对学习要求不高,不要求掌握知识,只要蒙混过了就行,我也不例外,我也以为自己的未来在适当的时刻就会到来,命运已经确定,我付出再多的也是白搭。在老师讲完之后我明白:即使所做的事一样,它也有好与坏之分,还有优越与差劲之分,我们付出了,就有相应的回报,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追求,自己就会有所提高,等到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到那时体现了回报。
在沟通课中,我还学到点表扬与批评他人的妙招,有些我也用到生活中。老师说:“表扬别人要在人多的时候,批评别人要在没有人的时候。表扬时,不要凭空赞美,不要让他人有一种恭维的感觉,要诚心诚意地给予别人赞美,并且必须抓住别人的优点。”
我喜欢有话直说,在那次课之后,我明白有些话必须隐藏,在自己心平气和时说,才不会惹出麻烦。当我一个人快乐时,我自己会更加快乐,为了让他人快乐,我不时地给予他人赞美,起初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感觉生活就是这样不公平,自己诚心地赞美别人却只是淡淡的回应,甚至有时会回绝。在上了这节课后,才明白自己只是给予了别人赞美,却没有抓住好的方面,有一种凭空赞美的感觉。之后我在赞美时都将别人的优点说出来,他们听了之后都很高兴,我也高兴自己的沟通成功。
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有“学会倾听”这一部分内容。在平时我们不时地在听朋友倾诉,在朋友讲话时我们会走神,在朋友说完之后我们经常会有些迷惑,这些都让对方感觉不好,我也一样,在很多时候我都装着很认真,等对方说完了我还回不过神来,有时会误解我。在听完老师这节课之后,我听人家讲话的时候,给予他人充足的时间,一般都不看书看报、东张西望,身体坐直且前倾,眼睛看着说话人的脸部,并不时地给予回应表明我在仔细听,不明白的地方或与他人意见不同的地方我都不去打断他,让他人顺利地说完,在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对方交谈。沟通课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沟通,需要我们将之用于实践,我想我会常常用沟通知识与他人沟通,并不断总结沟通妙招,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8、沟通使我学会了与人相处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主要有与他人的沟通,自我沟通,人际关系能力,倾听及访问交谈。印象最深的是访问交谈。访问交谈包括信息的获取,微笑,握手,赞美。倾听不仅仅指“听”,而是要学会“如何听”,倾听含有接受信息,集中注意,联系自我,选择记忆。
特别是作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更加注意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间的摩擦,思想的困惑和学习上的压力,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希望有一个轻松的人际关系。那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巧用幽默。每个人的性格,习惯上和他人都有所不同,要想和睦相处,除了要彼此包容之外,还需要具备看人下菜的幽默谈吐技巧。在校园里,才华出众,性格豪放的同学难免会被人误认为是骄傲和不易接近的人,这就要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有意识地与人沟通,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遇和桥梁,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因此,要学会待人处世的智慧。首先宽容是待人之本,宽容是做人的美德,是友善,明智与中庸这些高贵品质的体现,对生活有很大的价值,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谦逊礼让是做人的根本。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博爱可以让地狱变成天堂,我们都在渴望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如果,能用爱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他人喜欢的人。
14、沟通课让我体悟人生
通过学习,我觉得与人相处始终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相信美好的例外,若只是一味地拒而远之,吝啬付出,试问谁愿意去用善良的心不厌其烦地扣响铜门铁壁?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别人对你哪怕只是一句言语的好,还是更多的,我们都要记住,记住别人的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这样你会得到许多真正的朋友。
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 篇5
健康服务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及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表达方式:喜欢、信赖、接近、厌恶、回避或仇恨等……。
一、护理人际关系:
1、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指护士与医生、护士与病人、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家属,最重要的是护士和病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
2、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模式(activity-Passivity model)
(2)指导-合作型模式(guidanc- ecooperation model)
(3)共同参与型模式(mutual-Participation model)
二、护患关系冲突
无论人们抱着如何美好的愿望,没有冲突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虽然冲突不能随人们的意志而消除,但有效地协调人际间的冲突则是可以做到的。
1、护患关系冲突:休闲与忙碌的冲突;依赖与独立的冲突;伤残与健康的冲突;质量与疗效的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冲突;需求与满足的冲突;外行与内行的冲突;偏见与价值的冲突。
2、正确对待和处理护患冲突:护患冲突存在客观性、时代进步性、层次监督性三大特征,说明它是一种监督、制约、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动力。
(1)传统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际冲突都具有破坏性,应该避免。
(2)人类关系学说观点认为:冲突是所有组织中自然发生的现象,人们应该接受冲突的存在。
(3)相互作用观点认为:一定水平的冲突能使组织保持活力,通过冲突使人们自我反省,并认识到改革变化的必要性,冲突对组织的生存是有利的。
3、对处理冲突的几点建议:
(1)不要回避或忽略冲突;(2)处理冲突时尽量通过“双赢”途径;
(3)可适当采用折中方法解决冲突;(4)幽默感有时也可协调冲突。护患关系的调控不仅与护士个体有关,还与医院的管理、社会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法制的健全、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调控。
三、护理人际沟通
沟通(communication)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
1、人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有声语言、无声语言;非语言沟通-表情体态、人体触摸、空间环境等等。
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思想与沟通艺术;知识与沟通艺术;感情与沟通艺术;语言技巧与沟通技术。
2、护理人际沟通锦囊:(1)环境准备是有效沟通的催化剂;
(2)展示护士良好的精神风貌;(3)称呼的研究;(4)一分钟效应;
(5)交谈的技巧:倾听/提问/告知/安慰/沉默;(6)学会给患者一个苹果;(7)恰当运用心理暗示;(8)情感同步;(9)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沟通语言。
3、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董炳琨认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护士是护患关系的主导方面;做好护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提高交流沟通艺术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意义 篇6
人际交往与沟通是一门学问。它对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社会不是抽象、窃同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教员交往、沟通中融洽相处,这就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交往是人类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由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决定人的心理状态,而情绪的困状又大多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消除孤独感,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外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群体感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而群体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像你们这样的地方委培生还面临着自己找工作的问题,今后要融入社会=开创事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冲击下,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你们布局备人际交往能力,将来就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类型
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
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
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员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学员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这个原因有很多,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
1、自私自利是首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2、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三、大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建立良好的队集体
队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学员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学员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届断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学员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队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学员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学员队。第四阶段是成熟期。队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学员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队集体成熟期来,队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学员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队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学员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队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学员和人际交往。
(三)锻炼提高人家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1、善于结交。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2、善于表达。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3、善于倾听。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
4、善于处理矛盾。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
人际沟通 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教案 篇7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问题
1.1 护患沟通
即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良性的护患沟通渠道, 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备基础, 而护患沟通的核心是信任, 护患间的互信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护患沟通存在问题主要由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二者引起的。
护理人员因素, 包括负性首因效应、专业素质因素和心理素质因素三大块。负性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通俗来讲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是“先入为主”的效果, 首因效应对人形成怎样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在首次面对患者时, 如果不注意个人形象, 或者说话不注意方式, 对患者的基本状况不是很了解, 这些都会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良的信任危机, 造成负性首因效应, 妨碍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专业素质因素, 护患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查研究表明 (2) , 三分之一强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五分之四强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更有甚者, 部分护理人员水平低, 当患者对病情、治疗感到没有安全感, 护理人员因为自身职业素养的缺乏, 无法消除患者的疑问, 如此这样, 得不到患者的信任, 最终妨碍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患者因素, 患者来自各行各业, 生活习惯、教育经历和生活条件截然不同, 由此导致的道德文化水平也是千差万别, 这也直接影响着护患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患者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不适, 可能存在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 如焦虑、恐俱、敏感、孤独等, 加之其对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 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 往往掺杂着戒备、怀疑、挑剔心理。相比而言, 患者更愿意相信医生, 而对护理人员则常常是嗤之以鼻, 严重阻碍了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
1.2 医护沟通
医护沟通, 指医生与护士间关于病人状况的沟通, 就是医生把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时和护士沟通, 护士把治疗中观察到的现象, 包括病人的心理情况等迅速向医生汇报, 协调和处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上观之, 医生和护士的有效沟通是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 医疗和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 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的全过程, 都缺不了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
医护沟通主要存在思想不同步、语气不恰当、互为拆台三大问题。思想不同步, 具体表现为不分时间和场合, 医护双方将各自对问题的看法公开化。医生和护士之间存有异议, 不是进行有效沟通, 而是对人不对事, 使双方的关系不能理顺。更有甚者, 医护双方当着患者的面交锋, 更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语气不恰当。医护人员时刻处在“应激源”的包围之中, 在具体情境中, 双方提出意见时, 更要注意语气和照顾对方的性格特点。
互为拆台。护士对于来自医生的意见不重视, 认为医生的意见是鸡蛋中挑骨头, 不能客观地评价医生的意见, 对医生带有个人情绪。由此, 在医生的诊疗中, 护士不能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 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且妨碍患者的治疗。
1.3 护际沟通
护际关系指护理人员即护士长、护士、护生、护工四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它决定着一个病区护理队伍的战斗力。由于护理人员由这三部分组成, 极易形成之间的矛盾, 主要包括三方面:护士和护生矛盾, 护士长和护士矛盾, 护士和护工矛盾。
护士和护生之间的矛盾。带教护士喜欢学习能力强的护生, 而对一些学习能力差的护生, 更多的是批评指责, 这对刚踏上岗位仍需要学很多操作技巧的护生的信心是不小的打击, 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丛生。
护士长和护士之间的矛盾。在工作中, 也会出现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如新护士不体谅护士长工作的难言之隐, 服从意识差, 干工作考虑个人私利多、考虑科室工作少;护士长对年老护士不够尊重, 对长期请病假的护士意见丛生, 偏爱亲近工作能力强的护士, 一味指责能力差的护士, 或只关心“产出”, 不关心护士“投入”等, 上述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人际冲突。
护士和护工之间的矛盾。护工, 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服务对象是病人。护工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之租佣观念较重, 工作缺乏主动性;护士则希望护工能掌握护理基本知识, 在护士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 协助做一些护理工作, 减轻一些工作负担。多数护士与护工能做到相互合作, 紧密配合。但也有少数护士与护工出现分工明确且“泾渭分明”, 时常出现互相挑剔、指责的情况, 甚至有互相推诿的现象, 进而诱发双方争吵或互相推诿等人际纠纷的发生。
2 影响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的主要因素
2.1 患者的需求
在与患者的接触中, 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 无一不在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着某种信息, 传达着护士的感情和态度, 这些恰恰是目前护患沟通易于忽略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 由于身患疾病的原因, 希望在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环境等方面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照料。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 床护比例不达标, 护理人力配置严重不足, 在护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 当个别病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病人就有可能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 从而指责护理人员。
2.2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生、护工三大块, 三者之间的职业素养是截然不同的, 因个人素质不同而差异万千, 而患者作为服务对象, 对这些护理人员的职业期待是很高的, 并以这种心中预设的期待值来衡量患者自身中所接受的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表现, 并在内心作出评价, 用这种预设的标准来要求那些现实中难以理想化的护理人员个体。当患者发现为其服务的某些护理人员素养低下, 对其治疗造成负面影响时, 再加上患者本身的特殊情况, 极易产生不满和抱怨情绪, 给医患双方造成矛盾。
2.3 医患信息不对称
大部分患者都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 对与自己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护理专业理论了解几乎是一张白纸, 且在诊疗过程, 又迫切希望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检查、治疗、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而对这种情况, 若护理人员不能理解患者的个体需求, 不能耐心向患者提供其疾病诊疗的全部信息, 而是用一种消极的态度敷衍了事, 甚至觉得病人多事麻烦, 就会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2.4 护理质量与实际疗效不一致
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的成效。由于医疗服务本身的特殊性, 医疗服务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对不同患者的疾病, 由于受医疗水平所限, 医疗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并不能给患者提供一种“定心丸”式的服务, 如果出现患者病情由于不可逆的原因发生急转或医生诊断出现偏差时, 即使护理人员费尽心思, 提供了优质的护理, 但患者的身体状况却很可能出现反复, 治疗效果会打折扣, 甚至使病情恶化。此种情况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对自己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怀疑, 甚至把怨火都转嫁到了护理人员身上, 而护理人员出于患者第一的考虑, 只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3 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对策
针对上述护患情况与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 护士应从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和睦的交谈、热情的鼓舞及认真的解释等方面入手。下面分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护际沟通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护患沟通是患者康复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进行医疗诊断的前提。首先, 亲切细致是人际沟通的首要条件。从患者入院开始, 护理人员就应以亲切、自然、和缓的语气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相关情况[3], 要让患者感觉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主人翁”, 消除对医院这个陌生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建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其次, 平等待患是护患沟通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在与患者的交往中, 勿论教育经历、生活环境、所患疾病的种类、新老病人, 护理人员都应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平等的服务对象。埋怨、呵斥、窃窃私语等都会对护患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任何一种恶性信息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刺激痛苦, 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再次, 应搞好护患沟通。护患沟通要抓准时机, 善于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情绪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边交谈边工作, 营造一种和谐的交谈气氛, 在不知不觉中, 将需要的信息记录在案, 而且让病人感到很自然很舒适。如此这般, 既收集到了需要的资料, 又将患者在院期间应注意的事项有效的传达了给病人。
护士之间因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经历的差异, 很容易产生摩擦。此时护士长要发挥核心作用, 妥善处理护士间的纠纷, 鼓励护士相互倾听, 消灭产生误会的萌芽;年轻护士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要多向老护士请教问题, 老护士要将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巧通过传、帮、带的形式, 传授给年轻护士, 形成团结互助的和谐局面。
随着医疗水平和护理工作的发展, 传统的“医嘱加护理常规”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全面的、适应多元文化需要的、整体的护理模式 (4) (5) , 人文关怀必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人文知识, 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操作技能和完善综合素质, 将更多的人文关怀付诸于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当中, 在二者的互动中自身得到长足的进步, 这对于减少护患冲突和医疗护理不到位, 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上作的满意度, 促进患者和院方的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玉芳, 段志光.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与护理学科体制化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2007.
[2]王益锵, 刘燕萍, 段志光等.中国护理发展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3]蒋文慧, 李小妹, 陆明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2) :14-16.
[4]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79.
[5]吉雅玲.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12) :2056-2057.
[6]赵红姬, 朴泰洙, 朴婷姬.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研究回顾及展望[D].延吉:延边大学, 2005.
[7]陈张铭, 刘志火, 任四兰, 凌锡森.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探讨[J].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 :19-22.
[8]王绣英.护理发展简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9]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0]刘义兰.现代护理教育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1]甄橙.医学与护理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22-131.
论人际沟通的障碍的克服 篇8
关键词:沟通;障碍;方法;人际沟通
沟通是人类社会的一般现象,人际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现象。人际沟通,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基本过程,是人类社会交际最初的、也是最亲的形式。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切企业的良好运作都以其内部成员之间的彼此沟通为先决条件。
1、沟通的要素
信息指能够传递并能被接收者的感觉器官所接收的刺激。它有两种基本存在形式:内储形式与外化形式。内储信息是暂时或长久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外化信息是用符号记录下来的书籍、文献、磁盘、光盘等信息形式。信息可以是观念、思想和情感。信息是沟通活动能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因素;信息是沟通的灵魂。
传播者指发送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国家。
编码是指将所要交流的信息,依照一定的码规,编制为信号。编码中要选择恰当的代码或语言,要适应接收者的理解和语言能力,还要有适合沟通的渠道和使用的媒介。不恰当的编码会让接收者不知所云,包括不适时宜地使用专业术语或在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使用过于正规的语言等。
渠道是信息得以传递的物理手段和媒介,是联合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桥梁。信件、电话、电传、通信员、信鸽等是常见的个人媒介,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是常见的大众沟通媒介。
受传者指收到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国家。
解码是指将所接收的信号,依照一定的码规,解释、还原为信息。解码可能是将信息由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也可能是理解他人点点头或眨眨眼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传导的信息被转化、精简、阐述、储存、发现和使用。
反馈指接收者把自己的信息加以编码,通过各种渠道回传给信息发送者。
噪音就是对信息各种形式的干扰。噪音往往增加信息编码、解码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信号在传递和接收时的失真,从而模糊、干扰了信息发送者的意图。
分析这些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发现任何沟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作。虽然许多沟通情境是人们偶然遇到而并非有预见的事情,但是无论是制定较宽泛的战略,还是设计某一特定的沟通方案,认真考虑传播者、信息、编码、渠道、受传者、解码、反馈、噪音等要素,都会给你提供一个任何沟通情势下可应用的简洁的要素框架。应用这个要素框架,可以确保沟通者更好地参与沟通过程,并在沟通中取得更有效的结果。
2、人际沟通的障碍
2.1自我认知的偏误
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知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程度水平都是有限的,相对的,很多人都带有偏见,这些偏见开始时是组织内某个或某几个人的说法或者是抱怨,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种偏见,造成认知的偏误。
2.2已有经验的影响
过去的经验就常常使我们心里上产生依赖感,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事务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沟通处理事情,从而造成沟通的障碍。
2.4沟通双方地位的差异
地位的差异造成心理的沟通障碍,特别是组织中上下级之间非常明显。根据行政沟通的方向性,分为向下、向上和平行三个方向,一般来说向上沟通在实际中有不少障碍,心理研究表明,下级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主动沟通中,常常带有担心说错,怕承担责任,有焦虑等心理,致使沟通不常常是在宽松流畅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沟通障碍。而在向下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沟通的是上级,虽然会受到欢迎拥护,但毕竟有时会居高临下,造成下属的压迫感和紧张,也会形成沟通障碍。
3、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方法
3.1主动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和前提
借助于倾听,你可以深入理解同事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成员的希望、他们害怕的事情,以及所面临的困难。
3.2简化语言是有效沟通的主要手段
简化语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讲话要有重点。一个人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如果没有抓住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对方就会什么都听不下去了。所以,与对方沟通,要以开始就简化语言。善用比喻、类比、举例子等语言修辞方法即使很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用简单的比喻讲出来。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先贤之一孟子是典范,他讲话就很喜欢用譬喻的方法。
3.3利用反馈是有效管理沟通的检验和保证
通过接收反馈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反馈信息可以提醒我们纠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提高效率。它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自我发展规则。借助这些自我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进工作。
3.3人际沟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沟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人际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沟通者越熟悉,沟通就越个人化。自我表露是亲密人与人之间情感,发展友谊的关键途径。自我表露指在人际沟通中自愿地把自己个人信息传递给对方。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随沟通对象而异,显然,与好朋友沟通的深度与广度都大于一般熟人或陌生人。研究发现,自我表露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合适。(作者单位:郑州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吴江霖《民族社会心理学》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2]朱启臻《打交道的学问—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3]拉里.金《沟通现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人际沟通 篇9
办公室有时就是一个小社会,同事就是这个小小社会的成员。如同社会上人际交往存在一些忌讳一样,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存在一些忌讳的地方。忽视这些,你的同事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
切记这些“切忌”
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有一些行为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往往会破坏你在同事中的形象,或是引起同事对你负面的看法。因此,记住这些务必需要避免的做法,对一名职员与同事的交往至关重要。
切忌拉小圈子,互散小道消息
办公室内切忌私自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这样容易引发圈外人的对立情绪。更不应该的是在圈内圈外散布小道消息,充当消息灵通人士,这样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真心对待,只会对你惟恐避之不及。
忌情绪不佳,牢骚满腹
工作时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饱受委屈、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也不要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么招同事嫌,要么被同事瞧不起。
切忌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诚实正派,人前人后不要有两张面孔。领导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办事积极主动,极尽溜须拍马的功夫;同事或下属面前,推三阻
四、爱理不理,一副予人恩惠的脸孔。长此以往,处境不妙。
切忌逢人诉苦
把痛苦的经历当作一谈再谈、永远不变的谈资,不免会让人退避三舍。忘记过去的伤心事,把注意力放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时,人们会对你投以敬佩多于怜悯的目光。
切忌故作姿态,举止特异
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新新人类的感觉,毕竟这是正式场合。无论穿衣,还是举止言谈,切忌太过前卫,给人风骚或怪异的印象,这样会招致办公室内男男?女的耻笑。同时,也会被人认为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是个吊儿郎当、行为怪异的人。
切忌过分表现
你可能会很不解:积极难道也是一种错?这倒也未必。积极基本上是值得鼓励的,除非太过火以至于激起公愤。譬如:看到同事聚在一块,非得凑过去生怕漏掉什么重要消息、明明没你的事却老想插手、喜欢发表长篇大论„„诸如此类,对分内的事积极绝对值得赞赏,但若是积极过头了,就可能招致人际关系恶化。
切忌办公室友谊
办公室是公事公办的地方,绝对不是玩感情牌的好地方。心肠太好、太为人着想、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只会妨碍自己做事。对下属太好对方会恃宠生娇,没大没小。对其他同事太信任,最终你只会发觉自己身受背叛。
同事之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但关系良好就够了,不必要好到结成同党,共同进退的。我看过最荒谬的办公室真人真事,是一个职员被解雇了,他的好朋友立即递了辞职信。大有你走了,我留在这里也没意思之意。
记着,只要你跟某同事结了党,他的敌人也立即成了你的敌人,他的朋友却未必会跟你做朋友。从这条公式看来,与人过往甚密并不划算。谈话掌握分寸
在办公室里,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讲错话”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事与同事间的谈话,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办公室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辩论
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你以颜色。
不要成为“耳语”的散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