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科工作量(通用11篇)
计划免疫科工作量 篇1
计划免疫科工作量
1.承担统计公共卫生的村医生补助。
2.开展预防接种技术指导,按要求开展接种率和漏卡率调查。3.负责人员培训,成绩考核,每季度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工作 4.监测评估。5.承担疫苗运送
6.常规免疫全程合格接种率,单苗合格接种率,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的调查。
7.监督指导接种信息的录入客户端与填写接种登记表。
8.检查儿童出生上卡率:监督接种记录,出生日期,接种日期等信息正确性。9.监督接种记录是否与卡证相符。
10.负责对新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负责对漏卡,漏证,漏种的新入托,入学儿童进行及时补卡,补证和补种工作的监督。11.检查AEFI病例的报告发病率。
12.设立规范的接种门诊:检查街办,乡镇接种室的建设:侯种留观室,预检登记区,接种区的建设,药物储存,分区,废物储存器,张贴《三查七对》制度,急救药品及器械的存放,医疗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有关规范。
13.负责管理使用统一的疫苗出入库流水账本,领发及报废记录的完整,出入库数,库存数的等级,疫苗的存放规范,疫苗的储存及运输温度的监测等。14.负责统计及上报疫苗,季度需求计划和每次常规运转需求计划,并留存档保存。15.负责统计上报疫苗使用统计表,报表数与出入库数,登记数与接种数的监督和管理。
16.负责统计上报12次常规免疫接种数据。(新增免疫规划疫苗数据)。按工作方案按要求及时上报糖丸强化免疫,麻疹强化免疫,查验接种证等有关信息。17.负责疫苗和自毁型注射器的损耗系数的检查。
18.监督乙肝疫苗接种单位的接种,登记工作,并对出生,转卡儿童建立规范,完整的管理档案等工作。
19.督促建立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机制,监督单独建立流动儿童登记卡,并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流动儿童接种率的调查。
20.检查乡镇卫生院有关免疫活动的固定宣传栏,督促保证所有村卫生室周围有一条以上的有关免疫规划的固定标语,负责每年《4.25》活动开展专题宣传活动。21.有专门的资料柜,资料保存完整,防疫接种卡保存22年,其他资料保存至少15年,按分门别类建档。
22.按有关要求检查村级卫生人员数目的指标。
23.专门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制度,按规定组织开展相关检测工作。24.监督管理预防接种事故和差错,以县级单位每年至少上报1例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5.接种率监测与以县为单位每年组织开展1次以上接种率的调查。26.负责防病率的控制:统计发病病例数和发病率(麻疹-检查近两年情况。)27.爆发病情控制:检查当年情况。
28.监测与报告(爆发病情的报告,麻疹的报告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报告)。29.疫苗和注射器的管理(报废记录,出入库记录等)。
30.负责接种点的检查:入户和固定接种相结合。检查接种人员接种后按要求记录接种信息。
计划免疫科工作量 篇2
1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的定义
迮文远编著的《计划免疫学》对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定义, 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 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儿童[1]”。本地将流动儿童的标准定为“凡外区县流入本地区但离开户口所在乡镇或出区境的儿童”, 居住时间4个月以下的为短期流动, 4个月以上的为长期流动。
2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
2.1 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意识薄弱, 接受免疫主动性差。
流动人口文化知识、卫生意识和经济状况较差。其中大部分家长居无定所, 为温饱奔波, 无暇顾及儿童的预防接种;其次由于80年代开展计划免疫以来, 传染病日趋减少, 特别是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因此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家小孩未进行过预防接种也没有得传染病, 而导致不愿接种, 甚至拒绝接种, 另外个别家长因未婚生育或超生, 家长怕罚款躲避不去接种, 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2011年6月调查我镇的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出生的72名流动儿童, 建卡57人, 建卡率79.17%, 建证49人, 建证率68.06%, 有效接种53人, 有效接种率73.61%。
2.2 宣传教育工作不扎实, 不能持之以恒。
计划免疫人员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并取得显著的成就都与以往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密不可分, 可以说群众已充分认识了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 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 大多无固定住所, 或居住条件差, 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 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实际走访调查中, 约80%左右流动儿童家长不知道小孩要打什么预防针, 预防什么疾病。因此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做的还不够, 不仅要持之以恒还不能留于形式。
2.3 计划免疫人力不足。
我镇共有53个行政村, 计划免疫人员5人, 从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以来, 工作量明显增大, 主动搜索的流动儿童数量不够。计划免疫是一项细而繁琐、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如果计划免疫工作人力不足, 队伍不稳定, 势必对今后的计免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2.4 流动人口的管理尚未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以暂居证方式管理, 尚未涉及儿童。教育部门只管理已经在学的儿童, 部门间缺乏有机的协调。由于流动人口的职业以打工、商贩为主, 儿童随家长流动性较大, 范围较广, 光靠防疫部门是不够的。
3流动儿童管理对策
3.1 政府支持, 多部门共同协作
建立地方性法规, 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包括流动儿童的管理) , 各部门应依法通力协作, 如公安、教育、工商、卫生、计生等部门齐抓共管, 形成力, 真正使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疫情管理, 严格执行凭证入托入学制度。
3.2 建立各项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建账制度, 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制度, 查漏补种制度, 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报告制度等。重点加强建筑工地及农贸市场周围流动儿童的摸底工作, 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常规工作, 做好流动儿童的档案工作并定期上报。
3.3 加强组织建设, 充实计划免疫队伍
上级的防疫机构对下级应经常性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 提高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工作考核结果, 适当增加计免人员的工作报酬, 这样才能稳定思想, 巩固队伍, 使他们以更好地积极性和责任心投入到计免工作上来。
3.4 建立横向网络
各县、市、省之间应建立计划免疫横向联系网络, 建立预防接种史转索制度, 实行流动儿童出生地 (或原籍) 与现住地双管齐下, 出生地防保机构及时转、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 现住地及时为流动儿童建立相应的计免接种卡、证, 两地建立联防制度, 互通信息, 及时联系, 消除免疫空白。
3.5 广泛宣传, 普及免疫知识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 有针对性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 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 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摘要:目的 为探讨温泉镇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问题, 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 以便更好地实施计划免疫工作。方法 于2011年6月对2周岁以内的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状况调查。结果 有效接种率73.61%, 主要与家长的文化水平、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及家长的工作等原因有关。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计划免疫科工作量 篇3
[关键词] 林业企业;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免疫规划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61-01
随着儿童免疫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多,纳入计划免疫程序的疫苗在增多。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1],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由于疫苗是控制预防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扩大免疫无疑为儿童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延边州现有十个林业局,总人口30余万人,分布在全州八个县市区域内,行政管理隶属于州林业集团。防疫业务工作直接受所在县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领导。自1978年开展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经过30余年的努力,有效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传播。极大地保障了林区儿童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扩大,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应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积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 现状及问题
1.1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按国家规定,计划免疫工作经费和接种人员接种补助费由各级政府给予保证。但林业企业没有享受到国家转移支付的接种人员补助费,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接种补助费和工作经费也未得到落实。加之林业企业大多是五六十年的老企业,资源匮乏,采伐量逐年减少,经济危困。诸多因素导致计划免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计划免疫工作需要。
1.2 流动儿童管理问题
笔者所在地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流动频繁。有些来自偏远山区和贫困农村的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不足。无卡或接种证没有随身携带致使流动儿童超期接种、未种、漏种等情况存在。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率,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多发、爆发与流行的高危人群[3]。
1.3 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受“重治轻防”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群众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主动配合意识相对较差。常规的宣传方式无法达到家喻户晓的宣传效果。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免疫预防仍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
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事故处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扩大免疫规划,使得疫苗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增多,接种事故也时有发生。有些事件处理不当或家长无理取闹导致接种纠纷,致使基层计划免疫人员对预防接种工作心存顾忌。
1.5 计划免疫专业队伍不稳定
专业人员缺乏,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计划免疫人员应具有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兼职计划免疫人员忙于医疗,任务繁杂,工作疲于应付。计划免疫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2 意见和建议
2.1 做好免疫规划经费保障工作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政策[4],按财政体制要求做好免疫规划经费保障工作。地方财政部门要负责当地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如中央转移支付的配套资金;疫苗冷链运转设备、维修及更新;预防接种监测、宣传、培训及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专业人员专项补助等。林业企业也要投入一定资金,为本企业计划免疫提供经费保障。
2.2 加強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
与公安、计生、教育、民政、社区等多部门沟通,摸清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深入住户及时为流动儿童建卡、补卡、补种。建立健全计划免疫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内外对接,对于准确掌握流动儿童接种史,避免重种、错种、漏种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普及健康教育是完善计划免疫的重要一环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承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所取得的成就,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增强公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自觉、自愿的接受免疫预防,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
2.4 加强疫苗管理、规范预防接种服务
尤其是接种前告知服务对减少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杜绝人为的接种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制订出操作性比较强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级划分标准及对应的处罚措施,这样在处理异常接种反应时,无论对儿童家长还是医务人员,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根本上规范异常接种反应处理工作[5-6]。
2.5 加强林业卫生防疫队伍建设
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计划免疫队伍。实行定期培训制度,考核上岗[7],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3-24.
[2] 蔡连如,罗革.当前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7): 5-6.
[3] 余晓琼,路秀平,武滨,等.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73-75.
[4] 骆笑红.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及对策[J].卫生管理,2004,10(4):248-249.
[5] 李学勤.新形势下基层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0,24(5):468-470.
[6] 刘建华,李燕茹.社区外来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疫苗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22-123.
[7] 李华.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的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829.
计划免疫全年工作计划 篇4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搞好我镇计划免疫各项工作,使我镇计免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我镇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根据我镇计划免疫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特拟定2012年计免工作计划如下:
一、计免工作的管理及指标要求
1、常规免疫:全面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有关要求进行预防接种,及时上报相关数字,各村村医必须按时参加例会,按照接种通知单取苗、接种。
2、疫苗的管理及接种实施:建立疫苗、注射器出入库登记使用的数量与接种人次数相吻合,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各村医生要及时掌握本村新出生儿童信息,通知并动员新出生儿童家长尽快到卫生院或定点接种点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首针接种及时率。
3、按上级要求完善相关资料,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搞好各间小学完成查验接种证及补种、补证工作,首针补种、补证率达到100%;全程接种率达到100%。
4、卡证管理: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到100%,(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月内;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完成建卡建证,卡证吻合率达到100%,逐月依次填写登记,卡面保持清晰,项目填写完整,正卡由保健统一保管,副卡由各行政村卫生所登记保存,各村副卡、接种证必须与正卡吻合;接种证的发放作好发放登记。各村医生要在月
末上交本月本村儿童出生名单,及时上报月龄报表,并及时从正卡转录本村本月儿童接种信息到副卡上。
5、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超生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7岁以下流动儿童建卡率达到100%,五苗单苗接种率≥98%,各村卫生所按要求开展2次流动儿童调查及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一次流动人口集聚地儿童接种抽样调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超生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工作。
6、加强对村级接种人员的培训,接种要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进一步搞好定点接种点的建设,按定点接种点实施规范的要求建立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各延伸接种点逐步按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达到定点实施规范的要求,按时上报接种成果报表。
7、计免资料管理:
对上级印发的文件、计划、通知及各种资料做好收发登记。掌握计划免疫基础资料,继续完成消灭脊灰和各项资料并归档。
海林镇人民医院
2012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篇5
做好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2011年的免疫规划工作,特计划如下:
1、认真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接种率要达到98%以上。
2、严格、仔细、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进行动员,宣传预防接种时,要严格审查预防接种禁忌症。不能粗心大意,疏忽懈怠,认真核对接种证、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部位、有效期。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从而进行安全有效的预防接种。
3、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4、认真理会上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
全院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上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知识培训,提高计划免疫业务水平力争做到每一名都是合格的工作人员。
对上述工作要努力,认真对待,使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使我院的计划免疫工作能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2011年1月3日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篇6
一、工作目标与指标
(一)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各单苗的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各医院产科新生儿童卡介苗、乙肝苗接种率98%以上,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5%以上;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基础免疫12月龄合格接种率和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18月龄、甲肝基础免疫24月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首剂8月龄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证率、建卡率达98%以上。
(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或查漏补种率在95%以上。
(三)针对疾病发病率:不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发病率降至1/10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发病率≤0.3/10万;流脑发病率≤2/10万;白喉发病率≤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5/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1000活产儿。
(四)全县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至少1/10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麻疹监测、AEFI监测指标到达国家方案要求。
(五)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软件使用率达100%,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录入客户端软件率达95%以上,重卡率低于5%。
(六)幼儿园、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100%,补证率、补种率90%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巩固免疫规划基础性工作,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
1.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巩固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为中心的预防接种服务,健全预防接种卡建立与使用制度,拓宽建卡途径,加强免疫规划系统的网底建设,提高获得医院新出生儿童信息全面性,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确保接种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2.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和摸底工作,及时发现薄弱单位或薄弱人群,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免疫规划评估,并针对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3.做好查证后补种工作。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培训和督导工作,指导督促辖区各接种点对无证、漏种的儿童及时给予补证和补种。确保做到:
(1)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托幼机构、小学校数、联系人;入托、入学儿童生数等数据资料;
(2)每年6月始对辖区当年入托、入学适龄儿童开展各苗查漏、造册(附表4)并组织补种;
(3)加强与辖区学校联系,取得支持配合,提高查证/补种率,查验补种率达到90%以上;
(4)汇总收集辖区各校查证报表并按时上报。
4.落实查漏补种工作。各地应结合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在3-4月份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将根据省级统一部署,按照即将出台的国家级脊灰、麻疹等防控有关规划要求和风险评估,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
(二)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强化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和处置,维持低发病水平。
1.维持无脊灰。各地应定期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提高监测与处置水平,防止病例传播和循环。及时进行AFP病例随访工作。
2.做好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将麻疹的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按照麻疹监测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统一疑似麻疹病例定义,提高麻疹监测敏感性,将风疹等疑似麻疹病例纳入监测系统,做好麻疹监测工作,确保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达到1/5万以上。
3.落实乙肝控制措施。
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同时提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10ug或20ug乙肝疫苗,提倡乙肝e抗原阳性或高乙肝病毒DNA母亲分娩的新生儿自费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实现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落实乙肝监测技术方案,执行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国标(ws299-)。
4.做好乙脑、百日咳等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和应急处置。各地应严格按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乙脑、流脑监测工作,及时调查病例,做好标本采集、运送等工作,落实疫点处置、切断传播途径、应急接种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各地应做好百日咳、白喉疫情暴发时的处置工作。
(三)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1.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一是严格接种信息内卡管理。确保每个乡镇接种门诊有一个以上熟悉信息化的人员。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核查和删除管理,接种单位应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在接种客户端软件里对儿童的“在册情况”进行修改,除重卡外不得删除儿童接种信息卡,对脱漏儿童及时补种,对外出儿童应进行流向注释。
二是提高接种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每次儿童接种均需优先记录到信息内卡,做到疫苗用量和信息内卡接种数基本吻合。各接种单位应保证政务外网网络开通,确保接种单位数据接种录入后立即上传。接种单位应充分利用接种门诊日,对前来接种儿童的信息逐项核对准确、补充完整,特别是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的家长电话号码和社会保障卡应及时补充完整,对接种信息应及时录入和上传。各接种单位对新出生儿童接种应使用社保卡进行刷卡,明确本点含社会保障卡使用在内的接种流程。
三是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各地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使用人员未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许可,不得转让或泄漏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预防接种信息资料,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出具的证明材料确定查询范围,并做好查询记录和签字。
三是加快短信信息预约接种功能使用,提高短信预约通知的质量。五是协助落实产科新生儿接种模块在有产科的医院的使用。
2.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按照《福建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及整改工作。
(2)做好一二类疫苗接种告知签字、接种记录要求完整(时间、批号、接种人员签字)、并对漏种儿童进行多形式催种。
3.疫苗和冷链管理。
(1)冰箱内温度计放置规范,每日分上、下午两次记录冰箱温度及运转情况;冷链设备运转报告完整。
(2)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标识清楚;不放置非生物制品物品或过期生物制品。
(3)一、二类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规范登记,并每月一查,做到帐苗相符,并与接种人数进行核对,要求接种人次数≥一类疫苗的使用数*每支疫苗人份数∕疫苗损耗系数;
(4)认真做好的12次月需求计划及疫苗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
(5)每旬认真做好疫苗盘点,并按时上报一类疫苗库存量旬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帐苗相符。
(6)严格控制好疫苗库存量,原则上,乡(镇)接种单位库存量不得大于一个月的使用量。
(四)健全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机制。
1.对疑似异常接种反应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诊断、治疗、处置;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填写《AEFI个案调查表》并及时上报。
2.开展AEFI监测,实行旬常规报告(包括“零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实施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怀,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时,实施免疫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各地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务必抓好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免疫规划的执行能力。根据当地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加强免疫规划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门诊,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人员和接种工作人员,力争各接种单位按每万人口配备1-2名防疫医生配足防疫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免疫规划专业人员、接种人员和医疗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巩固三级网络,加强部门配合,健全完善免疫规划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防疫网底建设,强化村医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承担免疫规划的辖区儿童主动搜索、报告和接种通知工作。建立考核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村医参与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配合,确保查验接种证制度得到落实,同时通过当地政府积极争取计生、公安、妇幼、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居民委员会、房屋出租管理等机构的支持配合,协调开展辖区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三是各地要建立单位奖惩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计划免疫科工作量 篇7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对羊实施小反刍兽疫免疫, 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其中应免羊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二、职责分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 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落实强制免疫计划, 保证免疫密度。
各级兽医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强制免疫计划, 负责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疫苗的采购、保存、使用监管, 制定并执行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强制免疫计划所需经费, 包括疫苗、耗材、人工、免疫效果评价、免疫副反应处置等经费, 负责疫苗等相关经费的监管。
其他有关部门依法配合做好强制免疫计划的实施工作。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相关兽医参考实验室负责评价使用环节强制免疫疫苗免疫效果;国家相关兽医参考实验室和相关兽医专业实验室负责疫病的科学研究, 跟踪病毒变异情况, 按规定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保证诊断试剂供应。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强制免疫义务, 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免疫工作作。。对对规规模模养养殖殖的的动动物物实实施施程程序序化化免免疫疫, , 对对散散养养的的动动物物实实施施集集中中免免疫疫和和定定期期补补免免。。
定点疫苗生产企业加强疫苗生产管理, 保证疫苗质量, 做好售后服务。
三、组织实施
(一) 制定实施方案。
各地要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及时制定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
(二) 组织免疫技术培训。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组织免疫技术师资培训, 各地要组织好乡镇及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免疫时要规范操作, 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 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防止在免疫操作中人为传播疫病。同时, 要加强疫苗的运输和保存管理, 保证疫苗质量。
(三) 建立免疫档案。
对养殖户畜禽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要有详细记录。特别要做好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记录。做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基层防疫员、养殖场 (户) 有免疫记录, 做到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相符。
(四) 实施免疫信息报告。
对疫苗采购和免疫情况实行月报告制度, 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期间, 对免疫进展实行周报告制度,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对紧急免疫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各地要明确专人负责免疫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及时报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 要及时反馈免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四、疫苗质量监管
农业部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质量标准。根据疫苗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抽检, 对不合格疫苗产品信息进行通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具体实施疫苗质量监管工作, 对疫苗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对生产企业实行飞行检查, 必要时实行驻厂监督。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疫苗生产企业监督管理, 对疫苗的保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冷链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管。
财政部、农业部定期联合对各地疫苗招标采购情况进行督导。
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定点疫苗生产企业参与疫苗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各企业不得恶意竞标, 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竞标, 不得超出使用范围宣传。
各地疫苗招标采购应以疫苗质量、售后服务和价格等综合指标为评判标准。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倒买倒卖强制免疫疫苗。
五、经费支持
(一) 疫苗经费分摊方式。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 分担比例按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有关文件执行。
(二) 疫苗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疫苗经费按照疫苗实际使用量据实结算, 实行年度清算制, 结转资金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补助标准按财政部下发的有关疫苗经费补助文件执行。2012年度疫苗补助资金存在缺口的省份, 由省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联合提出申请, 同时报送2012年疫苗补助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总结, 填写《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疫苗采购和使用情况统计表》, 并提供证明本省已落实2012年地方财政应承担疫苗补助经费的拨款文件等相关材料。
(三) 各级财政部门要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各项经费落实到位。
(四) 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挪用, 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 要严肃处理。
六、监督检查
(一) 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疫苗经费监管, 主动了解疫苗招标采购和使用情况。
(二) 各级兽医部门要加强免疫效果监测, 实行常规监测与随机抽检、集中监测相结合, 定期组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工作, 对被抽检的场 (厂) 、乡 (镇) 或村存栏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尽快进行补免。农业部将组织两次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检, 并通报抽检结果。
(三)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检疫证明时, 应严格核查调运畜禽的免疫情况, 对调出县境的种畜禽或其他非屠宰畜禽, 要求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畜、雏禽, 应标明其供体的免疫情况, 未加强免疫或免疫情况不明的禁止调运。
(四) 各地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 确保免疫工作落实到位。
(五) 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情况和免疫失败情况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对因免疫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的, 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的养殖单位和个人, 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七、其他
(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并报农业部备案。
(二) 开展规模化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经费直接补贴试点工作的省份, 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审批的方案执行。
(三) 各地在做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做好布鲁氏菌病、新城疫、狂犬病、炭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包虫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
(四) 农业部根据动物疫病发生与发展状况, 必要时会同财政部调整本计划。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
一、要求
对所有鸡、水禽 (鸭、鹅) 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对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 参考鸡的相应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对进口国有要求且防疫条件好的出口企业, 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 报经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 可以不实施免疫。
二、免疫程序
规模养殖场可按下述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对散养家禽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 每月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免。
1.种鸡、蛋鸡免疫
雏鸡7~14日龄时, 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rLH5-6株) 进行初免;3~4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2.商品代肉鸡免疫
7~14日龄时, 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或者, 7~14日龄时, 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rLH5-6株) 免疫;2周后, 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rLH5-6株) 加强免疫一次。
饲养周期超过70日龄的, 参照蛋鸡免疫程序免疫。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
雏鸭或雏鹅~日龄时, 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间隔3~4周, 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
肉鸭7~10日龄时, 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
肉鹅7~10日龄时, 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3~4周后, 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5.散养禽免疫
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 每月定期补免。
6.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
根据饲养用途, 参考鸡的相应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三、不同风险区域的免疫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 (含大连) 、上海、江苏、浙江 (含宁波) 、安徽、山东 (含青岛) 、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15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3个计划单列市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Re-6株+Re-4株) 或选择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 Re-6株)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 Re-4株) 对鸡进行免疫。水禽仍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 Re-6株) 进行免疫。其他省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2个计划单列市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 Re-6株) 对家禽进行免疫。对监测出Re-4毒株的地区, 可使用Re-4株疫苗进行免疫, 报农业部备案;对未监测出Re-4株而要求使用Re-4株疫苗的, 必须由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书面申请, 经农业部批准后方可使用Re-4株疫苗进行免疫。
四、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 要根据受威胁区家禽免疫抗体监测情况, 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加强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 要对距边境30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五、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免疫
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6+H9N2Re-2株) 的使用同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六、使用疫苗种类
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Re-6株+Re-4株) ,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 Re-4株) ,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 Re-6株) , 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6株+H9N2 Re-2株) ,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r LH5-6株) 。
七、免疫方法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八、免疫效果监测
11.检测方法
血凝抑制试验 (HI) 。
22.免疫效果判定
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判定: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 进行免疫效果监测。鸡群免疫抗体转阳率≥50%判定为合格。
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判定:家禽免疫后21天进行免疫效果监测。禽流感抗体血凝抑制试验 (HI) 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
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口蹄疫免疫方案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地区的牛、羊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规模养殖场按下述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 对新补栏的家畜要及时免疫。
一、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免疫
仔猪、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 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二、散养家畜免疫
春秋两季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集中免疫, 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三、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 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 要对距边境线30公里以内的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
牛、羊、骆驼和鹿: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和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活类疫苗, 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双抗原) 。
空衣壳复合型疫苗在批准范围内使用。
五、免疫效果监测
猪免疫28天后, 其他畜21天后, 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亚洲I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O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 合成肽疫苗采用VP1结构蛋白ELISA。
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亚洲I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
O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 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合成肽疫苗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的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
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
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方案
对所有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为便于鉴别不同制苗毒株,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 做到一个县区域内只使用一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免疫。
规模养殖场按下述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散养猪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 对新补栏的猪要及时免疫。
一、规模养猪场免疫
商品猪: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 4个月后免疫1次;或者, 使用灭活苗于断奶后初免, 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1次。
种母猪: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15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
二、散养猪免疫
春秋两季对所有猪进行一次集中免疫, 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养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发生疫情时, 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猪使用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猪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活疫苗免疫28天后, 进行免疫效果监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抗体检测阳性判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猪瘟免疫方案
对所有猪进行猪瘟强制免疫。
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 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种公猪:25~35日龄初免, 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种母猪:25~35日龄初免, 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
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每月定期补免。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猪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猪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猪瘟活疫苗 (政府采购专用) 和传代细胞源猪瘟活疫苗。
免疫21天后, 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猪瘟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验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猪瘟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验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猪瘟抗体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
存栏猪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小反刍兽疫免疫方案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对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受威胁地区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
新生羔羊1月龄以后免疫一次, 对本年未免疫羊和超过3年免疫保护期的羊进行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羊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羊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提高免疫全计划 篇8
计划第一步:坚持母乳喂养
在宝宝出生后,疲惫不堪的新妈妈别忘了尽快给宝宝开奶。这是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喝母乳的宝宝肌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比喝奶粉的宝宝更强,更不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计划第二步:温柔抚触
虽然宝宝已经离开了妈妈的子宫,可是紧贴着妈妈的肌肤依然会令他们感到平静和满足,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多多温柔地抚摸宝宝,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吸收,还有利于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身体虚弱的早产儿尤其需要妈妈温柔的抚摸。
计划第三步:接种疫苗
宝宝出生后72小时内就要完成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第一次接种,满月后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接种不同类型的疫苗。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要求进行常规接种的有5种疫苗制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疫苗是抵御传染性疾病的积极措施,小宝宝自然少不了。
计划第四步:生活好习惯
随着宝宝的成长,爸爸妈妈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并努力给孩子培养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哭了不要马上把他抱在手里,白天睡觉晚上却很精神的宝宝要尽量帮他倒回时间差。因为,晚上睡眠习惯良好的宝宝,肯定比昼夜颠倒的宝宝更健康。
计划第五步:添加辅食
4个月后,妈妈的乳汁就已经满足不了宝宝成长发育的需要了,这时,可以为宝宝添加辅食。做好辅食添加不仅能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提升免疫力,也能锻炼他的咀嚼能力,为将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打下基础。
计划第六步:膳食平衡
领略了各种美味后,宝宝对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但是,不要总是给孩子多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零食,尽量避免油炸食品,要鼓励他多吃水果蔬菜,更不要暴饮暴食,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不健全,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负担,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导致各种胃肠道疾病。
计划第七步:充足的水分
妈妈要经常提醒孩子多喝水,这样才能保持口腔黏膜湿润,从而抵挡细菌的侵入。我们说的喝水是指白开水,而不是各种饮料。
计划第八步:形成免疫记忆
以前有则新闻,—对医生夫妇给自己的孩子从小喝纯净的蒸馏水,结果宝宝没多久就夭折了。因为过度的无菌使得他免疫失调了。所以,有时候宝宝也不用太干净了,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
计划第九步:讲卫生
宝宝长大了,到处爬,到处摸,一双小手脏得要命。所谓病从口入,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要给病菌乘虚而入的机会。
计划第十步:慎用抗生素
2012年计划免疫年初工作计划 篇9
一.建卡.建证
要作到及时建卡.建证如实填写卡,证相关内容,力争卡证相符率达到100%
二.疫苗接种及报表完成按时发放疫苗,督促村医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并及时上报汇总表,及时审核村级报表,使报表数据准确可靠,并汇总上报县疾控中心,力争全年各类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6%以上。
三.督导与培训
按时参加上级安排的培训班,认真听讲认真学习,并落实一年2次的村级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以业务知识为主,力争全面真实,不走过场不图形式,同时在具体工作方面要有指导性, 激进性,使村级医生通过培训在工作质量上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认真落实每两月一次的村级督导,使村级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并达到预期目标,督导内容应包括疫苗接种GAVI项目的实施,结核病管理,扩大疫苗规划实施情况,传染病登记与报告以及三病监测登记、霍乱登记等相关内容。
四.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管理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计划免疫工作的中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就是要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扩散,并逐步消灭传
染病。
因此我们要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力争在全年不出现一例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不发生地方性传染病流行与蔓延,这就要求加强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与报告的管理,并做大量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
五.为落实计划任务,并激励村级防保人员更好的完成本工作任务,制定并签定乡村两级考核责任书,分上半年和全年两次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予以奖惩。
定宁卫生院防保室
计划免疫 工作总结 篇10
2011年的工作接近尾声,我院的计划免疫工作在区卫生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管理
重视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健全预防保健组织机构,定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掌握最新的免疫规划知识,及时传达给乡村医生。
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1、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到100%。
2、本全街道脊灰疫苗应种809人,实种809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种851人,实种851人。白破疫苗应种136人,实种136 人。麻风疫苗应种247人,实种247人。麻腮风疫苗应种267 人,实种267人。流脑A疫苗应种 358人,实种358人。流脑A+C疫苗应种 422人,实种422人。甲肝疫苗应种 287人,实种287人。乙脑疫苗应种418,实种418。乙肝疫苗应种425,实种425.3、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
4、无接种事故发生,无脊灰发生。
三、例会培训情况
要求乡村医生及时参加例会,掌握上级有关政策及最新的免疫规划知识,按本村的预防接种通知单动员儿童家长及时接种疫苗。
我站每月对村级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在今年四月和十月对全体乡村医生进行免疫规划基础知识进行业务考试,切实提高村级接种点的技术水平。
四、档案及信息统计管理工作
对上级印发的免疫规划相关文件、通知及各种资料认真做好收发登记。掌握免疫规划所有基础资料,分类存放归档。
正确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客户端,及时录入疫苗领取情况及儿童预防接种情况。
五、开展16岁以上乙肝疫苗接种。
六、开展麻风疫苗强化免疫。
七、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
八、存在问题
1、预防接种卡使用多年,比较陈旧,感觉比较脏乱。儿童家长接种证保管情况不好,证破损、丢失现象比较普遍。
2、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门诊设备需进一完善。
4、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接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本地出生儿童不定期外出与返回,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利街卫生院
浅谈计划免疫健康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57-01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为有效、经济而方便的措施。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的四分之一是由疫苗可预防的疾病造成的。现在,每年可通过免疫拯救200万到300万人的生命。免疫是最为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1 建立预防接种证
孩子出生后一月内在孩子户口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接种单位为孩子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在孩子入托入学及出国均要查验本证,请各位家长妥保管,如不慎遗失,在原接种单位补证,每次预防接种均应携带本证,并按照预约时间按时接种,接种医师凭证接种,并准确记录。
2 疫苗种类及分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3 接种严格遵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因为计划免疫程序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在孩子身体健康适宜接种的情况不要随意的更改。例如,宝宝出生时注射卡介苗与乙肝疫苗,2个月时服用脊灰疫苗,3个月时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8个月时接种麻风乙脑疫苗等,不要漏打或少打。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完全可以避免接种疫苗的某些副作用而尽收其利,保护孩子免受传染病之害。在孩子去外地旅游或者居住时接种,请家长带接种证按时接种并准确记录。返回本地时及时回接种门诊核对登记。
4 接种疫苗前需要做准备工作
三天之内不宜给宝宝洗澡,尤其是接种局部--以免发生局部感染;让宝宝多休息,不作剧烈的活动--尽可能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如:让宝宝坐着看画书、给宝宝讲故事、玩拼插玩具等;多饮水.尽可能多的为宝宝提供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接种当天不给宝宝提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虾和其他海产品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如果口服的是减毒活疫苗如糖丸、轮状病毒等疫苗,至少应在半小时之内不吃热的东西--如:热奶、热水、热食,也不宜喂母乳,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5 在哪些情况下暂缓接种疫苗
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患有皮肤病时。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6 儿童预防接种后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孩子接种后在现场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人体质原因,会发生过敏反应,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任何一次接种,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意外发生。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咨询或报告。
7 疫苗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疫苗事件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8 疫苗接种后效果
【计划免疫科工作量】推荐阅读: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08-28
2023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08-17
村卫生室免疫工作计划08-29
免疫与计划免疫练习09-07
魏庄卫生院上半年计划免疫工作总结06-01
社区计划免疫09-17
第二章免疫与计划免疫章末总结10-20
镇卫生院二0一一年度免疫规划年初工作计划06-21
第七章计划免疫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