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2024-09-21

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精选13篇)

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篇1

20XX年11月,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20XX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看视频,做作业,写评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顺利完成了网上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返岗实践中,我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计算机的一些常见病毒发作现象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病毒对计算机以及信息资源的破坏程度,学生认识了病毒的种类,了解了病毒的危害,并利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它传播的主要路径,来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牢记上网安全意识,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另外在培训时,我积极参加了工作坊的讨论活动,学习了其他学员的好的经验。返岗实践中,我将培训学到的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效果很好。

总之,返岗实践中,我做到了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也促进了自己的工作,收获很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仍感到自己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还很不足,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与发达城市相比,农村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还显得微不足道,差距很大;为了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现代化,我积极加入“新技术-四川互动教学”网络群,来与专家和同仁们学习交流。只有抓紧时间,认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篇2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形象地、感性地认识较抽象难懂的知识, 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其实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 都对计算机存在很片面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 必须结合课本上生涩的知识, 尽可能地以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表达展示给学生。例如, 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课程时, 利用3D动画, 将计算机主机箱模型中的各种硬件一一拆开进行详细讲解, 并通过模拟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的场景, 将计算机的工作序列和数据流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展示, 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原来电脑是这样工作的呢。对于其他的操作课程, 也可以把一些较难和重点的操作录制成Flash格式演示给学生看, 课后可以用USB拷贝给学生, 这样既可以形象地演示步骤较多、较复杂的操作, 又可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开展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导,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 在学习Word文档格式排版的教学中, 需要学生掌握字体、段落格式、艺术字设计等内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这几个任务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个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将一段文字设计成版面优美的黑板报让学生掌握以上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点, 又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了这些知识, 并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 在Flash的学习中, 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h动画作任务典范, 让学生综合运用形变动画、运动动画、引导动画、蒙版动画、ActionScript等知识自主创造Flash动画。有趣的动画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任务与学习的结合, 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的各种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如何精准地设计“任务”, 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个“任务”如果设计得太难, 虽然覆盖了教学知识点, 但是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能力, 使得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 从而就会丧失探求知识的动机。

“任务”设计得太简单,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任务”应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按照清晰的层次,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此外, 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竞赛性质的任务。例如, 在上课初期进行“扫雷游戏”竞赛、打字速度竞赛等, 让学生能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 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拘束的课堂气氛, “填鸭式”教学会使得学生思维堵塞, 反应迟钝, 学习兴趣降低。因此,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

在课堂上, 经常将一些当前网络流行的一些PS娱乐图片、游戏等作为切入点, 结合所学课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迅速集中精神,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相互学习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 由于每个学生天资和努力程度不同, 学习成绩难免参差不齐。可以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 来帮助其他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优生通过传授知识而使自身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又可以弥补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而且, 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过程, 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得到持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对学好信息技术增加了自信, 激发了更大的兴趣, 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佼佼者。

总之,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通过各种灵活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上, 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 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手段上, 还需要不断探索, 不断提高, 使计算机信息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性要求较高, 如何在40分钟内高效地将计算机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使其能熟练操作运用, 都值得广大计算机教师去研究探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下就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的问题略谈几点看法:目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渗透各学科教学, 对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跟上时代发展, 尤为重要。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江榕春.作品评价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信息技术培训返岗实践总结 篇4

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叶青高

在2016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2016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我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时间上网学习,看视频,做作业,写评语,相互交流,顺利完成了网上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返岗实践中,我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我参加培训以来,我积极参与发帖回贴以及互动交流活动,而且在线下还和同事们进行交流研讨,研修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岗位实践。国培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下面我对返岗研修阶段作如下总结:

一、老师也要不断学习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线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经验是原有的,社会在发展需求也在改变,如果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无法读懂现有的教材,无法与新的教学理念接轨,那么给孩子的是围墙里的天空,而失去到墙外天空的视野,所以只有更新知识,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比我们教师要开阔得多,只有天高才能任鸟飞,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和创造很大的一片蓝天。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让他们飞呢?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而又不能让学生看着蓝天想着大海,就像某专家老师讲的一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单位不应该从学生的父母的工作单位入手,虽同是单位但是不同概念,应该和一位教学三角形的老师一样从角入手,给角加一笔会变成什么样子,变成A,变成三角形,看多好!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点燃课堂生成之火。

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学生好奇之心远远超出教师,如果我们要利用好原有教学手段,再加入新的教育核技术把课本中没有的,而身边常有的出现在课堂,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就入社会大学堂,发现身边教学,疏理身边数学,让学生觉得情理之中,预料之外,从而激起好奇心去探研身边的数学,学生乐于学数学,发现数学最后才能超越数学。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可是写三年的反思一定可以成为名师,没有生机的课堂是一节失败的课堂。很多的课堂不是没有生机,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去捕捉好,利用好,有时教学生成是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错误,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反思那么这些动作、这些错误就会像一点火星一样很快熄灭,如果我们去反思去捕捉,多点的火星就可以点燃教师经验与新理念之火,才能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点火星,点燃课堂生成之火,照亮这个课堂。

四、授之以“渔”而别授之以“鱼”

过去那种“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方式应彻底转变,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问题或项目出发,通过观察与实验,猜想与论证,表述与评价等探索研究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增强研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我们的学生是擅变的,在运用转化思想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我们就变得更加聪明智慧!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五、数学教学重在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把触觉、视觉结合起来,促进智力活动的内化,形成概念、规律与方法。在动手实践中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帮助学生学会重要的学习方法,并内化为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难点处开展动手操作,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关系简单化。让操作成为学生思疑解疑的桥梁,利於学生理解和寻求正确的解答方法。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动手实践操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问题,它有利於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

六、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都是受教育的主体,作为教育者,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使他们得到发展。但在实际的知识竞赛中,我们往往会更多的倾向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少考虑到中等生或者是差生,很少考虑过他们的内心感受,其实,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造成了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学生心中的天平倾斜,这难道不值得为人师者的认真反思考吗?每一个学生都有它的闪光点,我们为什么不多制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关注所有的学生,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让所有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使命。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眷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

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篇5

返岗实践总结

南部县第一小学王克勇

2017年11月,参加了2017年南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培训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分段学习:第一阶段,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第五阶段,借力混合研修,优化个人教学。另外还有一定的拓展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了解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观看了专家讲座,掌握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按要求参与相关活动,完成相关作业:提交课件和备课方案、单元检测试卷等。通过学习与教学实践的不断交融,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与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充实自我。现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认识上的提升。在培训学习中,在教授、专家的指导下,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了更确切的了解、认识。对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信息技术下的教与学如何施行等有了新的认识。

二、知识与能力上提升。在此次学习中我掌握了多媒体素材的收集方法、微课的设计开发和教学应用技巧、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Hot Potatoes等教学评价软件的使用、编辑文档的技巧、Excel电子表格在教学中的应用、处理声音的技巧和如何制作微课等,了解到了新的教学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

三、实践中优化。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把在本次学习中掌握的一些知识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让自己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许多的收获,也知道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更加明确了美术课的指导思想、美术课的意义、美术课的任务及美术课的目标等。教授们的讲解、示范、实际操作都让我敬佩。

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真钻研的内容,渗入日常的教学中,在平时的备课和反思环节积极和同年级的老师交流,从中收获甚多。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五、学习一直在路上。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要做一个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我必须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不断向前发展。

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篇6

一、优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专注

在没有培训学习之前,我做的课件非常的简单和死板,学生缺乏兴趣。课堂中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方式可以充分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我的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元素使得课件更加精美、生动和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得学生更加专注。

二、优质多媒体教学让理论知识更具体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中的国际安全和国际文化时,这一知识点对初中生而言比较晦涩,因此我就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在讲国际安全时,则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世界和平与发展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在讲国际文化时,则通过PPT呈现几组关于各个国家在见面礼仪、饮食文化、服装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三、优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一幅生动的图片、一首美妙的音乐、一段形象的视频、一则鲜活的新闻案例让整个课堂动人心弦。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发言更加积极,成绩更加理想,这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7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 动静结合, 声色兼备, 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多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 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是其是凌乱的, 无序的,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 然后切割成许多小份, 最后再拼凑, 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 帮助学生理解了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 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游戏互动,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三年级的示范课《搭配衣服》上, 教师利用先进的“互动工具”软 件进行教 学 , 该软件把 游戏、生活 与知识融 为一体, 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其三者的互动交流。课堂一开始, 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给出游戏规则:“今天小熊要去表演, 需要穿漂亮些, 可是柜子里的衣服太多了, 到底要怎么搭配穿才最靓呢? 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熊的穿衣顾问好不好? 老师特意请了一个小帮手, 这个小帮手很神奇, 老师先介绍一下。”教师分别示范了一件上衣, 一条裤子, 两种颜色的设置与搭配方法, 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 接着老师设置问题:“现在衣柜里有黄、红两件上衣 , 黑、蓝三条裤子 , 下面请你们帮小熊思考一下可以搭配出几种穿法, 哪种最靓?”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写作学习、过关测验等环节, 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得出了“先穿衣服再搭配裤子”或者“先穿裤子再搭配衣服”的分类、分步思想, 得到了M件衣服、N条裤子可以有M×N种不同的搭配规律, 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举一反三, 完成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直观教学, 加深记忆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 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 认识键盘 ”时 , 我先提出 “空格键 、换档键 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 ? ”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 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 明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 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 相当于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加深记忆。

四、了解学生, 钻研教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首先,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 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 教师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 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结合学生实际,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 备出适应学生发展、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 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 使得传统的讲授型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 象 教 学 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 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 , 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 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 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 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配对, 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 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仅可以很快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 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 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提高学习兴趣。

2.任 务 驱 动 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 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 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 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 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以便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 争取更大进步。

3.游 戏 教 学 法

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模式;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65-0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社会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将综合实践活动定为中小学学生必修课程,因此激活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成为了跨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它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内容涵盖量大,常规教学很难满足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需求。而网络环境下灵活多变的交互性和强大的信息储存量,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感性的、自由驰骋的广阔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提高学生运用网络技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运用网络技术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总结出情境-——搭建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课情境-——搭建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然后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形成课题,再围绕该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掌握。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

2、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

此模式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通过创设学习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创设具有问题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可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提出的,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二、情境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教师教的策略: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②学习过程是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③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④信息技术是主要的学习工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学习策略:1.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2.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情璄──搭建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3.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情境教学模式——搭建平台式的构建

首先创建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创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网站,便于师生随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及时查阅相关材料,经常性地建立研究性的档案,并开辟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互访的园地。更重要的是,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信息化环境。网络平台包括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构建开放学习社区、记录过程性学习活动的网络档案袋、便捷有效的教学管理,实现生态式学习的物质保障和支持平台。

其次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课分为三大模块即:课前——课上——课后

(图1)

课前部分:由于综合实践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大胆提出实践式引入,为学生搭建适合的平台,或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或通过网络调查了解信息,这一环节深受学生喜爱,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中学生的调查收集资料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操作:

(图2)

①课前在教师教学设计已初步完成的前提下,粗略地交给学生本课所研究的任务,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搜索、群体间交流多种形式展开调查了解。如教学《我们身边的电池朋友》,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调查人们使用电池情况。学生们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叹为观止:有的学生了解了电池的种类并写入博客,有的学生展示了收集来的不同类型电池,有的学生拍摄了电池污染环境的照片,有的学生对人们关于环保电池的了解情况绘制成了统计图进行分析。在实践中学生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②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调查情况,不断修改细化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资源准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课上部分即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情境导入——提出目标——小组学习——展示评价——课堂总结

(图3)

①情境导入,可以是多种形式,如谈话式。这类教学导入时首先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沙尘暴向我们袭来》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经历过或看见过沙尘暴的天气吗?谈谈当时的感受。”②提出目标,由学生自由地提出本节课想要探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问题可能不全面或深度不够,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归纳,确定本课有价值的研究主题。③小组学习,组内选定研究的问题后,由组长做具体分工,进入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探究解决。④展示评价,学生将研究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制成网页或演示文稿向全体师生汇报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问题解决的方式、程度或作品呈现的效果进行评价。⑤课堂总结,只有课上的认识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实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往往还要加入一些拓展。

课后部分:每节课结束后,我们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跟踪调查,看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行为有多大的指导效果。如《我们身边的电池朋友》,老师在本课结束时建议学生课后也来当个小宣传员,通过各种形式如写倡议书、在博客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制作相关主题的贺卡等,让身边的人都能给废旧电池找个安全的家。之后我们对上课班级学生家长做了调查,其中65%的人表示,学生不仅不再乱丢家中的废旧电池而且也能向身边的人进行宣传相关知识。

(图4)

四、情境教学模式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大多仍是由一纸考卷、几位评卷者说了算。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科学、合理使用,将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真实、民主。

(1)评价主体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因此,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社会力量。为此,我运用网上调查问卷等技术,使用电子表格罗列评定的事项、标准和具体内容,并及时进行统计与刷新,方便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之间、活动小组之间的互评,还可以教师、家长和其它社会人士参与其中。参与者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及查阅相关活动资料对被评价者每一次主题活动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而学生个体则可随时进入网站进行查询和了解,以便修正今后活动中的言行,开展网上交流以达到再学习的目的。

(2)评价过程贯穿活动始终

綜合实践活动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我们在学生小组活动主页上创建了网上留言板,同学、老师、家长和其他人士可随时在留言板提出疑问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还有随时对各小组的同学及时的评价,真正落实了评价的过程化。

综上,通过几年的艰苦实践和努力,我们的确收获很大,既从一些专家和同行的理论和经验中丰富了自我,又在摸索中提高了能力。我们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最佳手段。为向高效课堂迈进,我们愿做先行者。

参考文献:

[1]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专访[M].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 张锡霞、张红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7期.

信息培训返岗总结 篇9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本次培训中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在本次学习中,让我最贴心的感受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学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坊主除了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术、新资源。同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返岗实践总结 篇10

今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网上培训。在培训中,我观看了所有我选修的课程视频,认真听专家讲解,并认真做笔记,视频观看时间长达1000分钟。还认真的撰写了研修计划和研修总结,提交了研修作业,发布了研修日志和资源,进行了研修讨论等。通过培训,我深入的了解了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在物理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懂得了如何使用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带着培训中学到的信息技术、电子白板等知识和技能,我在我的课堂上进行了返岗实践,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辅助教学。具体总结如下:

一、PPT课件的制作

由于我校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因此我返岗实践的第一课是在教室进行的。在课堂上我使用PPT课件教学,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十分显著。

二、电子白板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教室安装的畅言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我先将电子白板打开,使用电子白板的幻灯片导航功能将PPT课件导入电子白板,然后使用电子白板的联网资源搜索功能找到课文原文,使PPT和电子文本实现交互切换。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用电子白板的其他功能来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比如使用电子笔进行圈点勾画,使用软键盘进行资料搜索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整堂课的教学都没有离开电子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学生看得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在愉快轻松中掌握了本课知识。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关键因素分析

1.学生分层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前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老师需要调查学生家里是否有计算机以及在小学阶段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以便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初始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可将学生分为三层:高级水平(A层)、中级水平(B层)和初级水平(C层)。初级水平的学生特点是计算机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动手能力差,在小学阶段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中级水平的学生特点是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深刻,浅尝辄止;高级水平的学生特点是学习动机比较强,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知识掌握比较到位,并会拓展知识。教师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

2.教学方法分层

针对初级水平(C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教学+引导”的方法。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老师不仅要让他们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老师要多展示、多演示,个别学生可以给予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教给他们如何去学习计算机。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克服学习计算机的紧张和自卑心理,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对于中层水平(B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帮学”的教学方法。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有信息学的基础,对于他们,需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对他们进行提问,激起他们强烈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高层水平(A层)的学生因为其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学习动力,只需对该层次的学生稍加指点,教师可以采用“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地去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个别指导,鼓励优等生更优。

3.教学评价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原有的水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是否达到不同层次目标的重要基准。这个也将作为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实施上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也将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来进行评价。评价者包括教师、小组合作伙伴、学习者本人。评价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评价是修改的基础,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我校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具体实践研究

1.学习者分层

为了有效实施分层,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弱势和已经具备的知识,然后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已有的基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此,在开学初,我就对实验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信息技术摸底测试。

通过以上数据,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别为A层、B层、C层,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编成20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

2.教学内容分层

在一个班级中,要照顾学生的差异,我采用“同教材、异要求、同进度”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高层次同学重在引导,让学生自学并学会独立思考,中层次的学生以强化技能为主;低层次的学生重在立足课本,学好基础。

3.教学成果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不以一次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在原有的层次水平上注重过程评价,包括对平时作业提交情况以及作业质量情况、章节测试情况、理论考试、上机考试等给予评定。教师在整个分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鼓励学生努力尝试更高层次的任务。经过半年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初一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不足

分层教学要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又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如何满足学生需要,又减轻教师的负担,需要继续探讨。

学生在不断进步,对学生的分层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有时会出现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情况。如何建立一个评价体系来不断调整学生层次,需要深思。

学生更多愿意上机操作,而对于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理论课的兴趣,这个急需解决。

四、小结

信息技术让综合实践课堂跨越时空 篇12

2011年5月6日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 在四川省绵竹天河小学的阶梯教室, 全国各地的260余名教育局领导、电教馆馆长观摩了天河小学30多名学生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学生一起跨越时空, 同上一节《理财中的数学》的综合实践课。课后, 四川省绵竹天河小学宋红斌校长在孩子们的簇拥下, 通过视频向南京市教育局、绵竹市教育局领导以及南京市电教馆领导、天河小学校长等, 祝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两校学生还欢乐地唱起了心中的歌谣。

本次活动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主办, 四川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协办, 绵竹市教育局承办的“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经验交流会”活动之一, 视频互动采用的是网真产品, 并通过卫星链路将绵竹和南京高速连通。

返岗实践个人总结 篇13

在学校的安排下,自己有幸参加了 “2015年度达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此次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实用,既重视了对学员理念的更新,又重视了具体操作技能的提高;既有理论上的宏观指导,也有具体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交流。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教学,让我们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获取教学智慧。虽然此次培训即将结束,但自己在今后还将继续不断的坚持学习。

一、掌握了新的教学手段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完善了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能力

在本次学习中,让我最贴心的感受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老师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同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上一篇:镇开展“五好”班子创建评比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街道维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