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语文答案

2024-07-02

二模语文答案(共7篇)

二模语文答案 篇1

语文答案

1.B(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的是“中国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发

展的理念,而并非是“中国模式”本身)

2.D(D项所阐述的恰恰与“和谐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因为和谐发展强调“和

而不同”。)

3.C(原文是“有的西方学者”,不是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4.D 挠:屈服。

5.D(A.①句写官吏肆意侵吞别人财物,胡作非为。B.①句写王益移风易

俗,不属于“不畏豪强”。C.②句表现王益为人仁爱,不属于“富于才干”)

6.(C “镇压兵变”的说法错误。屯兵还在谋划兵变时,事情就败露了)

7.(1)当时王益年纪还小,当地人很小看他,等到看了他所做的之后,才都非常敬畏佩服他。(关键词:“时”、“易”、“大”译对各1分,大意对2分)

(2)县令想要献媚于王益,说老虎自己死去的有五只,将它们抬到韶州府,并写好颂词献出。(关键词“舆”、“致”、“为”译出各1分,大意对给2分)

〔参考译文〕

王益,字舜良。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历经几代人的漫长迁徙,现在抚州的临川安家。祥符八年王益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起初担任建安主簿一职。当时王益年纪还小,当地人很小看他,等到看了他所做的之后,就都非常敬畏佩服他。他督促收缴赋税,从来没有逼迫过穷困的百姓。有时有所责打惩罚,只是针对那些强横而凶猛的官吏而已。因为这个缘故建安人尤其爱戴他。王益曾经患病,全县人都为他祭神祈福。(后来)改任临江军判官一职。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凭借财力放纵肆意,为非作歹。而太守也(因为)有所凭借而行不法之事,下面的官吏趁着这样的形势,无所顾忌地侵吞他人财物。王益到任后,用正义折服了太守,使得他不能有所放纵,借此来公开地让官吏害怕,使他们不敢有所行动。没多久,临江军上下秩序井然。豪强大族们看见他都又怕又恨,以至于用俚俗的言词评价他:“这个人是不可以欺侮的。”最终迫不得已,采用其他的计谋将他排挤出临江军。又改任殿中丞,作新繁县知县,新繁县有几个一贯奸猾的人,王益将他们绳之以法以后,其余的一概用恩德信义来对待,曾经一个多月没有鞭笞过一个人,后来回去管理韶州,改任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南之人平时就与外族熟习,没有男女之别。长期的浸染,(使得)那些替官吏们作幕僚耳目的人,都说习俗就到了这样的地步,(因此)所有作奸犯科之事即使发现了,有能够停止的,就都不予追究。王益说:“人们所说的因袭当地习俗的,难道都是对的吗?”他在郡里,查究作奸犯科之事最为急迫,如果稍有萌生滋长,一律查究治理 1

到底。属县翁源一带虎多为患,王益教导当地属员捕捉。县令想要献媚于王益,说老虎自己死去的有五只,将它们抬到韶州府,并写好颂词献出。王益让他们抬回,并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怪异。”韶州有屯集的士卒五百人,(因为)前来替换的人久久没到,他们想谋划发动兵变。事情败露,全郡人都很惊恐。王益丝毫不因此而害怕,只逮捕了他们的首领五个人,并且当天就判决流配。有人主张将他们关入临狱,但王益不听。不久就听他们的党徒说:“假若这五个人被关押在临狱的话,(那我们)当天夜晚就要去劫狱。”这之后众人方才钦服。韶州处在南方,虽说只是个小州,但讼案最多,以难以治理著称。王益凭自己才能治理已经绰绰有余,因此地方无事。又趁百姓空暇的时间,让他们整理营驿,给街巷集市作好标记,使它们都能够长久地给后人带来便利。(后来)返回家乡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后,改任江宁府通判,又改任都官员外郎,太守常常依仗他去处理公务,王益也都能够圆满完成。王益为人洒脱、胸怀大志。在外面遇到事情总是敢于做出决断,英勇威武不屈服。等到回到家中,收起严肃的面容,不敢放肆,对父母尽孝心,对族人献爱心,曲意迁就,顺从承受,一概以恩惠对待,能自我克制。

8.“凉”字一语双关。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也指世态炎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词人遭贬,感到悲凉。(评分标准:答出“双关”给1分,答出后两点各给2分。大意对即可)

9.①表现了当时云遮月的天气状况,②“月明多被云妨”指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③借此抒发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评分标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10.(1)虽九死其犹未悔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欲辨已忘言

11.(1)AD(B项第一段没有暗示主题的作用。C项集贤桥没有表现兄弟情。E项错在“含蓄婉约”)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3分)把桥比喻成画框里出色的一笔,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桥洞里的水写得妩媚多姿,渲染出桥的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桥的热爱与赞美。语言灵动形象、绚丽飘逸、清新自然。(3分)

(3)①家乡的桥给江南水乡的人们提供了交通方便。②家乡的桥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③家乡的桥记载了家乡的辉煌历史。④家乡的桥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⑤家乡的桥记录了感人的亲情。⑥家乡的桥给作者以深刻的教益。(每点1分)

(4)要点:①指出具体对象及特点(4分)②明确表述桥的具体内容(2分)③针对对象的特点谈自己的看法(2分)。

12.(1)AD(A是童年的曹文轩随父不停搬迁,从“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可以看出他现在不是居住在水边。D“心中充满了深深的人道主义的爱”不正确。“我一直不满意我的悲悯情怀的重量”可知,“我心中还不具备深深的人道主义的爱”。)

(2)①水是流动的②水是干净的③水的弹性④水的渗透力⑤水能够将具有浓度的东西进行稀释。(①-④每点1分,⑤2分)

(3)围绕着“水与曹文轩的成长”(或水对曹文轩成长的影响)的话题展开。(2分)这几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2分)首先问水与他的生活环境的关系,然后问水对他的性格、人生观、审美情绪的影响,最后问水对他的影响中是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分)

(4)第一问:这里的短处是指在水的影响下,他的作品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的气质,影响了他对人性的认识深度与作品的深度,作品中悯情怀的重量有欠缺。(4分)

第二问:①认同曹文轩的观点。环境对人的思想、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雄浑博大的盛唐文化对李白的雄奇飘逸的诗风有着深远的影响。②认同第二种观点。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不一定是决定性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环境的束缚。如袁隆平的设想与权威观念相反,面对周围的嘲讽与阻挠仍坚持实验,最终成功。(4分)

13.C(C.应该用“深思熟虑”,“深谋远虑”侧重往长远里考虑。A.风声鹤鸣:形容惊慌疑惧;B 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D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着战斗。)

14.D(A.结构混乱,前句说的是《春天里》,接句却说“两个农民工”。可改为“却被两个农民工演唱得„„”B.主宾搭配不当,应把“手段”改为“仪器”。C.语义重复,应为“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归功于”。)

15.A(解答此题首先可观察选择项,确定第一空在①和②之间选择,然后依据内容,①句的“变红”一词和第二空的语境相符,②句的“山上山下”和第一空前面的“远眺近目”相对应,从而确定第一空为②句,答案在A、C中;第④句为总括句,应为段尾。第③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应在第三空,至此,可确定答案为A项。)

16.〔示例〕自然资源丰富使西部经济的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形和气候条件差却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符合句式特点2分;概括准确全面3分)

17.正方:赞同立像。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华文明的象征,立像表明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孔子历来主张仁爱,立像标示着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的愿望。

反方:反对立像。老子、庄子、韩非子„„他们的思想哪个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立一个孔子像,就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和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再说,国家急需的文化建设,岂是立一个像就能奏效?

(观点鲜明2分;阐述理由4分,言之成理即可)

18.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One possible version: I’d like to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 for your problems.Firstly, try to be as friendly and polite as possible while having lessons.Give them a smile when they are puzzled.Secondly, try to be patient, saying some magic words such as: “you are a smart boy;You can!!” and so on.Never use discouraging words and this will hurt them.Thirdly, change your teaching method.Let the students act out more in your class and this will arouse their interest.All in all, only when the students are delighted with you can they enjoy your lessons and you will gain a surprising result very soon.Best wishes to you!

二模语文答案 篇2

那么, 除了上述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2012年中考结束后, 我的女儿也经历了语文考场失利的困惑和遗憾, 至少能考130分的语文试卷却只拿119分, 看着手捧成绩单抽泣的女儿, 耳畔回响着考场失利的学生及家长那伤心和无奈的叹息, 我开始了深深地思索。几天后, 我找到了三名与女儿情况相似的学生, 在规定时间重新做了那份试卷, 并且和他们一起利用参考答案来进行评分, 我们议评结合, 结果每位同学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 在这个过程中,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阅读题的打分中, 孩子们和我争论很强烈, 而且他们观点一致, 集中在“这个题不该扣0.5, 那个题不该扣2分……”通过沟通, 我发现其实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是理解的, 主题把握还是到位的, 分析问题思路也是对的, 怎么会被扣分呢?事实上, 这份试卷的标准答案他们在考试后就看过了, 那又为什么基本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要至少被扣0.5分呢?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的我, 此刻确认有一个至关重要但看似细微、常游离于师生视野之外的重要备考环节, 就是答案呈现的问题, 确切地说怎样用语文的语言来表述完美的答案。这也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语文的语言是规范的、完整的、审美的。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 阅读题目的答案自然可以作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 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怎样追求语文答案呈现的“完美”呢?

“完美”是一个哲学问题。它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域的概念, 词典里解释为“完备美好”。司马光早在《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中有这样的阐述:“至於庐舍饮食, 无不尽心为之驱处, 使皆完美。”笔者认为, 在以语言表述为呈现形式的语文的“完美”解释为“完整、审美”比较恰切。下面我仅以“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为例谈谈追求“完美”的几点想法:

首先,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整”。“完整”的近义词———全部、全面, 反义词是———片面、纰漏。这就要求阅读的答案要全面, 体现在句意、内容、采分点的全面。因此, 语句的完整应该是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最基本的追求。

近几年的考试中, 学生失分最多的是“文字性表达题”。很多同学由于忙于答题, 一目十行, 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没有完整的把握, 导致断章取义、顾此失彼, 对题干结构和得分点没有审清, 所以回答的内容不全。

如:阅读文段, 概括“神曲”的特点 (不超过15字) (4分) “曾经一首《忐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蹿红大江南北, 被人们称为歌坛“神曲”, 创下了歌曲流传速度最快的奇迹。这几年里, 迅速蹿红的歌曲不在少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歌手和音乐人抓住热点话题来制作歌曲, 和人们的生活、思想紧密联系, 所以短时间被人们接受不足为奇, 但一首歌曲火爆之后很快就会消失或被新的“神曲”所替代, 也就出现了红一曲就不见踪影的遗憾, 这也说明了一点, “神曲”一般只注重市场需求和短时间的商业利益, 并不在歌曲的艺术化和经典化上下功夫, 如果说现在的“神曲”都能称之为经典歌曲的话, 人们也不会长久地翻阅当年的“经典老歌”。

甲生答“流传速度快、只注重市场需求、商业利益”;乙生答“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很快、重商利益”。从两生的答案呈现中, 我们不难判定失分的原因:甲对文本解读片面, 与乙相比少了“迅速蹿红”的原因。乙相对甲来说在表意完整的基础上追求表述句式的完整。但两者都审题不完整, 忽视附加条件 (不超过15字) 。那么作为以问答形式出现的答案呈现, 而且要求具体字数, 满分四分, 我们就一定想到采分点全面和词句的完整。我们可以再打磨乙生的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快、重利益”, 按照答案要求答对四点就得满四分。当然, 也有学生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热点、消失快、重商利”, 亦可得满分, 因为该生在以文本为本的基础上回答出了“神曲”的四个特点, 同时满足了附加条件。

同时, 我们在阅卷时还发现这样的问题, 部分学生备考前做了大量的阅读, 可能因某个句子、段落内容的相似对考场阅读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或者因对问题答案有十足把握而随意抛出, 使得语义表述不完整、语句歧义、残缺、重复, 甚至有明显的错别字, 如“选文答案中的“重需求”写成“重须求”, “重商业利益”写成“重商业力益”等低级错误我不再列举, 语文答案中任何一点的随意和纰漏都会导致失分。阅卷老师会对你的语文基础和考试态度做出怀疑或否定的判断, 所以每题至少被扣0.5分也不足为怪了。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内容和表述的准确、完整。

第二,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审美”。“审美”是语言教学追求的较高境界, 其核心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什么是美呢?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 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笔者认为, 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坦率地说, 一张张写满文字的语文试卷融入了学生对文本的审美, 一份份渴望高分的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正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语言的真正美,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我们再以前面选文为例分析, 其实“神曲”的特点应为五个方面:迅速蹿红、抓住热点、很快消失、注重商业利益、注重需求。我们不难确认丙学生的:“蹿红快、抓热点、消失快、重需求、重利益”为满分答案。这样是先概括出特点, 再打磨文字, 力求表述的呈现内容全面, 词句整齐养眼, 阅卷老师的主观感受是:该生语言表述能力强, 追求答案的准确、全面和审美。再如一中考试题:“学校文学社创办《青春》文学刊物, 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励志青春”教育, 请你为这一刊物写一段创刊词, 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等。语言要简洁生动, 60字左右。我们看学生甲的答案:同学们, 我们应该励志青春、自强不息, 认真阅读《青春》这本文学刊物;学生乙的答案:“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 展示青春风采, 提升语文素养。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棵幼苗吧!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乙的回答在充分体现题干要求的基础上, 生动诠释了“青春”的内涵, 并将刊物喻为一颗幼苗, 形象的描绘了《青春》的活力, 并召唤同学们共同培育, 语言表述极富审美色彩。相形之下, 阅卷老师怎能不给乙满分呢?学生乙答案呈现内容残缺, 语言表述苍白干瘪, 缺少智慧, 如同大地少了阳光, 枯燥乏味, 阅卷老师失去欣赏的乐趣, 又怎能建立起审美体验呢?

“审美”还体现于呈现在试卷上的答案书写要规范、富有美感。作为组成语言的“文字”, 是一门书法的艺术, 同样会给人带来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份试卷是考生和阅卷老师共同完成的。如果你的字让老师难以辨认, 故意“为难”他, 他可能就会“难为”你, 所以, 必须把字写清楚。当然, 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漂亮, 看了有一种愉悦感, 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了。阅卷老师作为以试卷为依托的审美主体, 他们通过品评学生答案在大脑中呈现直觉审美体验, 同时进行判断打分。

以上是我对“语文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的看法, 看似苛刻和细微, 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认为就要在语文的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意识, 否则就无法突出语言的特质, 彰显它的魅力, 焕发它的生命活力。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对学生考卷的分数影响很大, 因此“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摘要: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

二模语文答案 篇3

(第一时间24K纯手工敲打,且用且珍惜!)

一、1-7CACDCBD

二、8-10BAB11、逐一(全部)(1分)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1分),既要从整体上(1分)观看,又要了解它们的细微之处。(1分)(共4分)

12、略

三、13、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14、(1)《左传》或《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彼竭我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5)范仲淹 化作相思泪

15、(1)C

(2)拟人(移情)手法,分析诗句内容,赏析表达效果

四、16、A17、答案要点:赋税收入;则为中央提供最及时或较充分的经济援助或物质保障

18、(1)保定、廊坊对北京

分担、承接北京部分职能;缓解北京人口、交通、环境资料等压力;有利于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

(2)北京对保定:提高其政治文化教育水平

北京对廊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就业,提高其科技和服务水平)

五、19、AC20、吴一品是一个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他是主人公的知己,对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处理原则、思想境界等有指点和引领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变化中变得丰满;吴一品的言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知白守黑”“各是各的享受”等认识与主人公共同揭示了文章主旨。

21、答案要点:

(1)“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暗示了涂弦夫的书法家身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2)”守黑”是取“知白守黑”之意,包含着涂弦夫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

第二点也可从文章具体内容切入,分析“守黑”的含义:面对人生变故能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生活,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能理解、尊重并包容。

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篇4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醒梦”一词由荷兰医生威廉范伊登在19创造,他描述清醒梦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巧妙地模仿了现实世界,但总有瑕疵之处”。 他以自己的一个清醒梦为例,他在梦想里打碎一只酒杯,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打不碎,可片刻之后再看,那只酒杯已经碎了,“就像一个演员错过了出场提示”。

②有些宗教赋予了清醒梦神秘的色彩。在印度教和佛教传统中,冥想大师们在有梦或无梦的睡眠中一直都保持清醒,所以他们的所有梦都是清醒梦。藏传佛教教导说,清醒梦是宝贵的练习,让我们可以控制来生――死后的世界很多方面都和梦境相似。通过进行这种练习,我们最终可以超脱生死轮回。实际上,藏传佛教认为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晚上有机会练习这种控制。

③以色列加拉蒂是西方神秘学和炼金术传统的倡导者,他在书中写到一个高级的练习者“晚上不再沉睡”,而是一直保持清醒,“梦里的一切都是持续不断的、自由流动的意识流”。

④有些教派甚至建议,在梦里掌握先机可以影响现实中的行为。有些印度神秘主义者宣称,大师可以随意控制梦境,同时出现在几个地方,这种控制首先想象一个地方,然后用“梦体”去到那里,别人就可以看见这种实体。

⑤在所有的文化里,无论新手还是大师,对梦境的控制能力都来自于现实中高度的精神控制力。做清醒梦时,无意识没有在意识之下宣泄弗洛伊德式的创伤,也没有显露被压抑的智慧,而是和意识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清醒梦是二者的共同创造,因此做梦者对梦境有意识的控制越多,对自己的认知也就越深入。

⑥a在梦里清楚地知道甚至决定梦的过程,做梦者不仅深入了自己的无意识,而且有意识地决定面对其中隐藏的恐惧、欲望和能量。b做清醒梦时,我们不再逃避梦里黑暗而神秘的力量,也不再害怕梦境边缘阴影里的怪兽,因为我们掌握着控制权,可以随意召唤这些心魔,然后正面对抗它们,我们清醒地知道它们只是梦,根本没有必要害怕。c只要我们勇敢挑战,这些心魔就会消失,因为梦里和现实中一样,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d通过对抗无意识里的这些心魔,做梦者不仅能减轻它们带来的恐惧感,还可以利用这些之前害怕的内心能量。

⑦尽管清醒梦对于外行而言只是大脑戏弄我们的一种恼人把戏,但实际上清醒梦既令人愉悦又有治疗效果,还可以增进我们的自我认知。经过训练进入高级阶段后,我们可以用清醒梦进行全新的自我检查。

⑧比如,我们可以在梦里有意识地创造一扇门,在门后面我们预见会发现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实中的某种行为或困境,或者至少会发现相关的线索或符号。通过控制梦境,我们打开了这扇门,发现了现实中找不到的答案。另一种方式是想象一位智者,我们在清醒梦里可以向他或她寻求建议,及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困境。这种形象是我们自己的无意识里的智慧的化身,他或她披露的信息充满了真实性和深刻性,是我们清醒时的意识所想不到的。

⑨如果在梦里能保持持久的清醒,我们就有了选择权,我们可以问自己:我要走哪条路?我能说服这个人放下武器吗?在屋顶上空飞翔是什么感觉?在超现实的清醒梦里,我要和这些鱼中的哪一条一起跳舞?这种方法有很强的治疗效果,能够探索我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测试我们对某些事件的反应,训练我们对梦境的控制力。

节选自大卫丰塔纳《1000种梦的解析》

1.第②段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强调藏传佛教对“清醒梦”的认知。

B.突出作者对关于藏传佛教“清醒梦”的解读。

C.剔除藏传佛教关于“清醒梦”的神秘色彩。

D.表明藏传佛教关于“清醒梦”的关键所在。

2.具体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3.对第⑥段句间关系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ab 句是递进关系。

B.c 句是对b句的阐释。

C.d 句的意思是更进一层。

D.各句整体上为层层递进的关系。

4.纵览全文,概括认知清醒梦的作用。(4分)

5.请举例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一例即可)。(4分)

6.请为上述文字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

③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⑥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⑦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⑧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⑨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 )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 )。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 )。

⑩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7.第⑨段空格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怡然挺立 快乐 安然 B.快乐 怡然挺立 安然

C.安然 快乐 怡然挺立 D.怡然挺立 安然 快乐

8.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

9.明明写“小草”,为何用大量的篇幅先从“一棵古老的树”写起?(4分)

10.请阐释“我”、“树”、“小草”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二模语文答案 篇5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浮云游子意。(《送友人》)

2.,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

4.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

5.狼亦黠矣,(《狼》)

6.,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星汉”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11.以下不能体现邹忌头脑清醒的一项是3分)

a.朝服衣冠,窥镜。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d.暮寝而思之。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①,既已狼噬梁、岐②,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

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

屐之间③,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④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 ①苻坚将问晋鼎:苻坚想要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②狼噬梁、岐:像狼那样吞并了梁、岐一带。③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④元功:首功,大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郗超与谢玄不善()(2)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然是小事,也能得到他的信任。b.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c.虽然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d.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他的信任。14.郗超认为“遣玄北讨” 将会是□□□□的结果。(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5.本文主人公郗超具有的品质。(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①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

②1912年4月14日深夜,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其处女航中就因撞上冰山而沉没,15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百年来,世人对它的传奇故事依然津津乐道。伴随着3d电影《泰坦尼克号》重新驶上银幕,关于大船的传说近日再次风mǐ全球,对它的沉没原因更是众说纷纭。

③百年来,对巨轮沉没原因有各种版本的说法:轮船航速太快,没时间避开冰山;船上使用了大量的次品铆钉,导致船身钢板外壳和冰山相撞后立即发生开裂??近日,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又有了新的研究发现。

一、海市蜃楼让冰山“隐身”

④英国历史学家蒂姆·马尔丁发现,海难发生的当天晚上,事发海域的大气状况容易形成超级折射,光线发生异常的弯曲,从而形成了海市蜃楼。当时同在附近海域的几艘轮船,对此都有记录。马尔丁表示,海市蜃楼使泰坦尼克号瞭望台上的人没能及时发现冰山,也让在附近海域的货轮加利福尼亚号无法识别出泰坦尼克号,因而未能施救。

⑤马尔丁分析,海市蜃楼让船员产生了“幻觉”,看到了一个“假海平面”,它看起来比实际的海平面要高。而真假海平面之间的区域看起来像烟雾。在没有月色的夜晚,冰山“隐藏”在真假地平线之间的迷雾里。在距离冰山仅有一英里之时,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拉响了警报,但为时已晚。

⑥其实,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前,曾一度进入加利福尼亚号的视线。但海市蜃楼让后者的船员产生了错觉,看到的船只距离很近、体积很小,实在不像巨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泰坦尼克号向空中约183米的高处发射了遇难信号弹,但在加利福尼亚号看来,信号弹燃放的位置相对船只而言显得太低了,他们不确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便忽略了那些信号。

二、“罪魁祸首”是天上的月亮?

⑦日前,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物理学家唐·奥尔森和鲁塞尔·多谢尔在最新一期《天空和望远镜》上披露,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是由一系列“巧合”造成的,而导致其沉没的“罪魁祸首”,可能是天上的月亮。

⑧1912年1月4日,地球和太阳、月球形成了一条直线,月球距地球的“近地点”距离是1400年中最近的时候,只有35.6375万公里。这对海洋潮汐形成了强大的影响,比平时至少增强了74%。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导致海洋潮汐异常升高,强大的海洋潮汐导致巨

大的冰山从格陵兰岛冰川裂开坠海,漂向北大西洋,并最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末日。奥尔森说,泰坦尼克号船长当时一定没有料到,航道上会有那么多、那么大的冰山,更不会想到三个月前的天文现象会同自己有多大的关系。

16.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风mǐ 全球(2分)

17.下面这句话在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但大自然就是如此,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就已经危机四伏了。

a.第⑤段末尾 b.第⑥段末尾 c.第⑦段末尾 d.第⑧段末尾

18.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4分)

19.根据本文,在空格中填写合适内容,解释造成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8分)

(1

(220.课文《沉船之前》节选自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让我们似乎置身现场亲眼目睹了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情景,本文又解释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在纪念泰坦尼克沉没一百周年之际,请结合这两篇文章思考,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8分)

我只有一束鲜花 张炜

①“民兵”,这是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两个字。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连走路都轻轻的。父亲平时要被喊到离我们家五六华里的一个小村去做活,因为他没有资格在园艺场做工。父亲如果早一年回来,我上学的事肯定会化为泡影。

②上学前,妈妈和外祖母一遍遍叮嘱我:千万要听话啊——听各种人的话,无论是谁都不要招惹啊。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这是我必须记住的,即在外面千万不能提到父亲。就这样,我心里装着一大堆禁忌,战战兢兢背上了书包。....

③可能因为我太沉默了吧,从第一天开始,学校里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我。我每时每刻都是拘谨的,尽管我总是想法遮掩它。我试着对同学和老师微笑,或者至少对他们说点什么才好——试了试,很难。

④值得庆幸的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但我想校长可能知道,因为他的镜片后面有一双好奇的、诡秘的眼睛。我于是像躲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

⑤就在那些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奥秘:校园里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孤单。我敢肯定,这个人大概也像我一样,暗暗压着一个可怕的心事。这不仅是当时,以至于后来一生,我都会从人群中发现那些真正的孤单者。

⑥她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来这所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她与所有老师都不一样,我觉得她那温柔的眼睛抚慰着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投向我的时候,目光中竟然没有歧视也没有怜悯,而仅仅是一份温煦、一种滚烫烫的东西。

⑦当时离学校十几里外有一处小煤矿,每到了秋末全班就要去山上捡煤,以供冬天取暖用。因为雨水可以把泥中的煤块冲洗出来,所以越是下雨就越要爬到山上。大家都穿了雨衣,可是“黑子”几个故意不穿,故意溅上满身满脸的黑泥,像恶鬼一样吆吆喝喝。我好不容易才捡到的煤块,一转眼就被他们偷走了。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脸。我吐出了流进口中的雨水,攥紧了拳头。“黑子”跳到一边,接着往前一拱,把我撞倒在斜坡上。坡很陡,我全力攀住一块石头。这时几个人一齐踢旁边盛煤的篮子、踢我的手。我和辛辛苦苦捡到的煤块一起,顺着陡坡一直滚落下去。

⑧我的头上、手上、全身上下都被尖尖的石棱割破撞伤,雨衣撕得稀烂。我满脸满身除了黑泥就是渗出的血,雨水又把血水涂开来??有几个同学吓坏了,他们一嚷,班主任老师也跑过来,他只听“黑子”几个说话,然后转脸向我怒吼。我什么也听不清,只任雨水抽打我的脸。

⑨正在我发木的时候,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蹲下,用手绢擦去我身上脸上的血迹,牵着我走开??

⑩她领我直接去了场部医务室。我的伤口被药水洗过,又包扎起来。场医与她说了什么,我都没有听清。离收工还有一段时间,她领我去了宿舍。

⑾我今生第一次来老师的住处:天啊,原来是如此整洁的一间小屋,我大概再也看不到比这更干净的地方了。一张小床、一个书架,还有一张不大的办公桌——我特别注意到桌旁有一架风琴;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极了,上面用白色的布罩罩住。屋里有阵阵香味儿:水瓶中插了一大束金黄色的花??

⑿她要把我衣服上的泥浆洗掉、烘干,我只得在这儿耐心地等下去。天黑了,她打来饭让我一起吃。这是我一生中所能记起的最好的一餐饭。我的目光长时间落在了那一大束花上??我想起我们家东篱下也有一丛金黄色的菊花。

⒀第二天上学,我折下最大最好的几枝,小心地藏在书包里。我比平时更早地来到了学校??她看到那一大束菊花,眼睛里立刻欢快地跳动了一下。

⒁后来的日子我就像有了一个新的功课:把带着露珠的鲜花折下来,我用硬纸壳护住它们,这样装到书包里就不会弄坏。如果上课前没有找到老师,就得小心地藏好。我看到她急匆匆往办公室走去了——她如果在课间休息时回宿舍就好了,那时我就会把花儿交给她。我倚在门框上,咬着嘴唇等待。第一节课下了,她没有返回,我只好等第二节课。课间操时她终于回到了宿舍,可我又要被喊去做操。我知道,我的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大蓬颤颤的、香气四溢的鲜花——比起我无尽的感激,这只是一份微薄的礼物。我一无所有,我只有一大束鲜花。21.第②段中加点词“战战兢兢”的意思是2分)

22.比较下列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a.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

b.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拉到一边。

23.请概括“我”和音乐老师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2)(4分)

2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④段写家庭的处境和我内心的恐惧,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可以再精炼些。

b.第⑥段写音乐老师独特而温柔的目光,表现她在尽其所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c.第⑦⑧段写“黑子”班主任等人对我的欺凌和羞辱,是为了与音乐老师形成对比。

d.第⑾段对音乐老师住处的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她纯净而美好的内心世界。

25.“一束鲜花”在标题和文中多处出现,对“我”来说,它既是更代表对“我”的音乐老师来说,它象征着(7分)

26.文中“我”和音乐老师都是“真正的孤单者”,他们看起来沉默而拘谨,似乎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也许你也曾用奇怪的眼神看过他们。读完这篇文章后,相信你对他们有了新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感悟,谈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人。(80字左右)(8分)

三、写作(共60分)

27.题目:再见,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

九年级语文学科模拟测试卷(2012、4)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42分)

1.落日故人情 2.山光悦鸟性 4.此日中流自在行 5.而顷刻两毙 6

(1—6每空3分,每错一字扣1分)

7.银河(2分)

8.b(2分)

.为伊消得人憔悴 .觥筹交错

9.战国策 刘向(2分)

10.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3分)

11.a(3分)

12.(1)友好(2分)(2)议论,谈论(2分)

13.b(2分)

14.是必济事(或“必能立勋”)(3分)

15.以国家利益为重、宽容大度(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16.靡(2分)

17.d(3分)

18.列数字 科学而准确地说明了当时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之近,以及这一天文现象的罕见。(4分)

19.(1)泰坦尼克号没能及时发现冰山 附近海域的船只无法识别出泰坦尼克号而未能施救(4分)(2)海洋潮汐异常升高 冰山从冰川裂开坠海漂向北大西洋(4分)

20.需从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回答。要点:(1)当灾难和死亡不可避免时,如何面对;(2)当灾难未发生时,怎样从主观和客观上有效地避免灾难、减少损失。(3分)

21.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表现我内心的恐惧。(2分)

22.要点:(1)感叹号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2)“揽”这个动词体现的老师的性格特点。(4分,各2分)

23.(1)在“黑子”等人欺负我时,老师默默地带我去疗伤。(2)我每天准备一束鲜花送给老师。(4分)

24.a(3分)

25.我送给老师的一份微薄的礼物 我对老师带给我的温暖和心灵慰藉的无尽感激 一种在任何境遇下都无法被抹杀的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6分)

二模语文答案 篇6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指导学生使用语文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者, 在学习或研究问题时, 参阅查考有关材料或参照有关事物也。参考答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 对于老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

教师对参考答案有了正确认识后, 就能理解参考答案的真谛, 真正发挥其“参考”价值, 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指导学生对参考答案有全面的认识并合理运用。本着“意对即可”的原则, 灵活有度地运用, 发挥其导向和示范功能, 避免学生走上“僵化”或“失控”两种极端的路子, 其中尤以“僵化”为甚。何为“僵化”呢?所谓“僵化”, 即学生把参考答案看成唯一的“标准答案”, 盲目信任、依赖, 从而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束缚自己的思维, 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若要把此弊端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 老师要引导、教育学生不要迷信参考答案。因为参考答案也是命题人制定的, 即使是主观题答案, 也是由两三个命题者共同完成的。即使命题者再权威, 再考虑到答案的多元化, 与成千上万个学生相比, 它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不过“参考”而已, 是命题者主观思考的产物。因此要教育学生全面理性地看待它。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挑战参考答案的权威。

针对客观题答案, 老师指导学生要善于给参考答案“挑刺”。此法意在培养学生自查疏漏并及时纠错订正的优良学习习惯, 也让学生自查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情况。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同理, 老师也要教育学生不能完全相信参考答案, 要敢于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课文《陋室铭》时, 就引导学生质疑教材“注释4【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的解释, 我又出据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卷八P164“白丁”条2:“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其余例证从略) 。”让学生探讨辨析, 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教材对“白丁”的解释不甚恰当。此举意在鼓励学生不要盲从书本上的答案, 要敢于挑战参考答案的权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批判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 另辟蹊径, 敢于编写答案, 亮出自己的观点, 进一步丰富参考答案。

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把握主观题参考答案“意对即可”原则。语文参考答案明确说明:“凡主观性试题, 大意正确, 言之成理, 言之有据即可。”“学生对于主观题的回答, 只要与参考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其实, 一样话可以百样说, 中国五千年孕育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的。语文主观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搜索能力、感悟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等。除了参考答案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相同意思而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如《紫藤萝瀑布》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揣摩下列语句, 体会写景的妙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的白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教师用书上的参考答案是:用帆与船舱比喻, 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 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 更显得美好可爱, 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我先引导学生审题, 揣摩命题人的用意:通过揣摩景物的语句描写, 实质上, 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效果, 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此类题目不太容易, 应让学生在把握句意基础上细心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盛, 要想象瀑布的气势和光彩, 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再引导学生以参考答案为例, 认真学习揣摩, 鼓励学生采用相同意思而不同风格的语言大胆仿拟出自己的答案。甲生:“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用帆和船舱作比喻, 详细描写紫藤萝花开放的状态, 显得勃勃生机。又比成笑容, 更显得可爱美好, 抒发作者惊喜之情。”乙生:“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喻成帆和船舱, 生动形象, 细致描写了它们盛开的情状, 充满生机与活力。又喻成笑容, 更显得紫藤萝花的美丽与可爱, 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学生拟定的这两个答案, 既可以补充教师用书上的参考答案, 又让他们尝到积极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果实, 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盎然。

四、引导学生根据参考答案的功能, 懂得参考答案的“规矩”,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自己拟写答案。

为了便于阅卷, 阅读题答案常采用得分点制。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参考答案时, 应让学生懂得并在此“规矩”指导下, 进行采点答题。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参考答案时, 要让学生懂得: (1) 学生做主观题时, 所拟答案应充分阅读语段, 在文中找到阅读理解题答案的依据, 才有可能接近参考答案。 (2) 学生在解答“揣摩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这种题型时,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不能离开语段, 妄自揣测语意。要熟读语段, 必须联系语境。何为语境?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 包括外部语境 (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 和内部语境 (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如果命题者没有特地为学生提供写作背景等外部语境, 那么,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就主要依靠内部语境。即根据文章的中心和联系上下文。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现代文阅读———《别踩疼了雪》第15 (2) 题是“第 (16) 段画线句子‘夜晚再黑, 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引导学生熟读全文, 概括文章主旨, 尤其与 (16) 段紧密联系的上下文,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夜黑”、“雪白”、“压”来拟写答案。方法是: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歌颂女儿纯洁的童心和对妈妈的至爱之情。上下文的语境是:“我”仅是个目击者, 是次要人物, 文章通过“我”对女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意在陪衬女儿, 为主题服务。“夜晚再黑, 也压不过雪的白”, 这是一句写实的景物描写, 也融入了我的情感。联系上下文语境, 即是该句的深层含义:女儿纯洁童心和对妈妈至爱之情, 在黑夜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抒发我对女儿纯洁童心和她对母亲至爱之情的赞美。再引导学生与参考答案作比较, 进一步补充完善自拟的答案。 (3) 引导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注意审题, 尤其要关注题目的分值。因为命题者为了便于阅卷, 阅读题答案采用得分点制。学生明白了这个“规矩”, 在平时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 便先参照参考答案, 找出得分的点, 进行采点拟写自己的答案。如:《不一样的幸福》第17题第4段:写“他”的手机不时响起, 这一细节有何用意? (3分) 老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该题分值的配给, “3分”:意味着该题的答案若1个点1分的话, 该题至少要答2个点才能得3分。细读该段内容, 若能找出3个点来答, 3分一定满得。根据这样的分析, 我让学生先学习参考答案:手机不时地响起, 可知他是个大忙人, 接人的事可叫下属去做, 但他却安静耐心地等待晚点的飞机, 侧面反衬出他对父母的重视, 对他们的爱高于一切。细读语段, 再分析参考答案引导学生找出给分的点至少有3个: (1) 手机不停地响, 可知他是个大忙人; (2) 他那么忙, 完全可以安排下属去接人; (3) 一个大忙人却耐心安静地等待一架晚点的飞机。 (4)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这些细节描写的用意:这些细节描写侧面反衬出他对父母的重视, 对父母的爱高于一切。此法意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开放题的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大胆仿拟符合题意的答案。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得以提升, 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价值判断、情感态度等人文教育浸润了学生的心田, 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选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揣摩参考答案中的示例, 因为开放题示例最能代表命题者的意图, 从认识到表达都是可参考的靶子。其次, 提醒学生正确把握开放性题目参考答案“言之成理”的尺度。开放性题目答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但不是无限地泛化, 它的开放, 是相对的开放。语文开放性题目的答案, 一般是可以穷尽的。其答案首先要受到试题本身的制约。如, 2008年重庆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第12题:“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 你有什么看法?对这个问题就只有三种回答, 不可能出现其他答案。其次, 答案内容还要受到具体语境的制约。如仿写题, 不管学生怎么去发挥, 都必须遵循例句在修辞、句式、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第5题, 是一个开放性的仿写题, 参考答案在给出两个“示例”后, 还有两条规定:“比喻恰当2分, 表意清楚2分。”这就大大提高了开放性题答案的可控性。学生只有在“可控”的范围内拟写答案, 才符合要求, 否则就是错误的。再次, 答案中的言之成理的“理”, 也是“有界”的, 即无论你的观点多么标新立异, 都须符合弘扬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这把价值尺度, 否则就是错误的。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命题意图和题意, 从态度立场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来把握。参照开放题参考答案中的示例, 鼓励学生放胆拟写贴近它所要求的答案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又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教育无小事, 初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从语文参考答案这种教学资源中借鉴吸纳有利于自己教育教学的技法。遵循语文教与学的规律, 指导初中生合理运用这种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其导向和示范功能。要利用参考答案中的人文教育因素,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把学会求知和学习做人结合起来, 在教书育人中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摘要:语文参考答案蕴含着人文性, 是一种教学资源, 有心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育教学资源, 在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语文参考答案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 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 让学生能灵活有度地运用, 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生合理运用,语文参考答案,教育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丁锋.发挥“参考答案”的导向与示范作用.语文教学通讯, 2010, 4.

[2]骆孝伟.参考答案应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通讯.初中 (B) , 2008 (12) .

[3]宗璞.紫藤萝瀑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上册) , 2010.

二模语文答案 篇7

(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33分)

1.(1)风正一帆悬

(2)停杯投箸不能食

(3)寒光照铁衣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断肠人在天涯

(6)浩荡离愁白日斜

(7)八年风味独思浙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学然后知不足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12分)

2.A(B中的“愁”应为“筹”;C中的“mù”应为“mò”;D中的“岐”应为“歧”)(共2分)3.C(“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句中要表达的是两个人向不同方向走的意思,因此用“南辕北辙”不符合句意。)(共2分)

4.“有所”、“大为”去掉一个即可。

(共2分)

5.示例1:请给我一点时间,我将还您一条坦途!

示例2:我们将用精品工程回报您的理解和支持!

(共2分)

6.示例1:眼下看修路,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是我们从长远来看,今天的不便正是为了明天的方便。只要大家理性面对,内心平和一些,与人相处谦让一些,克服自身困难,改变出行方式„„一个四通八达的美丽家园很快就会创造出来!

示例2:这就疯啦!也太没耐性了吧!现在就疯了,那通衢大道修好后谁来享受啊?再难我们也不做疯子!

(内容得体,言之成理2分,语言顺畅1分,共3分)

7.示例:

府东府西街6条微循环道路拓宽改造通告

三桥街、半坡北巷、半坡西街、东华门街、东城巷、杏花岭街6条道路将于3月20日至8月31日进行道路拓宽改造。为保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车辆可绕行敦化南北路、半坡东街、小东门街、五一路、旱西门街、解放南路、新建路、羊市街。太原市城乡管委会2014年3月15日(标题2分,正文的格式1分,内容3分,单位2分,日期2分,共10分)

二、阅读(47分)

(一)古诗词(5分)

8.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大意对即可,共2分)

9.示例:秋风萧萧,拂过丰茂的树木,叶落纷飞。风起浪涌,海面卷起巨大的浪花,像千百个英勇的战士,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

(大意对即可。画面的联想与想象2分,生动描摹1分,共3分)

(二)文言文(13分)

10.甲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乙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每句1分,共2分)

11.(1)亲近而不庄重(2)少(3)使„„服从(4)去,到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4分)

12.(1)(莲花的)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2)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大意对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13.周敦颐通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赞美莲花高洁、庄重、正直的品质,寄寓了自己对高尚情操与正直人格的执著追求;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是说,大丈夫是不会被外在的金钱、地位、权势改变内心的节操,始终保持美好的道德追求。两者都坚守内心的道德追求,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结合原文1分,理解2分,共3分)

(三)说明文(12分)

14.新材料经济环保

(能概括相应语段内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5.示例:“过去,太原市的主干道水稳层一般只有30~35厘米,面层一般为10厘米。而北京市主干道的水稳层一般为50~60厘米,面层一般为16厘米。”用太原市主干道的路面结构层标准和北京市的作比较,说明了我市偏低的事实,突出了提高路面结构层标准的必要性。(例句1分,作用分析2分,共3分)

16.(1)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解说了“改性沥青”这种新材料成分的变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大意对即可,共3分)

(2)不能,这两个词语与前面的“所有”呼应,表明太原市新改造或者新修的道路上空完全没有了线缆,全部埋入地下,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大意对即可,共2分)

17.没有偏题,“新思路”必须以“新技术”为基础,正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为新思路提供了可能,所以不能说偏题。

(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四)散文(17分)

18.庄稼汉榨油晩爹爹面对稻黄心生感恩

(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9.这季节深处的黄,生命深处的黄,流向田野村庄,流进千家万户,尽管不是大富大贵,毫不张扬,却以它的质朴与实在、温暖与美好,滋养了我们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世世代代,千年万年。

(共2分)

20.(1)运用“高亢快乐”“挥汗如雨”等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榨油的庄稼汉们榨油的艰辛和劳动的快乐,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晩爹爹沉醉于呼吸稻田中的新鲜空气,享受耕种创造的价值的快乐心情。

(选其它角度,合理分析即可。每题2分,共4分)

21.示例1:“农民上楼”,看似过上了好生活,可是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依赖,就会丧失对土地的感情,就永远无法从大地上感受劳作与丰收的欢愉。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不是简单地复制城市生活模式,而是应该尊重并保护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怀。

示例2:很多农民也不再像晚爹爹那样,对土地充满了热情,他们向往都市生活。殊不知,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势必造成留守儿童情感与精神的缺失。这与物质的满足相比,是否得不偿失呢?

(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表述清晰2分,结合材料1分,共3分)

22.示例:最难忘的是那一片蔚蓝。那蔚蓝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阳光照在海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蓝缎,无边无际,延伸向远方。看着大海,我的心胸变得开阔了,生活中的烦恼都被大海的蔚蓝给净化掉了。(描写内容2分,感悟2分,语言2分,共6分)

三、作文(40分)

23.评分说明:

一类文:(36~40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生动具体,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二类文:(32~35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生动具体,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三类文:(28~31分)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的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四类文:(0~27分)内容不够具体,缺少真情实感,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不够得体,语句不够通顺;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扣分说明:

①不写题目扣2分;

②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分不超过3分;

上一篇:音乐教师评语下一篇:高三英语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