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慰问信

2024-10-04

留守儿童慰问信(精选15篇)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1

亲爱的信宜市水口镇平充村留守儿童们: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茂名市XXXX局全体“爱心父母”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虽然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我们与你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我们的心与你们外出务工父母的心、与天天照顾你们生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与给你们传授知识的老师的心是一样的:我们关心着你们的生活,关心着你们的学习,关心着你们的成长,关心着你们的进步。

你们的父母为了全家人生活得更美好一些,怀着对你们的思念外出打工,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解决了你们今天的衣食住行,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是他们在工厂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是他们在服务行业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是好样的!你们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你们听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话,不挑吃不挑穿,努力学习,自立自强,还力所能及的帮老人们做家务,你们也是好样的!

为了你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我们顺便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自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孝敬长辈,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勤俭朴素,不要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气,不要让外出务工的父母们为自己担心,不要与别的孩子比父母,要与别的孩子比进步,从小爱劳动,讲卫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努力做一名有崇高理想、有良好道德情操的好少年,做一名让父母们放心的好孩子。

二是希望你们勤奋学习。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最宝贵的时期。

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不要沉迷于电视和电脑,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报杂志,为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打下坚实基矗。

三是希望你们积极锻炼身体。

你们正处在长身体的良好时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多方面的爱好,要处处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到水库、鱼塘、江河中去洗澡,不背着大人单独到野外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争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祝你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2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3

一、加强疏导。学会交流

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与父母分开,容易产生性格问题或心理疾病。据统计,31.2%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63.4%的留守儿童最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这一组数据表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理疏导,要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能清楚他们想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为此,我们唱响留守儿童“交流三部曲”,第一部曲为心理疏导篇,就是全面开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第二部曲为“爱心父母”篇,就是聘请优秀青年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心理教师共同制定详细的心理疏导计划,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守儿童谈心,关注留守儿童近期发展状况,解决留守儿童需求,引导留守儿童逐渐从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三部曲为小组帮扶篇,就是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帮扶对象,“逼”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交流动力,从不愿交流到被“逼”交流,从被“逼”交流再到自主交流,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树立榜样,学会自理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方面强于非留守儿童。为了提高留守儿童在同学中的地位,我们结合校内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生活自理奖”争创活动。首先,利用本校为寄宿制学校的便利条件,在住宿学生中开展洗衣服、打扫宿舍等比赛,并推荐最优者上台演讲自己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如洗衣服的流程、统筹处理家务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由班主任及生活教师利用周末深入留守儿童家里进行“一日家访”活动,探查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状况。同时,拍照提取一手材料,面向全校学生,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他们的家务劳动成果,教育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会做家务,学会自理。这一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真正体验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也体味着生活的艰辛,让他们认识到“父母不在,我也能行”。

三、参与管理,学会自治

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自主观念、自尊心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周班干部“竞聘上岗”制。但是,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竞选班干部就是想出风头,就是假正经。对此,我们利用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告诉他们:“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具有竞争意识。通过竞选,你本身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再胆怯,敢于表现自我、陈述自己的观点,能够行之有效地处理一些事务……”通过宣传,我们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竞聘上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竞选中,我们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竞争获取班级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岗位。在管理中,我们要求他们学会动脑,妥善处理“说”(指挥)与“做”(表率)二者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偏重“说”与“做”的某一方面都会招致失败:只“说”不“做”,有凌驾于人、高高在上之态,往往会引起同学反感;只“做”不“说”,只会默默无闻,这不是班干部的风范,不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几周下来,我们发现个别留守儿童情绪反常,原来在“执政”期间,为了管好班级遭到个别学生的挖苦,很是想不通。对此,我们教育他们:“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中会遭受多种挫折,导致失败出现,这并不可怕,挫折只是對自己的考验与磨砺,我们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为一棵大树。”

通过值周班干部“竞聘上岗”的方式,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孤僻、自卑、暴躁、冲动等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因为他们懂得了要管理好他人,就必须管理好自己,只有自己起到模范作用,其他同学才会服从自己的管理。这一方式,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而且提高了留守儿童自治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凸显留守儿童的主体作用,我们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以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创设各类活动,让非留守儿童也参与其中,共同营造良好氛围,让留守儿童不再感到孤独,真正认识到自己也是生活的幸运儿,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慰问留守儿童简报 篇4

此次慰问对象为该镇桐木溪片区16名孩子,均为留守儿童。“孩子,今年学习成绩怎么样?你爸爸妈妈回家了没有?”张勤焕一边亲切地问在座的孩子,一边将书包、慰问金一一送到孩子们手中,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

慰问活动后,张勤焕局长再次来到该镇湖田坪村肖志利家中,为他送来了大米和棉被等生活物资,同时再次与镇村两级召开工作会,帮助肖志利解决医疗救助和危房改造,想方设法改变肖志利一家生活面貌,早日实现脱贫。

“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篇5

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及县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幸福,结合我想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大由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我乡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乡里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有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政府办、教育、公安派出所、卫生、民政、计生办、村计划生育专干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与关爱女孩行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和创新关爱行动的新途径,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深刻认识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并将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关爱留守儿童,立足于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乡作为劳务输出大乡,上半年总计流出4339人,随同流出的儿童387人;而流入的人口仅有8人(含儿童1人)。因而我乡留守儿童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特别是近来发生的几起交通安全事故,乡村干部及人口计生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广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全乡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建幸福家庭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落实。

三,积极有序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

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简报、广播、电视、互联网、人口学校等宣传媒介、阵地,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做好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要求乡村干部及时到各村组及学校收集留守儿童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六一”期间,各村及人口计生部门要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中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或礼品,给孩子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扶助,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慰问垫江县留守儿童议程 篇6

中秋佳节慰问垫江县留守儿童议程

一、时间2010年9月15日下午

二、地点垫江县周嘉小学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三、参加活动人员:

(一)市政协、市妇联参加活动人员 市政协副主席 陈景秋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钟旭秋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助理巡视员 李维市妇联副主席 郭渝平

市妇联儿工部部长 吴崇秋

市政协女委员及市妇联儿工部工作人员(二)垫江县参加活动人员

1、四大家领导

县长罗德

县委副书记 侯宗权

县人大副主任 余凤

县政协副主席 李节华

2、部门领导

县妇联主席 钟洪波

县教委副主任 杨银修

四、活动议程:

1、罗德县长致欢迎词

2、市妇联领导致祝词

3、向留守儿童托管家园赠送慰问品

4、留守儿童代表汇报家园生活情况

5、七色光托管家园负责人致答谢词

6、市政协领导作重要讲话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纳入标准:年龄5~12岁;监护人知情同意;无原发性及先天性疾病。本地区的180例儿童纳入调查。其中留守儿童100例作为观察组, 男53例、女47例, 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21岁;非留守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3例、女37例, 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45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调查内容

对两组儿童进行心理障碍相关量表的调查, 包括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 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问题。本次调查进行了严格审核与质量控制, 以确保调查的有效率为100%。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包括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社交活动性与躯体诉述等四个维度, 分数越高, 行为能力越好;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心理、生理、行为与总体健康等四个维度, 分数越高, 自评症状越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行为调查对比

经过调查, 观察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社交活动性与躯体诉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症状自评对比

经过调查, 观察组的心理、生理、行为与总体健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增加, 留守儿童也在增加, 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剧烈增长的态势。学术界也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领域从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教育、居住到社会整合[3], 现有的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观察组儿童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社交活动性与躯体诉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其可能原因为缺少父母的爱护, 限制了留守儿童的活动和交往, 导致社交能力的降低;疾病本身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不便、与其他儿童游戏交往减少, 也带给患儿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由于性格的执拗和行为的幼稚, 可能使留守患儿在幼儿园或学校不易很好地与老师及同学相互配合, 更易作出违纪行为[4]。

观察组的心理、生理、行为与总体健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焦虑、抑郁、孤独、自卑以及可能出现的消极抵触心理、逃学、抽烟、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为此在干预中, 建议对留守儿童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 培养肯定自我、欣赏别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勇气, 让他们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 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教及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等主题活动。总之, 留守儿童多具有明显的心理障碍, 导致行为能力的下降与生活质量的降低, 因此, 需积极根据发生因素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陈立文, 陈素菡.留守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J].浙江医学, 2014, 16 (9) :1402-1403.

[2]胡月, 韩娟, 陈心广, 等.湖北省麻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 (1) :31-34.

[3]江琴, Bjorn A.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 (3) :325-327.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8

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得如何?近日,记者就此来到中国苎麻之乡的四川省大竹县新生乡进行了调查了解。了解中发现乡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用心组织,大力实施并积极展开此项工作,还要求每项工作明确具体目标,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全力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政府推出“四网联动”

服务留守儿童显成效

据党委书记罗荣辉介绍,目前,留守儿童因监管不力、亲情缺失、教育脱节,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多、行为习惯不良、安全状况无保障。针对这一现象,乡党委、政府坚持党政重视、学校牵头、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四位一体”,推进动态管理、学习引导、关爱帮扶、安全保障“四网联动”,狠抓服务留守儿童工作,同时,今年暑假期间由社区发起创建了“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被广大群众赞誉为“民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街道社区创建

“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

确保留守儿童不再有孤独感

针对创建“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一事,记者采访了新生乡街道社区副主任邱明英。据邱副主任介绍,“创建‘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最初源于她的一个念头:孩子们既然爱看课外书,就应该有所收获有所交流,可以为留守儿童办理一个寒、暑假期及周末期间的读书班,让农村孩子也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参加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习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放学后回家无人管无人教的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的固定、安全、健康、温馨的课外学习活动阵地,帮助减少留守学生“孤独感”,此项工作深受家长学生欢迎。”

据了解,邱副主任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及街道社区的重视和支持。于是她立即行动,将“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的公告张贴到了大街小巷,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知晓“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时间及其要求。就这样从开始的四、五名学生到现在几十名学生。开始学生少,她就在自己的办公室给留守儿童上课,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加,办公室显得非常狭小拥挤,于是她和留守儿童一同打扫了一间社区闲置的房间作为教室。

随后,社区还为读书班配备了一套音响设备,为孩子们添置了一批文具用品。记者在读书班的教室看见,教室虽小而布置得整齐有数,一应俱全,教室门口张贴着“社区之家”四个大字,教室正前方张贴着“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左边是“学习园地”墙报,里面张贴留守儿童在读书班看完课外书籍后写出的读后感和上课照片,右边是“精彩瞬间”墙报和优秀评比栏。

“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班”

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一要求每个孩子在借的书籍中选出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在上课时积极主动的举手上台演讲,锻炼孩子敢举手发言、敢上台演讲的胆量和能力。二鼓励孩子写读后感,开拓眼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三召集孩子赶集天到街上发放宣传资料,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四邀请新生乡安办的领导给孩子讲《安全知识讲座》,提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保护意识。五邀请新生乡卫生院的医生给孩子上日常《健康知识讲座》,为孩子普及卫生和健康防范知识;六邀请石桥派出所的警官给孩子们上《法制知识讲座》,培养孩子懂规矩、守纪律的自觉性。七邀请新生乡党政办公室主任给孩子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八适当开展室外课和互动游戏,注重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

亲情视频聊天室温暖留守儿童心

街道社区利用电脑和聊天工具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视频,不仅可以让孩子“见”到父母,缓解相思之情,也更有利于孩子现任监护人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9

中庙街道“六一”前夕关爱慰问留守儿童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5月30日下午,中庙街道旭东村孟书记、河西村张书记和龙桥梅书记一行来到龙桥小学,看望慰问留守孩子们,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节日的祝福。

现场几位书记向吴校长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和需求,吴校长一一解答。几位书记表示要继续传递爱心,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这份关爱,希望社会给予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更多关爱,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健康快乐成长。(金奥玲)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值此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这里我谨代表我校全体留守儿童对关心我们成长,关注我们进步的领导、老师致以我们最真诚的问候与祝福。同时我愿意敞开心扉,向大家倾诉我成长历程:

从三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从那时开始,我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在刚离开他们的那段日子,我变得孤独,自卑,任性,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也不愿和同学玩了,甚至连爷爷奶奶的话也不愿意听了,整日沉浸在对父母的思念之中,当然我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当班主任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经常询问我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利用课余时间和我谈心,开导我,父母只是暂时的离开,而且是为了我学习与生活的更好,鼓励我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课堂上,只要我一举手,老师总是给我发言的机会。此外,老师还成立了“留守儿童小组”和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和我一样的孩子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了“亲情电话之后”,我们便可以时常和远在外地的父母联系,倾诉我们的思念和回报我们的学习情况„„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又重新回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去,重新找回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我的学习和各方面进步都很快,远在他方的父母知道我的进步后,也欣慰不已,向学校和老师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今天,能作为留守学生代表站在这里,我非常激动.我深深地知道,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与厚爱,离不开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因此,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怀揣梦想,自立自强,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拼搏,早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毕节留守儿童调查 篇11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像陈婷、张以海这样的留守儿童,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两名儿童在家误吃了涂有老鼠药的食物后,不幸中毒死亡;某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在水塘边玩时,不慎落水溺死;织金县某乡镇中学学生,由于受他人引诱,过早辍学走上了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大方县某乡镇一村民家的3个女孩多次遭到他人的奸淫,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5岁……

这些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事件,主人公都是留守儿童。

父母去打工他们守着家

今年正月十五,太阳早早地爬上了山头。在毕节市海子街镇长征村,一栋栋贴着瓷片的房屋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可整个村庄却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春节过后,返乡回家过春节的打工一族又像往年一样,匆匆离开了。

陈婷的爸爸妈妈已经3年没回家了。上午起床后,9岁的陈婷和11岁的哥哥陈双福每人带着55元的学费来到学校报名注册。

前一天,团省委的叔叔阿姨来到村子里举行“手拉手一起走·关爱留守儿童”新春送温暖活动,陈婷和村子里其余19名留守儿童分别得到了200元的慰问金。

从学校报名后,陈婷和陈双福把这学期的新课本丢在家里就走出了家门。屋子里,除了桌子上放着半碗舍不得吃的油渣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好吃的东西。15岁的大姐陈丽琼低着头,独自一人坐在门前。邻居家正忙着杀鸡宰鸭,准备丰盛的晚饭。

走出家门,陈婷和陈双福谁也没和谁说话,兄妹俩悄悄来到了村口。每当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村口守望。

3年前,陈婷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时,把他们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都已近80岁,几乎已不能下地做农活,陈婷和陈双福主要靠姐姐陈丽琼照管。爸爸妈妈每月寄给3个孩子200元生活费。

“买了粮食、煤炭和盐后就所剩无几,很少吃肉。”陈丽琼说,他们也知道爸爸妈妈在外挣的钱不多,况且还要寄些给爷爷奶奶。所以,平时吃的蔬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婷怯生生的,陈双福蹲在地上一言不发。记者摸着他的头问:“想不想爸爸妈妈?”话还没问完,他就捂着脸伤心地哭了起来。

“除了陈婷外,她姐姐和哥哥的成绩都不好。”陈婷的爷爷说,“村干部和她妈妈都打电话来劝说了几次,丽琼就是坚持不再去上学。”

“为什么不想继续上学?”记者问。

“我想去打工!”陈丽琼的态度很坚决。

离开陈丽琼家,记者来到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13岁的张以海、11岁的张以发和10岁的张春燕兄妹3人正坐在家里看电视。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脏得发出了异味,张以海的裤子后面竟磨出了两个大洞,屁股都露了出来。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在途经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天桥村时,记者正好遇到8岁的陆玲玲和6岁的妹妹陆爽与爷爷奶奶在地里种洋芋。5年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后再也没回来,也没寄钱回家,姐妹俩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学会了干不少农活……

据了解,像陈婷、张以海、陆玲玲姐妹这样的留守儿童,仅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富了家庭却“负”了孩子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仍有许多群众尚未脱贫致富。为了摆脱贫困,不少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有不少家庭夫妻双双一起外出务工。

如今,毕节地区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余万,占全地区720万总人口的18%,成了贵州省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区。

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有3900多人,近几年来,村子里80%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平时,村子里空荡荡格外冷清。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的贫困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据毕节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估算,该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家乡的钱达39亿元,几乎是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两倍。

“我们镇有5.7万人,外出打工人员就有1.37万人,他们每年寄回来的钱有3500万元以上。”毕节市小吉场镇镇长邵昌明说,“这些年来,打工收入成了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每个村子里新修建的房屋几乎都是村民们用打工挣来的钱修建的,外出务工成了村民们目前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来的钱竟是当地乡镇财政收入的数十倍。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全区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家的土墙房、茅草房都变成了砖墙房,彩电、洗衣机、电话等电器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物。

然而,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大量的孩子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或远亲近邻家,有的孩子甚至独守门户。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与亲人的沟通和交流,长时间在一种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于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每次离开家,我都会感觉心痛,作为父母,没有谁忍心把几个孩子长期丢在家里不管,可如果不出去打工,一家老小连吃饭都成问题。”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村民张以群无奈地说,“平时也想回家来看看孩子,可两人回来一次车费就要花1000多块,哪有这么多钱啊。”

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成长

共青团毕节市委曾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全市有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已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

在毕节市亮岩中学的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480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失去了成长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厌学情绪严重。

受打工潮的影响,不时有学生相互邀约离家出走。“学校的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对这些留守孩子的管理上。”亮岩中学袁武刚校长无奈地说。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可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家庭教育的配合根本无法谈起。”班主任叶老师感触很深。由于许多留守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缺陷,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和进行管理教育时,常常是事倍功半。

据了解,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他们中有30%以上是“双差生”。面对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部门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毕节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章剑平说,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不少孩子会表现出任性、孤僻、冷漠,学校教育相对就承担了很大压力。

“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有性格缺陷、是非观差的孩子,一旦被人利诱后,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章剑平说。

“这些孩子今后都要踏进社会,现在如果不设法引导、帮助他们迈入健康成长的道路,今后的结果是难以想象的。”毕节市妇联主席阮友茂对此也是忧心忡忡。

去年9月,共青团毕节市委副书记李永红曾配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刘正奎两位博士对毕节市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查。

李永红认为,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家庭功能缺失。由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留守孩子的监管不到位;第二,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学校借宿制未能普及;第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毕节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共青团毕节市委等部门已开始在全市展开摸底调查,着手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配合学校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动员全市基层团员和团干部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定期与他们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聘用当地有知识、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派出所民警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教育;动员城区学校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看朋友”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缺陷。整合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借宿制学校,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预防犯罪和维权工作力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12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 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最终造成了农民工和子女分割两地的局面。于是, 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然而更令国人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儿教育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 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

通过农村中学的大量问卷调查, 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严峻的问题。

一、家庭、社会教育缺失。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但由于他们收入普遍不高, 居无定所, 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 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 电话、手机这些现代的通讯工具架起了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但由于诸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限制,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却很有限。短暂而次数较少的通话, 无法真正弥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造成的对孩子关爱的缺失。

二、是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影响,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 也没有办法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或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这些因素无疑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校和教师, 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 又要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笔者通过长期的班级管理, 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 总结以下几点:

一、建立专门档案。从我们的调查看, 现在的这些孩子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的以外, 最缺的不是财物, 而是情感, 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 不论是一个班级, 还是一所学校, 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 在教育活动中,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 很多学校与我们调查情况相似, 对其关注不够, 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 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 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 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要帮助、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 不同儿童的问题往往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从组织的角度, 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 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别问题和个性问题, 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 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 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 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 如:设立“学生心理教室”、“爱心妈妈屋”、“亲情爸爸屋”, 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三、设立亲情聊天室。

在学校的领导下, 以年级为单位, 由班主任照看, 担任爱心妈妈或亲情爸爸。主要让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聊天, 尽量还原其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情感。

四、设立情绪发泄室。

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差, 而且他们往往心理保守、封闭、沉闷, 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心里有大量的怨气。在学校的支持下,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泄室”, 在班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 他们满脸怒气进去, 微笑着出来。

五、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的调查统计, 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15%, 班额以60人计算, 每班不超过9名。因此, 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 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 实施帮扶。以班级为单位把留守儿童分摊给代课老师, 以班主任为核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 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等。

六、生生互结对子。

在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 以班长为核心, 所有班干部和小组组长与留守儿童结对, 不仅帮助他们的学习、照顾生活, 而且与他们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年朋友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月缺月圆又一秋,中秋佳节再来临。今天,我们在此举办“###”活动,我谨代表前来参加活动的所有领导、爱心企业人士向广大老年朋友们、##小学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和财富。尊老爱幼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的具体体现,老年人和青少年都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曾在各条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他们仍然不遗余力,继续为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作为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是一项民生工程。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尤为紧迫。今天,我们想以此活动,大力的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尊老爱幼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为高龄老年人、留守儿童送上节日的祝福,向大 家致以美好的祝愿,给予老人们、孩子们精神上的关怀,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今天参加活动的爱心企业人士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在此,我代表全县广大青年人对爱心企业人士的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基层的社区干部、广大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希望老同志们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希望同学们能够体味父母的艰辛,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关注扶助留守儿童、关爱老年人的队伍中,用真诚奉献社会,用爱心传递真情,大力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幼、爱幼的社会环境,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14

对比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眼点。其目的是弱化留守现象所形成的留守问题的负面影响。因此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是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基础工作。方法:对游仙区柏林镇中学七、八年级学生进行随机班级抽样问卷测量。结果:与教师关系非常紧张的个体中,留守儿童人数超过非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师生关系

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心理社会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补偿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家庭教育的不足,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状况。师生关系是在校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是获得知识和成就感等社会意识的纽带。留守学生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其社交技能可能存在着某些缺陷和不足。亲情缺失很有可能造成儿童早期的人际冷漠和退缩性人格,不利于个体社会性成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因此了解留守儿童大师生关系状况就显得非常必要。为未来的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交际培养有指导性的意义。

因此,笔者对农村初级中学----游仙区柏林镇中学在校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进行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样本数81人次,其中留守儿童35人,非留守儿童46人。结果见表一:

表一: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师生关系测量对比分析

项目

留守儿童/非留守

儿童

8-----18

(师生关系非常紧张)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

(%)

-8-----7

(师生关系不怎么好)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

(%)

-18------9

(师生关系过得去)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

(%)

合计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

20/34

10/10

35/46

(35人46人)5(4.94)/2(2.47)

统计说明:

一、留守儿童的师生关系紧张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师生关系非常紧张的留守儿童占4.94%,非留守儿童占2.47%。说明人际关系与亲子关系存在着正相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其人际技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还有可能因为心理水平处于劣势,而对人际交往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亲情缺失,还可能导致儿童缺乏与成年人进行交往的勇气和技能,与成人交往的成功经验较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成年人采取回避和怀疑态度,因此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

二、由于缺乏亲情依恋关系,或者关系淡漠。可能会形成人际冷漠和敌对。也是形成师生关系较为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建议:

1、开展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技能培养。

2、加强心里健康教育。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篇15

目前, 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工, 把孩子全部交托给老人或亲戚或朋友, 这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 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调查显示,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 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 大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的生活照顾和引导, 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 生长发育得不到保证, 身体健康也受到很大损害。二是教育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 一些留守儿童的自觉性不高, 消极学习的现象和思想很严重, 有的还产生厌学情绪,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学业偏差, 严重的甚至还有逃学或辍学的。三是心理问题, 由于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缺少情感沟通和疏导, 情感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困惑, 心理极度不健康。四是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发生事情得不到及时纠正, 更是缺乏父母的教育引导, 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 一些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很差, 甚至于缺乏是非观念, 违法违纪案频频发生。五是安全问题, 据全国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 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 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人身安全得不到必要的保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 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 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 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 学习上的后进生, 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 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 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

首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是培养青少年品质的主要阵地, 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但留守儿童不仅缺少家庭环境, 有的甚至于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当然就更不要说什么家庭教育和引导了。我所知道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学生, 其父母就是长年在外打工, 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引导, 就形成了问题学生:虽然文化学习一直不错, 但行为和思想就出现了偏差。性格极度要强, 经常称王称霸, 对她自己来说, 她看不惯的事, 她一定出面干涉, 干涉不听就用武力征服。对她看不惯的人, 就召集她的追随者一个一个的对之进行惩罚, 还不允许别人反抗。更不允许别人告诉其他人。否则就是违背了她的意愿, 就会变本加厉, 她自己认为她是老大, 所以她自己可以早恋, 但绝对不允许她的追随者也早恋, 否则就是对她的大不敬。

留守儿童往往都是一些隔代教育, 上代教育或自我教育, 而这些教育方式往往都是一些不良的教养方式。比如:一些人一遇见孩子犯错误就简单的以体罚就完事, 但另一些人则完全相反, 对孩子的错误熟视无睹, 听之任之。特别放纵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需要上, 一些人是一味的拒绝, 表现为极度的冷漠, 而另一些人则是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生怕孩子不够, 尤其是在金钱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使得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在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家庭, 孩子耳濡目染, 更容易形成自我控制力差, 易冲动, 具有攻击性, 情绪不安, 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等不良人格特征。在家庭结构上, 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家庭, 使孩子缺少较全面的关爱和呵护, 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时会得不到及时纠正, 结果感情发展不健全, 容易形成孤僻、偏激、仇视, 冲突较多, 对孩子的消极感情较多, 这些都容易引发孩子的暴力攻击性行为。因此一个温暖而又和睦的家庭, 将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

家长也应该注意到, 不要一味的把“忙”、“没时间回家”作为理由或是借口, 一定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沟通和培养感情, 来自父母的亲情和温暖是任何人都不能够取代的, 而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自身的关注和爱护, 相关机构的关注和措施是治标不治本, 只是辅助手段, 从各个方面减少对孩子的不必要伤害。

其次,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 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组织, 有计划的实施的。青少年由家庭进入学校, 在特设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系统的教育, 对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关键之所在, 所以学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摆正关系, 让德育教育到位, 片面强调哪一点都有悖于党的教育方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有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仍单纯的以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工作的优劣, 结果使得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挤占其他副科时间, 课外资料增多, 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家长也把眼光放在每所学校的升学率上而不注重学校的德育教育, 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也导致了学校和教师重智轻德, 造成学校德育“空壳”、“失控”, 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就更不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造成学生不仅仅视力下降, 脊柱弯曲等生理残疾而且形成了不关心政治, 思想觉悟低, “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等思想残疾和品德残疾。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落到实处, 真正实施, 贯彻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

比如, 有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 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建立校园妈妈 (爸爸) 代理制。动员全校党员教职工根据学校留守儿童的人数每人联系几名儿童, 当好校园妈妈 (爸爸) , 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关注儿童的成长, 关心儿童的生活, 密切注意儿童的心理变化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康快乐的成长。开展以“感恩”、“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们说”等为主题书信大赛活动, 通过儿童发自肺腑的亲情告白, 抒发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亲人的感激之情与感恩之意, 以达到震撼心灵, 培养健康情感的教育目的;开展“爸爸 (妈妈) 在外打工的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 让留守儿童讲述自己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在外打工的故事”, 或邀请中途回家的家长讲述, 对儿童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成才教育;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法纪教育、自理自护教育, 指导儿童双休日合理休闲, 安全游玩、自觉学习;结合庆祝国庆, 组织留守儿童编排大型舞蹈《太阳鼓舞》, 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利用网络把学生家长与这些留守儿童联系到一起, 在网上面对面的谈心交流, 让留守儿童在网络教室里感受亲情, 去聆听家长的教诲, 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再次, 社会是青少年生活的最大的现实课堂, 社会“大课堂”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无时无刻不在给青少年打上或好或坏的烙印.因此, 社会环境的好坏, 对青少年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舆论宣传工具, 报刊杂志网络以及各种文艺节目, 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模范的推动作用。为了净化他们的心灵, 必须治理好社会环境, 有人提出应当将留守儿童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我认为是必要的;还应该加大法律保护监督力度。只有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 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一起行动起来, 紧密配合, 步调一致, 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 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 上好社会这堂大课, 才能卓有成效的培养他们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觉悟的一代新人。

上一篇:巴厘岛作文400字下一篇:永清镇创新机制转作风求真务实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