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共11篇)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 篇1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模块
专题1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俗称
专题2 溶液的酸碱性、pH和指示剂的变色 专题3 典型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4 各类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等)的条件
专题5 各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6 常见酸、碱、盐的主要物理性质、用途及保存方法
专题7 溶液增减重的定性判断及定量计算 专题8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主要应用 专题9 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检验 专题10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专题11 物质的推断 专题12 物质的制备 专题13 气体的净化、干燥、鉴定及仪器的连接 专题14 酸碱盐中典型的选择题解法探究 专题15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16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均为纯量的计算及含一定量杂质但其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以及涉及气体的质量与体积换算的计算)专题17 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专题18 溶液的有关概念
专题19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专题20 根据化学式的基本计算 专题21 根据化学式计算的技巧 专题2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
专题23 氧气、氢气、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等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 专题24 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铁等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
专题25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26 氢、氧、碳、铁等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常识性介绍的内容
专题27 氢、氧、碳、铁等有关物质的推断 专题28 甲烷、乙醇、甲醇、醋酸等几种常见的有机物
专题29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专题30 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3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专题32 物质结构
专题33 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专题34 化学符号及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专题35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专题36 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专题37 催化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的催化作用)专题38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39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 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三化学,总复习,减负高效,策略,方法
新课改的提出, 特别是化学课时的大幅减少, 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给学生减负的重要作用, 而减负高效课堂也是我们新课改的目标, 是我们新课改过程的必经之路。那么, 作为高三的化学教师, 在面对高考的压力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花较少的时间轻松达到学习的目标, 使学生既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高效减负”的目的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 来谈一谈我们高三化学教师如何在总复习中完成减负、高效的目的。
一、抓住高考要点, 突出主干知识
我们都知道, 高考内容离不开课本和两纲, 课本是高考的根, 两纲是高考的指挥棒。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 作为高三化学教师就一定要吃透教材,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和考试大纲, 教师要紧紧抓住高考总复习的重点纲要, 明确命题的趋向和要求, 明确复习的重点。认真系统地整理出新课程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归纳及能力双向细目表, 对照一个一个的把知识点和本省区历年高考试题对应分析, 难度多大?赋分值多少?是常考选择题还是大题?同时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最近几年的其他省区高考试题, 总结高考的必考点, 高频点, 哪些是年年考, 哪些是隔年考, 哪些很少考, 并且也让学生仔细研究这些以往真实的文本资料, 把这些高考真题作为高考复习的依据。教师只有抓住高考要点, 突出主干知识, 才能精准地瞄向高考;才能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不出偏差;才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方向性, 有针对性, 避免大海捞针, 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还能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准备资料, 合理制定复习方案
新的化学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 而且新课标下的化学教材的知识点不像老教材那样系统, 也不像老教材那样条理清晰。这就给我们高三教师和学生在复习时加大了难度。我们高三化学教师要想在给学生减负基础上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 就一定要在复习前认真的梳理教材的重点知识, 理清复习的知识点, 理清整个教材的知识脉络, 整合所有的复习资料, 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案, 在复习前就明确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内容, 复习的重点和复习的思路等。第一轮重在基础和知识网络的建立, 学生的在原高二各知识点的基础上要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第二轮要重点进行专题整理复习, 对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无机框图, 有机合成, 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 混合物计算, 数轴讨论法, 离子检验和物质检验, 筛选法等一些必考知识点进行专题训练, 总结其解题规律和技巧, 由于这些知识点相对独立而且涉及面广, 命题角度千变万化, 难度大, 学生常常会了忘, 所以对重点知识点要滚动复习, 多次重复, 让学生形成一次成型的牢固印象, 只有教师精心准备复习资料、合理制定复习方案, 才能给学生减轻负担, 才能使复习顺利有序的进行,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三、精选复习练习题, 自编和使用校本教材, 提高复习效率
在高三的复习课堂上, 教师要合理选用复习材料, 同时要为学生准备严谨、全面、系统的练习题作复习资料, 这些练习题最好是用本校的校本教材 (一般叫内部资料) , 可以组织本校教师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编撰完成。这样的练习题既结合本校实际, 又可以加入市面上现成资料没有的或者来不及编入的新练习题, 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因大量做题、盲目做题而造成的课业负担, 又会使练习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事实证明:凡是使用教师自编练习题的学校往往能大幅提高高考升学率, 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从2005年建校到现在, 仅仅用了8年时间二本上线率就由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七十, 总结经验就是一直使用本校的校本教材, 而不使用市面的现成资料的原因, 所以, 我们化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近几年各地的高考真题, 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把握好高考命题趋向。此外, 教师还要在老材料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因为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变化,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推陈出新, 所以我们的选题命题也不能墨守成规, 所以, 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还要有一定的编题能力。
四、根据复习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及时归纳总结, 提高复习课质量
我们知道, 高三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 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们学过的知识, 所以, 部分学生在复习时, 没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新鲜感, 提不起精神来, 致使复习课堂死气沉沉。更有部分学生, 老师在黑板上讲的天花乱坠, 他在下面自己复习作题, 他们认为听不听都是一个样, 还不如自己多做几道题, 所以,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爱上复习课, 必须就要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 把由高一高二原来只注重一个课时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一个模块整体或高中6本书的高度, 让学生居高临下地重新看待这些知识在高中化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本节课在知识体系中联系和应用能力, 设置一些联系其他知识点的综合试题让学生练习, 这样学生就感到复习课和原来新授课的本质不同, 就会天天有提高, 同时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择一些适当的方法。科学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设疑, 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使学生对一些复习题进行多方位的独立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精力集中, 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缓解学生的疲劳, 诱导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现减负高效的复习目的。
五、限时训练, 设置考试氛围, 规范答题
平时练习时就限时训练, 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得分, 考完后把错题进行重点复习, 一直到会熟练应用为止, 同时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答案, 明确如何用最少的字规范的写出答案要点, 实验表明要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的高考理综答案抄一遍大概用70分钟, 这样更显的规范答题的重要性, 否则即使会做也可能做不完。
总而言之,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教师要根据课改的要求、根据高考的宗旨与学生的实际能力, 合理制定复习方案, 精心选取复习练习题, 要不断地根据复习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师生交往、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使复习课堂变得更加完美, 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陈勇.浅议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变式题的编制策略.新课程学习 (小学) , 2009, (04) .
[2]李化琳.如何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2, (06) .
如何进行高三化学总复习 篇3
一、阅读教材,以本为纲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磷酸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
三、适时练习、注意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已经模糊的。从而为精读打下基础。
四、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摸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12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乃至终生受益。
五、考试认真,重视讲评
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坚定信心、胜利在望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复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认为一两次考评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能力差,应变能力弱,甚至认为自己笨,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从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这大可不必。对于化学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可以和那些学习有计划、成绩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坚信,只要每个同学都注重基础,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三化学总复习同步练习试题 篇4
一、选择题
1.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钾合金能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是由于二者是活泼金属易失电子
B.用饱和碳酸氢钠制造灭火剂比用饱和碳酸钠制造灭火剂的效果好
C.碳酸钠可用于制造洗涤剂,因为碳酸钠是碱
D.五彩缤纷的焰火是K单质燃烧所致
[答案]B
2.(・江苏期中)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①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②浓硝酸盛放在无色试剂瓶中
③少量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⑤氯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⑥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钠与水反应,通常保存于煤油中,①错;浓硝酸及氯水两种物质见光均会分解,应盛放于棕色试剂瓶中,②与⑤错;固体物质应保存于广口瓶中,⑥错。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 篇5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总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黄清梅
高三化学复习课怎么上?高三化学复习课的魅力何在?笔者在执教“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总复习课时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设计思路
常见气体的制取既是高中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又是高中化学综合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这节复习课知识点多而繁杂,传统教学中的复习课大多是教师“独霸”讲台的满堂灌。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笔者力求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归纳、课堂自主展示、自主组装、自主探讨和创新等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能力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也得到升华。
二、教学过程
1.将课堂延伸到课前,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活动】
课前布置思考题:请回忆O2、H2、Cl2、CO2、NH3的实验室制法
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并归纳:(1)气体发生装置通常可分成几种类型?将各类型的装置示意图画出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每种类型可制备什么气体?(3)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及原因。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1上台投影展示O2、H2、Cl2、CO2、NH3的实验室制法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他学生纠错补充。
课堂活动一:提供一些仪器,要求各小组(六人一组)准确选出所需要仪器,并组装三种类型制气装置。
【学生活动】
3组学生代表(2人一组)在讲台上组装,并讲解注意事项。其他学生纠错补充。
2.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教师活动】
课堂活动二:
要求各小组讨论自己组装制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增加
橡皮管、止水夹、玻璃导管、注射器供学生选择)。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3.引导创新,让生活走进课堂
【教师活动】
演示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提问:启普发生器是一种制取气体的经典装置,能否说明它适合制取什么样的气体?它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回答。
【教师活动】
课堂活动三:
提供一些仪器,要求学生用以下仪器组装启普发生器的替代装置,画出装置图。
【学生活动】
讨论、画出装置图,投影展示。
【教师活动】
课堂活动四:
提供仪器:矿泉水瓶(已钻好合适的孔)、医用挂点滴导管。药品:稀盐酸、石灰石。让学生不加入其他辅助仪器设置一套启普发生器的替代装置制取CO2。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演示。
4.布置课后思考题,制造悬念
【教师活动】
布置课后思考题:(1)气体净化常用装置有哪几类?画出装置图。(2)常用的收集方法和装置有哪些?依据什么来选择适合的方法及装置?(3)如图4装置有什么性质、用途?怎样使用?
【学生活动】
课后查资料、整理、归纳。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复习课,我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创造性很强,效果很好。课堂上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像一个泵一样,源源而来。让我更坚信:你给学生留多大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就会充斥多大的空间。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喜欢化学,其大部分原因是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在本节复习课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实验装置,创新实验装置,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性地完成课堂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中不仅掌握了基础的知识,还锻炼了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课堂中学生也带给我许多惊喜。如,在活动二中有个学生举手说他借助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5),我请他演示,他用橡胶管在图5装置右端导管上接上注射器,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
量的水,将注射器活塞向里推,长颈漏斗液面上升后不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一定要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三和活动四。在活动四中当笔者把矿泉水瓶、医用挂点滴导管拿到化学课堂上时,学生很兴奋,心中产生兴趣和期待,经过思考、尝试、改正,产生新奇的效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3.
[2]阮方来,熊言林。试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化学教育,(09)。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 篇6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甜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改变中国学生在中学各科“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上次次荣登榜首而“诺贝尔奖却无人问津的僵局,我们必须大搞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当前,环境问题是世界一大热门话题。随着工业革命到来,世界工业快速发展,世界环境迅速恶化,酸雨就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环境问题中,酸雨的问题也就自然成为综合科化学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酸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一点介绍,并且对酸雨知识也只是被动地了解,解题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在高三综合科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4)了解各种与酸雨有关的常见现象的本质以及相关解决酸雨问题的方法和实用技术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三、研究过程
(1)准备。有大家讨论,大家确定子课题:①酸雨具体含义,②酸雨的形成原理,③酸雨的危害,④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⑤根据①?④的知识来解答实际综合科化学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①?④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
(4)由各组的组长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5)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最后有学生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有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四、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①②④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③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实验药品]稀硫酸 稀硝酸 混凝土 石头 活鱼 盆景 水 钢
[操作]①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②用稀硝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③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酸雨之所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因为有以下危害:
① 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
② 使土壤酸化、贫瘠化。
③ 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
④ 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
⑤ 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大家面对已得到的结论,笔者马上给出练习:
⑴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如何减少酸雨?
⑶火力发电厂为什么将“含硫煤与石灰石粉末混合”燃烧发电?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问题。
五、研究成果与收获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的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是有具体含义的,比如上面的练习“雷雨肥庄稼”中的雷雨也是显酸性,但对环境不造成危害,不能称为酸雨。酸雨是pH<5.6的降水,包括雨、雾、露、霜等形式。酸雨形成原理比较复杂,SO2、NxO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由SO2形成硫酸过程如下:
气相反应:2SO2+O2=2SO3 SO3+H2O=H2SO4 液相反应: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由氮氧化物形成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根据酸雨的形成原理,大家很自然的想到酸雨的防止方法与措施,又由于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很快总结出减少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可以用生石灰脱硫法,原理为;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也可以用氨水来吸收:2NH3?H2O+SO2=(NH4)2SO3+H2O 2(NH4)2SO3+O2=2(NH4)2SO4等多种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学生对酸雨有了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是有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实验、归纳、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酸雨的相关知识就自然的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①②④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在上网查找资料时,收集到相关资料很多,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特别是③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证明酸雨的危害,他们需要设计好实验,动手做实验,从实验收集、处理信息,最终找出酸雨的具体危害。在学生认识酸雨以后,及时给出相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酸雨的知识和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来综合分析题目,从而自然地得出答案。
4.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仅有单科知识的教师对综合科化学的不适应性和网络对综合科教学的重要性和方便性;体会到这样教学的难控制性和课堂的随意性。在真实情景中,由于学生经过课前的大量准备,六、研究体会
通过这节研究性学习,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紧接着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下来后,开始自己寻找新的课题、动手设计新的方案,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高三综合科化学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大大地提高。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赢得了学生的友谊;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中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增加老师的知识含量,培养老师的研究热情,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用心
爱心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 篇7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随堂微专题,设计策略,使用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微信、微博等“微”概念正在急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中学化学知识琐碎、难记易忘,而现行的江苏高考模式决定了化学学科只能充当“配角”,为此,我校成立了《高三化学随堂微专题的设计与使用研究》课题小组,要求教师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为出发点,设计高三化学随堂微专题集中解决学生典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化学素养。随堂微专题“切口小、内容精、形式活”,注重即时反馈和解决学生的真问题、小问题。
一、设计策略
1. 以课本知识填空为基础知识载体,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梳理基础知识。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老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要点,提高复习效率。
2. 通过化学方程式书写、知识默写等检测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以专项训练为督查手段,实现将“重点知识问题化,难点知识习题化”。
教师认真研究每个考点,针对学生实际学情,精心选择相应习题,加强审题技巧、解题方法、规范答题的指导和总结。
二、使用意义
1.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纵观近几年的江苏化学高考试题,考题的明显特征是“不偏、不怪、不超纲”,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设计微专题时,对于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坚决删掉,对于降低要求的知识不拓展、不延伸,把主要精力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知识上。随堂微专题针对性强,短时高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基础知识,并对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通过对高考考点、热点、盲点的再思考、再总结,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注重实效,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物质性质杂。学生学习化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在复习中我们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穿插一些微专题,侧重训练、提高学生的某种单项能力,如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方法、基本观念的发展。化学中很多知识都有相同之处,理解一点,就会触类旁通,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3. 强化重点,有效整合教学模块。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很松散,化学学习的时间投入不够,特别是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因选科意向不明,导致成为化学薄弱板块。我校近几年高三化学复习选用的是《步步高一轮复习用书》,本书的知识点、考点非常详细,如果按本复习,内容多,课时少,不但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累,而且复习也效果不好。而且同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也不尽相同。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把一些化学知识化整为零,通过设置典型性、有效性的微专题,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有效地学,高效地学。我们通过微专题,有效整合教学模块,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实践证明,学科相关知识的有效整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也解决了复习中“课时不足”的矛盾。
4. 以学定教,实现提优补差。
随堂微专题是特别针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现状,利用课堂5~7分钟时间解决一个知识、一个问题,或一个化学学习小技巧等。我们可以在摸清学生知识、能力等基本情况后“对症下药”,采用随堂微专题,做好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查漏补缺工作。随堂微专题目标明确,注重反馈。在复习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之后,我们可以集中分析边缘生的试卷,研究他们较为薄弱的知识点,坚持有效性和针对性,从学生的理解层面设计纠错训练、典例分析等随堂微专题,最终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细节决定成败”,通过质量分析,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边缘生因为书写和表达得不规范,导致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少得分。从学生的典型错误入手,通过“错题再做、典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如化学计算的单位书写、有效数字和化学计算步骤的规范;各种简答题的表述,特别是实验条件的控制、基本实验的规范操作,给学生时间、机会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并迁移到书面表达中;通过默写练习强化各种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的书写等。
5.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微专题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求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及时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帮助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使“精讲巧练”成为可能。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专题的设计可以促进备课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校本微专题的编写与使用,也可以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成功案例,备课组老师可以在立足校本,解决本土问题的基础上相互切磋,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辉斌.浅谈高三化学微化复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6.
新课程理念下谈高三化学总复习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三化学总复习 策略 课本
傳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教学时应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转变;从“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向“强调学习的过程”转变;从“单纯教师的教”向“师生互动且以学生探究的学”转变。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既有旧教材的经历,又有新课程的体验,反思高中新课程三年的教学及新高考总复习中的得失,终有所感悟,现就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化学总复习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复习时转变高考复习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进行高考复习,而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当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在重分数轻能力的思想作祟下,复习时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对知识点、教材内容进行重复学习,导致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无法系统梳理归纳,形成不了新的认知结构,并且知识点的复习面面俱到,对重难点、知识薄弱点复习得不深不透,复习过程只重视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品质的培养。将新课程理念引入化学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本人觉得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一定的尝试与探索化学高考复习的新策略。
(一)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学会”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会学”则指的是学会知识的过程中而掌握的科学方法。“学会知识”是单一的能力,而“会学”是多元的高层次能力,即在复习中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点,更要注意对学生各种认知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针对不同复习内容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尤其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以达到知能并重、从“学会”达到“会学”的效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目的。
(二)由教师的“演”向学生的“动”转变
教育界提了多年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的理解是教师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一本好剧本,如果没有好导演的指导,它可能就体现不出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如果没有“演员”的参与,它也不可能展现给观众;如果没有“导演”与“演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它可能只是一部平淡无奇的片子,成不了轰动名片。就像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复习,在整个复习中“以每一个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复习中的师生互动。例如在复习氯碱工业有关食盐的提纯和除杂时,可先提出:1.食盐中主要有哪几种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分别采用哪些试剂?2.为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所加试剂的量应如何?3.加入试剂的顺序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可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药品,相互交流,得出几种方案,然后在理论上对这些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操作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用合理的试剂及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思考,有不同层次的发展,真正做到“所有的学生都在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化学”。
二、复习时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较为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经统计,中学化学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共200多个,它们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就是说,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它们若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些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三、复习时教会学生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四、复习时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平时教学中很多学生和我说:越基础、越容易的知识越易出差错,其实这就是复习中的重点和疑点、盲点,这个问题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如常用的纠错方法有摘抄法、剪贴法、还原课本法等。
九年级总复习专题部分 篇9
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学习道德模范人物
命题点一 :模范人物与“最美”现象和党的好干部
时政背景材料
1、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2013年9月26日晚,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新当选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及往届道德模范代表一同出席。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①“诚实守信” 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③ 5个篇章,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时政背景材料2: 2013年6月21日,中宣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杭州“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会见报告团成员,强调要把学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励人们奋发有为,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⑤。刘云山说,“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传递了道德建设正能量,唱响了中华民族正气歌,形成了好人好报正效应,一个个最美盆景连接成了最美风
时政背景材料3: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河南兰考: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习近平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焦裕禄虽然离我们已经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只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还是共产党员,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
考点连接:①承担社会责任、民族精神
②人之根本
③孝敬父母;关爱他人;⑤传递爱心,播种快乐;⑥这是我的责任;⑦德是立身之本;培养美德需要勇气。
时政观点: ①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②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③传递正能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命题点二:列举生活中违背道德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1、社会中:十一黄金周各式旅游陋习,中国游客渴望文明新形象中国国庆长假前半段,与景区拥堵、高速公路塞车一起成为热点新闻的是网民们盘点各式各样的旅游陋习,人们渴望以此推动国人塑造文明旅游新形象①。塞车的高速公路成为露天垃圾场;私家车随便占用高速公路救援车道;高速路堵车,一乘客干脆下车,跑到农民的田里偷得一个大冬瓜扛上车„„
身边:
2、不讲卫生,随处丢弃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景点随意涂画、刻字;在景点不遵守秩序,随意插队;公共场所袒胸露背,不修边幅;人多拥挤时,缺乏礼让;贪污腐败、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等。
一、与教材联系点: 【教材知识链接】
1.为他人开一朵花:(详见导引 第4页4、5、8)
核心知识:为他人着想的意义: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为他人开花,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自己生命增添一份温馨,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2.关爱: 核心知识(1)关爱他人的意义
:教材49页整理
(2)关爱他人的做法:教材49页整理 3.责任:(详见九年级教材58-68页)
核心知识:(1)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感的标准: 61页黑体
(2)承担责任的意义:教材62页整理
(3)承担责任的方式:教材64页整理 4.奉献社会是幸福的源泉(详见九年级教材121页)
核心知识:在奉献中,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我们的劳动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能从中感到奉献的幸福。
5.德是立身之本:(详见九年级教材125-136页)核心知识:(1)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德之人:教材 125页整理
(2)怎样做一个有德之人:教材123页整理
二、【时政常识链接】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三、【课标要求与考点点拨】
(1)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爱岗敬业,勇担责任:干一行、爱一行,每一行都干出成绩。
(3)意志坚强,不懈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事,不怕吃亏,自觉抵制坚持美德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4)艰苦奋斗,朴素清贫: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把收入和精力大多用在慈善事业上,自己和家人却过着异常清贫的生活。
(5)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在悦纳自己生命的同时,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遭遇困境时,积极伸出援手。
(一)、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积极承担责任是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4)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二)、“最美现象”给我带来哪些启示?
(1)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建设积累,贵在贴近实际,难在持之以恒。(2)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是逐步积累的过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3)思想道德建设贴近实际才会有生命力,要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4)我国自古就有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美德,新时代我国人民思想 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
(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 己的行为。(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3)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4)努力学习,热心公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等。
(5)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二、自测反馈
(一)选择题
1(2013年昆明中考题)、如今,人们发现月来越多的“感动”,邂逅了越来越多的“最美”——“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这些美丽的“感动”()①弘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 表明了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走过整整12年。12年里那些你我身边萌发、舒展、跳动的中国故事,构成了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诗”。举办《感动中国》人 物评选及表彰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确保社会实现绝对公平
③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民生问题
④推动社会形成崇德尚义、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对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的颁奖词,郭明义的事迹说明了()
①面对责任要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要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
③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品德高尚的人 ④人的伟大在于清贫、简单,对一切无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奋斗一辈子,让老百姓的日子富了起来,退休后义务植树20年,把自己建成的5.6万亩森林无偿移交给国家。杨善洲的行为()
①说明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③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④是关爱自然、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二)、中考命题设计猜想
(1)请总结“感动中国”人物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有哪些?(两方面即可)
答: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身残志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等。(两方面即可)
(2)怎样才能让这一“精神品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请你来出谋划策。(两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①公民要关注栏目、积极参与栏目的评选、为栏目献计献策。②社会要大力宣传和弘扬感动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③栏目组要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实际,推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要弘扬传统美德,传播先进文化;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创造出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④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优秀栏目在物质、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两方面即可)
(3)感动就在身边。当他人感动我们的时候,想一想,我们怎么以实际行动传递这一份感动,成为感动别人的人?(两方面即可)
①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②发扬奉献精神,不言代价与回报;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④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两方面即可)
(4)、近年来,“最美人物”频频出现,他们或在平凡之中默默坚守,或在关键时刻毅然择善,用爱心和壮举提升了道德的高度,不断地感动着我们,传递着我们,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假如你所在学校计划组织一次寻找身边的“最美中学生”活动,发现身边的“微”感动,然后向全校师生推介,请你参与。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代表活动组委会拟一份“最美中学生”推荐标准。
高三物理总复习计划 篇10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并要求每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笔记的整理与回顾,建立典型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档案及错题档案。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利用图象求解各物理量的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类比推导法、逆向思维法、等效思维法解题技巧等。
本阶段要突出练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综合模拟考的套题练习,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重点内容:1。知识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向心力 2。定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 篇11
关键词:二轮专题复习;原态思维;最近发展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高三一轮复习结束时,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能力到达什么水平?哪些方面还可以完善和提高?应该如何开展二轮复习能获得最大效益?本人从原态思维的角度进行相关思考及应用,提高了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的原态思维,精心选定二轮专题复习课题
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专题课题的选定就是方向性的问题,专题复习目标必须精准。我们备课组在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学科主干知识,研究考纲和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发现所谓高考常考点其实就是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的能力点正是从事化学研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应试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在研究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的现有情况怎么样、学生需要什么,专题就搞什么。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应解决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我们列出拟定的专题目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专题课题名称:(1)阿伏伽德罗常数;(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化学能与热能;(5)化学能与电能……(所有常考点)
你是否需要老师开设以上专题进行复习?
选项均为:A.非常需要 B.需要 C.无所谓 D.不需要”
按统计结果,最终选定二轮专题复习的课题。
二、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准确把握二轮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
确定专题课题后,如何才能实现“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至少一个问题”的总体目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通过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找准每个专题中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化学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问题引出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录音分析法等。笔者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比,认为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型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方法。从专题复习的进程上考虑,在课前准备时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具体疑惑点,在课内使用课堂观察法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在课后用访谈法跟踪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专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考虑,容易的采用问题引出法,难度大的采用录音分析法。
【案例1】探查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原态思维,用录音分析法。具体做法是,选取教学班中成绩分别在上、中、下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给一道实验设计题,告知他们教师的意图,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在无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将从审题开始到答题的整个思考过程都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录音。教师通过对录音的分析来了解该复杂的原态思维过程。录音分析法的优点在探查复杂问题的原态思维中最为明显,因为没有他人的提示,也没有来自他人的干扰和压力,这样呈现的原态思维最为真实。
【案例2】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笔者在课前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原态思维。问卷调查中的其中一项内容:“你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存在的困难(多选)”
(4人)A.不能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2人)B.不记得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人)C.不会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12人)D.不知道应写H+、OH-、还是H2O,应该写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
(0人)E.不懂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15人)F.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
(8人)G.多写或少写“↑”“↓”
(23人)H.出现审题问题,没留意“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34人)I.结合流程图找信息则不会写,甚至不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29人)J.没有有序的思维,跟着感觉走
全班51人,统计结果见各序号字母前的数据。
参考该项统计结果,将该专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定为:(1)有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2)审题指导(结合流程图找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3)突破介质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有效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精选相应的题组,用学案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最近发展区渐行,从而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案例3】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中为了突破介质的难点,用学案呈现了以下的题组:
【题1】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2】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3】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亚氯酸钠(NaClO2)的流程如下:
“反应1”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利用原有思维,书写该题组中的3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通过展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即“四步法”:(1)确定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2)得失电子守恒配平;(3)关注介质;(4)电荷、原子守恒配平。同时突破了处理介质的难点:介质不一定参与反应,若参与反应,作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要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进行判断。至此,学生实现了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沿最近发展区渐行,最终突破最近发展区,即出现了新的思维。
四、及时运用新的思维,坚守二轮专题复习的成果
对二轮专题复习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思维,必须及时并反复运用,当其成为学生的常态思维,二轮专题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专题复习中,设计“问题链”或提炼简单明了的总结性语句,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反复使用,可以有效实现新的思维成为常态思维,也就是成为学生新的“原态思维”。例如,前面提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在该专题后,每一次遇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笔者都引导学生按“四步法”进行有序地分析和书写,效果非常明显,笔者所任教的教学班(共51人)能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由十几个上升到超过四十个。再如,在进行平衡状态的判定时,学生一致认同有一句非常有用的话,“能变的,不变了,就平衡了”,用之于解题,屡试不爽。
五、总结与反思
尊重学生的原态思维,对其进行探查,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沿着最近发展区前行,从而建立新的“原态思维”,实践证明将学生原态思维进行研究并应用到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遗憾的是,对这样的专题复习效果只是粗略进行了教学班在平行班中的成绩比对,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工作,对复习的效果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吴建希.从学生学习的原态思维到最近发展区[J].化学教育,2013(8).
[2]徐泽忠,熊言林.“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化学专题总复习】推荐阅读:
高三化学总复习策略08-24
高三化学复习课05-22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08-22
高三化学复习技巧09-04
高三化学复习研究09-10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方案08-26
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09-14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的方法09-15
高三化学高考复习资料10-05
浅谈高三化学后期复习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