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精选8篇)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篇1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国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国人的共识,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教育人,由“中国梦”,我自然地想到了“教育梦,想到了世纪之交开始的课程改革。
十多年前,一群具有教育理想和共同愿景的人,基于严峻的中国教育现囊静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希望通过改革追寻到中国人的“教育梦”。这样的梦想,最终在新世纪初上升为国家意志,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课程改革打上了“中国梦”的烙印。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十多年里,赞誉与争论相伴,前进与迟疑同行。——或者,梦想的实现过程本就是如此,因为梦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意味着惯性的打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意味着走在一条方向正确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崎岖路上。
不仅仅如此。
秉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新世纪课程改革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追求是建立新型的课程文化、新型的课堂文化、新型的教研文化,以及新型的管理文化,希望藉此在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教师同侪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的新型伙伴关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回归本旨,更加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出自由、平等、宽
松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快乐而有尊严的校园生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影响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家庭,进而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我坚信,这样的文化元素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幸福、有尊严、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进而为民族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其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它绝不是三年、五年、十年能够实现的,它的实现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十年的课程改革虽然初步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但离原先设定的目标还很远很远。
每隔五到十年,围绕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的改进、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总会周而复始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教育梦追寻中国梦的课程改革,也许就是这一次,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要不断强调反复重申的是,没有了灵魂的任何技术意义上再完美的课程方案,都不能引导我们通过“教育梦”实现“中国梦”。
面向未来,必须落实并保障课程发展制度的法律地位,使课程改革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实质性支持,从而在根本上引导基础教育课程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需要教育决策者的魄力和勇气。
面向未来,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以“建设性协商”的态度推动课程改革持续迈向深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和智慧。
面向未来,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构建并努力坚守教育的底线,对一切违背教育规律、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保持足够的警惕,努力让教育远离功利,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安全、健康、完整的教育生活。这,需要每一个数育人的信念和行动。
……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追寻“教育梦”,我们已经上路,我们还得远航,这是一条不归路。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篇2
随着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青年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对“中国梦”作过这样的界定: “中国梦”就是要求个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时刻相连, 寓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于社会之中, 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 乃至对广大人民有用的人才。[1]青年教师作为青年骨干, 是教书育人的先锋队伍。鉴于此, 本文试图就当下青年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位、自身素质的修炼以及为实现“教育梦”要做出的努力进行初步探讨。希望笔者的思考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集思广益有一些帮助。
一、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育改革的发展由来已久, 这些年来, 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我们社会改革和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仍然没有停止。在当下这个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世界, 教育改革更是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潮流和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当下, 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2]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助推器。作为社会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中流砥柱, 我们青年教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如何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是每一个当代青年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4年“五四青年节”,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做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讲话强调,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 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自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来, 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所谓“己欲立而立人”, 青年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之后, 再投身到教育中去培养更年轻的后辈群体, 这样,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历程中, 才会源源不断地有新的血液和新生力量注入, 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勃勃生机。
二、青年教师如何将准确的定位落实于行动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同时也对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尽管改革任重道远, 但随着这么多年国家、政府和教育者以及各界人士的努力, 许多困难已经或正在克服, “教育梦”的蓝图已经呈现。现在, 主要是要追求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而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
首先, 广大青年教师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 要坚持在教育信仰的引导下, 将自己的终身理想以及价值定位于为教育事业献身。其次, 青年教师在为人师表之前, 要打好知识的基础, 求得真学问。古人云: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时光一去不复返, 应该好好珍惜。为学者贵在勤奋, 在理论知识的根基之上, 青年教师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并且丰富自己的教育实践。再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不能死抓课本。近年来的教育改革, 也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 提倡学生群体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等, 非常重视学生个体自发的自主学习。最后, 《礼记》中说: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青年教师要珍惜和把握自己最美好的时光, 努力于实处用力, 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将信仰和理想转化为一种精神追求, 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眼下, 社会发展的进程很快, 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 给了教育更重的任务。教育在当下面临的问题和阻挠尽管很多, 但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去学习, 去钻研, 相信“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三、青年教师要怀揣 “教育梦”, 永不言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3]教师的言行是“教育梦”之本, 教师的奉献是“教育梦”之魂。教育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靠教师。任何一个社会, 都不可能是世外桃源; 任何一所学校, 也都难以尽善尽美。也正是因此, 总有一些学生在成年后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 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某一位或某几位教师: 正是这些教师, 点燃了自己的学习热情, 甚至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4]
习近平主席曾特别提出: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追寻梦想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不会轻而易举就实现, 这需要我们共同为实现“教育梦”乃至“中国梦”而不懈奋斗。[5]当然, 梦想的实现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 梦想是基于现实的超越, 它不仅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创新、对惯性思维的破除, 还意味着走在一条我们都知道方向正确, 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道路之上。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办好教育则要依靠广大教师。当下的教育改革, 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追求是希望能在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教师同行之间等构建一种平等、公正、和谐、愉快的关系和生活氛围, 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宽松而自由的受教育环境, 享受到快乐而有活力的校园生活; 希望通过教育改革能影响、培养和完善每一个学生, 影响每一个家庭, 进而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生力量。
总之,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教育改革一日都不应当间断, 我们对“教育梦”的追寻, 也已经在路上。邓小平说过, 教育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在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追寻“教育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而这, 需要每一位青年教师坚定的信念和行动, 需要青年教师乃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笔者相信, 当代中国青年教师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教育新人的历史重任, 在职业人生最辉煌的几十年里, 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 开拓人生, 奉献社会, 谱写出壮丽的教育诗篇, 不断追寻“教育梦”, 追寻“教育梦”蓝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洋, 李占涛, 岳冬梅.浅谈当代高校“中国梦”教育的途径和方式[J].价值工程, 2013 (22) :280.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
[3]王守恒, 郭孝文.邓小平教育思想精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04) :494.
[4]刘晨.教育梦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08) :17.
追寻经典 塑造中国梦 篇3
他仿佛不会老,生命中总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他似乎总是那么老,雕塑中饱含着古希腊的体魄、文艺复兴时代的典雅,但,更多的却是商周的精神,那是他不变的基因。
有人说:在他宁静的外表下,是他那充满才思、充满矛盾、同时存在着虔诚与反叛、沉静与冲动的灵魂。有人说:他的性格强悍而主动,拥有昂扬的精神气质。有人说:他的风格既不是传统的,也很难说离经叛道,却具有明显的前卫标记。还有人说:他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心灵相对应的语言形态和精神品格,追求泥釉窑火与人文精神情感浑然天成般的交融统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
郅敏的作品也是朋友们心中的经典吧?
或者说,他一直孜孜以求,正在努力塑造自己的人生经典,是《山石》?还是《双生》?是《美人鱼》?还是《龙马》系列?尽管从造型、颜色,内涵,它们都令人难以忘怀,尽管经典可能并不是唯一,但,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些。
郅敏长期关注中原文明,那是有着遥远的商周文明烙印、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老子、庄子、墨子……孕育出了韩愈、杜甫、李贺……还有黄帝,还有仓颉、还有张衡……我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郅敏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哲学家的思维、文学家的浪漫、发明家的创意、还有艺术家的纠结……如今,海外留学归来的郅敏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的艺术家、是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秘书长、是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学者、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将来是什么?我不知道,反正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郅敏一定还是郅敏,他正在用强有力的双手,塑造着自己所追寻的经典。
这个经典到底是什么呢?当然是中国梦!然而,若要实现梦想,就需要从梦中醒来,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易·辞》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就是大;极,是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古代哲学家称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派生出各种现象,太极是宇宙万物之原,是和谐之源。
我们由此再来读郅敏的作品,是不是中西合璧?是不是古今交融?其中是不是包含了太极的“阴阳、刚柔、奇偶”……有没有在诉说”天地人物之通理”?
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
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
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
阐述虽异,但都是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郅敏,太极打的好啊!只有深刻洞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立足我们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才能加快实现中国梦的脚步。
郅敏,祝你美梦成真。
对话郅敏
iTaIk:随着社会的进步,雕塑的种类、体裁和样式也越来越繁多,有时候会让不少欣赏者找不到头绪。
郅敏: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最基本上划分为古典雕塑和现当代雕塑。前者求真,讲还原生活;后者求新,追逐时尚理念。当然,在实际创造中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iTalk:您说的对,顾名思义,雕塑还是在三部空间中以雕、塑创作艺术作品,“雕”就得在硬质材料上进行创造,“塑”就得用软性材料制作,其形象必须保持实质的物质性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您在创作中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郅敏:曾经有一个时期,我特别迷恋于泥质的材料,也就是“塑”,因为“塑”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传统,这可能是我对于本土文化的固有的情节。但是,无论是雕,还是塑,其特点都是造型,突出强调造型特征,将自己的情怀展现,力图赋予永恒的理念,想方设法提升形象的真实感和艺术魅力,以鲜明的构成打动自己,进而打动受众才是硬道理。所以,我首先要保证创作形象的单纯性,单纯不是单调,而是一种凝练、概括。有点儿像这期杂志Talk的主题“简·生活”,是舍弃掉现实中许多原始素材后的升华。
iTaIk:这让想起王朝闻先生的一个例证:“唐代乾陵石狮那柱形四条腿,对于狮的整体感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既是对于素材的简化,也是对于内容的强化。”也让我想起了日前刊登在《新华文摘》封二的一副作品——“龙马”,我是看到作者的名字,才确定是您,因为它和您以前的创作反差较大。郅敏:王朝间是当代的美学大家,他的美学著作,影响了一代人,由王先生我们还可以上溯到黑格尔,他说过:“雕刻不是对自然的肉体存在所作的一种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来自精神的再造。因而把凡是不适合于表现的内容的那些自然生活中的方面都删掉了。”生活中,我很喜欢马,“龙马”的文化渊源很深,它不但是中华民族原始的图腾,也是一种时代精神。“马”既是“龙”,我的“龙马系列”的文化依据一部分来源于《离骚》中的文化精神,在这部长诗种中,屈原时而化身为龙马,时而还原为现实的人物,来抒发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昂扬的气质。创作“龙马系列”时,我参考过很多传统的经典作品,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在形体的基础上,我在一定程度上删除其中某些细节而夸张其整体感,最后,构成现在你看到的相对明晰、表达纯粹精神的造型。
iTaIk:我现在还有当时的那种震撼,“龙马系列”让我感觉到的既有西方的古典精神,也有中国传统的大雅,但是,传递出的却是一种时尚的精神,这是为什么?
郅敏:雕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石雕器皿。在距今五千年前的辽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的陶塑裸体女像,栩栩如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西方的雕塑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是西方雕塑史上公认的第一座高峰,早在公元前就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雕塑家。雕塑艺术必须具备时代的特征和美的个性。
时尚也是一种当代精神,当代的优秀艺术作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经典。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脱离所生活的时代,优秀艺术家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引领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为了这个的追求艺术家的创作也不可能脱离传统,只有生发在自身深厚文化传统的当代创造才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树大根深是一句老话,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复制前人,是传递一种艺术精神;失去了这种精神,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徒具其表,不会有生命力。
iTaIk:归根结底,还是要提取传统的精髓,融入时代的脚步。现代意识和时尚潮流不可能飘在天上,否则,“神马”就真成为会被风吹走的浮云了,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郅敏:学习经典,相信自己,一件成功的作品,其典型性以及它所展现的深远意义,一定会在审美再创造时直达审美主体,祝你们的杂志越办越好!
快板:木陀追寻中国梦 篇4
(合)打竹板,噼啪响,我们二人走上台,今天不把别的谈,专说木陀追寻梦。
(甲)追啥梦?中国梦,为了二O二O年,梦想成真奔小康,木陀把梦刻心中。
(乙)说木陀,道木陀,诸暨木陀真勿错,螺丝壳里做道场,(注一)
福布斯里排老大。(注二)
(甲)为圆梦,勇拚搏,洒下汗水收获丰,全国头衔廿多个,(注三)
今给大家说几种:
(乙)国际袜都天下夸,香榧之都令人慕,智慧城市来试点,(注四)
珍珠之乡含金多。
(甲)中国梦,奋斗梦,诸暨木陀付行动,成绩面前不骄傲,同心同德建奇功。
(乙)三块板,二条缝,木陀精神蔚成风,石板道地掼乌龟,专找难题来圆梦。
(甲)聚合力,结共识,汇才集智绘蓝图,理想信念记心间,巧干兴邦展新风。
(乙)火车快,靠头带,市委市府行动快,把握方向抓主题,党员干部劲不松。
(合)木陀硬,木陀直,诸暨木陀秉性勇,为了追寻中国梦,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3年12月7日写
注一:诸暨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方寸之地敢为人先,只争朝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打造世界名牌,在小小的“螺蛳壳”里做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道场”。
注二: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2013中国最富有10个县级市排行榜,诸暨位居第二。
注三: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列诸暨市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追寻梦的方向--我的中国梦征文 篇5
只为追寻心中的梦,追寻梦的方向......—— 题记
梦是什么?梦是人的向往;梦是什么?梦是创造的基础;梦是什么?梦是心的方向......有梦就有未来,有梦就有方向,有梦更有明天的中国。我们都有着各自的梦,都有着各自的方向。社会正是因为梦而构成,人正因梦而有奇迹,中国也因梦而拥有五千年繁荣的文化。
梦,因追梦人而成为现实;人,因有梦而不再平凡。在我们的生活中,追梦人的奇迹不断出现在我们周围,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更感动着整个中国:断臂钢琴师刘伟;聋哑人“千手观音”的表演;台湾作家林清玄......我的梦,平凡而又不简单,我的梦就是软件工程师。
我喜欢玩弄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喜爱了解这些产品的硬件配置,更喜爱它们的内部软件。在别人的眼里,那些软件中烦人的代码,那些字母与文字,都是混乱;但是,在我的眼里,那些是美丽的音符,是心中的符号。
为了这个梦,我曾因操作失误破坏过系统,损坏过硬盘;我也因此学会了许多软件知识。我曾帮助过朋友更换系统,在网上为别人排忧解难。为了这个梦,我将学习计算机知识,阅读计算机书籍,学会编写程序。
中国,需要有梦人,更需要追梦人。
中国是“世界工厂”,虽然能让世界印上“中国制造”,却无法让世人了解“中国智造”。中国缺乏高新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缺乏创新经验。我选择了软件工程师,不仅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编写出专属于中国人的系统软件,专属于中国人的应用软件,让中国软件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国梦 教育梦 篇6
扬起“教育梦”的风帆
-------仁和区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仁和区东风小学
薛高华
一、小学教育现状
二、目前出现的问题
1、城区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2、教学和德育发展不均衡
3、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4、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5、家校互动教育发展不均衡
6、学校特色发展不均衡
7、学校管理团队水平
8、三、发展的措施和应对策略
决定指出了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措施: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并随着财力增长进一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比例。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教育。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制度,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补贴等方式,扩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启动教师“县管校用”改革,推进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持续开展“百村支教”、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五是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六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七是发展壮大职业教育,试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八是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前教育儿童和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构建“政府宏观管教育、学校自主办教育、社会监督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九是强化教育督导,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制度,实施市、县级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仁和区属于城郊地区,教育发展十分不均衡,相当部分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在在偏远的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其着力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教育工作,可以从几方面来开展:
1、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办学条件的完善如: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条件;教学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
2、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在配备师资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其次,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长期在偏远和民族地区的教师。再次,加大对农村教师的研修力度和强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争取在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3、促进农村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的协同发展。建立薄弱学校和优质资源学校携同发展的共同体,全方位合作,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涉及教育管理、党群团建设、教学科研、教师交流、德育活动、后勤建设等各方面,达到齐头并进,力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让农村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4、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打破以前单一化模式,创建更加开放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制度,采取师资力量全区域化,每位教师不再固定于某所学校,区教育局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按需调配师资,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全区教育水平和谐、均衡发展。
二、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
城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是我区的教育优质资源,继续加强城区基础教育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不但可以更好的树立仁和区教育形象,同时将城区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后,建立教育品牌,采取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这时的优质资源就像一个动力十足的源泉,向农村或薄弱学校输送更优秀的教育人才,携同全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同时可以留住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人才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不仅是为仁和区教育输送人才,同时可以提升仁和区的城市形象,推动我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
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
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转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
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篇7
一、学识和创造力, 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出生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县城, 在那里没有北京上海的快节奏, 大压力。慢节奏的生活让我觉得那个小县城同样充满了魅力。我从小踩着黄土地长大, 质朴的人民教会我坦诚, 正直, 热情。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象很多年后的我会是怎样, 但直到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仍然不明了。也许, 就像操盘手没法儿准确预测股市的行情一样, 身处发展如此之快的中国, 我们又怎能预测明天?人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怒哀乐发展, 对于挑战, 对于逆境, 我们要做的就是迎接它, 战胜它。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生像心电图一样一帆风顺, 那么就代表你挂了。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有些滑稽, 后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没有挑战的人生, 枯燥, 乏味, 干瘪。有时候, 看到现在的小孩, 他们走着父母为他们规划好的理想之路, 心里就会有几分心酸。
在我们的周围, 许多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加各种特长班。对于家长来说, 即使觉得孩子辛苦, 他们也不得不做。因为大家都在做, 你不做就等于落后他人。正是在这样一种思维的影响下, “特长班”的腰包“鼓了”, 小孩的大脑“充实”了, 父母“安心”了。但是, 我想问:“然后呢?”——孩子的天真少了, 创造力被“禁锢”了。
也许, 作为一名90后, 我无法体会家长们这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情, 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 我对这种“中国式教育”感到无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天真, 快乐, 自由是他们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从小学到大学, 他们将在“中国式教育”的模式下, 坐进教室, 规规矩矩的上课, 上晚自习。这就意味着, 这中间的十二年他们是缺乏自由的 (小学六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既然有十二年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 为什么要把他们仅有的几年无忧无虑的时光也剥夺了呢?“怕孩子差人一步”和“适度引导启迪”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呢?为什么不能用“适度”来代替铺天盖地的学习呢?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 民族的希望, 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家长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引导他们成长呢?写着这些的时候, 我的内心感到一阵心酸, 为那些像花儿一样的少年们惋惜。坦白说, 我曾经也上过特长班, 但不是五花八门都学。学一种特长, 从小陶冶情操;学一种本领, 它在你生活中绝对有用。中国文化知识门类太多太广, 我们是学不完的。我认为, 我们只要精通一两样, 其他的有所涉略就好。我的童年, 学了两样东西——一是音乐, 二是写作。我觉得这两样东西在我现在的生活中仍然对我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音乐培养了我的艺术感受力, 通过学习写作让我知道如何写出好文章, 怎样说话更得体。我学的门类很少, 但这两样东西我现在依然受用。事实上, 有选择性地学习比盲目学习更有意义, 不是么?在大力推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 中国梦要靠有学识有创造力的新一代来实现。在我们的社会中, 有学识的人很多, 有创造力的人却不见得有多少。如果小孩从小就被固定模式套牢, 那么,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固化的思维模式, 真正有能力从这个模式里跳出的, 能有几个?所以说, 千万不要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二、别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孤独患者
在我们周围, 有许多90后, 00后, 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正是因为这样, 他们从小被宠爱着长大。现实点儿说, 有些孩子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孩子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他们有的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 有的则利用一种更极端的方式寻求内心的“自由”。这应该也是各种“门”事件层出不穷的导火线吧。
在这个精神食粮高于物质食粮的时代, 我认为家长更应该注重的是与孩子内心的交流和沟通, 了解他们所想, 适当尊重他们的想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你是在教会他们自己做选择, 自己承担。虽然有时候孩子的选择可能有偏差, 但总有一天, 他们会比那些完全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敢于担当。在这里, 我可以毫不掩饰地告诉各位读者, 我的初中时代很疯狂。在我读初中的时候, 我认识了几个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他们在学习上不优秀, 但是他们对我个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们把我从怯懦中带出, 让我有胆量在许多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教会我“朋友义气”, 这是一种女生很少有的人格魅力。他们让我比同龄人更早地学会了待人接物。他们让我明白, 青春应该是疯狂的, 这种疯狂不是来自学习上的成功, 不是你坐在教室读者别人的疯狂内心泛着涟漪自己却无能为力, 而是一种从小养成的大气, 沉稳, 理智的待人处事的品格。
三、既然没有退路, 就义无反顾的前进
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 正值2013级新生入学的第二天。35度高温的赣州, 家长么拖着笨重的行李走在校园, 一脸的疲惫, 后背湿了一大片, 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在这个校园, 有很多人正在为梦想努力着, 新的“追梦少年”又来到了。在中国大力倡导中国梦的今天, 大学生的中国梦似乎更贴近我们。我曾经经常在想:五年后, 十年后的我会在哪里, 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过的好不好……而如今, 我大三了。我忽然不愿意再想了。我看着图书馆里那么多埋头于考研, 考公务员的同学, 看着各种媒介关于就业情况的分析报道, 我有了一种紧迫感。终于, 我们很少再讨论那些无聊的八卦, 大家的话题开始转移到学习和工作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出路担心。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我终于要硬着头皮面对残酷的现实了。中国梦, 美丽的中国梦, 需要我们去拼, 去闯。我们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 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脱颖而出。不管是少年还是青年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然后你才能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篇8
从物质层面讲,人是活在物质、能量与生命循环过程之中的;从精神层面讲,人是活在对梦想与希望追求之中的。物欲使人变得势利、狭隘、险恶、张狂,而希望与梦想使人充满激情、精神明朗、视野开阔、充满活力。人之所以要学习知识和研究理论,主要目的就是满足自身精神层面发展的需求。
过去,人们更多地谈论美国梦,现在人们开始谈论中国梦。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都是人们对心目中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理想的东西往往仅存在于逻辑之中,现实才是人的真正归属。如果说中国梦和美国梦都是一种比较抽象概念的话,那么中国人的航天梦就是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我们知道,概念越具体,越容易辨识和理解,越容易通过实践加以检验。中国人的航天梦每天都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实现中国航天梦的实践活动每天都在延续,我有幸随着追寻中国人的航天梦的队伍蹒跚前行了30多年,了解一些历史与现实的基本情况,这就是我与大家讨论如何追寻中国航天梦的信心来源。
要追寻中国人的航天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人的航天梦。依我个人的理解,中国人的航天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利用航天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巩固和拓展国家利益保护边界,为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中国人的突出贡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第二是发展地球近空间和临近空间轨道与亚轨道飞行技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与空间基础设施,为空间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服务,推动中国空间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走向世界一流,促进我国国际空间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及地位提升,在和平开发与利用地球近地空间与临近空间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第三是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包括月球探测、太阳系行星探测、太阳系以外空间探测等),深入探索宇宙起源及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以及探索宇宙奥秘做出开创性理论与实践贡献,对人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获得国际社会的崇高声誉。
可以说,中国航天梦是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追寻这个梦想,就是追寻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如何追寻中国航天梦,这是所有立志中国航天事业人士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当前,虽然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上已经小有名气,某些领域甚至领先于世界,但是总体而言与美、俄、欧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1959年1月前蘇联的飞行器第一次成功探访月球,1964年11月美国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1965年7月到达火星大气层,之后人类进行了大小100多次外空星球探索,获得了数千万倍于之前人类对于太空和太阳系的知识.而我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后的近几年才开始做这些事情。人们经常感叹在原始创新方面中国人不如美俄欧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但是就是不反思我们在非功利性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探索方面做了多少努力,就是不反思我们的起点在哪里。只有站在科学制高点上的国家,才具有对科学发展走向的发言权,甚至才有对人类世界观走向的发言权。另外,在航天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先进材料与先进工艺方面,在试验设施与试验方法方面,在总体设计与任务规划方面,在动力总体性能与燃料性能方面,在探测控制与通信技术方面,以及在研究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都还存在明显差距。面对这些差距,我认为只要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下一代人以及今后若干代人持续努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今后十至二十年内能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实现某些超越。作为一个中国航天人,我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对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既有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越性,又有一批又一批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的优秀学子不断加入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队伍,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还处于少年期,发展的前途无量。
存在差距是客观的,缩小差距必须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如何才能缩小差距呢?我理解主要靠“三创新”:科技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只有踏踏实实地开展“三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航天事业进一步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超越的奋斗目标。
当前,参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力量大致上有这几个方面:在政府和军方的统筹下,主要由航天两大集团,科学院系统,教育部系统,电子科技以及其他行业的配套单位承担相关任务。
作为主力军之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目前在履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命方面承担着诸多重要任务,“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航天科工将致力于展开以“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工作。“新一代”的定义是:性能相同,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导致业态重构的原始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颠覆的跨界技术创新。满足上述四条之一方可称为“新一代”。“五个新一代”包括:新一代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包括:微系统基础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智慧产业基础技术。
考虑到同学们在学校里更多地是接触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术方面的概念,对导弹武器装备技术和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不熟悉,我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的创新需求,供准备参赛的同学选择创意大赛课题参考,同时也帮助准备加入航天科工队伍行列的同学提前了解相关理论和技术创新需求:
微系统基础技术方面,主要发展微感知、微处理、微控制、微传输、微对抗及微集成等六大基础性领域。其中:
微感知:利用微加工技术与微电子、微惯性器件、微光电器件等实现感知产品的微型化,具体涉及射频微感知技术,光电微感知技术,惯性微感知技术,力/热/声/磁微感知技术等。
微处理:包括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以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可信接入及度量等相关软件,具体涉及数字信号及信息处理、信号调理及转换、软件工具及开发平台等。
微控制:主要涉及片上系统(SoC)实现综合控制,以及系统中各类微驱动、微执行机构的实现等,具体涉及各类微系统控制算法IP,微泵/微阀/微继电器等。
微传输:是指微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及利用微系统实现的宏观系统间的有线/无线信息传输,具体涉及各类传输控制协议IP,微光电连接器等有线传输以及射频/光电/声信号收发等无线传输。
微对抗:是指用于电子对抗、信息安全等的多功能芯片及微小型射频组件,具体涉及干扰和抗干扰等对抗策略/算法IP、微对抗执行装置等。
微集成:是指实现微感知、微传输、微处理、微控制、微对抗等功能并使其融合形成微系统的集成制备技术,具体涉及用于生产微部件及微系统产品的不同工艺类型生产线、微组装线及芯片封装线等。
上述微系统技术六大基础领域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微感知、微处理、微控制、微传输的创新性成果共同构筑起微系统技术体系及产品构架的基础,而微对抗、微集成的能力形成则提供微系统面向服务的运行平台与应用支撑。初步的实践证明,微系统技术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减轻重量、降低功耗、节约成本、提高性能,更重要的是开阔技术创新思路,可以探索全新的总体技术路径,实现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大系统创新目标。
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方面,当前主要是构建集纯国产化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为一体的实际应用系统,涉及的基础技术主要有:系统架构规划与标准,系统迁移技术,应用软件功能迁移开发平台,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其中涉及的安全算法、安全策略、安全芯片以及安全防护实现等方面虽然自主可控,但是信息安全的基础技术还需加强。国内第一个涉及数万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将于今年7月在航天科工开始试运行。这个领域发展机会很好,发展空间很大,但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还需要一批技术创新核心骨干做出独立的探索性研究,硬件和软件全国产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在信息安全基础技术研究上有独到的核心技术,才有可能构建出具有更高安全度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
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方面,主要涉及制造资源的协同共享实现。除了支撑航天科工实现“五个新一代”创新目标的实现之外,智能制造基础技术还将牵引出一项导致传统制造业形态重大变革的创新平台——航天云网。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航天科工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全球经济发展观已經过时,导致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然会出现新的经济发展观和相应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原有的经济发展观和发展模式。1968年,加勒特·哈丁(Garret Hardin)教授发表了《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指出了资源共享的破坏力。1986年,卡罗尔·罗斯(Carol Rose)教授发表了《公地的喜剧》(The Comedy of the Commons)一文,指出了资源共享的诸多好处。1990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教授发表了《公地的管理》(Governing of the Commons),指出了资源共享的基本管理原则,并因此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巧合的是,2009年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首次在全球提出“云制造”的概念,并作为云制造创新团队带头人开始了与制造资源共享相关的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活动。目前,航天科工正在筹建一个私有云制造平台(主要服务于航天科工所属企业制造过程深度协同、全要素资源共享),以及一个共享云平台(航天云网)。航天科工探索以制造资源协同共享方式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努力,可以说是航天科工的一场新“长征”,不仅需要企业在现有基础上重新规划企业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还需要重新整合相关资源,甚至重新改组企业、改造产业、重构产业生态等等,最终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经济效益改变企业的发展观,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协同共享新要求。由于目前这个领域的竞争比较激烈,恕我不在这里介绍创新的基础技术内容。
智慧产业基础技术方面,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智慧产业群是航天科工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开展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开发领域主要有: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企业、智能交通、智能管网、智能安防、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应急救援、智能税控、智能水务、智能粮库、智能地质灾害监测、智能遥感应用、智能数据挖掘应用等。目前这些领域既无标准,也无公共技术平台,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性原创技术研究与开发。由于领域繁多,内容繁杂,时间关系这里也不展开。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推荐阅读:
追寻我的中国梦08-28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期末考试11-18
中国梦 教育梦11-14
中国梦 教育梦 演讲稿11-18
“中国梦”理想教育07-02
中国梦教育方案06-15
中国教育梦英语08-24
教育梦 中国梦 教师演讲稿范文08-01
中国梦为主题教育09-03
中国梦主题教育宣传方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