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新析

2024-09-26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新析(精选8篇)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新析 篇1

文章标题:县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__城镇幼儿教育始于1956年春,系县政府创办的县直机关托儿所,“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77年恢复发展到4处,入托幼儿181人,保教人员29人。1980年后,随着辛店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急骤增加。至1985年城区托儿所发展到10处,入托幼儿583人,所长、教养员共82人。

1978—1985年幼儿园(所)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村幼儿教育开始于1957年。当时,在条件较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农忙托儿所。1958年“大跃进”中,幼儿教育盲目发展,农村幼儿园(所)达4562处,入园幼儿145450人。但不久即大幅度下降,1959至1961年3年严重困难时期停办。1962年,路山、城关、淮阳、皇城等公社的一些生产大队相继开办了季节性的农忙托儿所,1966年又都停办。1972年路山公社田旺大队办起全区第一处“育红班”,许多大队学习他们的经验,相继办起育红班150处。1977年,农村育红班改为幼儿园,计217处,入园幼儿万余名。

1981年,全区重新充实调整了区、社两级托幼领导小组,16处公社都配齐了幼教辅导员,农村幼儿园(所)保教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1985年,农村幼儿园由小学附设逐步转向单门独院的正规化幼儿园。全区达到正规化要求的幼儿园148处,占幼儿园总数的39。其中农村18处、城市4处。

教学与教师

教学1956年,县直机关托儿所无固定教材,由保教人员自选,课程设有讲故事、识字、计算、唱歌。1957年到1965年,农村的农忙托儿所多以“看孩子”为主,教学不正规。1972年,农村办的“育红班”,初期学习一些毛泽东语录,后来,部分园(所)选用小学低年级课本的内容为教材。

1980年,城乡幼儿园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六门课程,开始使用《北京市幼儿园教学大纲和教材》,1982年使用全国统编的《幼儿园教材》。在教学上多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法,还有的采用贴纸板教学、幻灯教学。全区60的幼儿园能按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学纲要》进行教学,并注重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进行“五讲四美”教育。城市幼儿园作息时间有一定规定,即大班(5周岁半以上)30分钟为一节,每天上两节课;中班(4至5周岁半)20分钟一节,每天上两节课;小班(3至4周岁)15—20分钟一节,每天上一节课,其余时间为户外活动。从1984年开始,各幼儿园(所)均按山东省教研室印发的《幼儿园教育内容安排意见》进行教学。

教师1956年,县直机关托儿所的保教人员多由县直机关干部的保姆转入。4名保教人员中高小文化程度的2人,初小文化程度的2人。她们的工资待遇由县直机关干部福利费中支出。1977年后,城区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均从各办园单位职工中抽调,其工资待遇仍由原单位负担。随着城市托幼事业的发展,保教人员的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据1981年统计,城区55名保教人员中,高中毕业生31人,初中毕业生24人。

农村办的季节性农忙托儿所,1965年前保教人员由大队选派,中老年妇女居多,文化程度都很低,其待遇一般记同等劳力的工分。70年代农村“育红班”教师由大队选派,开始注重年龄、文化程度和业务专长。1980年统计,全区幼儿教师401人,其中中年100人,青年30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31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83人。1982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幼师的待遇改为工资制,一般由所在村根据经济情况每月支付月工资。同时,教育局每月发给幼师每人3元的津贴费。

1982年教育部颁发《幼儿教育纲要》后,全区加强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到1985年,全区共举办大型幼儿师训班3期,各单位办幼儿教师学习班33期。区、社两级共培训幼师990人次。同时在聘任幼师时规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歌善舞,热爱托幼事业的青年,一般采取“自愿报名,区、乡(镇)考试,择优录用”,并保证幼师队伍的相对稳定。1985年,全区幼儿教师537名,其中高中及中师毕业者250名,中师、高中肄业及初师、初中毕业者271人,其中31人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

1980至1984年,全区幼儿教育事业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其中66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齐都镇国家村幼儿教师于爱美,1981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托幼事业先进工作者,南仇镇福山村幼师王淑芬,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商业局幼儿园简介

1970年创办,原名区商业局托儿所,地址在辛店辛一路29号。1985年易名为区商业局幼儿园。有正副园长3人,教养员15人,会计1人,炊工2人。3个教学班,入园儿童118人,是辛店城区规模最大的一处园所,被市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命名为“淄博市1985年一类园所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新析 篇2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美国著名教授马丁·特罗在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考察的基础上,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以及普及教育阶段。下文将从这三个不同阶段阐述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培养模式以及他们的特点。

1. 我国精英教育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社会资源匮乏,高等教育事业刚刚起步,缺少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与此同时,虽然我国的考生众多,但高校招生规模非常小,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实施的是“严进宽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是用少量的资源培养出符合我国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实施“严进宽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时阶段中,考生的综合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想引进高质量的人才,也只能让高成绩的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同时,当时处于计划社会经济条件下,毕业生都是按照单位的计划进行分配,相对而言数量有限,所以只能采用严格筛选、严格把关的“严进宽出”的精英培养模式。由于当时毕业后都能得到分配,所以很多考生一旦考入高等院校,很多都放松了学习的劲头,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很懒散,失去了科研创新的精神,在毕业时,没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这种“严进宽出”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很多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 我国大众教育阶段。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的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相应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从“严进宽出”成为了“宽进宽出”。随着这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具备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并且本着提高全社会的思想文化修养,让越来越多的人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原则,所以采取了“宽进宽出”的方式。“宽进”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大众化,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把高校的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所以高等院校的“宽进”势在必行。但在同时。“宽进”也会导致入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在毕业时,实行“宽出”大多是因为高等院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毕业,所以在毕业时,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也会使的很多不合格的学生进入社会,降低高校毕业生整体水平。最终,虽然“宽进宽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的整体知识水平,但是同时造成了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差,就业越来越困难,同时使高等院校的声誉降低。

3. 我国普及教育阶段———“宽进严出”。

虽然我们国家还没到达这一阶段,但是因时代的要求,教育业的逐渐发展,尤其目前中小学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我国进入“宽进严出”人才培养模式时代势在必行,并且也逐渐向着这一时代迈进[2]。“宽进”的优势在前文中已经论述,在这不需多说,下面来说一下“严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输送优秀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所以必须实行“严出”。所谓“严出”是指严把毕业质量关,实行高淘汰率,在学生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严出”有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我,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修满完成学校要求的学业,同时努力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在一方面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高等学校的声誉,同时可以保证向我们国家输送合格且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从世界上各个高等教育发展比较靠前国家看,国外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在美国,大多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大学继续深造。美国高等学校实行严格学分制。虽然美国学生入学简单,但是毕业却要求非常严格,高淘汰率,只有少量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3]。德国大学以治学严谨和质量卓越而闻名世界。一般的大学也没有全国性的入学考试或入学筛选,但学业考核却非常严格,很少的学生能按时毕业,淘汰率也到了30%以上,甚至有很多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久久不能毕业,所以德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闻名的“进去容易出去难”教学模式。英国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直享有盛誉。考生在进入高等院校时,不仅可以依据自己的结业成绩作为标准,还可以通过中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信进入学校,从很大程度上放宽了进入大学的门槛。英国的高等教育使得所有成绩上合格的或者能力优秀的人才都能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在毕业时学位实行分级制,比如学位来说,分为以下等级:一级学位、二级甲等学位、二级乙等学位、三级学位、及格,不同的级别代表学生不同的水平,所以英国的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上学申请,毕业分级”。从多层面的保证了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国家“宽进宽出”时代已经远去,现在实行的“严进宽出”模式也逐渐会被社会潮流所抛弃,随之进入普及教育阶段,建立并且不断完善的“宽进严出”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我们全民的知识水平,向全社会提供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人才。“宽进严出”已是我国高校发展必走之路,随着现在时机越来越成熟,我们要用积极缜密的精神建设“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中国要闻.中国政府网.(2010-07-29)[2011-04-1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杨德广,李梅.“宽进严出”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03).

世界远程教育发展概况 篇3

远程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迅速蔓延欧美和世界,成为突破传统教育的尖兵。纵观各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影响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方便廉价的邮政、铁路运输工具的产生导致了以函授为标志的第一代远程教育;具有广袤覆盖面,花钱省,且传播快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第二代远程教育;而以Internet为核心的高速、互动、声图并茂的网络技术又使世界产生新一代的远程教育。

(二)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对人才的渴求,特别是对大众教育的企望以及对教育、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是远程教育产生、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今时代的特征是合作与激烈的竞争并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与知识,因此各国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通过教育构筑知识基础,培养有知识的人,这样社会才能自立、持续发展,才能具有竞争力。终身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更贴近社会生活,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释放,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而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的所有特征一直是远程教育几十年来的特征:全球化、个别化、工业化协作、满足不利人员、移动性、快速的交互与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便宜,技术和教育紧密联系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系列特征已经表明它应是各国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100年来具有终身学习特征的远程教育也是21世纪进行终身教育特别是大众教育的最佳方式。

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点

当今世界的远程教育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一)巨型大学(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30年,远程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以远程教学为主要使命的,被称之为“巨型大学”的大规模的开放大学成长为高等教育的领导者。远程教育大学构成了高等教育院校中的一个特定的类型。巨型大学的实践表明,大规模的应用技术可以使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扩大教育机会同时实现,并由此开创一场教育革命。

当今国际社会有11所院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事务助理总干事约翰·丹尼尔确认为“巨型大学”,它们包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南非大学、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印度尼西亚的特布卡大学、英国开放大学、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伊朗的帕亚莫·努尔大学、泰国的苏可泰·探玛提开放大学和土尔其的安那都拉大学。

创建于1958年的土耳其安那都拉大学实施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远程教育计划,被许多院校视为样板。本世纪初,安那都拉大学开始招收大学毕业生,但不要求他们参加必要的大学考试。学校把这种选择叫做“第二大学”。超过15000名的大学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参加到这种方式中。巨型大学(开放大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见表1)

(二)远程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个别化教学是远程教育中的一张王牌。同一学习群体中学生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和无视学生个体能力、水平的差异,应该被认为是传统教育所固有的顽症。与此同时,传统教育或普通的成人教育也无法满足一些特定人群的学习需求。远程教育在这一方面突显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美国第一网络学校凤凰城大学在线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向远在海外的军队学员提供教育。目前,该所大学已在欧洲设立了15个代理,韩国设立了6个代理以及在日本设立了3个代理部门向美国驻海外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海岸警卫队等不同的军种提供远程教育。

(三)政府部门在远程教育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有许多种,但从价格、速度、覆盖区域和接受的容易程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等方面综合考虑,多数国家都优先选择了基于因特网、局域网和ISDN的网上远程教育。各国政府都注意抓住通讯技术进步给全民教育带来的难得的机遇。例如,巴西教育部在1997年专门设立了远程学习司,制订了全国信息教育计划,联合部内普教、高教、职教等司局共同实施,其目标是建立200个教育技术中心,培训40万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为,发展远程教育不是政府一家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机构、电信公司、大学与研究机构、私营企业、地方团体和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具有一定差距,远程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远程教育方面,发展中国家正迎头赶上,特别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有些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比如,法国也只是在1997年才拟定了旨在鼓励教育系统应用新技术,适应信息社会的政府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而为法国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互动多媒体服务的空间系统评估试验目前仍在实施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不尽相同,但共同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不管是开办职业培训还是设立虚拟大学,目前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的专业科目设置还不广泛。比如秘鲁,在普教中只是先开展了“三年制初中数学”并拟将该课程扩展为“虚拟数学课堂”;在大学层次,也只是开发了“辐射”、“电话系统”、“光缆通讯网络”等为数不多的课程。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远程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仅国家技术大学就能提供13个专业的硕士学位。

三、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它的未来也倍受关注。总的来说,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远程教育方式在传统教育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加快,信息传播的作用增强,使教育需求日益扩大。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受过教育的个体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知识劳动者。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家有丰富的拥有知识、受过教育的人力资源才能够生存。基于这一事实,许多国家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从传统的精英型系统向更为开放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为未来社会的稳定奠定基础。

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有证据表明,改革推动了远程教育向传统教育机构的发展。许多大学已成为双重模式大学,既有传统的也有远程的教学系统。例如泰国,继续教育和校外教育是泰国的大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澳大利亚,多数大学目前都招收校内和校外学生,大量采用远程教育方法为非传统院校的学生提供教育,而在新西兰,高等教育委员会近期通过了3400万新元的在线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将在今后投入3400万新元实施24个项目,开展在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革新。

在知识广泛传播的过程中,这些远程教育项目还将大众传媒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作为传统学习方式的另一选择,远程教育的深远影响使得它成为传统大学的一个稳固特征,甚至使传统的学习方式也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我们现在目睹了社会对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的强烈、持久的需求。尽管两类教育各自的优点还可以讨论,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扩大教育机会的手段,很明显会胜过——如果不是取代的话——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而取得主导地位。

(二)远程教育中高技术的作用日益增强

下一个十年里,开放大学将采用更为复杂的教学传递系统,利用一体化的媒体和先进技术,从而以更高的效率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电子媒体在强化和使远程教育系统多样化方面将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各种知识媒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个别化学习、视频图书馆、通过卫星的电视直播、电子学习等,所有这些教育能够更开放地面向社会各阶层成员。在利用未来技术的知识媒体支持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将成为现实。

(三)远程教育机构间网络逐渐形成

当前,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间、地区间的国际(或区域)性远程教育机构合作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美国国家科技大学,它有许多大学和产业组织的参与,利用先进的电信系统联为一体。在主校由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进行的专门讲座可以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几百里之外的其它校园,让那里的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时收看。中美俄环球科教网络于2004年1月12日正式开通,这是第一条贯通北半球的支持先进科教应用的高速环状网络。它利用光缆直连的方式,从美国芝加哥节点出发,穿过大西洋和欧洲大陆阿姆斯特丹节点,到达莫斯科节点和俄罗斯科学城,穿越西伯利亚进入中国并到达北京节点和香港节点,再穿过太平洋经美国西雅图回到芝加哥节点,形成一个闭环。该网络的建成将惠及众多领域的科学研究,支持三国乃至全球的科教应用,我们期待着这样一个网络能给教育系统带来新的发展维度。

由于信息技术正在将这个世界缩小为卫星和传真机器,各国社会、文化及经济的迅速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一国际化趋势影响下,我们也将看到各种新的教育方式的出现,并成为使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不同的人们联系的手段。

(四)远程教育全球化趋势明显

当今,远程教育形成了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远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和院校合作正在加强。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如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1999年已在190个国家拥有了3万名学生。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远程教学大学正在将他们的教育扩展到亚洲地区。一些亚洲地区的远程教育大学也正在使它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如中国澳门的亚洲国际开放大学正在香港和内地寻找教育市场。马来西亚的电子通信大学已经有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学生注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已将其课程发送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并计划为尼泊尔、马来西亚、南非和美国提供课程。

2021年教育发展概况参考范本 篇4

xx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市教育局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力推动了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力推进,发展水平得到新提升。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实施,市级教育现代化监测综合得分达xx.xx分,列x首位。中小学校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新建普惠性幼儿园xx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xx所,完成新建、重建、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xx万平方米,xxx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xxx所学校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顾晓松、周建忠教授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通州中专、海门中专创建成为x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x中专、如东中专通过x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验收,如皋中专通过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加快推进,完成xxxx个基础教育微课开发,获评国家级优课xxx节、省级优课xxx节。“慧学x”公共服务体系和“莘学通”产业运营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成果。“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项目”积极实施,全国教育装备改革试点项目在海门市启动。

二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断优化,教育公平得到新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有力推进,全市各地制定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x区被省政府命名为“x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如皋市、通州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规划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教育共同体、联盟学区等形式的联合办学深入推进。如皋市成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x区被命名为“x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积极推进,x中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成立并面向省内招生,新申报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x所、三星级x所,新增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x个。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制定出台了《x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送教上门和“一人一案”工作加快实施。各项助学政策全面落实,我市在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连续四年优秀率第一。教育援藏、援疆等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学校(班)教育质量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x民族中学办学成果受到中央领导肯定,x中学在全国民族教育工作大会上交流发言。

三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xx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之一,x职大成为全国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x项课题被确定为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加快提升,新增省级品牌、特色专业xx个,创建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x个。成功举办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各类活动xxx项,参与人数达xx万多人次。高等教育开放合作不断拓展,我市与x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可持续建筑环境合作科研中心,武昌首义学院与x华夏科技大学在如皋筹建长江科技大学等项目稳步推进。社会教育进一步发展,x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成立,组建了社区教育专家师资库,x开放大学通州湾分院正式挂牌,自此实现区域全覆盖。创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x个、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xx个、省居民学校xx个。

四是教师培养培训多措并举,队伍素质得到新提升。师德建设继续加强,召开了全市师德建设推进会和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评选表彰了第十二届园丁奖、第四届x高校教学名师、第六届“感动x·教育人物(群体)”、x市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群体,李庾南老师获评xxxx“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与相关院校积极争取国家、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利好,创新师资职前培养工作机制。教师培训多层次推进,开展市级以上培训项目xx个,参加全员网络培训教师达x.x万人,农村学校教师、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得到加强。组织开展名师培养第一梯队专业发展汇报研讨活动xx次,听课研讨人数近万人。教师专业发展成果丰硕,获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xx个、省以上优课比赛一等奖xx个、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一等奖xx个,全省领先。新建立xx个x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获评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x个。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如东县、港闸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加强教科研共同体建设,组织开展市级教研活动达百次以上,“普惠教研”形成品牌。我市获第三届全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x项,占全省x/x。

五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学校德育改革进一步深化,《x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公民素养。x县创新德育方式,形成了德育联盟工作机制。以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六届x教育发展论坛在通成功举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继续推进,遴选了xx所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培育学校,涌现了如东县景安初中等课改示范学校。x区被定为首批情境教育市级实验区,x市被认定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市级实验区。启东市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范式,搭建区域教研平台。推进中考改革,扩大特色学校(项目)招生自主权,完成了中考改革研究报告。体育、艺术教育改革全面实施,召开了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体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意见》。制定实施《x市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xxx-xxxx年)》,xx所学校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x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示范校,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海门市创新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并入选全省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珂缔缘”足球队获国际邀请赛第二名,x人入选Uxx男足集训队。我市获“省长杯”校园足球比赛一等奖x个,总成绩列全省第一;获全省第五届校园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xx个。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领先,在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市学生学业成绩名列全省前茅。xxxx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达xx.x%,高考录取率达xx.xx%。职教对口单招本科上线率达xx.xx %,录取人数占全省计划xx%。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和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开展,乡镇和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创优水平不断提升,我市在全国语言文字督查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北汽集团发展概况 篇5

一、企业简介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原名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28日更为现标识名,是北京市国有独资大型企业,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权,对所属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北汽集团是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划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产品开发中心和人才中心,拥有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研发、教育和投融资等企(事)业单位。整车制造企业包括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发展核心企业为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车动力总成公司;服务贸易核心企业为北京鹏龙汽车服务贸易有限公司;还拥有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汽车投资公司和北京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2008年,与北京兴东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现有员工4.8万人。2009年销售收入1164亿元,居中国企业500强第51位。

二、历史介绍

1958年6月20日随着北京第一辆自主研发的“井冈山”轿车开进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开国元勋的称赞,拉开了北京生产汽车的序幕。上世纪60年代以后,BJ212越野车、BJ130轻型卡车红遍全国,填补了中国轻型汽车的空白。

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1996年8月,由北汽摩公司发起,联合全国100家法人单位成立了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2日,北汽福田在上交所正式上市。

2002年4月29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在北京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0月18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揭牌,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12月23日,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下线,创造了“现代速度”。2003年5月24日,北汽福田欧曼汽车基地在怀柔全面落成并正式投产。新基地占地面积52万多平方米,资产总额达12.44亿

元,年生产能力6万辆中重型卡车。

2003年9月8日,北京汽车工业控有限责任股份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标志着北京汽车工业也国际著名汽车企业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扩大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4年12月6日,位于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新厂区奠基。2006年12月22日,国产梅赛德斯-奔驰E280和E200K首款新车上市。至此,北京汽车形成了包括轿车、商用车、越野车全系列产品,高、中、低端档次齐全,结构合理的整车产品体系。

2007年8月2日,在纪念建军80周年的日子里,北汽控股公司举行“北京·勇士”军用越野指挥车下线仪式,开始正式列装部队。

2007年10月26日,德尔福公司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 北京德尔福汽车安全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2007年10月28日,北京市两家国有大型企业 ——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首汽租赁公司增资项目签字仪式,从而实

现了汽车制造和汽车租赁的跨行业强强联合,促进了北京汽车工业产业链建设。2007年11月30日,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北京汽车工业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标志着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揭开崭新的一页。

2008年2月22日,北京现代第100万辆汽车在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总装车间下线。自北京现代2002年11月投产之后,仅用63个月的时间成为国内汽车企业“百万辆俱乐部”成员,这是国内第6个实现累计产销100万辆的汽车厂家。也是目前用时最短的企业,再次创造了“现代速度”。

2008年3月21日,北京奔驰-戴克公司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庆祝全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C级轿车顺利实现国产化并成功上市。

2008年3月26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在北京昌平福田汽车总部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这一发动机合资公司建成以后,年生产能力将达40万辆,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发动机生产企业。

2008年4月8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举行第二工厂竣工暨悦动新车发布仪

式。新工厂与新产品的同时落地,标志着北京现代正式进入构建60万辆产销体系的全新发展阶段,意味着北京现代向全能型汽车企业转型。

2008年4月21日,中国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首款低地板城市客车车型举行了发布仪式。这款来自福田欧V的客车采用全新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配置镍氢动力电池组,采用电电混合动力,真正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

2008年6月11日,北汽控股公司与美国天纳克汽车工业公司举行汽车排气系统合资项目备忘录签字仪式。

2008年6月16日,北京奔驰-戴克公司正式推出旗下第四款国产C级轿车C230时尚型(AVANTGARDE)。C230时尚型轿车凭借前沿的设计、充沛的动力、灵敏的操控,以及豪华的配置,为国内中级豪华车市场带来了强劲的动感风潮。2008年8月7日,戴姆勒公司与北汽福田公司在京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约定在中国设立股比为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提供中型和重型载重车产品和技术,并将福田欧曼品牌在低端商用车细分市场作为国际发展平台。

2008年10月21日,北汽控股公司与北京银行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2008年9月1日,梅赛德斯-奔驰C级轿车国产化第三阶段的产品C200K标准型轿车正式上市。

2009年2月19日,地处顺义区的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暨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奠基。建立北京汽车研发基地,旨在把北汽研究总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发机构,提升北京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汽车民族品牌,促进北京汽车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在北汽福田正式宣告成立。联盟由北汽控股公司、北京公交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等共同发起,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

2009年4月2日,由现代首选二手车经营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现代公司、北汽福田公司和北汽有限公司协办的北京“以黄换绿”工程仪式暨现代首选二手车经营有限公司开业仪式举行。

2009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发展北京汽车产业专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有决心,有目标,举全市之力,发展支撑首都经济的汽车产业,使北京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业城市。

2009年4月20-28日,北汽控股公司以“创新·跨越·新北汽·新未来”为主题,以集团的名义、强大的阵容、全新的产品,组团参加第13届上海国际车展。4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视察第13届上海国际车展北汽展台,对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北汽福田配备世界顶级动力——康明斯ISF3.8L发动机的欧马可C,举行了全球上市仪式。

2009年6月16日,组建成立动力总成分公司,成为北汽继整车、零部件、研发、服务贸易、改革调整平台搭建后的第6个平台。

2009年6月25日,由北汽福田公司研发、生产的首批50辆新能源混合动力公交车已进入北京公交集团121路和414路两条公交线路的实际运行。

2009年8月28日,北汽控股公司与博世在北京饭店签订无级变速器CVT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项目是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实施之后,北京汽车集团一个重要的战略项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北京汽车依托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博世CVT技术,自主研发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项目开发完毕后,北京汽车集团不仅拥有CVT的自主生产能力,还将掌握CVT开发技术资源,具备自行开发新一代拥有自主产权的CVT的技术实力,跻身于国内掌握先进自动变速箱开发技术的前列。

2009年11月9日,在“2009创新盛典中国创新设计评选暨中国第四届外观设计专利大赛”的颁奖典礼上,北汽控股公司全新自主开发的第二代0.5/0.75吨级军用越野汽车——“勇士”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两项大奖之一——“最佳功能设计奖”。同日,由于在国庆60周年庆典阅兵中突出的表现和特殊贡献,“北京勇士”军车和“红旗”检阅车共同获得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发的“2009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汽车创新设计竞赛”的“金圆点”特别荣誉奖。

中国铁路物流发展概况 篇6

基于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现实需要和社会物流体系的迫切期待,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己成为铁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点。系统梳理与回顾铁路物流中心形成与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发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把握其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从而推动铁路货运的科学发展,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一)铁路物流中心的含义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是在国内外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铁路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运输能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产生的,以铁路货运场站等资源为基础,融合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全方位、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的空间场所,其既可作为铁路自身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公共性物流基地吸引相关物流企业入驻共同开展物流服务的场所。铁路物流中心一般具备适度超前、功能齐全、能力强大、装备先进、辐射广泛等特点,它与传统的铁路货运场站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二)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传统货运场站发展为主的萌芽起步期,二是以集装箱中心站、大型装卸车点等具有物流发展理念的节点为主的探索发展期,三是铁路物流中心布局规划方案提出标志着进入系统发展期。

1.萌芽起步期(2003年之前)

自建国以来,随着铁路网的逐渐完善,铁路货运场站也随之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货运场站网络。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公路运输迅速发展,铁路运量出现了下滑态势,铁道部重点进行了零担运输集中化改革,“七五”期间停办了2000多个车站的零担业务,全路大部分区段取消了沿途零担列车;“八五”期间又重点进行了整车集中化运输的理论分析和局部试点工作,整顿了加冰冷藏车办理站和危险货物办理站;在理论研究和部分路局试点的基础上,铁道部从1996年开始在全路推行货运业务集中化,要求停办日均装卸车数在1车以下的565个车站的货运业务,将平均站间距延长到14公里,1997年停办日均装卸车在3车以下的1042个车站的货运业务,到“九五”末封闭日均装卸车数小于5车的车站货运业务,将平均站间距延长到22公里左右,货运营业站保留2500个左右[ ]。

在货运业务集中化办理、关闭小型货运场站的同时,铁路货场自身也在不断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实现增运增收,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铁路局结合多元经营发展实际开始尝试修建用于企业开展铁路延伸服务的经营基地;九十年代后,铁路多元经营系统为有效缓解铁路货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大规模建设适应经营需要的自有货场,但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与此同时,铁道部推出多份规范性文件,积极鼓励货运场站拓展服务功能,强调车务段和二等以上货运站要以货场中的相关部门为基础,成立货运营销机构[ ];鼓励发展货场办市场,以形成新的物流集散地,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吸引货源[ ]。

上世纪末,“现代物流”一词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片热潮,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联合铁道部、交通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铁路系统逐渐认识到物流对于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以传统货运场站为主、多经物流基地为辅,在公路运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形成了优化既有货运场站布局、拓展货场服务功能的发展特色,但并未形成自上而下、具有全局指导性的统一布局优化方案,拓展服务功能多从提升自身收益的角度出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尚未形成。

2.探索发展期(2003年~2010年)

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联合铁道部研究提出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于2004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3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总体规划方案”(计基础[2003]36号),明确了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方案,提出规划建设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以及40个左右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专办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具有综合物流和多式联运的各项功能,如仓储、拆拼箱、加工、包装、配送、商贸、信息处理等,是以铁路集装箱服务为主导的综合物流基地,是铁路物流中心的重要表现形式。

2003年12月,铁道部正式组建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这标志着铁路专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了新的探索,对于铁路物流中心发展融入现代物流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由三大专业运输公司主导,建设了一批具有典型物流运作特色的行包行邮基地、商品车物流作业基地和专办站。

这一阶段,传统货运场站业务集中化工作继续推进。2003年以来,一些运量较小的货运站已经被逐渐整合,努力实现铁路货运“集中受理、优化装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效率。至2006年,5万吨以下的货运站已减少到925个,平均每100公里营业里程上的小型货运站个数由2001年的2.56个下降为1.26个,小型货运站在路网上的密度减少了大约50%,货车周转时间由2001年的5.08天缩减到4.92天,铁路货运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铁路货运场站的布局调整向着集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此举适应了现代运输物流的基本需求,符合铁路物流中心的总体发展方向,并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

2006年全路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两整合、一建设”,即整合零担业务、整合运量小的货运站,建设战略装车点(后称为大型装车点),进一步推进货运场站布局优化调整。同年,铁道部发布《关于结合“两整合、一建设”工作大力促进多元经营发展的通知》,开始大力推进以大型装车点为重点的物流节点建设,鼓励开展运贸、代理、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大型装车点是为保障大宗货物运输、缓解货运场站能力不足而兴起建设的。它以稳定的货源条件为基础,要求大宗物资货源量达到日均1列以上、单一品类年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并配有智能化的装载系统,具有大容量的仓储能力,以及高效率、规模化的作业方法,成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至2010年底,全路已经建成大型装车点近710个,这些装车点的货物发送量约占全路货物发送量的40%以上。

2006年《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加快落实“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这是铁路系统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中首次出现“物流中心”专业名称,表明铁路系统已正式接受“物流中心”的理念并加以推广。同年,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五方股东共同组成了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承担18个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现已建成运营9个,分别为上海、昆明、重庆、成都、郑州、大连、青岛、武汉、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初步形成了铁路集装箱运输节点网络。

2006~2008年,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等单位成立项目组,针对“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发展时机和发展模式”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功能结构体系、空间布局宏观规划方案、建设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等系列研究结论与成果,受到了路内外的广泛关注。2007年,铁道部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启动了西藏那曲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2008年厦门前场特大型货场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理念开始了前期市场分析和可研设计。自此,不同铁路局针对货运场站转型升级、多经物流基地,专业运输公司针对行邮行包基地、集装箱物流中心、商品车作业基地等各种形态的物流中心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实践。

在这一阶段中,铁路物流中心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三大专业运输公司构建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的物流节点,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受经营体制的影响,不同经营主体所规划建设的不同物流节点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重复建设、资源利用不足等现象开始出现,如何规范引导既有节点向着合理化、可持续方向发展成为摆在铁路系统面前的重要问题。

3.系统发展期(2011~)

2011年,铁道部在前期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铁运[2011]69号,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布局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在规划的全国性42个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98个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建设80个左右一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160个左右二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300个左右专业型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对于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途径也给予了明确的说明:“新建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均应按照物流中心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既有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应逐步向物流中心转型,以推进信息化、改善铁路线路、装卸机械、堆场仓库、场内道路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进行改扩建;对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空间不大的货场,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进行优化整合。”《规划》既指明了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发展方向,又为各铁路局开展铁路物流中心选址规划提供了可遵循的宏观布局依据。2012年以来,各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针对铁路物流中心的设计、建设与运营服务等后续重点工作展开了系统性的实践。

二、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现状

近两年,随着我国铁路系统在铁路建设中引入了现代物流理念,逐步建设了一批有别于传统货运场站的物流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根据《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国、区域、地区三级物流中心布局方案,各铁路局铁路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铁路物流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做法。

南宁、昆明、兰州等铁路局分别对管内铁路物流中心进行了分级分类规划.铁路物流中心分级分类规划是铁路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铁路物流中心进一步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我国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及后续运营的快速推进与实施。

(二)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初步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铁路货运场站向物流中心转型,适应物流市场的需要,铁道部运输局在上海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出台的铁路货场、专用线货运设备、设施建设相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典型铁路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积极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的起草论证工作。至2013年3月,先后发布了《铁路标准化货场管理办法》、《铁路运输装卸机械发展政策措施》、《关于加强铁路货运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铁路货运标识暂行技术规范》、《关于加强铁路货运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铁路货运标识暂行技术规范》、《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指导意见》等文件,对铁路物流中心设计与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规范指导。

其中,《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功能、增值功能以及辅助功能的具体内容,从选址要求、功能设置、功能区划分与平面布置、货运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等方面对铁路物流中心的平面布局规划与设计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基于提高货物门到门运输联运中转和全程物流节点服务效率的理念,在有机吸纳铁道部计划司、建设司、工程鉴定中心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文件详细制定了铁路物流中心内仓库宽度、面积,站台宽度、高度以及道路硬度等重要设计建设参数。这对铁路系统建设铁路物流中心、推进铁路货运场站转型升级正在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目前,新的《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规范》正在原铁道部建设司的主持下研究修订。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近年来,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货运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也相应提升。铁路货运场站陆续应用了视频采集、条码、RFID、手持终端等物流信息技术设备;车站综合管理系统、车号识别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运输调度信息系统、铁路办公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增强了铁路物流在准时性、货物追踪、车辆识别、信息提取和查询等方面的技术保障,为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货运与物流作业组织效率和服务及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铁路口岸站推广应用了口岸信息平台,实现了与海关、质检部门的信息交换。

2012年9月20日,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在全路范围内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货运需求网上受理,同时为客户提供了业务办理、运力资源公示、信息查询等多样化服务,使铁路运力更加公开、公平地服务于客户。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全面推进改变了传统铁路货运场站的生产作业和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了铁路货物的装卸、运输组织一体化管理,适应了现代物流的市场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铁路传统货运场站向物流中心的转型升级。

(四)营销及全程物流服务理念迅速推广

为适应货运组织改革的需要,实现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从按计划组织运输的生产模式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 ],各路局积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制定并实施货运营销组织方案。截至2013年5月31日,北京局、上海局、济南局等13个铁路局已经成立铁路货运营销中心,哈尔滨铁路局与广铁集团分别成立了货运营销部和货运营销处。通过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收货,取消了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有力地促进了客户在铁路物流中心中接受到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的服务。

同时,铁路系统大力发展全程物流,整合运输与物流服务资源,快速构建“门到门”运输体系,推动铁路物流中心延伸功能,在现有装卸、仓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上门取货装车、送货到门卸车、短途运输等服务领域,搭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三、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物流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挖掘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但面对改革的新形势,还面临着服务功能不完备、营销意识较薄弱、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空间急剧扩张,许多传统铁路货运场站和线路被包围于城市中心,如北京铁路枢纽内的和平里站位于二环路内、广安门站位于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逐渐被居民区、商业区包围,使得货运场站转型升级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面临急迫的外迁需要。此外,与当前铁路大规模路网建设相比,铁路物流中心建设速度则相对缓慢,尚未形成良好的铁路点线协调能力,甚至影响了百千战略中准时制列车的开行,急需加快落实《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的铁路物流中心布局方案。铁路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铁路货运场站的服务功能仍具有明显的传统货运服务特色,依然以货运基本功能为主,缺少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多样化的物流增值服务,与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念要求的服务功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当前市场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转变的物流服务要求。

(二)经营范围亟待拓展

目前,铁路货场的经营范围受到限制,不能经营仓储、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服务,与“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003年,铁道部出台的《铁道部关于规范铁路货运营业行为的若干规定》(简称“八不准”),规定了“不准要求货主通过延伸服务或运输代理办理货物运输”等八项禁令。“八不准”的提出杜绝了当时存在的利用铁路运能谋取私利的行为,一些铁路人员间接或直接通过手中紧缺的计划数强制要求货主进行货运延伸服务的手段被禁止。从规范铁路服务行为、树立铁路良好服务形象的角度出发,“八不准”在当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且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市场需求逐渐向包装、加工、“门到门”全程物流等多种延伸服务拓展。同时,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大规模建设,铁路运能得到逐步提升,铁路运输计划的供需状况也将随着运能的提升发生变化,争取更大的服务市场、吸引更多的货源将逐渐成为铁路货运场站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铁路货运场站运营管理的内容也需逐渐向延伸性物流服务发展,而“八不准”的有些内容无疑与此新形势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另外,我国铁路货运、行包、装卸、货代等部门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组织机构多、管理层次多,路局、站段各部门实体之间条块分割,致使整个物流供应链中各环节脱节。由此造成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流不畅,整体协作性差,加大了货运作业成本,从而影响了铁路货运与物流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和铁路物流服务的拓展与运营。

(三)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中心虽然已经装备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装备,但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规模和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技术装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配合不力三个方面。

首先,作为现代物流高效搬运和装载工具的托盘没有在铁路物流中心广泛应用和推广,龙门吊、正面吊等大型机械化装卸工具在铁路各物流节点装备的数量也不足,相当数量的货运场站仍以人力装卸为主,不仅装卸效率不高,而且安全保障不足。其次,铁路物流节点内存在很多超期服役、技术状态不良的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装备的应用仍然不足[ ]。第三,各种设施设备相互衔接配合不力问题在铁路物流中心中表现明显,例如,由于站台、各类货车车底板高度不尽相同,且缺乏托盘等搬运工具的配合,致使多数叉车作业衔接不畅,影响了效率。

四、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将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从而实现货运物流一体化发展。在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的形势与要求下,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将朝着建设合理化、功能多样化、装备现代化、办理便利化、服务全程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一)物流中心建设将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为贯彻落实《铁路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铁路物流中心的布局方案,各路局必将加大对既有货运场站的改造提升,以信息化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重新审视、调整铁路货场的定位、布局、分工和功能设置,更新货场设计理念,加快建成一批现代化的铁路物流中心。同时,跨局协调机制的建立又将大力推进全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联合发展,提高铁路物流中心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铁路物流网络资源集聚,促进铁路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为符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加快货运组织改革进程,全面提升铁路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各铁路局将会加强铁路物流中心与相关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加快建设联运中转设施,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为主的多式联运,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物流设施的衔接和配套,促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从而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整体运行效率。

(二)服务功能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面对客户全程物流服务需求,铁路物流中心将强化运送、装卸、包装、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供应链管理与衔接,并且对物流运输实行功能系统化、组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最大程度地为顾客提供全过程、综合性、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从而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同时,铁路物流中心将积极拓展新的服务范围和经营项目,不断提高铁路货运经营层次和利润水平,将铁路货运从原来的交通运输节点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

按照《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知道意见》(铁运[2013]57号)的要求,铁路物流中心在巩固完善货物到发、中转、装卸搬运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必将拓展仓储、堆存、配送、联运、包装、流通加工、金融物流等增值功能,积极探索自营、外包、联盟的发展模式,以确保中心所承担的货物交付任务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尽可能小的成本来完成;除此之外,完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配套功能,以方便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实现,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产生经济与物流活动集聚效应。

(三)技术装备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传统货运场站转型升级为铁路物流中心,必将带动铁路传统货运设备的改造升级,陈旧落后、超期服役、技术状态不良的设备将加快淘汰。叉车、龙门吊、正面吊、堆垛起重机、旋转式起重机、超偏载检测装置、动态轨道衡等大型先进机械的投入力度也会不断增强;在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铁路物流中心,有望加速建设和改造一批立筒仓、预冷设施和立体仓库等现代物流设施,从而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电子汽车衡、自动分拣设备、堆垛起重机、叉车、托盘等多种现代物流设备也有望配备齐全;无线射频识别、煤炭专用抑尘设备等低能耗、轻污染的高新技术装备亦将广泛应用。

(四)业务办理将向便利化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实施的货运组织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做到“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受理、随到随办”,给客户提供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而传统的铁路货运站基本作业包括受理、验收、制票、承运、装车、整理换装、货票交接、卸车、货物交付和搬出等,托运人要按照铁路规定完成其他多项工作,如进货、取货、货物包装、货车或集装箱的施封及特殊货物作业等。在改革的推动下,铁路物流中心的业务受理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从繁琐的现场办理到电子商务下的“我要发货”一键受理,业务受理进一步向便利化方向发展;而铁路物流中心内相关管理系统通过与12306有效连接,可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增加客户满意度;同时,作业内容和服务方式将由客户决定,货物发送前由铁路物流中心负责取货、仓储,途中作业由铁路物流中心组织开展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服务,货物到达后由铁路物流中心组织货物的分拣、配送等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客户要求提供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物流增值服务。

(五)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将会显著提升

全程物流服务需要铁路运输企业深入客户供应链,结合客户产销节奏设计服务内容。按照货运组织改革的要求,全程物流要重点突破“站到门”“门到站”的运输配送阶段,因此,承担末端配送的铁路物流中心将会改变过去基于运力配置运输资源的经营理念,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全面利用运输、仓储以及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便利、高效、不易被替代的全程物流服务。同时,铁路物流中心的网络化经营优势将会日益明显,积极对接全国性、网络化的大型制造、商贸等企业,承担其他物流企业难以实现的全程物流业务,展开深入联动,灵活采用整合手段进一步提升铁路物流中心网络的广度和服务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程物流服务的网络分析、开发等方案解决能力,灵活应对不同客户对全程物流的需求。

流动儿童问题新析 篇7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大量的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位为“问题儿童”, 认为留守经历使儿童产生了心理及行为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重视, 但将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对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偏见。但也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异, 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儿童。目前的研究把过多的目光放在了“留守儿童”身上, 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更加严重, 但是身处于城市和农村这两大夹缝中的“流动儿童”的问题其实才更加严重, 鉴于此本研究会积极探寻影响“流动儿童”成长的各方面因素。所以我们应该适时的把目光转向“流动儿童”。这些随打工的父母生活在城市, 城市的不认可, 和其自身对农村的不认同, 给身处其中的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皆在通过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 证明流动儿童的问题其实更加严重, 同时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其的影响, 从而唤起人们对“流动儿童”的关注。通过此研究可以让人们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流动儿童”, 用更加关怀的情感去理解“流动儿童”, 最后如何发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配合联动, 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对流动儿童教育合力, 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优良环境。

在“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研讨会”上,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苏凤杰指出,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 当下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16岁以下流动儿童不办暂住证, 没有纳入城市人口登记和管理体系, 成为“看得见、数不清”的群体, 不利于对他们的保护和管理。二是就学仍存在一定障碍。尽管国家在2003年就明确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 其后又多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 但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流入地的公办学校仍不能满足流动儿童的就学需求。三是健康状况亟待改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偏低, 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病率都显著高于所在地户籍儿童。

客观生存环境的影响和权利的保护问题是流动儿童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 但是在这种客观环境下, 流动儿童所形成的价值观, 和归属感的塑造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更加棘手的问题, 心理状况是形成良好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准。然而, 对于早已远离农村生活, 却也无法获得城市认同的尴尬境地里, 是对流动儿童归属感形成的巨大阻力。人如果搞不懂自己从哪儿来, 那他可能会在自己将要去哪儿去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这就是归属感对于人的特殊意义。

一般来说, 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 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 有归属感的一般就是有责任感的, 责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某些东西的归属感。归属感分对人、对事、对家庭、对自然的归属感。青少年时期对人的归属感较强, 中年时期对事业和家庭的归属感较强, 老年时期对自然的归属感较强。最近,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危险, 研究人员给31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和379个社区学院的学生寄出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社会活动范围、冲突感、寂寞感等问题上。调查发现, 归属感是一个人可能经历抑郁症的最好预测剂。归属感低是一个人陷入抑郁的重要指标。

对于流动儿童而言, 在认同与被认同的是其成长之路的最根本的和最核心的问题。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埃里克森认为, 自我的同一性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个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全面认识到, 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意识与行为的主体都是自己, 探索发展完善自己。青春期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时期, 处于自我角色优待完全确认的时期, 较易受到外在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 这一时期的自我认同发展状况决定了青少年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 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又决定着青少年能否成功地走向人生, 由此可见,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影响着人的一生发展, 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权利保护涉及“三农”、教育、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 需要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第一, 要努力创设一种公平、公正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目前社会上和一些部门对农民工仍存在一些偏见和歧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落实, 影响了农民工子女权利的保护。第二, 建立新型的人口管理模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 很难消除对农民工子女与户籍儿童的区别对待。第三, 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对流动儿童不进行人口登记, 就难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第四, 进一步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流入地政府应当积极承担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第五, 建立跨部门、流入地与流出地互相衔接的农民工子女工作机制。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规划、教育、卫生、公安、计生、农业、社会保障、司法、民政、财政、妇联等多个部门。第六,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面向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作用, 以社区为依托, 建立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 将流动儿童流动信息、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梁宏.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05 (1) .

[2]段成荣, 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 2004 (1) .

[3]李春玲, 王大鸣.中国处境困难儿童状况分析报告[J].青年研究, 1998.

[4]吕绍青, 张守礼.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 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J].战略与管理, 2001 (4) .

[5]佘凌, 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4) .

不啻误读:歌剧《图兰朵》新析 篇8

关键词:歌剧《图兰朵》;东方主义母题;异质文化描述

中图分类号:I10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8—0165—02

当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英戈组合”唱起那情歌般的《爱的火焰》,人们从“今夜我要和你点燃心中的火焰”的曼妙玄想中,感受中国民歌与西方美声之间音色的完美合璧,想象东西方文化在夜色中浪漫无际地跨界。这场象征中国与世界深情话别的表演,显现了中国人民对诸种文明之间吸收融合、和而不同的良久向往。无独有偶,2008年3月21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由中国作曲家郝维亚续写普契尼未完成的乐章,幺红、戴玉强等知名中国演员加盟演出,使得这部堪称“中国版本”的西洋歌剧再次承担起传递中西文化讯息的使命。

然而,历史却喜欢跟人开玩笑,调侃这严肃的“使命”。

十年前,张艺谋导演就将《图兰朵》搬入北京清帝祭祖的太庙,在音乐上未做任何修改,采用阿氏(Alfano)版结尾,演员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节日歌剧院,除演女奴柳儿的是黑人,其他演员全是白人。票价高到1 500美元,在设座3 500的太庙连演九场,盛况空前。张艺谋谈及到这场“世纪演出”时说:“在导演《图兰朵》之前,我对歌剧所知甚少,后来我知道了,让《图兰朵》回故乡,是许许多多的人几十年来的梦想。我很幸运能担任此次演出的导演,来替许多人圆这个梦。”导演觉得不辱使命,“没想到一不小心还给咱们国家长了脸”。捧场者则“自豪”地庆贺“中国公主回家了”。然而,且不说荣归故里的《图兰朵》是否圆了国人之梦长了国家之脸,但就说图兰朵这个逼死女奴柳儿,发誓要杀光所有看上她的男人的恶妇,哪有一点“美丽的中国公主”的影子?

众所周知,普契尼当时说《图兰朵》讲述的是一位“美丽的中国公主”的故事。为了凸显中国元素,歌剧作曲家别具匠心,引用了流传广泛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第二幕第一场中有对中国江南水乡充满遐思的描述,还有三个似乎是在隐喻虚幻时空中的假面人物平、庞、彭象征中国的官员。这些元素,足以让那些光听音乐不理解戏剧的欣赏者觉得是“正宗中国货”。但是,这是一个在他者境域中讲述的祖先的故事,西方作者掌握着表述中国人的话语权力,在西方公众文化意识中建立起一种关于“他者”的话语形式,而东方不仅是被“观看”的,而且被某些支配性的框架所控制和表述。

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朵冷酷凶残,猜不出她谜语的求婚者都被斩首示众。虽然无数王公贵族死在她的手下,但依旧有那么多痴情人因其美貌铤而走险。她所代表的是一个强大、令人向往而又让人充满征服欲望的对象。至于柳儿,作曲家似乎倾注了较多的心血,传说写到柳儿自杀时作曲家也搁笔离开了人世。不过,柳儿这个甘愿牺牲值得同情的东方女性,在剧中却始终与爱无缘。男主人公卡拉夫是一位流亡的异国王子,他有高贵的王室血统和过人的勇气智慧,轻而易举猜破了公主的三道谜题之后,宽厚仁慈地包容公主的赖婚。最后以柳儿的牺牲为代价并用自己的一个吻征服了高贵的公主。这个宽厚仁慈而又有着强烈征服欲望的征服者,终于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了对东方公主的胜利,也成了“西方的博爱对东方的同化”的象征。

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位中国公主描绘成“世界上最残酷的雌性动物”[1],最后却又不可思议地让公主投入卡夫卡的怀抱呢?原因仅仅是当作者把一种异质文化的零碎特征用一种参照文化的语言和规约去描述时,不可避免地将自身文化的价值观念作为衡量标准而对发生的或想象的事物做出判断吗?如果去读一下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或许就会明白,与其说是文化误读,不如说是文化误导。这部著作归纳出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有两大母题:第一个母题是,欧洲是强大的,亚洲是被打败的;第二个母题是,东方意味着危险。带着殖民者的傲慢,西方人有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顾盼自雄的观点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种西方人对东方人的愚钝认知,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东方人如何看待自己及本族文化的态度。有些人争先恐后地确认自己民族文化谱系属于吉尔兹划定的“地方性知识”,实质上默认有一种西方特产的凌驾一切的普世性知识;有些人拾起西方多元文化观念的牙慧,说些言不由衷的空话。总之,正如马克思所言,“他们不能代表他们自己,他们只能被别人来代表。”[2]

实际上,《图兰朵》的故事最初来自波斯的《一千零一日》,图兰朵梦见一支公鹿被母鹿救起,后来母鹿将死公鹿却不去救,她将此看作神的警告,拒绝所有来提亲的男人。于是她的奶妈每天早上给她讲故事,讲了一千零一日。18世纪意大利剧作家卡洛·高齐讲故事的背景移置到中国,这个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剧作家本来就是要借此贬低中国,警告当时迷恋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中国是个血淋淋的陷阱,女人尚且如此残暴。这正应了萨义德概括的东方主义第二大母题:东方是危险的。

《图兰朵》中缭绕着西方浪漫主义“异国情调”热潮的余音。应该说,“异国情调”是使这部歌剧风靡一时并令作者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所谓的“异国情调”,是指自认为“文化中心”的欧洲人对非欧洲文化的一种描述,最早出现在十六七世纪欧洲的文学作品中。音乐中一度风行的“异国情调”,其实质是某种以一定价值观念形成的审美产物吸收一种与自身相异的价值,通过相互撞击让发出的光芒照亮自己;这种光芒就是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它使旧的事物在价值对撞后所产生的新关系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在“异国情调”热潮中,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制造出来的空间。几百年来,西方关于中国的知识总是在真实中掺杂着虚构。歌剧《图兰朵》对遥远中国的描述,正是这样一种“想象”与“现实”的混合体。作品通过戏剧角色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对异质文化的价值判断。而在现实中,西方世界充满对东方的妖魔化和排斥。卫景宣在《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中讲了唐人街对美国主流社会种族歧视的集体记忆。作为美国社会中的“他者”,华人有一种文化上的无身份感,即便加入美国国籍也并不能够享受到与白人、甚至与黑人相等的公民待遇。他们在美国被看作是“外国人”和“异己的敌人”。他们甚至连思念故乡的权利都被剥夺,因为主流社会认为,亚裔人应对他们祖居国的行为负责,这使得亚裔人深感不安和困扰,不愿张扬对故国的情愫[3]。这种语境,正是东方主义产生的温床。在西方,也有像伏尔泰那样浪漫化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盛赞中国文化,莱辛在《智者纳坦》中贬基督徒而褒犹太人和穆斯林,日奈在《黑人》和《屏幕》中站在被压迫的黑人和阿尔及利亚人的立场上挑战白人统治者”,都反映了西方社会里的有识之士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但属于“另类的”观点。但东方在更多的场合只是白色西方人的研究对象。正如吉普林所“袒露”,“当‘白种人’开踩出一条接一条的大道时,他们心中怀想的是整个世界!”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西方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就像一堵不透水的墙,其支持者们从天性上说会竭尽全力将所有与自己相异质的文明排斥在外[4]。那么,对东方人而言,西方人创造的东方意象难道可以作为东方人反观自身的镜像?

《图兰朵》中并没有讲述一个有着确切年代背景的中国,不过正如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创作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这个理想与道德丧失的年代,西方人开始重新关注不同于自我的“他者”,来发泄不满和寄托希望。“在文学作品中,遥远的异国往往作为一种与自我对立的‘他’(The other)而存在。凡自我所渴求、所构想、及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都会幻化为一种他性投射于对方。”[5]从中国与欧洲有接触以来,中国作为一个“他者”的形象存在于欧洲对中国的描述中,或是作为一种倾慕对象及理想的寄托,或是作为西方反观自己的镜像。对这个形象所作的价值判断是随着双方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的。实质上,对异国的描述和关注所隐藏的往往是对他者文化的一种利用,这种利用也常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东方是一种谋生之道”。问题在于,人们对历史是否有清醒的、公正的、本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惠柱.谁的蝴蝶夫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53.

[2]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

[3]卫景宣.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4]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7-446.

上一篇:幸福的味儿并不难认作文700字下一篇:中学德育百分竞赛量化考核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