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 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六、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七、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科技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只要学到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 还要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平台来掌握和理解新的知识和事物, 在小学数学方法、思想和技能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讲,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 在整个人生发展阶段有着重要作用, 其综合素质应得以全面提高。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不再只是教与学, 更应当建立友好的师生、朋友关系。课堂上, 有问题就问, 有想法就说, 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 不害怕老师、其他同学, 把课堂变成自身素质得到提升的一个平台, 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作为教师只有改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 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课堂才能得以构建。
二、构建高效课堂
真正的课堂, 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课堂, 是把老师教变成和学生一起学的教学课堂。有资料报道, 美国很多小学, 上课时间不再全部由老师讲解, 老师花在讲解上的时间有可能只有十几分钟, 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由发挥, 可以提问、交流和消化上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在一旁辅导, 这种教学形式确实取得不错的效果。而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内个别地方也初具规模了。一些学校也要求老师花在讲解上的时间由原来的整节课变成了一二十分钟, 其余时间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配。有问题问, 有疑惑可以请教。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起辅导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课堂模式, 对学生的思想转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课堂上当然能实现“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识水平选择相适应的交流方式, 一旦学生的认识提高了,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了, 那么离高效课堂的实现就近了。
三、着重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一个人的学习意志强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它可以在克服困难中得以体现, 也可以在经受磨难时得到锻炼, 可以说克服困难是一个人意志得到锻炼的台阶:抗住了, 意志可以上一个台阶:没抗住, 就趴下了。而对于学生学习小学生数学来说, 困难就是作业。太多的作业会让学生喘不过气, 太少的话, 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灵活来安排, 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 又不能打击学生信心,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安排作业;不可没有计划, 要持之以恒;在学生中找出一些优秀学生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适当的时候给予合适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科学设计学生作业
前面已经提到了作业是重要的, 但不能因此盲目安排大量的作业, 而要让作业发挥该发挥的作用。作业的量不能少, 也不能太多, 要适量, 也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安排。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 一方面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设计要有层次, 能巩固刚学的新知识, 引发学生向更高更远的学习目标探索, 得到旧知识的深化记忆。练习不可杂乱无章, 事先对整个教学流程做个有计划的安排。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减缓梯度。作业不能脱离学习的内容, 不给学生安排难度太大的作业, 应在保障掌握基本解题方式的基础上延伸。
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任何事情, 没有兴趣就不能完全认识和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小学数学, 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在构建学生学习高效学习课堂上, 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其一, 我们可以学生熟悉的儿歌游戏等来开展教学。例如, 在教导学生学习月份大小的时候, 可以出示儿歌“七前单月大, 八起双月大。”这种方式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教师要传授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记忆, 同时在其他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也可以利用这些小小的技巧达到教学目的。
六、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关注;学习起点;高效;小学数学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很好地把握,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目标,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课堂。无论是哪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出发。
一、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知识迁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认知的一种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会有所联系,并且还会有一些碰撞,在新旧的有效交替下,学生对新的数学结构进行认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与基础出发,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小学数学知识迁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对于知识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先从小学数学教材入手,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研究教材时,教师需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再对不同的单元与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设很有必要。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时候,教师则要从些单元的教学内容出发,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只有教师明确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关系的时候,才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需要先了解小学生对于10内数字的敏感度,再了解学生对于加法与减法的认知,利用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进行旧知识的迁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这样的课堂,不仅考虑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更明确了教学目标,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体系构建
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起点,对于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了解,明确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及学习态度,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很好的依据,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可行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进行切实把握,是进行良好课堂设计的基础。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交流或者小调查的方法来对学生关于已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以此为依据来明确自己的教学起点。比如在讲解《分数》之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分数有哪些了解,对于新的学习知识有哪些看法等等。教师更要利用课堂开始的一段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摸清。课前的调查科学性较低,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利用“你对于分数有哪些了解”等直接性问题深入到教学内容中,从学生的回答中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学生的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使小学生在提问与回答中自主发现分数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学习参与
在我国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依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班级制的小学数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整体水平更加关注。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起点的关注,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飞跃式提高。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与没有掌握的数学学习内容。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看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帮助。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来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讲解《用计算机计算》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不同形式的运算。教师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出几道不同形式的计算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的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进行了解,明确学生的整体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活动,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为学生设计好的互动主题。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其使用方法开展小小的讨论会。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好,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对计算机使用方法的优化,提高计算机使用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关注学习起点是加强小学数学针对性的重要方法。笔者对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小学数学教师关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利用学习起点正确指导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岳成.例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48-50.
[2]陈秋华.立足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60-161.
[3]黄建芳.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15-1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 篇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
xx月15、16日,全县三十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和全省近千名教师共聚xx文理学院,观了八节观摩课,聆听了三场专家讲座。观摩课授课教师既有全国特级教师、知名专家,也有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青年骨干,还有年轻的教学新秀,他们的课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朴实而韵味悠长,或者匠心独运、点拨巧妙,或者活泼生动、新颖明快。三位专家报告也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徐老师的“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用大量生动案例为老师们答了疑解了惑,孙老师的“提高教学质量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得老师们的认同。
培训期间,我县参训教师都能按时参加,特别是xx小学、xx中小等教师还能积极交流讨论,认真学习的精神可贵。
培训会后,xx中小、xx中小等学校参训教师按要求上交了心得体会或教学设计,共计16篇,部分学校还组织参训教师上了汇报课。这些学校及参训教师重视二次培训,重视反思与总结的做法值得提倡与表扬。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苏村中心小学 车升玉
11月2-3日,我们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参加省级讲课比赛的六节课,感觉收获颇多。上课的六位老师不愧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名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临沭附小吕键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1、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2、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吕老师巧妙创设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数学问题 “班长的位置在哪里?用学过的几行几列说说”,以旧引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绍班长的位置,到创造数对,再到应用数对以及利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4、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怎样既准确又简明的表示班长的位置呢?”“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像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在吕老师的课中举不胜举,这足以看出吕老师扎实、精炼、简洁的教学风格。
5、自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课上吕老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行第几列,再到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6、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吕老师让学生应用数对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瓷砖图、地球仪”,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紧张而又短暂的一天半过去了,给人带来疲劳的同时更让人感觉无比的充实,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会努力将我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提搞自己的教学水平。
感悟与心得体会
徐向芹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感悟名师课堂
苏村小学 李法香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临沂第九小学王晓艳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
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村小学 李光臻
2010年11月3日,我们苏村镇数学教师在双语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观摩了名师讲课。执教的八位名师,分别是李芳、王晓燕、张雪峰、梁绍美、吕建、王永胜和冯培娟、石秀玲老师。这八位老师给大家整体的感觉就是“真、实、新、活”,体现了教师对课改精神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王永胜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运用旧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出示课件“画有四个直角的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内角和360’再用“巧剪”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质疑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yVZ小学数学学科网站群
王老师用自己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巧设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有目标的去探索,用信封里的直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探究验证,形成统一认识: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王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又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成功的体验。yVZ小学数学学科网站群
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很多的启示。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家式的探究历程。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沂南县苏村镇中心小学 李宗梅
2010年11月2日至3日,我们小学组织老师们去双语学校参加了省优质课的学习,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听了几位各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听完后都很多收获,特别是《求平均数》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就这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吕健老师讲的《确定位置》这节课,在上课之前她首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留个纪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快把同学们的照片传到了课件里,让同学去找一下班长的位置,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怎样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班长的位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的去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从前向后第二行,从左向右第三列;还有的同学说从后向前数等等,学生说出来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有这么多的方法听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统一一种规则进行描述,这时学生都很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很快告诉学生,我们一般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一般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学生很快就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了班长的位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吕老师从拍照激发兴趣,体验方法不统一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最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优质课学习心得体会
沂南苏村中心小学 王伟宝
11月2日、3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省优质课学习活动,在一天半的学习中,我们共观摩了八节省级优质数学课。在这里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以下几条使我印象很深:
一:善于营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每节课的上课前,教师都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有的先介绍老师自己,再让学生介绍自己,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还有的给学生拍照,激发兴趣,消除紧张感,这样进行新课就很轻松,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有的夸沂南是个名人的故乡,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有的夸学校,学生自然很高兴,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次的讲课教师都是外县的,但是有很多素材用的是本县、本校的,或者就以上课的学生自己为例子。如在吕建老师的课中,上课开始就用数码相机当场给学生拍照,把学生的照片用投影机放到屏幕上,全体同学看着自己的相片找自己的位置,学生学习既清楚又明白;还
有梁老师的实践课《点击双休日》就是当场调查县城学生在星期
六、星期天的活动,把调查结果当做例题学习的,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要合理安排双休日活动。
三:学习过程采用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空洞无物的。老师们都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不流于形式,到该合作的时候合作,确实能解决不会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好多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很多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用具。( )每节课都做了大量的电脑课件,把课的内容用通过电脑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确切的看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形象生动有非常容易理解,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探讨教学中,也用到了老师制作的教具,如《可能性》一课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和白黄两种球。把球放到盒子里摸,总结摸出球的可能性,达到了动手操作的目标。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教学理念也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村小学 张海玲
2010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习设计基础实效。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习,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平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习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篇6
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最后还听了专家的点评。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针对这次的学习活动,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素质决定教学的优劣。
二、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三、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的体现
四、重新定位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7
1. 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 高课堂效率
1.1 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设置 ,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可以通过运用观察、类比与归纳的方法在自己的认识、技能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情的推理.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时所设置的具有挑战性与有趣性的问题情境,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问题,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小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让其变得生活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生活性的教学情境,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教师应该做到多激励表扬学生. 由于小学生阶段的特性,老师的鼓励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过多的批评学生将阻碍学生学习 兴趣的调动,阻碍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过三角形、梯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先让学生回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猜想圆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2 在小学数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推 理能力 , 并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可以在数学试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实验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现 象了解本质,懂得其中的数学理论. 数学实验实质上是思维实验,其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数学实验中通过采用抽象的方式模拟或人为地控制某些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对教师培养其科学研究经验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设置的教学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数学原理. 在数学实验最后阶段进行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归纳总结,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容易被学生接受. 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法则, 公式会让学生记忆深刻,有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教师可设置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其内角和为180°,首先预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纸质三角形, 在课堂中发挥小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 可以提示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 看其加起来是否等于180°,或将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等方法进行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后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1.3 加强习题练习 ,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不断加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教师编写习题时应时刻坚持教育性的基本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同时, 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设置难易程度适宜的题型,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
2. 在猜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 高课堂效率
2.1教师为学生创造推理机会 ,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应该主动创造机会进行验证猜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并对此加强锻炼与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质疑情境,并对学生的自由回答给予鼓励,使得学生对于演绎推理拥有足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演绎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数学习题后,通过询问学生“做的对吗”来为学生创设出质疑情境 ,使得学生产生对所作答案的怀疑心理. 接着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对或者不对”,鼓励学生自行找到对或者不对的理由,锻炼学生进行推理演绎的能力. 如果出现学生不能通过数数或实验来进行答案验证的情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其他的方法来对学生所做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2.2 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的教学过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教学实际为基础, 组织学生对于演绎推理能力的相关训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到演绎论证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例如,在讲授《奇偶数》一课时,教师可提出两个奇数的和是否是偶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推理验证,通过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例如奇数为一和三的一个苹果加三个苹果, 可得出偶数为四的四个苹果的结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除了常采用几种教学方法外,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根据高效课堂,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很快适应高效课堂及学习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及新方法还会不断产生,例如:“六步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先导后学法”,“讨论法”等等。都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演变,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只有掌握了基本方法,再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加以选择,加以实验和改造,使其方法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识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一、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考虑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应注意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的学习中自觉追求探索新知识。
(2)在符合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特点的前提下,以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来选择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要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时应认真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的学习方法,其次还要以最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也不能只单纯的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若能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并加以灵活运用,本身就是给学生展示出了该数学问题将有多种方法来理解和解决,从而达到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目地。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己有知识能力,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心理和生理发展也不同,因此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使所有的学生学会现有的教学内容。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应一定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引导方法。
(4)俗话说,“课本,课本,教学的根本。”小学数学课本它是实现小学数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用书籍,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来源。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应以高效课堂为主,不能脱离教材,追求“新”,“超”,奇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迷失方向,使学生无所适从。
二、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应遵循七个原则和四个阶段: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应遵循七个原则
(1)寓高效学习心理原则于教材之中的原则。
(2)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即并不排斥教师指导作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3)强化学习动机原则。(即把学习目地性和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及积极性调动起来)。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既学生自主探索,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教师个别辅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5)探、悟、练、馈结合的原则。
(6)展示和反馈相结合的原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反馈善于对自己所学知识产生质疑。)
(7)变式复习的原则,(在教师或数力学题变形式的指导下,学生加深理解和灵活应用,以培养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有很大作用)。
(二)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应遵循四个阶段:
(1)自读练习阶段:其目的是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的方法和培养独立做题的能力,进行自我检查练习的能力。
(2)启发自学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独立自学,养成自学习惯。
(3)质疑点拨阶段: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质疑应进行针对点拨。
(4)展示反馈阶段:它是在已经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得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从而使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程度,教师适当引导会使学生向更难更高学的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和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应遵循七个原则和四个阶段,使学生很快适应高效课堂及学习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蓓.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2期.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9
3月23日至25日,我和老师参加了在区第九中学举行的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开课形式是我们校级教研活动经常用到的 “同课异构”。这样的课堂,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挖掘很深入、很透彻,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很高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在活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是期待。因此,我们的学习热情相当高涨。两天来,我们共听取了10位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展示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执教的课题分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与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后执教教师与其所在地市的教研员介绍教学设计理念、解读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设计创新特色,并与代表进行互动研讨。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还创造性的提出了“1+1+1”互动评课表,这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此次观摩研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为“三高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
此次之行使我获益匪浅,感慨良多,现将学习感受汇报如下: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本次研讨会分别从青岛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是当前比较典型、比较关注的三个课型。每一位执教老师在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展示自己的课堂做了充分的预设。执教老师在刚接到执教任务之后就到当地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该校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呈现课堂的才是精彩的。由此可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我们的教学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来自滨州无棣县教研室的王晓芳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确立了几个创新点:
1、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用厘米尺测量不足1厘米的金箍棒无法完成,从而产生找比厘米小的单位的必要性。当学生凭着自己对毫米的印象在厘米尺上画出毫米刻度后,却发现各个小组的厘米却是不一样长的,认知上的矛盾使他们认识到统一毫米单位的必要性。
2、体验1毫米。王老师充分提供了1毫米的相关资料,请学生用量、捏、摸等方法感受1毫米,进而用手势比划1毫米,接着用学具验证1毫米的表示,最后闭上眼睛想象1毫米,几个步骤的充分感知,学生逐步建立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阶段,进而清晰的建立了1毫米空间观念。
3、认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认识毫米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比划2毫米、5毫米,直
到10毫米,进而请学生在厘米尺上任意找一个1厘米,并且认识到它的长度就是10毫米,既巩固了对毫米的认识,又与以前认识的厘米建立的必要的联系。这诸多创新点的课堂现场效果比较好,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的推进学习,并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与王老师课深挖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分不开的,更与王老师课前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新理念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有许多事难以预料,学生思路也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候学生的想法会让教师大跌眼镜,但有时候学生也会让教师眼前一亮,教师如果能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那将是一节非常生动的课。此次观摩会上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尊重学生的, 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才会生成如此的精彩。
如来自我们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所呈现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对会场的每一位教师来说是耳目一新的。她以独特的风格,端庄亲和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王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允许学生出现疑问,允许学生出现困惑,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三、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数学课语言要精炼,不烦琐。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语言要清晰明了,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决不用两句话;数学课语言要自然,不做作,数学课当中的导入、新授、练习、拓展,每个环节的过渡要自然;数学课语言要有逻辑性。为了引导学生得出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等数学知识时,教师的提问就要环环相扣,富有逻辑。
这次观摩会上,好几位老师的语言都很精炼、到位,几乎找不出一句多余的话。如来自泰安实验学校的张燕老师的语言生动,温柔中透着一丝提醒,亲切中带着一份尊重,使听者如沐春风,学生也在她充满母性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积极的思考,时而会听到一句爱的提醒“小心电线”,时而会得到她真诚的赞誉“小手真灵巧”,时而又会沐浴她肯定的目光“眼光非常独特”,她用爱与启发的方式来锤炼自己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数学课堂要充满儿童情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心灵的智慧。
此次观摩会上,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的四位老师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均采用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
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放在耳朵里。”这一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新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用金箍棒贯穿本节课的教学主线,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绝好效果。
五、把握师生互动的“起点”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1、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点”。
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展的应该尽量多些。”
来自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正是实施这一理论的典型课。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地参与思考、猜测、实验、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2、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会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动力。
来自青岛市实验小学的王茜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在引导学生认识1毫米这个环节,王老师设计了往黑板上画1毫米这个环节,学生和老师一起发现1毫米无法在黑板上画出来,进而认识1毫米太短了,接着从身边找1毫米的例子。在感受1毫米举例时,学生提出一根头发大约是1毫米时,王老师有备而来的接着补充“我已经查过大约20根头发长1毫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以后测量一下”。王老师能够抓住学生对头发长度的感知这一细节,正是利用了学生认知上小小的兴趣点,才让这个小小的环节熠熠生辉,展示了王老师团队的教学智慧。
3、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点”。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来自烟台市芝罘区建昌街小学的陈兴远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回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举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进而启发学生“你能给3的倍数找一个特征吗?”,然后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记录单上到21个数,借助计算器找出其中3的倍数,观察推想3的倍数可能具有怎样的特征。集体汇报时,教师将3的倍数231、123、45、54有意呈现,并进一步呈现出213、132、321、312、57、75,将这些数对比出现,请学生计算它们也都是3的倍数,进而得到这些数字无论怎样交换,得到的数仍然是3的倍数,帮助学生推想3的倍数与数字所在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进而组织学生研究3的倍数与数字的和是有关系的。这里,思
维点的转化和联系自然推进,为学生更顺利的寻找3的倍数铺平了道路。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点”。
一堂数学课中,学生每个人的思维也是不能忽视的。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寻求新颖性、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来自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是激发创新的典型。当王老师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这一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索以后,学生的思维就紧跟着“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展开。王老师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后,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加以了解和引导。使学生不仅得到了数学教材中呈现的“量”和“剪”的方法,更得到了“拼”和“折”的方法,尤其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因为上学期认识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进而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当学生呈现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台下老师的一片讨论声。后来当教研员赵晓英老师解释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很多老师才豁然开朗。我们不禁为赵老师对教材挖掘之深,对教学内容前后联系之洞悉而深深佩服,这是一个绝好的创新!六、一堂好课的标准
徐云鸿老师在大会上总结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徐老师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教师跟学生一起思考。这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总之,几位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设计中来体会教学艺术的成功与不足。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课题,但各位教师落实目标的方法和采用的教学手段却不一样,正所谓“同一课题,不同方法,同样精彩”。各位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听课的老师针对每一个课题斟酌比较,受益颇丰。
我想,一节好的教学设计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他们及他们的团队一定在如何用教材和如何用教材教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今后我也将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与老师们共同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我想,一节好课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真实、平等的有效互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如何进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这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我体会到自己许多地方的不足,如: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教材处理还不够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填补自己的这些缺陷,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汇报没有终点,我们的学习还会继续。最后用刘明老师的一副对联结尾:
上联: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
合一。
下联: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到协调发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心得
元阳县第二小学 高文春 2012年9月22-23日,在我红河州开远市举行了一次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我带着思考、带着教学中的困惑,有幸观摩了来自兰州、杭州、昆明、开远等五位骨干教师的语文教学课堂,也聆听了《高段阅读教学探究》、《教学,从对话开始》、《关注语言 关注表达》3个精彩讲座。这次研讨会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通过一天半的观摩学习,几位老师的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同类型的课,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侧重点。但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一节课的时间完全是属于学生的。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获。
任东华老师《船长》一课给我太多太多的感触。他的那种幽默风趣,一流的教学口才,那自然踏实的教学风格、敏锐独到的入文视角、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对重难点的突破,对作者文学风格的走进与触摸,仍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说这节课用了一个多小时,但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让我无法脱离这优雅的教学氛围。
李向东老师的《慈母情深》和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更让我感动。他们那种有情有境的情境教学法让人称赞不已。听了这两节课后,我心中有了一个念头,我们也应该从这方面去引导、带动我们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万事都能迎刃而解。在这两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找谜、解谜,层层感悟、层层推进,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读懂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们所设计的课件有唯美的画面,富有渲染力的语言,一切都充满了和谐的美感。学生一旦走进文本,就和作者一起落寞,一起惊讶,一起失望,一起感叹,每一次的朗读都激起了强烈的情感波动。而在最后,孩子们走出情境,可从孩子们的脸色可体会出他们的那种满足感和那份喜悦。
张玉栋老师的《小桥流水人家》、《落花生》和李素琼老师的《泊船瓜州》更让我深思。课不仅是我们老师会讲,学生们讲得更有韵味。从一开始,他们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自己讲解,这样贴近了学生的心,更贴近了学生的思维和生活。而老师只是在一旁指指点点,老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客人。
教学课堂精彩,而更精彩的是这次活动的3个讲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理清了我今后的教学思路。我将汲取所需,使之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合理化,优化自己的业务素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面对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向更开放、更多元的模式发展。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已非常紧迫和重要,只有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僵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式长期不变,渐成样板式教学的问题。这是因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主要由教师事先设定一个大体的框架,而后的教学从不跳出这个框架,造成了教学模式的僵化,课堂的高效性也无从谈起。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育都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不但让教师觉得教学徒劳无功,也使学生觉得对学习毫无兴趣。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本身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来理解抽象的概念,而课堂上僵化的教学方式已经使学生失去了探究数学的动力,更不用说高效的学习质量了。
2.教学主体错误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为教师大显神通的场所,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既成事实的灌输,没有探究过程的体验,只是茫然地记住探究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在复制一批毫无创造力和探索力的学生。学习的目标出现了偏离,教师片面注重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加考虑,思维性的训练也很少进行,虽然有活跃热闹的课堂形式,却也只是“金玉其外”罢了。
二、构建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1.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在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仍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视为宝典。其传统教学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仍沉浸在“讲授式教学”的环境中,依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道具对新时期的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殊不知学生的性质已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为他们所接受。教师诱导性的问题得到的是整齐统一的回答声,这种状况不应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不是学生已经学懂的标志,而是教师课堂教学败笔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教师也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才不会为社会所淘汰。
2.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新的课堂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通过对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将极大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不再低效无聊,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将有大幅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方式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念。在课堂的一开始进行新课导入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思考新课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效果也就大为改观了。若忽视这一过程,将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所学内容感到反感,无法端正学习态度,教学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目的。因此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故而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吸收课堂教学成果,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总结课堂的系统内容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除了一个新颖的开端、精彩的过程,还应有一个良好的结尾。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要注意对整节课的回顾与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对学生总结能力的锻炼,这样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系统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提高小学教学整体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注意到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在降低教师教学强度、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整体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03).
[2]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3]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研讨培训学习体会09-01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研讨会暨骨干培训学习体会11-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心得体会09-10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09-2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漫谈10-21
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08-04
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6-0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析10-27
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学习心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