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2024-07-18

心得体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共12篇)

心得体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篇1

设计,给人以创作的冲动。在画家眼里,设计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或是一幅向日葵;在建筑师眼中,设计是昔日鎏金般的圆明园或是今日一塑自由女神像;在电子工程师心中,设计是贝尔实验室的电话机或是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凡此种种,但凡涉及设计都是一件良好的事情,因为她能给人以美的幻想,因为她能给人以金般财富,因为她能给人以成就之感,更为现实的是她能给人以成长以及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这种营养更是一种福祉,一辈子消受不竭享用不尽。我就是以此心态对待此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于是偶然又必然地收获了诸多,概而言之,大约以下几点:

一、温故而知新。课程设计发端之始,思绪全无,举步维艰,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的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起圣人之言“温故而知新”,便重拾教材与实验手册,对知识系统而全面进行了梳理,遇到难处先是苦思冥想再向同学请教,终于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领悟诸多平时学习难以理解掌握的较难知识,学会了如何思考的思维方式,找到了设计的灵感。

二、思路即出路。当初没有思路,诚如举步维艰,茫茫大地,不见道路。在对理论知识梳理掌握之后,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思路如泉涌,高歌“条条大路通罗马”。顿悟,没有思路便无出路,原来思路即出路。

【范文网】

三、实践出真知。文革之后,关于真理的大讨论最终结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从耳闻以来,便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成的教条。时至今日,课程设计基本告成,才切身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明晓实践出真知。因为在教材上,数字钟不过是由计数器和译码显码器组合而成,也便不以为然搭建电路图,结果电路出现诸多问题,譬如短路开路,ewb中引脚悬空即为低电平,现实中引脚悬空呈现大电阻特性即高电平,不为则不知,无为则无知,实践出真知。

四、创新求发展。“创新”目前在我国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地位,足见“创新”的举足轻重。而在dvd产品上市之初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原本前景看好的国内市场却使国内dvd生产商无利可图或图的仅 仅蝇头小利,只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用国外专利技术,每台售出总要交付高额专利技术使用费。因此,我们要从小处着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课程设计中不忘在小处创新,未必是创新技术,但凡创新思维亦可,未必成功,只要实现创新思维培育和锻炼即可。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至善至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不从忘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换种思维方式,去恶亦是至善,改错亦为至美。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六、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尽管课程设计是在期末才开始,我们的教材学习完毕,掌握许多知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理解领悟不到位,由于对555电路相关章节未能掌握以致用到秒脉冲产生电路无法自行设计,只得参考其他文献,在ewb中试行操作,逐步摸索。此外,定时电路原采用蜂鸣器报警装置,在计算机仿真模拟过程中,由于不明原因,蜂鸣器一旦响起,无论ewb中开关控制,还是计算机静音,都无法关闭响声,时至设计将近尾声尚未查明原因,暂且用光信号作为输出,希请老师将来指教一二。彻悟学海无涯只有苦来作舟,学无止境只有书来作伴。

综上所述,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至于建议,一言以蔽之,大学教育当如此。

心得体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篇2

1、Protel

目前主要EDA软件有Protel、Cadence、ADS、EWB、PSpice等电路设计软件, 其中以Protel、PSpice和EW较为简单基础、容易上手, 而以Cadence、ADS更适用于从事大规模、高精度的电路系统设计。在中国最为常用的软件是Protel, 这当然也是中国大陆的电子工程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所决定的, 而在国外就不一定了。Protel系列软件的最大特点是简单、适合教学的, 其系统性能也很稳定。

2、Cadence

Cadence在仿真、电路图设计、自动布局布线、版图设计及验证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Cadence包含的工具较多几乎包括了EDA设计的方方面面。Cadence软件在中国应用比较晚;

3、ADS

ADS软件在射频电路设计、通信系统中的高频电路设计和电磁辐射和电磁屏蔽等方面有很多的应用。在新版的ADS2008软件中还具有增强的图形化使用者操作界面的功能, 可以使得系统的设计速度加快。另外。ADS2008软件还将3D技术应用到电磁分析等方面, 使得ADS2008软件功能愈显强大。

二、Protel 99se软件的相关配置及其特点

1、Protel 99se软件的基本配置及其功能

a、SCH5.0的特点:主要用于原理图的设计, 其具有集成性高、支持层次化自动设计、元件库强大扩充功能、任意的绘图页尺寸、兼容性高、提供基本的设计验证工具、为印制电路板设计提供网络表等特点。还具有分层组织设计功能、设计同步器等功能。

b、PCB5.0的特点:自动化布线功能、智能化的覆铜技术、与电气原理设计系统的动态连接、面向生产工艺的设计功能。可以进行多达32层信号层、16层内部电源/接地层的布线设计, 交互式的元件布置工具极大地减少了印制板设计的时间。

2、Protel 99se软件的完整配置

Protel 99se软件的完整配置包括SCH5.0、PCB5.0、ROUTE5.0、PLD5.0、SIM5.0;其中ROUTE5.0是一个集成的无网格自动布线系统, 布线效率高;在该完整配置中集成了PLD开发环境, 可使用原理图或CUPL硬件描述语言作为设计前端, 能提供工业标准JEDEC输出;该配置还包含一个基于最新Spice3.5标准的仿真器, 可为用户设计前端提供了完整、直观的解决方案;

三、对Protel 99se的文件分类、字体设置

1、Protel 99SE可以的文件类型

Protel 99SE可以建立十种文件类型。我们在讲课的时候需要指出:Schmatic Docment文件对应的库函数是Schmatic Library;而PCB Docment文件对应的库函数是PCB Library。

2、字体设置

第一步:选择Preferences命令后, 在图1对话框所示的自动备份参数设置;

第二步:单击Protel 99SE中的Change System Font按钮, 屏幕弹出图2所示的字体设置对话框, 可以进行字体、字体式样、字号大小、字体颜色等设置;

四、工具栏按钮功能以及常见封装形式的记忆

1、形象直观工具栏按钮的讲解与记忆

Protel99SE提供形象直观的工具栏, 可以通过对工具按钮中常用的命令进行形象、联想等方式进行记忆, 这在开始学习Protel的过程中必须的过程:

2、常见的封装形式记忆

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对常用的封装形式进行记忆, 这样可有效加快学习进度:

摘要:本文对几种常见的EDA软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protel软件的相关配置、文件分类及其对应关系、字体设置等。指出学习过程中对工具栏按钮功能以及常见封装形式记忆的必要性;最后还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讲解Protel 99se软件与其它软件的配合使用;

关键词:Protel 99se,Cadence,ADS,工具栏按钮功能,软件间的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勇.Protel99SE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效率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其终身学习的手段,虽然我省现在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它能为每个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一直是我探索的问题。我结合工作经验和教学体会,现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要有“武装”自己的意识

(一)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理念影响着教育行为,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新课改精髓,博采众长,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

(二)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

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前沿技术、了解一些高端的电子产品,掌握一些最新软件的使用,接触一些时尚元素,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为了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从网络多查阅一些最新知识。另外,也可以参观一些高科技产品,大致了解其技术原理。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能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生活和教学的联系,必须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相同的知识内容,如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故事情节去导入,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循环程序的时候,我们用一个学生平时玩的小游戏入手,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做法,也是展示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如,自己在家里独立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制作电子相册等,一定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高中生,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思维、爱好、品味、追求。因为他们都很有个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挥、想象、创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过分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信息技术课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所以要实行丰富灵活的教学评价。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相应的学习项目,并自主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比如,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技能、行为以及进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要有组内评价、组间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信息素养的养成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循序渐进结合德育渗透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动性,热情奔放,可塑性强,道德教育是塑造他们道德行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和必需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理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德育目标渗透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落实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让知识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去承担责任,如何学会谅解,如何鼓起勇气。对于要做事先做人,教师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为了迎战高考而学习,而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伟洲.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叶斌.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4

2、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在制作pcb时,发现细心耐心,恒心一定要有才能做好事情,首先是线的布局上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和走线简单,兼顾到方方面面去考虑是很需要的,否则只是一纸空话。

4、在画好原理图后的做pcb版时,由于项目组成员对单面板的不熟悉,导致布线后元件出现在另一边,增加了布线难度,也产生很多不曾注意的问题,今后要牢记这个教训,使以后布线更加顺利。

5、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实习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专业知识问题,最后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们学也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们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6、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心得 篇5

这个星期我们的任务是电子电工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八路抢答器。无疑,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是第一次课程设计,尽管这种课程设计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并没有轻易放弃在设计之前,参考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在设计中又参考了课本上给出的四路抢答器的原理图,开始时我还不太明白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并且对其原理也不甚了解,但通过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的学习和师兄的讲解和帮助,最终使我克服了难关,理解了许多东西。一路走来,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和努力后的成果。

电子课程设计实践周,是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仅会书本理论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这次实践使我对数字电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设计抢答器、报警器、定时器的过程中,通过翻阅资料,上网搜索,当然也包括问师兄、同学等,我对各电路器件(如:RS触发器,555定时器和许多常用的二极管等)及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既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也使我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元件的选择:在选择编码器时,是采用普通编码器还是优先编码器。普通编码器中,任何时刻只允许输入一个编码信号,否则输出将发生混乱。所以选择了优先编码器。在音响电路中,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了555定时器。

通过这次八路抢答器的设计,我发现了以往学习中的许多不足,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学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在画电路图时,要用到那些专门的画电路的软件,而我们确是没有学过的,我就只好用CAD来绘制电路图,画的比较生硬,而且要用到文档中去也比较麻烦,但是没有办法,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马上去学习绘制电路图的软件。

其实,大学中很多东西都是要靠自己去学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学一些对自己专业没有很大帮助的东西。相反,我们应该抽时间好好的学习那些对我来说很有用的软件。像我自己,我学的这个专业,绘图软件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现在就在自学Pro/E,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想我还应该要学习一下那两个常用的绘制电路图的软件Protel 和Protues。自学是我们学习,学习好一门课、一门专业重要的一种能力。一个拥有很强自学能力的人,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那些自学能力相对弱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一个自学能力强的人,可以很快地掌握一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自然,这种人是很受欢迎的,因此他们比较容易成功。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6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缜密的思维和坚持不解的毅力,更磨练了一个队伍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都顺利的完成。另外程序设计中我们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我们独自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提高,这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同时这整一个过程,也使我们对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思想,因为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这些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绝对不可能独立进行。

课程设计是学习《C程序设计》后对知识的全面测试,刚拿到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觉得很复杂,经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上网查资料,逐个问题逐个击破,问题不再那么复杂。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编写程序时,经常会出现低级错误,很多知识点都不熟悉。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学习C语言,以课本为基础,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参考资料,上机操作,我相信我一定能把C语言学好。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心得体会)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学习vb程序已经一个学期了,但是感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但是最近几个课时的课程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程序语言设计,并且感觉这是一种乐趣,开始喜欢这门课程了。

然而,我深刻体会到这门课程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也学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不仅需要细心严谨的态度,还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程序设计中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代码就可以使你的整个的程序无法进行,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出错误所在,只好老老实实的从新进行编写工作。所以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际操作性更强,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很难学好这门课程。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还包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门课程,并且让自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自身得到充分的发挥,用细心严谨的态度去认识事物,且希望通过这次的实践操作可以让我更好地学习vb程序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制造业正在广泛的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机械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2周的CAD/CAM综合实训。

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两周的数控综合实训,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和掌握CAD/CAM软件,并深刻体会到了自动编程软件(mastercam)在数控机床加工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铣削部分。通过学习使我们从理论学习转到了实际生产,同时我们对加工参数的设置有了感性的认识,如下刀位置、下刀方式、进退刀参数以及刀具切削间距的设定等等。

我们加工的零件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十分的耗时间,因为要大量的使用线切割,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们经历了穿丝、绘图、加工的整个过程,算是初步掌握了一项技能,确实是受益匪浅。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7

1 适当复习前续课程内容, 打好学习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与前续课程如“大学物理”, “电路理论”等联系紧密, 尤其是后者, 可以说,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路理论”的一个大习题, 需要应用电路的基本理论来求解[1]。笔者就几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学生之所以感觉该门课程比较难学,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和熟练。造成学生在学习模电时, 往往感觉, 解题时方法和思路很清晰, 但到具体的分析求解过程却因前续课程内容的不熟练而花费大量的时间, 甚至解错或解不出来, 从而影响了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上课之初, 就应该特别说明和强调熟练掌握电路理论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电路理论一般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前一个学期学习, 虽间隔不长, 但大部分同学对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有些模糊, 因此除了向同学们说明课下要注意复习电路的知识外, 可以抽出课上部分时间 (如一个学时) 带领学生复习模拟电子技术中常用到的电路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 (如节点、支路、参考方向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戴维宁定理、叠加定理等) , 以使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从而有助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

2 抓住课程主线, 精炼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内容纷繁复杂, 不仅器件种类多, 而且电路形式多, 分析方法多。在笔者的几年教学实践中, 学生普遍觉得该门课程内容多, 任务重。并且随着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贯彻与深化, 课程分配的学时相比以前缩减不少, 因此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引领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授课时不能一味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应该抓住课程主线, 适当取舍, 精炼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器件-电路-分析方法这一主线, 即先介绍半导体器件, 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集成运放等, 然后介绍由这些器件为核心构成的各种电子电路, 再针对不同的电子电路介绍其分析方法。并且在上课伊始就和学生交代清楚这一主线, 这样使得学生在对课程整体内容的学习中不会觉得纷繁混乱, 而是思路清晰。

在对课程的内容介绍上, 应精炼教学内容,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在介绍半导体器件 (包括各种分立元件及集成电路) 时, 考虑课程的工程实用性, 更加注重对其外特性的教学, 而对其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进行适当压缩。例如在对晶体管的教学中, 重点介绍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三端电流关系,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等内容, 而对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情况, 电流关系的推导过程可适当简略, 或可留作学生课后阅读的内容。再如在讲解集成运放时, 着重介绍集成运放的引脚、电压传输特性、主要性能指标, 以及集成运放的种类、如何选择等。而对于集成运放的内部电路介绍和分析等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 可以简单课上介绍或让学生课下阅读。

对于各种基本电路, 因电路形式众多, 学生不好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在介绍具体电路时, 对功能结构相似的电路可对比介绍。例如, 讲解晶体管构成的三种基本接法放大电路时, 可将共射、共集、共基三种基本电路做一对比, 从电路结构、到功能特性到应用场合比较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这样学生对三种电路会更记忆深刻, 不容易搞混。再如对于放大电路反馈组态的判断中, 可以将串联形式和并联形式的电路对比, 采用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的电路对比, 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组

对于众多的电路分析方法, 更注重对方法本身的介绍, 对于方法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则可以让学生自行练习。比如, 对于集成运放构成的各种运算电路, 推导其输入输出运算关系是该部分要求掌握的一个重点。对于这种运算关系的推导有节点电流法、叠加法等。以节点电流法为例, 该方法基于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虚断”、“虚短”的概念, 通过列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及其它关键节点的电流方程, 推导出输入输出间的运算关系。给同学们介绍完方法本身, 可以简单的基本运算电路为例 (如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做一推导过程的示范, 再到介绍其它运算电路时 (如反相比例, 加减等) , 可让学生自行推导, 因为只有学生自己能够熟练、正确的推导出运算关系, 才算真正掌握了这种分析方法。

3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的选择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此外, 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具体特点, 充分利用各种仿真软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板书教学尽管手段简单, 花费时间较多, 但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学生来说, 正好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 使授课进度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太快, 并且板书内容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 便于师生交流, 解决难点问题。众所周知, 如果单纯采用板书, 书写黑板的过程会占用许多课上的宝贵时间, 并且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不能靠板书形象和生动的展示, 因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众多, 电路图多而复杂, 并且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省去教师课堂上手绘电路图的麻烦, 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许多抽象内容, 通过多媒体可以直观展示, 使之形象化。如介绍PN结的形成时, 适当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可生动形象地展现载流子的运动情况, 这样使得这一过程形象直观, 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是单纯采用多媒体演示时, 学生往往感觉进度较快, 做笔记及思考的时间较少, 因此需两种授课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理论学习与实验练习是分开进行的, 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实时观察所学电路的工作情况,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在电脑上运用虚拟仪器和器件进行电子技术实验的仿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虚拟电子实验室引入教学过程, 只要有一台电脑和一套仿真软件 (PSPICE、MULTISIM等) 就相当于有一个设备先进的电子实验室。这样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进行电路连接、仿真和测量,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4 增设设计题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过程中, 求解习题很重要, 现有模拟电子技术的大部分教材中, 在每一章后面都有大量的习题供学生课上或课下练习, 因为书中的知识点只凭老师课上讲解往往不够, 还需学生结合实例多加练习才能理解的更加深入和透彻。这也像学其它事情一样, 例如学习开车, 师傅讲得再好, 自己听得再明白, 如果自己不在车上实际做练习还是不会开。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掌握, 大部分情况下都要多做习题, 多做练习才可以, 因此这点毋庸置疑。但是, 前述已经提到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如果只限于一般普通习题的定量计算, 关系式推导等, 会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差距太大, 与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无异, 时间一长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 针对所授内容可以给学生确立某个设计目标, 比如讲解运算电路时, 可以课下增设这样的设计题目, 要求设计一电路, 该电路可将一±5V电压输入转换为0~2V电压输出, 类似功能的此类电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学生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 不但可以深入理解这部分课程内容, 而且更拉近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体验到了成就感, 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完大部分内容时, 还可以增设一些综合性的设计题目,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应用能力。

5 结语

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重点。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 通过适当复习前续课程内容, 使学生打好学习基础;针对课程内容繁多特点, 抓住课程主线, 精炼教学内容;通过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当增设设计题目, 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 笔者在过去多年教学中的积极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月乔, 宗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 (5) :97-99

[2]侯加林, 娄伟, 刘莫尘, 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 (3) :108-110.

[3]蒋玲, 侯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27 (4) :37-39.

[4]俞文英.《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29) :44-46.

室内软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 篇8

室内软装饰设计课程是为环境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对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和公共空间的织物、摆件、绿化等软装饰方面的相关知识传授,对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各类空间软装饰设计与搭配能力、设计与技术表达能力。

本人从事室内软装饰设计教学与实践多年,在课堂上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本人在室内软装饰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影响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

1.对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划定教学范围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比重有所了解;例如在室内软装饰课程中,教学内容基本确定为:⑴理论知识;⑵设计手绘表达;⑶文字表达;⑷设计程序训练;⑸设计评价等。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程序,让学生明白学习完成的过程;例如在室内软装饰课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讲授、黑板演示、现场考察、作业点评等教学环节,且应该明确各个环节所占时间。三是让学生知道课程结束后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最终成绩的高低提供打分依据。例如在室内软装饰课程教学中,应告诉学生最终上交的作业形式及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教学目标描述过少,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文化差异、道德品质、沟通表达能力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2.能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内容

室内软装饰课程是一门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如材料学、色彩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教师上课时必须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教材外的相关知识来增加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处理,首先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不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内容可以按照自己想法重新进行归纳整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可以略讲或不讲,比如色彩学在大一色彩构成课程就已经学的比较多,可以一笔带过,而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比如人体工程学,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或不易掌握,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这样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理性的处理教材内容,就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

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主要指教师的语速、语气、教态、板书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基本功;专业能力则主要指教师本身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水平,综合运用教材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设计课堂结构(教学环节)的能力、观察与引导学生的能力、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等。目前很多高校都提倡教师朝“双师型”转变,对教师的要求进步一提高,因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都综合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专业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教育理论功底、教学经验积累等,不容易从表面上看出来,但通过一堂课的设计和效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功底。因此教师的基本素质可是直接决定一堂课成功的前提。

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经验,我们将室内软装饰课程分为几大模块,设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如图:

教学模块理论课时实践内容实践课时

第一模块室内陈设艺术概述 10 绘制草图,写小论文,理解各类装饰设计风格 8

第二模块室内陈设艺术的空间分类和设计原则 12 绘制草图,写小论文,掌握各类软装饰设计原则 8

第三模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程序 8 考察各类织物、装饰品造型、材料、价格,联系空间绘制效果图 12

第四模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赏析 8 剖析已有的案例,分析其优劣,提出改进方案 12

以上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教学内容与环节,将本来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清晰明了的四大模块,使学生对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熟悉程度及课程的设计能力。

2.每一教学模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实践相结合,哪怕是理论模块,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符合该门课程的应用型特点。

3.以提交小论文和图纸作为最终考试成绩打分的依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又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成绩。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性、新颖性、启发性、互动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采用交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淘汰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分析案例,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同时,采用学生上讲台讲解方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2.案例教学,利用室内设计的有关案例,详细分析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从而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性;

3.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从室内设计方法和效果分析入手,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实验实训项目包括优秀软装饰设计现场调研、装饰材料市场考察等。

4.情景模拟教学,根据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上台陈述、角色模拟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5.建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资料,实践指导,网上答疑,作业上传等子系统。通过教学网站的应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

考核(考试)方法的改进

在课程评价考核中,不以一张试卷决定成绩,而是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并突出过程化评价,使过程化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强调期末考试的同时,提高课堂讨论、参与、实践、平时作业等成绩的比重,期末考试成绩只占60%,平时成绩占30%,出勤占10%。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既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室内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深刻体会,结合了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如何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9

作为一名应物专业的大三学生,我个人认为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已度过的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是专业基础课。而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也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对于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应用物理专业偏向光通信光电等方面。因此这个课程设计对我们的学习乃至工作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课堂上我们无法学到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当然也因为种种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实践实习机会也很少。所以,当听到我们将有此次课程设计时,我的心情充满期待,期待这个不一样的体验。为了做好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组提前翻阅了很多资料并且把实验指导书看了多遍。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我们决定用单根光线实现本地A、B两电话通话。也许是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以至于在实验中碰到很多次壁。

当我们第一次面对那台小小的实验箱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如此小的一个产品竟然可以完成那么复杂的线路。我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我们在老师解说之下明白了实验仪器上各个部分的作用,随后我们按照指导书仔细认真的完成了第一个A、B之间的单向通话。我们把在实验箱上接好的线路送给老师检查时,老师一眼就发现我们的错误并让我们自己寻找错误的点。我们因为不够熟悉每一条线路的功能,因此检查了很久仍无法发现错误。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改正了错误并且明白了A、B之间通话的过程和原理。当电话接通并能听到声音的那一刹那,我们都兴奋不已,信心倍增。我们5个同学都争相感受实验的成果。随后我们又做了一个A、B之间双纤双工通话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结果很成功。我们又开始准备完成最后的压轴:课程设计。我们设计的题目是时分复用单纤双向传输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经因为实践经验的缺乏失落过,也曾经因为差一点成功而热情高涨。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

我们做的课程设计与建筑家和艺术家的设计是不同的。他们可以尽情的翱翔在幻想的世界里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但是我们却好比工程师,一切是想法必须有据可依,有理可导。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都只能是幻想,永远成不了设计。

虽然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很多的知识都是边学边用,但也因此巩固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我学到了很所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了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确实很辛苦,但苦中仍有乐,和团队人员一起工作的时光,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三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几天的课程设计,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10

第一次上课布置任务的时候,拿到了设计参数和华老师的十条所谓的“葵花宝典”,从大一就听说了这个“葵花宝典”,但是拿到手上确实一点没有看懂,除了最后一条:你是设计者,你有权这么做。可是我的设计都还没有开始需要我能做什么呢?

这回的锅炉课程设计成品交的全是excel的电子表,所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表格,当然为了考虑最后的打印,从一开始就按照打印预览的范围来设计表格。最初的一两天算的是煤的元素分析和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这些在上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的作业中都有体现出来,大致的计算也是相同的,所以一开始的表格做的还比较顺利的。只是在烟气焓温表格的设计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表格特别的多,想要都压缩在一页纸上而且要方便以后的链接计算,通过反复的缩小、放大列间距才设计好。虽然有点繁琐,但是总体感觉不难,头两天的日子对锅炉没有一点感觉。

接下来的日子就没有那么的好过了,前七章的表格全部要自己手工打,刚开始做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的时候是打一行的公式表格算一行,做了整整一个半天才打了一页的表,觉得这个速度实在是忒慢了吧,随便翻翻书都还有百来页的表格那!这样进度难怪会像华老师说的“做到早上8,睡3小时起来继续做”那我们不还疯掉了。所以决定停下计算工作,先一心打表格。表3—6、表3—7、表3—8……一页也的把表格先打了。打表格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第一列的名称不是什么问题,大家用电脑打字也打得多了,对于这种汉字输入完全不在话下。符号列就比较痛苦了,主要的就是那些上下角标,每个都要选定—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下标或者上标。然后是单位列。最最最让人崩溃的就是公式计算或数据来源那一列,中英文混列,还有好多公式、上下角标、还有好些希腊字符,必须要用到输入法的软键盘,上下标又不能复制出来。那个打字确实两个字崩溃,连着两天晚上都打到凌晨一点,半夜做梦也都梦到自己在打字。终于最先把表格都打好了,连着后面老师给的第八节以后的表格,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感觉一座大山就这么被我翻过去了。

然后就开始算炉膛的设计,经过几个小时的计算突然发现出口烟温1230度,真是超沸腾了。赶紧检查了一遍链接,没错啊,只好“有问题,找华老师”了。其结果就是炉膛设计矮了,水冷壁吸热量太少了,要增加炉膛高度。所以就只好返工了,结果一返工才发现,我使用“葵花宝典”第十条使用的相当严重,冷灰斗的倾角书上大于50度,就取的50度,我就想和书上不一样,取了60度,结果导致冷灰斗容积大了近100m3结果导致炉膛高度直接缩小近1米,问题还不小。经过一小时的修改终于降炉膛出口烟温降低到1156了。接着就是后屏,问题还不是很大,就是在计算结构尺寸长度时候对书上的那些值是如何算出来的,自己反复研究从找出结果。再接着对流过热器的管子长度就不太对劲了。怎么摆也摆不下,难道正要像老师上课说的诡异的三圈半设计?看看书上的每排管子数才3,加!!!

重新设计了一遍。后面的高再,又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热量问题,要求的管子比书上的长了好多,但是烟温并没有那么大差别,只好再一次“有问题找,找华老师”,第一次感受到了万能的华老师,问了几个数值就发现了我的平均传热温差出错了,原来我的公式中就照着书上计算值来打的而后面没有按我真实值来计算。一个很低级的错误。然后的转向室和低再引出管,通过自己还挺自豪的机械制图的理解能力也很快的理解了书上示意的意思,并且教了好几个同学,到这个时候也有点能力给同学解决点低级问题了。碰到了好几个人说该了屏片数但是面积没有变,我看了一下,他们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计算n/z1每排管子根数时候,直接使用函数等于n/z1并且设置格式无小数点,导致一直显示是5,但是计算结果实际是4。5—4。9之间的真实值,所以面积是不会的。计算链接随着一周多的练习也渐渐熟练了,做的也还算熟练。

这时候我们有时候下午还有机械仿真实习,早上比较迟起床,就每怎么做锅炉,这是晚上就有人提议一起做锅炉通宵吧,虽然不会真的通宵,总会大致做到一两点把锅炉做到崩溃的时候大家才会睡觉。第二周的的周六开始对喷水减温量开始发动总攻,结果超标了7吨,严重败北……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和后面检查表中的值基本都对上了。无奈下再次祭出了王牌“有问题找华老师”,一查就发现了旁省煤中的出口焓hpsm –Δh的Δh忘记减了,这个问题已发现,喷水减温的战役就此大获全胜。

虽然在这期间把78页的75项重新假设过,大部分的误差都超限了,结构又一次重新设计,还好在炉膛战役中吃过一回败战,这回的战役几乎是速战速决,两个多小时就把喷水减温控制在超限175KG,还是不怎么满足,发现我在旁省煤计算中几个附加受热面的热量用的实际值代,改正为假设值后误差只有43。7kg了,顺利基本完工。然后就兴匆匆的跑回来想快点把后面的都搞定,结果都敲完了以后,发现排烟超温了59度,再一次无语了。对了对后面的检查表,焓OK,蒸发量差了好多,省煤器就是不平衡,照理说喷水减温OK了,后面应该没什么问题的才是,只好再一次请出神话“有问题找华老师”。结果发现我的锅炉热平衡计算就出错,自己反复查了好几次表格,就是把前面热平衡的表的检查给忽略了。再一次崩溃了,从炉膛开始重算了。

不过一回生二回熟,这都第三回了改的还算轻车熟路。几个小时就搞定了,最后的修正表和统计也花了点时间统计总于OK了。锅炉设计计算部分就完工了。然后又画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用visio把锅炉的图画好了,锅炉设计总于结束了。

还好,忙了三个星期,锅炉设计终于结束了。虽然没有当初华老师吓唬我们那么恐怖的日子,但是确实是又忙碌又充实,有苦有乐,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基本跑在电脑面前当一个宅男了。遇到误差就愁眉苦脸,误差在范围内就喜笑颜开,做梦也都是和锅炉设计有关。唉,醒来逃不过锅炉,连睡着也逃不过。不过在忙碌了两周多后,看着自己作的厚厚一叠打印好的锅炉设计报考,心里特有成就感。

心得体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篇11

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5-02

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修完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以本专业某一设计为任务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和调试,最终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电子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了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能力。当前,加强各类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我校在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时,有针对性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院为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探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更新需求,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是传统的电子、电气、测控、自动化等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实践环境偏“硬”,没有加强一些优秀的设计软件的学习,和工程实际问题离得太远。其次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往往由老师将印刷好的电路板成品直接发给学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焊接元器件,最后进行调试。只要电路原理图连线准确,焊接点牢固,基本上都可以调试出较好的结果。然而,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电路中的各应用模块功能和具体的元器件的参数如何选择不太了解,设计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没有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因此,优化电子课程设计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1.优化电子课程设计内容。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当今技术发展,高校应该优化电子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淘汰陈旧的元器件和设计方法,增加新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设计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电子课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在1.5周内完成从总体方案确定→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电路图绘制→电子电路仿真→焊接→调试→撰写设计说明书等一系列任务,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对所学的内容很好地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完成课程设计的环节。这就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即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学生们应该修完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同时应该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计算机电子辅助设计CAD和Protel软件设计电路板等一系列电路设计模块,使课程设计环节更深入、更丰富、更科学。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指导教师应该选择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题目,题目既不要太大,也不要过于简单,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们对课程设计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一些动手能力强,参加过课外科技竞赛,有实战经验的同学自拟课程设计的题目,鼓励学生设计多套设计方案,自行选择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等,拓展学生工程实践的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指导与纠正错误,总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内容。

2.改进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方案,将插座、电子元件等在电路板上面手工连线进行焊接,然后再使用信号源、万用表等电子设备进行调试,检验一定的模拟输入信号下是否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如果输出与输入信号不符又无法查明具体原因,就需要更换较多的元件进行试验,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增加了材料的损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电子设计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设计中,建立仿真实验平台,使学生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常用的仿真软件如Protel和Mutisim都可以根据仿真给出相关器件的参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和波形图。我校的仿真软件选取的是Protel99SE软件,它是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EDA设计系统,主要包含五大功能模块:原理图设计模块、印刷电路板设计模块、自动布线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和仿真模块,它的功能模块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起到验证、纠错和优化的功能,简化了设计与验证的过程。

3.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计结果虽然重要,但整个设计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指导教师只从设计要求和内容上进行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校门,自己进行市场调研,对新的电子产品和器件有所了解,自主选择和购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放实验室管理,让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期间自由安排时间,设计、装配和调试自己设计的电路;提供网路服务,学生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研究设计方案和进行相应的仿真设计;提供充足的元器件和调试所需的一切实验室设备,保证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4.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制度,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公平的评定,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分,将课程设计细分为设计过程、焊接过程、调试结果和答辩等内容,按照3:3:3:1的权重综合各项分数得到最后的成绩。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要把握准确,既要考虑过程的完成质量,还要考虑学生本身对理论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对有创新思维的同学要相应提高分数。

课程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有利于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及时了解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实施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是有效果的,在全国和辽宁省举办的各种如“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大学生均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丽芹,葛安亮,宋大雷.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09,(21).

[2]张建坡,赵书涛,贾秀芳.电气与电子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3]曹勇,吴文君.Protel99与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

[4]陈忠华,李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5).

[5]王敏.电子类学科电子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08,(10).

心得体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篇12

1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学习者目前水平是中专二年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如电工基础、电工技能、电子技能等, 学生已具备掌握和运用基本电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已经具备独立学习这门课程的能力。掌握基础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后,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专学生来说, 可以为实践应用做好理论基础。

2 教学内容的分析

首先,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 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 即基本电子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和实用各种放大电路;然后, 明确不同教学内容间的结构关系。由于中专学生知识体系的、网络教育两种特殊性, 要求教学内容一定得做到由浅进深, 对于大多数学生工作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内容要加深, 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工暂时涉及不到的教学内容我们则可以指导学生选学。基本电子器件、基本大电路, 在知识的积累能力达到一定广度后进入更深更广有关各种实用放大电路的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 也保证学习者头脑中清晰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法上应该注意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更要考虑相关学科如电工基础、电工技能、电子技能的内容衔接问题。

3 学习目标的确立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该达到的行为指标。网络教育的学习目标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差异性、工作环境差异性、学习情境差异性等一些特殊性来设立。

3.1 认知领域。

一般分为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分析、全面和评价。在该课程中, 当学习者对基本电子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其他特殊半导体器件的知识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知道和领会后, 把所学的器件运用到具体实用的电路中, 进行电路工作原理和电路方法的分析和综合, 最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测验以评价。这里体现了网络教育的优势, 教育对象的参与性、自我教育性、差异性可以充分发挥。

3.2 情感领域。

一般来说, 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 人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 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 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网络教学中缺乏传统教学具有的丰富而及时的交流, 则在设计中较多地采用协同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在这里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体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

3.3 技能领域。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能够自如运用一些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且把其应用在实际的电路分析中。这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4 教学策略的制定

现代教学理论基于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提出了两种教学策略, 即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 所以在网络课程教学中, 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以此为依据在本网络课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方式。

4.1 讲授型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讲, 学生听, 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网络课程教学采用此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人数、地点的限制, 在网络上实现讲授, 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 而且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 不必集中于同一地点。再有网络信息量丰富, 可以扩充书本知识以外的内容。

4.2 有效辅导模式。

有效指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 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 但不能马上得到辅导, 也可以通过网上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 可以获得教师的即时讲解, 如同面对面一样, 但此同步性技术要求很高。《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立教师信箱, 学生可以采用此模式学习。

4.3 伸展学习模式。

由专业教师设立一些适合学习者的思考题以及作业题, 要求学生解答, 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 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在探索学习中, 专业教师会在网上给予学生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并加深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

4.4 阶梯学习。

由于学生做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尽相同, 所以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并不相同,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之前多做职业调研, 为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层面, 再有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不尽相同, 所以在这里更是体现了网络教育的优越性, 可以给学生提供指导性的知识学习空间, 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筛选学习。

5 自测过程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中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在该课程设计中, 在每一章之后, 均有一个自学测试, 针对本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测试, 以便学生经过自我测试后自我调整;在此设计中采用学习完全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 安排总测验, 以测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当然此测验题也需要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测试题。

参考文献

[1]杨承毅, 肖诗海.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教案’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下一篇:说家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