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培养

2024-10-22

素质教育与培养(共12篇)

素质教育与培养 篇1

素质教育与培养

一)自身素质培养

1.信心:关键因素,做任何事情最起码的先决条件要有坚定的信念。

2.耐心: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5分钟热血,要持之以恒。.细心:马虎大意是人类的天敌,凡事要小心谨慎,端正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开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4.虚心:谦卑的心态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别人的同时自己才能受到尊重,不耻下问,决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害人害己。多学多问,丰富自己的学识。

5.调整心态: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6.人际交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所发生的事情。

二)敬业精神:

1.积极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全身心的投入,服从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2.坚持原则: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公司利益为第一原则。

3.善于沟通:当发生任何事件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善于沟通协调,掌握其中技巧。

4.时间管理: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工作,合理利用时间,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5.吃苦耐劳:此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任何艰苦环境下无怨无悔,坚守岗位,且要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作风:工作不邂逅,懒散,更不要玩小手段小聪明,以掩人耳目。

自古有训,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反成大器者无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良好的自身素质及敬业精神是成功者走出的第一步,之后才有事业的辉煌。

素质教育与培养 篇2

关键词:表达能力,创新思维,想象力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 然而, 我们却没有看到与这口号一样响亮的成效。学生仍然是应试教育流水线上一个个劣多优少的产品。每天的时间, 或埋头于学校课堂, 或奔波于校外的各种补课, 让原本天真的一张张小脸, 被倦怠黯淡了双眸。很显然,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 毫无趣致的课堂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之间, 缺乏互相理解, 独守自己的小方圆, 自私自利, 想法单一而偏激。很显然, 教条的“死”的知识点的累积, 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那么, 如何暂时解开枯燥乏味的单纯性知识传授的绳子, 真正把“素质”和“能力”培养放到更前位, 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做了深入的思考, 并尝试性地做了很多实践, 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我就把这些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在这里, 我暂且将思想教育放在一边, 主要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谈。

无论是一个社会, 还是一个小集体, 甚至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 都离不开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强的人, 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融洽于环境, 令自己与他人都产生愉快的感觉。所以,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针对很多小学生羞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这一现象, 我们做了很多尝试。羞于表达, 一是能够表达好, 只是不够自信, 所以很纠结地放弃或错失了表达机会;二是心里很空, 没有什么可表达两种情况。那么, 首先, 要突破学生的心理界碑, 让阳光照射进来, 就是第一步。我们利用音乐课开展了一堂特别的课, 就叫做“你会模仿么?”模仿, 是人类的天性, 亦是学生喜欢去做的事情, 所以, 我们以此做突破口, 让无论多么内向的孩子, 也跃跃欲试了。这一堂课, 学生从最简单的模仿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说话、动作、走路姿势, 来了个“我来模仿你来猜”, 挑起了整个欢快的气氛, 因为掌声和笑声, 大家的情绪完全被鼓动起来了, 争先恐后的局面开始出现了, 又跨越到了“明星模仿秀”, 虽然有的模仿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像”, 但这一点点成功就是一个分量十足的鼓励了。通过这样的一堂课, 我们发现, 学生活跃起来了, 课间的气氛也融洽了, 他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是可爱的。只是平时他没有在你面前打开自己。很多学生因此不再总觉得自己是被人嫌弃的, 开始有了与人沟通的欲望。

敢于表达了, 那么接下来, 就是表达得好与坏的能力问题了。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深度。而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倚仗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平时, 有的学生有阅读的好习惯, 有的没有, 有阅读习惯的同学也有阅读内容不适当的弊端。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 并主动阅读优秀的书籍呢?我们还是从学生的天性入手, 因为,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表演欲, 只是有的被压制了而已。于是, 我们又在语文第二课堂设计了这样的内容, “名篇佳作表演”。也就是学生可以独自进行表演, 让其他学生猜自己表演的人物和台词是出自哪篇名作。我记得有个学生仅做了三分钟的表演, 居然令自己流了眼泪, 而台下的学生, 也红了眼圈。他表演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一段对白。表演时, 他化身为三个角色, 简·爱、罗切斯特和画外音。若想表演得顺畅和入戏, 必须要极度熟悉表演内容。这就需要他们对作品充分理解和熟悉, 甚至整段的内容都背诵了下来, 再加上反复揣摩, 记忆也变得非常深刻了。还有的学生, 三个两个组成了一个小组, 表演了一出小话剧, 把老舍的《茶馆》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为了表演成功一个小角色, 主动而认真地阅读了很多资料, 最后敲定了一个。借此, 学生发现了好的作品恒久迷人的美丽, 更启发了自己的创作思维。他们发现, 对生活的观察入微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素材的积累。

创造性思维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甚大。一个人具有多少潜力, 取决于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从一幅画入手, 一个简单的人物造型, 让学生去添加背景, 每个学生几乎都不一样, 大家放到一起, 就成了别开生面的创造性思维启发课。在一堂美术课里, 每个学生手里都分到了一个小小的纸巾包, 上面是一个仰头向天的小女孩形象, 通过老师的启发后, 学生最后完成了一批令他们自己都欣喜若狂的优秀创意的作品。有的画的是在够树上的苹果, 有的画的是在接空中飘着的一百分试卷, 有的画的是脚踩书籍的阶梯, 上面展开给她的是一片旖旎的风光, 有的画的是被巨大的书本环绕透不过气来而将手伸向了天空……

我们还在语文课堂上做这样的尝试, 改编作品。把原本的结局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将之改变, 最后同学们一起来评, 谁改得最动人, 谁的文笔模仿得最像。这样, 孩子的想象力得以拓宽, 同时写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情商培养;素质教育;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77-01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绪智力商数),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与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天生的差别,更多的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商,而20%取决于智商。情商EQ比智商IQ在更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至整个事业的成败。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态度,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思想人文精神,消费观念等④生理素质教育。包括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体质、体能的锻炼和提高,坚毅守纪等优良品质的培养⑤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⑥劳动技能的教育。指对中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⑦审美教育⑧挫折教育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绝非单纯的智力教育。情商培养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内容。提高情商关系着孩子们未来的社会实用价值。只有尽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视情商培养,才能挽救很多的青少年。在学校情商教育方面,美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其提升EQ的基础教育可追溯到1960年的情感教育运动。有一位中国教师在美国考察学习时,曾问哈佛大学的情商教师,“你们为什么要上情商课?”这位老师反问道,“中国小孩,小的时候要不要打预防针?”她说,“我们情商课就是在给小孩打心理预防钱。”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情商课是必修课。

09年9月,温家定总理在北京市第35中调研时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些年来我们的体制已经把智力教育推到了极致。在国内外的各种应试教育中,我们的孩子总是能名列前茅。为什么还培养不出总理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这就应该从情商教育方面找找原因。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情商培养,我们应该:

(1)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情商教育的核心。这并不是人生来具有的,而是后天不断习得的。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受人喜欢,友爱善良,尊重他人,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乐观向上,耐受挫折……这些都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做事、共处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乐观向上的人。具备了较高的情商,学生才会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保持激情的能力。

(2)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二是采用其他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而不是减少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从活动中发展情商,从同伴相处中学会生存,树立信心,发展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富有开创性的精神。

(3)提高教师的情商水平,热爱、关心、激励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知、情、意、行一个也不能偏废,学生情商的提高,创造能力的提高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情商,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能力。教师要善于而且要有技术地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善于与他人相处,善于自我控制和激励。学生自我约束增强,学习动机增强,目标明确,成绩也会上升,这就是情商对智商的影响。

情商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浅谈“情商”与中学教育[Z].

舞蹈与幼儿素质培养 篇4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是一环,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舞蹈《中国娃》,这首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跳边唱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

二、舞蹈与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韵律活动《小鸡出壳》这一活动中,我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当小鸡出壳后会怎么做呢?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接着我让幼儿听音乐表演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他们有人抖动羽毛,有的闻花,有的原地旋转,有的找虫子吃„„表现出小鸡后的情景。

三、舞蹈与幼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经验,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在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练习后,四肢动作协调、优美,这是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着的美育功能。此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此外,因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接触了解许多故事,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如舞蹈《拔苗助长》,幼儿不仅了解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还懂得了一个凡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篇5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既对问题的意识、思考、分析和批判等,一句话,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就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艺,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比数学方法更早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从学舌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易。在教学中也明显体会到这点,可能正是这点认识,让我们的专业培养方案对逻辑学的偏重不一样,而与专业对逻辑学的要求有偏差。

逻辑学比数学更抽象,这点可能超出日常常识,通过分析就可以明白。逻辑学也用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一定意义,因此,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意义,又要在此基础上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并且这种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也要理解。数学与逻辑学的对比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我们的日程生活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都是文字符号,而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更为相关。正因为如此,我们进入大学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也正是如此,我们的逻辑学教学也以以语言为主的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而这一点已不足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的要求了。

传统逻辑是现在高校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这一情况也体现在目前的逻辑学教学实践中。但现代形式逻辑发展以来,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于传统形式逻辑。就其基础性而言,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其基础性远比传统逻辑更为广泛。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意义更为深刻,而传统逻辑远不能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就其应用性而言,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程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更是作为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就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而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需求早已经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了。而现代逻辑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因此,现代逻辑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素质的扩展要求。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篇6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作者:陈小娅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因此,环保教育应从幼儿抓起。我们坚持将环保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体验环保劳动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内容上看虽然是丙价目不同的教育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利用环保教育内容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很广,大到高科技运用,小到节约一滴水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一生都受益非浅。那么,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呢?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这不但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便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活生生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区角活动中,我设计了剥瓜子和花生活动,孩子们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让他们懂得了瓜子壳和花生壳这样的垃圾可以放在种植角里做肥料。懂得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了不断扔垃圾的习惯。

我们幼儿园的饲养角养了一只小兔,当发现有的幼儿经常拉小兔的耳朵、尾巴时,我及时给幼儿上了一节“可爱的小兔”教学课,帮助幼儿认识了兔子的生活习性及外貌特征,增进了幼儿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初步懂得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还有,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爱护自然角鱼缺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他们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是鱼妈妈的小宝贝。因此,应该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

通过环保教育,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力争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外国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 篇7

外国文学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读文学作品比其它任何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并给他们的情感释放开辟了一条道路。文学作品能把学生带到遥远的地方, 使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谐、神秘和伟大。文学作品能使学生感受他们在生活中还没遇到过的各种人生经历:他们与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去冒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一起去分享胜利、一起去分担失败。结果, 他们对人生的洞察力会更敏锐、更深刻。

外国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认同感 (而与他人的认同感是人类必须具备的品质) 。这在今天国际化的社会里尤其重要:学生的生活环境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 很容易导致他们相信只有一种生活方式, 而文学能使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文化所代表的生活态度、信仰、思维方式, 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多样性和各种生活方式共存的必要性, 这样他们就不会陷入偏狭的心态。

外国文学能向学生展示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的必要性, 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包容心。长期阅读文学作品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 这样他们就常常把自己放入他人的位置, 为他人着想, 理解他人,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包容心是很危险的, 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 讲究实际的社会里, 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对别人的感觉和需求漠不关心, 而文学能改变这种状况, 给学生的世界观带来积极的影响。

布鲁菲特在他的论文“阅读能力和外国文学学习”这篇论文里提出了一种提高学生文学能力 (也就是文化能力) 的文学教学理论。他的理论既直观又全面系统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教学方法。他认为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不是普通阅读能力的延伸, 你也许阅读能力很强, 你也许认识文学作品里的每个字、每个短语, 但如果你不了解产生这一文学作品的文化习俗, 你就无法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 文学教学需要采取一种不同的教学途径。他认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学生的阅读经历, 二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的阅读经历与学生是否了解所读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文化习俗背景有关, 如果不了解, 就无法把那些“字和短语”构建成意思。这个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将某类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把作品联系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内容的联系, 形式和结构的相似, 风俗习惯及传统的比较, 主题的表达等。学生的生活经历包括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来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需要学生把作品与作品以外的世界连接起来。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如果学生无法与作者对话, 对作品没有感觉, 是无法理解文学作品的。这与卡多拉斯和哈里斯的理论很相似, “书本身是没有意思的, 它只给读者提供一条路线, 读者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构建意思。”因此, 文学作品是在学生理解了原文, 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构建了意思之后才有意义的。从教学上来说,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意思必须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开始可以让学生读寓言类的作品, 这样学生较容易把作品和他们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 逐渐地再过度到探讨人生观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育与审美素质的培养 篇8

使学生拥有“绘画的眼睛”和“音乐的耳朵”。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观,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他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感的感知力。有时,一篇作品可以当作一支乐曲来欣赏。有的似玉萧,如怨如诉;有的如羌笛,哀婉悠扬;有的似铜管,浑厚雄壮;有的像小号,激越腾跃。如丰子恺的《山中避雨》,悠扬的《梅花三弄》、三家村青年齐唱《渔光曲》,这些都给我们美的享受:真挚之美、青春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蔼之美……真是美不胜收!除此,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自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支动人的乐曲。凡是经常接近大自然的学生,对美的食物要比一般人敏感得多。

给学生插上审美的翅膀。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有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

中国有许多美丽的绘画典故都是启发想象的经典,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其实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来,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曾让多少人叹为观止,他就妙在一个“绿”字上,然而如何唤起学生对绿的全部意义的认识呢?只有依靠想象了。一个“绿”字,赋予无生命的春风以主动的品格,论视觉则仿佛看见春风过处,遍地披上绿装,一派明媚春光,一片勃勃生机;论听觉则仿佛听到春风化雨淅沥沥、莺儿飞鸣;论嗅觉则春草的甜香、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论触觉则春晖和煦,春风拂面,绿茸茸的地毯触手可摸。

艺术是相通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我们曾经尝试让学生听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然后写“春天奏鸣曲——听音乐作文”。学生在反复读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系和想象,由悠扬抒情的旋律演绎出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飞翔的小鸟、潺潺的流水,还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快乐的游人。我惊喜地发现,想象能叩开学生灵感的新窗。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在语文学习中首先让学生了解人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讲解古代诗文作品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学生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思想情绪推动下创作作品的,以及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心理,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更容易和作者的情感沟通,产生共鸣。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教师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这一领域。假如局限于课本这块小天地,学生的见识毕竟有限,很难完成审美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聪明的教师会把学生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像他们认识哈姆雷特、唐·吉珂德、奥勃洛摩夫、保尔·柯察金,使我们的学生感性和理性、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的感召力和知识丰富全面的人”。

素质教育与培养 篇9

论文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论文摘 要 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人才。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一是要继承和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先进的科技、思想理论成果,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二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只有近30%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70%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选择与吸收的能力。这样,才能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注重信息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指导大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素质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它能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积极开拓进取,追求新的`目标。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就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力,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摸索过程中,高校还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创新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变化,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予以不断地更新、充实。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改变过去重信息获取,轻信息分析和创新的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信息分析、信息创新层次上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培养成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面授和网上课程以外,还可以采取讲座、讨论、实习、咨询、科研等多种方式。在教学目的上,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研究问题和检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做研究课题或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

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分为独立模式、混合模式和层次模式三大类。研究型学习注重科研课题的检索和科技查新、课题综述和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术写作和参与科研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精简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将重点放在检索技能的培养上,增加检索案例的分析、教学范例的演示,加强信息的甄别与分析,增加实习课时,设计好实习作业。

(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之根本,现代网络环境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师。我国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原因,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网络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亟需构建一支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己任,通晓业务,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的学科带头人和组织者,以及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在职进修,系统培训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业务,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

(五)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而言的。它是以网络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用户进行的普及信息知识、启发信息意识、强化信息能力、规范信息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由于其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是以用户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重视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建立更新、长效维护机制,还应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上支持和指导。

高等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明确我国大学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准,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通过教育创新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珍.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7,(O3).

[2]刘继荣等.试论教师信息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图苑,2003,(3).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篇10

雷锋小学赵文芹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我产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上,依赖于学生个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内部矛盾,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而逐步形成的。我们学校借助雷锋这面旗帜,通过雷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的影响和教育者的指导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完全的,也是很难奏效的。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该注意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塑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如何做好这一工作,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地发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没有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教育,而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不可能自我地产生,需要教育者的诱导和激发,需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制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呢?

一、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热爱学生必然会得到学生爱的反馈,而师生间的这种情感交流,有利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心理动力。

二要信任每一位学生。因为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具有特殊的功能。小学生处于自我认识阶段,他们常常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性格,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对他的品德、智慧、意志、能力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这种信任感是激发孩子不断奋进、创造的精神力量,并有助于孩子自觉纠正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因为这样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不定型,需要教师予以多方面的帮助和引导,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不能用没有感情、空洞、冷漠、刻板、机械的语言进行说教,这样既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也不能引起学生理智上的共鸣,也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反之,必须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循循善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引发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所以,我们展开学习雷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了教育。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么一个事例:有位班主任规定学生不能在教室里吐痰,违者一律罚款五角。有一学生违反了本规定,吐了一口痰,班主任发现后马上执法。学生不情愿地拿出一元钱准备交罚款,班主任说无零钱找,学生白了班主任一眼,狠狠往地板再吐上一口,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十分难堪班主任经过反思,吸取了教训,把以前所罚的款如数退还给学生,用班级的勤工俭学收入给每一位学生买了一块手帕,要求学生随身带上,上课时间需吐痰者就吐在手帕上;在教室墙角设置了痰盂,供学生平时使用。这样,学生心服口服。

三、注重学生自我反省,提高教学实效

自我反省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学习榜样人物,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检查、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训练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品德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在每课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学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控制、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法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觉性,提高道德自律水平,是思想品德课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素养;文化内涵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身心及健康的审美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他们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青年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戰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从而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培育他们立志强国富民的责任感。

1.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何谓音乐?音乐就是通过有组织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门艺术。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其思想、感情表象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和道德观念。而音乐作品则是作曲者对客观事物、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的反映。其中的形象刻画,必然的以某种方式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作者的政治道德观念。因此,音乐作品总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的政治道德内容。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音响”的手段来塑造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打动人心,作用于人的感情,沟通人们的思想,启迪人们的智慧,它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如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抗击侵略者的豪迈气魄和坚毅的奋斗精神,展示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教育当代青年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发地产生对祖国的责任感,珍惜现有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这无疑也是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音乐是最能深刻地表现人类崇高和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绘画、雕刻、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能更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成功的音乐艺术形象,可以感染、启发、激励和鼓舞人,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操。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高超的演奏技巧,演绎波澜澎湃的气势,使人听后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种激动、奔放和怨愤的思想情绪,配合上相应的画面,听者可以从音响和画面的感受中,得到一次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体验,从而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拼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

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和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青年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及培养更是离不开音乐教育。因此,良好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结构,提高各种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来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及内涵。

2.1音乐教育可以发展青年学生的全面创造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制约着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音乐教学通过声乐演唱、舞蹈律动、视唱练耳等手段,可以滋润和启发右脑利用过去的经验与知识来促进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给负担抽象概念学习与研究的左脑以物质的调剂。因此,音乐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金钥匙。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因此,作为开启人类智慧金钥匙之一的音符与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创造思维是分不开的。

2.2音乐教育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审美教育的熏陶,往往能活跃科学家的思想,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丰富他们的视野,是帮助他们发现、解决各种各样疑难问题的途径。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科学家的想象力、洞察力注入了新的生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作为一门多功能的艺术学科,在中学的音乐教育中,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代青年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审美素养和鉴赏力,才能使创造的灵感更活跃,使心理结构更健全,才能达到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3.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身心素质

音乐教育有益于提高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它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不谋而和。现代体育运动已不再使用枯燥单调的哨音和口令,而是采用音乐对运动员进行节奏训练。这种训练对运动员动作准确度和灵敏度提高很大。如冰上芭蕾、艺术体等运动项以目都配优操美的音乐,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他们的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作为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能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其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第三,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能缓解其他课程造成的紧张,有助于理解和消化其他课程。第四,听赏或演绎高雅优美的音乐,能疏通血脉,调节神经,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并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完美的人格并促使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文化、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提高人才素质中,音乐教育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早已认识到音乐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大学,把音乐与数学、几何与天文并列为四个主要学科;古希腊人认为体育和音乐是促进青年身心平衡,健康发展的两个手段;欧洲早期教育家柏拉图把音乐和德育是发展青年身心的两种教育科目,他提出了“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教育原则。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列为其六种科目之,以次向世人传播高尚道德观和高超的文化技能观。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影响和培育人。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人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塑造成为一个对全社会乃至全人类以福祉的全能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经过专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的听赏及领悟是三度创作,在从“二度创作”到“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通过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兴趣诱发、自然渗透、启发讨论听唱比较等方法,形成艺术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感去带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恰如其分的神态、语言、动作、范唱或范奏等传达情感信息,给学生以音乐的美感,让学生置身于这种亲切的氛围中,从而影响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是现代音乐教学应大力提倡的师生情感互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准确把握乐曲的风格特点,力足于以情感人,使学生在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然,音乐美感的获得和强化还需反复听赏,更需动画结合,利用视听媒体最为直观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体验和参与,画面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如欣赏捷克著名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品---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通過用心聆听和感受,我们从沃尔塔瓦河涌动的源头,感受她的静谧,从流经的村庄感受她的欢愉,从流过的夜晚感受她的神秘,从穿越的峡谷感受她的强大,从冲出障碍继续奔流感受她的浩荡。作品在每个乐段都给欣赏者不同的体验,这些意趣、情趣和谐趣相互交融,与作曲家的志向情感以及创作机智一起,让我们的内心充满难以言传的愉悦。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愉悦之中,仿佛感觉到自己就是那汹涌的浪花,全身增添了源源不断、澎湃涌动的力量,显示出人对生命力、对永恒精神的追求,而这正是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

总之,作为现代音乐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还音乐教育本质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和谐、奋进、创新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完美其人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刘志强.世界音乐家名言录.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试论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 篇12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标准,信息素质教育,医学生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信息网络环境中,面对浩瀚、动荡而又缺乏组织与控制的海量信息世界,人们普遍感到信息超载而引发的困惑和茫然,过多未经整理、评价的信息,对选择、吸收、消化有价值的信息造成干扰,从而影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能增强人们对信息正确取舍的能力。信息素质作为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信息素质教育已在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开展,不少国家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研究和实施。本文就信息素质国际、国内丰硕的研究成果背景下,论述医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策略。

1 信息素质的定义及标准

信息素质较为权威的定义是在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人,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以及具有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那些真正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知道如何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总能为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所需信息[1]。"这一定义由于包含了信息素质的基本要素,并从最初的纯技能层面上升到能力层面,所以被专家及公众所接受和认同。

2000年1月,美国高校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推出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包括标准、执行指标和效果,有五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五大标准主要指: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包括重新评价的能力;具备有效和充分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包括构建、实施、调整有效的检索策略;具备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的能力,包括从获取的信息中提炼、评估信息主题的能力;具备有效地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开发、修改、调整特定的信息产品和成果;具备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须符合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这一认知能力,包括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规则[2]。五大标准及执行指标对信息素质教育宏观目标的确定,规范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为教师、管理人员、图书馆员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南。

医学教育方面,1999年6月9日由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会资助的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Medical Education,IIME)在纽约成立,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和研究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标准,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一个国际平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标准主要包括7个宏观领域65条基本要求。目前该评估体系已对我国8所医学院校进行综合评价[3]。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正式拉开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序幕。1985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增加信息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和信息的技能,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是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国家教委再以文教司(1992)44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规范。2005年,清华大学孙平教授主持研究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发布,成为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信息素质标准规范。最近几年,我国更加大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高教司已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网络条件下的文献信息用户教育研究"的课题,委托清华大学图书馆主持研究。

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推动下,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也日趋成熟、规范。相关的信息素质课程已成为高校学生必修和指定选修课,不少高校的文献检索课已被列入重点课程进行投入和扶持。

2 信息素质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素质已成为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信息社会,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主动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创造的技能,才能紧跟医学研究前沿,并将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医疗、科研和教学中,促进医学发展。对医学生而言,具备完善的信息素质尤其重要。

2.1 现代医学发展特点的需要

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体现在医学领域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边缘学科和医学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医学的知识门类数量骤增,这就要求医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融合各种各类知识信息,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掌握学科发展最新进展,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信息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进程。

2.2 知识积累的需要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在不断地淘汰陈旧知识,从新知识中汲取养分,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更新的过程。据报道,医学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那么,一个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时,有一半的知识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即时更新和扩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当代医学生今后学习与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今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诊断与治疗的一系列工作中,不断有新的诊断方法、新的治疗手段、新药物的开发、新发现的药物副作用,以及一系列的新标准、新规范等等研究成果信息,需要获取、了解、吸收、实施。医学生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所以获取全面、客观、有效的医学信息对于医学生来说就是对生命的保障。

2.3 科研创新的需要

医学的发展不断揭示出生命科学的奥秘,从基因序列等基础研究,到各种疑难杂症的迎刃而解,科技不断在向前发展,科学研究也在不断创新。科研的创新必须依赖前人的成果,在吸收、整合、利用前人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新的突破。毋庸置疑的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时效性强,信息素质的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创新的能力,也决定了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4 终身学习的需要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共同需要,是一种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全球化的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绝对数量不断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加速,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医学生更应具备主动学习、批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医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的终身学习模式更为重要,随时掌握最新学科动态,在全面信息基础之上的医疗决策才是最正确、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素质教育对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3 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及发展策略构想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创新的能力。构建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并不断完善是确保信息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构建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应倡导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和合作方式,最佳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全面构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的信息学习环境和模式。

3.1 课堂教育模式

通过高校开设的相关信息素质课题进行系统学习。如:计算机运用技术、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循证医学等。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1)通用型教学内容主要为普及信息检索的常识性概念和技能,如信息的类型、信息检索的对象、检索语言、检索常用策略和技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运用等等。这部分内容适合所有专业的学生;(2)专业型教学内容设置与中西医学相关的检索工具(比如:中医书目、主题词表)以及专业数据库及有关知识培训,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并能从问题入口,运用有效的检索技能从数据库资源中获得查全率和查准率都相对较高的检索结果。通过大量检索实例的训练使学生信息的获取从简单、浅表层面到专深、全面层面,有效提高信息检索能力;(3)拓展型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高速发展的网络资源而设置。在新一代的大学生中,在网络上冲浪已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常态。培养学生利用、整合、鉴别与医学相关的网络资源,是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日趋丰富,培养医学生在网上获取医学信息的意识,了解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别,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浏览,并获取所需医学文献信息。运用"时间、人物、地点"要素鉴别网络信息有效性、真实性,高效率把网络资源为我所用。通过浩瀚的互联网高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实际上是打开了一扇直接面向世界的窗户,对学生来说,深层次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是他终身学习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3.2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主旨主要是通过提供web平台,使信息资源的检索技巧、评价标准、使用规范等信息素质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和个性化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检索用户的目的[4]。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高校较早推出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我国一些高校也在图书馆主页上推出了文检教学有关的链接,如复旦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培训",提供信息素质相关讲座和讲稿,文检在线课程提供网上课堂、学习指南、远程教育和教学研究等,并提供Flash、Video等动态播放课件和录像。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资料查找一点通"等。这些教学平台可以看作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初级阶段。相信今后随着信息素质教育投入的加大,会日趋完善、规范。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实践基地,它遵循信息素质标准设计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架构。教学内容通过网上课堂、课件、多层次问题解答,难度不一的教学案例实验等,以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和声像等多种媒介形式展示[5],来提供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学生能基于问题进行跳跃式学习,或基于基础评测结果,平台自动提供层次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深化,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其他教育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还可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信息知识大赛、网上开放式课程下载、网上论坛、交互式问题交流等方式进行。如网上课程下载,笔者在Google的高级搜索页面检索医学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PPT课件,即刻找到相关课件4120个。互联网中还有很多学习型社区,如丁香园医学论坛等。学习者自愿参与,互相交流学习资源,往往通过不断讨论、献计献策,使一个检索提问得到非常完善的结果,通过这些案例的参与过程,可以学到不少相关检索知识、要点和技巧。

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命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的决策及资源投入。这里初步提出三个信息素质教育发展构想,以期抛砖引玉。一、基于医学教育的特点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殊影响,参照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确立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对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初步制定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标准和规范;二、相关学科、相关高校联合打造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高质量的在线教育平台需要资源、人力、资金的大量投入,恐非单一学校所能承担,还可能浪费资源的共享效率;三、打造医学信息素质教育与各医学专业课程整合模式,设想把信息素养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在多学科中获得的信息素养累积,系统地达到提高信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ehrens,S.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1994,55(4):309-322

[2]李春光.从美国信息素质标准谈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改革.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91-92

[3]王庭槐黄睛珊朱伟丽.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1):88-90

[4]宋琳琳,李海涛.英国国家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VTS的构建与启示.图书情报知识,2008,(5):92-97

上一篇:化工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一下一篇:水泵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