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程序(共5篇)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程序 篇1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程序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审核一般程序为:转入学校审核→转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转出学校审核→转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办理流程如下:
(一)家长持已办理审核手续的转学申请表和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学校将转学申请表扫描后上传到电子学籍系统,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发起办理转学手续并核办;
(二)转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在电子学籍系统中核办;
(三)转出学校在电子学籍系统中核办;
(四)转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在电子学籍系统中核办;
(五)转入学校获得其他三方同意信息后,通知学生报到入学;
(六)待学生到转入学校报到后,转入学校通过电子学籍系统调取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电子学籍系统同时通知转出学校);
(七)转出学校按照与学生家长商定的方式,将学生的纸质个人学籍档案寄转入学校或用档案袋密封、盖章后交学生家长带到转入学校。
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学生个人学籍档案,并在1个月内办结。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程序 篇2
1.1 研究对象
山东省莒南、曲阜、临淄、长青、莒县、寿光、牟平、乳山等17地市县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问卷, 初中生2500份和小学生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2300份和915份, 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0%和91.5%。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2.5和Excel.200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3 比较分析法
对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归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状况分析
2.1.1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参与状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 在小学阶段要重视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要注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1]。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 除体育课外, 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初中生 (71.9%) 少于小学生 (80.8%) , 初中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 (25.9%) 又远远高于小学生的 (18.5%) , 仍有一部分中小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比例分别达到2.2%和0.7%。总体来看,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且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日常参与情况较好于初中生。
2.1.2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周体育锻炼频数
据调查可知, 除体育课外, 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和小学生, 每周体育锻炼3次的分别为40.8%和45.7%, 每周4次的分别是28.8%和29.3%, 每周5次的分别是20.4%和25.0%;总体看来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 即参与态度积极。
2.1.3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时间
调查可知, 除体育课外,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次体育锻炼20—30分钟的分别是35.6%和35.7%, 每次体育锻炼30—45分钟的分别为33.9%和48.0%, 45—55分钟的分别是12.7%和11.3%, 1小时以上的占6.6%和7.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指每周锻炼3次以上, 每次锻炼30分钟且具有与身心发展相适宜的中等负荷强度[4]。由于锻炼的负荷、强度因个体的身体差异又有所不同, 本文仅从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上做分析, 由调查数据交互分析得知, 我省农村中小学生每周锻炼3次以上, 且每次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3%和68.8%。由此可见我省农村中小学生有效体育锻炼时间基本得到保证, 体育锻炼的总体状况良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比例有下降趋势。
2.2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状况分析
体育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总体认识和看法, 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的方式以决定其行为的心理活动 [2]。它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
注明:A强身健体;B体育兴趣;C发展运动技能;D运动娱乐;E交往;F体育器材保证;G崇拜体育明星;H发展个性;I体育老师指导;J考试或达标;H其他
表1显示: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没有太大的差异, 排在前四位的认知要素是强身健体、体育兴趣、发展运动技能和运动娱乐;另外, 为了人际交往、有器材保证、对体育明星崇拜和发展自己个性的认知程度不高, 为了接触老师和应付考试的比例最少。由此可知, 强身健体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需要, 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锻炼的内部动机, 运动娱乐和发展运动技能是保证学生进行锻炼的价值需求, 因此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认知能力的培养, 是使其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首要途径。其次, 注重体育锻炼情感的调控和培养。无论在体育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都应该给学生一点自由的时间、空间和权利, 让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和去享受, 让学生在自主的体育运动中达到情感愉悦的目的。最后, 进行体育锻炼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锻炼中体会“健康第一”的内涵, 告诫学生在锻炼身体方面, 也需要发挥雷锋的“钉子”精神, 想办法挤时间, 用条件约束自己, 只要具有锻炼身体的强烈欲望和实际行动, 就一定会成功。因此,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意识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3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分析
图1显示, 球类 (初中生71.2%, 小学生63.8%) 、体操 (初中生39.8%, 小学生46.9%) 和田径 (初中生34.8%, 小学生39.5%) 是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这表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能够贯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教学,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也基本以体育课堂教授的三大运动项目为主进行基本运动能力练习。调查显示, 在健康教育和民族传统项目中, 小学生的比例 (24.9%、29.0%) 高于初中生的 (21.2%、28.3%) ;而在单项和新型运动项目中, 初中生的比例 (21.1%、32%) 略高于小学生的 (19.1%、19.2%) ;在其他项目选择中, 各地区学生还占很大比例, 分别占到22.0%、19.2%。这说明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比较丰富, 趋向于多样化, 也表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项目供需符合体育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2.4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调查分析
研究表明,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既有利于其身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增强和有机体功能的提高, 又有利于增进其大脑供氧供血、增进智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协调发展[3]。由调查可知, 70.9%的初中生和89.0%的小学生在体育锻炼后感觉精力旺盛, 可见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强度的把握比较准确;仅有0.2%的初中生和0.5%的小学生锻炼后感觉疲劳, 不愿意学习, 说明他们对自己体育锻炼的强度把握不够准确;由此可知, 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控制方面的教育不容忽视。
另外, 体育锻炼强调体验运动过程, 其体验是蕴于“感” (体验) , 始于“知” (认识) , 濡于“情” (情感) , 发于“意” (意识) , 见于“行” (行动) 的过程, 体育教育旨在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验,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 以利于其体育锻炼习惯的自然形成。调查还发现, 体育锻炼后, 感觉到性格开朗的初中生有81.5%、小学生有84.4%;能够意识到自信心得到增强的分别为85.0%和89.6%, 这说明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负荷强度高于生理负荷强度, 也反映了我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在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加强了情感领域方面的教育。还有76.6%的初中生和85.6%的小学生在锻炼中, 交往能力得到增强, 这与新课标 “社会适应目标” 的要求基本相符。可见, 我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在加强学生情感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2.5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间断体育锻炼原因的调查分析
注明:A学习负担重, 无时间;B体育活动时间被抢占;C运动器材设施不足;D身体条件差;E没有锻炼同伴;F锻炼无人指导;G技术差怕丢面子;H 家长反对。
由表2可知, 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间断体育锻炼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任课老师争用时间、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学习负担重是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 由于农村家长望子成龙、重智轻体的观念还很深, 农村学校忽视体育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处于主导地位, 这都严重地扼杀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其次,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 学校体育地位低下, 学校领导、老师“要成绩不要身体”的观念根深蒂固, 其他任课老师时常抢占体育活动时间, 这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政府拨款不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以及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是导致广大农村学生间断体育锻炼的最终原因。另外, 学生身体条件差、锻炼无人指导和技术差、怕丢面子等因素, 也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没有锻炼同伴、家长反对和其他原因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他们锻炼的主动性。
3 结论与建议
1.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在日常课外活动中, 体育锻炼的参与性较积极, 锻炼的频率较高、时间充足, 且小学生略好于初中生。
2.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日常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丰富、多样, 参与意识以健康和娱乐为主, 趋向于多元化;体育锻炼的身心体验明显、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改善, 但锻炼的意志力有些薄弱、易受外界干扰而间断。
3.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 能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比率较高;对身心健康状况能够做出较正确自我判断, 但不够全面。
4.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间断体育锻炼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任课老师争用时间和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应试教育仍是农村学体育教育的最大障碍,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的体育观念转变力度还不够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 体育课程标准 (试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余丁友.对浙江省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及其变化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4) :465-466.
[3]漆昌柱, 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117-119.
红光中学学生转学办理程序 篇3
一、县内学校转入学生手续办理程序
1、先到转出学校办理转出手续(本县内一式三份转学程序单的项目填全。县外转入若无转学程序单由红光中学填写一式二份转学程序单),转学程序单由转出学校校长审核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再请转出学校将该生电子学籍信息放入网上异动管理区,同时打印出该生纸质学籍卡。
2、凭转学程序单及学生的纸质学籍卡到红光中学副校长办公室审签相关手续。
3、持转学程序单到长赤学区教育督导室办理审查手续。
4、凭长赤教育学区督导室开出的允许转入通知书返回红光中学副校长办公室审签后再到红光中学学籍管理员张龙老师处办理接收手续。
5、凡是以上程序不完备的,转学无效。
二、县内学校转出学生手续办理程序
1、学生和家长提交书面转学申请书到班主任处审签。
2、持班主任签字的申请书到副校长办公室审签。
3、再到学籍管理员张龙老师处领取转学程序表。
4、再到副校长办公室签章。
5、持签章后的转学程序单到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
三、转学手续办理的时间要求
转出、转入手续必须在报名截止前(2月9日)办理完毕,过期不予受理。
四、县外学校学生转入办理程序
外县、外省转入学生,持原学校上期通知书、转学证、户口簿复印件到副校长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
南江县红光乡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学生转学证明 篇4
清水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证明
(转字 号)
(学校):
兹有学生 所在地:(中)学 现因 贵校接收并编入
转出学校意见:
,性别
,生于,系
年
月
日,户籍 小
年级学生,学籍号:
□ □ □ □ □ □ □,□□□□□□
申请转学,经审核,同意转出,请
年级继续学习。
接收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学校(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转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接收学校教育主管部意见:
教育主管部门(盖章)经办人: 年 有关说明: 月 日
教育主管部门(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学生转学时须持《天水市学生成长记录评价手册》到县教体局教育股和接收学校备案。1.学生县内转学:转学证明应先由转出学校开出,经接收学校同意并盖章,到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盖 章备案后,转学方可生效。此证明一式三份,转出学校、接收学校和教体局各执一份。2.学生跨县转学: 应先到转入学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同意接收证明,再向转出学校提出转学申请。转出学校审核后出具转学证明,经县教体局审核盖章后,转出学校将学生档案资料交监护人。监护人持学 生档案资料及转学证明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此证明一式四份,转出学校、接收学校和双方教育主管 部门各执一份。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程序 篇5
(粤教基〔1999〕1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特制定《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范围内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对儿童少年实施普通初等教育和普通初级中等教育的机构,都应执行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所辖范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的主管机构。
第二章 入 学
第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本级政府领导下,设置满足本辖区内学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学位,确定各中小学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免试就近入学。
第五条 小学一般招收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初级中学接受本服务区内受完规定年限小学教育的学生入学。
对非本服务区学生因特殊情况申请就读的,称为借读。要求借读的适龄儿童少年,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予以接收。
第六条 小学、初级中学应招收能适应一般学校学习生活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七条 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延缓入学期满,应即入学。
第八条 小学、初级中学应按有关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入学、借读。
第九条 小学、初级中学不得拒收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或未达到规定的在校最高年龄的未成年学生,包括被司法机关免予起诉、免除刑事处罚或宣告缓刑以及解除收容教养或服刑期满而需复学的未成年学生。
第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劝退和开除学生。
第十一条 小学、初级中学均实行秋季始业。
第三章 学 籍
第十二条 对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的小学、初级中学一年级新生,学校应办理注册手续。学生办理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学籍,由学校负责建立学籍档案资料,并发给学生证。
第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档案及学校资料包括:
(一)《学生学籍表》
(二)《广东省小学(初中)学生学籍登记表(供录入计算机用)》
(三)《在校学生名册》
(四)《流动学生名册》
(五)《毕业生名册》
(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统计表》(小学填“义评表一”和“义评表三”;初中填“义评表二”)
(七)《学生异动情况登记表(供录入计算机用)》
(八)《学校综合情况登记表(供录入计算机用)》
特殊教育均按以上表册单独造表。
所有表册由省教育厅统一样式,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表》、《在校学生名册》、均在学生入小学或初级中学一年级时由学校统一建造,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加盖验核印章。
《在校学生名册》:小学一式两份,由镇教办验印后,分别存镇教办和学校;初中一式三份,由县(市、区)教育局验印后,县(市、区)教育局、镇教办、学校各存一份。
《学生学籍表》由学校填写后,按班级装订成《学籍册》。
《学籍册》应有目录、《学生学籍表》及《学生异动情况登记表》;表册中的学生数必须与班上实有学生数完全相符;学生异动情况必须在册中作记录;辍学和死亡学生的学籍表放在册的最后面保存;休学后复学的学生的学籍资料应带入复学班级继续使用。
《学籍册》由学校保存。
学校不得擅自毁掉或重造《在校学生名册》、《学生学籍表》。第十五条 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小学、初级中学,应为在读的流动儿童少年学生建立临时学籍。
第十六条 学校对取得学籍的学生,统一编定学号(即统编号,编排方法见附件)。每位学生的统编号一经编定,不作变更,直至该生学段结束;各类表册均应以统编号为序。
第十七条 学校将学生的有关情况填入《广东省小学(初中)学生学籍登记表》、《学校综合情况登记表》和《广东省小学(初中)学生异动情况登记表》,并用省教育厅提供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软件)》(国家教育部编制)录入计算机,并传送到镇教办;镇教办汇总后传送到县(市、区)教育局。
第十八条 学生学籍档案中的姓名不得任意改换;确需改换,须持有镇以上户籍专用章的证明,小学生到镇教办、初中生到县(区)教育局申请办理。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配备专门的学籍资料管理员,专门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工作。
第四章 转学、休学、复学
第二十条 学生因家庭迁移或其他正当理由确需转学的,由当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学校按有关程序办理转入、转出手续,并予以合理安置。任何学校不得借故拒收转学生,不得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转学一般应在学期结束至新学期开学前办理。
第二十一条 学生转学要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报经当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再向转入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发出专用的《学生转学联系函》;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接收学校并开具同意接收回函;转出学校凭接收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接收回函开具转学证明,提供学籍资料,并将有关转学资料录入计算机;转入学校凭转学证明及学籍资料接收学生。
学校不得接收无转学证明及学籍资料的转学生。
第二十二条 学生转学后(含县[区]内、外转入、转出),原转出学校的统编号不作变更,带到转入学校。转入学校根据原学籍资料重新建立学籍档案(原学籍保存备查)。
第二十三条 学生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出具证明,可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学校在报经镇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准其休学。发给休学证书。休学时间超过3个月的,复学时可依据其实际学力程度,并征求其本人及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休学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样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刷。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前,将本学期内学生转学情况,填写《学生异动情况登记表》,并附上转学审批资料及转入地的接收回函,送镇教办验核,再报(市、区)教育局审核备案。手续不完备的视为非正常流动生。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区)要在每学年结束前,填写《学生异动情况登记表》,将本学年内转县(市、区)外及县(市、区)外转入生的情况报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教委)。
第五章 升级与留级
第二十六条 完成每学年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律随班升级,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或安排学生留级。
第二十七条 初级中学不得招收已完成义务教育的复读生,包括已经获得初中毕业资格或读完初三课程无故不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
第二十八条 学校对学习成绩优异,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力程度的学生,经全面考核,小学报镇以上、初中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六章 考 勤
第二十九条 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按时到校上课。凡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应请假或补假;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不上课者作旷课处理;在上课后才进课室(或现场)者作迟到处理;在下课前擅自离开课室(或现场)者作早退处理。
第三十条 每班设立点名册,每节课(包括上课和课程表安排的自习、劳动等)均应由任课教师(或值日生)点名登记。学生考勤情况每周由班公布一次,每月由学校公布一次。学期结束时,须将学生出勤情况记入学生手册、学籍表。
第三十一条 学生请病、事假须有家长或医生证明。请假三天以内的由班主任审批;请假一周以内的由班主任提出意见,教导处审批;请假一周以上的由班主任和教导处提出意见,校长审批。请假经批准后,应将请假单交教导处备案。
学生因急事或因病来不及请假者,应在回校后两天内持证明办理补假手续。
第七章 学科成绩考核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在对学科成绩考核时以国家或省颁发的各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第三十三条 学科成绩考核分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学期或学年结束前,由学校组织进行学期、学年考试。
学期考试只考本学期所教的内容。
学年考试考一学年所教的主要内容,重点放在第二学期所教的内容。第三十四条 学期、学年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或百分制。考查只分合格、不合格。
第三十五条 因病不能参加学期或学年考试的学生,可凭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提出申请,经班主任、教导处批准,分别情况准予免试一部份或全部学科,或准予参加下一学期的补考。免试学科的学期或学年成绩,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不及格学科均应由学校进行补考。
第三十六条 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考核成绩,应记入学籍表。
第八章 奖 惩
第三十七条 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符合三好学生条件的学生,由学校有关部门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某一方面成绩显著者,给予相应的表扬或奖励。
第三十八条 三好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学年结束时,由学校正式授予称号,发给奖状,以资鼓励。三好学生的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九条 对违纪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视其情节轻重,态度好坏,分别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第四十条 奖励或惩罚学生,须经学生评议,由班主任提出和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并听取家长意见后,送教导处报校长审批。
第九章 毕业、结业、肆业
第四十一条 小学、初级中学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不合格者应参加补考,经补考后仍有半数以上学科不合格者,给予结业;对虽未修完全部课程,但修业年限已满九年者,予以肆业。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均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小学学段不发毕业证书)。学生毕业、结业、肆业情况均在《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证书》上予以注明。
第四十二条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全省统一格式,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印制。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我省此前所作规定与本《暂行规定》不相符者,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第四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暂行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并报我厅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暂行规定》由我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一、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档案资料样式;
(一)《广东省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名册》
(二)《广东省小学生学籍登记表》
(三)《广东省初级中学学生学籍登记表》
(四)《广东省小学(初中)流动学生名册》
(五)《广东省小学(初中)毕业学生名册》
(六)《广东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统计表(义评表
一、义评表
二、义评表三》
(七)《广东省小学(初中)学生异动情况登记表(供录入计算机用》
(八)《广东省小学(初中)学生学籍登记表(供录入计算机用》
(九)《学校综合情况登记表(供录入计算机用)》
二、《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联系函(样式)》
三、《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休学证书(样式)》
四、《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档案资料(供录入计算机用部分)填写和学生统编号编排方法说明》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程序】推荐阅读:
山东省小学生转学手续08-14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08-20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10-22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明式样08-10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07-02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07-24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09-10
潮阳区和平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11-16
广东自考英语教育08-30
广东成人高等教育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