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调研报告

2024-07-01

杂粮调研报告(精选6篇)

杂粮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杂粮是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较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总称。我市小杂粮禾谷类主要有谷子、高梁、大麦、荞麦;豆类主要有绿豆、红小豆、黑豆,及油料作物芝麻等。近年来,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均口粮消费数量的下降,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革,小杂粮由于风味独特和营养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大宗粮食品种相比,小杂粮价格高、销路看好,又重新被人们所关注。

一、我市小杂粮种植历史与生产现状

小杂粮属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因其抗旱耐瘠、管理粗放、产量较稳定、耐储藏,历史上被称作抗灾救灾作物,山丘地区农民历来有种植习惯。据记载,建国前全市种植高粱、谷子等小杂粮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建国后,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最大年份是1955年,种植435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主要种植高粱、谷子、稷子、大麦、豌豆、绿豆、赤豆、豇豆、穇子等。七十年代水利条件改善后,由于扩种高产作物,小杂粮种植面积大为缩减,至1983年只有50万亩。1984年以后,小杂粮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多为零星种植和间作套种,1984年种植小杂粮58万亩,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5.28%,其中高粱占2.09%、谷子占2%,其他小杂粮占1.19%。90年代以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市小杂粮又逐渐减少,至小杂粮种植面积缩减到不足4万亩,为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少的一年,其中稷子、穇子等几近绝迹。近几年,小杂粮种植开始抬头,特别是优质绿色有机小杂粮受到人们的青睐,面积逐渐扩大。至,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已达11.3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总产近3万吨,占粮食总产的0.63%;平均单产260公斤,远低于全市粮食综合亩产420公斤的水平。

(一)全市小杂粮种植分布及品种情况

谷子:历史上全市各县区都有种植,特别是西北部等县大面积种植。一般为旱地种植或作为旱作物接茬作物,利用它耐旱特性,节约用水增加口粮。20全市共种植52611亩,平均单产307.6公斤/亩。目前主要集中在XX县、沂水、苍山、平邑、沂南、莒南等县区山丘地带。主要品种有济谷12、济谷15、济谷18、黄金谷、吨谷一号、吨谷二号、书香一号、书香二号、豫谷18、金穗谷、金谷1号、鲁谷10号、鲁谷16、鲁谷18、鸟不叼、千金谷等。具体面积详见附表。

绿豆:几乎遍布每个县区,多种植于山岭地和跑水跑肥的漏砂旱地,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作物之一。年全市共种植20556亩,平均单产152.6公斤/亩。主要集中在XX县、苍山、沂水、沂南、平邑、莒南、蒙阴等县。主要品种有中绿1号、中绿2号、早熟一号、绿宝8号。

红小豆:面积比绿豆小,且种植零星分散。2014年全市共种植7906亩,平均单产175公斤/亩。除沂水、苍山、XX县在亩以上,其他县区均在200亩左右。品种有中红2号、极品红小豆、冀红一号、京农8号、红珍珠、红宝石。

高梁:主要利用旱地、高排水田和水源不足秋闲田种植。全市2014年共种植10925亩,平均单产227.3公斤/亩,主要集中在苍山、平邑、XX县、沂水、沂南、蒙阴等县。品种有鲁粮2号、鲁粮3号、扫帚高梁、甜高梁、抗4。

大麦:耐瘠、耐旱、耐迟播,且比小麦早熟半个月的特点,茬口可早播半夏花生,主要分布在临沭、莒南两县。其产品主要用作生产啤酒或食用。2014年全市共计种植17750亩,平均单产358.5公斤/亩。品种有鲁引二号、西引2号、杨司农三号、88-91。

另外,还有黑豆、荞麦、豌豆、芝麻等,但面积均不足千亩。黑豆品种有中华黑豆、八宝黑豆、黑青豆。豌豆品种有白花小荚、白玉豌豆、中豌6号。芝麻品种,有豫芝4号、豫芝18、太空三号。

在粮食困难年份和粮食统购统销时期,小杂粮曾发挥了重要的抗灾救灾作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由于其产量低,面积不断减少,但由于它有独特风味一直为我市农民群众利用。各种小杂粮虽然面积小,总产量较少,但它的特殊利用价值无可替代。分析认为,在人们消费观念逐渐改变和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的今天,面积将呈逐步扩大趋势。

(二)当前小杂粮产业化发展与品牌建设情况

我市小杂粮产业化仍处于市场发育初期,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运行模式得到有效推广。一是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小杂粮栽培基地。其中规模较大的有XX县孙祖乡千亩小杂粮基地,XX县岸堤宝寿小米种植基地,XX县街道黄草坡千亩小米基地,XX县夏蔚镇6000亩小杂粮基地,XX县黄土沟谷子种植基地等。二是注册了一批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如,XX县黄草坡有机黄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孙祖有机小米专业合作社、XX县依汶镇桦林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宝寿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金宝珠专业合作社、XX县糯米湾杂粮合作社、XX县金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祝家庄春谷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金谷穗小米种植合作社等。三是发展小杂粮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分别是沂南孙祖小米有限公司,以加工孙祖小米为主,产品在青岛、济南设有专卖店;XX县正基制粉有限公司,以多种小杂粮为原料加工五谷杂粮粉;XX市乐丰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杂粮分装,注册“乐丰”、“丰之坊”品牌。还有XX县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各类绿色有机小杂粮。

全市小杂粮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截止目前,全市认证“三品一标”小杂粮产品14个,其中XX县金宝珠专业合作社认证了谷子、绿豆、红小豆3个小杂粮无公害食品;XX县认证了小米、绿豆4个小杂粮绿色食品;XX县黄草坡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认证了一个有机食品;XX区江泉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认证谷子、绿豆、红小豆、黑豆、芝麻、豌豆6个有机农产品。全市注册商标的小杂粮产品为XX县的“孙祖小米”;XX县的“山口红”小米;XX县的“黄草坡”牌有机黄小米,XX县的“正基牌”“五谷乡恋”杂粮制品、“豆豆荟”豆浆伴侣、五谷杂粮粥制品等十多个小杂粮品牌。其中,“孙祖小米”10月经国家农业部审定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小杂粮产量效益及加工销售情况

各类小杂粮受产量和价格的影响,效益不均一。从目前市场销售情况看,普通小杂粮价格多在6—7元,品牌杂粮可卖到双倍甚至三倍的价格。从品种来看,谷子一般亩产值在3000元左右,绿豆在2000元左右,红小豆在1600元左右,其他杂粮类均在1000-1500之间。杂粮类效益总体上比大宗粮食作物要高,但由于费工费时,所以种植面积并不大。

产业化经营效益。我市粮油综合批发市场的杂粮批发业务覆盖方圆200多公里地区,主要经营大户10多家,目前主要是购销东北产的绿豆、红小豆、薏米、豇豆和河北、山西等地产的小米,日平均销售量500吨左右,年销售量17.5万吨。我市小杂粮总产不足3万吨,多以自产自销为主,小额贸易以农村集市自由交易为主。部分加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销售业务,拓展销售渠道,主打生态品牌,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XX县东蒙集团与岱崮企业等龙头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加工线和销售渠道,与农户签订合同进行订单式生产,取得良好种植效益。

二、小杂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方面:一是种植规模小、分散经营。多为零星种植、粗放管理、广种薄收,不利于机械化,用工多,成本高。二是普遍沿用传统种植技术。栽培品种大多是地方老品种,品种多乱杂,混杂退化严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致使单产水平不高,品质不纯,影响效益提高。三是杂粮多种在山岭岗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四是“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少,产业品牌小、弱、杂,缺乏市场竞争力。

加工销售方面:一是多数农民种植杂粮以自食为主,对外加工销售以原粮为主;二是分散种植增加了收购、流通难度,产后销售不畅。大多为产地农贸市场或邻近县市贸易为主,批量外销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三是加工企业少,设备水平低,加工技术落后。现有的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也低,多为粗加工产品。多数小杂粮加工企业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把产品投放市场,现有的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也低,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四是信息网络不健全,全市开展网上营销的电商只有5家,市场信息传递慢,品牌意识差,宣传打造不够。

三、小杂粮发展潜力

一是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人的消费意识的转变,小杂粮及其加工制品以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粮药兼用等特点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消费需求增加,国内供给偏紧,市场价格走高,比较效益大幅提升。

二是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小杂粮适应性广泛、耐旱耐瘠薄,可在丘陵山区和旱薄地上种植。我市山丘旱地面积大,许多地方又有种植谷子、高粱、红小豆、绿豆等小杂粮的传统习惯,加上杂粮产地土壤和空气均未受到污染,生产过程纯净安全,极适宜发展多种绿色有机小杂粮。

三是增产潜力较大。过去传统种植小杂粮产量很低,和大宗粮豆相比,单产差距很大。目前,随着品种改良,生产条件改善,只要施以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不仅可能而且潜力巨大,对于不断提高山丘地区粮食自给水平,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先进市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树立“小杂粮大作为”的发展理念。重视小杂粮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优质高效小杂粮作为主要粮食生产的重要补充措施来抓,切实把杂粮规划指导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研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小杂粮,以期促进我市小杂粮生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坚持“做优、做精、做强”的目标,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2、注重品牌创建,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小杂粮基地。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土壤类型、田野小气候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地域性产品,打造“生态沂蒙山、优质小杂粮”品牌。着力开发有市场、有效益、有前景的特色品种,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强化技术服务和综合管理,以开发品牌小杂粮为导向,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搞好原料基地建设,加强原料品种开发,引导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推广实用技术,搞好示范带动,充分挖掘小杂粮种植效益。一是大力开发良种资源,加快小杂粮良种建设,做好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的“引、育、繁、推”各个环节工作;二是搞好良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组装,改粗放栽培为精细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推广应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三是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加快制定小杂粮栽培技术规程,指导区域小杂粮品种的科学种植。积极搞好示范,以新品种、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建立示范基地,把标准化技术推广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扩大新技术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四是提高小杂粮生产机械化水平。杂粮种植地块一般较小,不适宜大型农业机械操作,例如在谷子播种、收割、脱粒方面缺乏小型配套的农业机械。建议研究开发一整套适合山区作业的耕地、播种、收割、脱粒等农业机械。

4.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组织引导农民发展订单生产。鼓励学校、超市、企业同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同时壮大小杂粮销售服务体系,培育流通中介组织和购销队伍,重点发展农民运销经纪人,充分发挥农民在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还要加快小杂粮专业批发市场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电商,开展网上营销,积极拓展外销市场。

5.积极培育杂粮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提高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支持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承包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鼓励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即 “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营销服务”,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搞好小杂粮新产品研发,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开发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主体需求。着力研究地方品种潜在药用保健价值和地方小吃加工技术的工业化,扩展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加快小杂粮产业化增值。

6.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小杂粮生产发展。建议制定对小杂粮产业扶持政策,开展行业指导。国家惠农政策适当向小杂粮生产地区倾斜,应采取中低产田改造、兴修水利、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建设一批小杂粮商品基地和扶持小杂粮加工和出口企业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小杂粮面积和总产分别达到20万亩、5万吨。

12

近年来,电子商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互联网+”已成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代名词,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各地县市,都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电子商业产业的政策措施。XX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强市,如何顺应潮流、抢占先机,让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有效整合,加速经济建设进程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一、当前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涟源的电子商务产业尚处于松散型摸索阶段。可以说既没有走上正轨的示范企业,也没有特色鲜明的电商平台,只有为数不多的网店、微店。

(一)就电商经营主体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有意识、有思路、待培育”。,XX市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商企业——家利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该企业于今年7月入驻中南煤机物流园,现有直接就业人员258人,拥有8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和3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建成了覆盖全市各乡镇的19条物流配送专线和100个村级配送点,发展了1200余家加盟店,其网上商城入驻商家85家,已有7600余个商品上线销售(包括本土56大特色农产品),现日销售收入28.1万元。该企业以本市加盟供应商和村级社区服务站为依托,按b2b2c的模式服务农村商贸。下阶段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用3至5年的时间进一步完善自主电子商务平台、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但目前面临资金缺口巨大、人才储备不足等多重压力,期待得到政府强力培育。

二种是“有意识、无思路、正摸索”。前阶段,XX市引进广州电商企业湘晋集团举办的一次“XX市特色农产品电商推介会”。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发现,很多线下销售做得很好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电商业务非常感兴趣。这些企业虽然正在尝试线上销售,但由于缺乏电商人才,在发展电子商务这一块基本没有思路,既对挂靠第三方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心存疑虑,又无力开发建设自主的电商平台。

其次是“无意识、无思路、在观望”。这部分企业虽然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市场,但由于他们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切了解,一直不敢尝试线上销售,就算有自己的网站也只局限于产品宣传,没有开辟线上交易通道,走的仍然是实体店、入超市、搞代销这种线下销售的传统老路,尚没有在“线上销售”这方面动脑筋,对电子商务仍然抱着一种观望态度。

(二)就电商参与个体而言,也有三种类型

一是“有实体、走线上”的经营个体。这部分经营者大都是原本有经营门店的个体经商者,他们在上级销售部门的引导下,以实体店为主参与o2o模式,通过挂靠所代理品牌的电商平台尝试搞线上销售。

二是“无实体、搞代理”的经营个体。这是我市当前一些青年创业者比较热衷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加盟某家外地厂家的电商平台开网店、微店,代理某种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处于f2c的末端。

三是“不经营、只消费”的消费个体。也就是在京东、淘宝、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消费购物,这一块相信90%的人都参与过。

不管是上述三种情况的哪一种,由于他们所经营、代理、消费的电商平台在外地,其经营额、消费额都不会统计在涟源。这也是XX市社零总额被外地电商平台所转移的原因所在。

虽然电子商务产业尚不成气候,但并不是说涟源无法搞电子商务。我们认为至少有几点优势:一是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处湘中、纵横贯通的运输网络是发展电子商务有利条件之一;二是有突出的产业优势,涟源是省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有雄厚的“涟商”基础,“重义崇商、敢作善成”的涟源精神,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行业保障;四是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名片,便于网上推广。

二、外地经验

前段时间,我们考察学习了两个电子商务示XX县:江西XX县和湖南XX县。这两个县都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等方面具有产业优势。

XX县的电子商务于近两年得到了迅猛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XX县,拥有年网销额超千万的电商企业13家,2014年全县实现网销额6亿元。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改造企业厂房建设电商孵化园,以电商孵化园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桥头堡”,引进品牌电商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打造网上交易“旗舰店”,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信网”、“流通网”和物流体系,重点突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乡村流通服务中心建设和冷链物流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培植,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工业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农业方面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入网;在工业方面扶持传统制造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打造“宁都制造”网销品牌;在第三产业方面立足客家宁都文化,将特色小吃、工艺品等引到线上销售。

XX县的`电子商务起步于,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XX县、省级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体电商模式试点县,拥有“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自建网络交易平台5个,目前辖区内有118家电商企业、2200家电商个体,2014年的电商交易额达6.2亿元,电商从业人数达1.4万人。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在产业整合上以本地特色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先引导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再向其它产业渗透;

二是在发展思路上以发展农村电商为主,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邮政快递的实体网络构建电商信息平台和物流体系;

三是在电商模式上注重多元化发展,不仅有b2b、b2c、o2o等模式,还发展了f2c模式,并积极引导电商企业自建交易平台;

四是在行业带动上注重特色产品的品牌包装、示范企业的培育引领;

五是在体制机制上注重三网融合、物流配送体系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

宁都、桃江两地的共同特点: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模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措施和扶持政策,对新建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电商平台、电商示范企业等方面给予重奖。特别是在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XX县后,XX县将每年1000万元的国家补贴款全部用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XX县也将每年2000万元的国家补贴款用于支持电商发展。

三是以电商孵化园或电商产业基地为重点,科学规划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同时对电商项目建设的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如XX县规划了3个综合电子商务基地、5个专业性电子商务基地;XX县由政府出资近900万元承租一个开发园区建立电商孵化园,无偿提供给入驻电商,且3年内免租金、免水电费。

四是大力引进、培训电商人才。一方面对干部队伍进行培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待业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电商业务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和标准,建立奖励机制。

五是科学制订考核办法,将电子商务工作纳入各有关单位、各乡镇的绩效考核,合力推进。

三、相关建议

参照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成立高规格的XX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各相关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放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纳入各单位、各乡镇的绩效考核范畴,实行整体推动。

(二)确定“互联网+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以种植养殖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住宿业、旅游业为重点,搞好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效整合,推行传统优势产业先行发展电子商务,再逐步拓宽电商领域。

(三)规划“电商产业基地”或“电商孵化园”等平台。电商产业基地可以考虑以中南煤机物流园转型发展为契机,引导其进一步完善电商运营中心、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培育家利多等电商企业凭借基地内完善的配套设施发展b2b、b2c等电商模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涟水名城等现有办公楼或商业楼宇为基础建设电商孵化园,通过招商引进电商企业入园,发展f2c、o2o等电商模式。

(四)实施“电信网、有线网、互联网”三网整合。鼓励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商建立多线服务器,为电商孵化园、电商产业基地提供云平台服务。同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邮政e站建设,拓宽网购网销快递业务,提高物流配送能力。

(五)实施人才引进、培训战略。在鼓励涟籍电商人才回乡创业的基础上,加大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培训力度,通过机制引导和奖励刺激,尽快提高干部队伍的电商管理水平和电商企业的营运水平,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六)将“电子商务产业”列为现代服务业产业招商中的一大块,针对电子商务产业的招商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实行“一事一议”,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

12

品牌不仅是一个产品区别于另一个产品的特殊标志,更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最集中、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在产品供求关系急剧变化的阶段,产品品牌建设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州政协安排,我们组织驻县州政协委员对XX县开展“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部署,把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品牌经济提升综合实力,以培育引导创品牌、营造环境引品牌、强化监测护品牌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构建“县政府推动、合作社主体、部门参与”的创建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县依托资源优势,以建设生态农业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烤烟、冬季马铃薯、核桃、早熟蔬菜、热带水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和正在申请注册的农特产品品牌商标1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南丝路),其他特色产品商标1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宁南幸福核桃、宁南冬季马铃薯正申办中)。产品种类主要为工业品和农产品,包括蚕茧、生丝、丝绵被、茶叶、水果、干果制品、白酒、早春蔬菜、调味品、食用菌等特色食品10多个类别,上百个产品品种。

全县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0个,其中,XX县白鹤滩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申报的荞麦、马铃薯、水稻、玉米、小麦5个“无公害农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审通过;XX县白鹤滩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的“鹤舞金沙”和“碧迹河”两个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使用,服务项目包括了鲜土豆、新鲜疏菜、鲜水果等10余个项目。同时,XX县冬季马铃薯也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标准化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79万亩。其中,已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的基地面积26.3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64.59%,涉及荞麦、马铃薯、水稻、玉米、小麦、芒果、脐橙、椪柑、番茄、鲜荚豌豆共十个无公害农产品,年总产量29.25万吨。全县建设冬季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余亩,种植烤烟茬口作物秋苦荞2万亩,发展秋豌豆1.5万亩以上。

(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呈现出多层次、多成分、多领域的发展态势,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县注册农民合作社158家,其中,白鹤滩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已申报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大水塘冬季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已荣获省级农民合作社。同时,家庭农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注册家庭农场 1819家,其中312户家庭农场纳入了四川省家庭农场名录库,44户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占全州54户的82%,每户获省级财政扶持10万元。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已通过庄园建设庭园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田园建设网络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畜禽养殖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销售品牌化、农场办公现代化的 “八化”标准验收。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商品意识有待提高。

一是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是松散的,缺乏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淡薄,认识简单。二是工业产品以小作坊为主,没有统一品牌和质量标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产品走不出去。三是现阶段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仍以农民分散种植为主,缺乏强有力的产品质量控制机制,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形成品牌效应。

(二)品牌创建主体不明确。

目前,在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浓,很多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由政府主导品牌创建工作,且企业品牌主体营销意识淡薄、手段缺乏,导致品牌的认知度低,增值速度缓慢,品牌价值的提升极其有限,难以抢占市场先机。

(三)品牌运作机制落后。

专合组织存在品牌营销概念不成熟、手段单一等问题,品牌定位虽然高,但品牌建设没有系统性、整体上的策划,导致农产品品牌的市场认知度较低、增值速度较慢、品牌价值提升空间有限。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农业实用技术、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培训,缺乏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导致生产和市场出现脱接。

(四)劳动力缺乏、专业人才奇缺。

企业品牌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量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缺乏;同样,由于创业平台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难以引进大学生回乡创业,导致从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缺乏,制约本县企业快速发展和壮大。

三、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生产加工技术标准。

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是农产品创品牌的根本,而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是农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品牌建设的关键。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完善生产设施设备,加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推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统一技术标准、品牌标准。

(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农民增收、抵御风险、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大力发展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面广、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大对品牌营销推广的培训力度,积极扶强、扶大、扶优,构建农产品品牌建设平台。

(三)推行标准化生产。

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倒逼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按照“质量为本、以质取胜” 的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四)树立品牌意识。

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品牌是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理念。树品牌就是培育生产要素,积聚发展后劲。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宁南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品牌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全民品牌意识,坚决克服小农经济,抓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在全县实施全民创品牌战略。要加大宣传力度,搭建宣传平台,通过举办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影响面,提高知名度,占领市场。

(五)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品牌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但离不了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要突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发展线,要根据名牌产品的评价体系、具体要求,对辖区内规模企业、特色主导产品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按照“无牌—有牌—创牌—名牌”的梯次创建思路,依托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品牌,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州内、省内、乃至于国内知名品牌。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时刻把握农产品市场律动的脉搏,力促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农业品牌创建铺好“快车道”。

(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创建农业品牌需要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县委、县政府要鼓励、扶持、帮助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打响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充实信贷和地方财政匹配资金,重点扶持品牌龙头企业和特色合作社组织,主要用于品质提升、技术升级和产品包装,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从文化内涵、内在品质、精细包装层面下功夫,推出具有宁南特色的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

(七)实施统一商标,做大品牌。

高度重视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引导、培育工作,大力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种植大户,注重特色品种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性包装的保护,科学制定适宜本地农产品创牌的长远规划,实现以商标为纽带的订单农业,对农产品生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面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使商标真正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自立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育发展商标品牌,突出优势、系统打造本地优质品牌,提升“大凉山”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地位。

杂粮调研报告 篇2

1、生产区域分布

海城市杂粮的主要品种是高粱和谷子, 分布在东部山区的孤山、岔沟等9个镇和中部平原的南台、甘泉等7个镇。花生在海城市的种植面积不大, 主要分布在王石、甘泉、析木、孤山、岔沟、接文等镇的沙壤土地区。

2、面积变化及主流技术

海城市杂粮主要的栽培技术有间作套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深耕及各种抗旱技术。海城市花生种植主要采用地膜覆盖, 占总面积的98%。种植环节主要是人工和半机械化作业, 机械化主要是运用花生起垄覆膜播种机进行播种。

3、产业发展趋势

杂粮生产方面, 从近年的情况看, 由于受气候变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杂粮生产呈萎缩趋势。分析花生近年的生产规模, 由于其价格在2012年以前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种植效益大幅提高, 花生种植面积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市场前景与产业潜力

1、市场前景

虽然海城市杂粮面积呈逐年萎缩状态, 但杂粮种植在海城市仍然有一定生产基础, 此外, 由于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旺盛, 发展杂粮的潜力很大。

近年来, 大豆价格低迷, 花生价格一直攀升。海城市花生亩产为200公斤左右, 而大豆在120公斤左右;花生的含油率为50%左右, 大豆的含油率为20%左右;每亩花生所能生产出的食用油数量, 是大豆的4倍。农民种植一亩花生所获得的有效收入达1100元, 而种植一亩大豆所获得的收入仅有300元左右, 种花生比种大豆每亩可为农民增收七八百元。另外, 花生可以在土壤贫瘠和气候较为干旱的地方种植, 比较适合海城市东部山区发展, 加之当地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种植花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产业潜力

海城市杂粮、花生种植历史悠久, 农民种植杂粮经验丰富。杂粮、花生的生长发育习性与海城市东部山区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发展杂粮、花生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目前, 海城市从事杂粮和花生加工的企业相对较少, 设备相对简陋, 技术水平不高。依托当地较好的生产基础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通过加强扶持, 培育龙头, 树立品牌, 可以将杂粮、花生进一步培育成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 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为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作者单位:海城市种子管理站

【相关链接】近期花生行情预测

受全国花生市场利好走势的影响, 辽宁地区花生交易良好, 产地余货不多, 收购商对后市看好, 囤货积极;花生种植户看价格上涨, 惜售不卖, 导致上期花生收购价格小幅上涨。

杂粮调研报告 篇3

二○一五年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年产5000吨小杂粮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

2、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以无公害的玉米、绿豆、红豆、黄豆、谷子、糜子、荞麦等小杂粮为主要生产原料,引进先进生产线,将优质的小杂粮变成各种各样集方便、美食、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

项目建成后,视休闲消费食品市场趋向,逐步开发生产饮料、怪味豆、早餐派、玉米面食品等产品。

3、项目性质: 新建

4、项目建设单位:XXXXXXXX

5、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6、项目建设地址:本项目约需要用地20亩(13340平方米),拟建在XXXXXXXX园区,园区道路、供电(10kV)、供水(自来水)、排水管网(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供暖、通信、宽带等配套完善。

二、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全社会人民生活的空前提高,绿色食品已成为人类所需食品发展的趋势。处于XXXX所种植的无任何污染的玉米、绿豆、红豆、黄豆、谷子、糜子、荞麦等是天然优质的绿色食品,通过筛选,精制的绿豆、豆面、玉米糁、玉米面、小米、等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份,因此,是一种廉价健康有益的绿色食品。

从国内市场认真考察看,随着人们对大自然营养食品的炽热追求和注重体健的保养,小杂粮在国内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工产品多样化。小杂粮多种植于无污染源、工业不发达地区;生产中不施用农药,化肥施用量很少或不施,是人类“回归自然”中颇受青睐的健康食品。有些小杂粮还具有食疗同源的功效。由于这些功效使小杂粮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据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200公斤的粮食中,豆类应占2%,荞麦、糜子等小杂粮应占20%,粗粮应占35%。为了实现小杂粮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先后研制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工产品。如荞麦挂面、方便面,苦荞醋、降糖茶、速食粉、胶囊等等,这些加工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玉米、绿豆、红豆、黄豆、谷子、糜子、荞麦等是天然优质的绿色食品,通过筛选,精制的绿豆、豆面、玉米糁、玉米面、小米、等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份,因此,是一种廉价健康有益的绿色食品,而且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势头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预测十分看好。

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小杂粮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价格稳步上升。近几年世界小杂粮的消费量和价格呈上升趋势,在世界小杂粮流通大环境中,我国小杂粮占世界小杂粮出口量9.7%,占亚洲小杂粮出口量的45%,我国每年小杂粮出口总量128万吨,占总产量12.8%。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市场对小杂粮的需求逐年扩大,未来我国小杂粮出口市场潜力巨大。如日本荞麦年消费量11.6万吨,而本国仅产2.1万吨,近年我国出口日本的荞麦量占其进口量的比重由50%上升到80%,年出口日本达5.4万吨。杂豆平均年出口72.7万吨,其中蚕豆出口量增长较快。从价格看,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1吨粮食创汇111.48美元,而出口1吨小杂粮创汇295.65美元,出口1吨小杂粮,相当于出口2.65吨粮食。因此,在国际市场小杂粮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稳定上升,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三、竞争力分析

1、资源优势:我区小杂粮主要种植在海拔1500—2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较低,高寒冷凉气候条件适宜小杂粮种植。特别是小杂粮的生长发育习性与本地气候特点相吻合,发展小杂粮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金昌市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属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海拔在1400-4442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 9.2℃,无霜期141天左右,平均降雨量139.8mm,年均日照时数 2981.6小时,光热水条件俱佳,是生产小杂粮的一片净土,而且在小杂粮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投入品少,生产的小杂粮是自然态的绿色食品。

2、品种优势: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在长期的生产和出口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名优产品和名优品种。金昌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玉米、小米、荞麦、绿豆、豆类无论在国内或国际市场都得到认可,比较畅销。

3、价格优势:国家的发展,市场上充足的货币流通量是必要的。造成近年CPI持续走高,农产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同时随着绿色健康食品的被重视,像小杂粮这些无公害的绿色健康产品具有非常的市场竞争力,并且也是将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设备购置 A.土建工程:新建冷冻车间、包装车间,食品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其中:新建冷冻车间1000m2,购置相应设备。新建包装车间900m2,购置相应设备 新建主要生产车间2500m2,购置相应设备。新建实验室200㎡,购置相应设备。

B.设备购置:脱皮机、震动筛、蒸汽发生装置、旋转式蒸汽炒锅、超微粉碎机、蒸煮机、喷雾干燥机、配料计量装置、调味罐、自动计量包装机等。

五、生产技术方案

A.基地地块选择:选择远离工业污染源,土壤、气候条件适宜进行有机种植的地块。

B.进行有机种植的地块必须有隔离带,不能施用化肥,除草剂,不能喷洒农药。3年内必须轮作。不能使用转基因种子。

C.对进行有机种植的农业进行技术指导,签定回收合同,种植期间对作物进行监督。

D.收获时对不同品种、地块的作物要求标识。E.运输过程中严禁接触化学物质等污染源。

五、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时间为1年。

六、生产规模及原料来源

本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生产杂粮系列产品5000吨,其中:年加工玉米1500吨(玉米面、玉米糁)、麦子1000吨(麦仁)、荞麦500吨(荞麦面)、绿豆500吨,红豆500吨,黄豆500吨(精制豆类、豆面)、谷子300吨(精制小米)、糜子200吨(软米、软米面)。项目所需原料在本地都可以得到供应,价格适宜,不需设立专门的原料基地。

项目建成后,可根据市场不同季节的需求调整产品的品种规格,以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对不同档次不同品种的需求。

七、生产技术

本项目选用河南省市第二粮食机械厂生产的成套生产线设备,进行清洗、除尘、筛选、脱皮、脱粒、抛光、包装等生产程序,采用机械操作并辅以手工操作,整个生产过程保持厂各种杂粮原有的营养成分,项目生产工艺技术完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环境保护 该系列产品不产生废气、污水及有害残留物,均属于绿色环保产品,生产车间采用电采暖设施,不产生有害气体及粉尘,只有风尘而在生产设备中自行除灭,所加工麸皮、豆皮全部出售给农户或本公司用于养殖饲料,达到环保要求。

九、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经测算,本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为 2000 万元(包括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流动资金投入),其中土建工程投入 800 万元,加工设备投入 80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投入 20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本项目加工工艺先进,设备为专利技术设备,加工效率高、成品率高,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形成年产小杂粮深加工系列产品3000 吨,年实现销售收入 2000 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

本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国家开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即是开发绿色农业、开办绿色企业、开辟绿色能源的“三绿工程",是一项通过杂粮深加工使农产品成倍增值,农民增加可持续收入的好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一是可促进玉米、小麦、荞麦、豆类等特色产业的兴起和腾飞,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名优及品牌农产品。按照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劳动力经营能力计算,当年产 5000 吨小杂粮时,可以带动近万人进行农业生产,年采购原料 5000 吨时,采购产值为7000万元,每个劳动力可产生农业产品的增值幅度为近6 万元,增加净收入 2 万元以上,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地方财政交纳税收150万元,项目可直接提供30个就业岗位,年均支付人员工资60万元。三是有利于建立农产品综合利用生态经济循环模式。项目通过蔬菜、瓜果等副产品,就地消化和加工当地农副产品,利用项目自产的废弃物堆积的有机肥,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从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十一、结论

杂粮成熟了作文 篇4

杂粮成熟了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带给我们诸多的喜悦,如果说春天带给我们的是满目的翠绿,生机和希望,那么秋天带给我们的则是沉甸甸的收获。

人要吃喝就离不开食物,与人类相伴终生的食物除了大米、面粉,还有杂粮,难怪人们常说“吃了五谷想六谷,睡到半夜想媳妇”,有了衣食温饱以后,现在杂粮可以作成人们餐桌上丰富多彩的美食。

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描绘的是当时辛辛苦苦的农民终年劳作,尽管丰收却要忍饥挨饿,到处是路有冻死骨的惨象。那时,大米、面粉是地主阶级才能享用的,贫民百姓少有问津,粗粮、杂粮则是老百姓的果腹之物,

把粗粮、杂粮变成桌上美肴,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见证,人们在享用大米、面粉的同时,把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粗粮、杂粮作为食物,反映了生活质量、生活水准、生活要素的大幅度提升,我们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自豪。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在享用丰富的食物时,有多少人能想到在阡陌中辛勤劳作的农民?尽管有的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我买的粮食是掏了钱的,我也是用我的劳动成果换取了农民的劳动成果,这的确不假,但一个是体力劳动一个是脑力劳动。没有数亿农民的无私奉献,没有充足的粮食做后盾,我们的社会还会这么稳定么?

人生在世,草木一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要靠五谷杂粮养育生命。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更多的应是感恩。我们感恩土地,我们感恩阳光,我们感恩空气,我们感恩水分,我们感恩每一粒种子,正是有了这些自然条件,植物才能生长,我们的口中才有丰富多彩的食物。

杂粮都是无公害农产品,具有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特点。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糜子、黍子以及其他豆类。杂粮因为种植面积少,周期短,产量低,所以价格也就比大米和面粉贵许多。

秋天来的时候,水稻、玉米带给我们金灿灿的黄,棉花、香菇带给我们银闪闪的白,高粱、大枣给我们耀眼的红,薯类、甘蔗则带给我们无限的甜蜜……许多时候,酒店里“五谷杂粮”一端上来马上就被一抢而光,可见当今人们对杂粮的钟爱达到何种程度。

静如水

的5月11日 那天的天空很特别;前两天的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迎来了春天。

欢送仪式过后一片天朗气新、交阳当空;担我的心却关闭在黑暗中;莫名想起了大年初六那天,都几个月了;心中的琏雨仍不退去;那一件一件让我新喜而衰伤的故事……

从2月11日起我变我更严实、变的更坚强、变的莫名其妙;想听不能听;想触摸不能触摸。想回味又不能回味;原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样宽大的胸怀,过去的已过去了;新的生活又有新的开始。

但是我错了,我错了,我彻底的错了……

明明就在身边却感觉很遥远;抬头就能看见为何视力模糊??侧耳不能听见;但为什么只有别人的声音;应该能去感受那心与心的交流是否堵塞了,自开学以来你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变;不知为什么一个寒假之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如此的巨变;我真的有些惊慌失措!

2月12日我第一次喝道了白酒;度数不高35°但是对于我从未喝过白酒的人来说也算是一个挑战;果不其然我醉了;醉得一塌糊涂;回到宿舍吐了很多!趁着酒给我的勇气我去三楼找了**!他对我的态度还是如此的冷淡;我不断的恳求她不要离开我;因为我一直觉的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我喜欢她!我不想就此错过她。

后来这段时间我在慢慢的堕落;我不敢面对现实;我不敢清醒;不敢安静;因为我会想起她!

明天就是五一了;从明天起我要振作起来;我要重新找回我自己!“**,我爱你;我会永远祝福你的;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幸福”!!! 其实我很想告诉你:

如果在我瞎之前一定要在见你一面死死地将你记在脑子里;

在我失去嗅觉之前一定最后一个闻你身上的每一处的味道;让它们充满在我的呼吸道和肺里,

在我失去听觉时;一定最后一个叫你说话,让你的声音在我耳边旋舞永不逝去……

在我失去双手之前 一定最后一个拥抱你,紧紧的感受着你的心跳,

在我失去双腿之前一定要跪在你面前一次;让你觉得我讨厌而离去!

在我失去了一切之后;只剩下一个声音;我只能轻轻咬着你的耳朵然后说一声“**我……爱……你!自始至终!!!!!!!!!! 4:22 -5-2

等待是蚀骨的毒

我有很多话如鲠在喉,我用尽想念成全一场心如刀割的悲欢,那场泪如雨下的相思,在你决绝转身时纠缠住雨雾弥漫的泥泞小径,尘埃漫天是时光的沙漏碎了一地的回忆,迷离的季节,落叶舞出伤心欲绝的离世末章,细碎的裂痕隐藏着不舍,在一场烈焰中浓烈到薄凉,遥远的星空传来断续的歌,喃喃着指天的誓言被轻巧的`遗忘,隆冬的河岸开出美艳的花,尖锐的嘶叫划破夜晚的寂静,不置可否的微笑,是你最后表演的意味不明,所谓的生死至交,无非是你开的最大的玩笑,繁花开满了你离去的路径,我在此守候怕你忘了归途,你曾说,我不该那么执着,我倒是想把这句话如数奉还,用谎言编织的美丽屏障,琉璃般破碎,棱角尖利划破了伤心。氤氲的雾气迷蒙着双眼,我在回忆里哭喊祈求着救赎,却不得不在众人前勾起唇角,仿若你当年的高深莫测。我怕哪天我已斑白了发髻,我怕哪天我已形如枯槁,我怕哪天我终成了森森白骨,你却千里迢迢而来,那时,谁再为你掲下一身的风尘仆仆?你的茕茕孓立,独立于人世,身后,是苍茫无垠的雪山,无比孤独。北斗光寒,日复一日的寻找,失落流离的过去,淡然无波的眼眸幽深无光,置身世外是你失魂落魄时候唯一的坚硬外壳,我不敢想象你的以前,更不敢想象你的从今往后,就算是一个微笑,也得有人看啊。仰头是闪耀的银河横跨过天界,呼啸而过的寒风带走最后一丝温暖,或许你更加适合没有温度的冰凉,洞悉一切却无法看清自己,暗夜中是否也曾悲哀哭泣,那么痛苦,为什么不说?放任那些绝望在幽暗潮湿的角落里肆意增长,缠绕住你的宿命,抉择了你的人生。多少个午夜梦回,剩自己一人蜷缩在被黑暗吞噬的空间里,任由恐惧滋生在无边无际的时光中。华灯初上,我立于熙熙攘攘的人潮,看他们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你呢,你的身边陪着谁?不善言辞的你,是否还沉默如往昔,还会不会有像我一样的傻子,拼了命的挽留你,却换得你的一声再见。你说再见,所以我在等你,从花絮飘飞到落叶满天,从烈阳似火到寒风凛冽,等待是蚀骨的毒,我却甘之如殆,上穷碧落,下尽黄泉,你若不来,我绝不离开。

太慌张的一个晚上

昨天下午被朋友的玩笑吓呆了,一个晚上都慌慌张张的,也不想回去,手机也没有开机,请几个朋友吃完了饭,无所事事的样子,感觉怪怪的,就答应了佳佳陪她去练车。

过了隧道佳佳就开始上了,启动了6次车终于成功的前移了,不过启动的瞬间颠簸的我头更加的晕,也把我的心事拉了回来。

第一个红灯口,再次停车了,静静的等待绿灯到来的那几秒,感觉到了她的紧张~~~~~我也一样,只是紧张的不是同一件事情而已。

其实,说是帮别人练车还不如说是给自己一个好的借口,一个不再孤单的借口,现在大了越来越害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进空荡荡的房子~~~~~

晚上看着大家群里火热的聊天,自己一点想说的欲望都没有,静静的看着,感受着大家的那份快乐和简单,

QQ上不时还跳出另外一个人的信息,不知道怎么回复,也不想回复,所以一直不去回复。

和往常一样的时间进入到公司的内部论坛,看完部门同事的日志,点评了大家的工作,开始写自己的每日总结,大脑有点短路,也不知道写什么,第一次的不负责和不认真的做工作,简单的一二三四点的写写就关闭了内网。

一个人躺在一夜才能马马虎虎有温度的被窝里面,弄乱自己的头发不知道干嘛,就想很随性的躺着,肚子带来的隐隐疼痛要我忘记了每次睡前的翻来覆去,那个时候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坏毛病的习惯。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发现枕头小湿的时候才知道洗完澡后居然忘记了吹干头发,懒到不想下去拿头巾,索性就脱掉了珊瑚绒的睡衣简单的包包就一头蒙进了被窝里,第一次的蒙头睡觉。

半夜里面的一场梦惊醒了我,忍不住的下去又洗了热水澡,当再次躺下的时候已经是凌晨的3点,努力的拿着英语单词使劲的背着,直到早上的闹钟醒来~~~~~

也谈管理

我们现在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肯定需要实施一些管理制度或者说劳动纪律;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企业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会有非常大的出入,我们总说制度的执行其实是人为的因素,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做到一是一,二就只能是二?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永远没有办法敲定制度的执行永远要大于人情,可是在我们的国度里面总有人以为人情是可以动摇制度的,人情是可以代替法律的,而且我们的人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官员也是这样想的,我们的法律执行者也是这样想的,而且还是这样做的。

我们的90后或者说80后,总说我们的企业缺少人性化,其实人性化的管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管理,难道人性管理的实行很难吗?其实我觉得的人性管理应该是建立在制度和纪律之上的,如果没有制度和纪律,这个企业肯定不叫企业,最多可以叫一个自由市场,那么没有纪律的约束和制度的管理,肯定不叫管理,只能叫胡来;可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后那个后,总以为自己懂得很多,总觉得企业没有善待自己,可是善待自己的前提是你是否自己善待自己,你自己是否去做一个合格的员工或者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你自己都不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争取做到优秀,如何要求公司的管理制度来善待你?又如何谈人性化的管理,难道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不要有人管理,或者说可以随心所欲?

何为管理,我们都在说管理,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说清楚什么叫管理,管理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就算是专业的管理理论学家,他也没有办法给你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管理的解析不仅仅有文化界限,而且还有个人的文化程度不同,个人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自己所生活的地域的影响,几千年的文化沉淀的影响,都有多不可磨灭的烙印,所以西方对管理的理解和东方对于管理的理解都不一样,比如说西方人对于管理就是行还是不行,做还是不做,如果我们中国人对于管理上的执行,他会说行,按西方的理解那么就是去执行了,可是中国人就未必,说行不一定去做,说看看,说不定就已经做好了,因为中国人说行,可能是敷衍,说看看是要短一个架子,摆一个普,但是把劲头卯足之后,他反而去做了,这就是中国人。

所以在中国谈管理,有时候必须注入人情,因为你的管理艺术再好,如果没有注入人情在里面,你的管理将是一无是处,或者说寸步难行,这是中国,就算是中国的法律,也是注入了人情在里面的,因为中国式的人情,有时候大于法,有时候比天大,比如说父母,因为我们的儒家文化一直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其实最初可能不是这样的,时间长了结果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在我们国家你只要有关系,不需要你多么守法,但是一定要会用情,不论你是煽情还是矫情,还是什么,都可能产生这样在法治社会里面是不可以想象的,所以我们的国家一旦有人违法了,都会动用全部的能量,还有全部的关系网,哪怕是一点点的关系,都必须利用起来,然后已达到给自己徇情枉法的目的,可是偏偏中国的关系总是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总是可以动用权力来徇情枉法,而且会经常得逞。

我们渴望我们的管理可以注入西方元素,我们更期望用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来管理我们现代社会的企业,我们也期望自己的管理可以在中国的管理史上留下一笔,可是我们总是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把自己卷入到人情之中,我们总是标榜自己如何的坚持原则,可是我们经常被中国式的人情打垮;所以我们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或者说经营者,不是说缺少管理智慧,而是缺少管理的土囊,我们不缺少管理中的精英,可是我们的管理者总是在不经意中倒下,就包括了我们的政府管理者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无法摆脱儒家文化浸润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因为我们的骨子里面就是情大于法。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这也是一个不可以更改的规律,这就是中国。中国管理者的艰难之路,注定要从这片黄土上开始,因为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再等得起,我们也没有本钱去等,我们更不能站在祖宗的遗产上,去享受今天和明天,因为我们必须给自己的子孙留下遗产。

作者农民之子的文集

On My Way

我现在大三了,可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看过因为外表而备受追捧的人,也看过因为成绩而备受追捧的人。前者我羡慕她们的运气,后者我羡慕她们的努力。可是,这两者我都没有。我不知道是否有像我这样的人,什么都是一般般,明明很想改变,却又始终像一滩烂泥一样,庸碌,迷茫。常常处于一种仰望别人的状态,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让人慢慢失落,直至绝望。但至少,我会尽力让自己开心,我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不会,可是,我还是努力在寻找希望。

学校曾经举办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就是让学生提出他们的梦想,然后进行宣传,投票,票数高的年级就能帮助你实现愿望。当然,你的愿望不能太异想天开。很多同学都来拉票,无奈之下,或者感慨之下,我发表了一条这样的说说“当我们自己的梦想还没实现,甚至还没找到之前,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呢?”然后,开始有很多人来找我谈话,“你怎么可以这么想呢?”“你这样想这个社会怎么进步呢?”“做人不要太自私啦”巴拉巴拉的,各种想把你拉向他们思考方向的人。只是我很想说,这是我的一个疑问而已,这只是我对于自己的一次反问,我有自己的想法!

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我会尽量让自己就在床上睡一个长长的午觉,尽管常常会在心慌中醒来,尽管,我的心里其实是不想要这种的生活。偶尔会自己想象,当你赖在床上的时候,其他人,或许已经把你现实中做不到只能在梦里实现的事,一一体验过一遍了,可是那又能怎么样,醒来,我还是什么都做不了。晚上心血来潮去操场跑步了,好像很久很久没有去跑过步了,久到有点忘了跑的感觉。其实还是喜欢流一点汗的,至少这样会让人有变瘦的幻觉。每天都把减肥记在心里,念在嘴边,不过却是永远都在想着从明天开始,说的是永远比做的简单!最近学校里的桂花开得很灿烂,香得让人接受不了。前几天天气好的时候有装了回文艺青年拿着相机去拍了一些风景照片,然后突然发现拍那些照片好像没什么用。就像很多人会希望拥有一台单反,拥有可以随时出发去旅行的自由。不过这些对于我,好像意义不大。我没有那么热衷旅行,我找不到旅行的意义。开始发现天气太好也是有点不好的,比如,会让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一切还是很矛盾。

最不想过的就是那种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日子,最想过的同时就是那种没事可忙的悠闲生活,拉拉杂杂的日子,拉拉杂杂的矛盾。最近脑袋有点空白,想法好像变少了,其实这样挺好的,至少这样容易放弃很多本来希望就渺茫的东西。很容易感动,很容易厌烦,这都是大学的生活。我不当愤青,不要贪心,不去奢望那些根本不可能的事,这样就够了。现在要我为那些我已经觉得没有希望的东西努力,已经有点困难了。最近生活很平淡,国庆过了,那些悸动也渐渐淡了。现在最想的就是希望寒假快到,希望还未得到结果的希望可以达成,希望已经希望过却失望了的能真正放下。

作者许壹一的文集

心如天穹 困顿依然

古今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扶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杂粮行业分析介绍 篇5

4月19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8年春季中国国际小宗粮豆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食土商会会长边振瑚致开幕词。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杂粮杂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促进企业系统谋划贸易与经营行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柴岩说,目前全国杂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全国杂粮面积约1.2亿~1.4亿亩,杂粮占全国粮食面积约6%~7%;杂粮总产量约1800万~22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约3%~4%。杂粮面积有增有减。如谷子面积增加,糜子、荞麦面积下降。

柴岩称,杂粮(包括豆类)曾经是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开始杂粮出口量下降,20出口豆类46.2万吨,谷类出口7.5万吨。以来杂粮进口呈上升趋势,并以谷类进口为主,年进口谷类1430.9万吨,进口豆类136.9万吨。

烟台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华伟表示,2017年中国进口豌豆128.5万吨,其中山东口岸进口量最多,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5%左右。

尹华伟说,从2018年3月下旬开始,一些大的粮食和饲料贸易商以及工厂已开始采购豌豆用于常规的饲料原料。豌豆进入传统饲料行业,是2018年中国对豌豆需求方面的最大变化,也是自1994年中国开始进口豌豆以来的最大变化。由此看来,2018年豌豆的进口量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特别集中在5~10月份。

中国国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油脂油料食品部经理常枫极认为,自起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回运种植于俄罗斯的亚麻籽数量逐年增长。随着俄罗斯亚麻籽进口量增长,满洲里、呼和浩特已成为除天津口岸之外的两大亚麻籽进口口岸。中国亚麻籽产量稳定在38万~40万吨,仅次于加拿大。而每年国内的亚麻油需求量约30万吨,所以亚麻籽的年需求量则在75万吨左右,进口量需稳定于35万~37万吨。

大连万润谷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保永在作2018年红小豆产情分析时表示,未来产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不排除新粮上市前出现供应商压货炒作现象,市场或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价格继续下跌比较困难。张保永预判,国产食品级绿豆总体供应偏宽松,价格不会有太大涨幅;发芽级大粒绿豆受国际订单增加的影响,价格下跌困难;进口绿豆常态化,逐步被国内更多地区接受,价格低廉,供应充足;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使进口成本持续降低,也增加了出口难度。

黑龙江省依安县惠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明说,随着国人膳食结构的改善,对小宗粮豆的需求将逐年上升。希望政府能对小宗粮豆给予政策倾斜,至少在育种优化方面给予相应扶持,以利于农业种植合理轮作。

杂粮杂豆走势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杂粮杂豆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今年杂粮杂豆市场行情如何?

受种植习惯及区域性品种优势影响,2017年农户对部分品种.种植积极性较高,但个别品种存在下滑预期。预计,新产季杂粮杂豆总体供应量处于上升通道。但由于需求增长预期乏力,多数品种市场价格将无法维持高位,因此收益将受限,大麦、荞麦、花生、葵花籽的预期收益谨慎乐观。以下分析仍以粮、豆、油料进行分类说明。

主要杂粮类品种量增价跌

根据农户种植意向反馈和结合历年种植经验,预计新产季高粱、谷子、荞麦、春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将小幅增加。

预计2017年谷子产量出现明显上升,初步预估大约增加2成;高粱、荞麦、春小麦种植面积微幅增长;

大麦种植面积将稳中略降。从价格方面来看,预计2017年荞麦、大麦价格有所上涨,但幅度有限,其他品种价格将维持相对平稳或下滑状态。

新季度高粱、大麦市场受进口货源影响较今年将减弱。

杂豆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价格低迷现象较为普遍!

红小豆、绿豆作为杂豆市场上的主要流通品种,由于比较收益相对较好,农户种植意向仍较强,预计上述两个品种2017年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市场价格预期将继续低迷。

预计豌豆种植面积小幅减少,黑豆面积基本稳定,芸豆面积略增,三个品种年内价格变化幅度有限。从需求来看,5个杂豆品种在某些领域具备相互替代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边上涨行情。

另外,豌豆、红小豆、绿豆等品种受进口货影响较大,因此整体来看,杂豆市场价格低迷的现象将较普遍。

新产季油料作物葵花籽收益将出现好转

20葵花籽质量差,存在滞销现象,此将导致新产季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下降,预计降幅在5%-20%不等。随着供应量下降,新产季葵花籽价格将摆脱疲弱走势,出现反弹契机。花生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价格上行空间受限。

政策建议

“小、杂、散、乱”是杂粮杂豆的突出特点,行业内难以形成有序的引导。通过调研反馈,结合我们近年来的市场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部分品种行业标准不规范,建议当地政府联合行业专业机构,对于如高粱等品种统一新的行业标准及质量检查监测标准。

2、建议做好杂粮杂豆品种消费升级的引导,促进杂粮杂豆“就地增值”,延伸产业链加工链条,加快全国流通消费一体化进程。同时对于地域标志的特色产品进行定向、专业的推广。

3、加强部分作物进口货源的监控力度,通过“定向企业、定向来源国、定向用途”方面进行监控,以进一步降低进口货源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

4、建议国家主粮政策与区域性小杂粮杂豆政策进行对接,地方政府从特色产业、订单帮扶、土地入股、折股量化等运营模式方面进行引导,解决农户种植盲目性的问题。

5、加强信息化指导,通过网站、手机短信、APP、广播等方式助农户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引导农户安排生产种植。

叶·问 || 专家陕方看中国杂粮产业现状

山西,是一个处于中原腹地的古老省份,独特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它丰富的作物品类,也成就了山西厚重的饮食文化。从杂粮到陈醋,再到驰名海内外的面食,在这些美食的背后,整个行业甚至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尚不为外界所熟悉。

10月14日,首届中国·呼和浩特杂粮产业极致峰会将在内蒙古首府举行,不久前,“寻找中国好食材”活动发起人、内蒙古哈木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飞和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方先生举行了会谈,陕方向叶飞介绍了当地杂粮行业的现状,以及他对杂粮产业的一些看法和分析。

陕方

现就职于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荞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农产品加工、功能食品及食品营养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4部。

叶飞

品牌策划人、策展人、《叶·问》 自媒体高端访谈栏目创始人、内蒙古哈木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助理、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牛羊肉产业联盟秘书长、”寻找中国好食材"活动发起人、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现代农业服务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呼和浩特国际杂粮产业博览会暨杂粮电商节组委会副主任。

有传承、有创新,文化才能后继有人

在山西,面食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现在民间有许多捏面人的艺人,而捏面人早已不再是为了让食物看起来更有食欲,而是升格为一种艺术表演,这就是对这门艺术的传承。

山西还有一种大家都喜爱的荞麦面食叫碗团(不同地域又称碗托、碗坨、灌肠、搅团等),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手工制作。现在,一个90后的小伙子发明了一款可以替代手工制作碗团的机器,小巧便捷,可以规范化操作,而且制作过程干净卫生,大中小饭店甚至家庭都可以用,碗团机加工的产品口感也更好,深受市场欢迎。

这不仅是发明了一种机器,也是对西北荞麦文化的传承和提升,如果没有深厚的面食文化,就不可能有这种创新。无论是使用,还是作为项目表演,都会吸引更多人关注这种荞麦美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年轻一代,我们的文化才能后继有人。

缺少品牌效应,区域优势难以发挥

杂粮因为其品类众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山西杂粮在国内市场有相当影响,但总体体量仍然偏小,没有形成大的优势。

比如目前山西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杂粮企业之一,德御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省名列前茅;还有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是小米产业中做的最大的;以及晋西口农副产品公司,其总公司是一家有200多年历史的肉制品专营老字号。随着人们饮食结构调整,肉食市场不断缩小,便开始调整产业,拓展了豆制品、杂粮等经营方向。

虽然杂粮品牌众多,但总体来说,山西的杂粮和醋一样,名声在外,却因为没有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而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做大做强。

国产裸燕麦,市场更广阔

燕麦是一种非常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的作物,无论口感还是营养,在所有杂粮里都是非常突出的。

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在西方国家,燕麦制品更受欢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欧洲以至澳大利亚等地区都盛产燕麦,但是以皮燕麦居多,米粒色泽更白,蛋白等营养含量却略差。

国内以裸燕麦为主,生产地区相对集中,全国八成的燕麦都产自山西、内蒙和河北。河北主要集中在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成了张家口的一个特色杂粮品牌,带动了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地区和阴山一带大约有几百万亩,是中国燕麦最大的产区,在山西北部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种植。

相对于燕麦片,燕麦米的潜在市场更加广阔,虽然目前全国有大小几十家燕麦米加工企业,但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携手专家,推动行业发展更迅速

杂粮行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企业,还需要科研、推广、市场营销一起推动,只有将相关的专家和从业的农民进行资源整合,才会有更广阔的出路,科学家也要和企业家互动,可以多边受益,共同前进。

现在的杂粮企业,都把健康和营养作为宣传的重点,忽略了杂粮的临床效果。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三主粮,他们和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学院的李勇教授联手,将燕麦米对糖尿病、高血脂的营养干预治疗功效进行临床研究和科普宣传,在临床健康方面发表了权威的研究报告,这种联合模式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对燕麦米行业,甚至是整个杂粮行业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功效,保健理念更重要

杂粮产品的营养功效需要通过营养学专家的宣传,不断突出主题、强化印象,才会让人了解,形成有冲击力的市场导向,给行业注入新的亮点。

比如燕麦、荞麦,它们可以软化血管、抗氧化、降血压,尤其是调节血糖,效果突出又没有负作用,经临床医学和营养学专家宣传后会更有权威性。像绿豆、红小豆等,因为有着非常好的保健功能,也受到大众的认可。

反观其它谷物,目前仍然在侧重概念性的宣传,缺乏突出的临床功效研究支持,产业化推进的新动力就不足。 所以,用健康功效的研究结论来撬动市场更加有效。

面向中端,占领大众市场

相对而言,杂粮因为生产总量低,作为主食,不可能与大米白面同日而语,但它所含的多种功能营养成分却是大米白面无法比拟的,是对二者很好的补充。在日常饮食中辅以适量杂粮,是非常科学的营养搭配。

中国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消费者的主力仍是中端人群,所以价格定位不宜过高,高端人群在目前的中国毕竟是少数,只有占领普通百姓的餐桌,消费量才会有所突破,量的积累也必然会导致质的提升,整个行业才会有飞跃。

联手电商,开设试点区域

杂粮产业也离不开电子商务平台,除了传统的几大电商外,更多的企业也开始联手杂粮向电商进军。比如山西忻州,有关部门和熙高电子正在联手建设一个杂粮小镇,对当地的杂粮发展会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现在的电商平台只做销售,如果可以将研发与产品体验评价融合在一起,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会有更大帮助。

杂粮企业也可以尝试做一个类似养生园区的试点,主推一些功能性杂粮食品,同时,找营养学家对其保健功能进行安全及效果评估,通过电子网络的宣传,相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叶·问山西的杂粮在哪些领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山西的杂粮有自己的特色,除了南方特有作物外,国内大部分杂粮品种山西基本上都有种植。但杂粮行业太过庞杂,整体体量又小,一直没有一个突出点,也没有大的优势。除了政府扶持,一些企业依靠自身的发展也非常不错,有些已经在美国上市。

但总体而言,对杂粮产业还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仍然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产业还是比较弱质的。

叶·问您怎么看待内蒙燕麦企业的发展?

燕麦米的加工有些参差不齐,几百块钱的机器也可以加工包装出来,但一些大企业比如三主粮、燕谷坊,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投入生产线、新建生产车间,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品质绝对不一样。

这样的企业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模式非常正确,选对了适合的路,于是就很容易赢得市场的青睐。再比如民丰种业,无论是人力还是资金,当年都是一个很大规模的投资,打下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现在只要稍微跨一下界,在燕麦这一领域就非常容易做成功。

现在民丰种业关于健康的理念跟进不够,虽然前面的基础做得扎实,厂房硬件、团队建设、生产基地都非常优秀,不过释放的突破口尚不够明确,还在用传统思维来做市场,所以现在市场相对比较小。

比如三主粮,在当年的杂粮市场下敢于投巨资,是非常有胆魄的,后来又突出健康的理念,这个突破口无论是不是他们当时的初衷,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带动了整个行业,贡献极大。

叶·问对于即将召开的杂粮行业极致峰值,您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陕:我希望杂粮峰会能办成一个多功能的平台,让企业家、商家、学者、专家、媒体都参与进来,让大家都了解杂粮的营养、保健功能,各个行业多互动,这个产业才能整体前进,市场规模才会更强更大。

叶:这也是我们办杂粮峰会的初衷,并不是单纯的办一个展会,而是希望通过建设这个平台,多接触各方的优质人脉,整合一个行业的资源,然后用大家的力量来撬动这个产业,用这个平台推动产业前行。

杂粮调研报告 篇6

一、山西省对小杂粮的划分

为了工作上的便利, 山西省将小杂粮归纳为豆、麦、粟、薯四大类17种。主要有:粟类中的谷子、糜黍;麦类中的荞麦 (甜荞和苦荞) ;燕麦 (莜麦) 、大麦;豆类中的大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红小豆、黑大豆、青大豆、豇豆、扁豆等;薯类中的马铃薯、甘薯。其中, 又以谷子、荞麦、燕麦、杂豆和马铃薯作为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的重点作物依托。

二、山西省小杂粮生产现状

1. 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的简要回顾

20世纪90年代末期, 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由长期的总量不足发展为常年供求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开始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的重“大”作物, 轻“小”作物的农业发展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实质性动摇。基于此,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将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着手酝酿、组织这项工作。2000年初, 山西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以晋政发[2000]1号文件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小杂粮是山西省的特色农产品, 其独特的口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 已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 市场前景普遍看好。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扩大面积, 优化品质, 提高产量, 使小杂粮成为山西省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自2000年起, 省财政加大了对小杂粮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投入, 省计委和省农业厅经过招投标, 确定了10个杂粮基地县和十大小杂粮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2003年,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以晋政办发[2003]28号文件下发了《山西省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2003年—2010年建设规划》;2007年, 小杂粮还被列入省“十一五”规划, 从而为小杂粮产业化开发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 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优质小杂粮 (谷子、荞麦、莜麦) 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年—2015年) 》, 尤其是优势农产品谷子示范基地县的建设, 更使山西省的小杂粮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小杂粮栽培的种类、面积与产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山西省已形成了常年播种面积134万hm2, 总产25亿kg的生产能力。进入21世纪以后, 由于受退耕还林还草和近年小麦、玉米资金直补的影响, 统计的播种面积和总产有所下降, 但实际影响并不很大。2006年—2008年, 全省小杂粮面积仍然稳定在100.5万hm2左右。山西省由于小杂粮的种类多、品质好、营养丰富、无污染以及加工转化的研究、开发处于全国前列, 且获奖品牌多, 认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种、数量多, 而被誉为“小杂粮王国”。

不仅如此, 山西省的一些主要小杂粮在数量上也占有优势。据农业部《2007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提供的数字, 2007年山西省谷子播种面积达到23.2万hm2, 总产3.2亿kg, 分别占到全国的27.5%和21.2%, 面积超过河北省, 跃居全国第一, 总产仅次于河北省, 居全国第二。莜麦和荞麦播种面积也居全国前列。山西的小杂粮出口近几年也有新的发展变化, 尤其山西省忻州市的岢岚、五寨2县, 成为近年来全国最大的红芸豆出口生产基地, 出口量占全国的40%左右。山西的荞麦及荞麦茶出口也在全国占有相当大比重。

三、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的主要成就

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懈努力, 山西省对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质、专用、多样化的新品种;培养了一批科研、生产、推广的技术人才;研究总结出一套优质小杂粮标准化生产体系;基本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获得国内外各种荣誉的名牌、品牌产品, 打出了山西小杂粮的响亮牌子, 为山西争得了“小杂粮王国”之美称。2005年8月, 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在山西成立, 并将工作机构设在太原, 这既是对山西省近年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肯定, 也表明了山西小杂粮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小杂粮生产由适应性向战略性转移

计划经济时代, 山西省的小杂粮主要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近年来, 随着小杂粮营养保健功能价值的开发和人们对营养平衡的追求, 回归自然风味, 崇尚绿色食品潮流的兴起, 给小杂粮生产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种植小杂粮的目的, 已经不单是生产产品、满足自我温饱需求, 而是要生产商品, 增加收入, 小杂粮生产方式也由靠天而定向依据市场需求决定品种和总量转变, 进而推动了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沁县、武乡等太行山地区的沁州黄, 汾阳、石楼等吕梁山地区的汾州香, 晋西北地区的优质杂豆, 管涔山及周边县区的优质燕麦和灵丘的苦荞, 寿阳、和顺、平鲁的甜荞及五寨、朔城、五台等地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已渐形成。

这些生产基地的建成, 改变了小杂粮种植上的散、乱、多、杂、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 而且通过与名优产品企业的订单生产还使千家万户的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市场产生了有机、内在的联系, 促进了山西省优质小杂粮生产向规模效益的方向发展。这些生产基地的形成, 还明显增加了山西省小杂粮的商品量和出口量。据统计, 2006年—2008年全省小杂粮年均外销4.6亿kg, 占小杂粮总产的40%左右, 其中出口8 000万kg左右。

2. 小杂粮栽培管理由粗放型广种薄收向标准化、模式化、高科技、高效益转变

为了提高小杂粮的种植效益和科技水平, 更好地指导全省的小杂粮生产, 山西省从2000年起注重转变工作作风, 由过去的面上一般要求, 转为抓重点作物, 专题研究, 分类指导。按照对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度和发展前景, 分轻重缓急, 每一个作物, 每一个环节进行研究落实。先后制定了《山西省优质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优质谷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优质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优质莜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山西省优质荞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等。对此, 在省农业厅发文的同时, 《山西农民报》、《今日农业》等新闻媒体也专版刊出, 广为宣传。连续几年的努力使山西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小杂粮模式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而且有力地指导了全省小杂粮生产。

3. 小杂粮效益由单纯注重产中向产业化全过程延伸

近年来, 山西省在小杂粮产中技术水平和效益提高的同时, 还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着力促进产业和企业的培育以及企业、基地、农户同市场的衔接, 延伸产业链。在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形成的同时, 企业和产业也得到培育和发展。

4. 小杂粮生产的目的由生产产品向生产商品、生产名品转变

几年来, 山西省培育了多项小杂粮名优产品。沁县的沁州黄、汾阳的汾州香、广灵的东方亮等小米, 静乐、大同新荣区的精制燕麦粉、山阴的燕麦片、五寨、岢岚的红芸豆, 平鲁的红山荞麦, 灵丘的苦荞茶, 寿阳的甜荞和荞苷素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农博会金奖或名牌产品称号。各地在培育名牌产品时, 还注重质的提高, 以及用现代消费观念和科技手段挖掘、抢救、保护、提升传统名优产品。沁州黄被认定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平鲁的荞麦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据统计, 截至2008年底, 全省共有105个小杂粮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四、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种植效益偏低

由于小杂粮主要分布在十年九旱的丘陵和山区, 小杂粮的产量较低, 农民只能采取广种薄收、分散经营, 产量也很不稳定, 谷子和薯类单产可超过150 kg/0.067hm2, 而莜麦等品种的单产最少时只有几十公斤, 而且商品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2. 加工增值有限

加工销售是实现小杂粮增值增收的重要途径。全省普查及重点调研结果表明, 除了几个大型大豆、马铃薯加工厂外, 基本上没有形成产业化开发所要求的“企业 (公司) +基地+农户”的理想经营模式而带动杂粮基地的发展。即使个别厂家设备比较先进, 也因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产品产量、质量没有保障而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3.科技含量不高

山西省杂粮产业实际上处于简单的再生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态, 竞争依靠的是产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成本比较优势。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都没有看到科技含量的提高会给自己带来较高的收入增长, 山西省小杂粮商品基本上是一般制粉、磨面、脱壳或合成加工食品, 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新型小杂粮制品, 或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快餐杂粮食品基本上没有, 大部分杂粮以原粮形式外销。

4. 营销手段滞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小杂粮的加工开发应以国内外消费者的大众口味进行生产, 要有“买方市场”的观念, 这是大市场条件下产业开发的核心问题。其中广告促销、营造消费市场, 应比加工环节花费更大的投入, 而大多数加工企业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不舍得投入。

五、进一步提高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水平的对策

1. 做强做大, 进一步锻造山西小杂粮产业化优势

(1) 更新观念, 树立小杂粮产业思想首先, 各地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重视小杂粮的地位, 制定有利于小杂粮发展的政策措施, 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尽快实现适度发展、规模生产。其次, 引导农民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 逐步改变“种什么吃什么, 有什么种什么”的传统观念, 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杂粮品种的种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优化种植结构, 生产优质、高品位杂粮。同时, 要通过市场调控, 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 使小杂粮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 实施规划, 加大规模开发力度山西省东西两山小杂粮产业区面积、总产分别占全省小杂粮总面积、总产的70%和80%, 是山西小杂粮的优质区、优势区。《山西省优质小杂粮 (谷子、荞麦、莜麦) 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年—2015年) 》, 选择谷子、燕麦、荞麦三大优势作物, 进行“集中连片, 规模开发”。通过这个规划抓好优势产品和重点作物, 突出一县一业, 一区一带一品的产业新格局, 实现特色产业重点区域的比较优势。

(3) 实施名牌战略产业化离不开名牌产品。山西小杂粮多为特色产品, 但特色产品并不等于名牌产品。如果有名牌产品去拉动特色产品, 必然会带来一项产业的兴起。山西小杂粮的产业化开发正是需要从创名牌、保名牌入手, 扩大规模, 扬优成势, 让名牌产生效益, 让名牌带动产业。

(4) 强化龙头企业的吞吐转化能力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 小杂粮大规模、高档次的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规模效益不高, 发展速度不快, 带动能力不强, 已成为制约小杂粮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让大批农民在产业链上就业, 在流通和加工环节增收。

(5) 抓营销、促流通小杂粮产地及其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 但很难独立进行广告宣传, 需要政府“铺路架桥”, 扶持企业“走出去”。“走出去”是进一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 是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有力措施。特色产业只有“走出去”才能显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山西省的各类杂豆外销较大, 知名度很高, 但缺乏有实力的龙头“载体”。为此, 我们要加大力度扶持那些有自营出口权, 并占有一定出口市场份额的企业, 使它们走得出去, 站得住脚, 取得收效。

2. 明确思路, 大力培植小杂粮生产特色

(1) 用“绿色”带动“特色”山西省小杂粮主产区工业基础薄弱, 公害污染较轻, 基本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天然本色, 大多具备开发绿色食品的环境条件, 只要制定好适合本地绿色 (有机) 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严格操作程序, 众多的小杂粮特色产品都能达到绿色标准。生态优势就是市场优势, 许多的名特产品都在这些地区, 这就为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绿色带特色的绝对优势, 必然能在市场上获取巨额的价值。

(2) 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小杂粮产区, 特别是重点县要本着“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思路, 选中切入点, 明确主攻作物和优势产品, 加大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力度, 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品种就引进推广什么品种, 企业要求什么标准, 就满足什么标准, 让小杂粮进入“特色+规模+档次”的轨道。通过优质专用品种和规模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一些重点产区和特产地还要抢救各种优质品种, 进行原产地的申报、认证, 进行商标注册, 保证当地优质专用品种及其系列产品的信誉和社会知名度。

(3) 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应在绿色产品环境标准的基础上,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大力提高单产水平, 这是各小杂粮主产区、特产地的主要任务。只有提高产量, 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各地优势作物不同, 气候特点不同,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确定播种适期, 严格茬口制度, 组装配套新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节本增效技术, 从而实现高产高效之目的。

(4) 积极扶持小杂粮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小杂粮产区大多闭塞落后, 市场观念淡漠, 农户分散, 农民素质较低, 但在市场农业发展过程中,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特别是我国的入世, 农业不仅面临农产品竞争, 农业生产要素的竞争, 还面临着农业生产组织的竞争, 组织农民进行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 农民不能没有行业的自律和利益主体的维权行为, 合作经济组织就是通过对劳动和资本的合作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 将分散的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联合起来, 使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有效。

(5) 将小杂粮的餐饮服务推向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目前, 大中城市的许多消费者对小杂粮是想吃吃不到, 想做做不好, 小杂粮在饮食服务中依然没有做到位、做全面, 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太原市芙蓉酒楼的多家分店在小杂粮进城进店的尝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也应努力转化小杂粮, 方便消费, 从服务中增收, 在服务中创业。

3. 加强市场管理, 扶优打假

上一篇: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注释及翻译下一篇:竞聘保险定损中心主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