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德育

2024-08-09

生物德育(精选8篇)

生物德育 篇1

生物学科德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科德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德育教育内容

初中生物新教材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学科德育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5.法律意识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6.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中还可结合实际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的头脑。

此外,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讲吸烟、喝酒的危害,认为班主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已经讲得很多了,不必再讲,这是无视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忽视了通过各个学科、各个渠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

教师如果对生物新教材思想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按教材分章拟定出德育教育任务并定出相关计划,这样对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内容,就可能认识得全面一些,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三、采用多种德育教育形式、保证实效性

由于生物新教材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新教材生物教学是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德育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德育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1.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3.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总之,生物德育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新教材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生物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新教材的科学性,也才可能更好地发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盘石店镇中心学校初中部

2017年10月

生物德育 篇2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资料, 例如,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不仅是药物学专著, 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 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杂交稻, 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今在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国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 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由于我们过去不合理利用, 使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等几十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 也由于无计划地采集而枯竭了……通过这些材料, 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 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 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许多老一辈生物科学家立志科学救国, 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建立和发展了我国自己的生物科学。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 为祖国的生物科学贡献了自己的青春。青少年学生应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 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勤奋学习, 顽强拼搏, 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从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立与统一、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生物个体的表现性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影响等始终渗透“辩证、统一”, 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结合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国家法律条文, 有意识地加以分析、教育、引导, 如利用《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树立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从呼吸、神经、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发育特点, 讲述青少年抽烟、酗酒对身体的危害;从皮肤的构造特点, 说明过多的涂脂抹粉的害处。除此之外, 还可利用显微镜进行玻片示范展览、观察细菌, 说明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等等,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 增强对是非、善恶、荣辱的分辨能力, 进而形成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总之, 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思想品德的塑造, 努力把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 激发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

摘要:初中生物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资料,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开展德育教育, 一方面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方面渗透生命的物质性和辩证的观点,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还可以宣传法律知识, 引导学生注意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 树立法制观念, 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生物课堂中的德育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培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生物学科作为自然学科之一,生物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这一使命。如何才能让德育工作顺利被学生接受呢?我认为把德育贯穿于生物课堂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又加强了德育,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来探讨用生物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始终坚持把党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还应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生物学科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在学习“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时,介绍为了节约能源,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我国政府在十年前就对农村建造沼气池的农民补贴建造材料费,目前又对有沼气池的家庭免费抽掉沼渣,农户在使用沼气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既节约能源,又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拥护。又如,在学习种群的特征中有关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的组成和性别比例内容时,由于我国人口过多,早年实行计划生育,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做到少生优生,减轻国家负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今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到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基因突变时,我国的太空育种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等载人航天工程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等等,這些事例不但能增强学生爱国、爱党之情,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进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国争光。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高中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很多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志向是从政、从医、从事科研等,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做一个工人、农民及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高中生物的生态系统的类型中讲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动植物种类繁多,各种物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所以,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和谐的系统。从政的为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把握方向,从医的为人们救死扶伤,从工的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产品,各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苦与乐,只要敬业尽责,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都会得到尊重。这样,学生潜意识中就会有这样一个观念:人格是平等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学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的时期,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在生物课堂中有很多生动的例子能说明不遵守纪律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如,在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节目,内容是一大群非洲大象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在迁徙途中,有一只大象由于不遵守纪律逃离了象群,被狮子群围攻,最后在惨叫中被吃掉,而其他集中在一起的象群没有受到威胁。这是活生生的事例,不遵守纪律就受到惩罚,付出的代价有时无法估量。实践证明,看了这段视频,学生感触很深。我们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可以结合有关的生物学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四、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实丰富,涵盖面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学校做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2.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作为学生,应随时准备为社会建设而努力学习。

3.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生物课本中很多内容都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联系起来,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精心备课,潜心研究,我们会有惊喜的发现,还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总之,生物教材的思想体系蕴含在知识体系中,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把思想品德、德育放在首位,从生物科学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地、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的教育,培育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4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为抓手,以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为近期德育工作突破口,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重点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⑴把德育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和水平决定了教育管理的层次和效果,因此,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责任意识,管理水平和施教能力,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①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研讨活动。挖掘校内潜力,举办科研探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知识讲座等活动,促进同一教育环境下的相互借鉴与提高。利用校外资源,请进来,走出去,拓展视野,在与不同教育环境的比较中,吸纳新观念、新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

②加强德育研究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立足德育改革的“六小”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坚持德育目标的方向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德育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德育评价的有形行为考核与无形的思想认同相结合。结合自身教育实际,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难点,作为科研项目,把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作为自己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下的德育新模式。加强德育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更广泛领域的探讨,将科研成果及时加以推广、应用。

③在政策上、制度上、管理上规范班主任工作,不断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树立班主任工作带头人。

⑵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

①加强学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学生干部要严格要求,使其既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力助手,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解决问题处理班工作及矛盾的方法,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角度去培养干部,使用干部。

②继续实行“班级量化评估考核制”,继续抓好值周班工作,充分发挥学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作用,教育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并根据学校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充实评价内容。

③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寓教育于活动中,把外在约束变为自觉行动。

2、抓住德育契机,开展主题教育。

⑴以爱国主义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的主题读书教育活动。通过读书学习,竞赛演讲、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⑵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探索素质教育下的德育新模式。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与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三?五”学雷锋日、“六?一”儿童节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小学生,创文明优美校园”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和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活动。利用板报、讲座、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树立典型。让学生们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习惯。

⑶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以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狠抓中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开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文明言行、学习品质的两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讲座、电视、电影、读书活动、板报等多种形式使教育具体化、多样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2

我们都知道,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想教育应从礼做起,从学礼到明礼再到行礼。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学科教学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提高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4、真诚地关心学生,与学生共享甘苦,赢得学生的敬爱,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5、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好习惯。

(1)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入手。因此,我要鼓励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训练。另外还要给予及时地监督、鼓励、表扬等,使学生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学习注重写字、读书习惯的培养。

◎写字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范写的作用。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当重视学生书写情况。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8号文件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

二、工作重点:

(一)、从自身做起,强化德育意识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这名明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反思自己,我的德育意识如何?我的德育现状如何?我该如何加强自身的德育意识?这些都是我要在主要措施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道德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就此而言,道德习惯的培养应成为道德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克服道德培养中知行脱节的问题,把中华优秀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会议。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找到自身的德育差距,明确自身的德育盲点。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经验交流会,通过聆听他人的经验与事迹,参照自身遇到的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德育方案。

3、在课下多找些时间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座谈,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

4、根据德育工作所需,认真学习一些相关资料,如:《教师行为规范》、《弟子规》、《增广贤文》等。

5、读一本好书《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德育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6、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根据自身感受,写一篇德育论文。

7、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既为人师就要有师表,让我们的“德”为学生照亮心灵之路吧!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4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人道德知识素养

个人素质的体现就是在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与道德品质的工具,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一直在为工作努力的学习,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瑕没有一丝缺陷,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而会急于求成,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努力的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好的榜样!

二、为人师表,以身为活教材

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所以说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每天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提高个人能力,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本着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整个社会的宗旨和敬业、爱生、奉献的原则,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5

一、践行师德

面对新的一个学期,我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现将本学期的德育作如下计划: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我将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师德品质的养成。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我要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也将要这样做的。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二、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用心关怀,渗透德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学生面对新学期,作为科任老师,在这学期里我将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加强规范学习,渗透德育。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渗透德育。教师还应当是一位优秀品德的播种者。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品德层次才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4、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使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温暖,令其开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于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完善且思想波动大,因此我将注意根据他们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及时走出心理误区。避免由于思想、心理存在误区而影响学习成绩。

我将要和家长及时联系,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关注学生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 篇5

盐池三中朱海斌

摘要:社会发展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各学科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德育渗透

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物教学肩负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这就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可见,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学科中的渗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也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

1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而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那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实施德育渗透 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依托于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在备写教案和课堂教学时,我重视教材与德育相渗透的结合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知识相交融,使德育附着于知识点或训练点,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学习“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时,我大量查阅并使用生物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许多例子,涉及到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各方面,还例举了我国生物科学的文明史,我国历代生物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以及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等,并且把这些资料制作成有趣的课件。在教学时我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之间交流、补充。这样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

二、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服务育人的理念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鲜明地体现服务的思想,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关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遇到的问题中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中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

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时,根据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心理变化,很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为此我开展了以“青春期卫生”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播放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教学光盘,及时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方面的知识,解释他们心中的困惑,指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正视自己的性别“身份”;让学生认识到在青春期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

又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际,我组织学观看预防艾滋病的专题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和唾液等体液中,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途径传播。让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珍惜自己、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思想品德。

三、针对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讲究德育渗透的方法

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灌输式,也有渗透式。教学渗透德育也要讲究方法。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自身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

体内容,讲究教学手段的多变,注意创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渗透。有效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熏陶和感染。

例如:在学到“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节课时,我在一(4)班上课时,我按照课本内容不断给他们灌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带动身边的人共同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后来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他们准备了《快乐的脚步》这一影像资料。在另外两个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先给他们播放这一资料,然后用了较短的时间梳理教材内容,大部分时间留给他们自由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自我感受、自我体会。我发现效果真的截然不同:这两个班的学生在看了这一资料后,讨论非常积极,踊跃发表自己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决心。德育教育在学生观看影片时,很自然地得以渗透。

四、走出课堂,加强德育渗透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的认识过程。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育和德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并不是德育渗透的唯一途径。我们应该在日常性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加强随机引导,强调思想升华。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世界观。

初中生物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德育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施德育。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德育得到有效延伸。这样能够更灵活,更贴切地实施德育,让学生做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无论课内、课外都要自然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总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生物》课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6

芜湖市十九中

笪秉梅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古代学校总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弗畔矣。”孟子说:“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们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把明人伦即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1.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在生物体内,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又构成了各种化合物,由各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化学元素所构成的,从而揭示了生物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上丰富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论原理,而且还指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是分子运动。例如,生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由小到大,由幼体到成体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等等,都阐明了生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2.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 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正统一的。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确四组辩正关系: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正统一。例如: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二是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正统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必须指出,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三是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正统一。生物虽然具有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生物体还具有共同性的一面。如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建立在共同性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还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四是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正统一。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有现存的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周围环境大体相适应的,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3.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规律。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例如: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人们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利用、改造、控制生物,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同的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科学态度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史一共有四处,它们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等全过程,是科学家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有的学生对说理产生反感,便需从关怀入手,致力于感化,则水滴石穿,最终导致其思想的转变。德育渗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饱满的热情,流畅的语言,规范的书写,清晰的条理,典型的训练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全体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创新思维,高超的教学本领,学生才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便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自我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不断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的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的更顺利,更有效。现代教育理论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不赞成紧紧抓住青少年的手不放,一直到17岁还把他们当作受教育者的不科学的做法。他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还指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些充分说明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一、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德育不是空洞的说教, 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和运用高超的科学加艺术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于不知不觉间产生共鸣、情感受到激荡、道德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善于“掩盖教育意图”。

(1) 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 例如,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只要老师讲述, 或者学生阅读, 就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隐性”, 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 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进植物生长, 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由此, 教师强调:超过了物质的数量界限, 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

(2) 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生物学科的认识和方法, 给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 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 因而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会更为深刻, 对生物学知识真理性的信念也就更为牢固。从这个角度上说, 由此进行的思想熏陶, 学生更易于接受。例如, 从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角度阐述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从呼吸、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卫生说明了吸烟、酗酒的危害;讲青春期身体重要器官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 说明了晚婚晚育的生理学基础;遗传学阐明了为何《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像这样一些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 要比离开科学知识单纯进行纪律教育、道德规劝效果要好。

(3) 育人效果的依赖性。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 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 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如果生物教师富于教学机智, 就会善于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境进行思想教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 思想教育就会理入而情动, 最终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德育渗透的基本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 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 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 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介绍, 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 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 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 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可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 生命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组成, 在生物体内,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又构成了各种化合物, 由各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 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 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化学元素所构成的, 从而揭示了生物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不仅从分子水平上丰富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论原理, 而且还指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是分子运动。例如, 生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 经过由小到大, 由幼体到成体乃至衰老死亡的过程;生物从简单到复杂, 从水生到陆生, 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等等, 都阐明了生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2) 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通过生物课的学习, 需要让学生明确四组辩证关系: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例如: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数目成百上千, 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二是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但必须指出, 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 而是相互联系, 协调一致的, 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三是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证统一。生物虽然具有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但生物体还具有共同性的一面。如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建立在共同性的基础之上, 它们之间还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四是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证统一。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所有现存的生物, 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周围环境大体相适应的, 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3) 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生物学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揭示其本质规律。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例如: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人们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 利用、改造、控制生物, 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 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 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 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 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 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 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4)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培养。科学态度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史一共有四处, 它们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等全过程, 是科学家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

三、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外, 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 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 还要研究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

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1) 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 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 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 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 培养严谨的作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现场教学。可进行听指挥, 守纪律,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3) 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 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4) 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 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 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 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 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树立科技兴农思想, 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5) 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 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抓住生物教学中丰富的德育资源, 就一定能形成一股巨大的德育潜力。

摘要:教师人人都是学生的德育导师。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为此,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以及时代的要求, 新大纲突出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 这点认识务必到位, 并在实际教学中身体力行之。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德育;生物教学;创新意识;榜样形象

一、通过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激励学生学好生物课

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和其他學科都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在生物课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更能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新教材强调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的人文精神。是啊,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时,我们可以利用结论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史,知道生物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科学。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必然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科学,为表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将其称为生命科学。目前,生命科学正向微观、宏观两个方面纵深发展。

二、通过我国生物科研新成就的实例介绍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科学世界观和创新意识

我们祖国之所以能有今天伟大的成就,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更是科研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物领域的新成果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是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来实现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勇攀科学高峰,报效祖国。

三、为学生树立一个个榜样形象,激励学生科学的进取精神

众所周知,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是科学史的谱写者,因此科学家的科学史,就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德育。当然,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科学家,至少科学家在理想、胆识、毅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秀品德,应该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因为我们受教学的课时限制,介绍科学家的科学史,一定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上一篇:年度XXX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在职幼儿园(早教)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