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2024-11-26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通用11篇)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篇1

苏轼在黄州做的诗词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把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南棠》

扫地焚香闭阁眼,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满江红·江汉西来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篇2

苏轼在黄州时经济非常窘困, 他被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所领的一大串官衔都是虚授之职, 没有任何的实权, 本州安置, 不得签书公事, 形同流放的罪人。作为被贬之人, 按当时朝廷规定, 虽仍可领取俸禄, 但是不再是直接发放钱币, 而是折支——即以实物折价。宋朝惯例, 官吏俸禄, 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实物折价抵算, 个人拿到这些不切实用的东西之后, 自己再折价变卖, 而被贬的官员则被全部“折支”。宋初官员杨忆说, 这些折支物品在市场上变卖的时候“十裁得其三”, [1]不仅如此, 如果朝廷暂时没有这些折支物, 就累年不发放。苏轼作检校官, 朝廷用造酒后废弃的退酒袋子——压酒囊抵薪俸, 而苏轼本人性格豪放, 对钱财不甚留意, 入仕后俸禄随手用尽, 没有什么积蓄, “初到黄, 廪入既绝, 人口不少, 私甚忧之”[2], 尽管黄州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是很高, “鱼稻薪炭颇贱, 甚与穷者相宜。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 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 随手辄尽”[3], 微薄的积蓄只能勉强维持一年, 于是苏轼决定“但痛自节俭, 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 断为三十块, 挂屋梁上, 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 即藏去叉, 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 以待宾客”。[4]

苏东坡曾经在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 皆有可乐, 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 皆可以饱。此类也, 吾安往而不乐。”[5]怀着达观的心态, 贬谪之所黄州在苏轼的眼中有了别样的光彩。黄州三面临江, 著名的武昌鱼就是产于附近, 而大江两岸青山连绵, 风景秀丽, 素来以产竹闻名。宋初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中开篇就道, 黄冈之地多产竹。在初贬到黄州的时候, 风尘仆仆之中, 东坡尚未安定好一颗惊魂, 但是黄州的风物已然带给了他意外的惊喜——看到绕郭的浩浩长江而思鱼之鲜美, 望漫山之修竹而觉笋之清香, 美味的食物带来对未来的憧憬, 使得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的饶有趣味的事情, 其实前者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禀赋。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 他们所经历的事情都意味深长, 而这一点正可以归于他们的禀赋, 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饶有趣味的事情, 对于一个有着浮浅庸俗的头脑的人来说, 同样的事件之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的一幕而已”[6]。虽然黄州生活条件窘迫, 但是苏轼善于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来为生活创作出美好的享受。东坡没有了官场应酬, 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支配, 而且他喜欢亲自动手, 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于是东坡变为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 一位独特的品酒师、酿酒师。他喜欢自己做菜, 也善于做菜, 在黄州, 他创作出了几个流传至今的菜肴, 东坡肉, 东坡羹, 东坡酒, 还发明了做鱼的方法。

一、肉之味

东坡肉至今仍广为流传。黄州的猪肉甚是便宜, 但是富贵者觉其鄙俗, 穷困者不知道如何烹调, 苏轼在几次试验后发明了一种蒸煮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做出的猪肉味道鲜美, 甘怡可口。为此, 他还写出了一首类似快板风格的介绍猪肉做法的短文:

净洗铛, 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早辰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7]

元祐四年 (公元1089年) , 苏轼到杭州任知州, 组织民工疏浚西湖, 工程完毕犒赏, 动员家人, 又组织官府人员一齐上阵, 亲自传授烹调方法, 指挥大家把肉切成大方块, 然后架起大锅, 将洗净的肉块文火煮成八分熟, 打捞起来晾干, 再放在油锅中炸黄, 最后加上葱、姜、盐、糖, 再用文火炖半个时辰, 浓浓的肉香味就散发开来。东坡命人将这些红酥香软的块肉发放给浚湖民工, 人们觉得这道菜肥而不腻, 味道鲜美, 取名为“东坡肉”。直到今天, “东坡肉”仍是杭城的一道名菜。

黄州在大江边, 鱼产相对于猪肉更为丰富, 但许多人不善烹调, 做出的鱼带有腥味, 东坡经过多次试验, 又自创煮鱼法, 做出的鱼鲜美无腥味。他特地撰写文章《煮鱼法》记之:将鲜卿鱼或鲤鱼放在冷水中洗净, 擦上盐, 鱼腹中塞入白菜心, 置入煎锅, 锅里放几根小葱白, 不用翻动, 一直烹煎, 半熟时, 放几片生姜进去, 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 最后再放上几片橘子皮, “其珍食者自知, 不尽谈也”。[8]

吃过了鱼肉, 雅洁的东坡先生当然不会放弃天然素味的菜蔬, 于是有了“东坡羹”。“东坡羹”的原材料不用鱼肉, 因而有自然甘甜之味, 无论从原料还是作法, 都比较适合经济拮据的人, 大约这也是东坡当日经济困难的写照。因为其属于素食, 东坡把它还推荐给和尚吃。其“菜谱”——《东坡羹颂并引》中说, 可以用菘苦蔓青、若芦菔、若荠为料, 若无这些菜, 用瓜、茄亦可。从文中可以看出, 其实东坡羹的做法就是先用生油涂抹在碗底或者锅边, 待水沸后, 将洗净的白菜、萝卜、蔓菁、荠菜、油菜等下入锅中, 放少许生姜和生米, 上面用瓷碗倒扣住, 再把饭甑架在上方一起蒸煮。用汤的热气蒸米饭, 饭菜齐熟, 一举两得。这种汤就是后人所说的“东坡羹”, 东坡还作诗夸其中有天真味, 但“想来不过是聊胜于无的普通菜羹罢了”[9]。

尽管精打细算, 但俸禄微薄, 还是难免饥寒之忧, 东坡故人马正卿为苏轼向黄州州府申请了一块废弃的营地, 营地位于黄州城东门外的小山坡上, 元丰四年 (公元1081年) 春天苏轼带领全家开垦荒地, 经过辛勤劳作, 终于获得了丰收。收获粮食后, 夫人王之做了二红饭, 并做文章记之: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 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 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 啧啧有声, 小儿女相调, 云是嚼虱子。日中饥, 用浆水淘食之, 自然甘酸浮滑, 有西北村落气味。近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 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10]

短短的文章传达着东坡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即使是普通的米饭, 他都能以幽默的心态品出独特的滋味, 让日常的生活充满了快乐的气息。居黄期间, 东坡好友巢元修来访, 课东坡二子甚严, 东坡经常亲自下厨, 并颇得意的将这写进了家信。“常亲自煮猪头, 灌血精, 作姜豉菜羹, 宛有太安滋味。”[11]他常常“亲执枪匕, 煮鱼羹以设客, 客未尝不称善”[12]。东坡虽然喜好美食, 但绝非饕餮之徒, 他并非是追逐口腹之欲, 而是从生活中追寻创作发明的乐趣, 在《与孟亨之书》中东坡写道:

今日斋素, 食麦饭笋脯有余味, 意谓不减刍豢。念非吾亨之, 莫识此味,

故饷一合, 并建茗两片, 食已, 可与道媪对啜也。[13]

寥寥数语, 体现了东坡淡然自乐, 以茶蔬悠游岁月的旷达, 食物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载体, 正如他致信千里之外的巢谷, 以求得到元修菜的种子, 元修菜何尝不是故乡之思的载体呢?他在黄州的时候思念元修菜, 后在惠州同样思之甚深。这些食物经过东坡情感的净化, 已非纯粹的口体之欲, 而对待真正的口体之欲, 他的态度是节俭惜福。他偶读《战国策》, 见处士颜蠋说“晚食以当肉[14]”, 不禁欣然而笑。在东坡先生看来, 菜羹菽黍, 差饥而食, 其味和八珍相同;而吃饱饭之后, 即使是大鱼大肉在前, 感觉却是难以下咽, 于是苏轼感叹说, “美恶在我, 何与于物”[15]。

综观苏轼那些描写日常饮食的诗作, 可以看出尝佳肴、饮美酒、品香茶给他带来的心灵愉悦, 在其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是其它方面难以替代的。这些食物使得日常生活中洋溢着欢乐与美。元丰七年 (公元1084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 苏轼作《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 纪南山之游, 其中有“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16]之句, 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一样的春蔬一盘, 不仅表达出了悠闲高雅的生活之味, 还从食物中洋溢出了春天的明快和绿意, “蓼茸蒿笋”, 蓼芽与蒿茎, 是立春的应时节物。以樽俎之间的微物入小词, 本是很难作的, 因为这些供人口腹之欲的物品严格说来不是精神范畴的审美对象。既而这一切, 被东坡的慧心一转化, 成为了洋溢着时序转变宇宙生机的画面。

二、酒之乐

宋代, 乐酒好饮是带有普遍性的风气, “文人尤其是诗人如果不与酒发生关系, 其作品不带点酒味, 那么其人其诗的品味是要打折扣的”。[17]苏轼在《洞庭春色赋》中提到“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 名之曰洞庭春色”[18], 据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 杨万里退休后喜欢饮酒酿酒, 并把酒性温和的称之“金盘露”, 把酒性猛烈的叫做“椒花雨”, 并言之“吾爱椒花雨, 甚于金盘露”。[19]东坡虽然酒量不如人, 但是对饮酒有着独到的认识, 在《书东皋子传后》中苏轼写道:

予饮酒终日, 不过五合, 天下之不能饮, 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 见客举杯徐引, 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 落落焉, 酣适之味, 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 客至, 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 亦无在予上者。[20]

苏轼曾自言“饮酒虽不多, 然而终日欲把盏为乐, 殆不可一日无此君也”[21]。东坡饮酒寻求的是一种境界, 一种从酒中得到乐趣的方式, 正如他寄情日常饭蔬一样, 寻求的只是适意而已。自己虽然不善饮, 饮一盏而醉, 但是醉中味与别的人狂饮后的无异, 不也是值得羡慕的吗?苏轼的饮酒是点到为止, 他不喜欢狂饮, 认为酒醉后虽然暂时的忘记了一切烦恼, 但是酒醒后那些烦恼就会像草一样纷纷冒出来, “醉时万虑一扫空, 醒后纷纷如宿草”[22], 不仅解决不了问题, 更伤身体。饮酒最好不论酒量, 但求适意, “君看今古悠悠, 浮宦人间世。这些百岁, 光阴几日, 三万六千而已。醉乡路稳不妨行, 但人生, 要适情耳。”[23]

苏轼在诗文中记下了自己喝过的酒, 种类繁多, 在他初到黄州的时候谢客杜坐, 以酒交愁, 有“饮中滋味老更浓, 醉里狂言醒可怕”[24]、“穿花踏月饮村酒, 免试醉归官长骂”[25]之语, 东坡饮于武昌王氏兄弟家, 饮于经营酒店的潘丙家, 好友朱寿昌更是遣人送酒, 但是这些远不够东坡所需。州酿既少, 官酤又恶而贵, 这对于每天都需要饮一点点酒的东坡来说真是一种煎熬, 于是他试着自己酿酒。

酿酒是一件技术要求较高的事情, 需要人会鉴定煮酒的各个关键的时刻, 现当代作家周作人在他的《谈酒》中曾有记叙:“走到缸边屈着身听, 听见里边起泡的声音切切察察的, 好象是螃蟹吐沫 (儿童称为蟹煮饭) 的样子, 便拿来煮就得了 ; 早一点酒还未成, 迟一点就变酸了。但是怎么是恰好的时期, 别人仍不能知道, 只有听熟的耳朵才能够断定, 正如古董家的眼睛辨别古物一样。”[26]东坡很早就开始尝试酿酒, 知密州的时候, 他就曾用“土米作酒”[27], 可能因为酿酒的技术不是很精通, 结果酿出的酒皆无味。元丰五年五月, 四川绵竹道士杨世昌来看望东坡, 当时正是黄州禁私酒甚为严格之时。杨世昌的到来对东坡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杨世昌不仅会酿酒且酿出的酒“绝醇酽”, 杨将酿酒的方子给了苏轼东坡因而作蜜酒歌, 东坡绕有兴趣的介绍了酒的色香味, 以及酿酒的过程:

一日小沸鱼吐沫, 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 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 甘露微浊醍醐清。[28]

不过很遗憾, 蜜酒和他在密州所做的酒一样不甚成功。喝过蜜酒的人大多闹肚子, “苏子瞻在黄州作蜜酒, 不甚佳, 饮者辄暴下”、“二方未必不佳, 但公性不耐事”, [29] 苏轼本性随和, 不刻板, 因此在酿酒时没有精确地按照杨道士所给的配方来做, 很多时候都是“差不多"、"大概如此", 结果蜜酒不是发酵, 而是腐败了。“苏东坡在做酒方面, 只是个外行中内行, 而不是个真正的内行。做酒只是他业余嗜好而已。”[30]

虽然酿酒不甚成功, 但是东坡仍然乐在其中, 蜜酒、桂酒、真一酒、松醪酒、天门冬酒他都饶有兴趣地试验过, 在定州的时候, 他酿松醪酒, 在酿真一酒时, 东坡还津津乐道的将酿酒的方子写进诗中, “米、麦、水三一而已, 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31]在酿酒的过程中, 他能得到莫大的快乐, “拨雪披云得乳涨, 蜜蜂又欲醉先生。稻垂麦仰阴阳足, 器洁泉新表里清”[32], 酿酒过程是新奇的, 酒熟了之后是快乐的, 东坡会兴致勃勃地把酒装坛入瓮, 然后怡然自乐地慢慢品尝, 有一次他就在酒缸旁喝自酿的天门冬酒而喝了个大醉, 事见《庚辰岁正月十二日, 天门冬酒熟, 予自漉之, 且漉且尝, 遂以大醉二首》一诗:

自拨床头一瓮云, 幽人先已醉浓芬。天门冬熟新年喜, 曲米春香并舍闻。

菜圃渐疏花漠漠, 竹扉斜掩雨纷纷。拥裘睡觉知何处, 吹面东风散缬纹。[33]

东坡饮酒, 饮的是个中真味, 在黄州的时候, 徐知州会常常派人送给他州酿, 黄州乡邻也常送酒给他, 雪堂落成后, 东坡将各种不同的酒都混合着放在一个大酒樽里, 称为“雪堂义樽”[34], 这雪堂义樽所散发出的浓浓情意比它的味道更为悠远深长。

三、茶之趣

宋代文人大多对饮茶情有独钟, 皆有脍炙人口的著作留存于世, 而苏轼的篇章尤多。如果说酒是苏轼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那么品茶则是他不能缺少的精神享受, 茶里有生活的惬意, “临风饱食甘寝罢, 一瓯花乳浮轻圆”[35], 道出了品茶之乐, “一瓯谁与共, 门外无来辙”[36]描述出了自掩柴扉独倚修竹的落寞和自得, 正如张元干所写“夜阑茗碗间飞觞, 坐稳蒲团凭几, 熏余纸帐掩梨床。个中风味更难忘”[37], 他们在茶与酒中享受着难以言叙的人生风味。东坡对茶可谓一往情深, “移栽白鹤岭, 土软春雨后”[38], 讲出了种茶的乐趣, “蟹眼已过鱼眼生, 飕飕欲作松风鸣”[39], 记载了东坡的烹茶之乐, “磨成不敢付童仆, 自看汤雪生玑珠”[40]写出了磨茶的雅趣, 可以说, 茶在东坡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里, 东坡直接将佳茗比作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41], 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仙山之上, 被清风露水洗得干干净净, 宛如冰雪佳人, 茶在杯中翩然起舞, 绿色染开, 让诗人闻到了春天、清风、青山的气息。全诗充满了翩然的仙气和不然纤尘的草木气息, 此句流传甚广, 成为千古传颂的评茶佳句;同时苏轼又以君子喻茶, 认为茶“一一天与君子性”[42]

苏东坡雅爱喝茶, “我官于南今几时, 尝尽溪茶与山茗”[43], 茶就像是他的老朋友, 个中味道欲辨已忘言。因为喜欢喝茶, 所以苏轼喜欢种茶, 在黄州他还种过桃花茶。同时苏轼对煎茶很有研究,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构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44]。他利用了唐人煎茶的经验, 用缓火炙, 活火煎, 俨然一个精于茶道的茶师。

苏轼一生交友广泛, 性格豪爽的他喜欢和朋友一同把盏赏味, 共享人生的乐趣。苏轼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他和友人互相赠茶的记载, 他认为自己独享, 不如与他人共享, “旧藏龙焙, 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 闭门独啜心有愧”[45]。在黄州他还将上好的茶叶寄给朋友周安儒, 所赠的茶“灵品独标奇, 迥超凡草木”, “香浓夺兰露, 色嫩欺秋菊”, 饮后“意爽飘欲仙, 头轻快如沐”[46]。东坡还送徐君猷家侍妾胜之建溪双井茶和谷帘泉。双井茶是宋代著名的贡茶, 谷帘泉位于江西庐山, 陆羽的《茶经》称其水为天下第一, 可见东坡不仅善知茶, 也知水。元丰六年十二月十九, 为苏轼生日, 王子立以诗为庆, 东坡回赠诗歌, 同时赠其茶二十一片。

元丰五年三月, 东坡去大冶桃花寺向长老求桃花茶栽种东坡。桃花寺有甘美的泉水, 用来泡茶, 和之桃花茶, 清香淡雅, 号为桃花绝品。东坡得茶后, 作《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并作诗遥想“他年雪堂品, 空记桃花裔”[47]。

元丰六年二三月, 东坡在会友的顺道上, 上了蕲春的天峰麓, 领略了山圃上的春风, “昨日散幽步, 偶上天峰麓。山圃正春风, 蒙茸万旗簇。呼儿为佳客, 采制聊亦复。”[48]蒙茸万旗簇, 自然是品尝了蒙茸的团黄茶。《茶谱》记载, 蕲州团黄茶油一旗二枪之号, 言一叶二芽也。所谓一旗二枪, 是一枝三叶, 尖端一叶为旗, 左右两叶为枪。[49]

东坡爱茶至深, 以致烹茶之事入梦。元丰四年 (公元1081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 大雪始晴, 东坡梦中见有人以雪水烹小团茶, 佐美人清歌以饮。在梦中自己作了回文诗, 醒后记得其中一句云是“乱点余花唾碧衫”[50] , 于是续之为二绝句。记下了梦中“红焙浅瓯新活火, 龙团小碾斗晴窗”[51]的场面, 烹茶之事入梦, 从另一个方面也显示了东坡对茶的情有独钟。

“苏东坡是诗人, 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52]在热爱生活的苏轼这里, 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俗世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散发着生活真实的乐趣, 充满生命力, 更能从中提取出高度的审美品位, 他以诗意的心境去感悟, 去品味。经过东坡的灵巧之思, 平凡的饮食生活显示出了不平凡的雅的意蕴, 带有浓厚的美学色彩, 形成了东坡所特有的渗透着强烈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的饮食观。

摘要:苏轼在被贬黄州之时, 生活面临经济上的窘困, 精神承受着巨大的打击, 但他以达观的心态融入生活, 从一蔬一饭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快乐, 形成了具有鲜明东坡特色的渗透着强烈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的饮食观。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创作 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黄州苏轼

1080年初,苏轼抵达黄州,皇帝命苏轼“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①,苏轼在黄州的身份等同于“逐客”,无论是自身心态还是所处环境均是愤懑和窒息的。苏轼《初到黄州》辛辣的讽刺,和满含无奈的自嘲,是彼時心境的如实体现。在这样落魄的境遇下,却成就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巅峰,苏轼的成就与黄州有很大的关联,也可以说是黄州这个“风水宝地”,成就了苏轼的诗词创作。

一.“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黄州的风土人情对苏轼诗歌的泥土气息影响

黄州地域的民风有其地域性特征:崇尚勤俭,尚农尊读。

淳朴又好文的地域文化无疑是苏轼喜欢的,这样的民风感染下苏轼也愈发从失落的情绪中逐渐开朗,放下,一点点融合进当地的社会生活中,摆脱了初来黄州之时的“闭门兀坐,饮酒浇愁”②,苏轼这时的诗歌已经不再是牢骚满腹,不再“好骂”(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心态转为平和怡然,诗作也渐渐含蓄蕴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释然后的轻松自得,韵味悠远:如苏轼于元丰三年创作的《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此时的诗歌就明显少了“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的辛辣和讥讽,全然都是平静自然流转的清新的诗意生活,这里可以感受到陶渊明宁静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快哉的隐士志意,那种安于平静,安于现状,隐藏域平静自然下的波涛汹涌,全部转化为一种更纯粹更绵长的志意,“融七彩于一白”的圆融境界才是苏轼诗歌的臻境。

苏轼在黄州的诗歌创作得益于黄州的淳朴民风,得益于黄州的人民,使得苏轼在极度衰颓的境遇下依旧放开了怀抱,舒展了襟怀,如鱼得水地真正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可以说黄州的地域性文化不仅在心态上解救了苏轼,同时,苏轼也积极影响了黄州的地域文学,苏轼之后,“东坡”也成为后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黄州一景,苏轼在黄州的“东坡”心态也莫不为后代文人瞻仰膜拜。

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黄州的自然景观奠定苏轼豪放派词风的完成

黄州,今湖北黄冈,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长江流经本市189公里,境内倒、举、巴、浠、蕲、华阳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黄州三面临江,长江两岸苍松翠柏,怪石林立,犹如仙境的地域风貌造就了苏轼词作的又一巅峰,至此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完全形成。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创作于黄州,可谓是苏轼的“千古绝唱”,场面恢弘,气势浩然。黄州的地域风貌在苏轼低落的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苏轼在黄州,位居下僚,闲置不得签署公事,这样百般聊赖的生活,苏轼只有寄情于山水,游乎山林大川之间,恰恰是黄州赋予了苏轼这样开阔的心境和高远的意境体验,这样的开阔视野下锻造的浩浩然心境直接影响了苏轼豪放派词风的完成。相较于初到黄州时“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的心态不可同日而语了。

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州对苏轼诗词创作心境上的提升

苏轼在黄州的几年时光中,不仅仅磨练了心志,锻造了苏轼旷达豪放的文风,也在心态上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升华。

《定风波》是苏轼完成了一生自我提升,内心自我升华的力作。在这首词作中,苏轼将所有人生体验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字之中,颠覆了以往苏轼“羽扇纶巾”的儒者形象,蜕变成潇洒风流、放荡不羁,在灰暗的人生中砥砺前行的行者。佛家讲“提起,放下”,没有提起何来放下?只有真正经历了磨难,并且战胜了困难,才有资格说放下,所以才有了充满哲理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在黄州的体悟,这是苏轼的潇洒,这是苏轼在黄州的得舍,这是黄州赐予苏轼的恩德。

黄州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形成了黄州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不仅仅影响了苏轼进行诗歌创作时的内容取材、对豪放派词风的完备,更在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心态和心境上的大幅度提升,对苏轼后期创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且这种独特的黄州地域文化在苏轼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以及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又形成了黄州独特的“地域文学场”③,对文学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影响,具有启迪意义。

①《宋史·苏轼传》.

②《苏东坡文集》徐中玉著巴蜀书社第12页.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古诗带拼音版 篇4

苏轼

qǐng zài huáng zhōu ,chūn yè háng qí shuǐ zhōng ,guò jiǔ jiā yǐn 。jiǔ zuì ,chéng yuè zhì yī xī qiáo shàng ,jiě ān qǔ gōng ,zuì wò shǎo xiū 。jí jiào yǐ xiǎo ,luàn shān zǎn yōng ,liú shuǐ qiāng rán ,yí fēi chén shì yě 。shū cǐ shù yǔ qiáo zhù shàng 。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zhào yě mí mí qiǎn làng ,héng kōng yǐn yǐn céng xiāo 。zhàng ní wèi jiě yù cōng jiāo ,wǒ yù zuì mián fāng cǎo 。kě xī yī xī fēng yuè ,mò jiāo tà suì qióng yáo 。jiě ān yī zhěn lǜ yáng qiáo ,dù yǔ yī shēng chūn xiǎo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2古诗翻译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3古诗赏析

苏轼《初到黄州》阅读答案 篇5

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首联“自笑”中蕴涵诗人无限的辛酸与难言之隐。“为口忙”表面是说自己为口腹而奔忙,弦外之音则是指自己因吟诗作文而得祸,实与“平生文字为吾累”同义。“老来”,诗人当时方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苏轼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中便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事业转荒唐”指“乌台诗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无端的牢狱之灾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生态度。“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是诗人无奈道出,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却含有几分牢骚。

颔联飞驰想象,诗人看到清波、翠竹迅速联想到鱼美、笋香,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颈联是诗人处于逆境时的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又不无牢骚之意。“不妨”、“例作”在牢骚中兼带旷达、诙谐。

尾联流露出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之意,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希望有补于世的愿望,将诗人的复杂心情作了进一步的表示。

诗以自嘲口吻开头,此前诗人一直官卑职微,只做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仅两月便下御史台狱,年轻时的抱负均成泡影,只能说为口腹生计而奔忙。

后四句为作者自嘲,“只惭”句有几分无奈,但并不把它作为完全无所作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文学上却可以大有作为。“诗穷而后工”,黄州成了苏轼一生词与文章创作的顶点,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这首诗一反古代诗人在遭受打击时鸣冤叫屈、叹老嗟卑的惯例,虽自嘲不幸,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后世诗作唯有鲁迅的一首“运交华盖”与其相似。[2]

苏轼的诗词名句 篇6

精选苏轼的诗词名句

1、小诗有味似连珠。

2、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8、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9、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10、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1、人间有味是清欢。

1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3、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1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16、人生看得几清明。

17、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1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9、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25、人生识字忧患始。

26、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27、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9、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30、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31、论必作,作必成。

3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忍小忿而就大谋。

34、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6、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

3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3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3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40、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4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2、志虽大而才不副。

43、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44、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4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46、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47、成事在理不在势。

48、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49、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5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5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52、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5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5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词 篇7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词

1、《宿望湖楼再和》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

夜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

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君胡不相就,朱墨纷黝赤。

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

君来试吟咏,定作鹤头侧。

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6、《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8、《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10、《满江红》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11、《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轼心酸悲凉的诗词 篇8

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七绝·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七绝·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五绝·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七律·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七绝·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七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篇9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豪情奔放。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的豪兴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显出其“狂”劲和豪兴。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为豪放不羁,在此加上“酒酣”,就显得更加豪情洋溢了。

这类词还有《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等。

(三)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

内容广泛。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如:《浣溪沙》五首,他第一次把农事写入词里。其三“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捋春捣, 欠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其四“簌簌衣中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及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其

四、其五两首词展示了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画面,读来清新可爱。苏轼以前,还没有文人采用过这类题材,苏轼能把他的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是他在题材和词境方面的拓展。

此类词还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临江仙》(夜归临皋)等。

二、委婉缠绵、清丽柔的婉约风格

苏轼打破了他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以自己的才情将婉约词推向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形式蕴藉雅正,语言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

(一)咏物词具有物我相融的境界

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达到了物我相融的极高境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咏,表达词人的具体感受。如:《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上阕写梅花的神貌,下阕写梅花的形貌。在词中,作者虽写的是梅花,但能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其侍妾王朝云来。表面看是赞赏梅花不畏瘴雾,实质上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两者相契合,达到了咏物词物我交融的极致。

苏轼主张神似而不满“形似”,他的咏物词《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艺术构思十分精妙,正是他这种艺术见解的实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者笔下之杨花,变化多姿,形象飞动,有比兴、有寄托,把咏物、写人、抒情结合起来。在咏花的同时,亦勾勒了一个少妇的形象。上片,劈头一句“似花还似非花”,入手擒题,首先捕捉住了杨花的特点。杨花与桃李等一般的花相同,因春风吹拂而开放,亦随春谢而零落;但又不同于桃李花,无芬芳气息,无艳丽色彩,无诱人姿态,只有在离树飘坠之后方被人注意。这里,词人遗貌取神,跳出物象之外。“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写杨花坠落时的情态,更进一步跳出物象,把杨花写成一个刻骨相思而娇慵厌厌的思妇。“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紧承“困眼”,再以杨花之神魂,进一步写其因思成梦,梦中历尽苦辛,万里寻夫,竟被无情的黄莺惊醒,使她连梦幻中的希望也被毁灭。作者既没脱离物象,亦没为物所物,似物似人,似人似物。杨花有思,思妇有情,其实都倾注了作者飘泊异乡思归之情,其妙处是物——人——我三者结合。下片结尾三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近承“流水”,遥应“寻郎”,把思妇伤春之情推到了顶点。杨花与“离人泪”合写,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这“离人泪”字面上写思妇伤春,而仔细寻味,却既反映了章质夫及其家人离别、思念之意,也包含了作者自己飘泊、沉沦的感慨以及作为被弃置之人的“惜春”而又无可奈何的幽怨。

(二)言情词具有凄美、委婉的美感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主题大多是写一些闺阁、相思、离愁、春花秋月等。而苏轼描写的言情词,改变了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如: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初次相见,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写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眉头不说话,不是无情,是娇羞,越是这样越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爱情词,但格调健康。苏轼写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还有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等。前者写了他悼念原配妻王弗的,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后者写了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三)冲破 “艳科”的藩篱,提高了词品

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创造美的意境,也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苏轼婉约词摆脱了传统的“以艳为美”、“以俗为美”的特征,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如:

《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绿槐高柳咽新蝉,”写了槐、柳、蝉,描绘了初夏一片阴凉清雅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水沉烟,”以碧纱和白烟相衬托,给人一种清静优雅的感受。“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又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给人一种动态优雅的美的感受。

苏轼婉约词中体现“以雅为美”的其它名篇如《点绛唇》(红杏飘香)、《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

三、超尘拔俗、潇洒闲逸的清旷风格

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的,是那些表现他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情怀的清旷词。前人说过:苏词“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吴衡《莲子居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心与景会、神与物游,超越自我

在这类词中,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从而得到超脱。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首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作者陡然发问: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明月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永恒的魅力,把关于月的这一永恒而又神秘的话题重提出来;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疑问,在那个理性之光还未点燃的朦味时代,这理性的疑问勾起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对俗世的不满,这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矛盾,以及最终否定出世、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片对月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阐发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活哲理,并对弟弟等离别的人发出深挚祝愿。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 代指明月,“共婵娟”即共明月的意思。苏轼认为,既然人类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两心沟通在一起。“但愿”句就时间而言,“千里”句就空间说。要打破时空限域,让明月这一原型使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是一首把自然与人生高度契合的咏叹之作。

另外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都是将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超旷的襟怀融和为一,形成优美、静谧的意境和清旷、飘逸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襟怀旷达,清高孤傲,脱离凡俗

这类词无不寄寓着苏轼超尘拔俗的旷达襟怀。如:

《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是客观存在,而“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啸”表示意态安闲,“轻”字指心情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杜甫的“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中的“轻”字意同。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返回到眼前景,“相迎”二字见性情。“回首”三句说心中事,含蕴深邃,是对自己平生宦海**的感悟和反思,词人最后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也是苏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

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描绘了清高孤傲、独往独来的“缥缈孤鸿影”,《定风坡·红梅》写红梅艳如桃李又冷若冰霜的“风流标格”,《定风坡》(常羡人间琢玉郎)写歌女“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精神等。

(三)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心往归隐

这类词体现了苏轼清高、淡泊、放任、达观的思想情操,具有闲逸旷远的风格,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如:

《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明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在词中有感于人生的虚幻、短暂和无聊,表现出对功名利禄、争短论长等世俗观念的否定,以饮酒退隐的方式来超脱现实,自寻乐趣。意境清空旷淡,格调健朗飘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想象神奇,语言高妙。这都使读者赞美叫绝,前人所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刘熙载《艺概》)。他以其灵气仙才创作的这些清旷之词,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词还有《满庭芳》(窝角虚名)、《哨遍》(为米折腰)等。反映苏轼的文人气质和思想个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苏轼带有月字的诗词 篇10

1、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苏轼《定**·三月七日》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9、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笼云暗重门锁——宋·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1、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12、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13、月色如银——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14、暗香浮动月黄昏——宋·苏轼《阮郎归·梅词》

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16、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1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宋·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9、月花羞——宋·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1、新月与愁烟——宋·苏轼《昭君怨·送别》

22、持杯摇劝天边月——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3、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宋·苏轼《行香子·冬思》

24、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25、愿月圆无缺——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6、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

27、醉倚阑干风月好——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寓意》

28、更阑人静月侵廊——宋·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29、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30、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月满苕溪照夜堂——宋·苏轼《少年游·野作六客词》

31、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32、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33、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4、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35、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宋·苏轼《鹧鸪天·佳人》

36、月明谁起笛中哀——宋·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37、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宋·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38、画檐初挂弯弯月——宋·苏轼《菩萨蛮(新月)》

39、渡斜烟淡月笼沙——宋·苏轼《西江月·咏梅》

40、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宋·苏轼《西江月·咏梅》

41、更阑月坠星河转——宋·苏轼《菩萨蛮(七夕)》

42、风月平分破——宋·苏轼《点绛唇·二之一》

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

44、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宋·苏轼《虾蟆培》

45、只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宋·苏轼《题毛女真》

46、长江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

47、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宋·苏轼《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

48、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宋·苏轼《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

49、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50、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宋·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51、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宋·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

52、月明穿破裘,霜气涩孤剑——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

53、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宋·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54、嫋嫋春风送度关,娟娟霜月照生还——宋·苏轼《和王斿二首其一》

55、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56、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5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58、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59、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60、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1、云散月明谁点缀——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2、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

63、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64、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苏轼诗词 篇11

1.《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2.《菩萨蛮·娟娟缺月西南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枕泪梦魂中。觉来眉晕重。华堂堆烛泪。长笛吹新水。醉客各西东。应思陈孟公。

3.《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4.《菩萨蛮·城隅静女谁人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城隅静女谁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谁识蔡姬贤。江南顾彦先。先生那久困。汤沐须名郡。惟有谢夫人。从来见拟伦。

5.《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6.《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7.《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8.《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想伊归去後,应似我情怀。

9.《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10.《满江红·清颍东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上一篇:红红的中国印教案下一篇:vr营销已被谈论许久营销人应如何用他创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