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 赴延安考察报告(精选9篇)
回延安 赴延安考察报告 篇1
回延安
——赴延安考察报告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文学大家贺敬之这样描述他对延安的感情。金秋十月,我有幸走进延安,赴红色圣地延安实地学习考察。短短几天的学习考察紧张、丰富而有意义,感慨万千,觉得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启发,颇受教育。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之魂
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亲近。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听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听导游叙述往事,我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融入了中国革命关键的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杨家岭,走进党的“七大”会址,一眼看到那熟悉的会标,大家在当年毛主席作报告的讲台上摸一摸,在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将士们坐过的简陋的木椅上坐一坐,肃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登临宝塔山、漫步延河畔,一石一凳、一山一坳、一草一木,都传递党和人民间的亲情。我们党是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优势。延安之行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把根基扎在人民中的巨大威力,那一幅幅领袖与民众在一起的照片,那一张张军民杀敌的作战图,那一件件将士用过的物品,都无声地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执政地位,是和广大人民支持分不开的。
二是感受到延安精神。本世纪30-40年代在延安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人被称为老延安。延安是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13年里,这批延安人吃小米、住窑洞,开荒种地、纺 线织布,他们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魂,凝结了千秋万代炎黄子孙的脉。当年一批批的人到延安,经过熏陶成为延安人,再一批批奔赴全国各地,将延安精神洒向四方。
三是触摸了革命的激情。当融入延安人民的情怀中时,感觉到自己又找到了久违的激情。当年,多少热血男儿跋涉千里,聚集在宝塔下,一心只为共同的革命理想,一心只为人民谋利益,半点没有自己的私欲。在极其困难的艰苦环境里,毅然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重担。今日踏上延安的路上,与老一辈革命者和延安人相比,我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延安之行,我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了对共产党执政的信任。我觉得要保住社会主义的江山,必须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满腔热情地为党、为人民作贡献,在改革开放中再创辉煌。
二、充分感受到延安之行中西部开发的真谛
现在时逢西部开发热火朝天。延安之行,我领略了西部开发的发展变化。这不仅是地域视点的区别,也是思维视点的转变。
一是亲眼目睹了西部的现实。在全国一盘棋中,东富西贫已成为现实,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差距。一过潼关,就明显感到水的缺乏和交通的阻隔。渭河和泾河水势不丰,延河里更是早已断流。由于自然环境恶化,近年持续的干旱和频繁的沙尘暴灾害,使粮食大幅减产,林草极难成活。延安工业主要是原油、原煤和卷烟,但规模都不大,产销衔接差,导致工业支撑乏力。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延安的情况只是西部的冰山之一角。经过学习考察,我感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已给了西部最大的扶持,但西部开发的底子薄、环境差、任务艰巨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要完成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就必须改变目前西部落后局面。而西部开发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中央的支持,更需要全国各地的支持。
二是思想解放是一切发展之源。通过考察,我深切感到:西部开 发不同于沿海开发,也不同于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江开发。这其中除了客观条件的不同,更重要是思想观念的不同。延安的领导班子已经认识到“西部开发”首先是“西部开放”,这是非常明智的。仅靠中央政策的倾斜是难以迅速改变西部面貌的。西部要在开发中奋起,必须是靠开放意识的确立,靠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方面,我在考察途中做了一件事:在与延安人的交流中,进行有效宣传,使延安人认识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东、中、西部各级领导都应面对的主题。
三、认真体会党性修养的内涵
一是世界眼光是获胜法宝。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指挥中心在穷山沟的13年。到延安一路西行,是连绵不断的山川,但自然环境的闭塞并没阻碍思想上的开阔。身在山沟的共产党人能够成为中华民族领导核心,是世界眼光指引他们。长征到陕北后,毛泽东远瞻世界大局,近察村野民情。红军将士们时刻都在关注世界反法西斯大势,时刻都在研究东方战场的大势,时刻都在研究抗日战争的正面和敌后战场局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都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运筹于张杨二将军和国民党南京政府间的结果。1937年8月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抗日战争刚刚开始的历史转变关头,用通观全局的眼光,及时地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七大”路线的确立,“重庆谈判”的进行,也都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世界局势的洞悉和中国局势的把握。1947年在陕北米脂县的会议上,毛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为中国革命战争由防御走向进攻的转折关头把舵。这种世界眼光,吸引了世界各国政要的眼光,也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眼光,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全民的主张,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人这种世界眼光,在这次延安行中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也使我们领会到,培养领导干部世界眼光的重要性。二是理论武装是干部的立身之本。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为了向全世界人民说明我党对中国革命的见解,为了系统地向中国人民说明我党对新中国建设的构想,毛泽东及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工作。我党的成功,在于正确理论对全党指导上的成功。延安时期,我党多次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每次会议上,党的领导人都结合中国实际作理论报告。还创办了中共党校、抗日军政大学等各类院校数十所,一批批的学员走入课堂,短则半个月的集训,长则3个月的轮训,使延安人都普遍提高了理论修养。闻名的延安整风,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指导下,摸索总结出一套发扬党内民主,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空前团结的经验。这种整风方法,既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又较彻底地纠正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确的思想作风。每个共产党员都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批判过去的错误,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每个党员都经受了思想锻炼,从而为战胜严重困难,迎接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回顾延安的历程,我更加明确了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这是党的干部的立身之本。
赴延安考察学习体会 篇2
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从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运筹帷幄打江山的光辉事迹中,深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真谛。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望着那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听着解说员认真细致的讲解,深深地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精神所打动,为他们在如此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形成统一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写出科学的理论著作,领导指挥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而无比钦佩和赞叹。站在革命领袖们工作、生活过的遗址前,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老总和周总理等开国元勋们秉烛夜读,研究作战部署,召开会议时的身影和神态。可以说,延安之行,带给我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震撼,心灵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
一、小窑洞孕育大思想
中国共产党86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历史。其中,延安时期的13年(1935年-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发展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全面发展并成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伟大时期。
“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来源于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最集中地反映在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的著作里。毛泽东的190多篇箸作中,有120多篇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写成的。延安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和胜利经验的总结,是辛亥革命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良特征、品质、作风的综合,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财富。
历史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二、民主党派也要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3
调研革命老区新时期的发展
姓名:李召
学院:技术物理
班级:051212
学号:0512112
4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2013年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将唱响“追思圣地,峥嵘岁月,传承延安革命精神”的光荣口号,让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从而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华儿女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中共的语汇中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字眼,它的内涵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意。它意味着艰苦奋斗的岁月,它意味着激情澎湃的日子,它意味着炮火硝烟中的追求,它意味着矢志不渝的理想。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黄河之滨,聚集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的希望,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这似乎是那个“革命圣地”的现实的状况和精神的写照,也更是令所有过来人终身激动不已的深情缅怀。
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
今天,我们被感动,明天,我们会行动!
一实践背景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热潮不断涌起,暑期社会实践逐渐
成为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直强调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不久就特别强调了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从发展过程来讲,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一名追求上进的青年,选择延安,选择延安精神,是对艰苦条件下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是对个人的灵魂的涤荡和精神的洗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肩负起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实践意义
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当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投身“三下乡”活动,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具体轮廓,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更好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对我们的一次教育和洗礼。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而延安精神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这在当时的有志青年中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对于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来说,我们的生活条件、学习状况和现实挑战都与延安时期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延安精神那种穿越时空的恢宏力量依然应该在新时期勃发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对革命旧址的参观学习以及听取相关讲座,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艰苦时期所抒写的奋斗史,进一步体会了延安精神。延安精
神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作风的树立。因此,此次实践能够在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延安、体会延安精神,从而达到弘扬延安精神、发扬时代精神的目的。
此外,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想境界,也对实践基地产生了一定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定能推动延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实践安排:
2013年7月11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多名学生组成的2013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队长苏静的带领下,即将奔赴延安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早上8点我们在学校集合,大家集合后坐校车来到了火车站,乘坐火车经历了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革命红色圣地——延安。但是,天公不作美一直在下雨,不得不使我们改变原先的计划。我们先找了一个地方住下,让大家休息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再开始我们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调研的地方
①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8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景象,有当铺,有理发店,有祖孙同乐,还有打铁的场面,等等,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自力更生的场面,令人感触颇深。
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我对延安精神有了一个更加真切的认知。
②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
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党史、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的希望。1941年至1942年,敌后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杰作。
校史馆序厅中的“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大型油画真实再现了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场景。在校史馆精英厅,我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这里走出了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在和平年代,这里是风巢龙渊,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
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
③ 宝塔山
宝塔山(图1-16),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宝塔山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因此便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四结束语
在队长苏静的辛勤付出以及实践成员们的积极配合下,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了任务,久远的枪声已歇,而那份历史的沧桑却仍在心中回荡,我们依然会在逝去的岁月里追寻着那无私的延安精神,追寻那红旗飘扬,所向无敌精神的源泉……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篇4
摘要: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22期干部进修班延安考察团分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本报告考察了影响延安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营销环节上要大力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社,政府要为其让出空间,将那些由政府部门翻牌而成的行政性公司或脱钩或解散;农村社区公共事业缺乏资源的主要原因,一是县乡两级的事业单位体制占有了财政资源,二是村级财政缺乏农民组织治理下的公地制度,需要进行事业单位体制和政府体制的彻底改革。
2002年5月20日至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22期干部进修班延安考察团分成城乡就业、农村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主题下到县、乡、村进行考察调研,现将农村社会发展课题组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方式
尽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在市政策研究室的精心安排和严密组织下,在延安市各有关局的大力协作下,在延安的3县7乡12村的紧密配合下,课题组的调研活动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本次调研时间虽短,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率调研模式。
第一,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大的收效,课题组明确了此次调研的三个方向,分别是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农村文化建设,并依这三个调研方向将课题组再分为三个小组,社科院的学者和延安市局工作人员依各自的研究或工作方向混合编组,形成双方密切合作的组织形式。事实证明,这种组织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干部情况熟、语言通、了解政策、沟通便捷等特点,对于帮助社科院的学者迅速进入情况、拉近与调研对象的距离、缩短主题调研的准备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鉴于延安市地广人稀,我们这次考察确定的3个县又是从北到南、纵贯全区,为了节省时间,在延安市政策调研室的帮助下,每到一县所辖区域,均按照远近顺序,沿途先进乡(镇)看点、下村、入农户访谈,再回乡镇座谈。到县城后也先看点,把听取县里全面情况介绍和座谈讨论放在该县考察的最后。这种安排方式科学计划了所有的工作时间,并使得调查过程先具体后抽象,符合从感性到理性,自然提升、形成概念的基本认识规律。
第三,5天调研时间一般只能走马看花,为了对于调研对象的了解尽可能深入,社科院提出,入农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是极其珍贵和必要的。在市政策调研室的努力下,自第2天起就将下村调查的重点放到了入户调查(包括田间地头找农户调查)。每次农户调查均按照农村组织、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农村文化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内容在了解农户基本状况基础上各有所侧重。结果不仅扩大了调查面,而且有益于对三个重点调研方向加深理解。三个小组在3县5乡6个村庄共调查了30户农户,力争做到了下马看花。
二、营销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环节
延安市近年来大力开发林果、畜牧、棚栽三大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开发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粮经比达到48:1:51.9,粮食作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31.4%,非粮作物产值年均递增11.1%.发展非粮农业的政策,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农民吃饭问题,还对于农民增收、生活有余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以来,延安市积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全面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一些重点治理区域的生态开始恢复,这为未来林业、畜牧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给农民的长远增收提供了根本的保障。所以,农民对于新的产业格局衷心拥护并对未来的生活怀有憧憬和渴望。
延安非粮农业的三大产业——苹果、蔬菜和畜牧业,有两大产业的主要矛盾都在于营销,畜草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如形成规模后未来的主要矛盾也将集中体现在市场营销环节。
市场营销是延安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而将分散的小农户生产方式的农产品推向现代化销售市场,面临着双重矛盾:一是产品品质差异性很大的分散的小农户生产方式与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矛盾;二是收购、储运、上市分散化的营销模式与集中化的公司营销模式。这两重矛盾又以市场的最后检验功能统一起来,非标准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低,售价上不去。所以,解决这双重矛盾的最佳模式,在国际社会已有公论,即规模化的农场生产与规模化的公司营销。但是,这种模式与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过剩的现实发生冲突,我国必须探索另外的道路。即在保障就业人口能够获得就业岗位——不论这类岗位是否经过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化的生产与营销。
1、规模营销的现状、经验与启示
在延安,规模化生产的矛盾相对解决的较好。目前,洛川、富县的苹果、安塞、甘泉的蔬菜规模生产都已经成形。矛盾突出表现在产量集中、保鲜周期短(蔬菜保鲜周期更短),果菜的商品转换率低,市场销售压力大。为了解决规模营销的问题,不少县份由政府机构直接成立果菜销售公司,在收获季节突击销售。还建立销售经纪人制度,协调果商和果农的矛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在收获季节起到了类似销售经纪人的作用。
但是,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销售,尽管在市场不发达的阶段可以部分替代市场的功能,见效快,不过其负面影响却十分深远。不仅占据了市场发育的空间,阻碍了市场竞争,还侵占了本应归属农民的所得。
据调查,荆尧科村所在的旧县镇,在2001年以协会与果农合作方式共修建群库5座,并且还以农民出地、果商出资的方式建成了6座果库,目前全镇的果库已经建设了二百七、八十个,总库容量占到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从解决果农销售难问题开始的农民建群库,将苹果产业的生产环节延伸到储存环节,从而造就了苹果常年销售无淡季的新的营销方式,有效地提升了苹果的销售价格,带动了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一系列新的产业的发展。这种抓住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的做法,目前正在洛川县进一步推广。
再以甘泉县城关镇姚店村蔬菜协会为例。该协会是全县第一家专业协会,会员10人,均为种菜能手,有县里发的农民技术员证书。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村人进行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示范,义务服务,不收费。在蔬菜销售上,协会会员发挥中介作用,为菜商和菜农牵线搭桥,收取相当于售价5%的差价作为报酬,相当于蔬菜销售经纪人。据调查,该村蔬菜总量的约90%通过协会会员的中介作用销售。
上述两类专业协会不仅组织方式不同,一为农民自愿参与的合作组织,一为技术能手的专业组织,而且功能结构也不同,前者以营销功能为主,后者以技术指导为主。显然,以营销为主的协会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能够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
政府如何在营销环节上功夫,洛川旧县镇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启示。第一,并非只有政府才能搞规模营销,公司+农户并非等于政府+农户。协会+农户甚至是农民营销合作组织+农户完全有可能搞规模营销。第二,政府需要摆正与市场和农户的关系,抛弃以往直接干预市场和农户的经济统治模式,改换角色,实行以规范市场、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运用政策引导和发动农民自组织合作机构搞规模营销的治理模式。
2、农业产业化初期,规模营销是否必须依靠政府进行?
不搞清这个问题,就无法认识农业经济治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发育农民合作营销组织。
从规模营销的农业产业的性质上看,为了完成政府调控的目标,如粮棉油等国家调控价格的生产项目,一般需要通过政府的服务补偿市场服务的不足。此时,政府加农户的模式具有必要性。不过,延安的果菜业、畜草业产品并非属于政府调控范围之列,可以完全由市场调节。在市场可以做也做得到的领域,以政府加农户的方式规模营销,后果非但达不到帮助农民增收的目标,反而以政府帮助的名义占有了农民原本可能得到的利润,结果导致手段与目标的错位。如果政府本来能够生成利润的那部分涉农的空间也占满了,将可能生成利润的领域都垄断了,利润都进了政府或政府官员的口袋里,农民到哪里去找增收的门径呢?
所以,在政府以行政力量大力推进行政性销售公司和农技协时,的确需要拷问一下自身,出现这种政企、政社职责不分,以政代企、以政代社的现象,到底有多大成分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又有多大成分是为了自己——以突出政绩换取进阶的速率。如果真正为农民利益着想,起码需要承认对于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而言,行政化手段不过是饮鸠止渴而已。更为长远性的政策应该是:由政府构建起一个市场体系;规定对这个体系施加影响和取向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对于市场进行整合与管理。
在这方面,洛川县创造了有效的经验,他们组建了苹果交易批发市场、苹果交易仲裁委员会和苹果交易信息服务中心,还建成了一厅式办公的苹果交易信息平台,将各地的苹果交易信息以大屏幕展示出来。苹果交易仲裁委员会由县工商局主管,县法院、植保站、苹果检疫站、苹果产业局、以及公安、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共同参与,专门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纷争和矛盾。
3、如何发育农民合作营销组织
首先是这类合作组织的定位问题。我们所言的农民合作营销组织,是前述洛川县旧县镇荆尧科村果农协会一类的组织。它到底属于社团还是企业,农民和干部们都存在不同看法,导致这类组织在开发各类服务和经营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很不明确。例如,荆尧科村的果农协会正在向着以销售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组织转变,经营和获取利润成为促进这种组织发展的动力。但是协会的组织成本目前主要依赖领导人的志愿和奉献精神化解,该会会长——一个很能干的农民告诉我们,果协需要向企业化发展,否则无法继续支持。可见,组织起来的农民已经意识到,为了适应农村非农产业进一步发育、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需求,企业化道路非走不可。
那么,这类组织的企业化道路是否通向市场上的专业销售公司呢?能不能找到一种既能够帮助农民方便和低成本地进入市场,获取收益,又能够保持其团体内部的自助、自保、自我监督、民主决策的社会组织的品质呢?找到这条道路,不仅是政府制定规模营销政策的需要,对农业经济实施有效治理的需要,更是农民公众进行自我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关系到延安市未来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的变革。
我们认为,这类组织的最佳模式是农业营销合作社。农业营销合作社是每个社员以劳动参与的平等的自治、自助经济联合体[1],是一种不同于专业公司的特殊企业。它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参与者个人自助、自担责任基础上的民主、平等、公平与团结,因而与专业公司不同而与社团类似,它的运营特点是等份入股,一人一票,社员控制,按劳动量或交易额比例返利,这一点不仅与社团不同,而且与专业公司也不同。专业公司是老板雇工人,老板管决策,工人管干活老板分红利,工人得工资;合作社是人人是老板,共同决策共同劳动,不允许有只决策不劳动的社员,劳动所得为收入主题,股份所得即股息类似利息可进成本,所以它是社员控制下的自治、自助的独立组织。据史料载,这类组织早在国际社会走入工业化初期时就存在了,并且还组成了国际合作社联盟(ica)。抗战初期,中国曾成立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当时,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也曾组织过各类的合作社。根据近期的国际性研究,合作社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和下岗工人的组织。在荷兰、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畜牧业、果菜业的营销合作社占据合作社总量的70%-80%.这些经验值得延安研究和借鉴
延安要发育农民合作营销组织,需要认清以下几点:
第一,分清协会与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有其必要性,不能统统改成合作社。
第二,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的组织,不能搞强迫,不能拔苗助长。
第三,合作社是一种社会化营销服务的组织形式,但与政府办的供销社一类组织性不同,它不属于政府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未来合作社组织发展壮大了,自然会构成自己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与政府体系形成合作关系,但是合作前提是自愿和市场交易公平,不应有任何政府的授意或者其他形式的干预。
第四,关于合作社的适用法律。许多国家都将其确认为法人组织,但其实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即劳动合作性质的经济法人。所以,它常常被归类到第三部门即既非公司又非政府的社会其它组织,而且获得经营免税资格。中国目前还没有为国际通行的这类合作社量身度作其适用法律,延安市可以考虑根据本地情况先出台适用办法。
延安要造就农民营销合作社这类新型的经济组织,政府的思路和政策必须做较大幅度的调整。
第一,政府要为农民营销合作社让出空间,将那些由政府部门翻牌而成的行政性公司或脱钩或解散;
第二,政府要构建市场框架、包括法律法规和交易仲裁、监督等基本秩序;
第三,对农民营销合作社实施鼓励政策,可以考虑免税以及鼓励销售,多销多奖,将
政策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头上。
第四,摆正合作社与村委会的关系,推动村委会的职能变革。村委会应该成为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自治组织,而农民营销合作社是农村社区的经济自治组织,两者之间完全可能形成功能互补的形异质同的同构组织。
总之,发育农民营销合作组织,是一场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变革。它与延安的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的方向无疑是发育政府以外的机构以及社会经济的纵经横纬,使得“弱社会”逐渐强大起来。尽管目前我们对于新的结构和新的体制的框架尚不清晰,不过,基本原则就是不能由政府包打天下。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在农村,需要能够集合农民的愿望和利益的集体行动的组织。这些组织与政府之间需要结成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三、农村社区公共事业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除了在安塞、洛川、甘泉三县的座谈会了解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状况外,还走访了三县的3所中小学和2所乡卫生院,并在下户调查(30户)中了解农民家庭收支以及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费用的情况。
1、我们的主要印象
第一,近年来,延安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乡乡通路、村村通电,程控电话到乡,电讯网覆盖了80%的乡村,大多数的村通了自来水,农民的生活质量比5年前大有提高。
第二,延安市通过加大对于教育、低保、医疗卫生的投入,积极推进教育和医疗卫生
事业改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全市农村地区的公共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比较突出的是全面推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头。表现为起步早、方向明、政策对头,效果显著。特别是全市确定了“小范围、低标准、先启动、后提高”的原则,摸清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的底数[2],摸索了关于农村低保对象的资格认定方式,并创造了统一兑付时限、持证开单、信用社领取的一整套效率高、有保障的低保金领取方法。
第三,三县均很重视农民减负工作,使之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安塞县推行农民负担
第四,延安市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教育奠基、科教兴延”的发展战略。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方面,近年来实行“普九”攻坚,布局调整,质量管理、“四制”[3]改革,贯彻国务院关于“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指示精神,加强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领导和管理,强化了县政府的统筹管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责任、乡镇政府和村组织的办学责任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不过,教育方面的问题还很明显,表现在:a、投入仍然不足。延安全市中小学目前还有14万多平方米的危漏校舍缺乏资金。b、人力资源前景堪忧。高素质的教师短缺,目前只能拔高使用。d、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校舍投资不断地追人口高峰,但是高峰期过后人去楼空,现在小学校舍已经过剩,初中校舍也将过剩。c、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与就近入学有冲突,布局调整难以两全。e、学校管理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乱收费的等现象。
2、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财政问题
(一)农村地区的社会公共事业严重缺乏资源
农村地区的社会公共事业严重缺乏资源,主要表现为各项社会事业的经费一直严重不足,除了计生一项的经费由中央按人数直接划拨专款外,其他各项如教育、卫生、计生、低保和文化均存在重大缺口。
其次是医疗卫生。1985年国家规定卫生系统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拨付。而卫生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卫生一直没能排上位置,致使各县级财政在造预算时压低对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的拨款。据了解,延安各县均实施差额拨款,一般只拨付工资的60%,高者为80%.而工资外的其他费用,包括房屋修缮、设备购置、医疗用具、行政开支统统得由医院和卫生院自行创收解决。医疗的市场化机制对于生活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下的农民群体无疑起着社会排斥的作用。
第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部分资金也是由地方财政负责。延安市县两级财政为保障农村贫困户每年出资350万元,所保障的农户已经占农业人口的2%.但是,按照目前的测算,还有一半农村贫困人口的低保资金尚无着落。
文化方面的资金拨付就更加捉襟见肘。现有资金只够勉强维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地方
财政对县以下的文化事业和文化设施无固定拨款,只有搞活动时专项申请,才可能有少量拨款。可以说,文化事业排延安各项社会事业中的最末一位,尽管延安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积淀深厚,但却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文化事业的发展趋于边缘化。
为了补偿资源的严重不足,教育、卫生、交通等各公共部门,不断提出各种创建活动的达标指标,发动各县乡作捐献。据调查,农民负担沉重,主要在于费多而不是税重,而费多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三提五统,而是在此之外的名目繁多的各部门的缴费。
(二)事业单位体制是衍成矛盾的主因
综上所述,延安市的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矛盾,表面看来,是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机构多、人员多,人头费比例过大,占有了大量财政资源,致使人员工资以外的事业发展项目缺乏必要的资金,似乎需要在现有的财政开支42.43%的份额中进行调整。不过,问题的本质并不在此。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是计划体制的重要遗产之一。在这种体制下,人们习惯了一涉及事业发展,就必然铺摊子、增机构、增人员,先保证人头费,而不是先考虑项目成效,造成了事业发展的国家包揽的低效率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不仅仅在于行政和经济上的低效率,而且,对于民间社会力量的自组织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以与三农相关的县乡两级的各类事业单位为例。如农技推广站、植保站、种子站、林业站、水利站、粮管所等“七站八所”都属于政府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机构,也都是按照计划体制的指导思想建构起来的。市场体制改革以来,这些机构中有一些组织例如科技协会的指导思想和服务方式有所转换,但是多数机构依旧我行我素,并未树立为农业为农民竭诚服务的思想,而是只为自己的职业和职位服务。这些机构拿着政府的工资,赚取农民的金钱,遍布农业方面所有领域,几乎将所有可能产生利润的涉农领域全部垄断起来,显然,这给农民自组织互助合作组织和自行增收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改革的新思路
面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延安市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体制之内作改革,新增事业拨款必须以改革旧的事业体制——减机构、减人员为前提;二是打破现有事业体制框架,大力发展现行体制外的“新事业单位”即国际通行的第三部门机构,促进新旧事业单位之间的结构替代。所谓第三部门,是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社会的第三大部门,所谓第三部门机构,是不以牟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或者互益产品的非企业的生产服务机构,他们的资源来自依成本计费的社会服务收费、社会捐助以及向政府申请的社会服务项目的专项援助。因此,这些组织可以视为不拿政府工资的从事社会公益的“新事业单位”。
发展社会事业,不可能再走老路,而任何新路都涉及事业单位改革。彻底的事业单位改革要走第二条道路。即事业单位除了必须由国家支付工资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之外,大部分机构要撤销或自理,自理的方向一是转向企业,第二就是转为第三部门机构。政府的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必须适应这种方向性的变革,实现社会事业单位结构的彻底转换,即社会事业单位结构从依赖国家支付工资的国办事业单位为主转变为主要以民办公益事业单位为主。为此,需要一面削减国办事业单位和人员,一面扶持非政府的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包括农民的互助合作组织成长。扶持的方式可以考虑建立社会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民办公益事业单位的项目,同时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审查委员会根据项目申请拨付专项援助资金,基金来源于从削减国办事业单位机构人员中节省下来的经费。这样做的效果,将彻底改变社会事业费的开支结构,从发放人头费为主转换为支持社会事业项目发展为主。
总之,上述社会事业单位的组织变革,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事业费财政开支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延安市事业体制的改革两大目标,这个改革不仅仅是延安市的需要,也是我国事业体制改革的需要。改革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能够实现改革目的——保证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的组织方式。发展第三部门,其中包括农民的互助合作组织,正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
3、税费改革引发的问题
首先是乡村两级政权的运作成本主要来自农民负担,取消农民负担,等于取消乡村两级政权的公共管理费用,致使乡村两级组织无法运行。
4、村级社区的公共财政问题
(一)一般状况和范例
(二)公地制度支撑下的村公共财政
(三)农村社区发展公共服务需要改变治理方式
闫庄村的经验证明,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需要解决资源来源问题。即“有钱办事”的问题。农村社区的治理方式,一是政府转移支付、向小农社会提供足够大的财政补贴,另一种就是让农民组织起来自保自助,自我管理,实行社区自治。选择那种方式治理农村,前提条件是资源从何而来。既然政府没有可能做到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足够的转移支付,那么,就只有走后一条路。为此,村庄“公地”显然很有必要。公地资源成为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来源,由村民选举的村委会成了村公共服务集体消费的组织者和信息沟通渠道。这样的村委会由于被公地制度赋予了公共经济的组织功能,其功能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功能从协调农业生产、为农业服务和上级政府服务的社区行政功能演变为社区公共服务。村委会的组织性质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从字面上的村民自治体实质上的基层政权组织演化为真正的社区自治组织。放手让农村社区建设一个自我协调的自治机制,是将高度分散的小农户凝聚成团粒结构的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方式。
闫庄村的实践还表明,村庄公地制度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首先是公地的来源。1996年,中央政府明文规定,集体保留的机动地的总规模不得超过5%.闫庄村只所以能够不断扩大公地,是因为该村地处荒山僻野,可以发动村民继续开荒。而姚店村地处城关,公地大量为工商业用地所占,而工商业占地的收益并不稳定,姚店村曾在几年前,用土地资本化的收益分享为本村小学盖新房,但现在已经无钱继续投资公共事业。其次是公地的经营。
闫庄村的经营方式有两类,一是由村委会出工资雇村民负责集体山林,二是与32户村民合股、村民出地、村委会投资、分户管理,建成100亩干果生产基地,收益后村委会与村民按6:4的比例分成。这两种方式都保障了村委会的公共权益,即依村民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权益。姚店村则是将所有公地都统统化整为零交由村民承包,另在几年前开发第三产业,村委会盖门面房,租赁给村民作商店。对于这些公地的使用和收益,村委会缺乏管理监督,只能有钱收钱,无钱拉倒。第三是公地的收益分配。闫庄村村民监督来真格的,大家不同意的项目不能开支,村委会主任必须到村民小组一一做工作说明情况。村干部和村民小组会至少半个月一次。姚店村尽管财务开支的透明度很高,每月都在村头黑板报上公布,但是大量与村民无关的开支仍然照支不误。村民没有多少兴趣参与意见。由此可见,制度的效用来自农民的参与,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来自农民的利益,只要让农民得到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收益,就能够通过社区民主的方式鼓励参与和分享,从而使制度建设成为保障农民收益的工具。
5、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和建议
近年来,延安市的卫生工作按照“整顿村级、强化乡级、提高县级”的思路,狠抓了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体制、卫生事业单位三项改革,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碘盐配售制全面启动,地方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例如甘泉县,狠抓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把重点放在改厕改水,合作医疗和农民健康教育三个环节上,使80%的群众的饮用水得到了根本改善,通过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农民不良卫生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卫生行政部门由过去的计划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按照“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实行了保本增值承包。
(一)现存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考察和延安市卫生局今年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的抽样调查,延安地区的农村卫生健康方面存在着令人堪忧的三大问题。
第一,医疗服务需求大而利用差。今年以来,为掌握全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医疗
第二,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具体是:a、乡镇卫生
院改革与发展举步唯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活,多数经营效益低下,人员连基本工资都拿不齐。b、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乡镇卫生院有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较好的设备和诊疗仪器,而乡镇计生站有先进的仪器,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计生站还向着医疗领域延伸,与卫生院争夺市场。c、村卫生室处于瘫痪状态,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合作医疗名不符实,乡医半医半农,年龄知识老化,无力承担农村社会卫生工作。d、缺乏人才,后继乏力。如甘泉县几年未分配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分配来的多是中专学生,而且往往还不能到岗到位。主要原因是基层卫生单位效益差,待遇跟不上,多年有声望的和技术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安心工作,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第三,农村的公共医疗事业正趋于瓦解。表现在:a、本属政府管辖范围的预防保健,目前也进入了市场。如小儿麻痹预防疫苗,应该由国家支付疫苗的购买费和注射费,但是据我们调查,不少乡镇的村医都帮助县卫生院收取注射费和疫苗购买费。另外,流脑、甲肝、流感、狂犬病作为特殊的医疗服务,注射费用均未列入国家支付,甲肝的疫苗购买费也由个人支付。b、未重视农民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以治为主而不是以防为主。由于对于健康保健知识的传播不够,使明显对群众有益的盐加碘制度,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签署目标责任书,以行政方式贯彻。c、合作医疗解体。七十年代中期,合作医疗作为依附集体经济的农村福利形式,在延安地区90%的村普遍建立起来,依靠村的集体经济,发挥了重要的初级医疗保健作用。近年随着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合作医疗也瓦解了,尽管政府倡导恢复,但是未能解决资源来源问题,是政府要办而不是农民要办,所以各地的积极性都不高。据近年的调查,延安市村级合作医疗仅存7.8%.第三,卫生投入不足,卫生事业总费用占市县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29%
和1%.农村合作力量发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入户调查证明了这一点。
延安出现的这种状况其实与全国大同小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度性问题。据有关专家研究,关键的原因在于公共支持水平和有效性的下降。[5]尽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增长了,但是,这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生命指标的相应改善,因为,个人收入的上升不见得会投资给公共健康,如果公共支持即政府的努力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个关键因素不能随着收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加强,而是简单地放给市场,那么,个人收入的上升则不可能抵偿公共支持的下降。
由此,我们的问题转化为,在市场体制下,采用何种政策和制度设计,才能有效地强化政府对于农村卫生的公共支持。
(二)关于在延安市试行农村医疗互助合作社的设想
根据我们以往对于农村医疗保障的研究,结合延安情况,我们提出一种农村医疗保障新模式,既在保障农民健康的总目标下,建立农民医疗互助合作社(简称农医合)体系,与政府及企业长期合作,担当农民的预防保健、门诊和大病医疗,同时建立和试行为农民健康保障服务的社会化医疗管理体制。(见附件)
(三)关于能否在延安市试行农村医疗互助合作社的简要论证
首先,这种模式构想具有理论上的经济有效性。目前,全国无论城市农村,卫生事业都面临着政府的公共支持水平和有效性下降的局面,农村尤甚。根据世界经验,在健康和医疗服务上,挑战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两方面的资源形成最有效的生产组合,而不是任何一方的单方投入和单方生产。投入能否互补,如何互补,是决定能否产生经济有效的社会化协作的医疗保障模式的关键。如果投入是严格可替代的,就不存在协作的可能。孰优孰劣要由谁的生产率高、成本低来决定。我们设计的模式建构在政府部门和农医合投入互补的规律之上。政府部门投入的是农村医疗保健政策、预防保健体系的设备、人员、资金,以及对于农医合的人力资本——社区医生的全部投资;农医合投入的是用于门诊购药的资金和大病住院医疗的保险费,以及选择和监督社区医生及医院体系、政府卫生服务管理体系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政府与农医合各自投入的资本均属于对方较为缺乏而自己较为富有的那一类,因此,双方的投入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从而增加产出效率。
其次,延安具有实施这种模式的相对优越条件。这是因为,第一,延安近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大,战略正确,以抓生态治理为龙头,推进新型农业,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同时,财政也稳步增收,这为实施新模式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延安各县在发展非粮农业中,开发了农民自组织的潜力,已经有了一批农民自办的类似销售合作社的农民专业协会,这为实施新模式打下组织基础。第三,延安市委市政府以及卫生局的领导人都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为矢志为农民服务的坚强决心。这是实施新模式的思想基础。第四,延安已经出现了锐意改革的乡镇卫生院。如黄陵县仓村乡卫生院,实行了由乡卫生院投资兴办的村级社区门诊、将乡卫生院的医生一对一地配给到各村的社区门诊,实行包村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医疗门诊,除药费外,不收任何费用。这种模式在社区医生方面,已经与我们的理论构想相当类似,证明在延安市已经出现了改革现行体制的强烈需求和实际行动。这是实施新模式的制度改革的基础。第五,由于延安迄今为止并未实施其它医疗体制改革模式,因此尝试新模式不会受到其它模式的冲击,从而可以减少制度试验中的政治成本。第六,延安作为革命老区,理应得到来自中央政府和其他兄弟地区的理解和支持,延安尝试这种新模式,阻力比其他地区相对会小一些。
第三,关于尝试新模式的风险问题。鉴于目前农民在医疗保健可及性方面已经掉到了最低谷,所以,只要精心设计、精心实施,有较大的把握取得比现在好的成效,即收到付费少而保障多的好成效。
参考文献:
孙志明,西部开发与延安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
1熊景明等,错位:农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农民需求座谈会纪要,开放时代,2002年,第2期
杨团,医疗机构的分类制度研究,中国卫生资源,2001年第3卷第4期。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与制度研究是,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香港妇女劳工协会,走在合作社的空间,1999
-----------
*本报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22期干部进修班延安考察团农村社会发展调查组的调研成果。调查组成员为:张联瑜、刘纪新、李玫、汪学群、刘小芹、霍群英、吴兴旺、熊秋红、杨团。本报告执笔人:杨团。
[1]关于农合的各项定义参照了1995年关于合作社界定的声明。
[3]校长聘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
赴延安参观学习感受 篇5
10月21日至10月23日,我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领导干部、优秀员工共计21人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
汽车在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原上颠簸了近十个小时,终于踏上了延安的这片热土,所有人员都不顾旅途的劳顿,迫不及待想要参观当年毛主席及老一辈革命队伍生活战斗了十三年的地方。
刚进入延安,便看到巍巍的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延安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大家纷纷摄影留念,让宝塔永远留在身边。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用小米加步枪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大家聚精会神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重温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纪念馆前,全体党员与鲜艳的党旗合影留念,使延安精神永驻心中。延安精神是什么呢?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吸收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形成的。虽然对于现代人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都与延安时期有着巨大差异,但延安精神的力量对我们仍有重大意义,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杨家岭,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简陋的桌椅,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党的“七大”的召开;窑洞前的小石桌旁,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幕幕历史的再现,仿佛让每一位参观者都置身其中。枣园,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等景点是枣园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中年领导者见到了昔日的纺车,追忆着当年南泥湾生产大运动火红的年代。
王家坪,曾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这次参观延安的同时,我们还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磅礴气势。伫立在壶口瀑布前,情不自禁地会联想起延安时期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激昂而摧人奋进的词曲曾激励了无数的黄河儿女们前伏后继,勇往向前。
《回延安》 篇6
诗歌重在诵读。通过朗读,可以逐步由认知生字词,深化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等。可以将朗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中,或范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对口读,变化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由浅人深进行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二、朗读全诗
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由表及里地体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有关方面的知识要点。
1.教师范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疏通字词障碍。
参照“教学设计(A)”。
2.学生初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基本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要求学生说说: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教师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回延安教学设计 篇7
信天游,陕北民歌。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一、导入(2)
题目透露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初读感知(4分)
Zhǎndēngshíméizǐyóumó nǎopàn yǎnkuàng
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三、精读感悟(14分)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第一层:激动、跳跃(到延安)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对母亲延安的眷念 夙愿已偿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重回延安,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第二层:深厚(忆延安)写延安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而诗人倍感自豪。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第三层:真挚、亲切(话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深厚的情谊。赞美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比喻、夸张)滔滔不绝的热烈场面,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第四层:热情、明快(看延安)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红;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第四层:热情、明快(看延安)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第五层:激越、昂扬(颂延安)第五层:激越、昂扬(颂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
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全诗紧扣“回”字,写回延安的过程;以此为线索抒发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四、课堂检测(10分)(中考链接)
1、第三部分赞美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难点)
答:环境烘托写延安人的热情好客;选取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写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运用夸张、比喻,“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
五、拓展延伸(4分)(作业)
2、诗歌分为几部分?侧重点各是什么?(重点)
赴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延安位于陕北南半部,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9月6日至9月8日,按照局党组的安排,我们一行来到了延安学习。
第一天清晨,我们登上了被视为延安革命圣地标志和象征的宝塔山,在这里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看着陈列的一件件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一副副泛黄模糊的文字,让我再次领略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革命队伍的伟大。
下午,我们来到了梁家河,这里是当年总书记下乡插队的地方。文化大革命期间,习近平的父亲,曾为西北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被打成黑帮,正上中学的习近平被视为“黑帮子女”,为了暂避风口,习近平响应“上山下乡”号召,1969年1月,16岁的习近平作为知青来到了梁家河。当时的梁家河极度贫穷、环境恶劣、且工作强度大,硬是凭着超常的苦干精神,习近平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并与这方土地,这里的老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他被推荐上大学时,梁家河男女老少,不用人来组织,都去为他送行。在回忆梁家河的七年下乡插队生活时,习近平说自己是过了“五关”的历练: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才得到了升华和净化,使自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影响重大的事件。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并领导了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和解放战争;在这里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光辉著作,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44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并在此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我们还诵读了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作的“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讲话。
回延安 教案示例-教学教案 篇9
1.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2.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2.诗歌的朗读技巧。(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革命的真挚感情。(四)美育渗透点
延安人民对革命的无私贡献。
二、学法引导
通过朗读、讨论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诗歌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修辞句品味,这是学习的重点。
2.学习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及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是学习的难点。3.大量的口语和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话语是学习的疑点。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通过阅读品味感情。2.结合练习品味诗句。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间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三)教学过程 2.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有关字的正确读音并体会感情;然后学生分读,教师简评朗读效果。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余人轻声跟读。(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一部分。5.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二部分。(1)女生、男生交替读第二部分。
(2)结合预习提示讨论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讨论、分析第2、3、4节的意思以及比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6.学生自由朗读第一、二部分,力争能当堂背诵。(四)总结、扩展
诗歌第一部分通过“莫”“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理解课文第三、四、五部分的内容,掌握全诗的中心意思、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二。(二)整体感知(三)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默写有关拼音、词语。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三部分。(1)学生自读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2)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夸张、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总结归纳。3.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四部分。
(1)指名朗读,要求思考并能找出本节的中心句——“母亲延安换新衣”。(2)讨论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总——分——总”;讨论夸张、排比、拟人、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的。(3)总结归纳,然后学生齐读。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五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然后明确:本节是抓住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进一步深化主题的。
(2)结合自读提示,讨论诗人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体会末两节的含义。5.齐读三至五部分。(四)总结、扩展
诗歌三至五部分先画出一个亲人欢聚的特定场面,然后写“老爷爷”“社主任”“团支书”三代人的欢喜和变化;然而选取典型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起兴,使人产生联想,然后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翼,飞跃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极简练地写了从“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延安对革命的贡献。
【回延安 赴延安考察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05-26
回延安 教案示例-教学教案06-21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800字精选,《周恩来回延安》09-02
2回延安教案部编版05-10
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心得07-03
赴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09-14
干部赴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1-06
赴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赵巧珍12-25
延安市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考察报告09-27